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的种类:有书的日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31:04
有书的日子 文 / 心懿

1)

  

最早记得的书是幼儿园时,老爸的一本,极厚。喜欢插图:小姐衣袂飘然,公子玉树临风。忍不住藏在书包里带到学校炫耀,被老师逮个正着,于是没收。回家不敢说,直到老爸问起,才支支吾吾说了。他当时就赏一巴掌——第一次挨揍,委屈之极。为一本破书,竟然打我!父亲去找老师,那人撇撇嘴答应找找,最终不了了之。老爸也不敢追究,怕得罪了这位贵为乡干部亲戚的老师,长大后老爸说起那本书仍愤愤不已。原来是解放前出的《红楼梦》,是老爸下乡时从家里带出的唯一物件,是他和家乡那个城市,和城市里那个家的最后一点联系,也是他少年意气奋发的见证,就这样被他宝贝女儿弄丢了。丢了书,丢了回忆,丢了他的少年。

慢慢长大,渐懂世事。开始偷看老爸藏得不深的书。又让我找到一套三本的《红楼梦》,不认识的字跳过,不懂的段落也跳过。翻了几页,就馋得口水蠢蠢欲动。那么多好吃的:点心,粥,玫瑰露,俊俏的鸽蛋,还有那好多好多鸡配着的茄子,任何一样,端到我家饭桌上,一定吃得满口余香。那么清新的“香糯饮”, “承受不住吐了出来”,,多可惜难怪身子怯弱。宝姐姐一定是吃得香睡得甜,不然哪来那么洁白圆润的一截胳膊?要是我做书中人的话,不做小姐,也不做大丫头,就做个房里管杂事如“林之孝家的”就行了,得空到厨房去打探打探,尝尝新菜。后来看苏青,发现她也有这一说。不过她是旁观大观园的风流繁华,而我只知道:少爷小姐吃的好东西,厨房里必定也给自己留一份的。

十岁的小姑娘开始懂得饮食男女的位置-----饮食为先。至于男女,十年后再读才有所领悟。

  

2)

  

小时候读书,总是被带上点强迫色彩。长大后回头想想,正是这强迫,才能让我稍稍有了点旧书功底。

初一那暑假,一天正贪凉晨睡,被老爸叫醒,丢下一本《唐宋词三百首》和一本《唐诗三百首》。对于书,来者不拒。打开一看傻了——满世界的繁体字。记得那两本书都是古籍出版,定价一元两角。从那以后整个暑假都在和繁体字做斗争。辛辛苦苦的翻字典,写上相应的简化字,挥汗如雨,又怕污了书,要多狼狈有多狼狈。春节回家,在老爸的书橱里发现了这两本书,见到它们分外眼红:它们剥削了我少年时代一个本应该活泼浪漫的暑假。

  

高中的暑假,任务是一套《古文观止》。这有何难?课文里学过几篇。翻起来看,愣住了。繁体字,还是竖排的!又是那个古籍出版社的,天知道老爸哪来那么多这种书。没办法,硬着头皮看,老爸要抽查的。可是看竖排的书真的头疼,一不小心就窜到隔壁一行。后来偷偷的一篇一篇抄下来背,有违老爸初衷。真恨透了那些书:邻家女孩吃西瓜吃雪糕,不要背什么鬼书。我一碗绿豆汤的奖赏也没有,还要背古文!。

到后来老爸的书橱里仅有一套《三言二拍》没看过,虽然这时他已经对我开放了他的藏书。每次要求看时,他总是说你还小,看不懂。好奇心作怪,趁他不在家,偷着看。才子佳人,缠绵悱恻,市井俗事,信手拈来。一面为书里的人物或喜或悲,一面还要留神外面的脚步声。还好老爸上班极有规律,不长的时间里完成了我对爱情的浪漫想象。多年后的一个雨天,我把准女婿带到他面前,真是一对落魄才子遇难佳人的现代版本。老爸背着他悄悄说,这样浪漫以后要吃苦头的。现实点好不好?然而晚矣!女儿对这个穷书生疼爱有加,其情更胜书里的小姐。

  

3)

  

虽说好书不厌读,年轻浮躁的我不肯继续臣服在老爸那些古董书里。工作后,同事们粉刷门面精妆上街时,灰扑扑的我总是跟她们兵分两路进书店,盘算着入不敷出的工资在店里徘徊。吃饭和买书成了一对反目成仇的冤家。

新书买不起。自然的把掠夺的眼光瞄到旧书中去。

一次在租书店里发现了一套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还有一本《围城》,装做若无其事的闲聊,老板说租的人很少。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押给他20块钱,说是要租了这四本。那厢里似乎看透了我的诡计,只答应说一本看完了再换一本。于是大耍美人计(十年前似乎能算是个美人),装可怜说工作的地方远,一个月回家一次也说不定,软硬兼施,终于抱着沉甸甸的一叠书回家。从此每次过那条街都绕着走,提心吊胆的生怕遇到精明的老板。

