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重训练书籍:凫溪香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48:48


清光绪《宁海县志》载,香鱼产溪中,出浮(凫)溪者佳。缘溪集雨面积大,营养盐类丰富,水清流急,砾石底,多深潭,适宜生长。凫溪所产香鱼,鳞细眼白,脂肪多,清香无腥,营养丰富,誉称“淡水鱼之王”。烘制成干,体色金黄,香气扑鼻,肉质松脆,口味鲜美。清代曾是进贡的贡品。
上一条:长街蛏子
下一条:长街泥螺
凫溪香鱼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06年4月21日 14:23


清光绪《宁海县志》载,香鱼产溪中,出浮(凫)溪者佳。缘溪集雨面积大,营养盐类丰富,水清流急,砾石底,多深潭,适宜生长。所产香鱼,鳞细眼白,脂肪多,清香无腥,营养丰富,誉称“淡水鱼之王”。烘制成干,体色金黄,香气扑鼻,肉质松脆,口味鲜美。清代曾是进贡的贡品。
20世纪40年代,环流于凫溪村一段溪流中,年产香鱼200余公斤。50年代,年产约2500公斤。60年代,由于拦溪兴建水库,香鱼回游通道中断,加之酷渔滥捕,产量急剧下降,至70年代濒临绝迹。1993年,有关科技人员攻克难关,在大佳何甬佳鳗场成功实施香鱼人工繁殖,目前该县已有5个养殖点,年产香鱼5吨以上。

香 鱼
一、  产品简介:香鱼,因其背脊上有一条满是香脂的腔道,能散发出香味,故取名“香鱼”。其体细长,头小,口大,下颌两侧前端各有一突起。身体背部青黑色,体侧略带黄色,腹部银白,各鳍皆为淡黄色。香鱼的寿命很短,仅有一年,故又称为“年鱼”,当前,香鱼已处于“易危”阶段。
二、  营养价值:香鱼营养丰富,被誉为“淡水鱼之王”。其肉醇厚,质细嫩,多油,清香扑鼻,味道极其鲜美并有滋补的药用价值,是产妇的最佳营养品,还能治疗痢疾病。据传在清朝,钦点浙江宁海的凫溪香鱼为贡品,就有“斗米斤鱼”之极高售价。

凫溪香鱼1146x850  .220k  .jpg收藏设置
预览:55%查看原图
...海海鲜之——凫溪香鱼 - 拼...

香鱼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09年11月2日 14:26

香鱼:因其背脊上有一条满是香脂的腔道,能散发出特殊香味而为世界上所不多见,故被国际市场誉为“淡水鱼之王”。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诗人连横曾赋诗云:“春水初添新店溪,溪流蓄渟缘玻璃。香鱼上钩刚三寸,斗洒双柑去听鹂”。据传早在清朝,浙江凫溪香鱼作为进贡的珍品而获得加封,历有“斗米斤鱼”之极高售价。我县所产的香鱼用火焙干成金黄色鱼干,色香味俱佳而著名中外。我县香鱼主产于西店凫溪。
上一篇:对虾
下一篇:青蛤
...习单位--松桦香鱼养殖场

