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日起源 攻略:从《读者》中汲取营养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29:19

夏恋《读者》2009年第09期


作者:王文华


  爱情像感冒

  夏天,总该有一段恋情。就像冬天,总是会感冒一样。

  夏日恋情,比春秋冬季的恋情都炙热。它总是突然地发生,像夏日早晨起床后拉开窗帘……哇!艳阳已霸占整条街。当你熟睡时,阳光和爱,都已经悄悄而铺张地,全面攻陷。

  但悄悄来的东西,最后都悄悄走了。令人惊艳的事物,总消失得措手不及。夏日恋情,总是短暂。

  它也遵守着学校的行事历。开学了,玩心就该收了。恋情像阳光下的水珠,蒸发后不留一点痕迹。

  但夏日恋情的美,就在于它的短暂。

  誓言像铁轨

  我的夏日之恋,从学生时代开始。

  那时我活在一个压抑的年代,读一所男校高中。现在的同学难以想象,在那个环境中,如果不刻意找机会,可能好几个星期都没有跟女生讲过话。偶尔走运讲到了,对象是老妈。

  那时同学都喜欢参加“自强活动”——

  于寒暑假举办的跨校活动,报名者踊跃的程度就像报名参加电视歌唱比赛。不管在户外,如横贯公路上健行,或室内,如文艺营的听讲和习作。我们的真正目的当然不是那个活动的主题(参加健行的都是平常体育课躲在教室K书的;参加文艺营的,包括我,语文课时大腿上都放着数学参考书),而是在活动中可以认识异性。

  不知是累积的饥渴,还是天气太热,在这种活动中很容易爱上别人。也只不过是夜游时走在后面看了两小时她的背影,就想叫人家意映卿卿。也只不过是一起熬夜做了队旗写了队歌,就觉得自己跟人家天造地设。

  短短三四天的活动结束后,解散前小队一定要在车站前再聚一次,像报户口一样,详细留下自己的联络方式。甚至设计电话响三声挂掉,再响一声的暗号,避免打给她的电话被她老爸接到(那时没有手机)。

  小队解散了,只剩我和她走在台北车站。那月台如此短,一下子就走到她的车厢。我看到铁轨向远方弯曲,思念提前开始沿轨道绵延出去。我们彼此承诺:一定要保持联络,我每天写封信给你,下星期天去屏东看你……誓言像铁轨,千锤百炼,看不到尽头。

  然后火车动了,我不能免俗地跟着火车跑,但到了月台尽头仍必须停下来。我热泪盈眶,用力挥手,完全入戏,直到下班火车进站,帮我喊NG。

  然后开学了、补习了、考试了、校庆了。每天一封的信,变成每周一封。去屏东看她的承诺,像体育课,我知道我应该去,但为了联考,必须暂时放弃。联考的钟声响起,监考老师的眼神像老鹰。当我拿着2B铅笔,快速而准确地画着答案卡时,我像个冷静的杀手。那冷静的杀手,和月台上哭泣的男孩判若两人。如同南下和北上的列车,快速交叉,但越行越远。

  而铁轨已经锈了,铁道上散落着破碎的心,没有人清理。

  为什么会一见钟情呢?为什么当时会如此笃定那一生第一个略有好感的女生,绝对就是我厮守到老的爱人?为什么会坚信我有资格或能力,每星期天到屏东看她?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若在捷运上再遇见她,会不会像当年一样临去秋波?还是会说:“这位太太请借过。”

  爱情换季

  人类一见钟情的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学生时代,我们总是爱得义无反顾、永不服输。管她住屏东还是广东,管她有没有男友,我爱她,我就是爱她。她爱不爱我,是她家的事。她爱不爱男人,也没有关系。那态度就像夏天这样直接,这样强势。

  进社会后,我们的爱也跟着进入秋天。当然还是会碰到惊为天人的对象,只不过会充分发挥脚踏实地的精神。她是美女,这是好事。但等等,让我冷静一下。这世上还有很多美女,不需要为了一个而昏头。于是论斤论两、旁敲侧击。问到MSN,要先假装没兴趣。第一次约会后,接下来三天都没消息。这种暧昧的爱就像秋天,循序渐进、优雅温吞。我们变成变频冷气,不多浪费一点宝贵的能源。

  结婚后,爱情换季了。我们进入冬天,不只对老婆,也对其他女人。在冬天,一切讲究实用,所有虚无缥缈的东西通通可免。结婚周年?什么?是今天,老婆生日?哎哟,我们家不过生日。情人节?别傻了!那些都是行销骗局。到峇里岛度假?何必?台北市也有沙滩。半夜我们当然还是会在床上翻滚,但原因不是和老婆亲密,而是睡在中间的女儿在踢你。

  对老婆冷淡,对其他女人也不会热情。办公室里当然会有令我们心动的女同事:年轻、没家累、身材还没走样、胆子还没萎缩。我们也许会发个简讯赞美她的耳环,中午约她出去吃个午饭,不过也就这样了。胆子大一点的,会在冗长的会议上老板滔滔不绝时,幻想当这世界只剩下我和她时,我们可以做的所有事情……

