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棉花糖图片:《湖南茶文化》gg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57:17
   《湖南茶文化》扉页 1 概述  Summary /0041.1  湘茶文化  源远流长  Long standing culture of Hunan Tea  /004
1.1.1茶之为饮  源于神农  The custom of drinking tea originates from Shen Nong Empire /004
1.1.2  瑶族先民 湘北种茶 Ancestor of Yao People planted tea in the north of Hunan /004
1.1.3 西汉茶事  考古证实 The archaeology has confirmed issues about tea in Xi Han Dynasty /005
1.1.4 茶具生产  始于汉唐 The production of tea sets started in Han and Tang Dynasty /005
1.1.5 “茶禅一味”  源自夹山 ‘Tea and Zen unified in one taste’originates from Jia Mountain /006
1.1.6 古代发明  成果累累  The achievements of ancient inventions are abundant /007
1.1.7  历史名茶  量多质优 There are plenty of high quality and famous tea in history /007
1.1.8 湘茶典故  引人入胜 The literary quotation of Hunan Tea enchanting  /008
1.1.9 “茶叶之路”  起自湖南 The ‘Road of Tea’ started in Hunan /009
1.1.10  湖南茶俗  丰富多彩 The customs of Hunan tea are abundant /009
1.1.11茶马互市  湘茶崛起 The Hunan tea developed rapidly owing to the market of trading tea and horse /010
1.1.12  质量文化 历史悠久 The history of quality culture of Hunan tea is long /011
1.1.13 湖南茶商  贡献巨大 The Hunan tea merchants ha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tea industry /013
1.1.14 茶与文学  完美结合 The combination of tea and culture is perfect /013
1.2  湘茶文化  创新发展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nan tea  /014
1.2.1 茶祖文化  发扬光大 The culture of ancestor of tea  has been greatly carried forword /014
1.2.2 文化活动  异彩纷呈 The culture activities of tea are colorful /016
1.2.3书刊出版  空前繁荣 The prosperous situation of publication of books and journals is unprecedented  /016
1.2.4 文化名人 推波助澜  The cultural celebrities have done great job on the promotion   /018
1.2.5文化科技  比翼齐飞 The cultur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hand in hand /020
1.2.6 茶与旅游  相得益彰 The tea and the tourism highlight each other /021
1.2.7湘茶保健  重大发现 The health care function of Hunan tea is a great discovery /030
1.2.8 湘茶网站  传播文化 The websites of Hunan tea have helped the promotion  of tea culture /031
1.2.9 湖湘文化  相互渗透 The interpenetration of Hunan culture and tea culture /031
  作者陈奇志  作者赵丈田  【资料来源:中国名茶网 http://www.zgmcw.cn/
           中国名茶君山银针网  http://www.jsyzyy.com/】 
第1章  概述   湖南茶史悠久,湖南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湖南茶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它是中华茶文化的缩影,是湖湘文化的精华。湖南茶文化发扬光大,推动了湘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1.1  湘茶文化  源远流长   1.1.1茶之为饮  源于神农
