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 完整版 在线看:粮网视点:对当前国内粮食问题的一些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8:02:39
粮网视点:对当前国内粮食问题的一些看法 2011-01-18 13:36 中华粮网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访问量:237
  1、全球粮食价格近期再度飙涨。国际市场对中国的影响怎么样,近期粮价会受到国际市场影响而大幅波动吗?

  会有影响,但是影响较小。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小麦、玉米、稻谷主要粮食品种产需基本平衡,进口量很小,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关联较小。目前除大豆外国内各主要粮食品种基本都能自给,国际市场粮价大幅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是有限的。

  这里有几个数据。国内小麦2010年1-11月进口了24.82亿斤,而2010小麦产量为2283亿斤; 2010年1-11月累计进口大米5.8亿斤,累计出口11.1亿斤,大米属于净出口状态,而2010年稻谷产量为3886亿斤;2010年1-11玉米进口量为31.16亿斤;而2010年玉米产量为3315亿斤。通过这几个数据可以看出这几种主粮的进口粮相对很小。所以说国际粮价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会比较有限。

  虽然影响较小,但是仍然会有影响。国际市场粮价高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升国内市场价格。特别是对粮食品种中大豆的影响最大。因为国内大豆消费严重依赖进口。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进口大豆数量达到了5480万吨,而09年的数据是4255.2万吨。10年的进口增幅达到了30%,而2010年的国内大豆产量只有约1500万吨。目前国内大豆进口量占消费量超过80%。所以说国际市场大豆的上涨势必传导到国内油脂和油料市场价格上,对国内食用油市场影响比较明显。另外,从玉米来看,虽然31.16亿斤的进口,也就是150多万吨的进口量仍然不大,但这是1995年以来的最高进口水平,1995年曾进口了518万吨的玉米。随着国内玉米需求的增加,市场预计今后玉米的进口将会成为一种常态,因而,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与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之间的联系后市或进一步增强。

  但总的来说,小麦、玉米和稻谷这几个主粮品种的自给率比较高,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不强。虽然油脂油料市场受影响较大,但由于近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稳定粮油市场价格的调控措施,预计国内粮价近期不会有较大幅度的波动。

  2、世界银行日前发出警告称,如果全球食品价格随着其他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一些地区可能重演2008年的全球粮食危机情景。为避免爆发粮食危机,一些亚洲国家已启动各种应对机制。我国将如何保障国内粮食价格安全?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一个粮食安全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已经发布数据,说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4641万吨(10928)亿斤,比上年增加1559万吨(312亿斤),并且是我国粮食连续第七年增产。那为什么增产了,业内仍在继续讨论粮食安全呢。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未来持续增产能力的不确定性问题,我国毕境面临的仍然是人多地少的局面,加上自然灾害,今后粮食的丰收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对粮食安全的再认识上。不能仅仅将粮食的自给自足作为唯一的衡量安全的标准。国内近几年某些粮食品种在生产取得连续丰收的情况下出现的阶段性或区域性的非理性上涨并不是因为国内的粮食不能自给了,而是因为流通环节出现问题了,因而,粮食生产安全是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粮食流通安全也是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某些时候对粮食价格起着直接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为了扶持粮食生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且效果明显,粮食产量的七连增就是这种措施成效的体现。但很明显,国家对流通方面,也就是对粮食贸易和交换方面可能还需要许多工作要做。总体的供给充足难以杜绝市场的区域性或阶段性的供求失衡现象发生。这方面既有国内贸易方面的问题,也有国际市场利用方面的问题。粮食安全是生产、流通、消费叠加的一个系统性问题,不仅需要单方面解决,更需要统筹考虑。

  现阶段保持粮食价格稳定的基础当然仍然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以保证国内供给,这是基础。但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今后需要加大力气去关注的方面,就是需要加大国内粮食流通体制方面的改革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货尽其畅的市场运行机制,这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再一个方面,就是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如果条件允许,把利用国际市场来调剂国内余缺作为今后国内市场供需调节的一个重要手段。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粮食连续七年丰收,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所以,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总体稳定有着比较坚实的基础,但受流通环节的问题制约,在外围市场的影响之下,区域性或阶段性的波动可能难以避免。

  3、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实行高度自给的粮食安全政策,但是仍有部分粮食产品依赖于国际市场,近年来,我们从各种游资炒作的后果看出,无论是粮食还是什么蔬菜水果,统统都被金融化了,虽然国内严令禁止炒作这些百姓菜篮子里的东西,但是持续走高的总体通胀率以及粮食价格上涨,还是给各方带来压力,目前,国内在承受着怎样的外围压力?

