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幻蘑菇:财经记忆2010之企业势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8:41:37

财经记忆2010之企业势力

2011-01-19 08:38:41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跟贴 3 条 手机看股票

公司作为改变人类的力量,正在发生裂变。垄断型公司因为不受惩罚的“作恶”,正在成为负能量;那些创新者则重新挽救了公司的荣誉。

2010年两场大火令两大石油公司蒙羞。先是BP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的钻井平台起火爆炸,海底大量原油泄漏,引发历史上最大污染事件;然后是中石油在大连的输油管起火爆炸,也造成了污染。

同样“大火”的还包括苹果公司。乔布斯的伟大创新,让世界都充满了力量。从一款实际上是个超级大硬盘的iPod开始,依次到iTouch、iPhone、iPad,乔布斯持续微创新,不仅改变人们了生活方式,也将昔日对手微软打败,成为市值最高IT公司。伟大的公司和产品,总是从那些最微小的变革开始,总是从开发人类最简单的需求切入。

相比苹果的一枝独秀,Google退出中国和360与QQ之战,则更像是一场闹剧。伟大的公司从来都是在技术进步和商业创新之间做艰难抉择。为争夺市场而用非市场手段大打出手,市井行为,触目不堪。

遭到指控,即豪爽支付巨额资金和解。华尔街达人高盛深谙资本金融市场游戏规则。依仗财大气粗,游玩于法律边缘,与其说是高盛贪婪本性,毋宁说“作恶”文化正侵蚀华尔街。

鞍钢美国收购是一场遭遇战。当外资制造舆论指责中国市场环境恶化之时,中国公司在海外尤其在发达经济体内的商业行为却屡屡遭到扭曲。海外并购并非是钱说了算,还有软实力。

BP遭遇深海诅咒

关键不在于你是否能够钻得更深,而在于是否能够安全地钻,更在于一旦出事后是否有能力作出补救。这不仅仅是BP,更是整个石油界在走向深海时面临的尴尬

堵住泄漏的油井四个月之后,BP的变卖家产活动还在大规模进行。

11月28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00883.HK)宣布,旗下合资公司Bridas Corporation与英国石油(BP)签署了股权购买协议,以约70.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者持有的Pan American Energy(PAE)中60%的权益。

按照BP的规划,在2011年末之前将出售250至300亿美元的资产,以筹集资金来清偿因墨西哥湾事故欠下的债务。按照BP此前的预计,墨西哥湾漏油带来的损失高达400亿美元。遭受“深海诅咒”的英国石油巨擘,正在一点点褪去往日的荣光。

4月20日晚,BP在墨西哥湾的一座钻井平台突然爆炸并引发大火,11名工作人员当场身亡。4天后,事态继续恶化,水下管道破裂导致大量原油泄露,BP的梦魇至此开始。

为了堵住原油泄漏,BP上下手忙脚乱,尝试了安放巨型钢筋水泥罩、开启止喷阀、设置吸油管等多种堵漏方案均毫无成效,直到最后使出的“盖帽法”才最终堵漏成功。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大约490万桶的原油泄漏,其中410万桶流入了墨西哥湾。

这起漏油事故,当之无愧成为“全球史上最严重事故性漏油事件”。原油自破损油井中汩汩流出,犹如割开巨人的动脉放血一般,很快让BP步入到崩溃的边缘。在无奈大量变卖家产之后,BP将很难保住其既有的地位,国际油气巨头的座次将重排。

BP的悲剧,为整个石油工业敲响了警钟。随着陆上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在过去数年间,石油公司竞相将目光投向了深海 超深海。为了拿出更多的石油,石油公司展开了“没有最深 只有更深”的竞赛。

在业界,BP一直以技术先进而著称,被当作钻深井的行家里手。BP的作业水深已经达到5000米以上,最深井记录突破了10000米。但是,纵然出事的油井水深仅仅有1500米,BP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而束手无策。

这带给石油业界的是教训:关键不在于你是否能够钻得更深,而在于是否能够安全地钻,更在于一旦出事后是否有能力作出补救。这不仅仅是BP,更是整个石油界在走向深海时面临的尴尬。
BP事件对正在加紧走向深海的中国公司有着更深刻的警醒意味。目前,中海油打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已经顺利出坞,其最大作业水深达到3000米、钻井深度10000米。在进入深海之后,中海油能否完全掌控局面?

