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老人骂反中国:聚焦印度核潜艇与巴基斯坦海军的战略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6:16:09
作者:知远 2011年09月13日

  2009年7月26日,印度总理夫人古尔沙兰•考尔(Gursharan Kaur)在维沙卡帕特南港的干船坞为印度国产核动力潜艇举行了下水剪彩仪式,这标志着印度在长达三十年的努力后,终于拥有了第一艘自己生产的6000吨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战略潜艇(SSBN)S-2,也称“先进技术艇”(ATV),今后将正式命名为“歼敌者”号(INS Arihant)。

  该潜艇将构成印度战略核威慑力量的一大支柱。在完成了S-2潜艇的试用和系统整合之后,印度就将建立起其“海上军事战略理论”中所称的“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中的最后一根支柱。

  该潜艇的下水对包括澳大利亚和南非在内的印度洋沿岸地区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对巴基斯坦。它极大影响了印度洋地区的军事核态势,改变了该地区的战略平衡,并可能引发核军备竞赛。S-2还将加强印度的军事扩张能力,使其实力范围延伸到阿拉伯海、印度洋甚至更远区域。

  ATV项目耗资29亿美元,是印度海军与多个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联合的结晶。印度的这艘核潜艇在世界上同类潜艇中级别最小,但却拥有巨大的威力。该潜艇装有一台七叶片高歪斜螺桨驱动装置,船体贴有特殊消声橡胶板(以降低声纳探测风险)。俄罗斯的“基洛”级潜艇也使用了同样的技术。(俄罗斯帮助印度设计ATV已不是什么秘密;还有报道说,以色列、法国和德国也涉足了该项目)。

  除了设计或船体制造外,单是在干船坞为其安装90兆瓦(120000马力)低浓缩铀燃料加压轻水小型反应堆就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核反应堆及其安全壳占潜艇总排水量的十分之一(近600吨重)。其液体动力学部分是海军工程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也是该项目最难的一部分。

  S-2将在2011年末或2012年初正式以“歼敌者”号的名称服役,之前它将作为技术验证艇为未来的同类潜艇提供试验数据,并将在隐身性能、反应堆设计和导弹射程等三个重要领域通过验收。第一个关键的测试是S-2的水下噪音度,这关系到潜艇的反探测能力,也是决定其是否适合用作弹道导弹平台的衡量标准。对于S-2和未来的潜艇来说,这种全面的试验、调整和设计修改都是必不可少的。第二个测试领域是核反应堆的燃料循环,即:燃料棒的替换频率。作为第一代或第二代技术,如果S-2的反应堆燃料循环周期太短,那将极大影响到潜艇作为核威慑工具的性能。燃料棒的更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潜艇停止运作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结果是,要么潜艇的巡逻区域将受到限制(不能远离基地),要么就得缩短续航时间(部署时间)。

  第三个评估内容是导弹试射和参数确认。该潜艇目前计划装备针对巴基斯坦的“海洋”(Sagarika)两级潜射弹道导弹(SLBM),这种可能于2010年以后列装的导弹可携带核头,导弹体积小(约6.5米长)重量轻(约7吨重)。如果要对中国构成威慑,那么S-2携带的导弹不仅要射程远(洲际导弹),而且数量要多。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潜艇上进行进一步的潜射和飞行试验。

  一、印度核战略与印度海军

  印度海军是在1998年印度进行核试验后开始大力提倡发展海上核计划的,并认为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条件下需要保持正当的核打击能力。2002年印度海军参谋长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道:“任何一个赞成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如印度)都必须具备二次打击能力。这些国家都具备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其中之一就是海基打击能力。印度下院常务国防委员会建议政府审查核政策,加快制造或引进核潜艇以加强印度的核威慑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2003年印度官方核政策的主要内容公布于众,强调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条件下建立和保持“可靠的最小核威慑”。对第一次核打击作出的核报复将是“巨大的、会造成难以接受的损失”。然而,2003年的报告没有重申1999年关于建立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立场,尽管印度三军都在热衷于发展核武器系统。

