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歌里算我一份:从《读者》中汲取营养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27:58

仍是那七个梦想(《读者》2008年第9期)


作者:寇士奇


  在他长时间的凝视下,窗外那几朵花——平日不留心的浅白色小花,蓦然间变得婉丽,夕阳里摇曳出令人垂泪的风姿。出这件事以前,他以为花是一年一谢,自己是永远开放的,而现在,于酷热难挨的夏天,他却战栗地感到生命冬季即将到来的凛冽了。

  他拿出存折。由于多年的拼搏和近乎吝啬的节省,里面积攒了七位数字。它沉甸甸的重量,平时像秤砣一样平衡着他的人生,如今变得蝉翼般轻薄起来:奔驰轿车能拉走一丝疼痛吗?200平方米的豪宅能装载如海的恐惧吗?大把的金钱能买来治病救命的灵丹妙药吗?他感到以往的生命被大块大块地虚掷了,辜负了春花秋月,怠慢了高贵灵魂。他追求幸福,但幸福不在存折里,而在梦里。只有梦里的微笑才是灵魂真正的慰藉。

  他准备取出部分存款,把杂事放到一边,先到西藏旅行去。因为他听说,那里的天很蓝很蓝。

  去银行的路上,他顺便去了医院,他只是想和医生谈谈自己的最新计划。主治医生迎上前来,笑容满面:“经过再次检查和专家会诊,最终排除了癌症的可能。你得的不是肝癌,是肝炎!这就好办了……”

  他被突如其来的喜讯击昏了。一阵幸福的晕眩过后,把手伸进口袋,感到存折又变得厚重、温暖了。他马上想起一笔近万元的欠款需要立即追回。

  把手从口袋抽出时,一张纸片被带出,轻轻飘落下来。上面写着:

  实现七个梦想:

  1.到西藏旅行一次。

  2.到埃及参观金字塔、骑骆驼。

  3.去看看尼亚加拉瀑布。

  4.到母亲故乡去一趟。

  5.到老宅,和儿时伙伴玩一次泥巴。

  6.读完十部世界名著。

  7.录一盘自己唱的歌。

  主治医生上前拾起,看了看纸条,又抬头看了看他,眼睛灼灼放光,沉思片刻,突然又说:“不过,通过检查,我们又发现你患有另一种癌症,比肝癌凶险十倍!”

  他一怔,问:“治愈率多少?”

  “百分之零。”

  “能存活多长时间?”

  “根据你56岁的年龄,存活期最长不过二三十年,最短也许就是几年甚至几个月、几天。”

  “发病率呢?”

  “百分之百,人人必患无疑!”

  “这种癌症叫什么名字?”

  “死亡。”他先是不以为然,随后沉思不语。刚被阳光笼罩的脸上复被阴云覆盖,接着又亮,再暗,最后呈现出一种恬静平和的表情。

  他小心地把写有“七个梦想”的纸片叠好,轻轻地放进上衣口袋,向主治医生深鞠一躬后,他大步流星地向银行走去。  

爱自己 (读者2006/21期)


爱自己

流沙

 

外籍教师凯丽来自加拿大,上个月刚到学校担任英语教师。

凯丽长得很美,深蓝的眼睛,高挑的身材,金黄而丝质的头发。微笑的时候,她的脸上会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

在学校里,她给孩子们教授英语,而课余时间,她则向孩子们学习中文。

有一天,凯丽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英语作文,题目是《你爱谁》。

孩子们的答案几乎一样:我爱爸爸妈妈,我爱祖国。凯丽觉得不可思议。

凯丽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说:“难道你们只爱爸爸妈妈和祖国吗?”孩子们说:“还有老师,还有学校,还有爷爷奶奶。。。。。。”

凯丽问:“孩子们再想想,还有什么才是你们需要爱的?”

孩子们想不出来。

凯丽说:“孩子们,你们要爱的不止这些,你们首先要爱的是你们自己,唯有爱自己,才能爱父母,爱祖国,爱这个世界上的一切。”

“你们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其他,你们必须要有这样的意识。”凯丽说。

凯丽的言论在学校里掀起轩然大波,校长找到凯丽,希望她不要强迫孩子们接受她的观点,凯丽扑闪着大眼睛,觉得不可思议。

不久,凯丽递交了辞呈,学校极力挽留,但凯丽去意已决。校长问她:“你当初到中国来,说你热爱这个国度,热爱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怎么说走就走呢?” 

