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美国粮食霸权是世界粮食危机的总根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10:24
贾林州
美国的粮食霸权才是世界粮食危机的总根源。
粮食霸权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自1970年代以来,粮食外交和构建美国主导的粮食霸权逐步走向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地位。美国粮食战略的制订者,前国务卿、国家安全助理基辛格曾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这实质上是美国金融帝国称霸全球的地缘政治总纲领。
其战略意图在于,简单来说,就是要依靠美国在全球超强的军事、科技、经济和地缘政治实力,来保障美国可以控制全球的石油、粮食等重要战略资源,从而为美元的全球商品定价权和铸币权实现支撑,最终维系美元金融帝国。石油、粮食与美元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黄金三角。维持黄金三角,则是美国全球地缘政治实践的基本原则。
美国全球战略的指导性文件,是1974年基辛格亲手起草的《国家安全备忘录第200号》,其标题是《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国家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影响》。五角大楼后来称这一计划为“全方位优势”。文件的目的非常清楚:“人口增长对全球政治经济生活最基本的影响之一是人口增长与粮食的关系。当这种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出现短缺的时候,人口、国家资源、环境、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稳定问题就会交织在一起。”即制订全球人口过快增长下,如何控制全球战略资源,以保持美国的全球利益与霸权。在这一文件指导下,美国后来利用包括生物武器在内的手段,在世界各国制造了一系列控制人口增长的勾当。
美国如何垄断世界粮仓
为了垄断世界粮仓,建立粮食霸权,美国借助或实施了绿色革命和转基因革命、长期巨额农业补贴政策和新能源革命等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绿色革命与转基因革命。绿色革命是1950年代,洛克菲勒家族主导的以化肥、农药和高产种子应用为标志农业技术革命。它客观了大幅度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是也使农业成为石油化学农业,能源成本所占总成本比重已经超过60%,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和石油驱动的机械的能耗;更重要的是,这使美国弹药原料生产商转为化肥农药生产商(氮是高能炸药和化肥的基础原料),并直接形成了对世界杂交种子专利、农药专利的垄断,这些公司包括标准石油、陶氏、杜邦(先锋良种)和孟山都(迪卡)等。
杂交种子的垄断为转基因革命铺平了道路。二十世纪末,在美英政府的全力支持下,转基因革命席卷世界农业,孟山都、先锋、迪卡、陶氏益农四家公司几乎完全垄断了转基因专利,由于转基因种子具有选择性抗病、虫害、高产等特点,这些转基因集团从而又进一步整合了世界农药、化肥市场,从而成为全球垄断的农业综合企业。
其次,是长期实施巨额的农业补贴政策。美国农业经营规模天然具有规模优势,但这远不及美国的农业补贴重要。美国的农业补贴制度从大萧条时期的1933年就开始,当年通过《农业调整法》,开始逐步建立平仓制度以平稳农产品价格。1985年美国《农业安全法案》之后,每年达近105亿美元。1980~2001年,美国对农业直接补贴达到2341.49亿美元。从1999年,美国农业年均补贴进入200亿美元时代。随着日欧等对农业补贴的加强,2002年的《农业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计划未来六年内财政支持达到1185亿美元。2008年《农业法案》对补贴再次强化,达到史无前例的2900亿美元。
美国农业补贴相当于为农产品提供了价格优势。2000年,美国对小麦补贴为每吨45美元(合成人民币370元),对玉米为每吨27美元(合人民币220元),分别相当于当年粮食价格的约30%和25%。也就是说,美国的小麦和玉米从政府补贴中获得的相应的价格空间和比较优势。实际上,中美之间的农业竞争在本质上已经演变为小农生产与美国财政部的竞争。
结果是,虽然我国农业生产成本长期低于美国,但是美国农产品长期以低于其成本价进行倾销,使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因长期低于国际农产品价格,而不仅没有竞争力,而且还粮食安全都开始面临威胁。
最后,是新能源革命。2005年布什政府签署《2005年国家能源政策法》,2007年12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以谋求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对石油的依赖,增加生物能源的利用份额。根据这项法案,美国政府计划在2022年前将生物燃料乙醇产量提高到360亿加仑/年。这标志着美国粮食战略与石油战略正式合流。