另一家租书店也遭到趁火打劫。这家租书的同时兼卖新书。老惦记着三毛那套14本的全集,可气他就不肯便宜点卖给我。好不容易盼到他支持不下去,所有的书三折出售。听到消息,立刻赶了过去,发现我的宝贝还在。忙不迭的交钱走人,怕他变卦似的。回到家点数,发现只有13本。又飞一般的赶回去,装模做样的东找西翻,就是找不到。缺的这本一直悬而未决,直到几年后从一个朋友那里搜罗来才算功德圆满。

“巧取”的后面当然是“豪夺”了。

世交的一位爷爷,读书人。书曾害他妻离子散,落实政策后痴心不改,家藏的书用两三个房间来装。第一次拜访,一眼瞄见,竟不顾淑女形象,寒暄问好都生生忘记,目不斜视走进他的书房。这一进,真是天老地荒,直到老人家催吃饭,才恋恋不舍放下书。吃过饭又飞快的“躲进小楼”,老妈教训的“淑女”风范荡然无存。临走,惴惴的开口借几本书。(原谅我的阴谋。)老人家一答应,从此他的书源源不断的进了我的书橱。往往是借了五,六本,还他四,五本。老人家的极度信任造成了他书房资产的最终流失。

美好的生活维持一年之久,后来结婚搬家,住得远,去得就少了。去拜年的时候,总带着歉意,好几次想把干的坏事招出来,怯怯的就是没勇气,只好陪老人家说话,逗他们开心,聊做补偿。

  

4)

  

每新到一个城市落脚,安顿下来后,满大街溜达着熟悉环境。超市,邮局,银行,书店。能记下来的标志性建筑往往是书店。如果你约我某某大厦见面,那我一定会不厌其详的打听路线,忐忑不安的不停给你打电话确认。但如果你告诉我那座大厦在人民路第二个路口进去的第N个书店旁,我一定会又快又准的出现在现场,速度之快直追飞虎队。

如果正好手头上有一笔预算,天知道这预算本来要做什么的,或是自己的一瓶擦脸油,或是老公的一罐咖啡,再或者是电脑要升级的某个配件。可是,千万别碰上我两个星期没有“进帐”,千万不要路过书店,假如不幸进了书店,我希望这家书店不是正好在打折,就算不巧在打折,那么,亲爱的老板,你怎么能打一折两折呢?那样你不是要亏到姥姥家了?可怜人如我,钞票们集体跳槽,直把铜臭换了书香。

  

5)

  

某日在网上游荡,发现有电子书下载,不禁狂喜。疯狂下载一天之后,硬盘嘎嘎叫着抗议,而我,喜孜孜的点开着一本一本又一本的电子书的,脸上挂着守财奴阴险的微笑——这算不算“窃书”之“喜”?

热情渐渐淡去,下载的书再也来不及看的时候,找下载基地成了习惯动作。看着文件夹一兆一兆变大,直至5个G。从容量上说也算个小型图书馆,我却象一条小鱼,面对着浩瀚的海洋,无所适从起来?怎么就不能接受这快捷简单的电子书,要去怀念着手握一卷的旧时光?唧唧歪歪的自我批评,找这样那样合理借口。比如一本书压着手的力度,比如翻开页张发出轻微的“哗”声,比如油墨散发的味道,再比如前人在字里行间的评语。从此放弃了电子书,那5个G的藏书只能不时凭吊。

当某天,你用某种软件发现了隐身在**上的我,你问我在做什么?我会很懊恼的告诉你眼睛在流泪。如果你关心我的话,你会假惺惺的问怎么了?我会说眼睛看电子书看坏了。假如你是我的朋友,你一定会再劝我,少看点电子书,伤眼,要看就买书看吧。于是,言归正传,你不知不觉中了个圈套——屏幕这边的我会说:你给我邮两本来看看吧。

那端的你该如何是好?

  

6)

  

在网上看到对胃口的文字,爱不释手,下载整理后,偷偷溜进办公室打印。

找结实的牛皮纸,或打印或手绘,成了简朴的封面。细心装订后,大功告成。放大到四号字,歪在床头看也不会累。A4纸张,翻开来放在在桌上不会“啪”的立正合起。一本书能让我如此舒服的阅读,前所未有。比起读书时的乐趣,打印缝合时的提心吊胆又算什么!从此变本加厉,私家出版书越积越多。不禁又开始担心它们的命运。总有一天我要离开这里,到那时候,对曾经深爱的书们,是带走还是留下?

资讯说现在已进入“读图”时代,人们都跟幼儿园的小朋友一看图说话呢!不禁大喜,想象着文字书销路大跌,书店纷纷倒闭,而我救世主般的拍出几张大钞,跟老板说:所有的书都给我送到某路某栋某某某室,快!全部!从地图上看,我的足迹象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到那时,恩,到那时,我……未雨绸缪,还是先找个运输公司联络联络感情吧。

  

7)

  

朋友建议出个集子,发个三五千册,也搏个“作家”的名号。终究不敢。思量自己不言情不励志,仅仅文字的堆砌,哪能担当“书“的深厚含义?

热爱,敬畏。对书,对生活都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