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伪装者发布会:李银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59:46

李银河

开放分类: 中国社会学家 人文领域人物 作家 北京人

编辑词条分享

  • 新知社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腾讯微博
  • 移动说客
  • 网易微博
  • 开心001
  • 天涯

本词条由 hymwing创建,已被浏览 19057次,共有 22位协作者编辑了 16个版本。最新协作者: gxj8微微可口草木医katsuSogood1

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她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性革命”这是李银河研究中国性文化10多年来最大的感受。嫁给著名作家王小波后,她得到了刻骨铭心的爱,也经历了大悲大欢。李银河研究的领域是“性”,这恰恰是中国人认为最隐私的东西。

纠错  编辑摘要 目录
  • 1 概述
  • 2 工作经历
  • 3 主要著作
  • 4 言行录
  • 5 “换偶 ”问题见解

李银河 - 概述

 

李银河

 

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她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性革命”这是李银河研究中国性文化10多年来最大的感受。嫁给著名作家王小波后,她得到了刻骨铭心的爱,也经历了大悲大欢。李银河研究的领域是“性”,这恰恰是中国人认为最隐私的东西。

李银河 - 工作经历

1977-78:光明日报社,编辑

1978-79:国务院研究室,研究人员

1979-82: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助研

1988-90:北京大学社会学所,博士后

1990-92:北京大学社会学所,副教授

1992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银河 - 主要著作

 

李银河1978:《五四运动简史》山西人民出版社(合著)

 

1987:《现代社会学入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译著)

1987:《社会研究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译著)

1991:《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合著)

1993:《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4:《生育与村落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性社会学》,河南人民出版社(译著)

1995:《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6:《中国女性的性与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7:《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三联书店(主编)

1997:《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同性恋亚文化》,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虐恋亚文化》,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9:《婚姻法修改论争》,光明日报出版社(主编)

1999:《性的问题》,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性·婚姻——东方与西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银河 - 言行录

 

李银河作为一名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李银河近年来有众多的言行惹人注目。
·2005年6月,针对都市白领族的“闪婚”,李银河表示支持。
·2005年7月,指出国学应该研究,但前提是批判。
·2005年12月,李银河“广州婚前性行为达86%”的观点引发争议。在另一次讲话中,指出“70%的北京人有婚前性行为”。
·2005年8月,主张实行卖淫非罪化,根治对性工作者犯罪。
·2006年3月,李银河的“同性婚姻方法”提案第三次受挫,仍表示继续提交。
·2006年3月,声援女子上班被强奸按工伤索赔。
·2006年两会期间,提出“采访15分钟内免费,一小时以上按每小时500元收费”引发争议。
·2006年4月,刘忠德炮轰超女,李银河表示不能取缔
·2006年7月,李银河为一夜情正名憧憬“多边恋”

 

李银河 - “换偶 ”问题见解

 

李银河李银河又在博客再挺换偶称没有道德问题,称聚众淫乱罪过时。李银河再发高论称换妻应当受到保护,换妻是公民合法权利。李银河关于换偶的重要观点是将性行为分为三种情况,即犯罪的,比如强奸;犯错的,比如红杏出墙;合理的,例如夫妻生活。在李银河看来,“换偶”行为如果伴侣不知情,那就犯错的,但如果伴侣之间彼此接受,那就合理

 

李银河认为,从法律方面来说,中国刑法中的“聚众淫乱罪”将所有三人以上的性活动规定为非法,而此法律已不再适用。她认为,这个法律条文与宪法保护的公民的人身权利(其中包括性权利)有明显的矛盾之处。李银河倡导尽早改变这一过时法律,同时她建议在法律改变之前,换偶者可以用两对分别在不同地点的方式规避这一法律。在李银河看来,只要一个地方只有两个人(无论他们是法定夫妻还是两个个人),法律是不能治罪的。

在道德方面上,李银河认为换偶与婚外恋包二奶的性质不同,她觉得换偶是男女平等的,也不违反婚姻道德;而婚外恋、包二奶一般是男性欺负女性,违反忠实承诺的。所以,李银河说“前者没有道德问题,后者却有道德问题。”

李银河在博客中称,换偶活动是少数成年人自愿选择的一种娱乐活动或生活方式,它没有违反性学三原则(自愿、私秘、成人之间),是公民的合法权利。她认为换偶活动对社会有无伤害。李银河介绍了美国换偶情况,她认为, 少数人违反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并不就是伤害社会,它违反的是一元论的价值观,并不违反多元论的价值观。同时,李银河也认为,不应当以伤害社会的名义去治少数人的罪,因为他们虽然是少数人,但是他们是人,是公民,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不伤害他人的行为方式,他们的权利应当受到保护

