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捷主演的电影:猜想2011:解读中国经济路线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52:07
   本文导读:

    ·猜想2011:转型

    ·猜想2011:资源

    ·猜想2011:商战

    ·猜想2011:A股

    ·猜想2011:楼市

    ·猜想2011:车市

    ·猜想2011:新媒体

  在路上

  在刚过去的2010年,中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步入稳定复苏的轨道。在新的一年里,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将延续2010年的复杂态势。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复苏之路不会是一片坦途,结构性矛盾将相互交织,经济上行的动力和下行的压力同时存在。这种复杂的形势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预见,与此前两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的政策取向相比,2011年的宏观政策将趋向稳健和灵活。更重要的是,在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防范新的风险将成为宏观调控的一大重点。

  在遭遇了千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在全球一枝独秀。在沾沾自喜之余,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全球经济形势仍不明朗,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并非一片大好。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放慢,就业等多项经济指标出现反复。欧元区各成员国经济出现分化,部分国家接连曝出债务危机的苗头。日元升值和持续通缩使日本的复苏形势不容乐观。套利资本大量流入经济增长形势看好、利差较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加剧了这些经济体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压力和货币升值压力。

  在国内,治理通货膨胀仍然是2011年的重头戏。去年出现了诸如“蒜你狠”和“糖高宗”等畸形的价格炒作,2011年绝不能让这些事情重演。值得欣慰的是,国家在去年出台的一系列稳定物价的措施正在发挥效力,物价上涨的势头在2011年有望得到遏制。

  货币政策会收多紧?这是2011年的另一个焦点话题。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1年的货币政策定下了基调,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稳健”并不排斥“灵活”。根据时局的变化,宏观调控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我们需要实现的目标很多,既要挤出房地产市场泡沫,保证物价稳定,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又要保证经济平稳增长。我们的调控政策需要找到最优的平衡点,这是一门艺术。

  可以预期的是,在“稳健”的主基调下,去年银行出现的天量放贷在2011年不会重演。在最近两年高歌猛进的信贷高速扩张后,2011年将进入一个清理遗留风险的时期,房地产贷款和地方政府平台贷款的风险将一一得到清理。

  2011年是否将进入加息通道?这个问题学界尚未达成共识。就短期而言,为了控制物价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加息似乎是必然的选择。因此,2011年初的物价走势显得尤为重要。(李若愚)

  通胀

  2010年,“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等调侃之语层出不穷。年初开始的农产品、资源产品价格轮番飙涨,让这些热词迅速蹿红。其中,以最先涨价的大蒜为例,其涨价幅度超过100倍,甚至比鸡蛋和肉类价格还要高。在物价高企的年代,这类热词的出现,是民众对物价快速上涨的无奈而采取的幽默表达。

  热钱

  2010年,关于热钱的报道曾引起轩然大波,央行行长周小川筑“池子”暂时存放热钱的新提法曾引起市场无限遐想。国家外汇管理局接连出招,打击地下钱庄,查处银行违规外汇交易,封堵热钱进入中国的管道。可以想见,在2011年里,迎战热钱仍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加息

  如果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只是银行和央行之间的事,那么,2010年的两次加息使人们切身感受到货币政策的收紧。面对加息,人们的反映各不相同:贷款买房的盘算月供款增加了多少;炒股的担心股市被加息打压;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等着收益“水涨船高”;买国债的担心国债收益跑不赢银行存款……

  房产税

  房产税被渴望房价回归合理的人们奉为房产调控最为有力的工具,其中的逻辑是,通过增加房子持有成本抑制投机需求。尽管业内专家对房产税能否拉低房价仍存争议,但在不少学者看来,房产税将成为楼市下一步调控最有效的“杀手锏”。各种版本的试点方案将房产税的谜底留到了2011年。

  资产泡沫

  金融体系流动性泛滥助长了资产泡沫,成为经济运行的隐患。在2010年里,政府出招挤压房地产泡沫。进入2011年,房地产调控仍将延续,房产税呼之欲出。虽然A股大盘在2010年的表现糟糕,但众多中小市值股票涨上了天,其泡沫已经引起人们的警觉。

  携号转网

  2010年11月22日,天津、海南携号转网试点开闸,无需改变手机号码可以自主选择运营商。携号转网的到来,对于运营商的服务是个鞭策,抢客大战将变得更加丰富有趣,用户将在号码的“旅行”中享受到更优惠的资费、更便捷新颖的服务。

  经济转型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1年将贯穿“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一主题。在扩大内需方面,2011年中国将在收入分配改革、民生保障和所得税改革等多方面作出新的调整。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在新的一年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一系列相配套的扶植政策有望陆续出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投资热点可能在2011年形成。(记者 李若愚) 

== 猜想2011:转型 ==

    收入改革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社会收入分配不公,这也许是中国经济改革难以免疫的副产品。然而,当中国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的基尼指数已经在“警戒线”徘徊,我们是否还能坦然地将农民工的廉价劳动称为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又或者在通货膨胀的阴云下仍旧解开自己的荷包,为拉动内需出一份力?