如今,中海油成功买下了BP甩卖的资产 这多少有些让业界意外。此前,普遍观点认为,由于非商业的因素,中国公司可能会在BP摆下的油气盛宴中空手而归。

中海油最终给了国人以惊喜,希望它买来油气资产的同时,也买到了BP梦断深海的教训与经验。 

鞍钢:海外收购遇阻

实际上,这项被美国国会钢铁联线如此关注的投资,对于鞍钢来讲只是一项小投资

2010年5月,鞍钢与美国钢铁发展公司达成了一项合作计划,鞍钢将向美国钢铁发展公司的新项目投资1.75亿美元,鞍钢持股不足14%。双方合资的第一个螺纹钢厂已经选定在密西西比州的Amory建设。该项目亦获得密西西比州颁发的环境许可,并完成了土地平整及铁路交通,密西西比州政府也承诺为Amory工厂提供财政补贴。

但是,这项已经获得密西西比州政府审批的投资,在两个月后遭到了50多位美国国会议员的抵制,领头发难的是国会钢铁联线主席皮特·威斯克罗斯基。他反对的理由是,鞍钢此次投资将“对美国就业及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威斯克罗斯基于7月2日致信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希望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CFIUS)启动对鞍钢集团投资项目的审查,一旦审查启动,此项合作将陷入旷日持久的审查周期。为此,鞍钢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晓刚曾赶赴美国斡旋,美国政府没有明确回应,但CFIUS也并未启动对鞍钢投资项目的审查。

对威斯克罗斯基与50名美国国会议员的联名信件中所说的“对美国就业及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美国国会钢铁联线深表关切,并相信这项投资“将使得中国政府势力及资金在美国国土上对美国钢铁市场进行开拓”。信函还说,鞍钢是中国的央企,享受巨额政府补贴,而身为央企的鞍钢对美国钢铁企业直接投资,“将使其接触到事关美国国家基础安全设施项目中的新钢铁生产技术和信息”。

实际上,这项被美国国会钢铁联线如此关注的投资,对于鞍钢来讲只是一项小投资。合资计划分期建立4个年产30万吨规模的小型螺纹钢厂和一个电厂钢厂,而仅仅在2009年,鞍钢的产能就达到了2500万吨。30万吨的产能根本无法抢占美国市场。

而且,双方除签订了《鞍钢向美国钢铁发展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协议》外,还签署了“设备分包供应协议”和“产品销售协议”。根据销售协议,工厂生产的棒材部分将由日本Marubeni公司和鞍钢承销,产品主要供应美国东南部地区以替代进口,同时辐射拉丁美洲、南美等具有成长空间的新兴市场。这些协议既不涉及资源或控股等问题,而且还符合美国政府为国内经济刺激计划所制定的要求。
美国钢铁发展公司对美国国会议员提出的审查要求也表示质疑,并且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不会放弃该项目。

按照业内专家的分析,美国钢铁联线是美国钢铁业利益的直接支持者,当鞍钢介入其固有市场时,他们便试图用政治途径来解决。

自2006年以来,济南钢铁、中钢集团纷纷拟定“出海”计划,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中国钢企海外建厂的经历可谓命运多舛。

除市场风险外,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还要顾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中国钢企在这方面的经验积累还远远不够。鞍钢与很多中国企业一样,走出去的路还很漫长。 

高盛:游走法律边缘

高盛从来都是游走在法律边缘,或者说以逐利为目的的市场创新永远游走在监管的边缘

《滚石》杂志40岁的编辑马特·泰比算是老愤青。在新书中,他用尽各种生理名词痛骂华尔街。他对高盛的评价可谓经典:高盛就像“巨大的、披着人皮的吸血章鱼,把自己的触角无情地附着在任何有钱味儿的东西上。”另一位老愤青迈克尔·摩尔则把装甲运钞车停在高盛在纽约的总部大楼下,大喊“我们来这里拿回属于美国人民的钱”。

高盛是华尔街唯一躲过次贷危机的投行。就在全球呼吁加强金融监管之际,高盛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涉嫌交易欺诈。不过,三个月后,SEC与高盛和解。高盛支付5.5亿美元罚款,但未承认任何指控。对于高盛来说,这是最不坏的结果。

2007年,基金经理保尔森(后因预测楼市泡沫破裂而名震天下)找到28岁的高盛副总裁法布里 托雷,请求他做一只抵押债务债券组合(CDO)。当时,看空楼市的保尔森是想找到一个对赌盘。于是,高盛聘请独立资产管理公司ACA和保尔森一起构建这份CDO。但在销售这份CDO时,高盛刻意强调ACA的独立身份,隐瞒保尔森做空的关键信息,而评级机构居然还给予3A评级。因此,一个“陷阱”被包装成一种信息客观的投资产品。