凤凰网近期网上调查显示,46.6%的网友认为换偶行为很正常,可以接受换偶。据新民网了解,李银河关于换偶言论得到了木子美认可,木子美认为,换妻是一种寻找新鲜的性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娱乐。此外,木子美认为夫妻一起出轨,吻合婚姻的契约。木子美说:“将来结婚的话,会征求老公的意见。他同意,就可以一起娱乐一下,调剂婚姻。”

但是,李银河的换偶之说也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据凤凰网近期网上调查显示36.6%的网友表示绝对不能接受换偶行为。一位从事IT行业的企业高管认为性和爱不可割裂,他称不能理解换妻的人,也不支持这种行为。如果说什么性疲劳了,完全可以通过换一换环境,比如两个人出去旅游之类来解决。认为换妻存在许多变数,比如一次或几次之后,有人心理出了障碍,后悔、产生罪感之类,肯定影响家庭关系,甚至是社会不安定的潜藏因子。

换妻会导致夫妻反目,她坚决反对换妻。她说,“换妻的危险性大,一定会造成夫妻间的隔阂。很难想象没有道德、伦理约束的社会是什么形态。也许不仅性泛滥、换妻,更可能乱伦风盛。

关于“换偶”持反对意见的不在少数,羊城晚报文艺部主任何龙认为换妻的人不可理喻。他认为,换妻的人不可理喻,完全是有病,是这种压力社会所呈现的病态。婚姻是一种契约,换妻违背了契约精神,以男性对性的单方面追求为主导。说得好听是妻子那方也换夫了,但明眼人都知道内里是怎么一回事。如果一方悄悄出轨,另一方不知就没有伤害。公开的话,意味着什么?

暨南大学出版社副编审胡跃生称很难接受换妻,他认为不管参与者如何自辩,换妻影响婚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这种行为使婚姻存在很多变数,快感之后,人不得不面对自身心理和对孩子的负疚等。

李银河 - 学者具备素质

 

李银河李银河先生是中国性教育的泰斗,但近来屡屡受到公众的指责,现在看来,其观点仍然曲高和寡。因人施教是中国先贤倡导的基本教育原则,如果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宣传自己的性观念,那么自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李银河赞成一夜情,同情同性恋,不反对杂交,在中国当代社会多元化的今天,仍然惊世骇俗。对那些同性恋来说,李银河的观点让他们心怀感动;对那些反对同性恋的人来说,李银河观点让他们气愤难平。如果不是为了吸引公众的注意,那么学者应该针对不同的群体,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普及科学的性知识和观念。令人奇怪的是,李银河多次在大众媒体上不加选择地直接宣传自己的性观念。从教育伦理的角度来看,李银河至少不具备教育工作者的起码素质。

当然,性这个问题,已远远超出了学术范畴,成了公众关注的话题。但是,考虑到中国缺乏民主传统,仍然处在民主与科学的启蒙阶段,所以,作为学者更应该首先从法律的角度宣传公民权利。

当前李银河所面临的问题,部分属于新闻媒体的故意炒作。但不能否认的是,李银河在性观念方面的许多表述仍然存在值得检讨之处。年轻人提上裤子,转身走人,潇洒无比,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在获得肉体快感之后还追求精神上的充实。如果男女之间只是逢场作戏,那么肉体上的需要倒是得到了满足,而精神的空虚将不可避免。笔者不反对李银河的有关主张,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学者,笔者希望李银河能够考虑其观点所蕴含的精神和道德风险。在鼓吹年轻人权利的同时,也应该附加宣传其中的社会意义

自由主义是西方国家的传统,在自由主义高涨的年代,性解放成为年轻人的追求。但是在经过疯狂的性放纵之后,西方国家早已进入到了性关系平稳发展期,中产阶级的基本家庭观念逐渐趋于保守。作为一个社会学家,有义务将自由主义的价值观灌输给年轻人,但也有义务将自由主义的发展历史和盘托出。如果选取其中的一段,必然会产生误导作用。

在多元化的今天,捍卫公民表达意见的权利至关重要。但是作为知识分子,负有特殊的使命。在表达自己的学术主张时,既不能把公众当作弱智者,也不能无视舆论的存在,我行我素。既然选择大众新闻媒体作为发表学术观点的载体,那么就有义务全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对那些缺乏职业道德的媒体记者表示不屑,但是必须对公众负责。李银河应该学会区分大众和小众,在发表意见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公众普遍接受程度。在面对学生或者特殊群体的时候,不妨开门见山。但如果满世界嚷嚷性解放,那么难免让公众产生被袭扰的感觉

