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起搏器手术费用:全力夺取“十二五” 良好开局 争创宿迁发展更大突破新辉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05:09
全力夺取“十二五” 良好开局 争创宿迁发展更大突破新辉煌 ——市委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解读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9 8:43:18

  元月5日至8日,中共宿迁市委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在8日召开的大会上,市委书记张新实、市长缪瑞林分别作了题为《奋战“十二五”,勇攀新高峰,开启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新征程》和《全力夺取“十二五”良好开局,争创宿迁发展更大突破新辉煌》的重要报告。
  两个报告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部署“十二五”及今年工作,提出动员和组织全市上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干当前,为“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如期建成全面小康,实现宿迁发展更大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新的辉煌。报告高屋建瓴、重点突出,主题鲜明、思路开阔、措施实在,任务明确、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催人奋进。
  

辉煌“十一五”

  “十一五”时期,是宿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人民群众得益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宿迁”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我能、我行、我成功”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艰苦创业,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目标,先后荣获联合国环保节能新型示范城市、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集体、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创业之城、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等称号,取得了跨越攀升、协调并进、全面突破的新业绩,开创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十一五”主要发展成果

成果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点击报告”:“十一五”以来,我们突出“坚持好快干、跨越不动摇”的鲜明主题,高点定位,负重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三个历史性突破”。

   ———预计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015亿元,年均增长14.2%,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在全省总量占比提高0.3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五年翻三番,两年连跨百亿台阶,达到205.8亿元,年均增长51.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9.6亿元,年均增长45.4%,在全国334个地级市中的位次五年跃升近90位,在全省占比由1%提高到2.2%;税收占比达到77.1%,位居苏北第2位、全省第8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达到1010亿元,年均增长30.3%。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亿元,增长18.9%。实现进出口11亿美元,其中出口9亿美元,分别增长78%和58%。
  五年来,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用电量、进出口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登记失业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等14项指标提前达到全面小康目标。

成果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点击报告”: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酿酒食品、纺织服装、林木加工、机械电子等产业达到百亿级规模,省级以上特色产业园达到11个,新兴产业重点企业达到103家,“洋河股份”成功上市,“秀强股份”近日将在创业板上市。

  ———“十一五”期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4%,拉动经济增长43.7个百分点,科技研发投入累计达16.6亿元。
  ———服务业加快发展,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增势强劲,主营业务收入从零起步,四年总计20.5亿元。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84亿元,增长22.5%。酿酒食品、纺织服装、新兴产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45亿元、150亿元和210亿元,机械电子、木材加工产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82亿元、18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7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476户,净增418户,其中产值超亿元的170家,净增60家。
  ———现代农业快速扩张,高效农业、渔业面积累计达到277.4万亩和69.7万亩。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26:42.4:31.6调整到17.9:47.5:34.6,发展质量和后劲大大增强。

  成果三: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点击报告”:中心城市和三个县城建设日新月异,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5平方公里,人口突破60万,全市城市化率达到41%,现代化中等城市群初具雏形。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省道249基本完工,宿淮铁路、宿新高速、省道245等工程顺利实施,省道344、省道325、省道330、灾后重建水利治理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快速崛起,沭阳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跃升至苏北23个县(市)第1位,泗洪县、泗阳县分别达到第16位和第19位,宿城区、宿豫区在苏北所有区中排名分别处于第6位和第12位,宿迁经济开发区食品产业园成为全市首家国家级产业园,市湖滨新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三年增长了6倍,苏宿工业园区超额完成“三年2平方公里启动区开发”的目标任务,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迅速启动。
  ———列入考核的96个乡镇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全面开展,农民集中居住区累计新建住房5.7万户。强镇兴村步伐加快,全市所有乡镇(街道)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超过千万元;130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过5万元,占总数的90%。