不久,次贷危机爆发。保尔森大赚10亿美元,而做多的德国银行IKB亏损1.5亿美元,ACA损失9亿美元,并最终破产。身为做市商的高盛虽赚1500万美元手续费,但也因参与做多,最终亏损近一亿美元。

证交会调查的关键在于,高盛是否刻意向IKB这样的投资者隐瞒了保尔森做空的信息,因此,存在欺诈嫌疑。但高盛回应说:不透露对家信息是做市商的一贯做法,并且高盛不会真傻到最后把自己也骗进去。

其实,证交会调查的真正矛头指向,是高盛的核心盈利模式:将代理业务和自营业务混合经营。在这个案件中,如果高盛仅仅作为承担代理业务的做市商,则不应该有任何利益倾向,但如果动用自有资金参与交易,高盛又必然具有利益倾向。那么两者之间必然会出现冲突。事实上,近些年和大型机构“对赌”已成为高盛的主要盈利手段之一。对中国人来说,最刻骨铭心的要数2004年新加坡中航油的突然倒闭,而中航油当时的对赌对手正是高盛。
高盛是否违法?SEC没有定论。然而,围绕高盛的阴谋论仍无法散去。油价暴涨时有高盛,希腊债务作假时有高盛 也许,人们应该明白,高盛从来都是游走在法律边缘,或者说以逐利为目的的市场创新永远游走在监管的边缘。因此,真正该关心的不是高盛是否道德,而是监管机构如何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在目前这场猫鼠游戏中笑到最后。 也许,人们应该明白,高盛从来都是游走在法律边缘,或者说以逐利为目的的市场创新永远游走在监管的边缘。真正该关心的不是高盛是否道德,而是监管机构如何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在目前这场猫鼠游戏中笑到最后。 

苹果风靡,创新当道

在很多IT人士看来“很牛”的苹果公司,或许只是做了些微创新。但就是这些每次一小步的进步,带来了产业的震荡

“没有摄像头,没有USB接口,没有HDMI接口,无法输出视频,无法打印文档,不支持多任务处理,不支持flash,不可更换电池,不可升级闪存容量 ”

如果要为苹果公司出品的iPad找到不方便的理由,你还可以列举更多,比如iwork导出到office文档会有问题,编辑长文档很不方便等等。

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止人们对它的迷恋。

眼下,有多少人把拥有一个苹果公司的产品作为潮人的象征,没有人统计过。不过,就这么着,苹果风靡了全球。

之前,苹果风靡全球,很多人问的是 凭什么?现在,更多人把这个问题变成了 “为什么”?

从iPod到iTouch,从iTouch再到iPhone,直至iPad。苹果到底做了些什么,俘获了潮人们的心?

2001年推出的iPod,被打上了21世纪的walkman的标签。有人称其“颠覆了音乐的载体以及全新的方式诠释了随身听的概念”。

实际上,比起日常的MP3,iPod只是扩大了内存的容量,让千首音乐置身于一个方格子里,让操作更加简单。是颠覆式创造还是微创新,见仁见智。

总结iPod走过的道路,“设计(外形)+技术(iTune软件)+内容(音乐商店)”构成了苹果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它以流行元素作为卖点,将产品与音乐捆绑销售的同时,获取最大的社会认同,收获高额利润和经济附加值,为IT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和方式。

2007年,iPod销量已经突破1亿。而今,在苹果家族中,续写这一战绩的该是iPhone了。

苹果公司于2007年第二季度推出第一代的iPhone,就算“外形笨重,功能不多”,其2007年三个季度的出货量仍达到390万支。

据针对电子制造领域的全球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第四季度,iPhone全球出货量为6570万支。

“网络功能强大,应用程序也够丰富,很多时候可以代替电脑,同时还可用WIFI上网”这样的应用到了iPhone第四代,即便在缺货的情况之下,对iPhone的追捧依然狂热。

在很多IT人士看来“很牛”的苹果公司,或许只是做了些微创新。从iPod到iTouch,显示屏增大了。iTouch到iPhone,增多了通话功能。而iPad简直就是iTouch的加强版。

就是这些每次一小步的进步带来了产业的震荡。即便是2010年1月份才推出的iPad,席卷全球的速度当真是惊人。
根据ChangeWave Research数据,iPad正以惊人的速度追赶亚马逊Kindle。此前占据电子阅读市场62%份额的Kindle,到2010年8月份,降至47%;而苹果的市场份额则从16%上升到了32%。而isuppli数据显示,2010年iPad出货量为1300万台。