凯丽说:“是的,校长先生,我热爱这里的一切,但是,我不能勉强自己,我首先得爱自己,我觉得自己的教育理念在这里无法施行,我不可能委屈自己去浪费自己的时间。”

凯丽走了,她是作为一个另类老师的形象离开的。

凯丽的离去,给人留下了一个无人涉及的问题:在中国教育中,为什么会缺少自我教育?

凯丽无法懂得,我们也无法参透。 

爱你终生美丽 《读者》2009年第6期


 

文/风信子



      “俄罗斯诗歌的月亮”阿赫玛托娃以哀泣的缪斯形象承担了沉重的命运,支撑她的除了对祖国对故土的热爱,还有终生为伴的爱情信仰。

        阿赫玛托娃二十岁时嫁给了古米廖夫,在此之前因为她的拒绝,古米廖夫曾经多次自杀,纵然古米廖夫情深款款,两位诗人还是未能完成相沫以濡的人生模式。她说:“我们俩作未婚夫妻的时间太长了,我在塞瓦斯托波尔,他在巴黎,等到1910年结婚时,他的激情已经消耗殆尽了。”八年后这段波澜起伏的姻缘结束了,同年阿赫玛托娃嫁给了学者希列依科,此人很神,精通四十门语言。但希列依科很反感阿赫玛托娃写诗,也不愿意生儿育女。短暂的两年婚姻后两人分居了,并于1928年正式离婚。

        1922年阿赫玛托娃与普宁相识,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同居生活。虽说是同居,事实上情况更为复杂离奇,一起生活的还有普宁的妻子阿莲斯及女儿伊琳娜。

        阿赫玛托娃才貌双全情史不断,帕斯捷尔纳克也对她倾慕多年,时常叹息着说,倘若没有阿赫玛托娃,他就无法活下去。1945年,36岁的牛津学者以赛亚.伯林爱上了这位比他年长二十岁的女诗人,这场惊世之恋使阿赫玛托娃陷入了更大的麻烦中。斯大林获悉两人会面后说了句,如今,我们的修女和英国间谍勾搭上了。1946年阿赫玛托娃被日丹诺夫下了判词——集淫荡与祷告于一身的荡妇兼修女。随即她被苏联作家协会开除。虽然阿赫玛托娃诗名远播,但她的作品长期处于被禁止发表与出版的局面,为了糊口,这位优秀的女诗人只能去做普希金的学术研究以及外国诗歌的翻译工作。

        著名的冷战开始了。阿赫玛托娃与伯林天各一方,被迫成为两个世界。1966年,阿赫玛托娃死于心肌梗塞,享年七十七岁。

        诗人都是敏感脆弱的,在与糟糕的世界对抗中,诗人为了坚守个人的纯真宁可自戕。但阿赫玛托娃并非如此,在她漫长的人生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熬过了冷战。1921年古米廖夫因为反革命罪被枪决,此后,俩人的儿子列夫三入监狱,罪名都和他的名人父母有关。她承受了比一般人更为深沉的痛楚,且总能忍耐着挺过来,就像九条命的猫一样。更难能可贵的是,阿赫玛托娃被命运鞭笞时模样并不难看,相反的,她从来都以雍容风度著称。即使在政治恐怖导致的经济危机年代,贫困的阿赫玛托娃也固守着知识分子的尊严,仍然是那个裹着深色披肩,紧抱双臂,头发挽于脑后,神态举止宛若女王的贵妇——这也正是1946年伯林所看到的那个阿赫玛托娃。苦难把她折磨成一位顽强坚韧的女人,像这样有着强大生命意志力的女诗人,本来就是一个奇迹,有太多诗人在和命运掰手腕时自断其臂了。

       她穿越了黑暗岁月,于逆境之中磨砺出从容风度,她是俄罗斯不曾弯曲的那一根脊梁,脖颈处有着优雅的曲线。  

人性丛林中的忌讳 《读者》2008年16期



        人性丛林中的忌讳(外一则)

                                 
        世间最难揣摩的就是人心,人性丛林中有许多忌讳,一不小心便会跌入失败的陷阱。

  南怀瑾先生在讲解《庄子》时,强调了其中一句话:“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他就爱好那一点、专注在那一点的时候,什么都无法改变他。所以,明知道你是为了他,但是有时候他出于自己的利益需要,就忘记你是为他着想了。南先生最后总结:因此人与人之间很难相处,无论夫妻、父母、兄弟还是朋友,总之是“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一只老山羊在小河边碰到一只小鸟在饮水,便说:“你只顾在这里喝水,却完全不知道提高警惕。如果狐狸过来,你的小命儿就会丢掉了。”然后,又严肃地讲了许多道理。小鸟笑着表示接受。但老山羊一走开,小鸟就对身边的蚂蚁说:“依仗胡子长冒充懂道理,去年,它的孩子还不是在这里让狼给吃了吗?”

