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绑着摸来摸去txt: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6:47:57
解读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一、批判的武器与理论解放

宗教批判: 一切批判的前提。

马克思在文章一开头就指出: 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 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因而对宗教的批判就归结为把人的本质归还给人。由于费尔巴哈把人的抽象的、类的统一性当成人的本质, 没有认识到人的社会性、历史性, 因而不能科学指出人的本质, 没有触及宗教的根源: 造成人的本质异化的苦难尘世、社会、国家。马克思说: 人并不是抽象地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 就是国家, 社会。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 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 因为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对宗教的批判只是对苦难尘世批判的萌芽, 认清了宗教的本质, 批判自然转向并进一步深入。于是, 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 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了对法的批判, 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了对政治的批判。对思辨的法哲学批判: 向德国制度开火。在对宗教批判的前提下, 马克思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德国的现实制度。当时德国的现实社会发展落后于英法等国的发展, 在法国和英国作为链条来忍受的陈旧腐朽的制度, 在德国却被作为未来的初升的朝阳而受到欢迎。德国集现代政治领域的文明缺陷与旧制度的野蛮缺陷于一身。但是德国人是一个善于思辨的民族, 德国人在哲学中与当代的历史同步, 德国人在哲学中预见了自己未来的和当代英法国家同步的历史。所以, 英法等国家是要跟现代国家制度进行实际分裂, 而在并不存在英法现代国家制度的德国首先需要同这种制度的哲学反映批判的决裂。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是惟一与英法的当代现实保持在同等水平上的德国历史, 而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得到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终的表述。所以德国人要把这种思辨的历史归入现存制度, 不仅批判现存制度, 还要批判现存制度的抽象的观念上的继续.. .. .. 黑格尔的法哲学。理论的解放也有特别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分析了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原因, 并引证德国历史上路德的宗教改革来说明德国善于进行理论性的革命的传统, 指出理论的解放对德国人有特别的实际的意义。马克思指出, 路德的宗教改革具有实际的意义: 路德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中解放出来, 把肉体从链条中解放出来。马克思发扬了这种传统, 自觉进行理论性的革命, 以获得现实的意义。正如马克思所指出: . 对宗教的批判使人不抱幻想, 使人能够作为不抱幻想而具有理智的人来思考, 来行动, 来建立自己的现实; 使他能够围绕着自身和自己现实的太阳转动。对宗教的批判使人们从宗教的迷梦中解放出来, 当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 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 于是对天国、宗教、神学的批判, 就变成对尘世、法和政治的批判, 以实现批判的现实意义: 给敌人以打击, 不让德国人有一时片刻去自欺欺人和俯首听命。应当让受现实压迫的人意识到压迫, 从而使现实的压迫更加沉重; 应当公开耻辱, 从而使耻辱更加耻辱。

二、武器的批判与物质基础

从宗教批判到政治批判, 每一次理论解放都有现实的意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理论都能掌握群众, 理论要掌握群众必须彻底。马克思指出, 理论如果彻底, 就能说服人, 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所谓彻底, 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凡是没有抓住.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根本, 没有认清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的理论, 都没有抓住人的根本, 都是不彻底的理论, 所以要对这些不彻底的理论, 对把人民当成工具、手段, 当成被奴役、被统治、被占有的对象的虚伪的理论加以无情的打击和批判。. 批判已经不再是目的本身, 而只是一种手段。它的情感是愤怒, 它的主要工作是揭露。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 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 是彻底的理论, 是深入无产阶级根本的理论。但是, .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 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各国人民的要求本身是能使要求得到满足的决定性原因。

理论需要不会直接成为实践需要。.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 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马克思分析了彻底的德国革命面临的现实困难: 革命缺乏所需要的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就

是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的能代表社会普遍的权利和要求的无产阶级, 这是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 一个由于自己的直接地位、由于物质需要、由于自己的链条的强

迫, 有着普遍解放的需要和能力的阶级。

三、批判的目的: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与人的解放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既重视物质武器的不可替代性, 也非常重视精神武器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批判了德国. 实践政治派#和. 理论政治派#对哲学和现实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的错误态度。马克思指出. 实践政治派#的狭隘性表现在. 没有把哲学归入德国的现实范围, 或者甚至以为哲学是低于德国的实践和为实践服务的理论。. .一句话, 你们不使哲学成为现实, 就不能够消灭哲学。与. 实践政治派#派相同, . 理论政治派#也不能正确理解哲学和现实的辩证关系, 割裂了二者。马克思指出: . 该派认为目前的斗争只是哲学同德国世界的批判性斗争, 它没有想到迄今为止的哲学本身就属于这个世界, 而且是这个世界的补充, 虽然只是观念的补充。. .该派的根本缺陷可以归结如下: 它以为, 不消灭哲学, 就能够使哲学成为现实。马克思强调作为无产阶级精神武器的哲学和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武器的无产阶级的辩证关系, 指出二者的统一和转化。物质武器和精神武器统一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 统一于革命的目标: 人的解放。在文章的最后, 马克思旗帜鲜明地指出: . 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 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 就不能成为现实; 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为现实, 就不可能消灭自身。在这里, 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表述的思想: .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认为, 改造世界比解释世界更重要、更为根本。只有在改变世界中才能真正认识世界, 而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又在于指导实践、改变世界。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不能替换, 但是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相互作用。批判的武器一旦被群众所掌握, 也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人民群众对批判的武器的需要程度决定了理论在一个国家中的实现的程度。无论是物质武器还是精神武器, 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 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获得人的解放, 使人成为人。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可以说是向资本主义社会发起挑战的宣言书, 它所用的两种武器.. .. .. 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 从两方面进行批判.. .. .. 理论批判和现实批判, 它的出发点是批判造成人异化的苦难现实社会, 它最终的目的是实现把人当成人的最高本质从而实现人的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

四、 导言!的现实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 应该自觉地运用理论武器和物质武器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批判, 去完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我认为,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至少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自觉进行理论批判。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 就伴随着与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斗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也与各种各样的非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如五四时期, 马克思主义者与封建复古主义者的斗争、与胡适等自由主义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与伪社会主义思潮的斗争、与无政府主义的斗争。在当今这个资本全球化的世界, 以资本为载体的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语言等以更加纷繁杂多的形式进入人们的头脑, 如果我们没有理论批判的自觉性, 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会在不经意之间在人们的头脑中生根、发芽, 被所谓的. 和平演变#。所以,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要时刻警惕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入, 自觉进行理论反省和理论批判。

( 二)自觉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很重视理论武器的作用, 自觉地进行理论创新, 用科学的彻底的理论武装人, 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实践, 也是每个马克思主义者应该自觉承担的历史使命。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自觉进行理论批判和理论创新,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三) 先进的理论要满足人们的需求。理论要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必须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只有那些满足了人民需求的理论才会深入民心, 成为人民渴求的精神力量, 人民才会主动地向理论靠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论, 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 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一定要注意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理论才会为人民喜闻乐见, 才会掌握人民群众, 转化为物质力量。

(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定要与社会主义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体现时代精神, 为实践服务。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 而是无产阶级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一定要与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实践和物质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中国化是其与中国的文化实践、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产物,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世纪之交的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科学发展观是人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需求的产物。理论对实践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但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实践, 实践决定了理论的来源、产生和发展。高举理论与物质两种武器, 把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结合起来, 自觉地进行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 实现理论的解放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解放正是本文对马克思 导言!一文的意旨的解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