  茶圣陆羽《茶经》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 战国时代,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文化之源是远古时代的炎帝神农氏神话。炎帝神农氏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他南巡湖湘大地,倡农耕,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荼)解毒。湖南是神农氏的主要活动区域,他因误食断肠草,“崩葬长沙茶乡之尾”,“茶乡”即今之湖南炎陵县(原名茶陵县),秦汉时期,该县属长沙郡。
  1.1.2  瑶族先民 湘北种茶
  据瑶学专家考证,位于湘鄂边境的龙窖山就是瑶族民间传说居住过的“千家峒”。相传秦灭楚后,生活在鄂西和江汉之滨的瑶族先民因天灾人祸,举族南迁至龙窖山,在此定居并广种茶树,开创了中国植茶的先河。瑶族祖居地龙窖山遗址2002年已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风光绮丽,茶文化遗迹可寻。
  1.1.3 西汉茶事  考古证实
  1972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的一幅绢帛绘画,专家考证其中有一幅《敬茶仕女图》。1954年在长沙魏家大院,第四号汉墓中出土了一枚石质官印,上书“荼陵”二字,证实当时有以茶命名的茶陵县,这些文物说明了湖南西汉时期茶事的繁荣。
  1.1.4 茶具生产  始于汉唐
  我国最早的原始陶器和纪年青瓷窑址出自湖南,湖南已发现古窑址500多处,是中国陶瓷的故乡、茶具的发源地之一。
  岳州窑是湖南茶文化的一个亮点。陆羽在《茶经》中列举了唐代六大名窑,包括湖南的岳州窑;唐代刘言史诗《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提及的“湘瓷”,就是岳州窑的青瓷。岳州窑址散布在湘阴县的湘江沿岸,主要有湘阴县青竹寺窑(东汉时期最早的纪年瓷窑遗址)、城关镇窑(晋、南朝、隋至盛唐)、铁角嘴窑(东汉、唐)等。   长沙铜官窑又名长沙窑、铜官窑,窑址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县丁字镇石渚湖附近。长沙铜官窑遗址是唐至五代时期制瓷遗址。1988年1月13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釉下多彩瓷的发源地,是汉文化走向世界的里程碑。长沙窑烧制的碗主要是茶碗。  长沙窑制品  长沙窑制品  长沙窑制品  岳州窑青瓷小杯   岳州窑青瓷制品     1.1.5 “茶禅一味”  源自夹山
  湖南的石门县是茶禅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是中国的茶禅之乡。本书第13章《茶道》第4节将详细论述。 
  茶由禅兴,禅赋予茶无比深邃的精神内涵。在唐代,僧人饮茶已成风尚,但真正从坐禅饮茶中悟出茶禅真谛的,还是石门县夹山的善会和尚。自古相传的“夹山境地”(猿抱子归青障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真正含义,就是夹山和尚从饮茶中所领悟到的茶禅境界。
  宋代夹山又出了一代高僧圆悟克勤禅师。他住持夹山20余年,潜心研习茶与禅的关系,以禅宗的观念来品味茶的奥妙,终于悟出了“茶禅一味”的真谛,并挥毫写下“茶禅一味”四字。
  石门夹山的茶禅文化也是日本茶道之源。南宋末年,日本荣西高僧两次来中国,得到园悟禅师的《碧岩录》一书和“茶禅一味”手迹,回日本后全力传播茶道和禅道,于1191年撰写了《吃茶养生记》一书,成为日本茶道的祖师。日本茶学界、佛学界人士经常来湖南的石门县访古。现日本茶人仍把石门县的夹山寺尊崇为“茶禅祖庭”。
  日本的茶道自夹山的茶禅演变而来,至千利休达到最高水平。从此,“茶禅一味”遂成为日本“茶道之魂”。在日本的一些茶道场合,悬着挂轴,上书“猿抱子归青障岭,鸟衔花落碧岩泉”。茶道界几乎无人不知此联出自中国湖南石门的夹山。圆悟禅师的墨宝至今仍作为镇寺之宝,珍藏于日本奈良的大德寺。
  1.1.6 古代发明  成果累累
  湖南人在唐代首创茶树“庇荫栽培法”并发明炒青绿茶工艺。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被贬谪到湖南,在永州龙兴寺品尝到新采的“竹间茶”,并作诗夸赞。同年,刘禹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马,作《西山兰若试茶歌》。该诗提到茶竹间作(其好处是茶树适度庇荫,品质提升),还描述了炒青绿茶加工情景。
  1.1.7  历史名茶  量多质优
  晋代名茶有武陵山茶。
  唐代名茶有氵邕 湖含膏、石廪茶、永州茶、潭州茶(包括:阳团茶、渠江薄片)、石楠等。
宋代名茶有石楠、大方茶、小方茶、大巴陵、小巴陵、开胜、开卷、小卷、生黄翎毛、片金、灵草、双上、牛觝茶、白鹤茶、杨树茶、岳麓茶(包括:岳麓、草子、杨树、雨前、雨后)、金茗、草子、独行、翎毛、鼠溪茶、芙蓉仙茶等。