  但幻想归幻想,我们永远不会行动。不是我们道德高尚,或是办公桌上那张全家福照得温馨,而是怕麻烦。为什么冬天早上出门晨跑的人少?因为离开被窝、起床、穿衣、穿袜、出门、受冻……是件很麻烦的事。是的,这是冬天,习惯是最佳保暖工具。荷尔蒙实力再怎么坚强,也打败不了习惯。

  但谁知道呢?有时也许是为了发泄中年的挫折感,有时纯粹是因为年终尾牙时喝到烂,我们跟同事回家了。过程匆促,因为那床上挤了太多其他人。但就算真有外遇,也会慎选对象。我们会找同样已婚、最好也有小孩的对象。因为双方都怕麻烦。若是东窗事发,双方的损失一样惨重。

  选择外遇对象,就像架构投资组合,要股价平衡,要分散风险。老婆是债券,情人是股票,我们搞来搞去,沉醉在“投资”,或所谓“爱情”的幻想中,但其实也心知肚明,最后什么钱也赚不到,只是徒然缴下很多手续费。

  多么寒冷的冬天!爱情的要务变成避险。选择对象的标准不再是在一起时谁比较爱对方,而是分手后谁的损失比较惨重。

  第二春

  冬天过后,会有春天吗?我猜某些男人或女人是有的。特别是当养儿育女的责任到一段落。我们都在大街上看过他们:穿着过度年轻的服饰,开着颜色过于鲜明的跑车,旁边坐着年纪相差过多的伴侣,两个人总是没有话说。

  他们开的车好像竞选的宣传车,因为那整个形象好像是在强势宣传一个观念:我是泛蓝、我是泛绿、我是泛年轻!这依然是我的春天!

  绕了这一大圈,一见钟情又有可能了。只不过这种一见钟情跟高中时的一见钟情不一样了。这种一见钟情,是因为经验累积而产生的娴熟的判断,而不是因为精虫累积而产生的三分熟的决心。我们选择对方,是因为我们会“看人”,而未必是因为我们会“爱人”。第二春的爱,大部分是水到渠成,很少要舍身取义。第二春的爱,大多都住在信义计划区,很少需要台北屏东奔波。第二春的爱,大多都在国父(编者注:即孙中山)纪念馆散步,很少会到台北车站月台狂奔。第二春的爱,很少会像高中时那样写下誓言,不过倒可能签个婚前协议书。

  “与妻诀别书”和硫酸

  每个人都爱过,每个人都有旧情人,每个人都偶尔会想起旧情人。当你想起旧情人时,你想起的是你们如何相遇,还是如何分手?

  我总是想起后者。这是不是有点变态?

  因为分手时,总是把我们最好或最坏的一面激发出来。相遇时也会这样,只是不像分手时那么极端。相遇时大概不会有人写“与妻诀别书”,或是带硫酸来报复。

  每个人都有四季,当一年结束,你会想起哪个季节?

  我虽在人生的秋天,却总是不断想起,那盛夏的季节。我回到当年列车开往屏东的月台,看着一个个飘过的火车车窗。我发誓,我真的看到,当年那个跟我互许终身的女孩。而旁边坐的我,是那么开心地,跟她往屏东驶去。 

美丽的误会《读者》2009年第09期


作者:蒋英姿


  一

  雨露告诉我,她已经把我发给她的贫困学生资料全部挂到网上去了,要我去她的博客看看。我登录到她的博客,醒目的大字“南金桥——希望桥”映入我的眼帘,十一个贫困孩子的简历、生活照、家庭背景、父母近况都历历在目,让我惊喜的是孩子们的情况介绍后面都有热心人跟帖。他们承诺,每学期资助这些孩子200~700元的生活费。

  雨露是广州一家证券公司的职员,十一国庆节和她的同事来安化山区旅游。原计划去梅山龙宫的,不想一场暴雨把他们阻挡在半路上。当时我和两名同事正下乡回来,“拾”了他们,带回乡政府,并在食堂简单招待了他们,尽了地主之谊。

  雨露对南金的山水特别感兴趣,也对我们的工作感兴趣,说我们下乡简直就是旅游,太幸福了。我们都觉得好笑,这个城里女子显然不懂得山里的生活。我们告诉她,山里的生活没有景色那么美,村民们的收入全靠种几亩薄地,非常贫困。有的孩子因家贫上不起学,小小年纪就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她感到很惊奇。说现在不是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了吗?都不要交学费了。我说虽然不要交学费了,生活费和学杂费还是要交的。现在的学校不像原来那样分散在每个村落了,全部集中到了镇上或者县城,山里的孩子上学都得住校,住校要交住校费、生活费,还有交通费。一个小学生每一学期至少要一千多块,一个中学生一学期要两千多块。这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但对于个别家里有绝症患者,或者夫妻一方外出打工下落不明,或者父母残疾、死亡的家庭来说,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雨露问,地方政府不是应该帮助这些可怜的孩子吗?我说,我们也有这方面的专拨资金,但是因为地方财政不富裕,数额非常少。贫困的家庭又很多,无异于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雨露是个热心的女子,她要我提供几个贫困学生的资料,说她回去后发动周围的人资助他们。我喜出望外。

  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我和同事走访了全乡十多个村寨,将十一个特困生的家庭情况和照片整理好发给了雨露。雨露的动作更快,一天时间就把这些孩子的资料全部贴了出来。

