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跃社区:曾推崇苏联的蒋介石为何在访苏后改变一生政见?(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37:55
曾推崇苏联的蒋介石为何在访苏后改变一生政见? 2011年01月12日 12:02 凤凰网专稿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蒋介石称陈炯明日后必反 孙中山不以为然

解说:1922年6月25号,在浙江溪口为母亲居丧的蒋介石,从上海启程取道香港,租了一只小船,越过海面进入珠江口。4天的航程过后,他焦急地登上了永丰舰,在这里他见到了惊魂未定的孙中山。

李松林(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蒋介石过去得到中山先生的电报之后,从来没有这么迅速过,而这一次呢,6月18号接到电报,6月20号立即从家乡赶赴广东。那么为什么呢?蒋介石尽管对陈炯明认为他必叛无疑,但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陈炯明居然敢炮轰总统府,置中山先生于死地,他没有想到,所以他离开赶到广东来。

解说:一年前的1921年4月,孙中山在广州重组军政府,他的构想是以广东为根据地,北上发动一次全国性的革命,推翻北京政权,建立一个自己心目中真正的民国政府。陈炯明领导的粤军,是孙中山在军事上的重要依靠之一。然而对于北上革命,陈炯明一直另有看法,他的观点是,与其劳民伤财北上革命,不如在广东实行“联省自治”,先把广东建设好。对此被孙中山安排在,陈炯明手下任职的蒋介石却有不同的看法。

在他看来陈炯明所谓“联省自治”,其实就是想搞独立,想对抗孙中山,蒋介石甚至向孙中山直言,陈炯明像《三国》中的魏延,脑袋里面有根反骨。

李松林:在1921年,中山先生准备从广西北伐的时候,蒋介石就发现陈炯明对此非常的不积极,所以蒋介石在1921年,给中山先生写了一封信,告诉他陈炯明这个意图,但中山先生不以为然,那么这之后蒋介石,一而再而三,写了好几封信给中山先生,就是蒋介石给中山先生,写了好几封信都是说,陈炯明将来是必叛无疑。

陈晓楠:在担任粤军第二军参谋长时,蒋介石曾经将军队驻扎于迫近广州的肇庆、三水两地,以防陈炯明有不测之举。他同时向孙中山建议,先清内患,再图中原。

李松林:中山先生还是对蒋介石的提醒,没有太在意,那是因为什么呢?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为中山先生要北伐,要安定内部,不希望在北伐之前,内部有所内讧所以当时蒋介石多次提醒陈炯明,中山先生也没有对此对陈炯明反目。

解说:陈炯明力主“联省自治”,而不是北伐革命,对此蒋介石心怀不满。而孙中山不但没有清算陈炯明,甚至还不断给他增加官衔,对此蒋介石又深感失望。最终蒋介石以侍奉老母由告假回乡,这一回就是一年半。在这一年半中,负气闲居在家的蒋介石,或多或少了解到,孙中山与陈炯明的关系,在一天天恶化。北伐大举也因此举步维艰。然而或许蒋介石没有料到,陈炯明最终会炮轰总统府,把孙中山逼向绝路,这一局面让蒋介石无论如何也坐不住了。于是在得到消息后,他火速从浙江老家赶到了广州。

李松林:中山先生在海上蒙难,蒋介石立即登舰前往,跟中山先生在海上共同战斗,特别是在一个炮台那儿,经过那炮台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当时想像中,可能对面山上就是一个炮台,结果没想到两边都是,所以当时两面炮台齐发火,陈炯明就要治中山先生于死地。所以最后在海上,这次通过这个炮台的时候,斗争是非常激烈的。那么最后的结果呢,永丰舰中弹六次伤亡也挺大的,由于内部的叛变,中山先生没有办法,而蒋介石跟中山先生就在舵楼里边指挥,长达20分钟之久,最后害怕中山先生遭到不测,请求中山先生下舰,自己在炮台上,在指挥舰上直接指挥,最后冲过了枪林弹雨。

解说:此时,广州正值盛夏,燥热难耐,永丰舰上还急缺青菜与淡水,在指挥战斗的间隙,蒋介石冒着炮火,亲自为孙中山上岸,寻找食物,运送淡水,晚上他和衣躺卧于甲板之上,俨然孙中山的贴身侍卫,面对陈炯明部队向永丰舰发起的围攻,蒋介石帮助孙中山出谋划策,应对复杂危险的局面,并亲自指挥每一场战斗。

被困于永丰舰上的孙中山,曾经对外国记者发出感叹,蒋一人来此,不啻增加两万援军。

李扬帆:这件事情当然后来孙中山是对蒋介石是刮目相看,对他是非常信任的,勤王啊,所有的人都离他去的时候,蒋介石跳出来支持他,这当然是得了他极大的信任,还有蒋介石得到孙中山的信任,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这些投机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他表明他革命意志鉴定的一个行为,你支持孙中山,你不能身家性命去上舰,本身也是证明你是革命意志鉴定。

