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交通项目:鲧治水有功惨遭杀害 舜阴毒无耻篡逆僭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15:38
 古泗水原本就源远流长,今泗阳依然是人杰地灵。八旬老先生谈嘉德,堪称泗阳人当中的一个代表,“位卑未敢忘忧国,诗书传家久绵长”的代表。《鲧禹治水的故事》,只是谈先生诸多标新立异、传家之作中的一本。十多年前,笔者见过谈老的《易经新解》,南京大学的原校长匡亚明同志亲为题名作序,某著名出版社正式出版。当时,因为琐事繁杂,没有来得及拜读,至今仍觉遗憾。现已完稿的《〈论语〉新虑?》,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迎来更多的读者。最近,笔者有幸初读了由儒商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的《鲧禹治水的故事》(ISBN 962-86608-8-8),既为老先生的好读书务求甚解的学风所折服,又为老先生的慎立言明辨真伪的精神所倾倒,更为鲧治水有功惨遭杀害所愤慨,还为舜阴毒无耻篡逆僭位所震惊。
    好读书务求甚解,慎立言明辨真伪。先生在175千字、分为30回的《鲧禹治水的故事》中,涉及到《山海经》、《论语》等著名的古籍经典达到51部,引用84次;涉及到古籍经典中的名篇113篇,引用204次。在这些涉及到远古的地理、历史、人文的古籍经典的阅读理解中,每每“温故而知新”,“慧眼而见新”,“立言以创新”,“纠错以更新”。比如,关于“中原”这一地域的认定,关于“禹布土于九州”中的“土”的理解,关于“鲧舜”忠奸的辨别,作者在书中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就这个意义上说,先生的著作,虽然是以章回体“故事”的形式成书,但把它当作学术专著来阅读也未尝不可。太史公司马迁当年所心向往之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境界,在谈老先生及其著作中,得到了体现。
    据作者考证,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作为先民集聚生息之所的中原之地,并非现今的以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部分地区为界,一直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那么大,更不是北起大漠,南跨海疆,西自葱岭,东至台湾那么阔,而是“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语出《史记•殷本纪》引《汤诰》,《史记•五帝本纪》:黄帝“邑于涿鹿之阿。”《世本》谓涿鹿在彭城,谈嘉德在载于《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2期的《古代涿鹿徐州说考论》中考证:涿鹿即今徐州地方。)这四围中,东之江,绝非今之长江,而是东夷地方的夷水,即现今沂泗之水。世居当时中原东部今山东至淮河的泗水流域的炎帝族,国都在今徐州之彭城,古称涿鹿,此处正当中原之正中,中国之名即由此而来。
    舜,《列子》说他是“父母之所不爱,弟妹之所不亲”的人人厌弃的孤家寡人;孟子的高足万章说舜是最坏的人:“‘舜到外面大声呼号,说他父母虐待他’,以引起别人对他父母的诅咒,咒骂他父亲瞎了双眼,而夸赞舜是孝子。其实,他根本不孝。”(《庄子•让王》,又《盗跖》)舜的朋友石户之农说他专凭暴力欺人,人人怕他,耕者不敢不让畔,渔者不敢不让泽,携家带口逃往荒野。他以奸诈伎俩骗得尧的任用,为其助手(摄政)。鲧是要派去治水,以便将来接班的人,因此成为舜的政敌。在鲧治水功败垂成之时,舜落井下石,擅自杀鲧于东海羽山(今赣榆县),抛尸海内。舜为了篡位,不断地排除异己:逐炎帝后裔三苗于今湖北,贬老臣驩兜于河南西部,强占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为妃,在逼尧篡位后,又杀二妃于“江、湘之间”。
    鲧以年迈之躯,不辞劳苦,应聘出来治水,功绩显著,被黎民称为“圣人”。他根据情况,灵活采用堵与疏的措施:在尧都及居民区筑围栏水,以“堵”洪水对人的侵扰,所以,《吕览•郡守》肯定“夏鲧作城”,“所作当矣”;在其余地方,则以疏导为主,《韩非子•五蠹》说“鲧禹(皆)决渎” 疏河,排除了大面积的洪水,黎民在涸出的土地上“咸播秬黍,莆雚是营”(屈原:《天问》)。秬黍又称鲧麦,讹称稛麦,是灾民们为了感念鲧送给他们麦种而起出来的名字。莆雚又叫符离,是一种既可入药又能充饥的野菜。鲧治水有功反而惨遭杀害的考究,纠正了几千年来关于“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山海经•海内经》),结果被杀的讹传。即便是息壤之说,作者也认为它是在今洪泽湖西岸不远处今泗洪县境内的拦河大坝。至汉元帝时,临淮徐县地方尚有高堆五六里,高二丈多(《山海经•海内经》:“鲧窃帝之息壤”,郭璞注:“汉元帝时,临淮徐县地踊,长五六里,高二丈,即息壤之类也。”)。
    禹子承父业,治理洪水,发展生产,拨乱反正的新说,撕下了罩在舜头上的“圣贤”的光环,破除了“为尊者讳”的旧习,改写了关于尧舜禹三代“禅让”的历史。
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协助居民把宅基地加土垫高,筑圩防水,备草粮以防灾患,并选派民间贤能之士,建立起自我管理的组织。这个组织,在当时叫做“社”,古老的“社”字都写作“土”,所以,古书上多说“禹布土”,后人把“禹布土”误解为禹布土壤以填洪水。屈原反问说:“洪水如此宽广,怎么可能用土来填塞呢?”(《天问》:“洪泉极深,何以填之?”)《史记•封禅书》说:“自禹兴而修社祀。”《书•禹贡》:“禹敷(布)土。”《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淮南子•修务训》:“定千八百国。”谈先生根据这些古籍的记载认为,禹为原始部落进化到国家组织,作了过渡性的形制,从而推动了社会前进的步伐,为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而创造条件,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关于一些地名的考证,作者在书中颇有建树。比如,舜在逼尧篡位后,又杀二妃于“江、湘之间”的“江湘之间”,作者认为,地在今宿迁至洋河之间,江,乃沂泗合流之水,湘,本相水,从徐州相县东流至相水下游的下相(即宿迁)汇入江水,后人加三点水于相而为湘,犹如耳海加水为洱海,只是相旁加水,便被移到湖南去了。而当时湖北还是三苗盘踞,舜及二妃如何至湖南?显系史家之误。
    有人说,散文最是写作者自己内心世界的文章。其实,只要是用心之作,动情之作,求真之作,哪一种文体不是在写作者自己的内心世界呢?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过这样的四句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无论是小说,还是其它的什么文体,都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在通过不同的对象来写作者自己的内心世界罢了。当然,写自己的内心世界的过程,是以写对象物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为前提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主体通过对象物来反观自己,得到的愉悦叫做美。我想,正是因为如此,“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孟子)“一个民族要想站在世界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性思维。”(恩格斯)既有恒心,又有理性思维,这样的士子,这样的百姓,这样的民族,还会在乎这儿那儿的洪水猛兽,还会在乎这样那样的乱臣贼子吗?
    古泗水在不断的改变着它的河道与流向,今泗阳正以前所未有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谈嘉德的前辈人同辈人后辈人都在以具有各自时代特色的方式在认识和改变着世界。他们的共同趋势是:从无序到有序,从无规律到有规律,从混沌到清晰,从自在到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