  成果四:发展成果普惠于民


  “点击报告”: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15元,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城镇就业人口五年新增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为3.1%,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0万人,107万贫困人口三年实现脱贫79.5万人。———民生投入大幅增加,各级财政的直接投入五年累计达286.7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55.7%,年均增长32.5%。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在苏北率先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五险”扩面合计新增20.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7%,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提高到64%,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118元、487元。
  ———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累计新增各类保障性住房769.2万平方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残疾人、慈善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2010年,市区新开工经济适用房7952套,新增廉租房1011套,建设拆迁安置房152.3万平方米,实施危旧片区改造189.4万平方米。成果五: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点击报告”: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推进“强基工程”,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大力实施“六新”培训工程,“素质全面、引领潮流”的第三种鲜明特质得到提升。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率先实行公推公选、公推公派、公提公选等创新举措,干部交流、管理、监督、考核工作得到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宿迁模式”产生广泛影响。
  ———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大力弘扬创业文化,着力提升城市软实力。
  ———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全市上下干事创业、共谋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
  ———政法、统战、老干部、工青妇、党校、工商联等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宝贵经验

  经验一:始终把“我能、我行、我成功”的精神状态作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点击报告”:始终凭借奋斗铸就、融入血液、根植内心的“我能、我行、我成功”的“精气神”,不服输、不懈怠,攻坚克难、勇攀新高,创造了令人赞叹的“宿迁速度”,展示了催人奋进的“宿迁力量”。

  经验二:始终把工业强市作为最核心的发展战略
  “点击报告”: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年年都是“工业突破年”、“项目推进年”、“招商引资年”,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全力扩张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以外引内培为基础、产业集聚为核心、结构提升为导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经验三: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最强劲的发展动力
  “点击报告”:我们紧紧抓住作为全省惟一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市的机遇,始终高扬改革突破、创新发展的大旗,在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城乡统筹、干部人事制度、反腐倡廉体系建设等领域继续进行改革创新。

  经验四: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最根本的工作导向
  “点击报告”:我们大力弘扬创业文化,积极鼓励创业就业,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住房、基本生活保障等问题,全面提升覆盖城乡的基本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等服务水平,充分调动、保护和发挥基层的创新创业创优热情。

谋划“十二五”
  

  “点击报告”:今后五年,我市正处于“兴市阶段”的后半程。这是宿迁建成全面小康、实现更大突破的决战决胜期,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并进的黄金发展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但机遇大于挑战,未来充满希望。

科学发展“十二五”“新”情况

  情况一: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给今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形成了新挑战
  去年11月28日,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问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必将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但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仍然艰难曲折,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生产要素紧张和成本上升压力较大的问题比较突出。

  情况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对各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催生了新动力
  “十二五”时期,宿迁的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健全保障体系、提升幸福指数都充满着新的期盼。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民有所盼,必有所为。我们必须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努力使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情况三:后发快进的辉煌业绩为跨越赶超构筑了新平台,也增添了新压力
  “十一五”的大发展为“十二五”的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把我们推上了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快不能慢、只能好不能差的更高平台。站在新的起点,肩负新的使命,我们决不能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松懈麻痹,必须坚定信心、乘势而上、跨越前行,全力推动宿迁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突破。
  “十二五”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推动科学发展、谋求更大突破为主题,以创新发展方式、加速产业集聚为主线,以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建设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大力实施“产业强市、城乡统筹、外向带动、创业富民、科教优先、生态立市”六大战略,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着力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加快建成长三角地区新兴工商城市、绿色生态城市和创新创业城市,努力开创宿迁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奋斗目标:到2015年,完成“两大任务”:一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二是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打好发展基础。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400元,超过2009年的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增长14.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4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500元和8250元。第二步,实现全面小康。到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000元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增长14.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1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000元和13700元。

  2011:开好头起好步

  “点击报告”:2011年是一个特殊重要的年份。我们不仅要确保“十二五”开好头、更大突破起好步,还要以更好更快的发展业绩向建党90周年和宿迁建市15周年献礼。

  总体要求:全市上下要牢牢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这一历史机遇,紧扣“推动科学发展、谋求更大突破”这一主题,咬定“创新发展方式、加速产业集聚”这一主线,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切实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确保主要指标增速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总体目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财政总收入增长3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进出口总额增长30%,实际到账外资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双双增长1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办法一:要顺应更大突破的新要求,在加速经济增长、扩张规模总量上下更大功夫
  “点击报告”:我们要把握这一客观规律,在统筹考虑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努力使经济保持尽可能快的增长速度,千方百计扩张产业规模、做大总量“蛋糕”,如期缩小均量上的差距,实现质量上的提升,迅速开启宿迁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