  2010年年底,相同的政策信号从国家决策层的不同出口发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1年各项改革的具体部署中,收入分配改革位列其中,提出努力扭转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十二五”规划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国家发改委亦表示,今年在提高农民工待遇、调节垄断行业收入等领域,将出台一些具体有效的措施。人们有理由期待在2011年,收入分配改革的脚步会迈得更快。

  “民工荒”的积极意义可能在今年显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缺工首先将带来工人议价权的提升;其次,农村收入的提高和内陆省份经济的发展,为外来工群体提供了除沿海省份之外的更多选择。而随着“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劳动主力大军,对个人价值的重视将会让更多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开始朝着更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变。

  不过,在工厂为了继续寻求廉价劳动力而西迁的大潮中,逻辑上又恰恰反映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多年之后,仍旧没有实现“同工同酬”的命题。而建立更为公平的分配制度,是2011年另一个重要的工作。工资集体协商的试点可能在更多的地方推行,通过这个“谈判”平台,劳动者将获得更高程度参与收入分配的机会。在提高居民收入方面,个人所得税改革将在今年推出的呼声也不断升温,有学者建议,推出以家庭为单位综合计征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措施,改变目前按个人收入分项征收的办法等等。

  可以预见,改革将是一场持久战。中国收入分配体制是一座被利益团体重重包围的坚固城池,然而,对于它的每一点完善与改进,都将使数以亿万计的最普通的中国人获益,他们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奇迹,也值得收获更多的尊重。

  ■回顾2010

  富士康13跳的沉重

  富士康员工的频繁自杀事件不仅让郭台铭感觉担子越来越重,还引发了各地上调工资的潮流。

  富士康第13跳员工获救。称其为13跳也许并不准确,因为该员工选择的方式为割腕,富士康为此专门辟谣。但是这并没有给富士康的形象改变带来转机。

  2010年,富士康遭遇13起员工自杀事件,社会各界纷纷对富士康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提出质疑,其后,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做出全体涨薪30%的决定。这个台湾首富也承认,要照顾好深圳工业园里40万工人的吃喝住行,还要消除他们心中的彷徨、冷漠,担子越来越沉重。在这期间,各地也纷纷上调最低工资,各省最低工资的平均涨幅在15%-20%。

  个税改革的希望

  我国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从1980年的800元上调到现在的2000元。然而,有数据显示,占总收入一半以上的高收入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仅占20%,这就预示着80%的个人所得税还是来自中、低工薪阶层,这就出现了所谓的“逆向调节”现象。2010年,关于个税改革的建议不断,比如以家庭为个税征收主体综合征收,以此降低赋税;提高现行个税起征点,把权力下放到各省,国家规定一个上限,譬如不超过5000元,让各地依据当地实际收入状况,来确定自己的起征点等。         “民工荒”的力量

“民工荒”促使企业主们不得不付出更高的劳动成本。

  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而在2010年的南方,其带来的紧张氛围被各种各样前所未见的招工广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免费提供空调房、补贴一半餐费”,“普工保底工资1800元/月以上,技工3000元至5000元/月”……“80后”、“90后”工人对工作条件、生活质量和职业发展的更高追求,促使企业主们不得不付出更高的劳动成本。

  而另一方面,国家支持中西部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用工环境的优化,这让成熟工人们选择回家就业或在家创业。大量内地农民工的离开,客观上成为促使沿海企业加快速度进行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力量。

  制造基地的“候鸟”转移

  2010年,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像“候鸟”一样,将其主要的制造中心从毗邻香港的沿海城市深圳,迁至工资水平较低的中部地区。成都、重庆、武汉等南方内地城市无论是城市建设、特大型企业数量、福利待遇和生活水平已经和沿海相差无几,尤其重要的是底层操作工的工资待遇也与沿海城市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沿海加工企业和台资、外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内迁,又促使更多劳动者选择前往内地的这些特大城市务工。         “弱小强者”的梦想变迁

  就业形势的变化、房价过高等因素,让“蚁族”们距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

  百度百科对“蚁族”的定义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2010年,网络创造了这个有些心酸的词汇,形容一个“80后”大学毕业生的庞大群体。这些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也是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的见证者。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但就业形势的变化、房价过高等等因素让他们距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记者 刘映花

  ■专家声音

  让工人有能力和老板谈工资

  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 陈光金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下降。在收入增长乏力、物价上涨、房价高企、社保体系尚不健全的现实压力下,个人经济状况已连续三年蝉联影响城镇居民总体生活感受的首要因素。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陈光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应该构建一个社会各阶层参与的报酬分配平台。

  记者:社科院最近发布的《蓝皮书》提到,近年来我国全社会总收入差距一直在扩大,目前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5左右。如果简单概括,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哪些?您认为这一情况是否会在2011年有所缓解?

  陈光金:在短期内有根本改变难度较大。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比如抑制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还没有有效发挥作用。近年中国劳动收入比重较低,但是缺少社会性的行动,比如集体谈判纠正初次分配的不公平。

  记者:对于改变这种现象,您有什么建议?

  陈光金:在企业层面,为了用工需要,提高劳动者工资是自然的力量,比政府的任何措施都有效。经济结构调整意味着社会结构的调整,要增加中高端产业和就业,确保所有的利益主体能够相对公平地参与利益分配过程,要有制度化保证。比如切实推广工资集体谈判制度,让工人有条件、有机制、有能力、有保障地去和老板谈判工资,而不是老板说给多少就是多少。

  记者:2011年,政策层面在这些领域是否会有所突破?

  陈光金:难以预言。收入分配不是给人们普遍带来收益的过程,而是要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在改革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阻力,政府部门必须在利益集团和其他社会阶层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记者 刘映花) 

== 猜想2011:资源 ==

   “不涨价”只是个愿望?