李银河 - 为自己的观点解释

 

李银河时报综合报道 “其实也还真希望我是一个同性恋,如果我是的话,我想我可以体验更多的东西,可惜我不是,也是很遗憾的事情”、“爱情应该既强烈,又不排他,至于一夜情,只要是单身,不仅有这个权利,在道德上也完全没有问题”……正是这些语出惊人的观点,使李银河成为网络上一个另类的争论焦点。

 

针对网友的抨击,李银河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为自己的观点作解释。这篇名为《国人应当逐渐习惯对一些事有权利做却不去做的现代新秩序》文章里写道,“其实,谁让你搞同性恋了?谁让你搞一夜情了?谁让你换偶了?我只是告诉你,想做这事的人其实是有权利的,就连你这个不想做这事的人也是有权利做的”、“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现代,不是中世纪了。你不得不习惯于这个世界上有跟自己价值观不一样的人了,你不得不容忍这个世界上有跟自己性取向、生活方式不一样的人了,你不得不逐渐习惯于对一些事有权利做却不去做的现代新秩序了”。

文章一出,再次引起了网友的跟帖潮。记者仔细阅读了大部分跟帖,发现已经有许多人对李银河的观点表示理解和赞同,而部分持坚决反对态度的网友,却明显缺乏有力的说辞来反驳。

李银河 - 适应新秩序

 

李银河李银河称:最近一段时间,公众以及一些媒体一再误解引起深思。为什么每当说某个人有权利做某件事的时候,大家就异口同声地说:你是在提倡做这件事。于是,在这个误解的前提之下,人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赞成大家都来做这件事,另一派反对大家做这件事。前者像是在支持,但是支持错了;后者像是在反对,但是反对错了。文不对题。

 

反省这个局面形成的原因,认为乃是因为国人还太不习惯人们有权利做某件事而又可以不去做这件事这样一种现代秩序。这个逻辑在中国社会、中国文化和中国政治当中一直是讲不通的。有权利做的事一向太少太窄,而没权利做的事一向太多太宽。所以一旦有人提出人们有权利做某件事,大家就都要去实现一把这个权利,而提出人有做某件事权利的人,就好像是在号召大家都来做这件事。这就是的处境。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是一个崇尚集体价值而否定个人价值的社会,是一个在很多方面忽视个人价值和权利的社会,在性的领域,压抑尤其深重。可以说,除了婚姻之内的性,所有的性活动都是被压抑着的,其中包括婚前性活动、同性性活动、虐恋、一夜情、换偶等等。不仅是道德在压抑着所有这些婚姻之外的性活动,法律也是严厉惩罚的。比如,将参加换偶活动的人判死刑,把搞一夜情的人抓起来判刑(流氓罪),把跳贴面舞、熄灯舞搞性聚会的人枪毙,上公园去骚扰同性恋者。人们一直不知道也不习惯把自愿的、私秘的和成人之间的性看作是自己的应受宪法保护的公民权利。按照中国人思维惯性,只有得到法律批准的性才是自己有权利做的(由婚姻法承认的、由婚姻证加以认可的夫妻之间的性权利),其他是无权做的,当然也是坏事。

事过境迁,中国慢慢进入了现代社会,婚姻之外的性活动没人管了,联防队员也很少骚扰同性恋了,虐恋俱乐部悄然出现了,换偶活动也在各地悄悄进行了。总之,婚姻之外的性活动开始出现了,有的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例如在婚前检查的人群中,非处女已经达到六七成了。但是,只要有人敢说这些人有权利这样做,不犯法,大家还是觉得非常震惊,因为他们想,有权利岂不是人人都可以这样做了吗?换句话说,那岂不是人人都有权利在婚姻之外发生性关系了?岂不是人人都可以发生同性性关系了?岂不是人人都可以玩虐恋了?岂不是人人都可以换偶了?可转念一想,并不喜欢在婚前发生性行为呀,并不想搞同性恋呀,觉得虐恋很可怕很危险呀,觉得换偶很恶心呀。你为什么让去搞这样的活动呀。你怎么这么堕落呀。

其实,谁让你搞同性恋了?谁让你搞一夜情了?谁让你换偶了?是告诉你,想做这事的人其实是有权利的,就连你这个不想做这事的人也是有权利做的。于是,这个人说:就不想要这个权利,给这个权利也不会去做这件事。是呀,很好,很好。但是,有的人想做这件事,你怎么办?你能剥夺他们的权利吗?你还想像有些国家那样绞死同性恋吗?你还想像国家过去那样枪毙换偶者吗?你不能。因为已经进入了现代,不是中世纪了。你不得不习惯于这个世界上有跟自己价值观不一样的人了,你不得不容忍这个世界上有跟自己性取向生活方式不一样的人了,你不得不逐渐习惯于对一些事有权利做却不去做的现代新秩序了。