  办法二:顺应宏观形势的新变化,在推进项目建设、增加有效投入上下更大功夫
  “点击报告”:我们必须积极应对这种变化,在科学安排自身财政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和金融信贷支持的同时,千方百计吸引中央和省属国企资本、引导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投向项目建设,以源源不断的有效投入形成更多的现实生产力和新的增长点。

  办法三:顺应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在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开放带动上下更大功夫
  “点击报告”:应对这些调整和变化,需要我们在准确把握新的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更大力度地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努力以创新的举措破解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以宽宏的视野抢抓新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更加广泛地拓展开放领域、介入区域竞争,更大范围地集聚要素资源、参与区域分工,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迈出更大步伐。

  办法四: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在加快富民步伐、改善民计民生上下更大功夫
  “点击报告”:围绕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目标,通过算大账、算细账、算清收入来源账,进一步细化、实化增收措施,以鼓励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以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以加强社会保障增加转移性收入,通过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完善帮扶救助机制,使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人数迅速减少,尽快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同时,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教育、卫生等公共产品供给,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好,把涉及衣食住行的突出问题解决好,真正把提升的经济总量和财政增量转化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质量。

  把握“七”个突破点落实全面小康战略
  

  突破点一:围绕招大培强选优,进一步加速产业集聚提升
  点击报告:新一轮区域竞争是大项目的争夺,更是大产业的较量。一般来说,区域主导产业的形成是沿着重大项目、产业配套、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路径演进的。要把加速产业集聚提升特别是新兴产业集群培植作为“产业强市”战略的首要环节,聚焦政策、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加速项目集聚,做强主导产业,做大特色基地。

  措施一: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按照“招大、培强、选优”的要求,着眼产业链条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设备,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填补产业链空白,完善产业链配套。要敢于梦想,勇于追梦,不惜代价引进新兴产业大项目,如太阳能光伏、LED外延片及芯片生产、风机关键零部件、新型动力电池、BOPP薄膜等高新技术企业及其配套企业,敢于涉足碳纤维、纳米技术、生物科技等领域,实现“无中生有”。继续坚持“全力主攻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的规模经济大项目,龙头型、旗舰型、配套型的支柱产业项目,成长性好、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项目;今年确保新引进、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300个、100个和100个,每个县区引进固定资产计划投资15亿元以上或6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不少于2个。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增长35%以上。

  措施二:全力加快产业集聚。按照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产业基地化的要求,加快构建“5+4+X”产业新体系,确保酿酒食品、纺织服装、林木加工、机械电子、商贸物流五大优势产业壮大规模、提升层次,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信息产业等四大新兴产业快速集聚、倍增发展,其它新兴产业破题开篇、形成特色。围绕产业发展,以现有企业为主体,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集中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向新兴产业和优势企业倾斜,培植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十二五”期间,每年要新增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的规模企业20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企业控制中心、服务中心、集成制造等信息系统建设,确保“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10个以上。

  措施三:建强特色产业基地。遵循“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结”的原则,进一步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要建成20个特色产业基地。坚持“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凸显产业特色,增强园区产业的聚集度和关联度。按照“园当市建”、“升档进位”的要求,加快各类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市场化开发运作机制,加大蓝领宿舍、人才公寓、邻里中心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把园区建成现代化新城。今年,各省级开发区在全省综合排名确保上升5个位次,宿迁经济开发区要力争创建成国家级开发区,2012年获批设立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各省级经济开发区每年都要有新进位,并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突破点二: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点击报告: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业效益的必由之路。要围绕建成“省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市”目标,坚持以科技化引领、项目化带动、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市加快向农业强市转变。
  措施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中国知名、江苏第一”目标,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坚持把推进土地流转与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万亩良田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加强土地整理和复垦。采取合作经营型、土地集中型、统一服务型等多种形式,率先建成一批在苏北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适度规模经营示范基地。积极推进水稻“四改”工程,确保粮食高产增效。坚持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规划建设一批起点高、功能多、效益好、带动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规划,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年确保新增高效农业40万亩、高效渔业15万亩,其中新发展设施农业15万亩,新增适度规模经营面积45万亩,力争再有5个园区达到省级标准。