  即便是印度海军对印度政府没有正式认可其发展潜基核威慑能力感到失望,他们也没有表示出来。但ATV项目仍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印度政府在资金和政治上都给予了支持。由此可以肯定,印度政府之所以在言论上保持缄默只是为了不引起国际社会对其发展多维核计划的警觉。

  (一)印度的门罗主义

  如今,印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表现出了追求地区和全球支配的愿望。在谈到印度的“海上军事战略”时,印度前海军参谋长普拉卡什要印度民众“记住,如果印度与任何其它大国(无论是地区内还地区外)发生利益冲突,使用强制手段甚至冲突的可能性都是有的”。这种“考迪里亚”(Kautilya)言论使人觉得,印度在对待地区挑战方面越来越倾向于强硬立场。

  印度在寻求海洋实力时奉行的是“门罗主义”。十九世纪美国奉行的门罗主义政策拒绝欧洲列强在美洲大陆建立新的殖民地,或再向美洲输入欧洲的政治体系。1961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关于使用武力将葡萄人驱逐出果阿的讲话也反映出了同样的观点,他说:“任何外国列强以任何形式干涉印度事务的企图都是印度所不能容忍的,印度将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加以反对。这就是我的基本原则”。尼赫鲁的讲话其实就是向所有外国势力发出警告,不要在南亚地区从事印度认为有损于印度政治利益的活动。他反对外来干涉的讲话为印度奉行没有外国势力干涉的地区本位主义奠定了基础。虽然当时印度在军事上无法与帝国主义列强对抗,但印度以后各届政府都根据其对国家环境、利益和能力的评估来解释和运用这一基本原则。

  虽然印度“门罗主义”的成功与否还有待讨论,但它已成为“印度战略界许多人的信条”,并且在如今似乎也影响到了印度的外交政策。“门罗主义”本身带有浓厚的海洋色彩(这也是十九世纪影响极大的海洋实力理论家马汉所推崇的观点)。近年来,印度在扩大海洋实力方面也起得了巨大进展。在这期间,印度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大陆思维,将目光投向了印度沿海以外。因此,用印度前总统卡拉姆的话来说就是:“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极大地依赖于印度洋尤其是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海军在提供必要的海上安全支援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推进“门罗义义”

  要加强地区支配能力,印度就要发展强大而自立的军事工业和技术实力,这种实力要能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周七天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维持其海军力量。在这方面,印度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包括民用核交易,将在今后为其提供巨大的支持。

  但在近期,在利用美国海军来为其减轻负担的条前提下,印度将致力于发展三个航母战斗群。正如印度海军参谋长辛格上将(Madhvendra Singh)于2003年10月14日所宣称的,“印度要实现建立一支具备全面作战能力的蓝海海军的梦想,就必须拥有至少3艘航母、20多艘护卫舰、20多艘载有直升机的驱逐舰和大量导弹护卫舰和返潜护卫舰”。这些战斗群可组成一支单独的舰队,根据印度政府对威胁的理解和印度海军的作战能力来保持舰队的最高作战状态。6艘新型和老式驱逐舰、12艘新型和老式护卫舰、小型护卫舰、巡逻艇和5艘新型战车登陆舰就有可能组成这样一个海军战斗序列。

  印度海军所有新型战舰,包括计划引进的航母,都将比其以往的舰队更有威力。近期印度国防部还批准投资30亿美元,用以加强海军的沿海作战能力。这一举动表明,印度将加强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也可能是对中国积极加强在该海域军事存在而作出的反应。

  从长远来看,一支由印度国防工业支撑的印度海军可能会拥有六到九个航母特遣队和十多艘核潜艇。与此同时,印度海军还可能会继续加强水下核威慑能力,装备核动力弹道导弹攻击潜艇,并具备在整个印度洋作战的能力,尽管这不是印度最主要的优先发展领域。