       老山羊的好心并没有得到好报。某些时候,不管你出于什么心态,也不管你的意见是对是错、是好是坏,一旦你主动提出来,就犯了人性丛林里的忌讳。

  每个人都在努力建立一个坚固的自我,以掌握对自己心灵的自主权,并经由外在的行为来检验自我坚固的程度。你若不了解此点,揭露了别人的错误,他就会明显地感觉自我受到了侵犯,可能不但不接受你的好意,反而还采取不友善的态度。

  庄子曾经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说道: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伤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人类见着鸟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有一个人将燕子放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

  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它太远、又不能离它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和左右,人便可随意杀戮,这是因为它们离人类太近。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既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或许有人以为懂得“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之妙只会让人变得狡诈奸猾,其实不然,人心难测,要想自在做人,必须了解人性与现实。

  即便身边的人知道你是在为他好,也会在一时的冲动下伤害你。正如一心直言进谏、忠心社稷的魏征,即便被后世称为一代良臣名相,被李世民引为“得失铜镜”,最终还是难逃晚年唐太宗的积恨爆发,致墓碑被砸,一段君臣佳话以此告终。

  在人性丛林中要小心行走,不要无意中得罪了他人却不自知,要学会像外交家一样为人处世。这不是教你诈,而是教你看清世事与人心。

      交友之道与豪猪哲学

       交友之道与豪猪哲学有什么关系?简而言之,南先生曾借助孔子的一句话来说明这个问题:距离。“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天下的女人都恨死了孔子这句话。南先生说,其实,孔子说的不仅仅是女人,还包括小人,而世界上的男人,够得上资格免于“小人”之名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因此,圣贤这一句话,虽然表面上骂尽了天下的女人,但又有几个男人不在被骂之列呢?

  “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明智之人在交往之中懂得保持距离。孔子就非常佩服春秋时期的晏子交朋友的态度,晏子不轻易与人交朋友,但如果交了一个朋友,就会善始善终。南先生进而点明,对于我们来说,每个人都有朋友,但善始善终的很少。新朋友在增加,老朋友却在流失,正所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南先生指出,晏子让友情地久天长的要诀就在于“久而敬之”,交情越久,他对人越恭敬有礼,别人对他也越敬重。这四个字说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一般来说,关系亲密的朋友,言谈举止都更为随便。但一时的口不择言,有时会变成永远的伤疤。因此,交友之道,便在于“久而敬之”。

  朋友关系的存续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强求、干涉和控制。彼此之间,情趣相投、脾气对味则合、则交;反之,则离、则绝。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随便过头、不恭不敬,这样,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友好关系将不复存在。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朋友之间过于随便,就容易侵入这片禁区,从而引起冲突,造成隔阂。待友不敬,有时或许只是一件小事,却可能已埋下了破坏性的种子。维持朋友亲密关系的最好办法是往来有节,互不干涉,“久而敬之”才能天长地久。

  孔子还曾告诫弟子子贡“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南先生结合实际对这句话作了通俗的解释。以上下级为例,当上司有了不对的地方,你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果对于一个问题,你说的次数多了,虽说是对公司与上级有益,有时也会招致上司的反感。对朋友也是一样,朋友有不对的地方,但若他听不进你的建议,你劝告的次数过多,朋友反而会与你慢慢疏远,甚至与你变成冤家。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朋友的过错要及时指出,“忠告而善道之”,尽心劝勉他,让他改正错误,但实在没有办法时,“不可则止”,就不要再勉强了。自古忠言逆耳,假如忠谏过分了,朋友的交情就没有了,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

  豪猪生长在非洲,身上的毛硬而尖。冬天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它们就聚在一起,互相依靠,借彼此的身体取暖。但是当它们靠近时,身上的毛尖会刺痛对方,它们立刻分开,分开后因为寒冷它们又聚在一起,因为被刺痛又分开。这样反复数次,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彼此间的最佳距离———在最轻的疼痛下得到最大的温暖。