李银河 - 李银河现象评述

网络上“专家”不少,像李银河这样能对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提出独到见解、又有一定文化品位,给人心灵以震撼和思维启迪作用的又有多少呢?大多数名流名博将自己混同于一般网民不是在发表自己发表不了的文章,就是在为自己打造知名度上下功夫,当然还有绝大部分靠转载别人文章、发泄不满、揭内幕造八卦过网络日子,以吸引别人眼球,带领一帮子粉丝摇旗呐喊。如果李银河的观点、思维也混同于一般网友,那她就不是李银河也就不是名副其实的专家了,也就不是知名学者了。如果她也像“孩子王”带着一些没有阅历的网友们在这里同流合污摇旗呐喊,即便迎合了一些年轻粉丝的拥护热爱,那她还谈何专家?

艾君:网络上能找到几个李银河

也许有的网友们会记得06年笔者写的“王八论”。

首先要申明的是笔者所言的“王八”并非是骂人之意,这在笔者接受网络记者采访时就已经说明过。笔者所言的“王八”是指社会上奇形怪状、七色缤纷的这“家”那“家”。也就是说笔者把“家”比作“王八”。在我们这个纷杂的多元化世界里,在我们这个追求趣味化的生活里,“王八”的种类、性质、名分很多,有供人观赏的“七彩王八”、“有自恋心态的低头王八”,也有“飘飘悠悠的铜钱王八”和“老道肥实的千年王八”等等。这在笔者的“王八论”里感言不少,在此就不多罗嗦了。

但笔者要罗嗦的是“老道肥实的千年王八”,因为这种“王八”比较稀有也很有名贵。物以稀为贵,稀有者来自其阅历、性质、所含成分以及其所带有的非常人思维意识。“千年王八名气大”,笔者过去生活里接触过不少,有真家伙,满肚子都是高级滋补品,如果你身体虚弱,可以找找这种“王八”充充电,大补一番。哇,别忘记其龟壳都是最佳钙元素,可以补补钙啊。这种“大王八” 不可怕,并非那种“徒有虚名的观赏王八”,很肥实、很可爱很值钱,其有观察风云测天变化之本领,会预示着天要下雨娘要改嫁。

在网络世界里备受争议的人物“李银河教授在笔者眼里就是个大‘王八’,门道很深”。笔者很欣赏也很钦佩!

众所周知,李银河是一名社会学家,是当今社会学有实力的名“王八”。

她作为社会学家,研究人类社会的起源、组织、风俗习惯自然是她应该涉猎的领域和特长。当今的社会学家对社会的研究已经包罗万象,从宏观到微观社会的结构、政策和群体行为的研究,以及对种族、民族、阶级和性别,到细如家庭结构个人社会关系模式的研究,等等。去预见社会变迁和人们对社会变迁反应。以笔者看法,李银河在网络上所发表的备受关注和争议的“同性恋问题”、“性的问题”以及“对赵本山小品个别言辞的质疑”等独特见解,都没有超出她的研究范围,可以说她有资格、有责任提出她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见解。

笔者曾说过,做学问也好写文章也罢,看问题也好探问题也罢,关键是你的文章里有没有内容有没有思维,你能不能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即便你的语言再优美华丽、你的文笔再洒脱流畅,如果缺少了血液、缺少了灵魂、缺少了观点,那也仅仅是供人观赏的贡品、摆设品,感动不了人的灵魂,也感化不了别人的思维。


笔者欣赏李银河就是因为她是网络上活跃的具有真才实学独到思维的真正的名“王八”。她的文章和观点总能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提出的问题和观点总是有她独到之处。作为一位社会学家在网络世界里能做到这些已经足以。笔者说过,在对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要转变思维,要学会对问题进行顺向和逆向多方面去思考,切莫被别人的观点和意识所左右牵着牛鼻子走成为别人观念的奴隶。事物表象的东西是人都会很容易看明白,无需重复;可抽象的或者深层的东西则需要“庖丁解牛”的本领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去判别。对问题不会不可怕,不会说明你自己能发现问题;可怕的就是自己为何看不到哪里有问题。