至此,粮食能源化,能源粮食化,粮食等价于能源。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通过美元向世界征收铸币锐,进而补贴美国的农业生产和免费获取石油,然后再通过粮食来生产汽油。石油、粮食与美元三者之间都建立了双向的支持关系,从而重构了美国金融帝国霸权的黄金三角。美国新能源法案开启了美国霸权的新时代,正在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当然,还包括建立粮食期货,将粮食定价掌握在华尔街的垄断金融资本手中。通过美国长期不懈的努力,世界农业已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组织密集型农业,世界粮食市场也是建立在美国货币霸权、科技、生产和销售和服务等全方位的从土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垄断的基础之上。
美国如何制造世界粮食危机
完成了对天下粮仓的全方位垄断,美国便有了制造世界粮食危机的能力。其基本策略是,遵守基本的经济周期规律,先将发展中国推向工业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消耗其有限的水、耕地资源,弱化其农业竞争力,并控制和垄断其粮食安全。等经济周期末期,工业化国家面临资源品价格暴涨的痛苦,而其则可以坐收利润向产业链上游转移和农业长期投入负债的渔翁之利,和粮食安全带来的地缘政治溢价。
在1988~2008年二十年间,世界粮食产量从16.06亿吨增至21.17亿吨,年均增长1.4%。而同期粮食消费则为1.3%,低于产量增长率0.1%,但粮食供应年均增长0.9%,低于生产和浪费增长,这表明期间粮食生产增长转化为储备增加。但是,1998~2008年十年间,消费年均增长1.4%,比同期生产和供给增长(均为1.2%)高达0.2%。这表明,这十年间粮食消费显著增加,数据显示达2.67亿吨,明显高于前十年的2.21亿吨。
实际上,从1999~2000年度到2006~2007年度的8年中,有7年世界粮食消费量大于产量,粮食产需缺口累计高达2.49亿吨。同时,世界谷物库消比也从2004 /2005年的23.0%下降至2007 /2008年的18. 8%。而2002~2008年间,美国乙醇汽油消耗玉米共2.88亿吨,大于世界粮食缺口近0.4亿吨,造成汽车与人争粮,这才是本次世界粮食危机的直接原因。
更重要的是,2000年美国网络科技泡沫破灭之后,实际上世界经济增长周期进入后期。美国要控制资源(尤其是石油)价格暴涨带来的风险,同时整合长期增长中面临的各种矛盾。
2005能源法案通过,同时在华尔街金融集团等各种因素的配合下,第二次石油-粮食双冲击到来。石油价格从每桶40美元暴涨到147美。能源占成本60%以上的粮食价格也暴涨,大米价格从2004年的每吨200美元暴涨到最高1000美元以上,小麦价格由每吨150美元上涨500多美元……据报道,2008年以来,有包括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亚在内等10多个国家因为粮食短缺而发生骚乱;世界银行警告说,墨西哥、也门等33个国家可能因为粮食价格上涨面临社会动荡。
世界粮食危机的结果将与1970年代石油-粮食双冲击的结果一样,是美国对世界地缘政治的控制能力获得战略性增长。
警惕粮食危机后遗症
需要明确的是,虽然新能源战略是当前世界粮食危机的直接原因,但其背后,是美国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全新理解与设计。因此,从根本上来讲,世界粮食危机不过是美国全球战略和地缘政治外交实践的结果。
要认识到,世界粮食市场已是由美国农业产业化集团高度组织化和垄断,由美国农业产业化集团和金融资本集团在华尔街和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进行联合定价,由美元和美国粮商进行再分配的新格局。认识迷雾和战略方向不明,才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最大隐患。
世界粮食危机的可能结果是:第一,长期以来陷入工业化迷途和依赖美国粮食生存的各国在农业上更加依赖美国。第二,世界进入高油价和高粮价时代。金融危机之后,石油长期在70-80美元/桶以上徘徊,依目前的情况,笔者认为,今后石油可能很快将永久告别二位数时代,而进入三位数的百元时代。同时,世界粮价也同时告别低成本时代。第三,这样在世界能源紧平衡的背景下,垄断的石油利润与农业利润将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国,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则可能不得不在全球的工业化浪潮中竞相压低资源环境租、劳力租——这是一条走崩溃的不归之路。
(《环球视野》第340期)
版权所有 @ 环球视野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