  201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油价一路飙涨,不少机构纷纷提高对2011年的油价预期从90美元/桶一路抬高到100美元/桶。与国际油价一道飙升的,还有大宗商品、黄金。

  对应到国内,则出现了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攻、成品油价屡屡上调的局面,尤其是国家发改委2010年12月22日突然“临门一脚”的调价,将“涨”字诀念成了跨年大戏。

  自前年我国实施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来,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间接接轨,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多跌少,油价高企让城市有车族的心情一起高悬。数据显示,元旦后一周内,国家发改委划定的4%变化率红线又会被突破!

  涨还是不涨?这是个问题。不仅仅是油价,新的一年里,在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价格问题中,简直无一乐观: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会不会降油价?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能不能不是一味催涨?煤炭企业加速重组能不能不至于大幅推涨煤电价格?强力调控能不能让农产品价格稍微收敛?

  显然,所有人的心底都有个愿望,那就是新的一年里,农产品、油、电、煤、气价格都不要再涨了,但从国际油价走高的预期和目前释放的改革内容来看,任何一个希望背后都有无数阻力。

  “2011年或将成为包括天然气、成品油等资源价格机制改革落地的元年。随着改革的推进,价格上涨已成定局。”如一些分析人士所言,油、煤、电、气诸种产品都有上涨预期,2011年整个能源业可能呈现价格全面上涨的态势,对于消费者来说,心态最重要,毕竟有的愿望本就不该有。周治宏

  ■回顾2010

  让人震撼的期货“疯牛”

  “牛市无顶,熊市无底,顺势而为,才是王道。”张鹏在期货市场摸爬滚打已经五六年了,是个见过场面的人,但2010年商品市场的“疯牛”还是让他震撼了,“每次下多单都吓得手心出汗,谁都知道价格不可能总是上涨,但趋势就是现实,不追涨,一辈子都会后悔。”张鹏在2010这一年赚的盆满钵溢。

黄金价格高点在2010年不断被刷新。

  不断刷新纪录的金价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经济二次见底预期以及美联储“QE2”等诸多因素让国际商品市场风起云涌,以黄金为代表的具有规避货币风险功能的商品在全球货币流动性泛滥的形势下无疑是资金避险的最好去处。2010年,国际黄金现货价格由年初的1100美元/盎司左右上涨到年末的1400美元/盎司,全年的上涨幅度超过27%,历史罕见。         被农产品轰炸的CPI

“蒜你狠”等热词成了老百姓智慧的结晶。

  在大宗商品以及黄金价格上涨的示范下,国内农产品价格出现轮番上涨,蔬菜、绿豆、棉花、大豆、玉米、白糖等产品价格屡创新高。在此背景下,“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油不得”等颇具黑色幽默的热词成了老百姓智慧的结晶。

  目前各界对国内的通胀预期仍然不断,而在中国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逐步提高的形势下,国际商品价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不明原因的“柴油荒”

“柴油荒”成因目前仍无定论。

  2010年底的“柴油荒”成因目前仍无定论,一些说法认为,2010年国际油价先抑后扬,上半年出现了一些下跌,导致炼厂在年中大量停产检修,下半年突然出现上涨,而成品油价格没有及时跟涨,导致炼厂增产意愿难以满足需要,而一些地方的突击式拉闸限电,也加剧了柴油的供不应求。而一些专家坚持认为,“柴油荒”屡屡出现,说明其内在原因仍是供油机制有问题。(记者 周治宏 孙春祥)           ■专家声音

  价格改革并不是一味涨价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董秀成

  2010年,国家在能源价格改革方面做了一些举措,比如电价改革推出了阶梯电价等模式,天然气价格改革也有新的动作。不过,相对于煤、油等资源改革来说,进展较慢,原因是电、气是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国家调整的时候也会更加谨慎。

  总的来看,目前,业界对于成品油、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呼声都比较高,2011年将会进一步推进,新的定价机制可能会出台,电力方面也会出台相关的价格机制。不过,由于通货膨胀问题已是重中之重,相信国家会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这些改革对民生方面的影响。

  实际上,能源价格改革并不意味着一味的涨价,最重要的还是要考虑到节能减排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因此,相关部门会全面考虑改革,而消费者也需要全面理解。(记者 周治宏 孙春祥) 

== 猜想2011:商战 ==

         建立大众的新商业秩序

  2010年,中国的商战特别多,光彩的却特别少。

  在中国经济高速狂奔多年之后,大公司们似乎突然变得不知该如何自处。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在公司治理结构、竞争策略等问题上水火不容、寸土必争;行业的“排头兵”们在营销手段上耍心机、下绊子。当我们用商业伦理的尺子衡量这些走下神坛的商业巨人们,我们又该如何设计未来要走的路?