仔细数数,网络上教授、名流不少,各种“王八”也不少,但真正能懂得网络世界特点、懂得网络社会生活,能跟随时代脉搏,给这个特殊的世界指点迷津、点拨人们思维的名“王八”太少了。像李银河这样能对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提出独到见解、又有一定文化品位,给人心灵以震撼和思维启迪作用的名家在网络上又有多少呢?许多名流、名博却将自己混同于一般网民不是在发表自己的作品论文,就是在为自己打造知名度上下功夫,当然还有绝大部分靠修改转载别人文章、发泄不满、揭内幕造八卦过网络日子,以吸引别人眼球带领一帮子粉丝摇旗呐喊。有的看似是网络红人名气也挺大,有的是“王八”,头衔也不少,借助自己的名分、名气,迎合一些网友不大的胃口,表述出他们的诉求,网友骂我也随之骂,网友在贬我更会贬,靠名气过文章瘾,实际上他们成了一些网友心里渴求的代言人。读这些人的文章,读完后得不到思维的启迪,学不到所需的知识,看不出其中的道理,得不到灵魂的震撼,读完后总觉得脑子空空。从这些人的文章看,实际也看不出是“王八”,更谈不上是网络名博,至多就是个“网络摆设者”或者是个“网闹”、论坛里的“跟帖子”者罢了。这种现象在“网络娱乐红人、体育足球红人”表现得尤为突出。也有一些学者,在这里不是为了给自己扬名,就是给展示自己专业理论,或者是带着某种目的在这里想借助网络引导走向。

笔者在此不是要贬低或者指责别人,也不是在批评这种世俗文化现象,而是想告诉网友们一个道理:“转变思维意识思考问题,擦亮自己的眼睛看清问题,认清事物内在的看透本质”。替你说话的名流,表面迎合你思维观念者,不一定就是你真正的太阳和月亮;顺风行舟,肤浅看问题者,不一定就是你可信赖的名师。名师不仅能解惑,也能点拨迷雾,指点迷津。

笔者也不是在为李银河辩护,也不是在为李银河唱赞歌,更不是在贬低别人,而的确有的名家、名博是徒有虚名,看不出网络上名“王八”对网络上关心争论的问题能提出多少的独到见解和所起到的导向作用。

笔者认为,网络上像李银河这样的熟悉社会、了解时政、视野开阔、观点独特又明白网络文化和网络传播特点具有真才实学的“学者专家”的确太少了。

李银河的文章和观点为何总会引来非议,网友们迎合声也少呢?

因为她的文章观点总是有出乎意料之感,总会有不可思议之效。常常超出你的常规思维,自然就是学问就是名家观点了。这就是“曲高而和寡”的道理。如果她的观点、她的思维混同于一般网友,那她就不是李银河也就不成其专家了,也就不是知名学者了。如果她也像孩子王带着一些没有阅历的网友们在这里同流合污摇旗呐喊,即便迎合了一些年轻粉丝的拥护热爱,那她还谈何专家?至多也是一位“孩子王”或者是演艺界名流,而不是做学问者了。

以笔者之见,我们读李银河文章,只要能领略到她的独特观点、学到一点新知识、从其观点里得到思维的启发,学会悟出问题的道道就足以了。

俗言道,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如果你是个读书人,你是个思想者,你是个会鉴赏者,笔者认为,你就不会围绕她的观点和提法的对与错纠缠不朽,发泄不满,而应该从其文章观点里学到东西,得到思维启迪,找到打开思考问题如何去做学问的钥匙即可。

网络上到底有几个李银河式的名流?

笔者数不出几个。网络世界社会领域里有个李银河,网络世界文化领域里有个余秋雨,网络世界军事领域里有个张召忠,网络世界情感领域里有个柯云路,其他呢?网络世界体育、教育、艺术等领域里又有谁能打开我们思维的钥匙,得到知识精华,启迪心知和魂灵呢?

笔者还在观察还在感悟。(艾君/文2009年2月16日草于北京天苇塘)

李银河 - 评《不差钱》

人红是非多,节目红了,麻烦同样也不少。被炮轰“情节太儿戏不真实”后,小品《不差钱》又惹上了“错误”。昨日,性学专家李银河在自己的博客上称,《不差钱》涉嫌歧视少数族群,理由是赵本山在春晚说了一句“不是精辟,是屁精”,而“屁精”正是民间对同性恋的鄙称,赵本山应该公开道歉,以正视听。

台词侮辱同性恋

性学专家李银河更新了一篇挑赵本山错误的文章,该文章称,赵本山和小沈阳逗乐了全国观众,但是,却出现了错误。首先是,小品采用了用性别规范开玩笑的策略。李银河称小沈阳受到广泛欢迎,也反映出中国老百姓对跨性别表现的一般态度,一种善意的揶揄,比如小品中老毕用的那个词:委婉。

