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信德半岛二手房: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博士论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6:30:12
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
吴航
【摘要】: 游戏是儿童生活自然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儿童用以理解其生活于其中的自 然、社会与人生的手段,更是儿童主要的生活方式。游戏因而成为重要的教育手段。 但由于历史的、复杂的原因,教育与游戏逐渐分离,并丧失了富有魅力的游戏精神 而转变成令人生厌的、封闭的、具有强制性的,有时甚至是简单、粗暴的一种活动, 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儿童厌学、逃学等现象的发生。本文即是针对此种情况,试 图从现象学的阐释学以及实践活动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游戏与教育的关系,倡 导人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用与儿童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教育价值规范、引 导游戏行为,同时,也是更为重要是,通过恢复、开发教育的游戏内涵——即教育 的游戏性来焕发教育的活力与情趣。 文章综合运用了现象学的阐释学方法、历史方法、理论研究等多种方法,试图从 四个部分出发全面探讨游戏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儿童生活家园特性,笔者倾向于将其聚焦在“附魅”的家 园、“游戏”的生活和“真纯”的个体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当今我国基础 教育危机的表现及其产生根源,指出由于工具理性思维范式和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 甚嚣尘上,使人们往往固着于成人世界的视域,割裂了教育与儿童游戏的生活世界 的联系,从而导致某种程度的儿童厌学、逃学、视学习为“苦差”等现象的发生。 针对这种现象,人们试图通过愉快教育或在教育过程中引进游戏等方式或途径解决, 但效果并不明显。因为,这只是“治标”而没有“治本”。 第二部分:主要从游戏的汉语词源学分析和历史解读入手,探讨了游戏与工作、 娱乐以及艺术之间的关系,划分了游戏类型,提出游戏作为一种独特的活动,它具 有多方面的特性,尤以其活动的主动性、为活动而活动以及在自由与结构/限制之间 保持适当的张力等意向性特征为重。这其中“活动的主动性”突出了人的主观自由, 但这种主观自由又存在着层次之别;“为活动而活动”则意味着游戏总是试图维持过 程的连续性;“在自由与结构/限制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是在尊重主体主观自由的 /。,、、\。d刃 上,’.三/。/一 基础上,意欲用一定的限制来规范与引导游戏行进的方向。 第三部分:集中考察了西方历史上游戏与教育关系在观念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变迁 轨迹,得出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游戏与教育的关系至少可人为地划分为三个 阶段:非形式化教育阶段,教育与游戏的直接同一;形式化教育阶段,教育与游戏 逐步分化;制度化教育阶段,教育与游戏的片面结合.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有关 “教育”与“游戏”的定位是二者关系确立的前提,“教育”主要通过儿童现实的生 活世界与游戏发生全面而深刻的联系。 第四部分:在将教育界定为一种培养儿童成为完整生活主体的社会活动的刎 上,文章试图从两个角度阐明游戏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从教育的角度审视游戏,要 求我们既要把游戏视为儿童的一种天性行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又要克分 体认它的教育价值与功能,用与儿童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教育价值与目标规范、引 导游戏活动;从游戏的角度关注教育,提出了“游戏性”及“教育的游戏性”等概 念,并将游戏性视为游戏之神,即自主的精神、平等的精神和在自由与限制之间保 持适当张力的精神。与此同时,倡导人们通过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宽容、开放的社 会一心理一文化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等多种途径挖掘、开发教育的游戏性. 游戏是儿童主要的生活方式。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儿童生 动活泼、主动发展意义上的“游戏”,我们才能自豪地说—一那一天就是教育的节日、 游戏的节日,更是儿童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