  我一张一张地点看着孩子们的照片,发现了一个现象,那些看上去漂亮可爱的孩子,人家似乎更乐意捐助。一个叫英敏的大眼睛白皮肤的女孩子愿意捐助的有四个人,捐得最多的一个是七百。一共有一千四百元。还有一个叫智辉的机灵可爱的小男孩,得到三个人的捐助,一千元。另外的孩子,二百三百四百不等。但是,有一个叫戴佳苗的女孩子后面是空白,没有人捐助她。

  二

  我问雨露,为什么戴佳苗没有人捐助?雨露笑着说,我正要跟你说这件事呢,你先仔细看看她的照片吧!我便仔细地琢磨她的照片。宽宽的脸,黑黑的皮肤,小眼睛小嘴巴,却长了个大鼻头。头发稀而黄,个子矮胖。衣服又是深色,看上去有些老气横秋。我心里便清楚雨露要我仔细看照片的原因了,是怪我没把她拍漂亮点吧。但天地良心,比起戴佳苗本人来,这张照片已经好看多了。

  雨露在网络上问我,找到原因了吗?我说,找到了,她的确长得不好看。雨露说,不是这个原因,比她长得更不好看的两个学生不也有人捐助了吗?

  可是除了长得不好看,我再无法从照片上找出其他原因。便问雨露,有什么问题?你跟我说吧!

  她说,你看看她的家庭照片。

  孩子们的家庭照片是我和同事按照学校老师提供的学生基本情况,步行几十里山路找到他们的家里拍下来的。戴佳苗的家庭照片被我取名为“杂草丛生的家”。一栋有四间房的木屋,只装好了两间,其他两间敞着。厨房就设在堂屋里,杂草长到了堂屋门口。戴佳苗的爸爸原来是个司机,日子过得不错,可是他出了一次车祸,轧死了一个人,伤了一个人,家里就败落了下来。房子被失去理智的受害者家属拆得七零八落,父母为了躲债,常年不在家里。戴佳苗和七十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

  “你没注意到堂屋中间的桌子下面放着一堆啤酒瓶吗?还有,门口有很多野草。”她提醒我。

  我注意到了。当时拍照片的时候就为了刻意表现野草,我站在大门正前方取的景。可这有什么不对劲吗?

  “我的同事认为这一家人不值得帮助。第一,他们太不勤劳了。家里长了那么深的草居然也不拔掉。就算大人没有空,小孩子自己也十多岁了,回家的时候就不能把自己的家里弄得干净整洁一点吗?第二,这家人的生活并不差。从他们堆在桌子下面的酒瓶子的数量可以看出。”雨露说。

  我感觉脸上火辣辣的,为自己的失职。我说:“你把她撤下来吧!是我考虑问题太不周到了。”

  雨露便把戴佳苗的资料从网上撤下了。

  三

  一个月后,雨露把资助款全部汇了过来。我和同事跟学校领导取得联系后去了学校。十个受到资助的孩子都很高兴。因为他们的杂费和生活费大多还没有交清。老师代表他们感谢我们,我说是一些远方的朋友捐给他们的,希望他们好好学习,长大了成为有爱心的人。我还建议受资助的孩子给资助他们的好心人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表达自己的感激。气氛正热闹时,我看到一个小女孩悄悄地退出了教室。

  那是戴佳苗。我的心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意识到自己伤害了一个孩子。

  十一个孩子,她成为唯一没有人资助的对象,心里会怎么想?会不会因此有来自容貌方面的自卑与怀疑?会不会因此而悲观失望?

  我又一次为自己的考虑问题不周全而后悔。

  老师问我,戴佳苗没有人捐助吗?她是这些孩子中成绩最优秀的。

  我正要回答,同事赶在我前面开口了:“没有,戴佳苗暂时还没有人捐助。”

  老师脸上明显流露出失望。她说,戴佳苗的家是最穷的。已经欠下很多学杂费和生活费了。但是孩子学习非常用功。

  校长提出要我们跟孩子们合个影。十个孩子整整齐齐地站成了一排,第二排是校长和其他校领导,周围是叽叽喳喳围着观看的学生们,我的眼光再一次四处搜索,没有搜到戴佳苗的影子。

  这个时候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接听完毕我对校长说,刚才我接到了杨先生的电话,他原来答应资助戴佳苗的,后来因为临时被安排出国考察,跟我们联系不上,昨天才回来,说今天已经汇了三百元钱过来,资助戴佳苗完成学业。

  校长招呼大家快去叫戴佳苗过来。同事莫名其妙地看着我,我冲她使了个眼色。戴佳苗被同学推到我身边时,脸上还有未干的泪痕。我握住她的手说:“戴佳苗,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答这些好心人。”她腼腆地一笑,小眼睛里泪光闪闪。

  

  四

  

  半年后的一天,我去戴佳苗所在的村里搞计划生育,路过村上的医疗点时,看到戴佳苗在那儿卖药材。医生觉得她的药材还没有干,不收。她说她可以便宜一些卖给他,店主还是不要,说天气不好,怕坏掉。我赶紧帮着说好话,医生才收了她的药材。

