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网:从处方药到OTC:临床型医药企业的战略抉择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35:02

从处方药到OTC:临床型医药企业的战略抉择

 

文·版权所有/福来品牌营销顾问机构

 

2006年,处方药市场增长尽显疲态,前三个季度销售额仅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6.3%,为历史最低水平。许多处方药企业销售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业绩下滑,就连在处方药市场风光无限的扬子江药业也难以扭转局势,2006年销售业绩大幅下滑。

 

与处方药市场增长缓慢相反,OTC市场迎来发展良机。2007年,中国OTC市场容量有望突破一千亿,每年20%的增长速度更让OTC市场充满了想像力。OTC一千亿的巨大诱惑,让众多处在迷茫中的处方药企业看到了一个新希望。

 

OTC对于许多处方药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新问题。OTC是新战场,在渠道、终端、队伍等方面都没有优势,没有经验。为此,要不要做OTC显得犹豫,如何做OTC更加茫然。

 

处方药企业要不要做OTC?

 

政策困境,不得不做OTC

 

近两年,处方药市场的日子一点都不好过。先是反商业贿赂,搞得处方药企业人人自危;紧接着在广东、四川等城市试行挂网招标采购,使得许多企业左右为难,不中标就得从市场出局,中标后的超低价格又没有操作空间。

 

2007年,国家监管将会更加规范更加严格:打击商业贿赂、防范商业贿赂;挂网招标采购推广力度越来越大;社区医保药品集中采购全面推行……诸多政策让处方药企业发现自己脚下的路已经越来越窄。想要生存下去,不得不做OTC;想要做大做强,不得不做OTC!

 

企业短板,不得不做OTC

 

处方药企业想要继续鏖战处方药市场,以后将很难再依靠以回扣为主要手段去打开市场。强大的产品力,规范的学术推广,专业的营销队伍将是成功的关键。但是,这三个方面恰恰是大多数处方药企业的短板。

 

在产品力方面,目前中国90%以上的处方药企业都缺乏具有科技含量、真正创新的处方药,多为仿制产品,没有专利权。由此造成药品缺乏独特性,在产品上可供营销传播发挥的内容非常缺乏。尽管非专利药也有其发展的潜力,但在国内医药市场的结构却过于单一。

 

在学术推广方面,由于公关回扣等贿赂营销手段大行其道,一些处方药企业在学术推广等方面徒有其名。一旦要做真正的学术推广,这些企业经验不多,手段单一。

 

在营销队伍方面,处方药企业的销售人员倒是有不少,但是真正有医学背景的专业人士又有多少?拿扬子江药业来说,营销队伍非常庞大,关系公关能力都是顶尖好手,但是要他们做真正学术推广就有点使不上力了。而且,处方药营销对人的依赖性非常高,一旦人员流动,就有可能导致前面的努力付之东流。

 

市场诱惑,有机会做OTC

 

高速发展的OTC市场空间还很大。国家监管越来越严格,必将清空出一大块市场空间,现在进入时机正好。相当多的普药还没有稳固的领军品牌,许多品类都还没有做大,有许多机会成为某个品类某个领域的老大。

 

资料显示,一个处方药的寿命周期平均约8年,而非处方药后,平均寿命周期可长达34年,有的甚至超过50年。正如天津中美史克的杨伟强总经理所说的:可口可乐把它的品牌延伸了一百年,把市场做到了全世界,而成功的非处方药的未来就和可口可乐的现在一样。

 

巨大的市场诱惑,就连从不涉足OTC市场的处方药巨头阿斯利康也忍不住想要分一瓢羹,相继推出洛赛克和雷诺考特喷鼻剂等OTC药品。为了取得更大的OTC市场份额,中美史克卖掉以生产处方药为主的重庆工厂,全力投入到OTC市场。随着处方药市场增长乏力,扬子江药业董事长徐镜人表示,扬子江将调整销售策略,加大对OTC的投资。

 

比较优势,有能力做OTC

 

和许多OTC企业比较起来,处方药企业也不是一无是处,它们同样有着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

 

多年的医院推广,产品已经得到众多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培养了一大批忠诚的老顾客,一旦产品投放到OTC市场,这些老顾客就能拉动销售。同时医院推广和OTC推广相结合,不仅可以带动OTC销售,甚至还能相互促进。

 

多年的临床验证,产品疗效更加可靠,在产品力上比一些OTC企业更胜一筹,同时多年的临床验证,让患者更容易产生信赖感。

 

处方药企业拥有一定的专家资源、医生资源、学术资源、权威资源,在这一点上往往是OTC企业无法企及的。如果能够将这些优势转化到OTC运作中,处方药企业将是如虎添翼。

 

面对政策困境和企业短板,处方药企业不得不做OTC,面对市场诱惑和比较优势,处方药企业更应该抓住机会做OTC。谁抓住了机会,谁就将成为中国医药企业的标杆!

 

处方药企业如何做OTC?