  其实,豪猪的距离对于友情同样适用,过于亲近,有时会被刺伤,过于疏远,又感受不到友情的温暖,只有把握好相处的距离,才能让友谊之树常青。


                          出自--《南怀瑾讲的99个人生哲理》  

天上有一朵云《读者》2008年第21期


文/郑渊洁


  
  自从羊群里有了小羊羔后,牧羊人不再寂寞了。
  
  那个稚嫩的小生命是在上周的星期四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牧羊人起初并未注意小羊羔,可当他看她第二眼的时候,他的心灵被震撼了--纯洁、美丽、透明。……所有这类形容词,都通过小羊羔的形体争先恐后摩肩接踵地挤进他的脑海里。
  
  小羊羔的出现给牧羊人的生命带来了活力,使牧羊人那本已被尘世弄得精皮力尽的身心再度燃起了青春之火。牧羊人感到奇怪,以往的几十万元遗产没有给他带来幸福,一只小羊羔却使他强烈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可见终生追逐金钱的人实在是干着一件与追逐美好的人生南辕北辙的蠢事。
  
  牧羊人比以往起得更早,他带着他的羊群寻找肥沃水灵的草地。他愿意为羊群提供最鲜美的食物,他喜欢看青草为羊群肌体里每一个细胞提供能源的过程,他觉得这是一种真正的享受。能通过自己的劳动促进自己生命之外的生命新陈代谢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了小羊羔以后,牧羊人更深刻地体验到这种感觉。
  
  小羊羔也很喜欢牧羊人,她知道他的价值,她理解他为什么要绞尽脑汁为羊群寻找最好的青草。她感激,她兴奋。通过他,她懂得了生命的含义。
  
  一天,小羊羔问牧羊人:
  
  “你为什么喜欢我?”
  
  “因为你像羊。”
  
  “不是所有的羊都像羊吗?”
  
  “有的羊像狼。”
  
  过了一会儿,牧羊人问小羊羔:
  
  “你为什么喜欢我?
  
  “因为你像人。”
  
  “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人吗?”
  
  “有的人像狼。”
  
  以某一种形式的生命投生到这个星球上,内容却又不像那种生命的形式,这是生命的悲哀。
  
  只有生命的内容和生命的形式一致时,才是灿烂的生命。
  
    两个这样的生命碰到一起,是上帝的恩赐。可惜上帝在这方面是吝啬的。牧羊人和小羊羔明白这一点,于是他们更加迷恋对方,更加珍惜上帝对他们的照顾。
  
  羊群终于不能忍受牧羊人对小羊羔的偏爱了,嫉妒像病毒一样在羊群中迅速蔓延,它终于形成了风暴。
  
  在这个星球上,热带风暴和台风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嫉妒的风暴。没有人给嫉妒风暴定级,但这次羊群对小羊羔刮起的嫉妒风暴应该是在12级以上。
  
  这天中午,在草地上小憩的牧羊人醒来后,发现羊群中没有小羊羔。
  
  的确没有。
  
  牧羊人问羊群。
  
  羊群告诉他,小羊羔跟一只狼走了。
  
  牧羊人不信。
  
  可方圆几十里内,没有小羊羔的踪影。
  
  牧羊人无论如何无法将小羊羔和狼联系在一起。
  
  羊群告诉牧羊人,那只狼是披着羊皮带走小羊羔的。
  
  寂寞和孤独卷土重来。牧羊人重新开始体验生命的无聊与痛苦。
  
  幸福使生命变得短暂。
  
  痛苦使生命变得漫长。
  
  这短暂使生命地久天长。
  
  这漫长使生命转瞬即逝。
  
  牧羊人的世界支离破碎了。他终日怅然若失。草不再绿。
  
  水不再清。阳光不暖。月光不明。都因为一只小羊羔的到来与离去。感情是魔鬼,它能把同一个环境一会儿变成天堂,一会儿变成地狱。
  
  牧羊人在地狱里苦苦挣扎。
  
  又是一个星期四的下午,牧羊人躺在草地上望着天空发呆。
  
  从天边起来一群云朵,当它们经过牧羊人头顶时,一片云朵离开伙伴伫足留在牧羊人头顶上空。
  
  牧羊人并未注意那朵云,可当他看她第二眼时,他浑身的血顿时沸腾了,那分明是他的小羊羔:洁白、水灵、温柔、腼腆却不做作,周身透着自然。
  
  笑容又回到牧羊人脸上。草绿了,水清了。
  
  “你回来了?”
  
  “是的。”
  
  “为什么?”
  