  戴佳苗拿了卖药材所得的一百二十元钱,很高兴地向我道谢。她说这些药材都是她和爷爷一起从山上挖回来的,她要交生活费了。

  我问她,爸爸妈妈平时不给你寄钱吗?她说,爸爸妈妈挣的钱都要拿去还债。爸爸的车轧死了人,给人家立下了字据,五年一定赔偿人家十五万元钱。否则就要坐牢。

  她邀请我去她家里做客,我试探性地问她爷爷喝不喝酒,我去买两瓶给他好不好。她说,爷爷不喝酒,不要买。我笑,上次到你们家拍照片的时候看到堂屋里有很多酒瓶子,我还以为你爷爷喝酒呢。

  她红了脸说,那是我和爷爷捡来的,有收废品的人到村里来我们就卖给他们。不过因为山里远,很少有人来收,所以要放很久。别人都嫌占地方不愿意收集,我觉得一个酒瓶五分钱,十个酒瓶子也有五毛钱,够买一份饭了。

  我有些震惊,问她,你和爷爷是不是成天忙着挖药材捡废品挣钱,没有时间打理家务啊?那次去你们家看到门前长了很多杂草,有的还长到屋子里去了,我生怕有蛇,都不敢踩过去。她说,那不是杂草,是一种药材,叫摇仙叶,是专门种在屋前屋后的,它能散发出一股特殊的味道,让蚊虫都不敢靠近,蛇就更不敢靠近了。它像笋子一样容易成片地长,到秋天结果了,就枯萎了,可以把秆子和叶子晒干磨成粉卖钱。那种粉夏天撒一点在房间里可以驱蚊,比蚊香的效果好多了。

  我暗自感谢那个打错的电话。是它给了我一把梯子,让我不至于伤这个孩子太深。

  一个星期后,戴佳苗的资料又一次出现在雨露的博客里。照片还是那些照片,不过多了几行说明,已经有两个人愿意资助她了。  

上帝和魔鬼都干了什么《读者》2009年第09期


[美]努雷·维塔奇 陈振 译


  你知道在创世纪的7天里,上帝和魔鬼都干了什么吗?不健康的油炸土豆跟这个有很大关系.

  刚开始,上帝创造天空和陆地.但是陆地还没有成形,上面一无所有.于是,上帝又在天上画了个发光的圆圈,他称之为"太阳".上帝觉得有了光很不错.

  魔鬼也创造了一个发光的东西,他称之为"电视".魔鬼觉得这个东西也很不错.

  上帝指地为泉,清冽的泉水从地下冒出来.上帝认为这水不错.

  魔鬼发明了冒泡泡的饮料,他认为冒泡泡的饮料很好.

  上帝说:"让土地长点蔬菜和草药吧,这样我的子民们就能健康地成长了."

  魔鬼说:"弄点油炸的土豆吧."

  上帝说:"水里有一万多种鱼,可以为子民们提供营养."

  魔鬼把鱼弄死、捣烂,在油锅里一炸,还加了些油炸土豆。

  上帝又创造了家畜,他说:“看啊,我把所有动物都赐予你们,他们能供你们肉食。”

  魔鬼教人们把肉弄碎并作成汉堡,还说配上油炸土豆更好吃。

  第七天,上帝休息了,他要孩子们也去休息,这一天应该用来享受创造的这些奇迹。

  魔鬼做了一日三餐,还办了电视节目和充斥着名人轶事的周末报纸,于是人们的头脑被这些垃圾填满了,他们的身体里塞满了油炸土豆。

  上帝对男人说:“把女人带走,繁衍生息去吧。你们的后代将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不胜数,我会为你们创造一个国家。”

  魔鬼发明了电脑,雇了1000个魔鬼,让他们给电脑里装上在线战争游戏和满是女人图像的成人游戏。男人们把女人们丢在一边,移情别恋于电脑了。对此,上帝点拨女人:“我赐予了你们很多迷人的魅力,当男人们离开电脑的时候,你们可以利用我赐予你们的魅力。”魔鬼又发明了任天堂(移动游戏装备),这样男人走到哪儿都能玩电脑游戏了。

  蛇是上帝创造的一种难以琢磨的动物,魔鬼附身于蛇,并通过它跟女人和男人说话。上帝说:“不要触碰院子中间的树。但是我告诉你们吃了这棵善恶之树的果实,你们的眼睛就会睁开,你们就会和上帝一样。”男人和女人看了看蛇,然后说:“不了,谢谢你。我们不喜欢水果。不过,你有油炸土豆吗?”  

