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单位创建方案:非洲最后的威权领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0:46:37
 

非洲最后的威权领袖

2011年01月27日05:28  人民网  陶短房

陶短房

已连任28年津巴布韦总统的穆加贝3月29日谋求再次连任,却受到反对党民主变革运动主席兹旺基雷等的强有力挑战,后者在大选计票结果尚未出炉时便单方面宣布“选举获胜”,这是否意味着又一个威权政体的告终?

二战后非洲国家纷纷获得独立,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大多数非洲国家仍处于威权、准威权统治下,许多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凭借威望和铁腕,终身把持国家大权,直到去世或被推翻,而推翻他们的,往往是新一代威权人物。但上世纪90年代起,改革大潮席卷非洲大地,时至今日,真正的威权领袖在非洲已所存无多。

穆加贝是否即将谢幕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穆加贝这个威权人物的权威,恰是从一次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民主选举中获得的。

穆加贝50年代末在加纳受到泛非主义领袖恩格鲁玛的直接影响,1960年回国后首先加入老牌黑人反对党民族民主党。该党因激进而被白人政权取缔后,在恩科莫领导下改组为立场相对温和的津巴布韦非洲国家联盟(ZANU),而穆加贝则于1963年投入另一个反对党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旗下。民盟与南非的非国大结盟,并声称信奉毛泽东思想。

穆加贝在民盟党内亦属于激进派,主张使用一切手段从白人殖民当局手中争取黑人权利,同时又主张尊重“部族的力量”,这和他本人出身于津巴布韦最大部族之一的修纳(Shona)有很大关系。1964年,他以“煽动性言论”的罪名被捕,判刑10年,在狱中他的威信和影响力反倒得到极大提升,并成为民盟举足轻重的领袖。

出狱后,民盟分裂为强硬派和温和派,穆加贝成为前者的首脑,并出走东邻莫桑比克,以那里为大后方组织游击战。1978年,在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劝说下,白人政权同意进行大选,穆佐列瓦主教在一次有争议的选举中获胜,但穆加贝和恩科莫都拒绝接受选举结果,并主张武装斗争,推翻白人政权。

在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下,1979年,白人当局和穆加贝、恩科莫达成《兰开斯特宫协议》,规定在1980年2月举行民主选举,事实上默认了黑人多数民族的自决权。作为交换,穆加贝等允诺10年内不土改,并在议会中为白人保留20个议席,以确保宪法不会被修改。1979年12月,穆加贝在群众夹道欢迎下回到津巴布韦。

1980年,穆加贝在国际监督的选举中击败穆佐列瓦主教,当选津巴布韦总理,组成了民盟和ZANU的联合政府;1983年,他将恩科莫逐出政府,引发了津巴布韦内战,至1985年,穆加贝在内战中取得压倒性优势,迫使ZANU于1987年接受并入民盟的结果,穆加贝的威权统治宣告建立。当年,他在大选中击败巴纳那总统,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废除总理职务,从而真正实现了党政军教(兼任津巴布韦大学校长)一把抓。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西方媒体和政府对津巴布韦的态度是宽容的,美国合众国际社上世纪的一篇专稿,还特意将津巴布韦列入“温和改革成功者”行列。1995年世界银行报告称赞津巴布韦“注重教育培训投入,并着力发展小农经济”,在独立后的十多年里,津巴布韦经济发展很快,被称为“南部非洲谷仓”,1990年,婴儿死亡率从8.6%降至4.9%,国民疫苗接种率从25%升至80%,儿童营养不良率从22%降至12%,预期寿命从56岁提高到64岁。

然而自2000年开始,穆加贝着手强力推行土改,将白人农场主的绝大部分土地没收,分配给退伍军人和黑人贫民;2005年,又推行“城市净化运动”,将城市贫民强行驱逐,并铲平其住宅;同时,还加强了对舆论的钳制和对反对派的打压。这些激进措施和独裁倾向引起西方世界强烈谴责和制裁,英联邦于2002年宣布津巴布韦“停权”1年,而穆加贝则以退出英联邦为答复,并在此后连篇累牍抨击“西方霸权主义”。

穆加贝受过高等教育,拥有10个学位,甚至在入狱期间还自修了3个学位的课程。他在津巴布韦1980年独立后长期奉行温和政策,何以突然转向强硬?