  二、巴基斯坦的核战略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持续的地区冲突将诱使世界许多国家发展核武器,以便用来胁迫邻国和对大国构成核威慑,否则这些大国可能会干涉地区冲突”。印度发展核计划主要为了提高国家地位。与此不同,巴基斯坦的核政策主要出于安全考虑并以印度为目标。但巴基斯坦对核政策发展方向和目的的讨论则比较隐晦并主要集中官方领域。因此,公众对核武器的讨论都是泛泛而谈,不像印度那样大力宣扬和具体直白。巴基斯坦之所以不对核战略进行大张宣扬,其部分原因是巴基斯坦并未将核能力看成是政治或国家地位的象征,而只是将其看成是纯安全防御方面的问题。

  “巴基斯坦的安全观主要源于印度,并集中在常规战争、有限战争和低强度冲突方面。在核武器方面,巴基斯坦寻求的是建立能阻止全面暴发常规战争的威慑力”。换言之,巴基斯坦的核威慑所针对的不仅是印度可能发动的核打击,而且也包括常规战争。巴基斯坦核政策的主要特点包括保持最小核威慑力、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利和依靠地面和空中发射平台(如飞机和导弹)。海基发射能力则基本欠缺。

  和北约一样,巴基斯坦不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愿将使用核武器作为最后的手段。“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从来都不是核武器国家真正的立场。否则印度就会既接受中国关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立场,同时也赞成中国关于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立场了。

  在2001年末,巴基斯坦公布了可能会使用核武器的四个基本条件。正如巴战略计划局局长(国家指挥局秘书)基德瓦伊(Kidwai)中将所说的:一是“空间门槛”,即印度发动进攻并占领了巴大部分领土:二是“军事门槛”,即印度消灭了巴大部分地面或空军力量;三是“经济门槛”,即印度导致了巴基斯坦的经济萎缩;最后是印度导致了巴基斯坦“政治不稳”或大规模内乱”。

  (一)巴核计划与巴海军

  1998年5月,巴基斯坦在印度进行了一系列核试验后也针锋相对地在俾路支省的贾盖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核试验,从而恢复了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在以后几年里,印巴两国争论不休,并加强了各自的核武库、建立了核指挥与控制机构、致力于改进圆概率误差(CEP)、提高导弹机动和快反能力、提高核弹头当量及当量与重量比。

  然而,巴基斯坦并未发展海基核能力,因此,如何加强核部队的生存能力就成了巴基斯坦主要考虑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也许历史造成的。巴基斯坦想依托阿富汗来寻求战略纵深,以对抗领土面积更大的印度。但“9•11”事件使巴基斯坦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战略已不再可行。然而,此时巴基斯坦已经错过了本可以发展水下核威慑的黄金时期(1998-2001年)。

  巴基斯坦核政策中的“军事门槛”所设想的条件是当巴大部分“地面和空军部队”被消灭时将动用核武器,但却没有说当大部分海军力量遭受损失时将如何处置。由此可得出三种推论。一是在巴整个国家安全计划中海军将继续处于次要地位,二是可能顾忌到国际反应才没有提到海军因素,三是海军的情况被包括在了“经济压制门槛”条件内。

  “经济压制”的词意极为广泛,可以有各种解释。巴基斯坦是个农业国,如印度持续对跨境河流进行限流或破坏都有可能影响到巴农作物收成,从而引发巴国内大规模动乱和印巴对抗。但更危险的情况是通过海上封锁来更快地压制巴经济。

  (二)巴海军与能源与经济安全

  和印度一样,巴基斯坦的经济天生就与海洋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巴基斯坦95%的贸易量和88%的贸易额都是依靠海上运输。远东、红海和波斯湾三条海上航线构成了巴基斯坦海上运输和进出口贸易的要主航道。

