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业 我国综合国力:基础设施给力黄三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0:33:14
铁路、公路建设在加速;
    飞机场建设改造在加速;
    黄河水城建设在加速;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在加速……
    “十一五”期间,我市举全市之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发展后劲,给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
立体交通正在形成
    “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快荣乌高速公路、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东营港、广利港和飞机场等重点工程建设,构建了“三路两港一场”立体大交通格局,加快了与环渤海经济圈的对接,为黄河三角洲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交通支撑。
    已经竣工的荣乌高速公路,是黄河三角洲上最长的一条高速公路,打通了山东北部沿海的高速大通道,东起山东荣成、西至内蒙古乌海,仅在东营境内的长度就有96公里。荣乌高速公路的建设实现了黄河三角洲与胶东、环渤海和京津唐经济区的紧密连接,从东营乘车两个半小时可达天津,三个半小时即可进京,优化了东营路网结构,提高了黄河三角洲公路现代化交通水平。
    黄河三角洲唯一的一处飞机场——东营机场,整个扩建工程将于2010年底全面建设完成,具备4D机场开放使用条件。机场于2001年通航,开通了东营——北京、东营——上海航线,具备了起降波音737机型的能力。扩建完成后,可起降波音767、757飞机,增开部分大中城市的国内航线,积极开通韩国、日本等国际航线,打通黄河三角洲通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空中通道。
    水路交通大通道建设日新月异。目标定位在建成黄河三角洲区域综合性深水大港的东营港建设正飞速推进,自东营港3万吨液体化工泊位投入使用以来,散杂货泊位已接卸货轮185艘,液体化工泊位已累计接卸油轮31艘。广利港区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航道整治工程已经省发改委核准立项,将逐步建成集商港旅游港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
    而黄河三角洲地区没有铁路干线的历史也将改写。2010年6月11日,德大铁路全面展开项目建设用地的征地拆迁工作。目前,已完成投资2.36亿元,开工特大桥3座,大中桥18座,涵洞67个,路基4公里。黄大铁路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设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规划选址意见等项目核准的相关支持性文件以及项目的初步设计等工作。竣工后的两大铁路干线,将作为全省铁路“三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东营这个曾经是山东交通枢纽末端的城市变成交通末端的枢纽。
    同时,“十一五”期间,我市道路客运站场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东营汽车总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特别是乡镇客运站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客运条件,站场设施和等级结构得到了完善和进一步的优化,从规模上基本满足目前道路旅客运输的要求,促使道路运输发展迅速,客、货运输量稳步增长。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8100公里,比“十五”末期增长68.5%;全市完成港航建设投资27.34亿元,相比“十五”末期新增泊位6个,新增吞吐能力779万吨;东营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28.21万人次,完成货邮行包2163.9吨。分别比“十五”增长565.33%和1153.32%。
黄河水城新姿已现
    2007年2月2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广利河综合治理动员大会,由此拉开了“黄河水城”建设的序幕。工程以实施截污导污、河道整理、建源引水、景观塑造、疏航建港、流域综合开发等6项工程为重点,把广利河建设成为“河海相连,水清岸绿,城水共生,人水相谐”的生态长廊、休闲长廊、发展长廊和文化长廊。
    清风湖风景区位于广利河畔,按照国家5A级风景区标准规划设计,集中展现壮阔秀美的大水面景观和自然和谐的湿地景观。景区内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LED新技术,这类新型光源的综合应用,符合国家“绿色照明工程”的要求,在东营大面积推广尚属首次,为城市普及推广新型光源起到了示范作用。
    体育公园景区工程是东营市确定的广利河“三园一区一岸线”建设的一园,以河湖连通的开放式水景观和高低错落的现代建筑景观为主,突出体现大水面和有活力的体育运动特色,打造集体育运动、游乐观光、商业休闲为一体的市级体育公园和西城最具活力的市民休闲运动中心。
    文化公园作为黄河水城建设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心城规划建设的核心亮点。它位于中心城中部,园内有未来之桥、黄河魂广场、月湖、绽放东营等景点,主题定位是“打造城市中心,体现城市形象,展示黄河历史,示范生态旅游,塑造文化地标”,充分展现了东营市“石油之城、生态之城” 的迷人风采。
    科技公园规划总面积8平方公里,规划功能定位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软件业、电子信息业、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园区,同时具有公共服务和高品质度假旅游休闲的功能。景观特色突出工业、科技、生态的主题,创造高科技工业、高品质居住和旅游有机结合的生态工业景观。
    三年来,“三园一区一岸线”工程,完成投资34亿元,初步形成了水城景观。
市政建设提升品质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实施了一系列涉及城市交通、供水、垃圾处理、绿化、集中供热、燃气供应的项目。
    积极做好水质改善工作,配套建设了市安居工程管道直饮水项目,实施了南郊自来水厂水质改善项目,建成国内首个10万吨超滤膜工艺深度处理水厂,大大改善了市民饮用水质量;将“黄河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列入了国家水专项,并确定东营市作为研发基地,“十一五”期间到位资金1800万元。
    进一步加大了燃气设施投入。目前,全市天然气用户13.59万户,天然气用气量1.94亿立方米;液化气用气户数8.7万户,液化气用气量223.2万吨;中压以上管网长300公里。共发展燃气经营企业40家;城镇天然气用户7.3万户,液化气用户7.4万户,城镇燃气普及率99%。
    城市供热普及率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市集中供热面积298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2900万平方米。积极推进供热计量分户控制改造,提前一年完成了省下达的“十一五”期间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任务,改造面积104平方米。五年来,共发展供热经营企业28家,其中省批企业15家,市批企业13家;新增集中供热用户6.2万户,城镇集中供热普及率81%。
    不断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力度,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0.94%。在建污水处理厂2座,其中,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处理能力5万立方米/日,预计今年年底竣工;仙河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污水处理能力2万立方米/日,可实现仙河、孤岛两镇居民生活废水100%处理;目前运行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共有5座,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
    城市绿化突飞猛进。先后建成了清风湖景区、明潭公园及广利河沿河绿化等一大批绿化工程,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地面积为3751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7.34平方米。
    同时,突出抓好中心城道路改造,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上实现新突破。先后实施了胜利大街北延、黄河路西延、南一路西城段等40余道路工程,城区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道路面积由1414万平方米增加到2049万平方米;各种桥梁由133座增加到194座。其中,中心城道路总长度达523千米,总面积1331万平方米,形成了“五横十三纵”的城市道路主框架。
    “十一五”期间,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阔步向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