这首先是由于黑人多数群体的压力。独立前,津巴布韦46.5%的可耕地掌握在6000名白人农场主手中,而独立后近20年内,这一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这让当初积极参加、赞助穆加贝解放斗争的黑人退伍老兵和贫民非常不满。这些人是穆加贝威权统治的基础,为确保基础不至动摇,他不得不推行土改,以换取这一庞大群体的支持。

其次,原本达成《兰开斯特宫协议》时,英国撒切尔政府承诺分期拨付4400万英镑,作为对穆加贝“不土改”承诺的补偿,但1997年英国工党政府上台,认为英国“没有义务”支付这笔开支,并停止支付。如此一来,从财政上,穆加贝无法一面维持白人农场格局,一面确保黑人贫民的温饱;从政治上,他认为《兰开斯特宫协议》的10年之约已满,且英国方面毁约在先,自己再无义务继续遵守。

此外,1991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压迫下,穆加贝被迫采取“紧缩货币”的自由经济改革,结果白人农场主的利益得到扩张,加剧了津巴布韦国内的贫富差距,造成经济、社会问题激化,而随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却借口津巴布韦“未严格遵循建议”中止了资助,这自然让穆加贝反西方的呼吁有了较广泛的民意基础。

然而在穆加贝的激进政策下,津巴布韦经济凋敝,失业率高达80%,2008年1月的通胀率竟达100000%,加上其任人唯亲,腐败盛行,都导致其威权受到撼动。此次大选,民主变革运动主席兹旺基雷、前政府财政部长后与穆加贝分道扬镳的马可尼,以及政坛新人吞加纳,不约而同地以“挽救经济”为政治诉求,希望一举推翻穆加贝近30年的威权统治。而穆加贝对此不屑一顾,并公开对媒体表示,在自己有生之年,没有人能在选举中战胜他,因为是他“亲手组织了解放斗争”,津巴布韦才有今天的独立。

虽然反对派迫不及待宣布了大选胜利,但是否属实仍不好判断。穆加贝的支持者主要来自北津巴布韦,来自庞大的修纳族及其盟友,而反对派主要来自恩德贝莱族,鉴于修纳族占人口比例79%,而恩德贝莱族仅占17%,穆加贝的地位并不容易撼动。即使反对派选战获胜,鉴于穆加贝此前在确定土改原则的修宪中意外失败,却以威权强制推动实施,谁也不能保证为了权力,他不会再作冯妇。因此,目前为津巴布韦的威权画句号,似乎为时过早。

卡扎菲时代恐将延续

1969年9月1日,卡扎菲在一次不流血政变后夺取利比亚政权,建立了自己的威权体制。恐怕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上去有些“非正统”的威权政体能维持到今日。

他废除了常规的政权架构,自称“革命导师”,各部称“人民委员会”;他曾支持全球许多激进组织,和美国对着干,涉嫌卷入包括“洛克比空难”在内的许多国际恐怖事件。他到处传播绿皮书,输出他的伊斯兰革命理论;他干涉乍得内战,向爱尔兰共和军偷运武器,培训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反政府游击队。他大权独揽,作风信马由缰,曾几次宣布和邻国合并,甚至亲自开着推土机推倒界碑,结果总是很快不欢而散;他时而表现出对反对派的宽容,时而又莫名其妙大开杀戒。

他的国家被美国称为“无赖国家”,遭到经济制裁达21年之久,却又在新世纪第一个“洗白”;他曾接受苏联军火,和美国大打出手,长期拒绝交出“洛克比”嫌犯,却在“9·11”后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不久前他甚至成为法国总统萨科奇的座上宾。

不管喜欢与否,利比亚的卡扎菲时代恐怕还将继续,因为他的内外统治基础仍旧牢固。

由于拥有丰厚的石油收益,长期遭受制裁的利比亚虽然经济发展缓慢,但人民生活水准仍维持在一定程度。加上卡扎菲搞全民福利政策,其在国内的支持率一直较高,社会也较安定;虽然近年来和西方的妥协,以及在“泛伊斯兰运动”推行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让他不免有些灰头土脸,但他对黑非洲国家的热情支持和慷慨赞助,却令他从“泛非主义”这面大旗上找回了尊敬和颜面,足以维持其地区领袖、理论导师的排场。

不仅如此,和其他非洲威权领导人相比,卡扎菲的铁腕显得较为隐蔽和策略,外界很难确切指出在一大堆“人民委员”中,究竟哪个是他的亲信和死党,谁的权力仅次于他,谁是他可能的继承人。这种小心翼翼的分权和平衡,固然影响政府效率,却足以保证利比亚只有一个威权人物——卡扎菲本人,至少在其有生之年很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