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尔之光wiki: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6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12:10

同样的,当其它诸根如定根、慧根过于强烈,也将会有不利的后果。

   信与慧,定与精进的平衡是诸圣者所赞叹。假使信强慧弱,则为迷信;迷信于不当的信仰及无意义之事。举例说,他们信仰、尊敬佛教以的外道,例如信仰护法鬼神。然而,慧强信弱将会使人向于邪黠,例如自己缺乏真修实验却随意批判或评论,他们犹如吃过多的药而引生难于治疗的疾病相似。

   信慧均等才能信于当信之事,他们相信三宝、业报,他们确信如果根据佛陀的教法修习,将会获得似相或证得禅定。如果以此信心修习及运用智慧觉察似相,这时信根与慧根才能均等。

   再者,假如定强而精进弱则倾向于定的怠惰,而使怠惰心增长。若精进强而定弱会倾向于精进的掉举,令掉举之心增长。所以,当定根与精进根均等时,才不堕入怠惰或掉举,及将证得安止定。

   若欲修习止业处者,坚强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若有人想:「如果我以似相修习定,我一定能获得安止定。」然后由于信根之力和专注于似相上,他确实能获得禅定。因为禅那的主要基础在于专注。

   对于修习毘婆舍那者,慧力强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当慧力强时他能知见三相(无常、苦、无我)以及能证悟三相开启智慧。

   当定慧平等时,世间禅(lokiya jhana)会生起。因为佛陀已教导修习定慧两者,当定慧两者均等时出世间禅(lokuttara jhana)也会生起。

   平衡信与慧、定与精进、定与慧是永远需要念力。念力在任何状况都适合,因为念可以保护由于信、精进、慧的倾向于掉举而陷于掉举;念也可以保护由于定的倾向于怠惰而陷于怠惰的心。

   所以念是适合于一切状况,就像调味料的盐适合于一切调味品,也像大臣处理一切政务相似。因此,在疏钞里:「世尊说:念在任何业处都需要的。」何以故?因为念可以守护心。念是守护,因为它能策励心趣向不可思议的境界,没有正念是不可能证入不可思议的境界。正念可以守护心及抑制心不离于所缘境。为何说:正念呈现在以智慧觉察的禅修者,就能保护业处及禅修者的心。缺少了正念,禅修者就不能策励及抑制于心。因此,为什么佛陀说念能应用于一切处。

  

平衡七觉支

   为了依安般念而获得安止者,平衡七觉支是非常重要的。

(1)念觉支:是正念于似相及持续不断的觉照于似相。

(2)择法觉支:是知见于似相。

(3)精进觉支:是策励及平衡诸禅支于似相,尤其是精进发展择法觉支和喜觉支。

(4)喜觉支:是令心欢喜于似相。

(5)轻安觉支:是令身心轻安于似相。

(6)定觉支:是心一境性于似相。

(7)舍觉支:是令心平等,不使它兴奋或退出所缘的似相上。

       禅修者必需修习与平衡这七觉支。如果精进减少,禅修者的心将会远离业处(似相)。其时,他不应修习轻安、定和舍这三觉支,应该改换修习择法、精进和喜觉支,这样心才能再度振作起来。

当过于精进而心生掉举和散乱时,就不适合修习择法、精进和喜觉支,应该改换修习轻安、定和舍觉支。这样才能抑制和平静掉举及散乱的心。

这就是如何平衡五根及七觉支。

       当五根──信、精进、念、慧得到充分发展,则定力将超越近行定而达到安止定。当你达到禅那时,心将持续地、不间断地觉知「似相」,这情况可能维持数小时,甚至整夜或一整天。

       疏钞解释说,有分识明亮和灿烂时那就是意门(Manodvara)。

       当心持续专注在似相一小时,或两小时而不受干扰,应该尝试觉察在心脏里,以心所依处为依靠的有分识(意门)。持续再尝试,将会觉照到以心所依处为依靠的有分识和呈现在意门的似相。当你能觉照有分识时,应该开始尝试同时觉察五禅支,寻、伺、喜、乐及心一境性。持续不断地修习将能觉察五禅支。
       一、寻:把心导向及置于「似相」。

       二、伺:保持心继续专注于「似相」。

       三、喜:对「似相」的喜悦。

       四、乐:乐受或体验「似相」的乐。

       五、一境性:对「似相」的心一境性。

当你刚开始修习禅那时,你应该以长时间练习进入禅那,而不必花费太多时间观察禅支(jhanavga)。你应练习初禅的五自在:
       一、转向自在:能够在出定之后观察诸禅支。

二、入定自在:能够于任何的时刻随心所欲入定。

三、住定自在:能够随自己意愿住定多久。

四、出定自在:能够如所预定的时间出定。

五、省察自在:能够观察诸禅支(同第一项)。

       转向与省察二者出现在相同的意门心路(Manodvaravith)。转向是由意门转向心(Manodvaravajjana)操作,以五禅支中的其中一禅支例如「寻」为所缘,而省察是由意门转向之后马上生起的四或五个速行心来操作,也取同样的所缘。

       当已熟练五自在后,可进而修习第二禅。为此,首先应入初禅、出初禅,思惟初禅的过患及第二禅的功德。思惟初禅接近于五盖,也应该思惟初禅中的寻、伺禅支令初禅比无寻、伺的第二禅不寂静。应有去除此二禅支而只余留喜乐、一境性的意愿,再次专注于「似相」。如是可证入第二禅,具喜、乐及一境性。

       接着,应该修习第二禅的五自在。当修习成功且想进修第三禅时,思惟第二禅过患及第三禅的功德,第二禅靠近初禅,而第三禅比第二禅寂静。也应该思惟第二禅中的喜禅支令第二禅比无喜的第三禅不寂静,从第二禅出定后如是思惟,应该培育欲证得第三禅之心,再次专注于「似相」。如是,将证得拥有乐及一境性的第三禅。

       进一步,修习第三禅的五自在。当已修习成功且想进修第四禅时,应该思惟第三禅的过患及第四禅的功德,第三禅中的乐禅支令第三禅比无乐的第四禅不寂静,从第三禅出定后如是思惟,应该培育欲证得第四禅之心,再次专注于「似相」。如是,可证入具舍及一境性的第四禅。接着,修习第四禅的五自在。
       证得第四禅,呼吸完全停止。这即完成了安般念的第四阶段──「止身行」。
       修习:『我止身行而而而 而  入息』
       修习:『我止身行而出息』。
       这阶段始于禅相生起之前,当定力随着四禅的修习而增长,呼吸愈来愈寂静,乃至停止。]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6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Buddhi...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4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7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8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9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10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11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12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13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14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15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16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17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18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19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20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21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22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23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24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25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26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 ( 27 ) - 帕奥西亚多 - 上座部佛教网 Therav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