  巴基斯坦进口的物品包括食用油、茶叶、食糖、小麦和其它食品。上个财年巴仅用于进口食品的开支就达36.62亿美元。巴大部分进口石油也是通过海上运入。波斯湾航线是巴基斯坦的能源生命线。随着巴能源需求量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到2010-2011财年巴基斯坦的进口石油有可能达到2220万吨。

  在2008-2009财年,巴通过卡拉奇和卡西姆港共进口了2440万吨干货和2090万吨液体货物,共计约4530万吨。同期通过这两个港口出口的货物为1830万吨。此外,这两个港口还承接了190万件集装箱。总之,巴基斯坦对海上运输的依赖程度要比印度大得多。与巴基斯坦相比,印度的海上优势更为突出,对卡拉奇港实施封锁可在两三周内严重影响巴基斯坦经济并招致战争。鉴于这些因素和巴海军应担负的责任,不难推断巴经济和能源安全的关键所在,以及巴海军与“经济门槛”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巴“门槛”的可信度

  印度分析家认为,在巴基斯坦设置的可能引发核打击的四个门槛中,只有领土丧失和军事挫折两个门槛引发核战争的可能性最大,另外两个门槛(经济压制和国内动荡)引发核升级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他们认为印度现在可以着重考虑后两种形式,而在军事上则可在实际控制线以内进行有控制的施压。印度领导层也同样的想法,认为印巴紧张关系一旦升级,印度将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这些假设都有很大的破绽。由水资源引发的紧张关系已经加剧;巴基斯坦指责印度在控制由印控克什米尔流入巴基斯坦的河流。这个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在一定的时候它将会与克什米尔争端联系起来。届时,任何对水源控制的行为都将被认为是对巴施压的另一种手段;而巴基斯坦的反应也将是不可预测和容易误导的。同样,控制巴基斯坦的海上航线也将是很危险的。

  任何因为食物短缺或因为封锁卡拉奇港致使巴商贸活动停止而引起的大规模内乱都将会使巴基斯坦作出超乎寻常的反应。一旦公众压力加大,巴基斯坦高层将会作出反应。情急之下,作出任何奇特反应的可能性都是有的。对于那些希望重演2008年“26/11”孟买恐怖袭击悲剧的武装组织来说,巴基斯坦主要市区的不稳定将是一个天赐良机。卡拉奇目前的混乱就是一个例子。目前这个城市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普什图群体,充满了种族和宗派暴力事件。许多逃离马拉根德(Malakand)、瓦齐里斯坦和赫尔曼德(Helmand)的塔利邦和“基地”武装分子都躲藏在那里。近期在卡拉奇逮捕的某些塔利邦和“基地”头目(包括巴基斯坦和美国情报机构所说的马拉达和穆阿维耶)就是例证。

  “26/11”恐怖袭击案就是从卡拉奇海岸发起的。“虔诚军”(Lashkar-e-Taiba) 被认为是恐怖事件的罪魁祸首,该组织目前是最可怕的恐怖组织,与“基地”组织不相上下。它与塔利邦派系和几个“圣战”组织有联系。该组织还被认为已具备了从海上发起攻击的能力。据报道,“虔诚军”的创始人萨伊德(因涉嫌孟买袭击案而被印度通缉)突然恢复了活动,到处散布反印口号并宣称要解放克什米尔。此外,尽管自2008年以来印巴双方都加强了措施,但还是有成千上万的渔船、小艇和其它非法商船在信德省、莫克兰、古吉拉特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沿海一带活动,给沿海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以卡拉奇为据点的武装分子可利用沿海地区管理上的松懈和弱点来对印度实施新的袭击以示报复。

  但是,那种认为国际社会始终会支持印度来反对巴基斯坦的想法是错误的。印度可以从近期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军事委员会会议看出,巴基斯坦不仅取得了军事与外交上的胜利,而且还有效制约了印度在阿富汗的战略利益。

