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最炫民族风串词:黄骅市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黄骅在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6:11:04
中共黄骅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1年1月7日,全会审议稿)   “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我市加速沿海开发开放、实现率先崛起的关键阶段。谋划制定和组织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抓住和用好我市当前战略机遇期,加快现代化滨海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打造拉动冀中南发展增长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黄骅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和沧州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就制定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抓住沿海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开创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新局面  正确判断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发展形势,科学把握黄骅未来发展的历史定位,顺应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基础、基本前提和根本依据。  (一)“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五年来特别是渤海新区整合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取得非凡业绩。开发开放开启新篇章,黄骅综合大港胜利开航,百万人口新城建设拉开框架,港城互动格局日渐成形;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实现翻番,财政收入增长近两倍;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现代物流等临港产业强劲破题,五金产业总量增加,汽车装备、资源化工等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6平方公里扩展为35平方公里,新农村、新民居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民生事业投入大幅增加,农村养老保障走在全省前列;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圆满完成,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未来五年,是黄骅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国家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即将出台,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即将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为我市发展获得国家层面支持提供了宏观环境;河北省把“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目标,优先支持发展包括黄骅在内的“11县8区1路1带”沿海地区开发建设,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撑和政策支持;黄骅综合大港投入运营,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别是冀中南工业聚集区的建立,为我市发挥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要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面临率先发展和科学发展双重压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显迫切;发挥港口优势、推进项目集聚和打造产业集群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受资金、土地、拆迁等因素制约,推进力度还不够快;社会转型压力加大,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难度增加,社会管理创新和改善民生工作更加繁重。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三)“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为主线,抢抓河北沿海开发建设机遇,“三大任务”同步推进,“五个黄骅”联动发展,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基本原则: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统筹港城、城乡、工农互动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关键,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突出港口这一核心资源优势,以港带产,以产兴城,实现港产城一体发展;突出民生这一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保稳定,以发展惠民生,以发展促和谐。  主要目标: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五年翻两番”,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大幅提升;开发开放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临港产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建成一个产业鲜明、实力强劲的海上黄骅;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百万人口城市框架基本成形,新农村、新民居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建立,建成一个宜居宜业、功能完善的现代黄骅;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成一个环境优美、承载力强的生态黄骅;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治安防控体系初步建成,民间矛盾纠纷有效排查化解,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建成一个风清气正、安定团结的平安黄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建成一个幸福安康、富裕文明的和谐黄骅。经过五年的发展,一个经济发展、城市现代、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新黄骅崛起在渤海之滨。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四)提升传统产业。围绕产业上水平、产品提档次、企业增效益,依靠信息化支撑和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壮大提升汽车装备、资源化工、五金制造、塑料模具等传统特色产业。汽车装备产业,按照“零配件向零部件和整车转变、专用车向中高端转变”的思路,推进链条上下延伸、左右膨胀,促进产业做大做强。资源化工产业,在加快吕桥石化工业园建设的同时,加强与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接,推进产品加工精深化、产业发展延伸化,努力形成石化、盐化、煤化相互补充、上下游产品相配套的循环化工产业格局。五金制造产业,以市经济开发区、白庄工业园为基地,依托聚金公司等骨干企业,开发高附加值五金产品,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塑料模具产业,加大力度吸引大型模具企业,促进模具产品结构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玻璃钢行业向碳纤维开发与应用方向转变。  (五)发展临港产业。加快黄骅发展的优势在港口。把大力发展临港产业作为加速沿海开发开放的战略重点,研究制定临港经济发展规划,优化沿海区域生产力空间布局。立足港口、区位、土地优势,加强与国内外500强企业的对接合作,大力发展钢铁制造、石油化工、机械加工等大进大出型产业,争取引进、建设一批大型临港工业项目。加快京海物流、长海物流等项目建设,发展港口物流产业,建设临港物流基地。  (六)培育新兴产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把新兴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快培育生物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巩固提升商贸、餐饮、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服务外包、会展等高端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综合型总部、功能型总部和中小企业总部为重点,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发挥区域交通中心优势,借助交通物流集散中枢,建设大型商贸物流设施,分类搞好各类生产要素和特色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使黄骅成为重要区域物资集散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七)建设工业聚集区。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合”的思路,推进项目向园区投放、工业向园区转移、企业向园区集中,着力建设一批行业之间关联配套、上下游之间有机链接、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聚集效应明显、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的工业聚集区。