  2011年,所有的家族企业可能都会思考同一个问题:在公司制度下,如何让企业在董事会和股东会的结构治理上相互制衡。在“9·28”国美票决的第二天,北京300余家私营企业和基金公司负责人就聚集在一起研讨分析,由此不难看出国美事件对于中国商业的深远影响。有关职业经理人、引入国际资本等现代公司的战略选择以及由此带来的争议也才刚刚开始。

  2010年还让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让消费者“站队”是一件危险的事,即使你拥有70%甚至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也许是“3Q大战”留下的最有价值的“遗产”,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才华横溢的网友们在互联网上发起的关于“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的造句大赛。这说明了此类事件的必然结局:当拥有垄断地位的公司拿客户们当炮灰,逼迫消费者“站队”,他们的种种表白最终也只能成为一个“笑话”。

  “深度公关”、“网络水军”可能在2011年遭遇严打。在2010年年末的时候,所谓的“网络水军”已经有被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兆头,先是在11月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又在12月上了《人民日报》。

  商业伦理缺失、违法成本低廉以及缺乏市场监管等原因,往往使得国内恶性商战层出不穷。不过,一旦人们认识到道德与秩序的重建,远比“一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口号更重要,大公司也将学会如何建立自己真正的声誉。

  当然,这些都是美好的愿望,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年代,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竞争策略有时会跟不上潮流,这些问题不会在一夜之间消除。但无论商业如何发展,正如有学者所说,新商业秩序是大众的秩序、选择,更是大众的利益所在。以此为信条,可能会让我们的2011少一些商业“闹剧”。刘映花

  ■回顾2010

  “国美内战”

黄光裕和陈晓展开的是一场符合“资本文明”的争斗。

  “国美事件”导火索是源自拥有31.6%股权的国美电器大股东否决贝恩董事。黄光裕在狱中投票反对,但贝恩三股东依然连任。然而,这只是双方捅破的第一层“窗户纸”。2010年8月5日晚间,国美电器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将针对黄光裕于2008年回购公司股份中的违法行为寻求赔偿,黄光裕就此发起“倒陈”战役。9月28日,股东投票表决后,陈晓得以继续掌控国美电器。目前双方达成暂时和解,黄光裕的代表进入董事会。

  回顾整个过程,争斗双方都在游戏规则划定的范围内行事,称得上是一场符合“资本文明”的争斗。而作为公众化的家族企业,尚未完结的国美内战注定将对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以及企业法人治理完善产生深远影响。 

QQ和360扔给“上帝们”一道艰难的选择题。

  “3Q大战”

  作为国内最大的两个客户端软件,腾讯QQ和奇虎360给他们的“上帝们”出了一道艰难的选择题。2010年11月3日,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傍晚6点,腾讯公开信宣称,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必须卸载360软件才可登陆QQ,这一逼迫用户作出二选一的“艰难决定”让业界一片哗然。当晚9时,360发表回应“保证360和QQ同时运行”,同时下线其“扣扣保镖”软件。对峙只进行了两天,在国家相关部门的介入下,QQ与360开始恢复兼容。

  “iPhone4血案”

“果粉”们为iPhone4的疯狂,却引来了联通和移动对“果粉”的争夺。

  这是由一款手机引发的“血案”,被视为电信业的“3Q大战”。

  中国联通打败对手获得iPhone4发售权,并声势浩大地争抢用户。面对金牌用户被“挖墙脚”的压力,各地方的移动公司纷纷推出针对iPhone用户的“贴心”服务,包括免费剪卡、换卡、建立专属服务等等,从悄然试探到公然明抢。这也惹恼了联通,去年11月一则“iPhone装上移动卡,无疑当今一大傻……”的短信从湖南移动传出。同时中国联通也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从12月1日起新入网的iPhone4用户不能机卡分离使用,否则手机变砖头,预存的话费也将被冻结。此事引起轩然大波。有业内人士对此评价说:哥抢的不是iPhone4,是3G,是移动互联网。

  蒙牛伊利“策划门”

  2010年10月19日,一份有关《蒙牛集团蓄意破坏我公司(伊利)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案件侦破进展》的帖子开始集中出现在网络上,里面称“蒙牛及其公关公司多位负责人、员工被拘,原因涉及诬陷伊利和圣元,并导演了圣元‘激素门’”。10月21日,蒙牛涉案员工被逮捕的消息传出。10月27日,蒙牛要求与伊利和解。虽然公关业内的各项“潜规则”都是公开的秘密,但是将这些龌龊放到台面上,大众还是颇有些不适应。事件爆发后,在香港上市的蒙牛股价连日下跌,而A股市场上的伊利股价也出现下跌。(记者 焦立坤 刘映花) 

== 猜想2011:A股 ==

 

在新的一年里,A股是红,还是绿?

        资本市场将掀整肃风暴

  2010年3月31日,是中国证券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一天,备受关注的首批6家融资融券试点券商上线交易,而中国股市由此告别了长达20年的“单边市”时代。4月16日,筹备多年的股指期货正式挂牌,中国股市从此步入做空时代。

  然而,A股做空元年道路异常坎坷。去年全年,资本市场走势跌宕起伏,沪综指最高见3306.75点,最低已抵达2300点,全年震幅30.12%,股指下跌14.31%。一批大小非及高管在限售股解禁后竞相跑路,新股发行却在绵绵熊途中愈战愈勇。IPO百倍市盈率发行已不新鲜,有股票刚一发行,价格就过百。基金业愈扩容就愈显人才捉襟见肘。而资本市场的乱象丛生则让五部委联手出重拳,誓打内幕交易……

  当2011年的钟声敲响之时,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仍只有一个——今年的股市涨还是跌?多数机构给出的猜想是:上半年谨慎,下半年偏乐观。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在“十二五”规划开启元年,与“新经济”相关联的行业越来越多地被各路机构热捧。很明显,带着“新经济”烙印的股票2011年将最受关注。