节目中对性别的揶揄尚能接受,但赵本山一句“不是精辟,是屁精”让李银河无法忍受。“很多人没听懂,屁精是民间对同性恋的鄙称。”李银河称,“前些日子,欧盟主持有世界很多国家参加的会议,专门呼吁联合国制定反对性倾向歧视的公约,本人接到邀请但因时间紧迫未能到会。”既然联合国已经有了反对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民族歧视的公约,正在推进反对性倾向歧视的观念,那么在受众以亿计的春晚节目中竟出现这样的谩骂是不应该的,李银河称在媒体公开咒骂同性恋绝对是个错误,涉嫌歧视少数族群,“赵本山应当公开道歉,以正视听!”

网友斥责:纯属无事生非

由于内容涉及春晚热门节目,李银河的博客内容很快引来诸多网友关注。虽然李银河博客屏蔽了网友留言,但那篇文章被某网站转载后,迅速累积了诸多网友意见,众人纷纷将矛头对准李银河,指责其无事生非、找茬炒作。“专家就是没事找事!”“傻子都知道,屁精就是马屁精的意思,再结合前后语境,怎么可能是同性恋?”“她不跳出来说,鬼才知道‘屁精’是那层意思!想出名想疯了!”……类似留言不胜枚举,网友直斥李银河是想借《不差钱》炒作一番,“《不差钱》火了,总有这样那样的人眼馋吧,理解,理解。”

编剧回应:纯属巧合 爱咋咋办

就台词涉嫌侮辱同性恋一事,记者随后联系到了《不差钱》编剧徐正超。“首先我要声明,我是李银河丈夫、王小波老师的忠实读者,同时我也非常尊重李银河老师,对同性恋更没有任何偏见,发生这样的事情,纯属巧合。”徐正超表示,他之前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专业名词,在小品里,屁精只是“马屁精”的意思,绝无影射之意。人正不怕影子斜,解释一通后,徐正超也摆明了自己的态度,而且相当强硬,“普通老百姓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些知识,如果李银河老师真要就此事吹毛求疵,那其实就是她本人在侮辱同性恋者。”言下之意,剧组根本不可能就此事公开道歉,让李银河爱咋咋办。

李银河 - 对事件的分析

“欲望上海”事件分析

李银河 “欲望上海”事件曾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事件的主要情节是:一个外国男人在博客中炫耀自己与多名中国女人的性关系,遭到网络追杀。

 

分析这个事件背后的动力因素,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某人炫耀自己性能力的反感。在中国,一般人平均终身只有1.3个性伴侣(美国人平均性伴侣数为13个,法国16个),其中还要包括离婚再婚和丧偶再婚。所以,如果某人有两个性伴侣,就已经足以招他人嫉恨(有人会觉得他太占便宜——正面评价;有人会觉得他太堕落——负面评价)。如果某人有超过三个性伴侣,他简直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这个外国人在网上炫耀自己有多个性伴侣,当然招人恨。即使他不是一个外国男人,而是一个中国男人,或一个中国女人,或一个外国女人,他同样要招人恨的。即使他并没有真这样做,而只是在想象中占有了多个性伴侣,也同样招恨,这就是后来传出该老外的艳遇只是想象的产物并没有真的发生,仍然不能免于人们的唾骂的原因。

第二:对于男人搞女人的反感。在男权社会中,性问题上有一个很奇特的赚赔逻辑,在一桩性行为中,男人是赚的,女人是赔的。按照这个逻辑,一个男人搞女人,他是在占女人的便宜,而被搞的女人是吃了亏的,所以要为她们伸张正义,不能让这个男人白白占了便宜去。即使他不是一个外国男人,而是一个中国男人,也同样要为这些被占了便宜的女人们讨回公道。

第三:对于一个男人搞多个女人的反感。在男权制的社会中,在性的问题上盛行男女双重标准,一个男人可以搞很多女人,所谓妻妾成群,所谓雄性的攻击性,所谓男人的花心;而一个女人却不可以搞很多男人。现在提倡男女平等,提倡的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如果一个男人从人格上不尊重女人,不把女人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伴侣,就会招人恨。女人对他是百分之百,他对十个女人,每个人只给百分之十。这种公开的不平等当然会招人憎恨。即使他不是一个外国男人,而是一个中国男人,他也同样会招恨。