  四、失效的高压政策

  自从1998年印巴公开展示了各自的核能力之来,双方又经历了三次危机。在此期间双方还展开了外交战。1999年的卡吉尔冲突被控制在局部范围内,双方陆军和空军在冰天雪地的山峰上展开了争夺战。印度海军也扮演了施压的角色。1999年6月,印度东部海军司令部对西部海军司令部进行了增援,迫使巴基斯坦海军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得到加强的印度海军随后在北阿拉伯海举行了学习。印度唯一一艘正在维修的航母“维拉特”号也在果阿进行了“海鹞”式舰载机甲板的试用。

  这些演习的目的是为了向巴基斯坦展示印度海军的实力,并表明其准备应对全方位冲突的决心。1999年6月21日至29日,印度向前沿部署了导弹护卫舰。为防止印度的海上经济封锁,巴基斯坦海军为巴油轮进行了护航并开始在沿海实施监视任务。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双方于7月4日在华盛顿签署了停战协定,随后巴基斯坦军队撤回到了原先的位置。

  2001年12月印度议会受到袭击后,印度将其五分之四的军队调集到了印巴边境线一带。巴基斯坦也作出了相应的回应。双方“面对面”地对峙了将近十个月,最后印度决定后撤。

  “26/11”孟买恐怖袭击后,印度领导层满腔怒火,并威胁要对巴采取报复行动。关于印度空军要深入巴纵深地区、对拉哈尔市中心和“虔诚军”的老巢穆里德克(Muridke)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的传闻不绝于耳。这一事件还导致了双方始于1997年6月的和平进程的中止。期间,印度军方还阐述了新的刺激性军事理论,印度陆军还在边境地区实施了“冷启动”演习。然而,所有这些都未能达到使巴基斯坦作出让步之目的。印度或许得到了美国的暗示,但在此时,一年零两个月的漫长对峙对双方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高压政策失去了势头,成为强弩之末。最终印度表示愿意恢复谈判。

  很明显,高压政策使用过多则不灵。印巴双方都坚持各自的领土主张和理念,这些主张和理念主要来自于克什米尔争端。巴基斯坦不愿屈服,巴基斯坦军队也不会屈服于印度的领土要求,这是巴民族理念的核心。对印度而言,出于政治和地区影响等原因,印度必定会指责说克什米尔动乱是受外部唆使,所有恐怖袭击案都源自于巴基斯坦。除了双方都坚持各自的立场外,双方的社会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核升级的危害和后果,核打击仍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结果是,双方都没有将克什米尔争端与核战争风险问题分别对待。冷战时期的核敌对国也没有类似危险的领土争端。

  五、巴基斯坦海军的选择

  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势很不稳定,前景不容乐观。一方面,近期一度使美国烦恼和不满的美巴分歧现在似乎有所缓解。但另一方面,由于印度与美国有着“高度一致”的战略利益,因此印度已从巴基斯坦目前的困境中获得了极大的好处。尽管巴基斯坦在近期取得了一些外交上的胜利,但在战略不对称和确保核力量的生存方面,巴基斯坦的选择余地并不大。巴基斯坦目前所具备的核打击手段是飞机和导弹,而印度的防空系统,包括其“大地”防空系统和即将具备的美国、以色列和俄罗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都将大大降低巴导弹和战机的突防能力。关于使用多弹头导弹的问题还有待解决。目前,疏散核武库的做法也存在问题。印度拥有先进的监视技术和手段,如情报、监视与侦察卫星和米格-25侦察机、具有全天候侦察能力的以色列技术雷达成像间谍卫星(RISAT)以及“费尔康”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苏-30战机等等,这些将大大降低疏散战略的可行性。

