芝麻女孩视频 恶心:中国“年味儿”香溢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23:05
中国“年味儿”香溢世界
《 人民日报 》( 2011年01月31日   23 版)


日本长崎,华人张灯结彩庆祝中国传统新春佳节。

美国纽约,一个华裔小男孩在唐人街春节爱心大游行中玩拨浪鼓。

法国巴黎,凯旋门前的中国民俗表演。

韩国大邱,给兔子穿上韩服迎新年。
鲜花丛中送金“福”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席来旺
美国人不仅越来越喜欢过中国的传统春节,对这个节日也越来越有新的独特理解。
在距纽约市曼哈顿不远的一家好市多超市里,商场刚刚进来一批相当艳丽的鲜花,每一束不仅用体现吉祥的大红纸包装着,而且鲜花中间还放了一个用中文书写的金色“福”字,这显然是为过中国春节准备的。记者刚到没多久就遇到前来买花的美国人麦克。他听说中国人过春节都会置办这样的年货,自己也想采办年货图个吉利。
美国财富集团负责安全健康的环保专员比尔曾邀请记者参加他所住社区举办的春节庆祝活动。在他看来,中国节日与中国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春节期间,在纽约唐人街有许多盛大庆祝活动,许多美国人带着自己的孩子前往,随后直奔中餐馆,他的女儿就是其中一员。美国人过中国春节就像是美国人过自己的节日一样。
新泽西州迪金森大学比较文化教授、美中友好学会资深会员菊曼曾在中国教英语。她也认为,现在过中国春节的并不仅仅是中国人,美国人通过春节了解中国人祭祀祖先的传统和中国文化习俗的延续。她说,全家人聚到一起过春节也非常重要。中国文化要不断提升其影响力,以便在中国快速现代化的过程中,以及西方文化影响力仍然保持强势的情况下,使全体中国人凝聚在一起。
美国马萨诸塞州政府亚美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哈金告诉记者,他将每年中国春节看作自己再次为发展两国关系努力的“加油站”。今天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赞扬中国的成功,尤其是今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成功访美,美国人也更有兴趣了解中国究竟是如何欢度春节的。春节已经成为美中两国人民更加关注两国关系、相互学习、增进友谊与尊重的重要机遇与平台。
纽约爱宾格林律师事务所通过其中国促进计划团队,了解到中国客户是如何过春节的。合伙人迪斯贝说,中国春节是对来年寄予厚望、并努力去实现目标的时刻。事务所也向中国客户及好友发送电子贺卡,以表达他们最良好的祝愿。迪斯贝向记者展示的贺卡上用中英文这样写道:“祝你兔年大吉,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事业蒸蒸日上。”
9个柑橘最吉利
本报驻泰国记者  暨佩娟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由于泰国华人众多,泰国人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较大影响,随着当地华人一起贺新年。吉斐玛是曼谷一家酒店的前台工作人员,我问她知道春节吗,她的眼睛立时变得明亮:“知道,就是中国新年嘛!节日期间,曼谷的许多中国商店都会关门庆祝,无论平时距离多遥远,那一天,中国人一定会欢聚在一起,吃一桌子满满当当的鸡鸭鱼肉,欢声笑语,共度佳节。每一个中国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那半个月里,曼谷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不绝于耳的烟花爆竹声,唐人街几乎成了鞭炮的海洋,很有节日气息。”
吉斐玛说她很喜欢中国的春节,走到哪儿满眼都是相似的红色,感觉热闹又特别,她坚信,“中国红”一定是代表幸运的颜色,而在泰国,红色则代表着民族。中国新年中最让她们感到兴奋的就是收到红包了。每年受邀到中国朋友家吃年夜饭,都能和中国小孩一样,收到精致喜庆的红包。红包数额一般为500至1000泰铢(约合100至200元人民币)不等,有时里面还会装有唐人街富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我好奇地问她,中国除夕的年夜饭,你最爱吃哪一样食物呢?她兴奋地用双手合成圆圈,用标准的汉语一字一顿地说:元宵、年糕。她饶有兴致地告诉我,很多华人会购买圆滚滚、红彤彤的柑橘送给亲朋好友,因为“橘”字和“吉”字音近,赠送柑橘就意味着给别人带去了一年的吉祥与团圆,也表达了自己对亲朋好友的尊敬和来年美好的祝愿。赠送9个柑橘最吉利,象征着幸福“长长久久”。
泰国当地有一首英文口诀,会英语的当地人都能随口背上一段,描写了中国新年正月里每一天的传统习俗。新年第一天,中国人一般都会吃素,保佑来年健康顺利;第二天,则一定要去庙里,或自设祭坛拜拜观音娘娘和逝去的祖先。“中国人都很尊敬自己的祖先。”吉斐玛的眼中,露出一丝虔诚,更有一丝难掩的敬重。
无论多远都回家
本报驻韩国记者  莽九晨
春节在韩国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随着中韩两国交流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韩国人逐渐熟悉中国人过春节的习俗,记者周围的韩国朋友基本都知道中国的春节习俗,还有一些朋友也体验过中国的春节。