第四:对于外国男人搞中国女人的反感。按照前述赚赔逻辑,这外国男人搞中国女人,当然是中方吃亏,外方占便宜。很多人追杀此人是出于这个赚赔逻辑,觉得中国人吃了亏,外国人占了便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个搞了很多外国女人的中国男人在中国人眼里不但不是坏人,反而是非常有能力的,这种能力甚至被夸张被艳羡,也没人因此去追杀这个中国男人,没有中国人对他的行为感到愤慨。简言之,如果是外国男人搞了中国女人,就是中方吃亏;如果是中国男人搞了外国女人,就是中方占便宜。

根据上述分析,认为网络对这个外国男人的追杀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因为别人性伴比自己多而追杀某人是没有道理的,如果你羡慕这样的生活方式,应当自己去尝试,而不是去追杀别人。

其次,赚赔逻辑是男权社会的逻辑,仔细想也是没有道理的,是对性行为的误解。其实在一桩性行为中,双方应当是平等的,而不是一方赔一方赚的。

再次,如果一个社会只有一个男人搞多个女人,而没有一个女人搞多个男人,证明这个社会不是男女平等的社会。治疗这个不平等社会的办法也许不是去追杀搞过很多女人的男人,而是让更多搞过很多男人的女人涌现出来,对此不平等现象加以平衡

最后,由于外国男人搞了中国女人而去追杀他并不等于爱国主义,正像表扬那些搞外国女人的中国男人也不等于爱国主义一样。中国的女人被外国男人搞了也许是因为西方国家现在普遍还比中国富裕,到中国也同样富裕了,就会有更多的中国男人搞到很多外国女人,甚至会有中国女人搞到很多外国男人。而要实现这样一个局面,不是靠追杀一个来自富裕国家的男人能奏效的,而是要靠把自己的国家搞得更富裕些。

读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小时候看西方哲学史就对伊壁鸠鲁情有独钟,近日重读更加喜欢。虽然他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和猜测错误百出,但是有些人生哲理的智慧之光竟能穿透两千年的时光,照亮今人的心灵,真是够强大,够深邃。

 

试举几例:

——在所有的欲望中,有的是自然的和必要的,有的是自然的但不是必要的,有的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必要的,而是由于虚幻的意见产生的。

所谓“自然的和必要的”指的是不得满足就会痛苦的欲望,比如饥饿、渴、冷。要满足这些欲望只需些微的努力。

所谓“自然的但不是必要的”指的是能带来快乐,但是没有也不会痛苦的,比如奢侈的宴饮。他似乎把性交放在了这个档次。

所谓“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必要的”指的是对名利权力的过度追求,比如“戴上王冠,被竖立雕像”。

——能带来宁静的最佳办法就是简单的生活方式;它不要人忙忙碌碌,它不要求从事令人不快的工作,它不会硬要做那些力所不及的事情。

很多人不甘心过简单的生活,因为它挣钱太少,或者满足不了自己的虚荣心。其实对人身心最有益的是去做一份从从容容的工作,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一份自己能够胜任愉快的工作。

——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免除身体的痛苦和灵魂的烦恼。

将生活的目标确定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这就是伊壁鸠鲁所主张的。听上去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生活中,各种诱惑太多了。不知不觉就会去追求那些不自然也不必要的目标,名呀、利呀、权呀。让以伊壁鸠鲁的这段话共勉:

——无论拥有多么巨大的财产,赢得多么广的名声,或是获得那些无限制的欲望所追求的东西,都无法解决灵魂的紊乱,也无法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艳照门”风波

 

“艳照门”风波中的阿娇“艳照门”风波冲击到众多品牌,很多人呼吁抵制当事明星所代言的产品,阿娇遭到网友的投诉和抵制,《梅兰芳》剧组接到通知,将不再拍摄阿娇剩余戏份。

 

而社会学家李银河日前在博客里认为这是“受害人变成了罪人”。她批评那些“投诉和抵制”的网友:“你们没做过爱吗?如果你们一方面自己也做,一方面认为这是一件丑事、坏事,你们的神经是多么分裂呀!”对此,网友们展开热议,反击称当事人一边扮清纯,一边性混乱,那才是真正的人格分裂。

反对不值得社会太宽容

李银河在博文中认为当事明星是受害人:“不明白为什么受害人会变成了罪人。投诉和抵制背后的逻辑是:他们有性行为,所以不清纯了,所以不能再扮演清纯的角色,不能再代言清纯的产品了。”相当一部分网友表示了不同看法。

网友“此言差矣”说:“关键是像阿娇,本来走的就是清纯路线。不是恶心她做爱,是恶心她装清纯!李老师你肯定不知道,阿娇曾经说过,看到谢霆锋和张柏芝接吻觉得很恶心!也说过她拒绝婚前性行为,可早在说这句话之前就已经和陈冠希……至少说明她撒谎了、虚伪了,她一直在装,请问一个虚伪的人还能说她清纯吗?”