  近期在日内瓦举行的关于签署《禁止生产核武器裂变材料条约》 (FMCT)会议有可能冻结印巴核原料储存不平衡的状况,这对印度极为有利。印度与美国的核交易,加之核供应国集团(Nuclear Suppliers Group)的解禁,都能使印度与诸如俄罗斯、法国和英国等国家达成供应核燃料的协议。巴基斯坦资源的不平衡、地理上的不对称(大陆差异),加之印度S-2核潜艇下水,这些都将使印度具备从南部纵深地带向巴基斯坦全境实施核打击的能力,同时还能保证印度核力量的安全。一旦巴基斯坦失去了核反击能力,印度便可封锁巴基斯坦的海航线,尤其是波斯湾航线,从而在几天之内便达到了巴设定的所谓“经济门槛”。

  (一)在常规潜艇上发动二次打击的可能性

  2008年10月,巴基斯坦海军参谋长宣称其海军有能力在海上部署战略武器。至于怎样部署战略或核武器以及巴基斯坦是否具备了从潜艇上发射导弹的能力等细节则没有透露。但外界普遍猜测,巴基斯坦一直在致力于将带有核弹头的导弹安装在常规潜艇上,并认为巴战略机构已经研制出了海军型“巴布尔”(Babur)巡航导弹。如果情况属实,巴基斯坦将不是第一个在常规动力潜艇上具备这种能力的国家。

  以色列的1900吨“海豚”级德国产潜艇就被认为具备二次打击能力。这种潜艇与以色列先进的地面和空中力量一道,为特拉维夫构筑起了第三个核防御支柱。

  巴基斯坦海军的哈利德(Khalid)级“阿戈斯塔”(Agosta)90B攻击潜艇上载有技术精湛、训练有素的官兵。这种由法国的DCN公司 (即现在的 DCNS公司)设计的潜艇属于“阿戈斯塔”序列中的一种型号,性能得到了改进,装备了新型战斗系统和“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AIP),具有更远的潜航能力。其很高的自动化程度使艇上人员从54名减少到了36名。其它改进项目还包括:采用新型电池从而增加了航程;使用了新型材料,如HLES 80钢材,从而具备更深的下潜能力(320米);安装了新型悬挂与隔音系统从而降低了声波信号。

  巴基斯坦在1994年订购了三艘“阿戈斯塔”90B潜艇。第一艘“哈利德”号 (1999)是在法国建造的;第二艘“萨德”号(2003)在卡拉奇的海军船坞组装;第三艘“哈姆扎”号(2008)从制造到安装都是在卡拉奇完成的。这些潜艇装有柴电动力系统和MESMA(潜艇自主式能源系统模块)AIP系统。其柴电系统包括两台法国SEMT-Pielstick 16 PA4 V185 VG柴油机,功率3600马力;一台2200千瓦电机为推进系统提供动力。

  巴基斯坦是印度洋沿岸唯一一个拥有AIP潜艇的国家。其200千瓦MESMA液氧系统大大增加了潜艇在4节航速下的潜航时间。潜艇主要使用一台涡轮机并由一台锅炉为其提供高压蒸汽,锅炉使用的是乙醇和液态氧混合燃烧产生的热气。AIP装置使原来67.6米长的船体增加了8.6米,并使潜艇的水下排水量从原来的1760吨增加到了1980.77吨。

  “阿戈斯塔”90B装有SUBTICS综合战斗系统。该系统可处理潜艇传感器的信号,并通过跟踪与关联、融合、整合和管理以及轨道测绘来得出战术态势。跟踪管理系统可通过指挥官和对与武器相关的指挥与控制功能的处理给出水面局势评估。

  “阿戈斯塔”90B潜艇有四个艇首安装1Q63 A Mod 2鱼雷发射管,其直径为533毫米,混合装载了16枚鱼雷和导弹。该型潜艇还可通过管道发射SM39“飞鱼”式 (Exocet)潜射反舰导弹,攻击27海里(50公里)之外的目标。这种掠海导弹具有惯性制导和主动雷达制导系统,飞行速度为0.9马赫。可通过SUBTICS战斗系统将目标距离和方位数据下载到“飞鱼”式导弹的计算机里。该潜艇还能发射DM2A4线导、主/被动、尾迹寻的鱼雷,从而增加了火力层面。

