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发涩口里无味图片:挂“洋名”的成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19:21
著名作家张贤亮公开说过,我现在早就不看小说了,当记者追问他的真实意思,张贤亮的回答有些雷人:这年头,现实比小说精彩离奇得多,现在最好看的不是小说,是新闻。

  有一个“新闻段子”,说70多岁的老太太被儿子接到南京一个叫“欧洲××”的小区小住,有一天老太太迷路了,记不住那个楼盘的名称,情急之中拦下出租车,“我要去欧洲”。的哥以为老太太可能精神出了问题,将她带到了派出所。

  这个好看的新闻披露了一个很不好玩的现实。南京大学一个大学生实践团队最近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南京各大楼盘名称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结果发现许多楼盘名都是西式名称,有的还相当拗口,别说是老人,就连年轻人都觉得吃力。一些楼盘名甚至让人很容易产生误解,譬如叫“××温泉”、“××果园”、“××水城”??

  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大地上好像随处可见。北京的楼盘命名似乎更具国际性,CLASS、MOMA、朝外MEN、建外SOHO;哈尔滨则有米兰国际、汉城国际、威尼斯水岸、维也纳河畔;成都的楼盘,什么豪园、雅苑、华庭、府邸,遍地皆是。

  有人说,挂“洋名”,是一种哗众取宠、崇洋炫富的畸形文化现象。但是,假如业主不吃那套,不买那账,开发商还会执意扮演那披着“洋”皮的狼吗?一个巴掌拍不响,小区和楼盘名称的乱象,折射出的是房地产市场与业主心态的双双不成熟。不过,最终受伤害的、被误导的、遭折腾的还是业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地名学专家胡阿祥教授披露,北京曾做过相应的调查,每年去北京的外地人,因为理不清楚这些地名而在交通上造成的损失就高达60亿。

  地名是特定地理实体的指称,它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指明它的类型,而且还常常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地名是城市给别人看到的第一张名片,跟人的姓名一样,简洁、方便应当是第一位的。生僻、拗口、西化,在我看来,那是“妖魔自己,折腾别人”。一直觉得有些匪夷所思的是,好多外国友人到中国来求学发展,他们取的中国名字都很有特色,大多让人过耳不忘:李慕白、曹操、贝壳、大山、赛珍珠、沙拉、朱力安??可是,咱们中国的孩子取中国的名字,倒好像越来越难了。父母总想给孩子取个如雷贯耳、一鸣惊人、字压群芳的名字,而最后呢,整出来的是一堆不好写、不好认更不好记的古怪冷僻汉字!

  话题绕回地名上去,我以为,地名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现象,关乎当下人们的文化信心。地名已经实实在在增加了社会运行的成本,还能听之任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