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篮球雯雯属性: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 让粮食住上舒适的“旅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16:25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
让粮食住上舒适的“旅馆”
本报记者 蒋建科
《 人民日报 》( 2011年01月17日   20 版)
“民以食为天。全国13亿人按每人每天吃掉1斤粮食计算,就要13亿斤。这些粮食如果装万吨轮就要装65艘,装铁路专列要260多列。这只是一天的口粮,国家要防备灾荒需要的粮食就更多了。这么多的粮食如果保管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一见面,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吴子丹就说起了粮食储备的重要性。
20多年来,吴子丹带领的科研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使我国的粮食储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采用该项技术的储备库已经彻底消除了陈化粮,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储备粮食,听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可不像储备水泥、沙子那么简单。因为粮食是有生命的高能量有机体,它像人一样会呼吸,能发热,搞不好就会霉变,再说,还有储粮害虫和老鼠等等都惦记着这些好吃的粮食。通俗地说,粮仓就好比旅馆,粮食就是住旅馆的客人,如何让客人住得舒服满意,又不受外界干扰,正是科技人员的奋斗目标。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家拿出一批国债资金率先建造现代化、能长期安全储存粮食的大粮仓,为吴子丹和他的科研团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实现粮库现代化,他们首先想到了国外的先进技术。然而,国外粮食一般储存不超过半年,有关长期储存保管的研究很少。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吴子丹和他的科研团队必须自主创新!
困难一个接着一个:为了节约土地,新建的粮仓采用大仓容、高粮堆设计,一般有6到20米高,而熏蒸害虫的药剂只能渗透到3米深处,无法彻底杀死害虫。加大药量,又容易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还有,如何预防高粮堆的水分转移和结露霉变?如何监控粮堆的异常变化?一段时间,他们心急如火。关键时刻,吴子丹来了灵感:何不把以前的技术成果升级,或许能找到办法。说干就干,课题组赶紧对以前的科研成果进行筛选。筛出六七项进行论证,一边进行对比试验,一边设计升级改造方案,最终确定4项技术作为突破目标——智能控制储粮机械通风技术、低剂量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智能粮情检测分析技术、高效谷物冷却技术。
负责储粮工艺方案制定的吴子丹,和来自河南工业大学的卞科教授,以及来自粮食科技企业的团队成员高级工程师徐永安,设计了融合4项技术的高大型粮仓新工艺草图。时任国家粮食储备局仓储司司长的张汉麟研究后认为,这是一个符合我国特点的储粮技术集成创新方案,并将这个技术命名为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
国家给科研团队的时间不到1年,大批的粮库建设等着这项新技术。参与项目研究的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等10个院所和企业都紧急行动起来,形成合力,集中攻关,陆续突破一批技术难关。2000年,我国粮库建设第一次用上了先进的国产储藏设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储粮新技术的新型中国粮仓终于诞生了。
自2000年到2003年,在国家粮食局的大力支持下,该项技术迅速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0多个中央储备粮库和地方储备粮库,推广应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国产储粮设备1.6万台套,制定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7项,获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获得省部级奖励8项,出版专著12部,发表论文170余篇,培训技术骨干1万多人。时至今日,已经创造经济效益290多亿元。
该项技术在国际上也引起很大反响。国际储藏物保护大会主席、美国著名储粮专家斯隆博士写道:“中国的储粮技术可能是我到过的国家中最好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引进我们的成套储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