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跃计算机二级题库:曾推崇苏联的蒋介石为何在访苏后改变一生政见?(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21:54
曾推崇苏联的蒋介石为何在访苏后改变一生政见? 2011年01月12日 12:02 凤凰网专稿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9条

解说:1912年1月14号,蒋介陶成章在上海遇刺身亡。孙中山闻讯立即唁电缉拿凶犯。陈其美也开出了1000元的价格,悬赏缉拿凶手。然而陶成章遇刺案,最终不了了之。蒋介石听从陈其美的安排,远赴日本以避风头。许多年以后,蒋介石在日记中毫无避讳地这样写道,余之诛陶,乃出于为革命为本党之大义,由于一人自任其责,毫无求功求知之意。蒋介石认为,自己后来得到孙中山的信任与重用,跟刺杀陶成章这件事情,或多或少有些关系。只是孙先生后来从来没有再提到过这件事情。

马勇(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蒋介石怎么能够在孙中山这么大量的干部队伍当中,怎么能够脱颖而出,我就觉得可能是一条很重要的,就在辛亥前后,这种同盟会的这种整合,同盟会在这个整合过程当中,做了很多内部的这种派系,有点像我们讲的削平这个山头吧。因为同盟会我们知道,在它革命的十几年过程当中,逐步形成光复会、兴中会,有各种派系,那么各种派系实际上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爆发前夕,矛盾都达到了一种顶点,辛亥革命爆发了之后,同盟会内部有一个力量整合的问题。那么在这个力量整合当中,不听(话)的,不跟随主流的,那么肯定会干掉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蒋介石在这个中间可能是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这种非常重要的角色,可能也就使他在孙中山一大批青年追随者当中,就脱颖而出。

解说:陶成章遇刺后,蒋介石暂时避居日本,陈其美则是一如既往地在孙中山面前夸耀蒋介石,称其“言语踏实”“见解透辟”,且精通军事,一定能成为“革命实行家”,是同盟会里难得的人才。1913年在陈其美的引见下,蒋介石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孙先生。

何虎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蒋介石对孙中山当然是充满了敬佩之情,一个相对来说年轻的人,对于革命导师的敬佩之情。孙中山本人和蒋介石也是相见恨晚,就跟孙中山这个人谈了很长时间。

李松林:据蒋介石自己回忆说,第一次见面,中山先生跟他讲,你作为革命党的军人,就应该不计名利,应该为党国牺牲奉献,所以给蒋介石留下了一个非常非常深刻的印象。

解说:第一次与孙中山会面,蒋介石一身士官制服,意气风发。因为早有准备,在与孙中山的交谈中,蒋介石应答自如,且言谈之间有一番自己的见地。那一天的临走之际,孙中山对蒋介石不吝夸赞之辞,称他将来必会成为革命的栋梁,青年的英雄。

蒋介石获得孙中山信任 被派往苏联考察

陈晓楠: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因为被通缉而逃亡到日本,失意之中带着愤懑,他固执地认为,革命陷入低谷,原因就在于“同党人心涣散”。很快一个全新的党派,中华革命党在孙中山的一手操持下诞生。在他亲自拟定的入党誓约当中写明,入中华革命党者需“永守此约,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极刑”。为了表示对党魁的效忠,每一位入党者除了要立誓约,还需要加按指印。据说这样的做法,是陈其美向孙中山建议的。而作为陈其美和孙中山所共同依仗的军事人才,蒋介石同样对此表现积极。

李扬帆:成立了中华革命党,蒋介石是第一个从大陆过去,参加中华革命党的,宣誓向孙文个人效忠的,那么你当然从这个背景上来看蒋介石得到孙中山的认同,也是很重要的。

李松林:陈其美和蒋介石表现特别突出,他们愿意摁手印,愿意向中山先生宣誓效忠,愿意跟着中山先生继续革命。所以在二次革命特别是中华革命党,组党的过程之中,起的作用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中山先生对他们的表现,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解说:1916年5月18号,陈其美因党派纷争在上海法租界被杀手枪杀,闻盟兄死讯,蒋介石立即赶到上海,抚尸痛哭,之后将陈的遗体转移到自己的家里,用巨款购置了一具棺木,为盟兄发丧。

李扬帆:陈其美被暗杀的时候,那时候没有人敢给陈其美收尸,蒋介石就跑到大街上,抱着陈其美的尸首,就是抱头痛哭,然后后来帮他收尸,帮他收殓,然后又写了一些祭文来祭奠陈其美,这些都是其实孙中山都知道,那么他当然觉得这个人,非常忠心耿耿,所以后来就力挺蒋介石。

解说:1923年的春天,担任大元帅府参谋长后不久,蒋介石得知孙中山接受苏联邀请,即将派代表团访问考察苏联,这让很早就关心苏俄革命的蒋介石兴奋不已,他觉得这个机会当年地应该属于自己。