2008年《读者》第3期卷首语


  

《一粒种子可以结多少苹果》

文/柯云路


  将一个苹果切开,可以很容易地数出里面有几粒种子。然而,当一粒种子发芽后,很少有人能够预知长成的大树日后会结出多少苹果。
  引起我兴趣并且为之感动的正是一个关于种子的故事。路乞今年65岁,是一位可爱的外国老头。退休前,他是一位法律工作者,名片上的头衔为“法学博士”。20多年前,路乞第一次来到中国,从此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用自己学到的汉语自我形容为是一种“缘分”,遂决定退休后定居中国,后来他爱上了一位中国女人。
  “路乞”是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意思是“路边的乞丐”。我是在电视上认识这位老人的,其时他正带领着上千名志愿者在南方的一座我市沿路捡拾垃圾。志愿者中包括教师、警 察、官员、学生和儿童,还有下岗工人。路乞和志愿者们所到之处,路上的烟头、废纸等各种垃圾纷纷被“请进”垃圾箱,道路转瞬间变得整洁起来。在路乞和志愿者们的感召下,不 少行人也纷纷加入了这个捡拾垃圾的行列。
  报道说,路乞刚开始捡拾垃圾时,不仅一般人无法理解,就连他的中国夫人也不能接受。一个在大学任教的老人赤手在街道上捡拾垃圾,按照人们通常的观念,不仅与自己的身份不符,且形象不雅,又很不卫生。他的夫人怀疑,这样的行为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究竟能起多大作用。
  但路乞依然坚持。他说:“我重视我的‘环境’。我只希望我生活的城市更干净、更美好。”作为一个中国通,路乞在中国有许多朋友,也去过很多家庭。他很坦率地批评道:“一些中国人的家里是非常干净的,可是一出家门几步远就很脏了。这不是卫生习惯的问题,而是观念的问题。我要捡的不只是路面的垃圾,还有人们心里的‘垃圾’。”
  路乞面对别人的质疑时说:“我不是在捡拉圾,我是在做教育。”他又说,“教育是一粒种子。种子可以生根发芽。你可以很容易知道一个苹果里面有多少粒种子,但是你很难知道一粒种子可以结出多少个苹果!”
  (王琛摘自《山花•智言》2007年第12期)  

2008《读者》第4期卷首语
《走向光明的所在》
文/林清玄

  
  清晨,我沿着溪边步行,发现阳光正在苏醒,由重重的山与浓浓的云里拉开弓箭,万箭齐发地射到人间来。那原来沉郁的山景,突然被悲翠染绿了;原本灰沉的溪水,也浮出黄金的光影;草叶间的露珠显现出彩虹的光泽;溪畔的繁花也都找到自己的颜色,欢欣鼓舞起来。晨光的感觉不只停留在视觉上。在听觉上,那自阳光中醒来的鸟儿,正热烈讨论着今天阳光的温度;在嗅觉上,那万花的芬芳与青萃的清香,不正是对光张开双臂的拥抱吗?在味觉上,如果我们大口地呼吸,就可以感受到把光吸入胸腹的温暖;在触觉上,阳光正温柔地抚慰我们在黑夜曾经消沉的肌肤。晨光四处流淌,晨光也无所不在。我们以为阳光来自太阳,但是在我们心灵黝黯的时刻,再多的阳光也不能把我们拉出阴影。所以,阳光,不只来自太阳,也来自我们的心。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就会感应到世界的七彩;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就能与有缘有情的人相互照亮;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即使在最阴霾的日子,也会坚持温暖、热切、有生命力的品质。每天,起床的时刻,我都满怀感恩地与朝阳道平安,与晨光一起点燃内心的光明。内心一旦有了光亮,就想欢笑、想去爱、想手舞足蹈地唱歌,然后我轻轻唱着我内心的愿望。每天,我都与早上相遇的人道早安,因为我珍惜每一次相遇的因缘。在我的心里,总有这样的盼望:和大家一起打开心内的门窗。每天,我都与黄昏相会的人道晚安,因为我珍惜每一次相会的因缘。在我的心里,总有这样的盼望:和大家一起走向光明的所在。十年夜雨心不冷,永远保持青春时代的热情。百鸟飞远天不远,心爱的人一直在美丽的白云间。千山越过水不浊,故乡的田园永远在安慰我的心。万花落尽春不尽,五彩的春光在冬天也不会凋零。只要打开心内的门窗,就会走向光明的所在;只要打开心内的门窗,就会走向光明的所在。打开心内的门窗,走向光明的所在。
  (冯国伟摘自知识出版社《走向光明的所在》一书) 

2008《读者》第5期卷首语


  

《雨伞》
文/夏琴


  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容易遗失的就是雨伞了。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一定不会想起它;只有在下雨的日子,才会刻意地把它带在身边。当雨停了,它可能会被遗忘于某地方的某一角,可怜地等待主人 领,又或者变成一把无主的孤伞。
  有一次,我发现那把自己很喜爱且用了多年的雨伞突然“人间蒸发”,当时有一种很失落的感觉,连续几天,都不断懊恼自己的粗心大意。
  数天后,没想到在工作的地方,竟然看见它默默地靠在墙角。能够失而复得,简直喜出望外。我再次望着那把熟悉的雨伞,发觉它那木制的手柄已显得残旧,伞身原本的颜色,也因经年累月雨水的冲刷而变得黯淡。原来我一直都没有真正地看清楚它,只是在需要时,才把它抓紧。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一直默默支持着我们的人,他们像雨伞一样,义无反顾地撑起来,为我们遮风挡雨,抵御任何恶劣的天气。只是我们已习惯了雨伞底下的包容、关怀、体谅和付出,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不自觉间忽略了那雨伞的存在。
  在阳光普照、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你可曾忽然想起那把为你遮挡风雨的雨伞?
  (亦霜摘自《时文博览}2008年l月上)     读者》2008年第06期·卷 首 语·