  措施二: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大力引进各类资本投向现代化的新型种、养、加农业项目,力争用3-5年时间,每个县(区)建成一个年产值15亿元以上有特色、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全市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超过200亿元。积极培育以现代物流业为重点的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一批较大规模的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连锁超市、专卖直销、网上销售等现代业态,减少中间环节,促进农民增收。

  措施三: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龙头企业、村组干部、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科技人员等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探索富民合作、劳务合作、资金合作等互助合作模式。始终把农村水利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构建完善的灌溉和排水系统,今年每个乡镇都要建立2-3个以水利合作社为主的专业合作组织。高度重视科技兴农工作,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抢抓国家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机遇,多添置功能齐全的农机设备,多组织大型农机合作社,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重点提高水稻机插秧水平。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重点制定大宗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等方面的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

  突破点三:加快城乡一体发展,进一步构建协调发展格局
  点击报告:统筹兼顾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措施一: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围绕城乡一体化、城市现代化的目标,坚持以就业集中人口、以人口繁荣城市,加快现代化中等城市群建设,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和三个县城的辐射带动能力。突出城市特色,做活“水”的文章,做到河湖相联、水系沟通、道路对接、景观错落,彰显特色,提升品位。大力实施低房价、低门槛战略,全力加快以人口集聚、功能完善为核心的城市化进程,确保到2015年中心城市人口规模突破80万,全市城市化率达到55%。树立“镇当城建”的理念,大力推进重点中心镇建设,打造区域性发展中心。按照“三靠近”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推进小城镇与农民集中居住区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确保年内“小城镇建设十强”乡镇、省市重点小城镇和一般小城镇分别新建建筑面积不少于5万、4万、3万平方米的综合示范小区。在推进小城镇建设中,要坚持先安置后拆除、先补偿后搬迁,积极稳妥地推进。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今年要疏浚农村河道300条,整治村庄河塘258个,新造林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在28%以上。
  措施二: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是发展潜力最大、效益最好的产业。要全面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积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证券、保险、中介、培训等现代服务业,重点打造核心商圈、总部经济、商务楼宇和特色街区,全面提升主城区商贸质态,确保到“十二五”末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加快发展以软件和服务外包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继续保持苏北领先态势。坚持以先进的理念引领旅游业发展,加快以运河文化城和园博园为重点的骆马湖旅游度假区、以洪泽湖湿地公园为重点的生态旅游示范区、以洋河酒文化博物馆为重点的工业旅游观光区建设,着力打造农家乐、自驾游、度假村等休闲度假旅游特色。

  措施三:积极推进县区协调发展。县域经济是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主体力量。要在进一步加大政策、信息、人才等支持力度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明确奋斗目标,确立赶超对象,优化要素配置,努力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大跨越。“十二五”期间,沭阳县要保持财政收入位居苏北各县(市)第一,建成江北最大最美县城;泗阳县要确保进入高水平的全国百强县行列,建成滨水森林城市;泗洪县要确保进入高水平的全国百强县行列,建成苏皖边界现代化中等城市;宿豫区、宿城区在苏北发展位次要有明显前移,并建成主城区繁荣兴旺的特色板块。

