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天然人体润滑:危险的逆市场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12:19

危险的逆市场化

张立伟 2011-01-12 08:56:00  评论(0)条 随时随地看新闻

被业内称为“中投二号”的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诞生,这一隶属国资委的公司宣称并不介入生产和投资,而是进行国有资产的经营和管理。这意味着该公司将在国资委与央企之间承担中间人的角色。

这个方案看上去似乎淡化了国资委对于央企归口管理的行政色彩,由国新控股担任出资人的角色,更符合市场化的运作。但是,这种架构的背后显然怀有做大做强央企的目标,并便于国资委更容易的执行各种宏伟的战略。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信号,尤其是在中国国进民退成为趋势的背景下。

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繁荣带来需求的旺盛,尤其是上游行业在国有垄断的情况下,规模和利润迅速膨胀,而在若干年前,国有企业只是持续亏损的包袱。在全球性的能源与资源价格上涨以及中国国内持续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双重利好下,中国包括石油、石化、电力以及煤炭、钢铁等国有企业利润大幅攀升,并成为中国加深贫富分化的原因之一。

这诱惑了趋利性的地方政府执行“国进民退”的行动,这些地方政府开始要求民营企业退出煤炭行业,一些民营钢铁企业也被迫遭到国企的兼并。逐利性的政府不在意法律或者信用,他们就像一个无法约束的怪物,可以为所欲为。这些国进民退的政策引起市场的不满。尽管各级政府部门试图为自己辩解,但是,人们只相信眼前发生的事实。

源自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为中国各级政府的“国进民退”提供了现实的合理性,作为市场经济老师的美国,为了稳定市场不得不将金融机构或者像通用这样的公司“国有化”,那么,中国强化国有化显然是对的。傲慢的中国干部开始嘲笑西方,并坚信国有化对于控制市场秩序和防止风险具有实质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开始崇拜财大气粗的央企,尽量将地方国有企业或政府项目与央企进行合作。事实上,西方的所谓国有化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措施,而在中国,是一个日益膨胀的趋势。

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被圈定在七大行业的垄断性央企就像一只只野兽,依靠手中强大的资源开始进军不同的领域。比如他们开始成为“地王”的角色,电网企业将触手伸向上游,甚至由民营企业主导的电动车行业也被央企所吞没。央企与国有企业正在依靠优先获得信贷资源和政治权力的支持大规模的向非公经济领域蔓延。

这事实上形成了寡头垄断。数据显示,2009年净利润排名前10位的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60%,其中9家属于央企上市公司。在中国民营资本无处可投的背景下,央企的利润继续高歌猛进。2010年12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透露,今年中央企业利润总额预计将超过1万亿元,经济增加值也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实现同比成倍增长。

但是,这种垄断利润代表的不是高效率。根据计算,尽管中石油、中石化在2009年世界500强中名列前茅,但他们的效率只有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的1/23。另据测算,中国垄断的电力、电信等公司的资本利润率只有世界同类同规模企业的1/5~1/20。中国国企以占有全社会50%以上的工业资产、80%左右的能源资源,只创造了30%的工业产值,只解决10%的就业。毫无疑问,从分配角度看,央企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尽管拥有庞大的利润,却不一定比非公企业表现的更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发现,2003年到2008年,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资产总额、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7倍、2倍、2.5倍和2.4倍,私营企业增长高达6.5倍、5.2倍、6.7倍和9.7倍。显然,私营企业发展更快。在2008年的危机时期,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下滑到11.71%,而私营企业继续上升,达到25.12%的水平。

在中国,地方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出售国有土地而不是税收,因此,地方政府清楚的知道,只有握有更多的资源或资产才有更多的收入。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地方政府为何如此热衷国有化运动,尽管那些被他们抢回来的资产(比如煤矿),当初可能是作为招商引资的工具。

政府对于各种要素和社会资源日益强化的控制表明,市场经济改革似乎正在倒退,并且陷入官僚市场经济与权贵市场经济的漩涡。这加深了贫富分化,并且导致市场日益缺乏活力,而只有权力暴利。在此之前,这种逆市场化的行为会遭到改革派的抨击,但是现在,这是非常危险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