ChangeWave Research认为,各个方面都显示这种势头还会继续下去,直到iPad取代Kindle的市场领导地位。

但在当今这样一个“神马都是浮云”的时代,苹果的神话能否续写,还取决于创新精神能否延续。

如果要为苹果公司出品的iPad找到不方便的理由,你还可以列举更多,比如iwork导出到office文档会有问题,编辑长文档很不方便等等。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止人们对它的迷恋。 

腾讯、360:中国式商战

从本质上说,3Q战役,与蒙牛伊利大战并无不同。区别在于,互联网行业作为科技趋势的桥头堡,技术手段为商业竞争提供了强大的弹药库

2010年秋天,发生在奇虎360与腾讯QQ间的“3Q战役”,注定是中国互联网史乃至中国商业史上的一个商战样本。

这场战役源自9月27日360发布隐私保护器,指责QQ侵犯用户隐私。到11月3日,腾讯作出“艰难的决定”,逼用户“二选一”,达到高潮。

占据国内客户端软件市占率前两名,各自坐拥几亿用户的奇虎和腾讯,争斗达到了互不兼容、你死我活的境地,其结局是两败俱伤。作为上市公司,腾讯的强硬公告招致股价应声下跌,市值缩水超过百亿港元。而双方因用户卸载带来的利益损失,以及品牌和声誉影响,则无法用数字估量。

11月21日,工信部通报批评两家公司,奇虎和腾讯也分别发表道歉信。3Q战役偃旗息鼓,但其背后隐藏的互联网发展矛盾并不能就此除去。从某种意义上说,3Q战役是一场必然会爆发的争斗。

就交战双方而言,奇虎依靠所谓“颠覆式创新”搏市场,在成功切入反病毒软件领域、迅速聚拢用户规模后,向软件管理、浏览器等增值业务方向扩展;腾讯则在QQ庞大用户基础上,涉足浏览器、下载、游戏、视频等几乎所有互联网应用。双方在原始积累之后,都在或明或暗“圈地”更多市场,同时也在各细分领域“树敌”,两巨头的狭路相逢在所难免。

放大到整个互联网行业,尽快占据细分领域优势地位,挟市场和用户谋求商业利益最大化,已成为通用的成功法则。身处客户端软件领域的企业,无不瞄准用户桌面右下角做文章。3Q战役之前,早已在视频、浏览器、输入法等细分领域发生过若干大小战役。

而在桌面客户端领域之外,网络视频、互联网反病毒、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行业,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恶意竞争现象。原本应该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却以官司和“口水战”居多。

实际上,由商业利益矛盾为导火索,升级为不正当竞争的战役,在中国商业战场上并不少见。从本质上说,3Q战役,与蒙牛伊利大战并无不同。区别在于,互联网行业作为科技趋势的桥头堡,技术手段为商业竞争提供了强大的弹药库。

单单一个隐私保护器,就让很多人看到了不曾想象过的侦测与反侦测技术。其后陆续登场的弹窗大战、扣扣保镖、浏览器支持、云服务方式的兼容与升级等手段,更充分展示了一家互联网企业所能调动的技术武器 这些技术对用户有着强大的控制力,令人恐惧。
在“屏蔽、捆绑、强制卸载、静默安装”这样的字眼面前,客户端就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工具,而用户除了选择卸载,基本无力应对,技术的作恶令人悲哀。

我们会越来越喜欢互联网,还是会越来越恐惧互联网?

3Q战役的积极意义,在于放大了这个新兴行业竞争无序和缺乏游戏规则的一面,引起了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并通过加强监管的手段维护了行业的秩序。

但在监管之外,更重要的是开放、公正的互联网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若能创造更为良性的发展空间和生态环境,将真正铸造出中国互联网的产业价值 这比网民数量的增加更有意义。 

中石油:五百强榜首的荣与辱

中石油要想真正的做成世界五百强之首,需要进一步改变粗放经营模式,磨砺出更加高效的竞争力

5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了第十四期全球五百强排行榜。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601857.SH)以3293亿美元市值登上榜首。

以截至3月31日的股价做基础,《金融时报》的研究机构按企业市值高低,排定出全球500强公司的座次。相比第二名埃克森美孚,中石油的市值高出了130余亿美元。相比前十强中另两家中国企业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石油分别高出831亿美元和1363亿美元。

在《金融时报》连续十四期年度排名中,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荣登榜首,这也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取得如此之好的成绩。从某种程度上说,排名反映出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加强。