  明代名茶有独行灵草、黄翎毛、含膏冷、仙人石茶、白露、铁色、九嶷山茶、邵阳茶(龙山茶、赤水茶、九龙岭茶)、云朝山茶(云雾仙品)等。
  清代名茶有九嶷山茶、邵阳茶(龙山茶、赤水茶、九龙岭茶)、云朝山茶(云雾仙品)、湘潭白莲圃茶、宁乡茶(沩山茶、八角溪茶、祖塔茶)、永定毛坪茶、虫茶、竹山茶、军山茶、君山茶(包括:贡尖、贡兜)、千两茶、里耶茶、饭甑山茶、沅江茶、桃源茶(包括沉溪茶、杨溪茶、水溪茶)、沩山茶、君山茶(包括兰芽、锅青)、北港茶、衡岳茶、茯砖茶、安化茶、辰州茶、湘潭茶、芙蓉茶、界亭茶、碣滩茶、白毛尖、官庄毛尖、界牌茶、六洞茶、炭青、峒茶、侯计山茶、祖塔甜茶、桂丁茶、顿家山茶、绥宁茶、通道赵茶、玲珑茶、景阳山茶、潘家山茶、河塘茶、化钱炉茶、北港茶、各洞茶、花香茶、白茅茶、鹤峰帮、汝城茶(包括:花仁茶、西山茶、厚溪茶、九龙冈毛茶、延寿茶、戴下茶)、嘉禾茶(包括:横冲山茶、大岭头茶)、小陂桥茶等。
  1.1.8 湘茶典故  引人入胜
  唐代的氵邕 湖茶曾作为汉藏文化交流的媒介,一段佳话流传千古。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公主把“氵邕 湖含膏”茶作为陪嫁物带到西藏,使饮茶之风传遍西藏。
  湖南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个县建制的茶叶集散地——“王朝场”。当时马殷在湖南称楚王,因害怕中原国势强大,主动派其子到洛阳奉献礼物。马希范嗣位为楚王时,为便于向后唐进奉湖南名茶,在巴陵县北设场收购转运茶叶,这个场地史称“王朝场”,场名含楚王向后唐朝贡之意。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王朝场”升为“王朝县”。
  本事第7章《故事》,选录了部分湘茶故事。
  1.1.9 “茶叶之路”  起自湖南
  清代,我国北方继“丝绸之路”的衰弱,出现了横跨亚欧大陆的中俄“茶叶之路”。它南起湘、闽(太平天国起义后起点改为湖南),北越长城,贯穿蒙古,至当时的中俄边境恰克图,湘茶再由俄商经西北利亚转往欧洲腹地。中俄商人“彼以皮来,我以茶往”。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示了晋商开辟“中俄茶叶之路”的辉煌历史,讴歌了彪炳千秋的中华商魂,可惜错把湘茶作闽茶,引起知识产权纠纷。乔致庸贩运的实际是湖南黑茶,最终《乔家大院》的制作和发行单位被判向湖南某茶厂赔偿,并书面承认《乔家大院》剧情中所贩运之茶是湖南茶,非福建武夷山茶。
  1.1.10  湖南茶俗  丰富多彩
  湖南桃源、安化、桃江一带喜饮“擂茶”。相传公元前280年,秦将司马措攻楚,屯兵于沅水之南,发现当地流传着一种“苦羹”,这种苦羹即“擂茶”的前身。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伏波将军马援征五溪蛮,驻军于沅陵,盛夏士兵多疾,百姓敬献汤药,令三军疫病尽除。当地老百姓所献祖传秘方“五味汤”(“三生汤”)就是今日的“擂茶”。
  湖南长沙、湘潭、岳阳等地,老者饮茶,多有在喝完茶水后,把茶叶叶底捞起来吃掉的习惯,尽显古时“吃茶”遗风。
  古代羹饮法今日还在流传。楚三闾大夫屈原在其《楚辞》中记载有楚地的饮茶习俗。现在岳阳、益阳等地乡间流行的姜盐豆子茶、芝麻豆子茶、椒子茶等,都起源于屈原诗中描述的“桂椒汤”、“椒姜浆”。
  本书第10章《茶俗》,将作详细介绍。
  1.1.11茶马互市  湘茶崛起
  互市,是一种以物易物的贸易方式,在我国不同民族或不同地方政权之间进行。互市按贸易货物划分,可分为绢马贸易、茶马贸易等。
  茶马互市兴起于唐宋,盛于明清,贸易量渐增,维系时间长达千余年之久。
  湖南边销茶,最早从唐太宗贞观15年(公元641年)始,嫁到吐蕃的汉族姑娘文成公主,按照本民族的礼节,带去了陶器、纸、酒和茶叶等嫁妆,茶叶就有湖南岳阳的氵邕 湖茶。
  又据《唐国史补》记载,唐德宗建中(780—783年)年间,朝廷遣使至吐蕃: 
  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氵邕 湖者。”(注:氵邕 湖即今湖南岳阳的南湖。)
  由此可见,烹茶已在吐蕃上层社会中流行,吐蕃赞普茶学知识渊博,收藏和品饮了内地许多名茶;流入吐蕃的茶叶,首先不是通过官方互市或贡赐,而是走民间途径;饮茶“涤烦疗渴“的功效已被吐蕃认识;茶叶已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岳阳的氵邕 湖茶是湖南最早的边销茶。
  湘茶自明末以来逐步取代汉中、四川茶,成为茶马互市的主要商品,并定为“官茶”。湘茶满足了边疆各民族人民的日常需要,对维护各朝代经济政治的强盛也起了重要作用。
  左宗棠为湘茶边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左宗棠整顿甘肃茶务,始于1875年,废于1942年,历经60余年,挽回咸(丰)同(治)(1851~1874年)年间西北茶销停滞之全局,亦奠定60年来西北边销之基础。
  1.1.12  质量文化 历史悠久
  湖南历代茶人高度重视茶叶质量,安化禁碑是湖南质量文化的缩影。
  黑茶是安化的主要特产,历代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茶叶质量。从明初起,有关黑茶采造交易的制度常以地方法规形式予以颁行,刻碑立石,列于境内重要的黑茶产地或商埠,全体共同遵行。这是湖南早期质量文化的体现,也是湘茶在茶马互市中由“私茶”转为“官茶”的内因。

