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梦成真 mp4:新目标 新战略 新思想——党代会报告解读(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2:04:26
新目标 新战略 新思想——党代会报告解读(下



指导思想 目标任务

关键词:“双八平台”“两大收入”

声音:今后五年是宿迁后发快进、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宿迁的关键时期。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加快发展,做大总量,做强实力,突破宿迁。

通过五年的努力,我们要把宿迁建设成为“经济增长强劲、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生态环境优美、充满创业活力的新兴城市”。

———摘自张新实在中国共产党宿迁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城市带动、外向突破、科教先行、创业富民五大战略,紧紧围绕五年增速全面超省均、总量再翻番的目标,确保经济总量跨上“双八平台”,重点提高城乡居民“两大收入”,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为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宿迁而努力奋斗。

综合实力更加壮大

确保经济总量跨上“双八平台”,即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年均增长15.6%,财政总收入突破80亿元,年均增长25.4%;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5%。

人民生活更加宽裕

重点提高城乡居民“两大收入”,即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000元和5500元以上,年均分别增长12%和8%,生活质量普遍改善;医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和城乡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均达90%以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达100%。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打造“宜人居、宜创业、宜发展”的生态城市,城市化水平超过45%,中心城市和沭阳、泗阳、泗洪三个县城人口集聚功能日趋增强,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中等城市群。沭阳冲进苏北前三强,泗阳全省排名升10位,泗洪进入苏北前10名,宿豫人均指标全面争第一,宿城重返全市领先位置。

创业氛围更加浓烈

加快推进文化与经济的渗透融合,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支撑作用明显的文化发展格局。特别是通过培育创业文化,使创造财富成为主流意识和社会环境,追求利益成为价值导向和行为习惯,实现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加快致富。

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强化民本意识,发展民主,关注民生。坚持依法办事,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展战略 工作重点

关键词 五大战略

声音: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宿迁,必须抢抓加快发展的机遇,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在重点上实现突破,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摘自张新实在中国共产党宿迁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战略一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打造加工制造业基地和高效外向农业产业带

工业是强市之本、富民之源,实现宿迁突破,关键在于工业突破。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坚决做到一切为了工业、一切服从工业、一切服务工业,确保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以上,年均增速20%以上,尽快把宿迁建设成为新兴加工制造业基地。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00家。加快培育优势产业。重点发展木材加工、轻工食品、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化工医药、玻璃建材等支柱产业;加快培育能源、冶金、船舶制造、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

建设好各级各类开发区。重点加快建设苏州———宿迁工业园,宿迁经济开发区要尽快达到国家级开发区各项指标要求。湖滨新城开发区要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外向型农业,以及科技教育、旅游观光等产业。各县区要积极与苏州所辖市(区)合作推进园区共建步伐。

运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高效外向农业。到2010年,全市高效农业比重达33%,形成10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高效外向型农业产业。

战略二 大力实施城市带动战略,城乡统筹建设现代中等城市群和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壮大城市实力,努力建成人口超60万的现代中等城市。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宿宿淮铁路、大运河改道与港口建设等重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宿新高速公路、沭阳-泗阳-泗洪等高等级公路建设步伐。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治淮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加快国电宿迁热电公司二期工程等热电项目建设。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到2010年,沭阳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2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万;泗阳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万;泗洪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龙头。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使所有乡镇在不减少财政转移支付前提下,实现财政自我平衡。重点建设104个康居示范村。

战略三 大力实施外向突破战略,把宿迁打造成全面开放的活力城市

全力以赴招商引资。全力打造一支招商引资的“虎狼之师”,鼓励民营企业、外来企业、中介机构参与招商引资。努力吸引大企业、大集团,特别是全国500强乃至世界500强企业来宿投资。加大境外招商力度,确保到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亿美元,年均增长43.4%。

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积极打造纺织服装、玻璃制品、木材加工、机电产品、农副产品五大出口板块。加快海关、商检机构建设步伐,确保宿迁海关和宿迁检验检疫机构同步建设、同期运营。到2010年,出口总额突破8亿美元,年均增长42.7%,外贸依存度达10%以上。全力创优发展环境,真正使宿迁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最佳投资城市。

战略四 大力实施科教先行战略,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宿迁突破的强劲支撑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到2007年,全市新生劳动力全部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转移就业,初中升学率达90%以上,普职比达4:6。放手引进外来资金、社会资本,引进教师、引进学生,进一步扩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确保到2010年引进市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万人以上。

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水平。继续放手发展不同所有制医疗机构,扩大优质医疗资源总量。坚持把发展和提升农村医疗机构作为重点,多渠道加大投入,改进医卫监管,扼制医药价格虚高和浪费,让更多的医改成果惠及广大百姓。

优先发展生产服务业。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创意经济、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研发等行业,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商贸服务业。重点建设一批面向全国的大型批发市场,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发展“前店后厂”式产销一体企业,加快发展房地产业,推动服务业发展与城市拓展同步,重点支持生活保障性服务业的发展。

积极发展旅游业。充分挖掘生态、历史、文化和红色等旅游资源,加大对骆马湖、洪泽湖、嶂山森林公园、乾隆行宫、项王故里等旅游景区(点)的开发和创建力度,将宿迁打造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战略五 大力实施创业富民战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坚持把以人为本、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要求,千方百计推动创业富民、就业富民、培训富民和保障富民,努力走和谐发展之路。

鼓励全民创业。坚持一切以有利于群众增收为前提,不拘形式,不拘类型,培育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发展主体和创业大军,逐步提高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资产性收入在城乡居民收入中的比重,真正形成人人搞经济、个个忙创业、户户上项目、家家能致富的生动局面。努力扩大就业。加强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建设,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继续实施“两后双百”和“四全”工程。坚持异地输出、就地转化和返乡创业三策并举,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范围。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人大和政协工作,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切实做好对台、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确保2008年创建成为“省级文明城市”。

坚持可持续发展。打响“生态宿迁”品牌,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广泛开发利用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

思想建设和组织保障

关键字:创业文化改革创新第三种特质执政能力廉政建设

声音: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宿迁,关键在人,核心在党。坚持深化改革,大力弘扬创业文化,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宿迁后发快进、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

———摘自张新实在中国共产党宿迁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围绕打造核心竞争力,精心培育创业文化

着力推动全社会在文化和思想层面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认理讷言向明理敏行转变、由守业守旧向创新创业转变、由重义轻利向利义并重转变、由大而化之向精心精细转变。引导人们努力在市场中寻找商机,在竞争中增强本领,在创业中实现价值,在奋斗中提升人生,把创业的社会氛围造得更浓,把致富的实干浪潮掀得更高。努力开创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的生动局面。

围绕发扬敢试敢闯的宿迁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后发快进、跨越发展的动力源泉,凡是有利于发展的,都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真正做到以改革创新的大突破,赢得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在更高定位上推进思想解放。推进经济社会制度创新,把增加物质财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坚持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手段解决新的矛盾,努力走出一条主要靠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快培育第三种鲜明特质

不断增强各级干部的时代感,着力培育以“素质全面、引领潮流”为核心的第三种鲜明特质,造就一支具有世界眼光、现代意识,懂经济、会管理,学历层次高、知识面广、言谈举止能够引领时代风尚的干部队伍。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探索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的新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业、创新、创优的活力。

围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着眼于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方法,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使各级党组织始终成为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宿迁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改进和完善领导方式方法,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围绕保持党的纯洁性,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和保证。坚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各个环节,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新局面。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