人能感动,就能幸福

文/赵  捷




  
  “感动无处不在,仿佛泉水,是滋养生命的。但是,我们却匆匆走过,忍受着干渴。”
  
  每天上班,我都要在北大东门过斑马线,再往东走到单位。多数时候,都是刚到路口,人行横道的红灯就亮起来,我只有等待。那天也一样,只是我偶然回了一下头。我忽然看到北大校园扩建工地围墙边被留存下来的两棵老柳树,那巨大的绿色树寇在朝阳下闪着熠熠的光泽,随着微风荡漾着,美到极致。
  
  那一刻,一种感动深深袭击了我。无异于多年以前,在某个路口突然看到我单恋的男孩的身影。整整一天,我都感到莫名喜悦。一个很平常不过的日子,仿佛也被早晨的感动镀上了金边。
  
  那天晚上,我在日记中写道:“本是匆忙上班时一次难耐的红灯,偶然的回头,给我的竟然是一整天的幸福,甚至是一生中任何时候对柳树的回忆重复唤起的幸福感觉。”
  
  自从我家保姆走后,我的生活就是白班加夜班。每个夜晚总要醒来数次给三岁的儿子盖被子、把尿。有一天夜里,他突然挣脱我,在迷迷糊糊中大叫:“我自己来,我自己来。”然后,跑到马桶边,吃力地踮着小脚尖,很快小便完了回到自己的被窝里立刻又呼呼大睡了。我却一下子清醒起来,感动于儿子的生命历程又发生了质的变化。黑夜里的我,心花怒放。
  
  有一天午餐时候和台湾佛光大学原校长龚鹏程先生在北京的西餐厅聊天,他讲到他在台湾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孩背着另外一个小小孩在乞讨。他心中悲悯,就给了孩子一张大额的钞票。走了好远,他被人叫住了,回头一天是那两个乞讨的孩子。孩子见他回身,立刻跪到地上给他磕头。龚先生说,那一刻,他眼睛湿润了,一个小孩和他背上的小小孩在他面前磕头的样子令他终身难以忘怀。
  
  听龚先生说着,我的眼泪止不住就下来了。我想,当我没有孩子的时候,这个世界只是一个熙熙攘攘的世界,我只是其中的一粒尘埃。但是,当我成为一个母亲,听到这样的故事的时候,我心中的感动就像暮色苍茫无边无际,世界在我心中就变成一个需要我去做一点清扫的房间了。我很感激龚先生传递给我的这份感动让我获得了瞬间的成长。
  
  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心累,有时身累,有时候,人生仿佛就是天涯苦旅。但是,头顶的鸽哨突然掠过,让人顿感一丝惊喜,这就是感动不期然的来临。感动,仿佛纯棉呵护我们的身心,让我们常住在体贴入微的幸福家园之中。无论是幸存柳树的自然之美、一个幼儿长大成人的细枝末节,还是人间辛酸唤起的良知援助,都是感动之花开放的枝桠,都为我们结出幸福的果实。 读者》2008年第07期·卷 首 语·

我们每个人都是某人一生的至爱

文/杰尘




    秋天的雨夜,一帮老朋友坐在我家花园里喝茶。

    说到最近读的书,我拿来了我正在读的《星空下的婴儿》。

    我说我已经被这部小说打动了。我翻到第一页,那上面有我用笔画出来的开头,“我们每个人都是某人一生的至爱……”

    我的朋友可能觉得有点好玩,这样的句子还可以把你打倒?你的口味还是……还是挺唯美的哦,他们中有人说。

    说实话,就这个句子本身是打不倒我的。或者这样说,这个句子很多年前是可以把我打倒的。再或者这样说,如果我现在还能被这个句子打倒,未见得不是一种福气。我看到的这个开头,就小说写作技巧来说,它比较抓人,它告诉读者“有具尸体要解释,一个女人被爱了三次,一个背叛的朋友,一个被久久寻觅的男孩”,这些短语,是构成小说悬疑特色的要素。而这些要素所支撑的,是一个非现实的故事:一个生下来是老人,然后倒着长,越来越年轻,最终会把生命结束在出生婴儿状态的男人,也就是一个从生命的另一头进入这个世界的男人的故事。而这个凄伤的故事的根本是爱情,持续一生的悲惨的爱情。我是读到一半的时候,返回去把开头“我们每个人都是某人一生的至爱”这句话画上了笔痕。对于这部小说的叙述核心来说,这个抒情断言是恰当的,跟整部小说浓烈沉郁优美伤感的语言风格也是吻合的。我被这部小说打动,就是因为它的显而易见的哀伤和优美。

    现在大多时候,阅读似乎很容易分成两种情态:一种是读好书,读提升智性的书,但读的时候很难参与个人个人情感;一种是读动人的书,它算不上某种公共标准里的好书,但它针对个人来说,就是可以打动你。它可以触碰你那些平时密而不宣的脆弱和感动,它可以调出个人体验中的某一个瞬间或者某一个念想,它可以撼动你平时绷着的那股莫名其妙的劲儿,让你觉得有点酥有点麻有点向下也有点轻快。当然,还有一种情态就是阅读的礼物了,那就是一本可以打动人的好书。既是礼物,那就是不容易得到的。