  突破点四:始终突出改善民生,进一步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点击报告: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着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措施一:实施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今年要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5%以上,主要措施是持之以恒弘扬创业文化,推动全民创业、劳动致富、经营创收、财产增值,以自主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以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以拓展投资领域增加资产性收入。进一步完善收入调节分配机制,建立职工工资随企业效益增长而增长、最低生活保障随物价指数增长而增长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各级政府要安排更多的民生支出,主要帮助困难群众改善生活,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确保提前一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今年要确保25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新建成脱贫目标实现村70个,年收入低于2500元的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措施二: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确保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以上,今年要提高0.2个百分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创建生态体育城市。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市,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围绕建设生态市(县)目标,大力开展“四城同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措施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巩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水平,提高政府补助和报销比例。健全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保障水平。今年,全市五险扩面确保合计新增18万人以上。将未参保的集体企业城镇户籍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新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行“即征即保”,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到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健全完善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年内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65%以上。加快城市危旧片区和棚户区改造步伐,加大各类保障性住房供应,今年要建设27940套,其中市区确保新建经济适用房2260套、廉租房180套、公租房1400套、拆迁安置房9450套,三个县新建经济适用房2950套、廉租房550套、公租房1400套、拆迁安置房9750套,切实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住房需求。
  措施四:加强社会管理。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深入开展平安宿迁、法治宿迁创建活动,强化大调解机制、大防控体系和基层基础建设,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突破点五: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区域竞争活力
  点击报告:改革开放是宿迁的最大优势和鲜明特质。要紧紧抓住宿迁作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的机遇,勇于探索,敢于突破,全面推进各个领域改革创新,着力构建更加科学的体制机制,争当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措施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全面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不断加大软环境整建力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置换城镇保障住房的“双置换”机制,降低农民进城入镇门槛。进一步扩大县(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促进县域发展释放活力、增强竞争力。稳步推进洋河镇省级“强镇扩权”试点工作,并实行市级“强镇扩权”试点。

  措施二:深化财税金融领域改革。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使更多的公共财政投向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大“招商引行”力度,加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步伐,积极培育创投、期货、典当等准金融机构。积极引进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手段进行直接融资,探索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设立创业投资公司,今年各县(区)至少设立1家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创投公司。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每个县(区)今年要新增1家上市公司。

  措施三:深化社会事业各项改革。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进一步规范、完善、深化教育和医疗卫生改革,扶持和鼓励民办学校、民营医疗机构快速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加快国有与民营产权制度的融合创新,扩大优质资源和便民服务项目,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更加实惠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积极推进文化、体育、科技、社区建设等领域改革创新,激活内力,激发动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措施四: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适应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树立以人为本、注重民生、优化环境、促进和谐的社会管理理念,实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推动社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要充分利用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新变化的机遇,多途径利用境外资本、技术和先进经验,多渠道参与国际经济贸易大循环,不断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促使开放型经济在3年内实现倍增。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生态农业和社会事业,大力引进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积极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附加值和竞争力。鼓励优势企业到国外拓展发展空间,开展跨国经营、跨国资本运作,提高利用国外资源、国际市场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海关监管点和国检机构建设,为外向型企业资金融通、检验检疫、报关通关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

  突破点六:着力提升区位优势,进一步构筑现代交通网络
  点击报告:现代交通网络是新一轮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依托。放眼周边地区,连云港正在加快建设亿吨港口,昂首挺进“大港时代”;徐州已经搭上“京沪高铁”快车,阔步迈向“高铁时代”;盐城正在成为“沿海大通道”,淮安正在构筑苏北“交通枢纽”。我们必须以坐立不安的紧迫感,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实施“东向战略”,缩短与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时空距离,打通与沿海大开发联成一体的快速通道。

  措施一:在铁路建设上,对正在建设的宿淮铁路要加快推进,确保2012年建成通车;对已经纳入省“十二五”规划的徐宿淮盐铁路要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门班子,加快筹建工作,确保2012年开工建设。

  措施二:在公路建设上,要迅速做好京沪高速宿迁段拓宽工程和宿州-泗阳高速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随时开工、随时建设;以省道344、245、330等工程为引领,全力推进10条省道公路建设。

  措施三:在航道建设上,加快建设京杭运河宿迁中心港,开通京杭大运河集装箱运输,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作用,打通至连云港、长江沿岸港口和上海港的出海航运通道。围绕海江河湖联运,加快成子河航道船闸工程以及洪泽湖西南线、徐洪河、新濉河、中运河开发区引航工程等航道前期工作,积极构建航道集疏运体系。

  措施四: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上,大力引进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充分利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载体,加强各种交通设施的衔接配合,加快构建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的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加密运输班次,直接为经济大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运输服务。

