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淇最好的时光吻戏:批评官员不如批判制度——也谈于教授和陈书记的吵架风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39:16
批评官员不如批判制度——也谈于教授和陈书记的吵架风波

111,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嵘在新浪微博上发帖说,他当日在江西万载县给七百多人讲课,号召大家不要去拆老百姓房子。到吃中午饭时,该县县委书记陈晓平称,为了发展,就得拆;而且还说,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于是,于教授一怒推椅而起,离席而去。这场席间争吵,一经报道,立即引起了舆论轰动,一时间网上帖子铺天盖地。可想而知,其中90%以上的帖子都是赞扬于教授,谴责甚至咒骂县委书记陈晓平的。

 

 

这场不大不小的舆论风波,不禁使我联想起近些年来正在我们的媒体尤其是网络上蓬勃兴起的“骂官文化”,因而深深地感到没趣得很。

我并不想否认当今确实存在着许多官员利用政治权利,官商勾结压榨百姓的问题,我也不想为那些因侵犯民权而得罪了民众的官员辩护。就立场而言,我和于教授一样也是坚定地站在广大受害民众一边的。但是,我却不能不说,当今中国一切祸害百姓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倒真的都不是由于官员的个人品性恶劣所造成的。

就在五分钟之前,我恰好看到凤凰网友秦建中先生的一篇博文,标题是《假如让于建嵘来当县委书记》,秦君的结论是,于教授也一定会和陈晓平一样,非要去强拆老百姓的房子不可。我十分认同秦君的这一结论,而且我还想给他补充一点论据。自从1994年实行税制改革以来,中央财政每年收走了全国总收入的60%,却只负担了30%的支出,而地方政府则仅以40%的收入份额而必须负担70%的财政支出。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几乎是仅以10%的收入份额,而必须负担60%的支出。因而曾一度导致了县乡两级政府大面积长时间发不出教师工资的现象;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市、县级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全额发放干部的“阳光津贴”(其实就是发不清工资)。这是其一。其二,目前,我国房地产收入不仅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高达25%以上,而且更普遍地成了各级地方财政的主要支柱。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我国相当多的县市土地出让收入超过了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例如2009年北京市光土地出让金收入就占财政收入比重达45.9%,加上房产税费收入,整个房地产收入起码占了财政收入的60%以上。房地产收入对于当今的地方财政关系是如此之重大,可以说是他们的命根子。连科技产业最为集中的北京都是这样,江西乃至万载县,又焉能例外?试想,即使是有了强拆强占老百姓的房屋和土地所获的超高额利润,有的地方都还发不出干部的“阳光津贴”,而假如失去了这份收入,这个地方政府的日子将如何度过?所以万载县委书记陈晓平并没有说错,要不是各级官员顶着恶名在那里打压百姓,拼命“创收”,你们知识分子吃什么?明摆着的,陈书记拿给于教授的若干千元讲课费,以及摆在于教授面前的那一桌酒菜,本身就是从“拆拆建建”的房地产业务中运作出来的。你于教授纵然可以“一怒推椅而起,离席而去”,不吃万载这一顿饭,但是,难道你回到北京之后还能不吃不喝?须知北京的饭可同样多半都是靠房地产运作出来的哦!

当然,你要谴责那些忍心强拆民居的官员都是“豺狼虎豹”“万恶之徒”也可以。毕竟面对弱小毫无怜悯恻隐之心的恶徒,总归还是令人不齿的。但首先是说到底,一切问题的根本,都并不在于官员的水平和品德,而在于造成官员普遍“毒过虎狼”的社会制度。制度可以把好人变成恶人,制度也可以把恶人变成好人。其次是,一般性的“骂官”责任,可以让草根阶层和浅层媒体工作者去担负,而作为改革旗手的高层研究人员,则应该高屋建瓴地担负起比普罗大众更深刻、更本质地揭示社会核心问题的责任。

因此,于教授不呼吁全社会从改革根本制度上入手来解决问题,而到处盲目叫喊各地官员不要去侵害民众权利,那岂不是隔靴搔痒、缘木求鱼?又因此,我就知道,现今媒体上的那些只骂恶官,不骂制度的“骂官文化”,看似在给民众帮忙助威,而且也好像确实帮助某些群众解决了一两个具体困厄,应该说,这种同情民众,维护民权的精神也是可嘉的,但却不禁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且在相当的程度上转移了人民透视制度弊端的视线,蒙蔽了广大民众关注制度改革的望眼。毛泽东当年批《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可谓一针见血。而现今的“骂官文化”,只反恶官,不反制度,又与《水浒》何异?

当然,我也知道,就当前的政治环境而言,骂骂贪官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你要是反上了制度,那就难说了。因此,于教授之类“骂官”人士专抓现象不抓本质,绕着圈子避重就轻,明哲保身的做法,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最近连温家宝总理都说过:“尽管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议论,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阻挠,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在我能力范围内,贯彻我的理念,加快政治改革的步伐。我想用两个词来表达我的决心:‘风雨无阻,至死方休’。”我想,在这种情况下,某些铁腕人物再要罗织罪名铲除异己、禁锢改革言论,已经不再那么容易了。即使仍然存在一定风险,我看作为先知先觉的社会精英,作为国民导师的思想理论家,硬着头皮去冒一冒,也是应该的。不知于教授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