    现在的人,特别是很多成年人,很怕自己被感动,即使有时被感动了,也多少有点狐疑,不知这感动从何而来。我一个老朋友说,他现在经常被一些抒情小说弄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幸亏四下无人。我呢,也是这样。这两年,我看了很多小说。之前的好几年,我基本上不阅读小说,现在,我重新着迷于小说的世界。虽然让我流泪的小说不多,但我很享受那种掩卷之后眼睛微潮的感觉,那是一种相当寂寞的感觉。   

《读者》2008年第08期·卷 首 语·


会说话的遗产

 

作者:流沙



  海琳·罗阿特是法国卢尔谷镇一位居民,她多年前从法国巴黎搬来居住,一直过着无人照顾的生活。

  罗阿特在小镇生活的那几年,病体缠身,痛苦不堪。但是,在这座并不大的小镇上,没有人来关心她,也没有人问过她需要什么帮助。是的,这个小镇上的人都不在乎有这样一个老人,即使她步履蹒跚地走过身边,他们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她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但是,小镇上的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老人去世前,立下了一份遗嘱:把她200万美元的遗产全部捐赠给小镇上的九百多个人。这意味着小镇上的每个人可以得到一笔巨款。

  老人下葬后,小镇上的人们开始等着分这笔钱了。但是律师出示了遗产的许多附加条件,这些附加条件让小镇上的人们傻眼了。其中有:领取遗产后镇上最长的街应该叫罗阿特大街,镇长办公室里必须悬挂她最喜欢的油画,她的房子必须变卖给来自巴黎的人。最后还有一条,必须把她遗产中大部分,建造一些公寓楼,提供给那些需要帮助的穷人。

  小镇上的人们都不明白,老人既然捐赠了遗产,为什么还要附加那么多的条件。

  小镇上有一位牧师,他知道这件事后,不停忏悔。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牧师说,这是一笔会说话的遗产,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老人生前没有对小镇上的人说过她的名字,大家也不了解她,更没有关心过她。她要求把小镇上最长的街改名罗阿特大街,就是告诉大家,你们应该记住我的名字;在镇长办公室里必须悬挂她最喜欢的油画,就是告诉大家,你们应该了解我,知道我的爱好。她要求把房子必须卖给来自巴黎的人,其实是想告诉大家,她来自巴黎。最后她要求把遗产中大部分,建造一些公寓楼,提供给那些需要帮助的穷人,意思是说,你们每个人都要懂得帮助别人。

  牧师的话很快传播开了,小镇上的人们羞愧难当。直到现在,小镇对这200万美元的遗产还不知道如何处置。因为小镇上的人们,都没有勇气接受老人的馈赠了。



原文出处:《每日新报》  

《读者》2008年第09期·卷 首 语·


简单与复杂
文/马  德




  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只是人心很复杂。

  其实人心也很简单,只是利益分配很复杂。

  桌上有一堆苹果,人们并不在意这堆苹果有多少,而是在意分到自己手里的有多少。单位里有一摊子事儿,人们并不在意这摊子事儿有多少,而是在意自己多干了多少。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简单,由于利益分配很复杂才有了尔虞我诈,才有了勾心斗角。纷繁的尘世其实也很简单,由于人类情感很复杂才有了书剑恩仇,才有了离合聚散。

  人生之简单,是生命长卷中的几笔线条,有着疏疏朗朗的淡泊;是生命意境中的一轮薄月,有着清清凉凉的宁静。

  人生之复杂,是泼洒在生命宣纸上的墨迹,渲染着城府与世故;是拉响在生命深处的咿咿呀呀的胡琴,挥不去嘈杂与迷惘。

  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人生有大疲惫,在复杂处藏。生活中常有大情趣,一定是日子过得很简单;生命常得大愉悦,一定是心灵纯净到不复杂。

  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这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更多的人,要活出简单来不容易,要活出复杂来却很简单。

  这个世界,每天都充斥着利益的调整与分配。人,每天都被各种复杂的心情左右着,操控着。科技发展到现在,我们利用它几乎可以做到一切,譬如可以准确地登上月球,可以把一周的天气预报得分毫不差,却无法知道下一刻会拥有怎样的心情。

  说到底,科技掌控的是客观,是理性;而人,却是主观的感性动物。而主观与感性,是最不容易捉摸与掌控的。

  一眼望到底的,似乎很简单。一口百年古井,幽深,澄澈,也可以一望到底,但这口古井,本身却并不简单。人也一样。有时候,一个人可以一眼望到底,并不是因为他太过简单,不够深刻,而是他太过纯净。一个人,有至纯的灵魂,原本就是一种撼人心魄的深刻。这样的简单,让人敬仰。