  在短期(五年)内,巴基斯坦海军的“哈利德”级潜艇及其先进技术可使其装备带有核弹头的导弹,但必须克服一些难关。导弹安装、之后与舰载战斗系统和核指挥与控制系统的整合等都是艰难的工作。原先为使用常规武器而设计的战斗系统需要进行大量改进才能适应非常规武器。在作战部署期间,携带了核武器的巴海军潜艇要由“国家指挥局”控制,而不是舰队指挥官。

  最大的挑战或许是如何保证下潜潜艇与岸基指挥部之间的可靠联络。核爆炸产生的电磁波可能会打乱地球磁场,从而导致通信部分或全部中断,包括海上潜艇。由于巴基斯坦没有自己的通信卫星,问题将会更加严重。使用超低频(VLF)通信系统可在一定程度缓解这一问题。需要通过一系列试验计划来开发出能在这种情况下正常使用的通信系统。

  经过精挑细选的艇上人员也要进行严格训练以便应对各种不测。要制定出标准的操作程序和计划以便在潜艇通信中断时将风险降至最低。需要进行导弹试射以增加艇上人员的信心和确保武器系统的可靠性。

  因此,必须解决每个层次的技术和操作问题,使潜艇完全融入国家的战略体系中。“国家指挥局”下属的“发展与部署控制委员会”与一些战略机构(如卡湖塔研究实验室、国家工程与科技委员会、空间与高层大气层研究组织、巴原子能委员会、海上技术联合体和国家发展联合体)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协调也十分重要。这些机构应消除内部争斗和妒忌心理,因为这会妨碍到工作的顺利进行。

  还要指出的是,巴基斯坦海军的常规潜艇曾一度领先于印度海军的常规潜艇,如苏联设计的“狐步”(Foxtrot)级潜艇。这种潜艇的噪音比巴基斯坦的法国造潜艇大。但印度海军不仅已经赶上、而且将要超过巴潜艇力量。印度的法国造“鲉鱼”(Scorpène)级潜艇就可能比巴基斯坦的“阿戈斯塔”90B潜艇先进一代。但积极一面是,近期巴基斯坦空军引进了一些先进平台,如萨伯公司的“爱立眼”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和伊尔-78空中加油机,这将大大加强巴基斯坦的空防能力。

  (二)P-3C海上巡逻机

  P-3C“猎户座”远程海上巡逻机(LRMP)自从“冷战”以来就有着良好的海上监视与侦察记录。如今,包括美国在内的十多个国家仍在使用不同型号的P-3巡逻机。这是一种涡轮螺桨多用途飞机,被海军界誉为“空中驱逐舰”。

  巴基斯坦海军在1991年首次引进P-3C海上巡逻机。目前这种飞机已被改进,装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武器系统,可跟踪、识别和搜寻水面和水下目标。这种飞机可混合携带8枚“鱼叉”式反舰导弹和6枚鱼雷,此外还有水雷和炸弹。其续航时间超过8小时,可在300英尺的低空飞行,因而难以被雷达探测到。

  不久前,巴基斯坦海军与美国签订了再引进8架P-3C的合同。除了改进传感器、数字跟踪系统、光电和红外线传感器、敷金属条投放器、电子支援措施(ESM)和声纳探测系统外,新型P-3C还将安装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ISAR是一种先进雷达系统,具有双重优点。首先它提高了目标识别能力,可显示目标的轮廓和图像,从而改进了目标跟踪与攻击的整体效果。其次是具有不同的功率输出,使得ISAR难以被ESM识别。

  在发生孟买恐怖袭击事件后,印度海军也与美国达成了引进8架远程海上巡逻机的交易,但印度引进的是新一代P-8“海神”多任务海上巡逻机(MMA)。印度海军目前装备的是俄制伊尔-38和图-142等老式巡逻机。使用喷气式发动机的“海神”巡逻机经改装后很适合用于对付水面和水下舰艇。但这种飞机的原型机要到2012年以后才能问世,到时才知道其真正的作战能力。