 

信心决定命运

 

一些处方药企业决定做OTC,但又瞻前顾后,缩头缩尾,担心没有操作OTC的经验,没有成熟的OTC队伍等等因素会导致失败。因此没有信心,没有决心,没有坚持。这是兵家之大忌。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处方药企业做OTC有困难,但更有机会,更有优势。处方药企业一定要看清这一点,一定要坚信这一点。

 

战略战术调整

 

处方药企业要把做OTC拿到营销战略的高度,在不影响处方药医院推广的情况下,制定OTC发展战略,建立专业OTC销售队伍和OTC分销网络,打造明星产品,推广OTC品牌,并不断的品牌维护,使产品长盛不衰,带动企业品牌发展。

 

在战术上,“一国两制,特事特办”是处方药企业做OTC的铁律。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营销组织结构也要做相应的调整:设立OTC推广部,建立独立的OTC队伍;OTC推广部和医院推广部并驾齐驱,同归一人领导、协调,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防止工作脱节,而且可以让OTC推广充分利用医院推广的各种资源,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

 

产品慎重选择

 

处方药企业选择双跨产品是个不错的选择。双跨产品在医院和OTC两线销售,可以相互促进。处方药可以通过医院带动OTC销售;OTC的广告投入可以巧妙的帮助处方药做广告宣传。西藏药业的诺迪康胶囊就是双跨产品,通过OTC运作,原来在医院只有几千万的销售额,如今一年的销售额超过3个亿。

 

没有双跨产品,就根据市场竞争情况和消费者需求选择有差异化的产品。

 

产品差异性和推广难度成反比,差异化越大,就越容易吸引消费者注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差异化也决定了市场的进入壁垒,决定了竞争对手是否容易跟进。产品的差异化包括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形态、治疗效果等等,一个差异点就能够把产品和竞争对手区别开。在竞争激烈的感冒药市场,白加黑只是在产品形态上创新性的分为白片和黑片,一举成为感冒药前5名品牌。仲景六味地黄丸依靠药材地道的优势,迅速成为六味地黄丸的领导品牌。有差异,就有市场!

 

既没有双跨产品,也没有差异化产品,处方药企业该怎么办?没有关系,找个群龙无首或是第一军团市场份额还很小的品类市场,去做品类老大,在一个品类上成为第一。福来机构服务的神威药业,在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普药“藿香正气”品类中,率先在市场中发出“中暑、肠胃不适、夏季感冒,用神威藿香正气软胶囊”,把功效清晰化了,上央视,大传播,一举成为藿香正气品类市场的老大,年销售额近亿元,不仅如此,还带动了神威药业在行业内的品牌价值和品牌影响力。如今,神威药业已经成为“中药现代化”的旗帜。

 

定位一矢中的

 

双跨产品的OTC定位,不宜将所有适应症一网打尽。除了国家在做调整时去除的不符合OTC药品要求的适应症外,作为厂家,也要考虑患者对信息的接收习惯,选择容易快速切入的1-2个适应症,锁定目标,有的放矢,重点出击。例如布洛芬,作为处方药时,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柱炎、腱鞘炎等;而作为OTC时,却主要用于治疗头痛、肌肉痛、痛经等症。又如法莫替丁,作为处方药时,其适应症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急性胃粘膜出血;而作为OTC时,适应症为解除胃酸过多。

 

根据市场竞争情况、消费者需求状况,围绕产品差异化寻找适合产品的定位,也是不二法则。福来服务的顺势药业主打产品为柴胡口服液,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感冒用药,但在药材上采用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嵩胡入药,治疗感冒发烧效果明显,于是福来将其定位于抗感退烧,专门针对感冒引起的发烧疼痛症状,一举在感冒药市场撕开了口子。

 

一举放眼全国

 

过去许多OTC产品采取“从一枝独秀到全面开花”的运作模式,即选择1-2个样板市场,做透做强,然后再向全国复制。这种模式无可厚非。但是,对于现在的处方药企业不一定合适。首先是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区域性媒体影响力减弱,费用却在增加,区域运作成本越来越高。其次是终端费用促销费用增长快,但是产粮越来越困难,必须要有一定产量,才能消化各种费用。

 

处方药企业的运作方法不能照搬已有的模式,要与时俱进。对于大多数,特别是年销售额过亿的处方药企业,有自己成熟的渠道和终端网络,在医院有一定销量,并且全国大部分城市都有铺货,此时再做样板市场已毫无意义。

 

打样板,一个省一年销售2000万非常难。但是放眼全国,一个省一年销售400万,全国就可以轻松的超过一个亿。不打样板,首先全国招商,可以利用经销商的资金进行广告投放,不仅减轻了资金压力,而且还降低了风险。“打样板,再复制” 推广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树立其企业和品牌的影响力。高位起跳,则能迅速提高企业和品牌知名度。

 

如果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建议高位起跳,一步做全国,迅速营造声势,提高品牌和企业知名度。中国市场之大,单品一年销售过亿不是难事。在高位起跳,放眼全国的基础上,选择重点市场快速入市、快速铺货,使自己的产品先入为主;然后再精耕细作,巩固市场占有率。仁和药业、海外制药、益佰制药、宛西制药、竹林众生等等企业就是最有力的成功案例。

