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用人体解剖和伯里曼:阿根廷 从改造贫民窟入手(国外保障性住房系列(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7:01:50
本报驻阿根廷记者 陈晓航
《 人民日报 》( 2011年01月25日   22 版)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老城区矗立着一排排新居,屋顶上装着太阳能电池板,墙体用的是环保绿色材料,绿化也不错。这些建筑在排水和电力等方面均达到当地环保建筑标准。
在此居住的都是当地的低收入群体,大部分为失业者。住在这样的社区中,他们每月只需交纳一定的租金即可。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破旧不堪的违章建筑。没有建设规划且年久失修,仓库、垃圾站和居民住房混在一起,成为城市环境治理中的难题。然而短短几年内,这里的居民通过合作社,亲身参与改建,将违章建筑变成了符合城市环保标准的住宅。
在阿根廷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大量低收入家庭聚集形成了贫民窟。在贫民窟居住的大多是在城市快速发展阶段涌入的务工人员。因城市中心区地价和房租昂贵,他们便在城市边缘的公共土地上自行搭建住房。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房屋也越建越多,逐步形成了一个个贫民聚集区。在阿根廷实施住房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如何解决贫民窟问题成为难点之一。
阿根廷是土地私有制国家,住房价格完全市场化,政府并不直接调控房价,只能对低收入群体提供低息贷款建设国民住宅,以逐步消除贫民窟。目前,阿根廷正在对贫民窟进行一项综合改造计划,由联邦政府出资,地方政府出地、承担基础设施建设和具体操作,并依靠当地社区管理人员和贫民窟家庭共同完成。改造工程由政府组织公开招投标,建筑企业中标后,须优先选择本地低收入家庭的劳动力参加工程建设,以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贫民窟拆除后重建的住房面积普遍较小,一般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居住需要,并按家庭人口和就业等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其平均建筑面积在50—70平方米左右,分一室房、二室房、三室房等。
对于贫民窟改造,阿根廷普遍的做法是在原址上拆除重建。采取的办法是“先建后拆”,贫困家庭不用搬迁到周转房,待新房建好直接迁入,腾出的旧房所在地再拆再建,依此循环。这种方法容易被低收入家庭接受,也利于分区分片改造,逐步改善贫民窟的居住环境,有利于社会安定。贫民窟改造的另一个重点是对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造。过去,自发形成的贫民窟垃圾遍地,道路泥泞,危房较多。在改造后的新居住区,道路、卫生和基础设施情况都有较大幅度改善。
阿根廷政府认为,政府有责任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对贫民窟的改造也是住房市场化的一个补充。此外,在房租的制定上。阿根廷政府尽可能实施最大化的普惠制救济。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租赁补贴要考虑其支付能力的差异,对基本没有支付能力的低保家庭,政府全额予以补贴;对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低收入家庭,则在其家庭负担一定比例租金的基础上由政府补贴,体现住房保障制度对每个居民的公平性。阿根廷对贫民窟的改造是解决居住问题而不是产权问题,即“居者有其屋”,而不是“居者买其屋”。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1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