  “离开你,世界对我来说是地狱。”
  
  “哦。”
  
  “我还像羊吗?”
  
  “像云。”
  
  “你该不喜欢我了?”
  
  “我喜欢像自己生命形式的那种生命。有的云不像云。”“还有不像云的云?”“有的云像狼。”……。……晴空万里的蓝天下,伫足而立着一朵白云。广袤无垠的草原上,仰首坐着一个牧羊人。牧羊人和云娓娓交谈。世界变成了天堂。
  
  嫉妒风暴无能为力了。嫉妒风暴登不了天,只能在地上肆虐。
  
  从此,牧羊人每日和云在蓝天下约会,那朵云是他的小羊羔。
  
  天上有这样一朵云。
  
  地上有这样一位牧羊人。
  
  生命更加短暂,短暂得地久天长。 

爱是我们最后的希望《读者》2008年第19期


文/杏林子



       很多年前,曾看过一篇翻译小说,是述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发生在欧洲战场上的一个故事。
  当时,德法交战,战况激烈,双方都死伤累累。

  一次战役后,双方暂时偃旗息鼓,开始清点死伤的士兵,同时派出医护人员巡视战场,抢救伤患。由于医护人员不足,只能先抢救那些尚有一息痊愈希望的伤患,对于那些伤势过重,根本不可能有生存希望的伤兵就只有放弃了。

  有一位法国士兵,伤得极重,奄奄一息,不能说话,也无法动弹,军医检查了一下他的伤口,对其他人摇摇头说:

  “伤得太重了,恐怕活不到明天早上!”

  说罢,就丢下他,转身巡视其他伤兵。

  这个法国士兵大惊,内心十分焦灼惶恐,不断在心里呐喊:

  “求求你们,不要丢下我不管啊!”

  “救救我,我还不想死……”

  只不过,他伤得实在太重了,发不出任何声音来阻止他们,只有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去,心中充满悲哀绝望。

  战场像死一般地沉寂,身旁除了那些死去的伙伴之外,再也没有一个人。

  夜,越来越深,他感到死神一步步向他逼近,他恐惧极了。他不能死啊!他不想死啊!他还有美丽的妻子、初生的婴儿,他们需要他,而他,还年轻啊!

  他的眼皮越来越沉重,不断地往下垂。他很清楚,只要一昏迷,他就永远醒不过来了,永远回不到他的家乡,见不到他的妻儿。

  他努力抗拒着死神的召唤,为了保持清醒,他强迫自己回想以往那些美好的日子。

  他的出生地——法国南部乡下一个美丽的小市镇,一望无际、随风起伏的麦田,他的那些小玩伴,一起在麦田中追逐嬉戏,多么快乐无忧的童年啊!

  十七岁时,他第一次认识现在的妻子,金黄色的头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一双清澈的大眼比夏日的晴空还要明亮,他立刻爱上了她。

  那是多么甜蜜、令人陶醉的岁月啊!青春的生命、真挚的爱情,使他们彼此深深地吸引着。

  至今,他仍然记得,他们第一次的约会,第一次的拥吻,第一次的……可爱的她终于接受了他的求婚,他欣喜若狂,恨不能告诉全世界的人这个好消息。

  婚后没有多久,他们就有了自己的宝宝。当妻子告诉他这个消息时,他满怀感恩之情:上苍如此厚待他,人生将幸福圆满、一无缺憾。

  抱着初生的婴儿,他有着为人父的骄傲,这是他生命的延续。他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栽培儿子,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顺顺利利地长大……

  然而,此刻他却无助地躺在战场上。天哪,他不能死啊!他不能让他美丽可爱的小妻子年纪轻轻就做了寡妇,尚在襁褓中的稚子成了无父的孤儿!他不能死在这里,他一定要回去,他的妻儿都在等着他。

  夜色渐渐退去,天亮了,医护人员再一次巡视战场,发现他一息尚存,大感惊讶地说:

  “这个人原来已经没救了,居然还能撑到现在,真是奇迹!”

  他们把他抬回后方,在细心的照料下,这个法国士兵终于恢复健康,回到他日夜思念的故乡,他妻儿的怀抱。

  这个故事深深感动着我,告诉我:支持我们活下去的最大的力量就是爱啊!