  有的人云山雾罩,看起来很复杂,很有深度。其实,这种深度,是城府的深度,而不是灵魂的深度。这种复杂,是险恶人性的交错,而不是曼妙智慧的叠加。

  人生,说到最后,简单得只有生死两个字,但由于有了命运的浮沉,由于有了人世的冷暖,简单的过程才变得跌宕起伏,纷繁复杂。

  简单,是生命留给这个世界的美丽的手势;而复杂,是生命永远无法打捞的苍凉的梦境。    

《读者》2008年第10期·卷 首 语·


把生命当作租赁
文/蒋平



    忽然想起身边的两大乐趣:炒股与钓鱼。
    钟情钓鱼,主要是看中它的低成本,以这种成本换回好心情,可谓一本万利,还能调节心态、锻炼身体。炒股呢,也有它的特点,虽然付出的代价多一点,但其间天上掉馅饼的惊喜、阴阳两重天的无奈,刺激着麻木的神经,为平淡的生活增值添彩。一篇写钓鱼的文章曾如是比喻钓竿:“沉下去的是希望,钓上来的是梦想。”现在想来,若用这种垂钓心态来炒股,就显得特别受用。现实生活中,炒股虽然逗乐,但容易过火。被套牢的股民为了捞回成本,不惜搭进去全部家底,甚至破釜沉舟走极端,进而心态失衡。但如果像钓鱼一样,用一些有限的、额外的资产进行自由炒作,失之坦然,得之开怀,炒股也便有了钓鱼般的享受。

    说到底,炒股也好,钓鱼也罢,包括其他各行各业,都是基于生命这个母体。生命本是零成本地来,零成本地走,有如与自然界的某种租赁。只不过这种租赁有好有坏,有长有短,有悲有喜而已。我们所追求的活出生命的质量,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和认识,那就是把生命当作租赁。

    把生命当作租赁,就会珍惜身边的一切,包括时间、身体和亲情。

    把生命当作租赁,就有了危机与压力。自然界这个大庄家,对享有生存权的任何生命都会一视同仁。站到租赁这样的高度,去审视万事万物,谁在只争朝夕,谁在浪费机会,便会一目了然;人间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则会如过眼云烟;前行的道路上,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各种有价值的因素调节到位,更会胸有成竹。

    把生命当作租赁,就会时刻牢记生命只有一次,百年大计,健康第一,人生便会减少许多差错。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过:“每天都想象这是你最后的一天,你不盼望的明天将越显得可欢恋。”这个过程只是享受生命的一种手段,其本质是收获快乐。怀有这样的心态,无论怎么玩,你都会成为真正的、最后的赢家。  读者》2008年第11期·卷 首 语·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文/段齐清



  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3岁时的一些充满童趣的奇言妙语。其中他儿子在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 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会装不下。”

  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一些话语穿耳而过。

  在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你原本不愿听到不想知道的话儿,可它还是让我们听到了。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们穿耳而过。

  譬如某一天,无意中听到了一些诽谤和中伤你的话语,就让它穿耳而过。那也许是别人对你某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某一句不经意的话产生了误解。你要相信,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只要假以时日,他一定会看出你的初衷与本真。于是你便拥有了一颗平静安宁的心。

  如果偶尔听到有人指责你太不经意,未能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要让它穿耳而过。尽管他的指责是善意的,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踏入认识上的歧途。不要太过相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话,无论自己对将来有多少设想,可它终究没有发生。最为紧要的是要抓住今天,要认认真真活在当下。由此,才会在有限的生命中不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浪费掉自己宝贵的光阴,才会不为那些旁逸斜出的枝杈耗去自己的吟咏与歌唱。你才能听到妻儿的欢声笑语,才能沐浴到金色的夕阳缤纷的晚照。即便风雨骤然而至,也依然轻裘绶带玉树临风。

  如果有人说你才貌双全,要让它穿耳而过。那才华学识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那形貌亦是父母的遗传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不值得他人夸奖。

  如果有人说你出类拔萃,但却白璧微瑕,也要让它穿耳而过。是否出类拔萃姑且不说,不完美实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如此,你就能摆脱“一次失败就成永远颓势”的阴影,就能走出“局部不完美就泛滥成整体否定”的误区,就始终能葆有一副清醒的头脑。

  对于一些冷漠无情或者耍小聪明的话,对于一些玩世不恭,不知轻重的话;对于一些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男女绯闻的话,都要让它们穿耳而过,这样,你就会秋波无痕,素心如玉。纵然那些对你有用,却让你智所不能逮,力所不能及,以至褫夺了幸福与快乐的话语,就要让它们穿耳而过,随风而逝。

  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有限得很。愁苦和畏惧多了,欢乐与勇气就少了;局促和紧张多了,潇洒和轻松就少了;傲慢和骄矜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一些不需要的话语存放太多,一些忠言箴语就会无处落脚。让有些话语穿耳而过吧……

摘自--《读者》2008年第11期    

《读者》2008年第12期·卷 首 语·


孩子,来生我们一起走

文/ 文烛



        孩子
  快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太黑
  妈妈怕你碰了头
  快抓紧,快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
  那天堂的路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那倒塌的墙
  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
  你柔情的眸
  
  孩子
  你慢慢走
  照亮你的就是妈妈的眸
  忘记空虚,忘记忧愁
  妈妈送你到天堂门口
  
  妈妈
  别担忧
  一路上有很多同学朋友
  妈妈,你也不孤独
  我的小伙伴都是妈妈的心头肉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分给留下的同学朋友
  
  孩子
  妈妈不孤独
  妈妈不再哭
  泪水照亮不了你回归的路
  让我们看着你慢慢走
  你可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模样
  来生我们还要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