  此外,继2009年创业板推出、2010年股指期货成行后,2011年的大事还有哪些呢?一个月前,先后有“重量级人物”频频“预热国际板”,这似乎在为今年推出国际板悄然准备;而没有直接退市制度的创业板公司毕竟不够完美,在创业板推出一年多之后,退市制度的建立已箭在弦上。最后,当五部委打响了严打内幕交易第一枪之后,我们还期待,资本市场的整肃之风由此掀起。无论是基金经理老鼠仓,还是投行的PE腐败,或是上市公司的内幕交易……一批大案、要案于2011年彻底揪出,那才叫痛快!(王洁)

  ■回顾2010

  A股开启做空时代

  伴随着响亮的开市锣声,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合约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而时间再往前推进半个月,3月31日,国泰君安、国信、中信、广发、海通、光大证券,首批6家融资融券试点券商正式上线交易。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呱呱落地”,是A股市场一个划时代事件,标志着中国股市由此结束了长达20年的单边市,“做空时代”真正到来。          IPO全球第一红火

  2010年最红火的地方叫A股融资市场。上海财汇信息数据显示,去年全年A股总募资金额接近万亿大关,达到9978.3亿元。在新股融资上,A股稳坐全球IPO融资“头把交椅”,全年共347家公司成功发行。新股发行不仅速度飞快,超募规模、发行市盈率、发行价全都“飞”上了天。去年有11只新股发行市盈率在百倍以上,海普瑞(002399)、汤臣倍健(300146)两只股票的发行价甚至过百元。

  PE乱象丛生被严打

  有百分之百的利润,资本就有百分之百的胆量。去年IPO的红火却暴露出投行圈的乱象丛生。PE腐败第一案——国信证券原投行四部总经理李绍武,通过其妻及设立公司等隐蔽方式参股已上市公司,投资回报率高达20倍。内幕交易潜逃第一人——中信证券前投行部副总裁谢风华,在参与ST兴业重组过程中让其亲友提前买入,赚取4倍高额回报……针对PE乱象,国务院转发了《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内幕交易的意见》,打击内幕交易力度前所未有。

  造富运动解放高管

  2010年最快的赚钱方法是什么?IPO!在海普瑞开启每股148元发行价新高后,投资者目睹了公司董事长李锂夫妇成为“2010年胡润中国百富榜”第二名。去年,资本市场共上市347只新股,造就了824位持股市值过亿元的个人股东。这相当于每只新股上市,就产生2.4位亿万富翁,IPO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造富机器。从去年11月开始,创业板共34家公司迎来解禁,创投机构累计抛售超过40亿元,公司高管及相关人员的套现也超过7亿元。限售股解禁就走人已无悬念。(记者 王洁)          ■专家声音

  炒股布局“十二五” 新经济最给力

  摩根大通中国市场董事总经理 李晶

  在金融圈里,越来越多的“她”崭露头角,在充满阳刚的竞争中阐释着淡定与柔性。摩根大通中国市场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就被业界公认为最受推崇的中国观察家。

  2011年,李晶思考的是如何布局“十二五规划”。在去年的最后一天,李晶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A股向下的风险仍然取决于中国政府是否能够很好地控制通胀风险。在通货膨胀率达到一定水平之前,政府应该会继续实施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李晶建议投资者关注与“十二五规划”相关的经济发展趋势和未来主要受益于经济增长再平衡的行业。“我们认为,与‘新经济’相关联的行业将受益。比如与新经济发展密切相连的新能源、高节能、新材料、新科技的股票。”李晶称,消费行业中,特别是奢侈品消费行业潜力巨大;而诸如IT外包、医疗卫生和教育,这些服务行业也是未来看好的行业。此外,房地产行业不能一棒子打死,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关联行业需要留意。

  2011年,A股能否走出阴霾、步入上升轨道?李晶认为,最近股市的回调是市场情绪过于悲观,很多投资者认为高企的通货膨胀率难以控制。而考虑到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和可能因此实施紧缩政策的可能性,短期内A股将维持区间震荡,中期而言股市依然向上。在未来1-2个月内,可以逢低买入一些质量较好的股票。(记者 王洁) 

== 猜想2011:楼市 ==

        中国楼市走向平民时代

  在2008年的低迷和2009年的高潮之后,2010年的中国楼市站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调控成为年度最热的词汇之一。

  从1月份的“国十一条”开始,房地产调控疾风骤雨般地展开,“新国十条”、“国五条”、提高首付门槛、三套房停贷、“限购令”和“限外令”等让人眼花缭乱、力度空前的“组合拳”使房地产市场调控成为2010年中国经济最吸引眼球的部分。

  衣、食、住、行各领域都存在奢侈乃至超奢侈消费,为什么只有房子引人瞩目?为什么拍出天价地和卖出高价房会引起舆论的强烈反弹?这是因为,在其他领域,政府已经提供了相对充分的公共服务设施。有了公交、地铁和出租车之后,私家车成为改善品而不是必需品。布加迪和法拉利跑车卖多少钱和大多数人无关,顶多是百姓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

  与以往的楼市调控相比,2010年中国楼市的里程碑意义在于,保障性住房的重要性已经被调控部门充分理解,居有其屋的概念也被重新认识,廉租房和公租房将成为保障性住房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住房保障方式也将从“以售为主”向“租售并举,以租为主”转变。

