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腐乳怎么吃:论大禹不是生于四川的古羌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50:06

 

 

   有人说大禹是羌族人,生于四川。李学勤先生据《新语》“文王生于东夷,大禹生于西羌,世殊而地绝,法合而度同”断定“大禹生于西羌”之说一定始于先秦,把“大禹生于西羌”这句话解释为大禹出生在西羌,是古羌人。对此,《新语》并未提出任何依据,而且是与其它历史记载明显相悖的。既然说大禹是羌族人,而现在的羌族生活在四川,那么大禹的出生地自然是四川了。这种推断看起来顺理成章,实际上漏洞百出。

    而《史记》讲“禹兴于西羌”,这句话用“兴”字而不是“生”字,说明司马迁并不认为大禹出生在西羌。“禹兴于西羌”的含义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史记• 六国年表序》曰“东方物所始生, 西方物之成熟。夫作事者必于东南, 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 汤起于毫, 周之王以丰镐伐殷, 秦之帝, 用雍州兴, 汉之兴自蜀汉。”司马迁这段话再明白不过了,就是说“东方是事物开始发生的地方, 西方是事物最后成熟的地方。大凡发起大事的人一定生于东方, 而在西方获得实效。” 他接着列举“ 夏禹在西羌兴盛, 商汤在西毫灭夏, 周文王、周武王凭着丰镐讨伐殷封, 秦的先王依仗着雍州发迹, 汉朝的兴隆也从蜀汉开始”等史实以证明。这告诉我们夏、商、周三代及秦、汉原本都是东方之族, 而最后皆收功于西北。可见,司马迁认为大禹是出生于东方,却在西羌获得成功。那么,大禹究竟是怎么在西羌获得成功的呢?

    《后汉书-西羌传》记载:“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意思是:羌人来源于三苗,是姜姓的一个分支。简单的说就是:大禹时代的羌人被称为三苗,《墨子•鲁问篇》:“昔者三代之圣王禹汤文武,百里之诸侯也。说忠行义,取天下。”这是说:禹原来是“百里之诸侯”,后来才取得了天下。那么,怎样取得了天下呢?大禹取得了天下绝不仅仅因为治水,是和征伐羌人(也就是三苗,也叫有苗)有直接关系的。《墨子•非攻下》:“昔者禹伐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 墨子把禹伐羌人(有苗)和汤伐桀、武王伐纣相提并论,认为这是他们取得天下的决定性步骤。  
        
    关于大禹征羌人(三苗)的过程,《墨子•非攻下》描述说:“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电诱祗。有神人面鸟身,若瑾,苗师大乱,后乃遂几。……天下乃静,则此禹所以征有苗也。” 大概意思是:昔日羌人(三苗)大乱,天帝命大禹去征伐羌人。羌人的大将被捉,军队大乱,从此羌人衰微。……天下便安静了。《墨子-兼爱》还记录禹出征前的誓言:“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征有苗。”

    从大禹对待羌人(有苗、三苗)的杀气腾腾又非常鄙视的态度上看,他们之间是势不两立的仇敌,并没有一丝手足同胞的影子.如果大禹是羌人,那么羌人部落就应该是他的嫡系部队,他没有理由对自己的亲兄弟们进行大规模的讨伐战争。而大禹伐羌(三苗)而取得天下的事说明三苗和大禹是敌对的双方,那么羌人(三苗)又怎么会“认敌作祖”,以大禹为宗祖神呢?

    假设禹是羌人,属于三苗,那就应该是出自姜姓部落的一个分支。但是这就与《史记》、《大戴礼记》等史书的其它记载相矛盾。《史记》和《大戴礼记》说“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颛顼产鲧,鲧产文命,是为禹”。大禹的祖先黄帝、颛顼,是姬姓而不是姜姓,既然禹是黄帝的玄孙,是四凶在之中的鲧的儿子,当然属于姬姓部落而不是姜姓部落,更不可能是羌人。

    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平水土,都和定居生活和发展农业有密切的关系。《论语》还说大禹和后稷一样,躬耕而有天下。所以说:大禹神话传说孕育在一个定居的农业社会,与作为游牧民族的西羌是两条道上跑的车。

    其次,秦汉以前羌人分布于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与陜西东部,大禹时代的四川根本没有羌人,假设“大禹出于西羌”是正确的,那么,即便大禹与河南西部、山西、陜西一带的西羌有某种关联,也绝不可能出自四川。古代所说的“戎”或“西戎”,就包括羌人在内。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时在战国晚期),在秦的压迫下,西北的一些戎人向西南迁移,迁到了今四川、西藏一带。此事距离现在大约有两千二三百年,而大禹时代距离现在有4000多年,也就是说在大禹那个时代,肯定还没有羌人迁到四川,被某些人认为是 “羌人”的大禹,怎么会在羌人迁到四川之前两千多年,提前生在四川呢?四川的北川建县有千年以上历史,公元2000年以后才成为羌族自治县,当地的羌族人是在南北朝时因鲜卑对甘南羌人灭族屠杀而迁到北川的,夏禹时期的北川没有羌人,所以不能因为北川有禹穴就推理出四川的羌族与大禹、夏朝有什么关联。

    禹生西羌或四川之说,只是汉朝某些华夏人的说法,“戎”“羌”之族本身并没有说过这种话。观《左传》、《国语》、《史记》等古书,凡是谈到“戎”“羌”的地方,从来没有见到他们自称是大禹之后的。这就怪了,这么显赫的身世,他们自己怎么从来不谈呢?

     根据顾颉刚先生研究的结论,大禹神话孕育和产生在原始“九州”和“四岳”地区,也就是今陕甘边境的陇山以东直到今河南嵩山一带,包括今渭、河、伊、洛流域。而大禹和大禹的父亲鲧在传说中活动的中心地区,则在嵩山一带。所谓鲧为崇伯(崇、就是嵩山),所谓“伊、洛竭而夏亡”(《国语•周语》),所谓“禹都阳城,伊、洛所近”(《国语•周语》韦昭注),都表明河南中部登封、嵩县一带,也就是伊水和洛水流域,是大禹在神话传说中活动的中心地区,也就是说大禹出于中原地区,与西羌或四川没有什么关系。

    至于四川的汶川、北川一带,重庆市等地有关大禹出生、活动、死亡的传说,则是附会的结果,也可以看成是由中原地区的“震源”产生的“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