  苞芷园位于安化敷溪镇的资江北岸,至今遗留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的“茶叶禁碑”,上书八条,共计555字,为见证安化茶史的实物。《苞芷园茶叶禁碑》部分内容如下:
  碑以志禁,示不朽也。缘安邑僻处山陬,土薄民贫。我后乡一、二、三等都,所赖以完国课、活家口者惟茶叶一项。历年来,禁私贩、革潮湿、校戥秤,从前诸宪之殷殷筹划者,只此一事为重。盖诚有见于民之所系而不容忽视也。……
(一)禁——外县茶贩子装载假茶混安杂卖。
(二)禁——各行不许通同奸徒,领出茶商银钱越境私贩。
(三)禁——经纪买茶,不先产户,擅买贩茶。
(四)禁——戥秤斗斛,不讲公平,大秤小斗。
(五)禁——本地人等,贩运异属草茶壅塞本地。
(六)禁——产户茶货掺假,蒙混外省客商。
(七)禁——船户装载私贩假茶入境。
(八)禁——卖茶须青元各半,不许使用低潮。
以上八条,秉公互查,如有违禁射利及借端滋事者,公同送上法惩。
雍正八年十月望日良旦四乡公立
        (注:标点符号是著者加的。)  顶行书“奉上严禁”四个大字    碑上的字文大多清楚可鉴,正文对“私改戥秤”、“搀搭低潮”等卖买双方有违公正的行为明确予以禁止。其中还有“扣水戥照库评短三分秤用十六两法码足给成包廿四斤”字样,反映了当时的交易习惯和产品形式。碑文还表明,当时主政安化的是一个品秩较高的杨姓县官(钦加州衔署安化县正堂),在他之前已有黑茶章程    道光四年(1824年)立的黑茶禁碑,中间有一块明显的断痕,应该是被毁坏过后被重新立起的。   东坪镇吉祥寺民国(八年)《厘定黑茶章程古碑刻》    前乡蓝田谭某贩茶来硐市同和祥,发售过秤之后以假易真,斢包,上当。今识破其奸,凭中罚立禁碑,嗣后再有犯者发钱拾千捌。决不姑宽。贺茂书。凭中王礼棣、贺玉山、宜春。光绪三年四月。 
  1.1.13 湖南茶商  贡献巨大
  清代咸丰年间以后,海禁大开,中西互市,市场巨大,茶商群体,应运而生。清末民初约,以双峰茶商为代表的湖南茶商,与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同时崛起,驰骋商场,纵横海内外,形成了一个联结紧密的商业集团。他们具备湖南商人特有的“侠商”气质,这批“胆大包天”的茶商看准动乱岁月中的商机,在战火和杀戮的空隙间穿梭,以军事家的勇猛和谋略集财于内、争利于外,从而创造了近代湖南商业文明和茶叶外销的辉煌历史。
  近代茶商并不限于经商,还积极介入社会事务。他们大多富而好仁,在利益场中更多地闪耀着道德的光芒。
  1.1.14 茶与文学  完美结合
  所谓茶文学,是指以茶为主题而创作的文学作品,有些作品的主题不一定是茶,但是有歌咏茶或描写茶的优美片段,可视为涉茶文学。茶文学的内容包括:茶诗、茶词、茶歌、茶曲、茶散文、茶联、茶赋、茶小说等。湖南是茶文学作品的摇篮,茶文学作品数量多、质量高。茶文学、茶俗与茶祖神农文化,是湖南茶文化内容最丰富、底蕴最深厚的三大板块,也是本书论述的重点。本书第2-7章收录并简析了部分文学作品,因篇幅限制和著作权保护,还有许多优秀作品未能录入。   【资料来源:中国名茶网 http://www.zgmcw.cn/
           中国名茶君山银针网  http://www.jsyzyy.com/】  1.2  湘茶文化  创新发展   1.2.1 茶祖文化  发扬光大
  一批学者从史学、文献学、考据学、文化学、民俗学、茶学、医药学、神话学等角度论证了炎帝神农氏是中国农业文化之神,是中医药之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茶祖。2007年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蔡镇楚、曹文成、陈晓阳合著的《茶祖神农》,这是茶祖文化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2008年11月6日,“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暨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成立50周年庆典”在湖南长沙隆重举行,组委会编印了论文集《茶祖文化论》。
  2009年4月10日在湖南炎陵县2009’中华茶祖节暨祭炎帝神农茶祖大典,主办单位有: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美国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华茶人联谊会。承办单位:株洲市人民政府。
  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茶为国饮,湖南为先。湘茶文化的灵魂是茶祖文化,而茶祖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湖南茶界在湖南省茶业协会的倡议下,大力弘扬茶祖文化,以促进人类健康、构建和谐社会为使命,加强行业内部的团结协作,共同把湖南茶业打造成全省的强势产业。
  1.2.2 文化活动  异彩纷呈
  一些文化盛会,推动了湘茶产业,著名的文化节会品牌有:星沙茶文化节、石门茶文化节、古丈茶文化节等,不少企业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
  2007国际茶业大会暨展览会在长沙成功举办,25个主要的产茶与饮茶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为湖南茶叶走向世界搭建了一个理想的平台。
  1.2.3书刊出版  空前繁荣
  1949-1998年,茶学出版物以科技图书为主,湖南学者主编或参编了大学茶叶专业教材,并有茶叶科技书出版,图书品种估计约30个左右;1999年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君山茶文化》,引发湖南茶文化著作出版热,湖南茶学出版物由科技书为主,改变为以狭义的茶文化书为主,这些茶文化书刊进一步提高了湘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君山茶文化》的出版是湖南茶书出版的一个重大转折,掀起了茶文化著作出版热  湖南作者主编或参编的茶文化图书