韩国《东亚日报》社记者河宗大2006年至2009年在北京任特派记者,他对中国的春节就十分熟悉。他说,韩国人过春节比较安静,商店也都纷纷关门休业,街上十分冷清。中国人很喜欢热闹,春节期间街上到处是人,十分热闹。两国人过春节的时候都会给晚辈压岁钱,所不同的是,中国人用红色的信封包成“红包”,而韩国人则习惯用白色的信封装压岁钱。
谈到对中国春节印象最深的事情,河宗大说:“中国人过春节的时候放鞭炮和烟花,尤其是在接近大年初一凌晨零点的时候,放鞭炮的声音四面八方都是,十分壮观,这是我到中国之后才知道的事。除夕那天晚上,我还特意出去看了看,感觉中国全国各地都在放鞭炮一样。这种风俗很有意思,显得十分热闹喜庆,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中国人过春节时纷纷返乡的热情也让他印象深刻。他说:“看到那么多人冒着严寒去买火车票、长途汽车票的场景,我很有感触,每个国家的人都一样,都希望能在节日里返回家乡与家人团聚。韩国人到了春节也是不管多远都要回自己的老家。”
感受希望和生机
本报驻越南记者  刘  刚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汉学专家傅氏梅一直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她了解的春节元素非常丰富。她对记者说,同越南一样,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无论离家多远,中国人都会跋山涉水、穿越冰雪阻碍回家过年。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团聚的欢乐驱逐掉一切烦恼。团圆饭之后人们开始守岁,见证新旧年交替的时刻。子夜时分,响亮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热闹之极。
傅氏梅说,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爆竹爆炸的瞬间也是“辞旧迎新”的文化象征符号,它可以使人更加深切地体验到旧与新的差别。后来爆竹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送灶神、贴年画、祭祖宗……中越两国都保留着庆祝春节的传统民俗。”傅氏梅说,灶神是和群众生活最接近的神。
傅氏梅说,从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开始,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中国人认为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红红火火的春节才宣告结束。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过后,气温回暖,草木开始复苏,农民朋友结束农闲,开始下地耕种。因此,春节让人们感受到希望和生机。
北京庙会印象深
本报驻日本记者  崔  寅
1月28日,当记者在离东京不远的日本古都镰仓车站等车之际,一抬头,惊喜地发现站台上竟然挂了一排大红底的条幅,大大的汉字写着“欢迎春节游客”。冬日的站台上,乘客稀稀落落,只有几个日本中学生在默默地等车,并没有多少游客的影子。不过,看到这些条幅,记者的心一下子暖起来。
最近,记者无论是出门采访,还是与日本朋友相聚,总是一见面就会被问及“春节回去吗?”。尽管在繁华东京的街头,尚难寻觅到令人倍感亲切的春节气氛,可来自异国朋友的问候,切实让人体会到春节近了。
记者的朋友冈崎对中国文化充满兴趣,去年春节期间就专程跑到北京,跟着“老北京”一同体味了一把中国春节。他说,最感兴趣的就是春节的庙会:浓郁的民风民俗,美味的特色小吃,充满年味的热闹和喜庆……在电视上看了以后,他被深深吸引,一定要亲身体会一次。冈崎先生已经60多岁。他说,小时候在自己的家乡农村,也曾有过热闹的庙会,可是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北京的庙会让他追寻起很多美好的回忆。
记者的很多日本朋友酷爱吃中国水饺,他们也知道日本卖的煎饺和中国手工制作的水饺味道相去甚远。可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北方春节要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
朋友叶子说,提起中国春节,一下想到“中国红”、噼里啪啦的爆竹。日本每年的花火大会,常常为人津津乐道,记者也曾跟着朋友为了占一个晚上的好位置,中午就开始轮流站岗“保卫阵地”。可日本朋友似乎对放爆竹有更浓厚的兴趣,对他们来说,爆竹更能带来热闹和喜庆。
除夕也吃团圆饭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张光政
结识丽达,是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举办的新春招待会上。看上去这是一位典型的俄罗斯姑娘:大眼睛,高鼻梁,苗条的身段,再加上一身时尚的装束。但丽达有中国血统,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
