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琳娜 无圣光:人民网—第一解读:中国“官民比”是多是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0:08:20
第一解读:中国“官民比”是多是少?人民网记者 孙海峰 史江民

  编者按:近年来,对中国政府官员规模,即“官民比”问题的议论纷纷扬扬。“膨胀论”,即认为中国“官”多,“官民比”偏高的议论,诸如1:26,1:34等,一直主导着社会舆论。最近,有专家又提出了1:198的新数字,并再次引起舆论关注。如何科学、理性看待“官民比”?中国的“官民比”究竟是多少?是不是超出了国家的财政能力?人民网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对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进行了专访。

权威解读:目前行政编制总数640万人 “官民比”1∶203 

  最近,部分网民针对“官民比”问题进行了讨论热烈,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记者带着网民关心的问题,专门采访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请他们就有关情况进行说明。

  记者:目前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官民比”过高,已经达到1∶26,而这势必导致公共财政负担过重。可是前不久又有权威人士说中国“官民比”是1∶198,与国外相比并不高。作为机构编制主管部门,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负责人:所谓“官民比”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并不科学。而把所有领取财政支付工资的人都纳入“官”的范畴,甚至包括军队、武警、离退休人员等,也就是传统讲的“吃皇粮”的人,就更不对了。如果想通过“官民比”说明有关财政供养的一些问题,首先需要对“官”的概念进行界定。如果我们把“官”界定为是履行公职的行政人员,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公务员,问题就会明确一些。《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必须占用行政编制。按照这一规定,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的,暨行政编制总数,2004年底的统计数字为640万,和我国13亿人口相比,这一比例是1∶203。

  回过头来看,如果笼统地把事业编制也纳入“官”的范畴, 根据我们2004年底统计数字,行政编制再加上2900万事业编制,总数是3540万,和13亿人口相比,这一比例约为1∶37。很显然,1∶26的数字是经不起推敲的。

  记者:事业编制占这么大的比例,是不是下一步的事业改革要进行人员的大量精简?  

  负责人:从实际情况看,事业单位基本从事的都是与公共服务有关的工作。其中教育系统事业编制为1390万名,占到事业编制总数的48%,医疗卫生系统事业编制为400万名,占到事业编制总数的14%,两项合计占到了事业编制总数62%。尽管如此,大家还是感到上学难和就医难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说明公共服务这一块,还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还是要加强的。国家提出要加强公共服务,这一块肯定还要发展。

  我们正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就是想通过改革,逐步建立基础优先、门类齐全、区域均衡、体现公平的公益服务体系,能够使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使公众能够得到更加便捷高效和廉价的公共服务,也逐步改变事业单位由于缺乏竞争而导致的服务效率低和服务质量差的问题。>>>阅读全文

专家说法:科学、理性解读“官民比”问题

  面对不同的“官民比”数字,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朱光磊教授强调,数字和比例固然重要,但问题的关键是在厘清数字的基础上跳出数字,去科学、理性地解读“官民比”问题以及“官民比”问题对中国政府发展的影响力。他特别指出,同国外相比,中国的官员确实并不像有些人想象和强调的那样多;不科学的“官民比”数字误导舆论,左右决策,影响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践和进程;中国在政府官员规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一般的总量过剩,而是结构性过剩和功能性过剩。


  记者:中国的“官民比”与其它国家相比,情况如何? 

  朱光磊:判断政府官员规模的最基本尺度,显然应当是官员人数与总人口的比例,即“官民比”。根据同一时期的数据,在可比口径上,“官民比”美国为3.25%;英国为2.78%;德国为2.86%;俄罗斯为2.31%;日本为1.69%;韩国为1.6%;新加坡为3.3%;索马里0.75%;中国约为0.8%。可以看出,大部分国家的“官民比”高于中国。无论是中国的公职人员,还是政府官员,其规模都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于部分非洲和南亚国家的水平。

  对于这个比例,与处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地区)之间政府官员规模的比较更为重要一些。因为,目前发达国家、经济转型国家和那些试图跟上时代潮流的发展中国家,都普遍接受了在经济市场化的前提下推动政府发展的原则,对政府职能和机构设置的理解和操作也在逐步趋同。

  记者:中国“官”不多,可为什么老百姓印象中“官”总是那么多? 

  朱光磊:原因是比较多的,主要包括:一是概念不清,是导致百姓印象中“官多”的主要原因。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严格区分“财政供养人员”、“干部”、“官员”、“国家公务员”四大相关概念,而是笼统地说政府官员的规模庞大,“官多”的主要依据还是以第一或第二个概念做基数来分析“官民比”。事实上,将这些人定义为政府官员,范围太大,也不符合情理。专家教授、厂长经理,都不是“官”。建议以后把“财政供养人员”改称为“政府雇员”,事情可能会清楚些。否则,把中小学教师也打入1:26的“1”,是不恰当的。>>>阅读全文

网民热议:重要的是弄清楚有多少“官”真正在为百姓办事

  ★提到公仆的字眼,有感想,什么时候我们的领导能够意识公仆和官的不同,我们国家就会有机会真正全力发展经济,真正做主席教导的:为人民服务 了。

  ★如果每个公务员都能够尽职尽责,那么这样的比例老百姓真的有福可享了。

  ★在几百万大学生、研究生为找工作到处奔波的时候,又有多少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岗位被所谓的“以工代干”的人所占据!当然他们当中确实有许多出类拔萃者,但是不可否认,这里面也不乏有一些靠关系、靠后门进来的“南郭先生”在那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过分争论官民比这个概念没必要,重要的是弄清楚有多少“官”真正在为百姓办事,财政收入中用来发工资的占多大比例。

  ★这个比例是对的,关键是公款消费太多!全国一年公款消费高达7000亿!因此必须把公款消费降下来!同时我国应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缩小城乡差距.当前要加快事业单位改革,一方面推动能够走向市场的事业单位走向市场,与财政脱钩;另一方面财政应重点保障纯公益性事业单位如义务教育,基础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政府对上述纯公益性事业单位应实行全额拨款并加大投入,为人民群众提供免费的公共服务,促进我国公共服务事业的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