解说:8月9号,在蒋介石的亲自护送下,孙中山登上了离粤返沪的轮船。此时永丰舰已经在炮火中坚守了50多天。这样的50多个日日夜夜,后来被蒋介石写进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一书中。孙中山不吝笔墨,为这本小书作序。序中有这样的感叹,陈逆之变,介势赴难来粤,入舰日侍余侧,而筹策多中,乐与余及海军将士共死生。国父蒙难之时,登舰与之同生死,共患难,如此经历,为蒋介石日后的政治生涯,铺下了极有分量的一块奠基石。

从永丰舰上脱险后,孙中山决定回师讨伐陈炯明,1922年10月,他将拥护自己的北伐军,改组为东路讨贼军。并任命蒋介石为东路军司令部参谋长,几个月后,陈炯明被迫放弃广州,率部退守东江。1923年3月,孙中山重返广州,成立大元帅大本营,任蒋介石为行营参谋长。这一职务虽不显眼,但蒋介石从此却是调到孙中山身边任职了,无论参佐军务,谋划起兵,还是赶赴前线慰问将士,孙中山的身边总能看到蒋介石的身影。

陈其美召蒋介石回国参战 两人结为盟兄弟

陈晓楠:永丰舰上和孙中山共生死的这50多天,蒋介石获得了孙中山的完全信任。而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年长自己20多岁的“孙先生”,蒋介石和当时无数的热血革命青年一样,只能是仰望,只能是追随。蒋介石的事业是孙中山帮他扶上马的。而在上马之前,是另一个人帮他带上了路。1906年,19岁的蒋介石东渡日本想学习军事,在那里呢,他结识了陈其美,并且结拜为兄弟。此后的10年,正是通过这位盟兄,蒋介石不仅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而且有了施展军事才能的机会。也是得益于陈其美的撮合,孙中山和蒋介石走得越来越近。

解说:1911年的初秋,就读于东京振武学校的蒋介石,正在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实习,一天他收到了陈其美从上海发来的加急密电,内容为,赶紧回国参加战斗。此时的陈其美是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核心领导人之一。武昌起义告捷后,陈其美在上海策动新军响应。军事将领的缺乏,让他想到了,远在日本的蒋介石。

10月30号,蒋介石抵沪后,立即到陈其美处报道,那时还未从日本军校毕业的蒋介石,放弃了毕业证书,或许在他看来,陈其美的召唤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李松林:他受命参加了攻打杭州的战斗,在攻打杭州的战斗当中,蒋介石带领敢死团非常英勇,最后的结果呢拿下了杭州城,而且生擒了浙江的巡抚。所以为辛亥革命立下了汗马之功。也正因为这一点,所以参加辛亥革命之后,我们都知道上海光复,陈其美就让蒋介石当了沪军第五团的团长。

解说:上海宣布独立,是武昌起义后,一次重大的胜利,对此孙中山不停一次地夸赞陈其美,说他在上海撑起了革命的大局。随着陈其美地位的上升,孙中山自然也知道了,他手下有一个骁勇善战的军事人才叫蒋介石。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陈其美与蒋介石结盟为兄弟,并立下誓言。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后来陈其美还请孙中山将这一誓词写成条幅,专门送给了蒋介石。

蒋介石刺杀陶成章 被陈其美引荐给孙中山

陈其美与蒋介石互称盟兄之后,两人的情谊日渐加深。对于兄长陈其美素怀感恩之心的蒋介石,更是言听计从,从不敢怠慢。一天陈其美找到蒋介石,请他想办法除掉光复会领袖陶成章。上海光复其实也有陶成章之功,他领导的光复会和同盟会一起,参加了上海的战斗,然而上海光复后,无论是沪军都督职位的争夺,还是光复会与同盟会的合作谈判,陈其美与陶成章都多有不和,在一次合作谈判中,两人发生激烈争吵,陈其美甚至拔出了腰间的手枪。这一切作为陈其美的盟兄地,蒋介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李松林:蒋介石对陈其美应该说是非常忠诚,哪怕陈其美让他干一些应该说是过格的事情,为了陈其美蒋介石也敢于负这个责任。比如说杀光复会的首脑陶成章,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例子,都知道光复会的首领陶成章跟陈其美之间,矛盾是很激化的,最后陈其美为了除掉陶成章,就启用了蒋介石。

解说:其实除了陈其美陶成章与孙中山也一直不和,他曾经多次参与“倒孙”事件,在公开场合批评孙中山。武昌起义后,孙中山从国外回来,陶成章即指责他,在南洋筹来的款项使用不当。

李扬帆:孙中山来讲呢,在当时同盟会内部的权力斗争,可以说是非常剧烈的,非常激烈的,除了黄兴、宋教仁与孙中山之间的矛盾之外,像陶成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物。

赫连勃勃:陶成章一直是反孙文,反中山先生最得力的一个人。

陈晓楠:既与自己的盟兄陈其美不和,又对大总统孙中山不敬,这样的人物,才蒋介石看来,除掉又何妨。于是当陈其美向蒋介石授意杀掉陶成章时,蒋介石爽快地答应了。

赫连勃勃:暗杀陶成章是蒋介石干的,这大伙儿都知道。蒋介石是受陈其美的旨意,但是肯定这叫“希旨”,在过去来讲这叫希旨,希望的“希”,旨意的“旨”,就是揣测圣意,一看主上对谁不满意,我去把他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