  权威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已经开工建设580万套,北京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2.5万套,超额完成全年新开工13.6万套的任务。相当数量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一方面可以让无力承担高房价的中低收入者居有其屋,一方面将改变中国楼市供应结构,缓解供需矛盾,改变“只涨不跌”的预期,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拿出了2011年新增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天量”计划,国土资源部再曝光土地违法,2010年年末有关部门的这些表态和举措传达了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坚强决心。中国楼市已经开始从“价高者得”的野蛮生长走向注重普通人福祉的平民时代。邢飞

  ■回顾2010

  国十一条

  1月10日新华社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共有十一条,故简称“国十一条”。“国十一条”明确了综合运用土地、信贷、税收等手段的调控方式。从“调结构、抑投机、控风险、明确责任”四个方面,正式确定了2010年楼市政策基调,表明政府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的决心,揭开了2010年楼市调控的序幕。从过去的经验看,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一般都在3月份“两会”之后,在年初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还是第一次。

  新国十条

“新国十条”的出台使市场形成浓厚的观望情绪。

  4月1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即“新国十条”,首次提出“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

  “新国十条”被认为是近10年来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成了楼市的分水岭。2010年的一系列政策都围绕第三套住房出台控制投机型购买的细则,也将改善型和投资型置业买家彻底以物业数量作为标准进行区分。“新国十条”的出台在楼市“小阳春”期间大幅拉低了市场成交量,使市场形成浓厚的观望情绪,也给开发商的价格和产品调整以及其他跟进政策的制定留出了充分的空间。         北京调控新政

  继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后,北京市于4月30日制定《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文件的通知》,再推十二条调控措施。

  作为第一个积极响应“新国十条”的地区,北京出台的实施细则明确提出:从5月1日起,北京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这是全国范围内“限购令”的开山之举,旨在对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实施严厉打压,成为北京楼市年内的一枚重磅炸弹。几个月后,深圳、上海、广州等十余个大中城市陆续颁布“限购令”举措。

  国五条

  9月29日,国家有关部门下发通知,推出五条措施进一步推进房地产调控,这被业界称之为“二次调控”,又称作“国五条”。“国五条”的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强,在首套房首付比例、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外地人购房、限购以及地方政府问责等方面,“国五条”政策是“新国十条”的细化和深化的补充。从此,个别城市出台的“限购”和“限贷”等政策迅速推广到全国。

  580万套保障性住房

住宅保障体系的建设将给房地产市场带来重大变化。

  2010年初,全国和北京均下达了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到去年底,全国58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已经达标,而北京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2.5万套,超额完成全年新开工13.6万套的任务。

  住建部去年底发出通知,2011年计划安排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大大超过此前的市场预期。保障性住房计划如果顺利执行,必然给房地产市场格局带来重大变化。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表示,按照这个建设速度,保障性住房的比重将从目前不足10%的水平逐步提高至“十二五”末的20%,2019年可实现保障30%人群的目标。记者 邢飞          ■专家声音

  今年调控力度肯定还要从紧从严

  北京大学房地产业研究所所长 陈国强

  北京大学房地产业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认为,今年的楼市调控还将打出“组合拳”,肯定比2010年还要从紧从严。政府抑制投资和投机性需求、让房地产回归其居住属性的政策指向已经成为一种长期化的趋势。

  陈国强认为,尽管2010年北京住宅新房部分成交均价变化不明显,但很多区域的楼盘表现差异非常大。“在楼市调控出台之后,大兴、房山和通州等被称为北京市场上最活跃的热点板块,其房价应该有15%以上的回调。”

  2010年底,住建部对2011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位居第一。“市场各方不要对调控可能放松存有幻想。”陈国强表示,各地未来将进一步明确二套房和三套房的认定标准,2011年楼市可能出台的“组合拳”包括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房产税试点和进一步加息。

  以保障性住房为例,陈国强表示,从2008年的100万套,到2009年的330万套,再到2010年的580万套,再到2011年计划的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在未来住房市场中将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以商品房为主导的“单轨制”模式肯定会被“双体制”模式取代。

  陈国强认为,一旦加息周期开启,购房者必然会更加谨慎地入市,形成新一轮的观望态势。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和货币紧缩政策的叠加效应下,预计未来全国楼市降温的速度会有所加快,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理论上有助于促使房价回落。(记者 邢飞) 

== 猜想2011:车市 ==

        透支的车市面临大考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2011年中国汽车业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优惠政策到期、车船税可能上调、油价持续上涨,国内车市无疑将面临一次大考。

  对于今年国内汽车销量走势,业内普遍流行两种观点:悲观者认为车市不但不会增长,反而会下降;乐观者认为虽然增速回落,但还是会增长,预计增速在10%至15%。无论哪种观点符合现实,可以肯定的是,车市难塑去年的辉煌。

  对中国车市而言,201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购置税优惠、节能车补贴、以旧换新……一系列扶持政策把国内汽车销量推向了历史最高点。1800万辆年度销量不仅蝉联全球第一,而且打破此前美国保持的1700万辆最高年度销量纪录。

  不可否认,刚性需求带动了汽车销量的激增,然而政策刺激是车市火爆的根源。经历了去年底车市的“井喷”,汽车行业今年将面临周期性调整,过度透支的消费必定造成下一个阶段增速的放缓甚至停滞。尽管面临种种挑战,车企的产销目标仍然定得很高,东风日产今年的销售目标为77.2万辆,增长28.7%;马自达为28万辆,增长20%;奇瑞为90万辆,增长30%……