  措施五:在城市公交体系建设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今年要完成市公交调度指挥中心的科学规划并建设站场,实施宿迁至洋河BRT项目规划建设,加快推进镇村公交通达工程。到“十二五”末,确保所有符合通车条件的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100%。

  措施六:高度重视电力、电信、油气管道和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面完成灾后重建水利治理、分淮入沂整治、中运河和徐洪河沿线治理、洪泽湖周边消险等工程任务,稳步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和大中型水泵水闸除险加固,深入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以规划建设相对独立的宿迁电网为目标,完善高压电网,强化中低压电网,加快推进国电二期2×600MW发电工程,积极实施500KV变电站建设、城区双环网及全市配电网改造,提高配电线路联络率、配网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大力发展电子商务、3G网络服务、网络电视等信息化产业,着力突破感知城市、精准获取、海量存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化进入加速深化、综合集成、融合转型的新阶段。

  突破点七:牢固确立科教优先,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后劲

  点击报告:实现宿迁发展更大突破,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科技是关键。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优先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措施一: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优化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确保到“十二五”末教育发展主要指标在苏北领先。宿城区、泗洪县确保年内通过省评估验收。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确保50%以上的幼儿园达到省优质园标准,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100%、巩固率达99.5%以上。加快推进校安工程建设,确保完成78.8万平方米加固、57万平方米拆除新建任务。围绕打造“职教名城”目标,引导职业学校依托产业设置专业、依靠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依据特色建设名校,鼓励“以校办厂”、“校企联合”、“厂校合一”等办学、教学模式,加快培养更多高技能专业人才和掌握一技之长的劳动者,确保“十二五”末全市普职比调整到4:6。积极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着力解决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化。要集中力量办好职教产业园,鼓励各类职业学校以及大学科技园、高职科技园向园区集聚,鼓励宿迁中专、高师、卫校建成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力争警官学院、农民培训学院早日建成使用。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支持宿迁学院早日完成“申本”目标。

  措施二:主攻科技进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积极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扶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确保2015年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5%,今年要上升0.2个百分点。积极引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来宿设立分支机构,更高层面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让科学家当上董事长、企业家办起研究院,确保“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科技研发机构50家,建成白酒、玻璃、板材、蓄电池、通用机械、电光源等行业省级以上检测中心各1所。广泛开展名牌商标和名牌产品创建活动,今年要创建中国驰名商标2个以上、江苏省名牌产品20个以上。

  措施三:强化人才建设。全面落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优先投入,深入实施“十大人才工程”,统筹推进“六支队伍”建设。把培养和引进人才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今年,要确保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新增各类人才2.56万人,“十二五”末人才总量达到41万。

 

全力夺取“十二五” 良好开局 争创宿迁发展更大突破新辉煌 全力夺取“十二五”良好开局 争创宿迁发展更大突破新辉煌 全力夺取“十二五”良好开局 争创宿迁发展更大突破新辉煌2011.1.8 全力夺取“十二五”良好开局 争创宿迁发展更大突破新辉煌2011 开启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新征程 山东十二五农机化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张新实在全市干部大会上就如何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时要求抢抓机遇 策应扶持 全力实现宿迁发展的更大突破 以“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昂扬干劲再创新的辉煌推动宿迁发展 奋战“十二五” 勇攀新高峰 开启实现更大突破新征程 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成就非同寻常 经验弥足珍贵 汇聚起实现宿迁发展更大突破的强大力量——张新实在政协宿迁市三届四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刘淇心无旁骛狠抓落实确保“十二五”良好开局 温家宝:勇敢面对挑战 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瞭望》:“十二五”开局新十年 《瞭望》:“十二五”开局新十年 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宿迁发展更大突破的若干意见1 “实现宿迁更大突破”迈出坚实步伐 "十二五"开局新观察:千帆竞发争转型 习近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提供坚强保证 习近平:加强党建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提供保证-搜狐新闻 习近平:真抓实干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奋发有为迎接建党90周年 习近平:真抓实干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奋发有为迎接建党90周年 海西“十二五”强劲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