雁荡香鱼
---------来源:网上     作者:众里寻她     人气:293次
  香鱼,属鱼纲香鱼科,为溯河性中小型鱼类。成鱼长15至20厘米,重60至120克,体长侧扁,头小嘴尖,背部灰黑,腹部银白。香鱼的背脊上有一条香脂腔道,能发香味,故而得名。香鱼常栖息在水浅、质瘦、温低的通海溪涧中,刮食石上苔藓为生。因肉质细嫩多脂,鲜香美味,独具风韵,被国际烹饪界、旅游界、垂钓界誉为“淡水鱼之王”。雁荡蒲溪湾、松波溪、筋竹涧和芙蓉黄金溪都盛产香鱼,尤其以大荆石门潭的香鱼品质为佳。香鱼多细剌,不宜鲜食,多熏制成干,色如黄金,味极清香,俗名“香鱼干”,久藏不坏,据说“可携千里”。
雁荡香鱼,自古被称为“雁山五珍”之一,清朝乾隆年间为贡品。明朝乐清进士朱谏编纂的《雁山志》中已有“雁山五珍”记载。明代冯时可《雨航杂录》曰:“雁山五珍,谓雁山茶、观音竹、金星草、山乐官、香鱼是也。”清朝乾隆年间编印的《广雁荡山志》及道光年间编印的《乐清县志》均引用了这一记载。清朝劳大舆《瓯江逸志》说:“(香鱼)鳞细而不腥,春初生,月长一寸,至冬月,长盈尺,则赴潮际生子,生己即槁。惟雁山溪涧有之,他处无有也。一名记月鱼。”雁山五珍除雁山茶外,其余四物均列为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年初版的《辞源》条目。程浩《昭明禅寺碑》诗:“劫灰不觉经千载,片石应教傲五珍。” 特别是雁荡香鱼古人多有吟诵。明代乐清进士朱谏《寄香鱼与赵云溪》诗:“雁荡出香鱼,清甜味有余。谁令过河泣?不带故人书。”描写了香鱼的风味。清代张振夔《香鱼》诗:“石门破镜乍开奁,中有嘉鱼两指纤。抵网难禁情性耿,登盘尽喜色香兼.不容折柳穿鳃卖,似悔唼花闭口严。落日腥风吹海角,谁家罢脍醉厌厌。”详细记述了石门潭香鱼的色、香、味、形。清道光进士端木国瑚《雁山题壁》诗:“五峰山下好村居,海上罗浮两不如。筋竹涧寒生箬米,芙蓉溪暖种香鱼。”
雁荡香鱼,闻名遐迩,至今留有不少轶闻。清朝道光年间,两江总督梁章矩解印后,以七旬晋四高龄遍游雁荡山时,闻香鱼之名,久寻不得。乐清县令蔡子树亲为导游时,深知梁翁想念香鱼,设法觅得香鱼干,送到温州献给这位父亲的恩师,并呈诗两首。诗生动地描述了雁荡香鱼的俗名、生长情况、捕捉和焙制方法以及色、香、味、形等特点。老太师喜得香鱼,喜读咏物诗,称之为“清新可喜”,将诗收录于其所著的《雁荡诗话》中。
1937年3月,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在南京举办后,温州方介堪陪同张大千、谢稚柳、于非、黄君璧等著名书画家游雁荡。在灵峰旅社就餐时,侍者送上一条体形细长的鱼,全身裹有圆滑细鳞,异香扑鼻。张大千见此,持箸不动,探身向方介堪询问。方介堪颇为自豪地回答:“这是雁荡山香鱼,淡水鱼之王。早在明朝时,香鱼就和雁茗、观音竹、金星草、山乐官并称为‘雁山五珍 ’。”张大千听罢,伸箸一尝,果然满口喷香,不由大声称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年秋季,清江、临溪一带形成香鱼捕捞盛期,年产七八吨。七十年代以后,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污染和无限滥捕,严重影响了香鱼的自然繁殖,香鱼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产量骤减,濒临绝迹,保护雁荡香鱼资源已是刻不容缓。
“淡水鱼之王――香鱼”
发布:2007-11-03  来源: 作者: 已阅读:18次[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属鲑形目,香鱼科,香鱼属。俗称:秋生鱼(辽东半岛)、海胎鱼(渤海西岸)、鲇鱼(日本)、年鱼、油香鱼、留香鱼、记月鱼、香鱼。英文名:Ayu , Sweetfish 。
濒危等级:易危。
香鱼体细长,头小。吻尖,前端向下弯成钩形突起。口大,下颌两侧前端各有一突起,突起之间呈凹形,口关闭时,吻钩与此凹陷正相吻合。上下颌生有宽扁的细齿,前上颌骨、上颌骨和舌上均有齿,口底有囊形粘膜皱褶。除头部外,全身密被极细小圆鳞。背鳍后方有一个小脂鳍,与臀鳍后端相对。身体背部青黑色,体侧面由上半部至下半部逐渐带黄色,腹部银白,各鳍皆为淡黄色,脂鳍周围微红色,胸鳍上方有一群黄色的斑点。
香鱼是一种溯河洄游性鱼类,每年秋季在江河中产卵,当年孵出的幼鱼入海越冬。冬天在平静的沿岸越冬。翌年春季,体长大约为46毫米左右的香鱼自海里上溯至河流饵料丰富地带育肥,此时全体透明,日本人称之为“肥鲇”。上溯时一天可达20公里以上的旅程,并能超越过相当大的障碍。上溯一般分3、4批,而第一批个体最大。如上游无冷水,香鱼的上溯可接近发源地。香鱼进入育肥并产卵的江河必须是地势陡峻,水流湍急,深度不大,水流有声,水温在27℃以下,水质清亮透明度大,河床为石砾底质,附生藻类多,没有泥沙附着的通海河流。而对于一些地处宽广的冲积平原,水流平缓,沿岸土壤肥沃,底质为泥沙淤泥,或有较大的涌潮的河流,则不适于香鱼的生长,因而此类河流未见香鱼栖息。
香鱼的产卵场多在江河的中、下游水流湍急有砾石的地方,卵粘性,附着于石砾上孵化。产卵季节于8月下旬至9月下旬。产卵以夜间为盛,每逢阴雨,水温下降,产卵鱼就增多。香鱼的怀卵量,一尾长17厘米、重74.6克的个体约怀卵46900粒,一尾长15.5厘米、重36.3克的个体约怀卵19500粒。
香鱼的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可用毛钩钓取。进入淡水后,以刮食岩石上的硅藻、篮藻等植物性为主,同时也摄食昆虫类和浮游动物,故渔民常以拟饵钩捕获。
香鱼多为洄游型,而在少数河流中发现有陆封型的生态群体,香鱼生命周期短,1+龄性成熟产卵后即死亡。香鱼生长较快,体长一般可达18-25厘米,体重100克左右。香鱼肉醇厚,肉质细嫩鲜美,并有滋补的药用价值,福建南部一带百姓把它作为产妇的营养品,它还能治疗痢疾病。香鱼因其背脊上有一条满是香脂的腔道,能散发出特殊香味而为世界上所不多见,故被国际市场誉为“淡水鱼之王”。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诗人连横曾赋诗云:“春水初添新店溪,溪流蓄渟缘玻璃,香鱼上钩刚三寸,斗洒双柑去听鹂”。据传早在清朝,浙江凫溪香鱼作为进贡的珍品而获得加封,历有“斗米斤鱼”之极高售价。浙江南北雁荡所产的香鱼用火焙干,成金黄色鱼干,色香味具佳而著名中外。
香鱼原产于中国、朝鲜、日本,但目前朝鲜和日本的香鱼已绝迹。我国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等地沿海溪流中,北至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南至闽南、台湾。香鱼曾是我国珍贵的经济鱼类。近二十年来,由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造成资源量急剧减少,尤其是在香鱼产卵育肥河段的上游大量森林被砍伐,土地被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香鱼的繁衍生存的环境;此外,几乎所有河流均拦河筑坝建水库,阻断了其洄游通道,改变了溪川的水文条件;工业污水大量排入溪川,水质污染严重,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更严重的是产地普遍存在大量杀灭幼、成香鱼的毒、炸等严重破坏资源的现象,加之电、密网和鸬鹚等不良渔法,致使香鱼遭受毁灭性破坏。当前,香鱼的资源已处于“易危”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