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素和大蒜素:省黄三角建设办公室解读“十二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9:49:58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背负“贫瘠”名号沉睡许久的黄三角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缓缓苏醒。

  一年来,肩负6市19县区近千万百姓的希冀,在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黄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健康而迅速,为这个最具潜力的三角洲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

  如今,当一个充满机遇又不乏挑战的五年即将到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梳理发展思路,细化发展任务,蓄势准备实现未来五年的“大发展”。

  五年后,黄三角的“高效”和“生态”将落实在何处?该地区百姓的生活方式将发生何种变化?这片令人激动的土地怎样赋予生态环保和经济增长以平衡?带着这些问题,12月20日上午,大众网记者独家专访了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牛启忠,他向大众网记者解答了这些问题,并从生态农业、新兴工业、地区城镇化、区位交通建设等方面展望了黄三角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言语之中,透露出牛启忠对黄三角发展的信心。

  “高效”和“生态”的平衡器:严格区分核心保护区、控制开发区、集约开发区

  “黄三角最大的亮点是不走高耗能、高污染之路,而是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效生态’的增长模式示范。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前提下谋求节约、集约发展的新模式,是非常有意义的。”

  《规划》实施一年来,黄三角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取得了新进展,经济发展也走在了全省平均水平的前面。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08.6亿元,增长15.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1-10月份,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2717亿元,增长24.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实现进出口总额150.6亿美元,增长67.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11.4亿元,增长28.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

  雄浑壮阔的天然苇荡,鸥飞雁鸣的湿地公园,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贯通南北的枢纽作为……这种愿景,正是黄三角的孜孜索求。牛启忠表示,未来五年,黄三角地区将在工作导向、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发展重点、产业政策和考核体系上找到“高效”和“生态”之间的平衡器。     “严格落实核心保护区、控制开发区、集约开发区的空间布局,能保证‘高效’和‘生态’双赢。”牛启忠解释,“十二五”期间,黄三角在空间布局上分为三个区域。核心保护区是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国土空间,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和海岸线自然保护带,约占区域面积的14%左右;控制开发区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国土空间,主要包括沿海岸线的浅海滩涂、高效生态农业区以及黄河现行和备用入海流路,面积约占区域面积的69.4%;集约开发区是集聚经济、人口的重要区域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点开发空间,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16.6%。其中,核心保护区和控制开发区用来保证“生态”,而集约开发区用以实现“高效”。

  另外,牛启忠透露,他们正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年度绩效评价及考核办法》,力图通过考核的导向、激励、约束作用,引导各级把工作着力点放在 “高效生态”上,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农业发展:荒碱地变良田,成为环渤海地区大粮仓

  “黄三角发展的农业是‘高效生态农业’,是绿色、健康、节水、节能的。”谈到黄三角的农业,牛启忠给记者介绍,因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又包含寿光这样的绿色蔬菜生产、研究基地,所以有条件发展全国独一无二的“高效生态农业”。“十二五”期间黄三角地区将培育黄河三角洲十大名牌优质农产品和产业集群为龙头,并以京津两个大市场为主攻方向,促进高效生态特色农业跨越发展。

  根据《规划》安排,到2015年,黄三角地区将治理荒碱地10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0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50万亩。而粮食总产量将达到700万吨,畜产品210万吨,水产品200万吨,蔬菜980万吨。届时,将成为环渤海地区名副其实的大粮仓。“十二五”期间,黄三角地区将重点发展不同于传统农业的绿色种植业、生态畜牧业和生态渔业,并努力拉长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从种养殖、加工、物流到最终消费网络的一条龙产业体系,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新型工业化:“四新一海”战略奠定发展基础      在黄三角未来五年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方面,将坚持“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海洋开发及高端装备制造”的“四新一海”战略。牛启忠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正符合黄三角“高效”、“生态”的建设原则。

  “矿产40余种,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达50亿吨和2300亿立方米,地下卤水静态储量约135亿立方米,岩盐储量5900亿吨,海岸线风能、地热、海洋等资源丰富。”牛启忠认为,黄三角的资源优势具有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巨大潜力,这为黄三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条件。

  牛启忠具体解释道,黄三角将建设大型风电场,并发展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进行地热、浅层地热和潮汐能开发利用示范研究。预计到“十二五”末,新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400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达到300万千瓦。在新材料产业发展方面,将依托东营、滨州的高分子材料,乐陵的金属材料、热超导材料,潍坊的陶瓷新材料等资源优势和特色,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同时利用滨州经济开发区、邹平、阳信、无棣、庆云五大电子信息产业园优势,大力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和软件产业。五年内,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还将充分利用其海洋资源,加快海洋生物食品医药、海洋化工、海水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

  城镇化:东营滨州城区“膨胀”百姓得实惠

  “‘十二五’期间,黄三角地区将驶上城镇化的快车道,东营滨州两市的城市人口总量将达到145万人,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老百姓将得到实惠。”

  牛启忠介绍说,“十二五”期间,围绕实现黄三角地区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将抓紧修改完善黄三角地区城镇体系规划,从全省整体发展的角度,审视黄三角地区城镇发展定位、目标,统筹布局,在完善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上,研究制订黄三角地区城镇发展布局规划;大力发展大城市和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进一步扩大东营和滨州城市规模,建成适宜创业和人居的城市,到“十二五”末,两市城市人口将分别达到80万人和65万人左右;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合理扩大现有中小城市规模,积极创造条件使小城市及早跨入中等城市行列;高度重视小城镇发展,努力推进以县(市、区镇)为龙头的小城镇建设。大力增加小城镇集聚能力,合并人口数量较少的偏、远、小弱村,推进中心村建设。              牛启忠说,在城镇化进程中,老百姓将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随着民营经加速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将会迅猛发展,可以带动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实现农民富裕,百姓收入将不断增加;另外,通过城乡统筹规划,引导产业集中,优化城乡居民点布局,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农村居住社区化,从而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交通:完成主要通道和枢纽工程建设 打造环渤海南部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未来五年,黄三角地区将进一步加快港口、铁路和公路对外大通道及交通枢纽的建设,基本完成主要通道和枢纽工程建设。”

  牛启忠说,在沿海港口及内河航道建设方面,将增加港口建设投入,加快东营港、滨州港、潍坊港、莱州港建设进度,尤其是加快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黄三角港口群。在铁路建设方面,将以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胶济铁路为“三横”,以济滨铁路、淄东铁路、益羊铁路、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至诸城铁路为“四纵”,构建区域“三横四纵”铁路路网骨架。在公路建设方面,将重点推进滨海高等级公路建设,加快滨州-德州、潍坊-日照、济南-乐陵、东营-滨州-济南、东营-青州高速公路南延、高青-东营等高速公路建设。机场建设方面,将加快实施东营机场扩建工程,增加航线、航班,建成区域性支线机场,打造区域中心空港。适时开展潍坊机场异地迁建工作。到2015年,机场客运量争取达到80万人次。在管道建设方面,将加快东营至潍坊海化、黄岛至潍坊和莱州至昌邑三条输油管道建设。

  牛启忠说,到“十二五”末,黄三角地区将成为向北连接京津冀,向南连接长三角,向西到达中西部的陆上通道中心和连接东北亚、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海上通道中心,“这里将成为环渤海南部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也将承担起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