 

出版时间

书名

作者(编者)

出版社

1999年

君山茶文化

赵丈田、陈奇志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0年

 

湖南茶叶大观

朱先明任主编

湖南科技出版社

君山银针

赵丈田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3年

中国名家茶诗

蔡镇楚、施兆鹏

中国农业出版社

茶海拾贝

赵丈田

中国文联出版社

茶与茶文化概论

简伯华主编

湖南科技出版社

古今茶文化对联观止

余德泉编著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4年

茶叶市场谋略

包小村、蔡正安

湖南科技出版社

中国品茶诗话

蔡镇楚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事茶五十年

施兆鹏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7年

中国名茶图谱(绿茶、红茶、黄茶、白茶卷)

陈奇志等任副主编

(主编:施海根)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中国名茶图谱(乌龙茶、黑茶及压制茶、花茶、特种茶卷)

魅力湘茶

曹文成任主编,蔡镇楚、包小村任执行主编,伍崇岳、肖力争任副主编

湖南科技出版社

茶祖神农

蔡镇楚、曹文成、陈晓阳

中南大学出版社

湖南十大名茶

施兆鹏、刘仲华主编,朱海燕任助理主编

湖南科技出版社

茶文化采风

陈先枢、汤青峰编辑撰稿

云南民族出版社

湖南黑茶——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

蔡正安、唐和平任主编,彭雄根、文建辉、刘新安、丁深根任副主编

湖南科技出版社

风光茶市黄沙坪

陈首涛

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2008年

安化黑茶

伍湘安

湖南科技出版社

茶都旧事

于建初

大众文艺出版社

 

 

 

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君山银针》一书

 

 

陈奇志个人诗词联集

 

 

蔡镇楚、施兆鹏编著的《中国名家茶诗》

 

 

陈泽珲主编的《茶文化采风》

 

 

小说《茶都》

 

 

曹文成主编的《魅力湘茶》

 

 

赵丈田《茶海拾贝》

 