对中石油的夺冠,世人有着更复杂的感情。曾几何时,杀进五百强是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梦想。但民众对中石油荣登榜首却有些冷静,甚至在报端还出现了一些负面评价。业界期望的是,中石油不仅仅是市值第一,更要综合竞争力第一。

根据业界权威的美国《石油情报周刊》(PIW)公布的数据,总资产上,中石油为2633亿美元,埃克森美孚为2281亿美元,两者相差352亿美元;但总收入和净利润上,埃克森美孚却分别是中石油的2.4倍和4.4倍左右。

如果计算人均利润,中石油约91.7名员工创造的利润才能抵得上埃克森美孚一名员工创造的利润,两者高下之别非常明显。

500强名单公布不久,7月16日,中石油大连油库在装卸原油时,因“负责加注脱硫剂的公司”操作不规范造成了油管爆炸起火,15小时大火烧去了10万方原油,约1500吨石油泄漏,经济损失和环境灾难以数亿元计。

一时间,批评之声不少,中石油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再次被暴露。
但事情并没有完。10月24日下午,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油库再次突发火灾。施工人员对油储基地的103号罐体进行拆除作业时,引燃罐内残留的原油,引发火灾,大火整整又燃烧了十个小时。

在同一个地点接连发生的两起安全事故,让中石油获得的五百强之首荣耀暗淡下来。在这个高危的行业,对安全的疏忽带来的后果将是致命的,即使是对中石油这样的“巨无霸”。

中石油要想真正的做成世界五百强之首,需要进一步改变粗放经营模式,磨砺出更加高效的竞争力。同样,作为中国的第一大国企,更需要承担起更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中移动多事之秋

行业反腐风暴、市场竞争激化、产业格局变革与掌舵者新老交替,让中移动的内外形势都进入成立以来最为复杂与微妙的变局之中

对于中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移动来说,2010年可谓多事之秋 行业反腐风暴、市场竞争激化、产业格局变革与掌舵者新老交替,让中移动的内外形势都进入成立以来最为复杂与微妙的变局之中。

2009年末,中移动党组书记张春江被双规。其后,中移动高管接连出事:无线音乐基地总经理李向东出逃、安徽移动总经理施万中、四川移动总经理李华、重庆移动总经理沈长富相继被调查,引发的震荡以及更多反腐调查至今仍未止息。

在外部,电信重组与3G发牌带来的市场冲击开始成形,中电信对宽带流量“穿透”展开大清洗,中联通则挥舞iPhone利器,对中移动高端用户市场步步进逼。而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日趋饱和、行业竞争激烈的大势下,话音资费不断降低、新增用户不断下降、用户ARPU(单用户月消费)不断下降已经成为行业发展天花板,收入增长放缓、利润率持续下降令曾经利润丰厚的移动话音业务渐成红海。

与此同时,随着通信业和互联网的融合,产业价值链正在发生转移,苹果谷歌等其他行业厂商也通过移动互联网,对电信运营商的利益范围加速蚕食,并逐渐抢占主动权,中移动在互联网高地抢夺战渐失先机。

在这样的内外交困下,中移动的掌门人也开始交班。今年5月,过去10年一直分管计划和采购的副总经理李跃,接替王建宙担任中移动集团总经理和上市公司CEO,并对中移动展开调整。

在短短一月之内,中移动在近1/3省级行政单位的分支机构“一把手”履任新职,已经用10年的移动梦网模式全面调整,全面建设WLAN网络 虽然李跃尚未完全走上前台,但在中移动内部,大规模的变革已经展开。

其中一些调整,正引发外界争论。比如中移动的收缩业务合作,就被指责为了“移动反腐”而“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出去”,并被认为可能在演化成一次严重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浩劫”。
就目前而言,中移动这些调整将成为衰落的起始还是中兴的拐点,都还难以预料,但作为一个多重身份的公司,中移动既肩负着通信安全的国家使命,又是必须维持盈利成长的上市企业,既要为中国一半公民提供通信服务,也是拉动通信设备制造、移动互联网等关联行业发展的发动机。

可以说,中移动的战略抉择与市场起落,不仅决定这家年收入5000亿元的巨型公司命运,也将牵动更深层次的体制变革、产业盛衰乃至整个中国的公众利益。这些,都将为中移动的未来,增加更多更复杂的变数。

摆在中移动面前的,会是一局最难下的棋。

可以说,中移动的战略抉择与市场起落,不仅决定这家年收入5000亿的巨型公司命运,也将牵动更深层次的体制变革、产业盛衰乃至整个中国的公众利益。这些,都将为中移动的未来,增加更多更复杂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