  P-3C是巴基斯坦海军的主力飞机,其先进的武器和传感器系统大大优于印度海军的海上巡逻机,至少目前如此。鉴于其载荷能力、飞行高度和其它空气动力学特点,P-3C可装备对地攻击导弹或战略武器。但要进行这种改装则需要特殊的装备,这是目前巴基斯坦海军所欠缺的。经过适当装备的P-3C可为“阿戈斯塔”90B潜艇实施二次打击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周密的战略部署,P-3C也可成为“三位一体”战略打击力量的有力支柱。

  (三)中长期计划(五年以后)

  很显然,一直以来美国和国际社会并不反对俄罗斯帮助印度发展海基核威慑能力。不仅如此,美印目前的核交易也未引起西方或核供应国集团的不满。除了引起对核扩散问题的关注外,印美核交易还极大地削弱了《核不扩散条约》的效力。这给了巴基斯坦足够的理由来“租借”核潜艇或自己发展核潜艇,或二者兼有。这不是以核武器来对核武器的问题,而保持稳定和核力量生存的问题。巴基斯坦海军所担负的海上任务和目标或许并不能成为其发展核潜艇的理由,但为了保持威慑力,尤其是在印度洋地区地缘政治发生变化的时候,这当然是值得考虑的。

  目前,中国海军正在进行世界上最宏大潜艇发展计划,包括引进常规潜艇(如俄罗斯的“基洛”级潜艇)、建造“晋”级(094型)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和“商”级(093型)攻击核潜艇。这些潜艇将比中国的老式潜艇要先进得多。

  1983年,中国海军建造了一艘8000吨“夏”级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据报道,该潜艇装备有12枚“巨浪-1” (JL-1)弹道导弹,射程达1000英里。该潜艇曾两次试射导弹,但从未驶出中国海域。新型094“晋”级潜艇将取代唯一的一艘“夏”级潜艇,并将装备10到12枚“巨浪-2” (JL-2)潜射弹道导弹。但是,中国海军在与海上潜艇的通信联络或战略巡逻方面还存在问题。

  曾经缓慢发展的中巴军事关系如今已发展为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如中国协助巴基斯坦产生了JF-17“雷电”战斗机、“哈立德”(Al-Khalid)主战坦克和F-22P护卫舰。这种伙伴关系还表现在中国海军定期参加由巴基斯坦海军主办的大型多国海军“和平”(AMAN)系列演习。巴基斯坦的战略伙伴和中国可以制定对巴海军的训练以及核动力潜艇租借计划。中国海军的“夏”级潜艇可以成为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挑选一批巴海军军官去学习操作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先在陆地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海上进行操作训练,最后是战略部署。虽然这一计划有点宏大,而且中国海军的战略潜艇很少远航,但这仍然是一种在战略上对两国有利的可行选择。

  核威慑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概念;它必须随着敌手核武器或投放手段的增加而加强。其原因很明显,巴基斯坦的安全观将以印度为中心。要保证可靠的核威慑,就必须不断加强巴基斯坦的核资产,包括投放方式。鉴于巴基斯坦的国内安全局势和西方对巴激进主义(真实的或虚拟的)的担心,如果巴基斯坦发展海基核威慑力量,国际社会必将作出剧烈的反应。因此,时机很重要。为保证经济发展,巴基斯坦目前对美国和多边金融机构的依赖性很大,而且这种局面不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有所改变。但如果对这个问题不加以重视,那么巴基斯坦来之不易的核稳定将会丧失殆尽。

  军队的任务曾经是在外交努力失败的情况去打赢战争,但在核武器时代,军队的任务是防止战争暴发。尽管历史让巴基斯坦处在了错误的一边,但巴基斯坦除了下定决心之外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