  的确如此。目前农产品金融化的趋向比较明显,农产品现在已不是单纯的消费属性。金融属性导致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开始具备较明显的杠杆效应,一种相关商品价格的小幅上涨都由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在资金推动下导致暴涨暴跌现象的出现。所以说,有关部门需要对大宗商品资本化时代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建立相配套的制度措施来应对。

  关于粮价上涨与大宗商品市场涨价的因果关系,我认为原罪在于流动性泛滥的金融市场环境。全球市场的流动性充裕成为资本流向大宗商品市场的主要原因。这种通胀也算是全球经济得以恢复的副产品吧。从国内来说,虽然粮食价格受国际市场直接影响较小,但通过传导作用,也不可避免。只不过相对于国际市场,国内粮食市场波动幅度相对较小,表现出了滞涨滞跌的特点。粮食价格的波动与其它商品不同,由于粮食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人们体会更深。例如国际大豆价格上涨,国内油脂就涨价,国内豆粕就涨价,饲料就涨价,肉蛋奶就涨价;又比如,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就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就上涨,就会推动粮食价格上涨。就是这么一种关系。所以说目前国内粮食市场价格面临的主要外围压力,仍然是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后续影响,仍然是外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特别对于仍然处于价格相对洼地的国内粮食价格来说,上涨冲动还是比较明显的。

  4、由于粮价上涨很容易推动物价结构性上涨,因此中国政府将调控粮价视作是物价调控的重中之重。近来为应对通货膨胀,中国政府打出调控物价“组合拳”收效甚佳,国内粮价出现短期回落。但长期呢?

  的确如此,从去年末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稳定包括粮价在内的国内物价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内粮食价格开始止涨回稳,部分地区价格较前期出现小幅回落。从国家对粮食价格的调控取向来看,保持粮食价格长期稳步上涨是主基调,既不希望粮食大幅回落伤害种粮农民利益,也不希望粮价短期之内快速大幅上涨而影响人们的生活。因而,从长期来看,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国内粮食价格稳步、小幅盘升仍将会是基本运行趋势。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粮食生产也取得了连年的丰收,保证粮食价格按照既定目标运行有着较为坚实的基础。虽然国际市场及外围市场的价格波动会阶段性的对国内粮价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不会影响国内粮价稳步、小幅盘升的总的运行趋势。

  2010年11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11月底至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成六个国务院督查组,赴18个省市督促检查工作,重点调查了解有关地区价格总水平和重要商品供求和价格变动情况。这次国务院稳定物价力度较大,目前正值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实施之际,预计国内农副产品及农资价格的稳定将会持续一段时间,春节前后保持稳定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特别是肉蛋奶油等农副产品价格属于节前有关部门重点监控品种,虽然部分地区或部分品种会出现一定的波动,但幅度应该比较有限。

  5、对于粮价的飙升。瑞银知名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认为,这一轮食品价格上涨和通胀升温,从宏观层面来说并不会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不大可能严重冲击新兴经济体今年的增长前景。您怎么看瑞银经济学家的看法?

  这次全球性的通胀升温的主要原因是各国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普遍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果。也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前期各国联手采取的经济刺激措施,才保证了全球经济的探底回升。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恢复较快,而通胀表现的也更为明显。目前许多国家正在采取措施以抑制通胀,在货币政策上已经开始出现了收缩的迹象,他们正在经济增长与通胀之间寻打新的平衡点。经济的增长往往伴随的是适度的通胀,因而,个人比较同意安德森的看法。这一轮食品价格上涨和通胀升温,特别是粮价的上涨从宏观层面来说并不会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不大可能严重冲击新兴经济体今年的增长前景。

  (本文为接受某媒体采访时的实录,纯属个人观点)

(中华粮网 张智先) 责编:一耕(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