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面效率:[转贴]王俊义:中国人为何喜欢说自己是“第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06:38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说自己是“第一”?

2011-01-22

童年的时候,读农民起义领袖写的诗歌,认为世界上的诗歌都没有农民起义领袖的诗歌来劲,都没有农民起义领袖的诗歌豪气冲天。他们的诗歌自然是世界第一,中国第一,文学史上第一。特别是“我花开过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诗句,被我们在作文里无数次的引用。张艺谋拍的电影也用这样的背景和寓意,可见张艺谋也是这个思想范畴的导演,并没有跳出农民起义这个意识形态的圈子。姜文的《让子弹飞》,也是如此。他片子里的土匪,是一个地域放大了的农民形象。

开始学习古文的时候,也是选的《陈涉世家》,因为那是被我们的历史学家颂扬了几万遍的第一次农民起义。里面有一句中国人认为最为古朴,也最为不可能实现的理想:苟富贵,莫相忘。他娘的,老子起义成功了,谁还会记起那些跟自己一起起义的人?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假若真的成功了,建立的同样是一个残酷的王朝。

中国的诗人们,同样有着第一的愿望。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岂止是文人简单的孤独,里面有着第一的理想破灭后的梦想。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恐怕和柳宗元的“独”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可以试想,青年毛泽东一个人站在湘江上想什么呢?想的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主沉浮就是争第一,谁主沉浮呢?当然是毛泽东这个独立寒秋的湘江之子了。

上世纪四十年代,解放区产生过一首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唱了一段时间,毛泽东感到这个提法不妥当。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就存在了,中国的历史就有五千年呢。因此毛泽东建议,在中国的前面加一个新字,就成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新字,就含有第一和开创新纪元的意思。

后来我们的第一很多:第一炉钢,第一个女拖拉机手,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第一个人民公社,第一辆汽车,第一次击落无人侦察机,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些第一让中国人欢欣鼓舞。但是当第一成为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就出现了令人不解的第一:第一个亩产万斤的县,第一个没有文盲的公社,第一个没有家庭锅灶的大队,第一个农民的炼钢炉群,第一个造反派,第一个走资派,第一个夺权的上海公社,第一个样板戏。这些第一让我们民族第一次感到了,什么都要创造第一,结果也不是十分美妙的。

在生活里,也有些第一很有意思。一个地方挖出了一棵很大的何首乌,就说我们县的何首乌世界第一;一个地方搞了一个摩天轮,就收我们的摩天轮超过美国的摩天轮,是世界第一;一个人吹了一个大糖人,就说我的糖人世界第一;一个人在自己的房子附近修了一个土谷祠,就说我的土谷祠超过鲁迅《阿Q正传》里德土谷祠,是世界第一......这些第一并不影响什么,只是一些笑料而已。

还有些第一,是和名人联系在一起的。在黄山旅游,看见祁门红茶,上面写了一句话:“邓小平说,你们祁门红茶世界第一,”有些广告的成分,但也有些南方人聪明的成分。比较好的信阳茶叶,盒子上写了一句话,是苏轼说的:淮南茶叶,信阳第一。可见第一并不是当代人的首创,而是来源自我们的历史。

假若你坐着车在高速公路上跑,可以看见很多第一。中国第一湿地,中国第一人工湖,中国第一县衙,中国第一老村落,中国第一最美乡村,中国第一溪流,中国第一氧吧,中国第一樟树,中国第一温泉,中国第一雪山,中国第一茶园,中国第一茶树......一路上的第一目不暇接,让人眼花缭乱。

中国人喜欢说自己是第一,来源我们的历史悠久,每一个朝代,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的无数个第一,我们读历史多了,就会沉浸在第一的辉煌里不可自拔,在内心里产生了一些第一的欲望。第二是我们的历史记录的大都是第一的历史,而不是第二或第三的历史。我们就把第一作为我们追求的生活目标,在我们不可能创造一些大的第一的时候,就会自己制造一些小的第一,来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第三是一个地域都需要有自己的第一,来和其他的地域做比较,来和其他的地域加以区别,因此每一个地域都要寻找自己的第一,装潢自己的门面。四是第一成为一种文化,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宁当牛头,不当马尾的思想主宰着我们的行动,我们就会不断地生出办法,创造出很多有意义和没意义的第一。

当我们不把第一看的很重要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就会平实很多,也温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