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磁性:反腐败白皮书解读:勾画反腐全景路线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0:22:20

利剑出鞘

——2010《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解读

(本刊记者)陈虹伟/文

2011年新年伊始,被中纪委领导批示为“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民间因此称之为“三最”女贪官的辽宁省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原局长罗亚平,因犯受贿罪、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经法院审理查明,自2001年至2007年,罗亚平在担任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负责人期间,利用职务之便累计贪污、受贿3000余万元人民币,另有2800余万元人民币、69万美元的财产来源不明,涉案金额共计6000余万元,刷新了辽宁官场贪腐犯罪涉案金额的纪录。

据了解,近年来涉案贪官大多被判处死缓,被判处死刑的案例还不多见。

2010年12月30日,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死刑核准裁定和下达的死刑执行命令,对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曾锦春验明正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这位曾书记当年权倾一时,大肆受贿索贿,还打击报复举报自己的官员,民间反响强烈。

十天之内,一名贪官被判处死刑,一名贪官被执行死刑,如此力度显示了党和国家反腐败的决心。

同样是2010年岁末,一个更令国人振奋、令世界瞩目的我国首份反腐败白皮书正式出炉。1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以下简称反腐白皮书)。这是中国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向国内外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决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的基本情况。

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成为继人权、国防、环保、西藏等问题之后又一个被中国纳入官方正式文书报告形式——“白皮书”范畴的议题,凸显这项工作已被提升到必须加大宣传力度的更高层次。

腐败是一个社会顽疾,在全世界普遍存在,反腐败是各国普遍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反腐白皮书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反腐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白皮书多个 “第一次”勾画中国反腐全景路线图

从过去记忆中的刘青山和张子善,到近年来的陈希同、黄松有等高官纷纷落马,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一直在与各种腐败行为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正如反腐白皮书中所说,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反腐败问题,从其诞生那一天起,就把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以坚决的态度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查办大案要案、惩处腐败分子、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治理商业贿赂、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之路。

中国的反腐败工作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中西方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传统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之我们宣传力度不够,使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反腐败工作产生误解。而此次反腐白皮书用1.6万字的篇幅,详尽披露了中国反腐败的成果、体系、原则和目标。该文第一次公布了反腐民意调查多年对比权威数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至2010年,中国公众对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成效的满意度平稳上升,从51.9%提高到70.6%;公众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从68.1%上升到83.8%。”

第一次表述了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作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各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言献策、参与监督、揭露腐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次全面介绍了中国的反腐败职能部门。“在中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职能机构,主要有中国共产党纪律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机关、政府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以及国家预防腐败局。”

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有了“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表述。以前,中纪委的提法多是“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一般指党内法规。而这次的白皮书则明确:“中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重视发挥法律法规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不断推进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制化、规范化。以中国宪法为依据,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法律法规;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依据,制定了一系列中国共产党党内制度规定,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第一次详细阐述了中国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明确七种监督力量。“目前,已形成了由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内部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公民监督和舆论监督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体系。各监督主体既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形成了整体合力。”

第一次系统概述防治腐败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进程及成果。“2001年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2000多项,地方各级政府取消和调整77000多项,占原有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在政府采购方面,实行以公开招标为主要方式的采购运行机制,2002年至2009年累计节约财政资金3000多亿元。”反腐白皮书列举了七大改革同时并进,包括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市场配置资源制度。

第一次表明中国反腐走向国际化。白皮书披露“截至目前,中国已与68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06项各类司法协助条约。与美国建立了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并设立反腐败专家组;与加拿大建立了司法和执法合作磋商机制。中共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腐败机构开展了友好交往,与俄罗斯等8个国家的相关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联合国、欧盟、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开展了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框架内的反腐败合作机制。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签署了检察合作协议。公安部与44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建立了65条24小时联络热线,同59个国家和地区的内政警察部门签署了213份合作文件。

类似这种“第一次”,在这份反腐白皮书中还有很多。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坦承,长期以来国外有一些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是不是真正反腐败、能不能有效反腐败持怀疑态度。所以,“有必要把我们开展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坚定态度、经验做法、明显成效和未来发展进行公示,告诉世人中国是怎么做的,做得如何,有什么目标”。

中国政法大学政府与法治研究中心教授王成栋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新中国成立61年来第一次发表的《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表明我国在经济领域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在政治上也寻求国际化的发展,中国的反腐败开始与世界反腐败接轨,和世界反腐败同步,这是具有更深层次意义的可喜的变化。”

就在反腐白皮书发布一周后,2011年1月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在北京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情况。中央纪委副书记干以胜表示,2010年1至12月,有119527人受到党纪处分,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5098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427186件(次),其中检举控告类1000277件(次)。初步核实违纪线索163480件,立案139621件,结案139482件,处分146517人。其中,给予党纪处分119527人,给予政纪处分38670人。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89.7亿元。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用翔实的数字表明,反腐败并不是走过场。

同样振奋的消息也同日传来,中央纪委监察部查处的康日新、黄瑶、宋勇、李堂堂、许宗衡、张春江、宇仁录等大案要案,已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正在立案检察的还有张家盟、宋晨光、刘卓志等违纪违法案件。

随着一个又一个腐败官员尤其是高级别官员的落马,人们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