  车市增速放缓,车企扩大产能,结果必然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经销商已经表示,春节后车价会有大幅下降,甚至有可能出现“价格战”。

  此外,饱受堵车困扰的北京对购车进行限制,今年只有24万新增车辆指标,相当于去年销量的三分之一,将今年全国车市的预期销量拉低了3%。新出台的“治堵”方案还将对其他大城市起示范效应,广州、重庆和上海等城市都在制定相关方案。

  在传统汽车优惠政策逐步退出、大中城市酝酿限制汽车消费的时候,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发展的高潮期。《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去年发布,纯电动车被确定为我国主要的新能源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今年也将出台。刘卓

  ■回顾2010

  新能源车补贴

  6月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 ,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和合肥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对满足条件的新能源汽车补贴3000元至6万元。同时,“节能惠民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目前已经公布四批节能车名单,共有272款车型享受国家3000元的财政补贴。

  吉利收购沃尔沃

  8月2日,吉利收购沃尔沃交割仪式在伦敦举行。吉利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沃尔沃业务的收购,总收购金额为18亿美元。从签约到资产交割,双方仅用了4个月时间。本次收购使中国首次拥有著名国际豪华汽车品牌,也让吉利成为中国唯一海外业务超过国内业务的跨国汽车集团。

  销量创世界纪录

  受益于购置税优惠、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这三大鼓励政策,2010年国内车市异常火爆。去年前11个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40.01万辆和1639.5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1%和34.05%。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中国2010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800万辆,同比增长32%。中国将连续第二年在产销数据上超越美国,并打破美国此前创下的1700万辆最高销售纪录。         北京限制购车

诸多优惠政策到期之后,去年火爆的车市是否会走向冷清?

  为缓解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12月24日,北京出台《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北京每年的汽车牌照发放将不超过24万个,平均每月上牌2万个。个人或单位如果想办理车辆牌照,必须通过“摇号”程序获得机动车配置指标。北京目前有近400家4S店,新增车数量被限定后,对各4S店的销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丰田“召回门”

  由于油门踏板、脚垫和刹车系统等缺陷,丰田在全球范围内陆续召回数百万辆汽车。1月28日,一汽丰田宣布召回在中国的7.5万辆国产RAV4。3月1日,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赴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向中国消费者鞠躬道歉。这是迄今为止丰田在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上最大规模的一系列车型召回,给销售和品牌形象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去年1月,丰田汽车在中国内地仅售出7.2万辆汽车,旗下轿车品牌也首次跌出前十大热销车型销售榜单。报记者 刘卓

  ■专家声音

  限购改变购车者观念

  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 崔东树

  今年车市开局将面临高起点的情况,去年底积压的大批订单将抬高今年1月的汽车销量。春节后零售市场将出现低迷,这种情况将延续到9月左右。厂家的批发量也将进入长时间的逐季下滑。

  去年的购置税优惠让不少人转而购买1.6L车型,政策到期将导致小排量市场走势低迷。目前1.6L和2L车型的税收成本相差不大,今年消费有回升到1.8L至2L车型的需求。不过,低端群体购车热情普遍下降,轿车市场整体增速将下降5%至10%。

  随着北京限制购车和一线城市进入换车周期,今年的换购群体逐步占据车市较大份额。目前,国内无车家庭新购车占车市销量的70%,预计今年车市新购、换购和增购车辆的比例将变为6:2:2。

  规模较小的经销商今年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它们资金实力单薄,抗风险能力明显下降,而大经销商集团在资金、规模、人才、管理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将逐步体现。记者 刘卓 

== 猜想2011:新媒体 ==

  2010年12月31日,世贸天阶的大屏幕播放微博新年祝语。记者 蔡代征/摄

        生活的移动化和碎片化

  2010年,我们的眼睛越来越累。

  在地铁拥挤的空间里,在咖啡厅的橱窗下,在朋友聚会的饭局上,人们总忍不住拿出智能手机,拿出平板电脑,拿出电子书,抓紧每分每秒紧盯着各种屏幕。阅读、回复、看视频、拍照片、玩游戏、“踩点签到”、发微博……一块屏幕,将身边的世界挡在外面,人们在其后安然沉醉。

  数一数,你和你的家庭拥有多少块屏幕,每天收到多少种信息?

  新媒体的影响力正在扩大。它要占据我们所有的时间,包括已有的碎片时间和被它切碎的时间。它要满足所有的细分需求,包括已经存在的和隐藏在“关系圈子”中间的需求。它要随时随地地牵拉我们。

  移动化和碎片化,连同我们的生活也一起改变。

  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移动互联网的梦想照进现实。在苹果的iPhone和iPad两大强力产品的刺激下,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形成风潮,电子书也大行其道。众多的网络应用同步普及,其中的明星产品当然是微博。单条微博仅140个文字足以促使人们结成圈子,个人获得展示自我的最便捷渠道,老板们借此发现接触客户的最直接方式。微博有这么多的特色,很多人自然就“控”了。

  社交、情感需要、知识传递、产品推销、事件分享……人们从新媒体获得慰藉,不知不觉地依赖它。毫无疑问,在2011年,移动化和碎片化的媒体形态将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新终端将支持随时随地上网,微博将不仅仅是发布和阅读的平台。除了观点交流之外,你很快会发现网上圈子将向你推荐商品、展示工作机会、介绍男女朋友,进而占据你整个网络生活。