而网友“星火燎原”则认为李银河是偷换概念:“李老师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是正常的男女交往被放在网上的确应该同情受害者,但“艳照门”是一男对N女,是玩游戏还是集体淫乱?或者不过是一部A片的女主角之一罢了,没什么值得同情的。”网友“小微”进一步指出:“那不是简单的性行为。那叫淫乱,并不值得整个社会就这么宽容,这对整个社会风气和下一代的教育没什么好处。阿娇是许多青少年的偶像,她这样的行为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最受害的人不是她们,而是这个社会。”

网友“耳朵”也认同当事人应该首先负责:“观点固然有理,可是一个男人多个女人的行为与兽何异?关键不是传播量的大小和人们的态度,而是当事人自己内心是否反省。”

网友“半导体”认为:“一边扮清纯,一边性混乱,那才是真正的人格分裂。看清所谓偶像的真实面孔不好吗?让粉丝们也醒一醒吧。‘艳照门’真正的核心是应该怎样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空间。”

支持同情也是一种道德

也有不少对李银河表示赞同的。网友“蓝图”认为:“李老师的评论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尽管会招来很多板砖,但值得为这份勇敢直言鼓掌。”网友“黄昏晚霞”说:“公众人物也是人,也要有性爱。”持这种态度很普遍。有网友颇感同身受:“不能因此去嘲讽与羞辱他们啊!”

网友“虫虫”也指出:“应该宽容当事人,以谅解的心态对待,让他们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这是人的一种善良的本能。但是行为不当的地方该受指责的要指责,因为这也是一种教育。”

网友“非此非彼”则强调当事人的行为是私德而非公德。“床上本就应该风情,个个床上还是君子岂不是可怕。所谓隐私是看到也只能当没有看到的事情,但现在人对旁人的隐私关注太多了。”他认为:“的社会越来越缺乏同情。而同情也是一种道德,而且在道德的排序上居于前面。本质上说,都无权对他人的私德作出严厉评价。”

台湾作家刘墉在他的博文中也称:“希望当陈冠希的床照风暴过去,那些女子再一次出现的时候,这千千万万因为好奇而上网看过、笑过、谈论过,甚至传送过的人,也能给她们掌声。掌声一半给她们,鼓励她们、支持她们,在遭逢失窃嘲讽与羞辱之后,勇敢地站起来。掌声一半给自己,因为都是人,都有人性的卑劣与崇高。当幸灾乐祸的卑劣过去,同情悲悯的崇高总会浮现。”

李银河 - 微博寻亲

李银河在自己的微博喊话李亚鹏,询问其父亲是不是河南南阳人。李银河写道:“李亚鹏,你好。你父亲是不是河南南阳人(邓县)?如果是,我们可能是亲戚,估计没出五服。我姓的是母亲姓。我的外祖父叫李超千。”不过看得出来李银河对微博还比较生疏,她试图发给李亚鹏的消息却又发给了自己,但被一位叫做“miahahn”的博友看到了。这位博友十分热心地帮助李银河把这条消息转发到了李亚鹏的微博上。李银河讲述了这番“寻亲”的缘由,“因为我有一位好熟的亲戚是李亚鹏的姑姑。”李银河自己的这位亲戚最近根据其自身经历写了一本书。李银河的这位亲戚在书中提到,自己的母亲跟李亚鹏的父亲应该是同父异母的关系。

在网友们的帮助下,李银河的这个疑问转发到了李亚鹏的微博上。李亚鹏十分体贴地邀请网友们都帮忙转一下,担心李银河可能看不到回复。李亚鹏回应到,自己的父亲叫李国林,字定西。十年前已经过世了。安葬的地方在叶县,之所以葬在那里是因为有亲戚在那个地方,这个叶县就在南阳附近。但是李亚鹏也表示,因为自己出生在新疆,对老家的事情所知不多,只有等到明年回老家祭祖的时候再打听。不过对李银河,李亚鹏十分尊敬,“无论怎样我们都是同乡,先问候一下。” [1]

李银河 - 相关词条

李经纬 海选 汪海 李华忠 留学 裁军

李银河 - 参考资料

[1] 人民网http://blog.people.com.cn/blog/c7/s22773,w1234766931031631

[2]中国网http://www.blog.china.com.cn/aijun/art/437292.html

[3]中华网文化http://culture.china.com/zh_cn/talk/hide/10000892/20060809/13529285.html

[4]文化研究网http://www.ccmedu.com/bbs10_82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