 

蔡正安、唐和平主编的《湖南黑茶-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伍湘安编著的《安化黑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中国名茶图谱(绿茶、红茶、黄茶、白茶卷)

 

 

中国名茶图谱(乌龙茶、黑茶及压制茶、花茶、特种茶卷)

 

 

  茶学期刊《茶叶通讯》由湖南省茶叶学会主办,其前身为《茶讯》(创办于1958年),1961年11月《茶讯》更名为《茶叶通讯》,1962年3月第1期正式出刊。1966年停刊,至1979年复刊,复刊后改为季刊。 
  《魅力湘茶》季刊(原名《湖南茶业》)由湖南省茶业协会主办,于2005年创刊。  
  《岳州茶叶》期刊由原岳阳市茶叶学会主办,1985年创刊,1994停刊,共出15期。《岳阳茶业》不定期刊由岳阳市茶叶协会主办,1996年创刊。 
  1.2.4 文化名人  推波助澜
  不少文化名人爱湘茶、颂湘茶,为湘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郭沫若为高桥银峰茶作诗,何香凝配画,茶诗茶画已成为湘茶文化的精品。      歌唱家何纪光演唱的《挑担茶叶上北京》、李谷一演唱的《古丈茶歌》,其优美的歌声更增添了湘茶的魅力。“绿水青山映彩霞,彩云深处是我家,家家户户小背篓,背上蓝天来采茶。”近些年来,古丈毛尖乃至湘西名茶伴着这优美的歌声,走出湖南,行销全国。  著名歌星何继光演唱《挑担茶叶上北京》   1.2.5文化科技  比翼齐飞
  发展湘茶产业,文化是灵魂,科技是依托,它们是湘茶产业腾飞的两个翅膀。湖南一些知名茶叶企业,都非常重视茶文化与茶科技的协调发展。本书第13-14章重点介绍怡清源、洞庭山两家茶叶企业的茶文化建设。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已实施科技兴茶的“五个一”工程,即组织一支专家团队,服务一十个茶叶主产县,服务一百家茶叶企业,繁殖一千亩良种茶苗,培训一万亩茶农,为湖南茶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湖南茶叶企业大多重视文化营销,利用茶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和打动消费者。茶叶销售终端和茶叶消费场所,其设计布置、茶叶陈列、产品介绍和促销技巧,体现了湖南茶文化特色,让消费者在选购或消费过程中感受浓郁的茶文化氛围,产生对湘茶文化和企业品牌的兴趣。
  1.2.6 茶与旅游  相得益彰
  湖南旅游业的兴旺带动了茶文化的繁荣,茶文化融入到旅游当中,丰富了旅游的内涵。优美的生态环境孕育了香高味浓的湘茶品质,湖南名茶的产地一般也是湖南旅游的热点地区。湖南茶文化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促进了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湖南涉茶旅游资源(涉茶旅游资源)根据GB/T 18972-2003国家标准可分为6类: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
  水域风光有各地井泉。如长沙市城区的白沙井、长沙岳麓山的白鹤泉、长沙县金井镇的金井、望城县书堂山的洗笔泉和稻香泉、浏阳市南乡茅尖山的白茅尖泉、社港镇周洛村樱桃坡的百汇泉、宁乡县沩山的芦花泉,岳阳市君山岛的井泉(柳毅井、龙涎井、秋月井、白鹤井、龙泉、响山泉、仙人洗足池)、石门县的壶瓶液、郴州市苏仙区坳上镇的圆泉(天下第十八泉)、永兴县黄竹岭的紫井泉、桂阳县的蒙泉(古名“万军泉”,俗称“八角井”)、华容县的云母泉等。
  生物景观有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品种资源圃(长沙县高桥)、各地观光茶园、茶山等。
  遗址遗迹有:龙窖山遗址(临湘市)、岳州窑遗址(湘阴县)、长沙窑遗址(望城县)等。
  建筑与设施有: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石门县夹山寺、望城县洗心禅寺等)、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湘阴县左宗棠故居及左宗棠开辟的茶园、平江县怡丰茶号——平江起义军二营营地)、传统与乡土建筑(临湘市聂市古茶镇、安化县黄沙坪、石门县泰和合茶号、双峰县茶商建筑群等)、茶叶市场(益阳茶叶交易大市场、岳阳市的中国茶叶市场、长沙茶市、长沙高桥茶叶市场、古丈茶叶市场、衡阳茶叶市场等)、建设工程与生产地(各地观光茶厂)、特色店铺(各地茶馆、茶庄等)、归葬地(炎陵县炎帝陵、君山二妃墓)等。  长沙市白沙路茶文化一条街  长沙茶市  长沙高桥批发市场  古丈茶叶市场  岳阳.中国茶叶市场 
  旅游商品有各地名优茶、工艺品黑茶、茶食品等。
  人文活动有各地饮茶习俗、现代节庆(星沙茶文化节、益阳茶文化节、石门茶文化节、古丈茶文化节、各地采茶节等)、茶文学艺术作品等。