李松林:访苏,之所以蒋介石能够代表“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进行访问,这个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这个时候应该说孙中山对蒋介石已经是相当信任了。那么为什么让他去,那我们都知道,有这么几个因素,头一个因素是蒋介石当时对俄国非常的推崇,所以当时他就特别想,到苏联去考察,他的愿望是非常明显的,这是头一个。那么第二个呢,他当时给中山先生建议,要学习俄国的做法,那我们都知道,以俄为师是中山先生一个主张,但是蒋介石跟中山先生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

解说:1923年8月16号,以蒋介石为团长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前往苏联访问。历时三个月的访问期间,蒋介石不仅会见了托洛茨基、加米涅夫等苏联政要,还着力考察了苏联的军事院校、兵工厂,以及红军的编制管理及政治工作。然而这一次的访问,对蒋介石而言,更像是一场恶梦。

李松林:在访问苏联期间,他的理想和信念,全都动摇了,为什么呢?他到苏联去以后,他的结论是,苏联并非是真正帮助中国。为什么呢?他说国民党的革命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苏维埃的苏联宣传的是苏维埃制度,而苏维埃制度是共产党人搞的,最后要建立共产主义制度,要建立共产主义势必影响到资产阶级利益。还有一个看法就是,他到苏联以后,对苏联的阶级斗争的做法本身,他表现不赞同。

革命军创建黄埔军校 孙中山任蒋介石为校长

解说:“孙逸仙博士代表团”结束访苏回到上海后,蒋介石只是将一份草草拟就的《游俄报告书》寄给了孙中山。随后他就径直回乡探亲去了,也许他并不想把自己眼中的苏联呈现给孙中山。就在这个时候,苏联方面应邀派驻广州的一位常设代表,到达中国,开始着手改组国民党,和筹办军事学校。

何虎生:共产国际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叫马林,这个人非常有能力,他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比较高,而且具有非常好的实践经验,他曾经到桂林以后,给孙中山谈话,谈话以后他提了三条建议。其中有两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建议就是要建立一个国民党自己控制的军队,这是当时最重要的建议。而且表示共产国际愿意帮助他建立这个军队,所以国民党就开始准备,筹建黄埔军校。

解说:得知孙中山有意建一所军事学校,蒋介石自然是兴奋万分,因为他多年以来的一个志愿,就是兴办一所军事学校,按照自己的理想,来训练有志的革命青年。在访问苏联期间,蒋介石曾经仔细考察过,苏联军事学校,是如何管理和训练的。没想到这些考察的所得,很快就派上了用场。1924年5月,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成立,蒋介石几乎是没有悬念地当上了校长。

李松林:蒋介石创建黄埔军校,校长的人选上没有第二个人跟他争,那是因为什么呢?有这么几条原因,头一条,蒋介石是陈其美推荐的,之二就是蒋介石考察过苏联的政治和军事。那么孙中山的心目之中,已经确定了这军校校长的人选,就是蒋介石。

解说:1924年6月16号,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正式举行开学典礼,典礼由孙中山亲自主持,在致词中,他不无感慨地坦言目前,开办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致词完毕后,孙中山黄埔军校的校印,郑重地交给了校长蒋介石。在如雷般的欢呼声中,接过校印的蒋介石陶醉于万众瞩目之中。那一刻,他或许有着万般的概念,对孙中山的及对陈其美的怀念,以及对从今以后,所负重任的忐忑不安。

黄埔军校开学后,蒋介石全力以赴,无论军事讯蓝还是政治教育,均严格要求,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而孙中山则是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亲临学校检查工作,听取蒋介石的汇报。还特地为黄埔制定了校训“亲爱精诚”。1924年11月13日,孙中山乘坐永丰舰,从广州来到黄埔军校,这是他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视察黄埔。

在巡视完黄埔军校后,孙中山拉着蒋介石的手说,今观黄埔学生,能忍苦耐劳,努力奋斗如此,必能继吾之革命事业,必能继续我之生命,实行我之主义。

陈晓楠:1925年3月12号,孙中山辞世,蒋介石在祭悼孙中山的时候,坦陈自己和孙先生是二十年相从,患难多而安乐少。对此多年以前,孙中山也有过同样的感叹,他在给蒋母王太夫人的祭文中,这样写道,文与郎君介石游十余年,共历艰险出生入死。蒋介石和孙中山第一次见面,牢牢记住了孙先生的教导,革命者应该成为无名的华盛顿,不计名利,为革命牺牲奋斗。而孙中山去世之后仅仅一年多,蒋介石就从中央组织部部长,一路坐到了国民党中常委的席位,可以说从一个无名的华盛顿,到了一个有名的蒋委员长。蒋介石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在新的历史关口面前,在纷乱的乱世之中,很快迎来了属于他自己的时代,当然这是后话了。明天的节目我们会讲述一个常年活动在幕后可是却对国民党有着重要作的人物,请留意收看《孙中山和张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