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森林 电影下载:装蟒吃象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11:49
□文世昌
装蟒吃象,或装吂吃象(蟒与吂都读莽字之平声,音mang。吂,谓憨而横之人,曰吂子。今改本为蟒)。喻指遇事装糊涂,其实心存大欲,暗藏杀机,最终不动声色,以小吃大。其手段阴冷凶险。能吃象的蟒,指的就是巨蟒-巴蛇。
假装糊涂,貌似憨痴痴、哈戳戳、傻乎乎,像蠢猪一样。殊不知此人正如一句俗话所说:“面带猪像,心中嘹亮”。想的是谋利,思的是大欲,盼的是反客为主,这蠢猪般的假象,很能迷惑人,可达到瞒天过海之目的。故民间也有“装猪吃象”的俗语。
猪与象这两种动物,大约在几千万年前就同时存在了。据有关资料介绍:象,通常重达4~5吨,高3米;而猪呢,充其量不过三四百斤重,无论其吨位还是体形,猪是不可能吃掉大象的。装猪吃象,是夸张语,但现实生活中,装蟒吃象,装猪吃象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一部《三国演义》,曹操与刘备,是两个极为典型的极善伪装者,出身低贱的曹操,是乱世之奸雄,投身政界,扶摇直上,最终成了魏国的开山之祖。靠贩草鞋竹席为生的刘备,趁乱世起家,以汉家血统自居,最后亦当上了蜀汉皇帝。剥其画皮,去其外衣,曹操与刘备,都是特别会装的人。正是这些伪装,蒙骗了世人,瞒天过海居然修成了正果。用“装猪吃象”或“装蟒吃象”喻之,最为恰当不过。
话又说回来,“装猪吃象”只是极度夸张,猪终究是吃不了大象的。蟒却与之不同,蟒吃大象,在历史上的巴渝大地,就确曾发生过。
大约二百万年前,重庆三峡地区,湖泊遍布,浅丘相间,气候温润潮湿,草木莽莽苍苍,百余种哺乳动物:大熊猫、云南马、剑齿虎、东方剑齿象……出没其间,栖息于此。左思《蜀都赋》里“孔翠群翔,犀象竞驰”之句,说的就是大象成群,穿行于巴蜀之间。在莽林草丛间,还有一种黑色身体,青色脑袋,体长硕大的巨蟒巴蛇,胃口极大,可以吃象,吞吃大象毕,三年后才把象骨排泄出来。
关于这吞吃大象的蟒蛇,《山海经》里如是记载说:“巴蛇吞象,三岁而出其骨……一曰黑蛇青首……”一口能吞食大象,那黑色青首之蟒蛇究竟多大可想而知。令人生疑的是,巨蟒再大,大象也是庞然巨物,蟒果真能一口就吞掉大象吗?
据动物学家说,蛇类的吞食能力是令人惊叹的。蛇分成两半的下颌,靠一对杠杆般的方骨间接跟头盖骨连接,它的口可以张开到130度,而人的口只能张到30度。再加上蛇的下颌两半在颏部以韧带相连,没有胸骨之阻碍,而蛇皮的韧性及伸缩性极好,故而蛇的嘴巴相当灵活,能左右展开,食道能高度扩张,蛇类能囫囵吞下比它们身体直径或头大数倍的动物,是千真万确的事。电视《动物世界》栏目亦曾作过介绍,说一巨蟒捕食一只巨鹿,一口吞下,年余吐骨……“巴蛇吞象”,这蛇非一般种类而是巴蛇巨蟒,吞食大象后三岁吐骨,大概是真的吧。
巴人以这种现象借指人的贪心,如同巴蛇要吞大象,真馋涎欲滴,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故有了“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语。巨蟒伏于草丛,不动声色,佯装昏瘟,待时机成熟,凶相毕露,一口致敌,吞食大象。“装蟒吃象”也就成了一句家喻户晓的巴蜀方言俗语了。《元曲》中也才有了“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之句,以警示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