  在洞庭湖中的君山岛,茶园为主要旅游景观,君山茶树,青翠欲滴,生机盎然,唐代诗人刘禹锡赞美君山:“人间何处是仙境,春山携妓采茶时”;君山古井名泉既是旅游景点,又承载着许多故事。柳毅井,亦称桔井,柳毅传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井旁建有柳毅传书亭。  君山公园一角
  君山御茶园占地8000平方米,由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和君山景区管理处共同投资兴建,该建筑群按明清风格设计,粉墙青瓦,曲栏迴廊,古色古香,集茶叶加工、茶艺表演、品茶休闲、茶叶销售于一体,是湖南省大型茶文化旅游服务项目之一,2009年3月起接待游客。
  临湘市聂市镇是湖南省人民政府第二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闻名的产茶古镇、湘北黑茶生产中心、中俄茶叶之路的起点之一,明弘治《岳州府志》、清康熙《临湘县志》,已将其列为“古市”。旧有“聂市八景”;石板街、石牌坊、清代茶庄与茶商住宅,风韵尚存。
  临湘市龙窖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植茶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瑶、苗组成联盟,在“左洞庭,右彭蠡”建立三苗国,部分瑶民进入临湘北部的龙窖山,开荒种茶。在古瑶址周围的山坡上,我们能找到瑶胞当年用石头垒砌的梯地和茶树,可见到瑶族先民留下的石屋、石门、石桥、石洞、石缸等。
  《益阳市茶叶产业十年发展规划(2007-2016)》已确定重点开发益阳市十大茶文化旅游景点:益阳茶叶交易大市场、益阳市茶文化主题公园、观光茶厂(湘茗与安化怡清源现代化紧压茶生产加工基地等)、花果山与竹海生态茶馆区、羞山美女茶生态度假区、罗溪瀑布万亩连线生态茶园观光旅游区、江南高城茶马古道与千两茶观光旅游区、黄沙坪茶文化休闲旅游区、唐溪库区有机茶园观光旅游区、云台茶香农家休闲旅游区。其中安化县高城旅游区是我国茶马古道经典之处,这里有我国南方规模最大的马帮和最后的原始次生林,有称之世界茶王的千两茶,有千年古寺钟林寺,有曾经商贾云集、店铺如林的洞市老街,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风雨廊桥。   安化县茶马古道永锡桥  安化县洞市老街 
  泰和合茶号,位于石门县壶瓶山镇镇中心。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买办卢次伦借英国人的资本,创建了泰和合茶号,建筑规模宏大,功能齐备。大革命时期,茶号为红二、六方面军指挥驻扎所在地,贺龙、贺锦斋等革命先辈均在茶号住过,石门县农民协会也是在茶号成立,是一处革命纪念胜地。泰和合茶号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清式民间建筑。1984年5月,石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6月,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县泰和合茶号遗址
  长沙县茶业旅游方兴未艾。长沙县的茶园沿春华、路口、高桥、金井、双江、白沙、开慧、福临、北山9个乡镇,形成了一个“几”字形的百里茶廊。长沙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以茶为媒的旅游产业。湖南百里茶廊有限公司(湖南湘丰茶业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开展茶文化旅游业务,让游客在休闲中领略全自动生产线制茶景象、亲身体验茶叶采摘和手工制茶的快乐,湘丰休闲农庄依托飞跃茶园基地,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融为一体,是游客放松心情的的“驿站”。   炎帝陵是中华茶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地,位于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9公里处的鹿原陂,是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研究炎帝文化、茶祖文化的胜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华全国归国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十大文化遗产、新潇湘人文八景。炎帝陵,陵殿共分四进,一进为午门,二进为行礼亭,三进为主殿,四进为墓碑亭,后为墓冢。景观有炎帝陵殿、御碑园、皇山碑林、天使公馆、圣火台、神农大殿、朝觐广场、圣德林、神农大桥、白鹭亭、崇德坊、鹿原陂、龙脑石、龙爪石、洗药池、邑有圣陵等。
  神农谷位于炎陵县东北部,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2.2万公顷。传说炎帝神农氏曾到此采药,留有神农脚印、洗药潭、神农洞、捣药臼、晒药台等远古遗迹,炎帝常在洗药潭边洗药,一双赤脚深深地印在潭边的石板上,脚印至今仍清晰可见。