市经济开发区实现“八通一平”,争取纳入冀中南工业聚集区。启动羊二庄临港工业区、南排河临港工业区、城北工业区、齐家务临津工业区、常郭汽配产业园建设,完善白庄工业园、吕桥和羊三木石化工业园、滕庄子企业家园、李村印刷工业园建设。按照“大项目进新区、科技环保型项目进市经济开发区、中小项目进乡镇园区”的原则,优化项目布局。加大对园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先配置土地资源,强化财税政策支持,实施异地投资税收分享,简化项目入区审批,建立高效管理体制。  (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企业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工业、农业、城市大循环,构建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高效益的增长方式。强力推进节能减排,谋划和实施一批重大节能减排工程,严控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综合运用法律、市场、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取缔无证企业,削减高耗企业,限制低产企业,搬迁污染企业,坚决淘汰小炼油、小化工等企业。建立环境准入制度,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坚持以港兴城,加快黄骅生态新城建设  (九)完善城市框架。按照“三年有雏形、五年上规模、十年成中心”的要求,坚持新城抓起步、老城抓改造、港城抓联通,推进城市建设上规模、上水平。严格城市规划,依托城市路网,完善城市框架,实施精品工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施港城一体化发展,实现更深层面的港城互动。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达到65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基本完成黄骅片区与中捷片区的东西对接,实现中心城区与港区、产业园区之间快联快通。  (十)实施新城起步带动。把新城起步区作为实现城市东进、扩大城市规模、实现跨越发展的龙头,坚持大手笔规划、大气魄建设,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技生态新城。坚持打开城门搞建设,建立城市建设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源利用商品化的投融资体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以“生态优先、项目带动、基础设施保障”为重点,建设博海公园、企业总部区、科教园区、商务休闲区等重点工程,完成新城起步区内全部基础设施。以起步区为龙头,带动黄骅新城全面建设,逐步把黄骅新城建设成为河北省东南沿海现代服务中心、新兴产业基地、科教创新中心、冀中南城市群沿海门户。  (十一)加快旧城改造。按照“统一规划、分片开发、改颜换貌、提升形象”的思路,推进旧城区功能完善和布局优化,实施集中连片开发改造,抓好重点片区改造工程和对城市长远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功能性项目建设。基本完成16个城中村拆迁改造及建成区危旧平房改造任务,同步实现村民转为市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围绕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推进以文化、体育、会展、演艺等社会性大型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服务经济发展。围绕塑造现代城市特色,建设商业商务片区和城市休闲区,打造反映时代特色、聚集商气人气的城市地标。推进小街巷整治、便民设施配套等民生保障工程,改善市民生活条件。  (十二)提升城市档次。开展“五城同创”(国家级双拥模范城、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环保模范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坚持单体讲特色、整体讲协调,注重把沿海特色、英雄文化、黄骅底蕴融入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畅通、城市排水、绿化亮化及街道景观整治、公共设施服务等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承载力。加强和改善城市管理,加快城市数字化管理建设,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十三)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实施与保港高速、邯港高速等高速连接线工程,推进205、307、滨海公路等部分国省干线公路的升级改造,依托205、307绕城、中疏港路西延、港城快速路、化工大道西延等道路,打通港城交通大走廊,完成黄骅新客运站建设,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实现与渤海新区各组团30分钟通达,建成四通八达、畅通快捷的开放型交通体系。规划建设黄骅支线机场。谋划建设黄骅港旅游客运码头,开通海上客运旅游航线。加快推进城乡水电路气讯建设,推进城区集中供热,建设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网络。  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四)优化城乡布局。以黄骅城市总体规划为统揽,依据“四个规划”(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农村土地总体规划、新民居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中心村、整理城边村、合并弱小村、治理空心村、搬迁不宜居住的村,完成“一环”、“一线”、“八中心”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坚持把土地集约流转、经济园区建设与农民新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实现项目、基地、园区、产业、社区整体推进。  (十五)推进新民居建设。把新民居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按照“规划先行、示范带动,因地制宜、群众自愿,稳步推进、提升水平”的原则,依据新民居建设规划,健康有序推进新民居建设改造任务。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杠杆作用,打捆使用教育、农业、交通、水务、卫生等部门专项资金,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一批中心示范村。  (十六)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在稳定全市农作物双季播种面积的前提下,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面向港口、黄骅周边、京津等大中城市和国际市场,建设官庄设施蔬菜、常郭食用菌、聚馆和孔店冬枣、旧城绿芦笋、南排河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向产业化、生态化、品牌化、观光化发展。积极壮大远洋捕捞业,提升海产品养殖业,发展海产品加工业,加快渔民增收步伐。  (十七)推进农村配套改革。坚决落实上级强农惠农政策。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造,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促进农村资源可流转、可置换、可交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发挥市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作用,推广滕庄子乡刘七庄土地流转经验,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村进行推广。积极探索建立征地合理补偿机制和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机制。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积极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五、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民生改善步伐  (十八)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把教育作为发展基础、最大民生、投资环境,以“两个五年”为目标,以加快教育发展为主题,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稳步提高。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新城高中,扩建省级标准化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建设乡镇中心校,城郊乡镇中学向市区集中,率先普及高中教育。提升师资队伍,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建设一批特色校、名牌校、示范校。到2015年,全市教育达到沧州一流水平,为建设百万人口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十九)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以打造辐射沧东、鲁北、津南等地区的医疗服务区域性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医疗卫生水平提升。进一步健全市、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形成由新建的三甲医院和市医院、博爱医院、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节点,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室为基础的卫生服务网络。加大医疗投入,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医风医德教育, 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市级医院抓龙头,基层医院抓便民,医疗保险抓扩面,实现群众“小病不出村(社区)、中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市”。  (二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扩面提标,加快构建社会保障全覆盖体系。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含在校大学生)、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实现基本保障全覆盖。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困难等问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保障和救助等公益性事业,建立健全统一、协调的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管理服务网络,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水平。  (二十一)推进平安黄骅建设。积极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处理,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完善党政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现场办案等信访工作机制,发挥联合接访中心作用,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努力化解信访积案,争创河北省信访工作先进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管理,最大限度消除事故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全市加快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十二)培育黄骅人文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明,培树全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培育豪爽质朴、吃苦耐劳、宽容乐善的“绿色大洼文化”,挖掘培育厚德守信、英勇无畏、刚毅自强的“红色英雄文化”,挖掘培育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创新创优的“蓝色海洋文化”,把文化打造成“活的灵魂”,以文化凝聚起建设滨海中心城市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十三)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打造文明之城。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数字电视城区全覆盖、农村电影放映、村民文化娱乐中心、农村社区书屋、城市数字影院等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文明六进”活动(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丰富文明创建内容。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快面向社会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强住宅小区、社区体育娱乐设施配套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等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差异化的公共文化需求。  (二十四)繁荣文化事业。始终使文化事业发展与全市经济社会建设更加融合。加强对“两台一报”等新闻宣传媒体的扶持和管理力度,发挥唱响主旋律、服务大发展的作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成市文体广电中心建设。创造一批思想深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充分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新建、扩建、完善市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动漫大厦、图书商城,挖掘培育贾氏青萍剑、渤海渔村剪纸、黄骅人工制盐技艺、黄骅渔鼓等地方文化,发展古贡枣园、古贝壳堤等旅游文化和节庆会展文化,培树信誉楼商业文化,形成黄骅文化体系。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打击非法文化现象。  七、提高党的科学化建设水平,为实现“十二五”规划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十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贯穿到执政全过程,提高领导科学发展、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进一步深化政德建设,在价值取向上强化公仆意识,在实际工作上弘扬敬业精神,在道德修养上坚持廉洁自律。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促进党组织在完成中心任务上创先进,激励广大党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争优秀,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在全社会形成创佳绩、促发展的良好氛围。继续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大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之风,大兴敢为人先、事争一流之风,大兴只争朝夕、雷厉风行之风,大兴开拓创新、务求实效之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新成效。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宗旨观念,提高行政效率,培育实干精神,塑树良好形象,积极投身我市沿海开发开放的伟大事业。  (二十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重德才、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探索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建设改革创新、真才实学、求真务实、公正廉洁的干部队伍。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力度,重视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全面推进干部交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从黄骅经济发展实际出发,调整人才资源结构,完善人才政策,形成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新机制,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  (二十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围绕建设沿海中心城市、服务黄骅经济发展大局目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全市各个领域基层党组织中培养树立带头人,以模范带动作用增强基层组织生机活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党员培训工程。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加强党内基层民主监督。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保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实现 “十二五”规划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中心城市、打造拉动冀中南发展增长极而努力奋斗!
黄骅市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黄骅在线 南京市委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新华信企业档案在线 湖南省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罗志军:关于制定江苏省"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说明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全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全文) 南京日报今刊登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新华信企业档案在线 南京日报今刊登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新华信企业档案在线 黄发〔2011〕1号:黄骅市委、市政府2010年工作总结--黄骅在线 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中安在线-安徽新闻 中共三明市委关于制定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_三明_三明在线 南京日报今刊登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黄兴国关于制定天津“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说明 关于制定南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说明 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黑龙江十二五规划的建议1 对制定“十二五”环保规划的思考与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中共乐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宿迁市委关于制定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省委组织部领导来新区调研--黄骅在线 中共宿迁市委关于制定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工作动态 2011-01-11 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