 

广告清楚易记

 

不管广告怎么做,创意如何大,都要围绕产品定位来做,都要让消费者看得明白。中国现阶段的药品广告,应以症状诉求、功能诉求为主进行强化宣传。在OTC领域以症状诉求成功的事例并不鲜见,因为症状是最容易被患者感知的疾病表现,因此,更容易获得患者的认同。如前列康,其症状诉求为“尿急、尿频、尿痛,前列腺有问题就用前列康”:斯达舒的诉求为“胃痛、胃酸、胃胀,请用斯达舒胶囊”。另外,功能诉求也容易被患者认同,如达克宁,“杀菌治脚气,请用达克宁”,通俗易懂,消费者一目了然。

 

此外,广告的概念定位和语言使用一定要准确、通俗,最好口语化。据了解,白加黑曾做过一项调查,其广告语知晓率最高是“白天服白片,不瞌睡;晚上服黑片睡得香”,而“治疗感冒,黑白分明”,虽然简洁,但知晓率很低。

 

双跨产品的广告,还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如何让广告带动处方药在OTC的销售。许多处方药企业处方药转OTC时,由于种种原因,OTC批文上的功能都比较弱,销售力不强,就更需要用OTC广告来带动处方药在OTC的销售。

 

名人代言虽然屡遭诟病,但是名人代言的影响力仍不可小觑,名人代言现在将来都是提高产品知名度的有效武器。名人广告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不是代言不代言的问题,而是怎样代言的问题,关键是请的名人适不适合,请的名人如何运用。

 

传播点面结合

 

钱少做透点,钱多做好面。同样的钱,能造成全国性影响的,就不能局限在地方,做OTC必须要造势,而且要造强势。

 

企业资金有限,先把重点市场工作做扎实,再全面铺开。根据福来十年的媒体投放经验,如果只有一个重点市场,把一个频道作透是即省钱又见效的好方法。我们都知道,每个省都有一两个覆盖全省的强势频道,做透其中一个就能影响全省。例如在黑龙江市场,做透影视频道,比做卫视效果还好,一年的费用不过两三百万。如果几个重点市场联动,选择数家卫视交叉投放,配合地面频道,点面结合,更可在全国内造成影响。

 

企业有一定的资金,采取央视卫视交叉投放,央视解决信任度,卫视提高知名度。根据福来10年的媒体投放经验,做透一个省需要500万,而产量可能也就1—2千万,但是5-7家卫视交叉投放就可以覆盖全国。投入3、5千万,已可在全国营造很大声势,很容易产出8000万甚至1个亿。这样的投放方式看上去投入大,但产出高,影响力广,更容易打造品牌,更容易获得成功。

 

队伍精干犀利

 

处方药企业做OTC一定要明确:OTC队伍是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OTC队伍是确保OTC运作成功的关键。

 

由于处方药企业没有OTC运作经验,没有现成的OTC营销队伍,因此组建OTC队伍切忌庞大复杂,以便管理。首先是队伍人员精干:宁可人少忙一点,不能人多闲一点;重点市场人员多一点,其它市场人员少一点;一线人员多一点,管理人员少一点。在实际操作中,一个OTC代表管理120-150家药店是比较合理的。其次是队伍管理简化:一线人员终端维护是工作重点,市场实际销量是考核标准。最后是促销活动犀利:促销活动不求多不求全,只做最有效果的促销活动,促销活动要简单好执行,实操性强。

 

智者善于借势

 

处方药企业做OTC,要学会借势、敢于借势、善于借势。

 

一是借自己的势。善于借自己在临床推广的优势,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例如学术资源、专家(医生)资源等等。尤其是双跨产品,在医院市场经营多年,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营销网络已经非常健全,医生对该产品有一定的处方习惯。通过医生开处方销售,来带动OTC销售。处方药做OTC最高境界是实现品牌拉动,渠道(或终端)推动,医生处方带动的三方联动。

 

二是借外脑的势。OTC运作牵扯到研发、生产、渠道、终端、传播等多个环节,必须进行系统策划。处方药企业在营销策划方面存在短板,想要有比较大把握的成功,就必须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在营销策划上,聘请专业的营销策划公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在队伍建设上,挖竞争对手墙脚也是一种手段。

 

三是借渠道的势。OTC产品上市初期,强大的商业代理分销网络能使产品快速占领市场。因此,在上市之初,应选择在零售市场专业化水平高的批发商作为自己的一级批发商,同时选择大型的连锁药店,作为一级零售商直接与其发生业务往来。这样一方面产品可以快速入市,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也可直接掌控部分终端。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一级批发商时,数量要尽可能少,比如一个省只选一个一级批发商。

 

对于敢于突破的处方药企业而言,OTC是新希望、新舞台。OTC将为这些敢于突破的处方药企业提供一片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