时近年底,我们的话题自然从过年谈起。丽达说,他们家每年都要庆祝两个最重要的节日——俄历新年和农历春节。“俄历新年是冬天的节日,始于阳历1月1日。相比较而言,春节就像这个节日名称所包含的字面意思一样,离春天更近。在中国的南方,春节前后大自然已经开始复苏了。”除夕之夜,他们也会在家里挂上灯笼,做一大桌子中国菜,全家一起吃团圆饭。
去年春节,丽达是在北京度过的。在过去的一年里,她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做主播。那时候,她和同事们共同庆祝了这个盛大的节日。身在北京,让她感到吃惊的是从早到晚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即将到来的这个春节,丽达打算独自一人在莫斯科过。她的父母、哥嫂都在广州。她说:“虽然和家人现在生活在不同地方,今年不能一起过年,但我们会通电话,举办一个家庭节日,比如说通过网络视频见面。”
对于即将到来的兔年,丽达有着自己的打算。她现在供职于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盟。她说:“我正在从事促进俄中友好的工作。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做一些能够引以自豪、值得回忆的事情。”
她祝愿远在广州的家人和北京的亲戚朋友身体健康。虽然生活节奏很快,她仍希望新的一年里能和亲人多聚聚。她说:“我爱中国,因为那是我的另一个家园。”
“火热”新春魅力足
本报驻阿根廷记者  陈晓航
与还处在春寒料峭的北京相比,位于南半球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气温将近40摄氏度,许多阿根廷民众将与华人同胞共度“火热”的新春佳节。
记者的朋友胡安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同为媒体人的他经常参加各国侨民在阿根廷的节日庆典,但富有东方韵味的中国街新春庙会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作为阿根廷认识中国文化的窗口,今年在阿华侨华人1月30日举行规模盛大的春节庙会,庆祝中国农历兔年春节的到来。早在半个月前,胡安就向记者打听庙会的具体时间。他说,他的同事和朋友都非常想亲身感受中国春节的气氛,一定要将时间安排妥当,到位于首都的贝尔格拉诺区华人商家云集的“中国城”和中国朋友共度佳节。
这是阿根廷中国街举办的第四次春节庙会,今年摊位比往年更丰富,更注重文化气息。当问及春节什么元素最吸引他时,胡安兴奋地表示,在今年的庙会上设立60余个摊位,人们既可品尝地道的中国小吃和美食,又能购买充满浓郁中国特色的传统服装、手工艺品和民俗产品。他要带上摄像器材,记录下庙会上精彩的舞龙舞狮和才艺表演,向住在外地的亲戚朋友介绍中华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阿根廷目前有8万名华侨华人,他们已成为阿根廷主要移民团体之一。近年来,阿根廷华侨华人在当地举办的春节庙会不仅让侨胞们可以在异国他乡欢度春节,也让阿根廷民众充分领略了中国春节文化的魅力。现在,每年中国新春庙会的参与人数都突破十万人次,吸引了当地众多媒体,多家电视台更是派出卫星直播车,在第一时间向阿民众展现庙会盛况。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也曾发贺电,祝贺中国人民春节快乐。对于阿根廷人来说,能在夏天体验不一样的中国春节,别有一番趣味。
舞狮表演受欢迎
本报驻印度记者  廖政军
一说起中国春节,米什拉的嘴角立即扬起幸福的笑容。“春节是我们一家人最喜欢的中国节日,因为红红火火的节日气氛让人感到幸福与快乐。”43岁的米什拉尝试着用中文对记者说。
三年前,米什拉曾和妻儿一起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一段时间。刚到中国不久,正赶上中国春节,这让初来乍到的米什拉一家很是兴奋。他的中国同事赶在年前将他们家布置一新,还买来春联和年画,让米什拉一家体会地道的过年文化。
提起贴春联,米什拉还差点儿闹了笑话。虽然他能认识些汉字,但春联有上联、下联与横批之分,这让米什拉一家感到为难。幸好有邻居帮忙,否则上下联就贴反了。正因如此,他更能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米什拉认为印度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譬如在印度,每年10月至11月间,印度教徒都会欢庆“排灯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走亲访友,与中国的春节文化相似。他感叹说:“中印两国是天然的朋友,我们的文化如此相近。”
与米什拉一家相比,25岁的菲罗兹只能从媒体和别人口中感受中国的春节文化。毕业于印度尼赫鲁大学中文系的他目前在新德里一家旅行社工作,经常接待来自中国的旅行团。
每逢除夕之夜,菲罗兹都会尽力为中国团友们安排一顿丰盛的中餐,让他们体会在异国他乡过年的气氛。他说,团友们会和他分享许多在中国过春节的习俗与讲究,比如吃饺子、贴春联、放鞭炮等。
菲罗兹还曾在加尔各答华人聚居区体会过一次“春节”。他最喜欢的是舞狮表演,还曾想亲自上场一试。过年时,许多人会从海外各地赶回来团圆,这让他感受到,中国的春节文化体现的就是合家团圆、幸福美满。菲罗兹希望,能有一天来中国体验真正的“年味儿”。
本版图片均来自人民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