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嘌呤:穹窿山上真观的句曲神宫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55:50
 苏州穹窿山有“吴郡名山第一山”(北宋诗人杨备诗句)之誉,山上的上真观,又以殿宇众多、气势宏大独步江南。今天在上真观显著位置,有一神殿,叫“句曲神宫”。


    句曲神宫内供奉三尊神像,分别是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因为茅盈得道最早,据说当时才18岁,就已成了仙人,从此容貌不衰,就一直保持年轻人的样子了。后来他又度两位弟弟成仙,他们那时已是中老年了,胡须满面,两弟弟反倒显得老了点。


    这三茅真君本来是汉代陕西人,得道后来到江南,在句容的一座勾曲山住了下来,在当地传道并为百姓做些有益的事,逐渐形成了三茅真君信仰。后因勾曲山上供奉三茅为神,山也就被人叫作了茅山。


    勾与句,在古代是相通的。但勾曲演变成句曲了,当地人发音发音也就有了变化,句发本音而不念作勾了,比如句容这个地名,没有人叫勾容的。


    清顺治七年(1650)春,江西龙虎山五十二代天师张应京带着儿子张洪任来到苏州,在尧峰山朝真观见到了在此出家的施道渊。道渊字亮生,苏州横塘人,号铁竹道人,在朝真观出家当道士。施亮生和张天师父子交谈甚为投机,并邀张氏父子同游苏州西部诸山。同时叫吴江名人、从南明政权永郴巡抚位子上辞官回到苏州故乡的吴晋锡一同相陪。


    在游玩中,看到一座大山,三峰相连,气势雄伟。张天师认为这就是三茅真君修炼之地。于是大家上山去寻找三茅真君的行宫,结果只看到废墟。但是三茅真君的三楹殿室还在,像也在,于是三人在真君殿前盟誓,发愿一定要重兴穹窿山的道观。康熙年间李标因仰慕施亮生法师而编《穹窿山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地理类存目五”说“其书实为亮生而作,非专志山之名胜也。”),在此书卷首插图《断碑》下注文:“断碑,在大茅峰,砂啮藓剥,不可辨识。依稀见‘上清司命三茅真君及宋延祐年号’,盖信此峰有三茅殿宇。”(见《苏州穹窿山》古吴轩出版社)由此可见,穹窿山的三茅真君信仰,由来已久。但问题是,延祐(1314-1320)不是宋的年号,而是元世祖的年号,北宋仁宗倒曾用过嘉祐(1056-1063)年号。到底这块断碑上的年号是什么时代,是不是李标的笔误还是当时字就漫漶难以辨识,还有待专家学者作进一步研究。


    在修建道观的过程中,正好山下流行瘟疫。施亮生制作了一种含有药物的枣子,施给村民食用。凡吃了药枣的病人,病都好了。消息传出,附近村民前来帮助工程建设,不取报酬。还有苏州人蒋惟诚和其弟捐了大笔银子,支持道观恢复工程。因为有了群众的支持,工程进展很快。


    家住苏州葑门内的彭定求,是康熙十五年(1676年)状元,也是施的弟子,后来在施道渊仙逝后为他写了《穹窿亮生施尊师墓表》,此文收在其《南畇文稿》卷十中:“我吴西山,莫高于穹窿。旧有茅君行宫三楹,芜废不治。松陵吴氏祷于神,延师入山,披荆锄棘,因缘大集,不数年而丹台绀宇,辉映于巉岩绝壁烟霞缥缈之间,俨然神仙福地也。”不知为何,彭没有过提到张天师。清顺治十五年(1658),由天师府五十三代真人张洪任出面向朝廷报告穹窿山修复道观一事,顺治皇帝很赞赏这件事,赐额上真观,并赐施道渊号“养元抱一宣教演化”法师。


    穹窿山有大茅峰、二茅峰、三茅峰,不知是原有的山名,还是因为此山有三茅真君信仰而得名,总之,穹窿山成了继句容茅山(原名句曲山)后的又一山、观合一的三茅真君信仰大本营。上真观的三茅神殿,又叫句曲神宫,是表示苏州穹窿山的三茅真君信仰和句容茅山(勾曲山)的三茅真君信仰一脉相承。三茅真君信仰不在苏州城乡都有一定基础,姑苏城里有三茅观巷,就是一个证明。(丁三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