  有专家考证:炎帝故里在会同县,这里存在许多炎帝文化遗迹,景点主要分布在以连山乡大平村为中心的5平方公里范围内。区域内有多处天然溶洞、天然水泽,有古庙、古寺、古庵,还有数处千年古树群。疑为炎帝故居的“药王洞”有类似于陕西半破遗址陶器上的人面、鱼纹壁画和崇拜女性生殖器的壁画。名为“老虎洞”的洞穴长大200多米,内多处分岔迂回如迷宫,8个洞门开口与不同位置,春夏季常有怪鱼随水出洞;山顶怪石林立,顶尖有一“山”字形巨石支撑于一点,摇而不坠,有惊无险。
  双峰县近代茶商建筑群具有重大文物价值。双峰县城西约20公里,40多座规模浩大、建筑精美的近代旧式庄园,散布在三塘铺、甘棠铺、青树坪3个乡镇,方圆约10公里。其中体仁堂规模最巨,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共有房屋365间,分三进六出,正厅堂3个,侧厅堂6个,三厢九进,厢房厅房18个。108根石木基柱撑起48个天井,廊道相连,磨砖地面,多数墙壁是双砖或三砖,非常坚固,仓储和给排水系统完善,墙砖刻有工匠姓名和制造年款。
  1.2.7 湘茶保健  重大发现
  众所周知,茶叶是健康饮料。2006年《中国茶业星沙宣言》称:“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茶叶有‘三抗’(抗癌、抗氧化、抗衰老)‘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三消’(消炎、消毒、消臭)之功效。饮茶何为?一言以蔽之: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茶,是当今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中最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天然绿色饮料。”2007年《全球茶产业宣言》写道:“人类消费茶的历史达5000多年,并作为健康饮品逐渐被人类认可,现代科学研究已证实了茶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湘茶既有茶叶养生的共性,还有其个性——特殊的保健功效。
  目前研究较透的是湖南黑茶。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三家,对湖南黑茶进行了长期研究,结果表明,千两茶和茯砖茶对降压、降脂、降糖有明显效果,对人体脂肪代谢、体重控制大有帮助。此外,千两茶的提取物对胃癌细胞、肝癌细胞的扩散有抑制作用,同时发现千两茶中有两种其他茶叶中从未见到的保健成分。湖南黑茶给人类健康长寿带来了新的希望,边疆人民长期以来饮用湖南黑茶,这是科学的、明智的选择。
  “煮汁逸陈香,楚产畅销供远地;就餐消腻味,边民爱饮慕中原”(陈奇志联)。湖南黑茶保健功效研究的重大突破,为湖南黑茶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1.2.8 湘茶网站  传播文化
  “中国名茶网”是爱茶人的精神家园、茶行业门户网站。中文域名:中国名茶网.公司,英文域名:http://www.zgmcw.cn/。
  “中国名茶君山银针网”重点宣传湖南茶文化,中文域名:君山银针.网络,英文域名:http://www.jsyzyy.com/。
  “湖南茶网”由湖南省茶业协会主办,英文域名:http://www.hncha.cn/。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网站,英文域名:http://www.hntptea.com/。   湖南省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网站 http://www.yiqingyuan.com/。
  1.2.9 湖湘文化  相互渗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湘文化、湖南茶文化、茶祖神农文化研究不断深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湖湘文化精神和茶祖神农精神相互融通,大放光芒。湖湘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心忧天下、敢为天下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等方面;茶祖精神可概括为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谐精神和道德精神。茶祖精神与湖南各地提炼出来的地方精神也是相通的,如长沙精神——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岳阳精神——先忧后乐,团结求索,君山区精神——尚德务实,开拓创新。   【资料来源:中国名茶网 http://www.zgmcw.cn/
           中国名茶君山银针网  http://www.jsyzyy.com/】 【温馨提示:引用作者原文或观点请注明出处。】 (《湖南茶文化》大32k,内页480面,彩色插页28面,分精装、平装本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