  信息加速爆炸。在无数屏幕背后,人们步履匆匆。张黎明

  ■回顾2010

  iPhone 4盛宴引爆智能手机潮

  2010年中国手机终端的头号大明星非iPhone 4莫属,它被戏称为“爱疯死”。自9月25日中国联通和苹果开售iPhone 4以来,其热烈程度远超业界预期。苹果旗舰店首日便断货,中国联通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卖出近60万台。“黄牛”盛行,无论是苹果专卖店、网上商店,还是联通合约计划的预订,“黄牛”操纵了大批iPhone 4的流向,导致消费者感叹一机难求。手机智能化进入井喷时代,许多欲与iPhone 4试比高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从黑莓到安卓手机,从乐Phone到OPhone、SPhone和WPhone,你方唱罢我登场。

  平板电脑风潮来袭

  去年国内IT界流行拿苹果说事儿。除了iPhone之外,另一个被瞄准的目标是iPad,这掀起了国内的平板电脑风潮,汉王的平板上架了,爱国者的平板也面市了,深圳的山寨厂商们摩拳擦掌,而联想的“乐Pad”也很快就要推出。平板电脑原本不是IT界的新创意,但苹果“做到极致”的精神改变了一切。iPad为“全触摸屏”树立了行业标准,一时间,市场热情涌动,“水客”前赴后继,导致海关加大稽查力度和加征入境关税。

  电子书进入千元时代

  在2009年的概念期之后,电子书在2010年迎来质的飞跃,其标志性事件是主流大品牌的价格杀低至千元以下。汉王于上月初宣布,其电子书用户打破100万大关。在刚过去的一年里,汉王产品的价格普降500元左右,其中一款产品低至900元。随着盛大Bambook以999元的价格搅局,千元以下电子书的市场已经短兵相接,但商业模式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不过,亚马逊的Kindle在美国一路热销并不断加入新功能,这使得人们畅想:随着电子书的功能越来越接近纸质书,取代纸质书仅仅是时间和习惯的问题。

  微博的狂欢

  2011年1月1日零时,新浪微博上狂欢的情绪达到高点,每秒钟发出的“新年快乐”超过一万条,而去年这个时候,这个数字只是306条。微博传递着粉丝间的温暖、意见领袖的犀利观点和一场场经典骂战。微博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改变了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

  微博是目前最有市场价值的互联网概念。它的繁荣来自用户自发贡献的内容、情感和关系,带来了极强的黏性和丰富的灵感来源,它还有扩展众多应用的可能。难怪“站长之王”蔡文胜开玩笑说,如果新浪微博用户数有一天突破了5亿,希望能给每位用户都分一股。

  三网融合破冰

  三网融合是2010年电信业和广电业最热门的关键词。在“电信系”和“广电系”数年的博弈中,三网融合终于破冰。去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首先打响三网融合的发令枪。6月30日,首批12个城市的试点名单落定。“广电系”随后开始轰轰烈烈地整合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包括筹建全国性的统一运营机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不过,双向互进的尝试目前进展甚微,2011年可能迈出一大步,甚至会产生第三批和第四批试点城市。对普通百姓而言,三网融合的前景被描述得很美好:未来用一根线和一件电器,打电话、上网和看电视全部搞定。希望这一天早些到来。记者 焦立坤 张黎明        ■专家声音

  一年之内微博应用将大爆发

  创新工场CEO 李开复

  他是创新工场CEO,主导投资科技领域最前沿的行业。他也是微博名人,在新浪微博的“粉丝”量超过279万。在李开复看来,微博为什么会流行?2011年,微博又会继续怎样的奇迹?

  “微博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个人品牌经营工具,”李开复说,“基于微博的多元化应用将很快爆发,就在一年之内。”

  记者:微博为什么会在中国流行?

  李开复:微博的神奇地方在于它门槛特低,又随时随地可以写,正好配上移动互联的成长。它的订阅简单,它的转发更是一种信任的传播,凝结了群体的智慧,它也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个人品牌经营工具。

  记者:除了信息分享和互动外,微博平台蕴含着很多可能?

  李开复:当然,惠普实验室从Twitter微博谈论新电影的内容中已经可以非常精确地估算电影的票房。实际上,微博平台上可以做出各种挖掘工具,让公司理解自己的产品如何被使用,哪里做得不够好,用户需要什么功能。这还只是对公司而言。

  记者:这是否意味着,以各类门户为代表的信息聚合方式会完全改变,一切服务和应用都只以个人社交网络为基础?

  李开复:不会。这就像互联网没有取代电视,电视没有取代广播。当然,人们的时间是有限的,越多的空余时间上网看微博,看其他媒体的时间就少了。但是,最终这些新媒体将被整合。

  记者:预计微博的普及过程需要多久?它会成为中国大多数网民都使用的主流应用吗?

  李开复:新浪说到2011年2月就8000万用户了,我觉得已经开始普及了。

  记者:在您看来,众多的微博平台会是共生还是只留下一至两家?

  李开复:在一个完美的社会,应该是只有一个社交链,这样我们生活会更方便。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又只有一家独大,那垄断带来的问题也很大。所以,最好是有一个开放式的接口,让所有开发者都能用同样的社交信息来做产品开发。这需要一个公开标准,也许可以由一家公司来做。记者 张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