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炎图片大全:卞之琳:装饰记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37:41
卞之琳:装饰记忆(藏与跋)
李 辉
《 人民日报 》( 2011年05月22日   08 版)

图一

图二

图三
现代文坛上,卞之琳大概最有资格称得上“苦吟诗人”。他颇有贾岛遗风,斟词酌句,苦思冥想,为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意象,他会达到“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地。在很大程度上他不是以情写诗,而是以“思”写诗,以“理”入诗。他的“圆宝盒”,他的“鱼化石”,不是轻易就能理解的。这就难怪当年,连梁实秋、胡适也大呼“看不懂”而予以批评,结果还引发起一次不大不小的论争。
其实,卞之琳的诗自有他的意境在。譬如那首人们熟知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不是一番苦吟,想不出这样的诗句。诗便是这样,灵感也好,苦吟也好,抒情也好,写理也好,各有各的佳境。
在我看来,“苦吟”始终贯穿着卞之琳一生。他的学术研究、翻译、创作,都是在“苦吟”中进行。甚至可以说,苦吟就是他做人的一种态度:严谨,认真,不夸张,不虚饰,即使有朋友觉得他显得过于拘谨,他也依然如故。一次,我请他回忆上个世纪30年代“京派文人沙龙”的情况,他一边讲与朱光潜、林徽因、沈从文等人的聚会地点,一边在我的笔记本上仔细画出这一地点的示意图,神情极为专注而认真。
作为一个副刊编辑,我曾编发过好多次他的文章,对他的苦吟精神有了直接感受。他对任何一篇文章都如同当年写诗一样非常注意斟词酌句,几乎每篇文章在发表前,他都会不止一次地加以修改,有时甚至一大段一大段地重写。1984年,他寄给我的第一篇文章,描写他的住房长期欠修而漏水的烦恼。即便这种在他人笔下很容易写得牢骚满腹的文章,他也写得极为精致、委婉。篇名为《漏室鸣》,化用著名的《陋室铭》篇名,由此即可见撰文苦吟巧思之一斑。为这篇文章,他先后来过几封信,从语气到用词,反复修改,一个细微之处也不放过。
卞先生住在北京干面胡同社科院的一幢大楼顶层,钱锺书等名宿也曾在这里居住过。收到他的《漏室鸣》文章,再请丁聪先生配一插图(见图一),发表后,竟有很好效果。房管部门亲自派人与我联系,然后一同去他家,上屋顶考察,再铺上一层沥青,总算解决了整个楼房漏雨难题。
卞先生的《漏室鸣》手稿(首页见图二)我一直珍藏之,作为最好纪念。他写字工工整整,婉约纤柔,如他的诗句一般谨严。我曾拿去他的诗集《雕虫纪历》(封面见图三)请他题签。这是他一生诗歌作品的精选,本以为他能题写几句创作体会之类的话,谁知谦恭而谨严的他,只写了一句感谢:“谢谢热忱购阅,这是对我的鼓励与鞭策。”
1985年,一次拜访卞先生归来,我在笔记本上简单写下印象:“清瘦,精神,手微微颤抖,习惯右手做手势。不照相时,他自如地靠在藤椅上,谈笑风生,常常大笑起来。一当我拿起相机,他马上坐直,双肘放在写字台上,说话也严肃一些。南方口音很重。”那一年,他75岁。二十几年过去,印象依然清晰。
未曾淡忘的印象,会同他的诗与墨迹,一并装饰我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