  我病了这么多年,身心所遭受的磨难实非外人所能想象,特别是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连医生都已经摇头叹息,可是只要一想到年迈的双亲,我便深感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忍心让白发人送黑发人。

  我还有很多爱我也为我所爱的朋友。我多么舍不得离开他们!对于这块土地,我眷恋日深,还有很多事想做……每次想到这些,求生的欲望油然而生,一次又一次,我打败了死神,转危为安,人都以为是奇迹,我说不是,是因为爱!

  想想看,在我们一生中,有多少值得我们爱的人和事,多少的牵挂不舍,尽管生命中也有那么多磨难和眼泪,但因为这些爱,就让我们好好活下去吧! 

咱上面有人 (《读者·原创版》08年9期)


文/马少华


  
  来俊臣绝对是中国酷吏史上大师级的人物,他的老师周兴已经算得上一号人物了,帮助武则天制造了无数冤案,可小来却比老师来得更猛,直接把老师请进了大罐子里,做成了一道历史上有名的“闷罐周兴”,也留下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成语——“请君入瓮”。
  
  之所以把小来称为大师级的人物,原因也正在于此,大师嘛,总得跟文化沾点儿边,要是随便杀几个人就能称为大师,那这大师也太贬值了。
  
  除了“请君入瓮”,小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大师评定证书,就是指导手下编出了一部旷世奇书——《罗织经》,专门指导人们怎样罗织罪名、编造罪状,情节之离奇,细节之丰富,让人叹为观止。有了专业的教材,小来的酷吏培训班就更加红火了。
  
  培训班的生源问题是不用愁的,愁的是毕业后的工作问题。为了安排毕业生就业,小来在全国加紧了审讯工作,一时间,朝廷内外,风声鹤唳。比如,你在大街上正走着,突然钻出来几个人,说你影响了环境,妨碍了和谐,得交十两银子的罚款,你就知道这几个人是出来实习的;如果你正在家里躺着睡大觉,突然闯进来几个人,说你白天睡大觉刺激了太阳黑子的爆发,要抓你去充军,你就知道这几个人已经顺利毕业了,因为他们对《罗织经》的运用已经达到了天马行空的程度。
  
  学生们正热火朝天地理论联系实际,校长小来也没闲着,为了更好地指导毕业生,小来决定亲自做一次示范,示范的对象就是当朝宰相狄仁杰。老狄一生清明刚正,是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清官,而且比包公、海瑞这几个清官更牛的是,老狄还跟当今圣上打得火热,被武则天称为“国老”。要动这样的人物,显然并非易事。
  
  小来研究了一整夜《罗织经》,最后给老狄定了一条罪名——谋反。谋反可不是一般的罪,“十恶”里边第一条就是它。小来特地准备了一大堆刑具,在大堂两边一字排开,阴森恐怖。小来踌躇满志地望着这一堆刑具,心里暗笑,你狄仁杰不是刚正不阿吗?今天就让你尝尝我来俊臣的手段!
  
  然而,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就在来俊臣正考虑先用哪一件刑具的时候,狄仁杰竟然招认了!这太不可思议了!这就是一向以刚正不阿而闻名的狄仁杰吗?怎么大刑还没上就主动招认了呢?这太黑色幽默了!
  
  小来愣了。狄仁杰这老头子真的招了,而且招认的内容也跟自己给他编的差不多——“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翻译过来就是:“现在是大周的天下,什么都是新的,而我是唐朝的旧臣,当然要谋反了!”你说这算怎么回事啊,白白浪费我一番苦心,唉,跟没有职业道德的人真是没法共事。小来的万丈雄心突然没了着力点,一下子泄了气,只得让人把老狄关进大牢,秋后问斩。
  
  再说老狄,虽然在小来面前承认了谋反,但也不会白白等着他来收拾自己,一进大牢就写了一封信,让来探监的儿子偷偷捎出去交给武则天。武则天看完信,立刻让人把老狄从大牢里救出来,并责怪他:“我哪里对不住你了,你为什么要承认谋反呢?”这时,老狄说了一句话:“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也。”
  
  这句话真好。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拍案叫绝。在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的眼里,好人是不应该向恶人屈服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就算你把我打死了,我也绝不会向你求饶。结果往往是,好人真的被打死了。这样的事我们已经见过太多了,从先秦以降,历朝历代都少不了这样血腥的镜头。这是中国读书人的气节,但同时也是恶人手中的把柄。而狄仁杰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幽了中国文化一默:“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也。”为此句,当浮一大白。
  
  这个故事真好,既有好人的聪明和狡黠,也有君臣之间的绝对信任。想必当老狄决定承认谋反时,心里一定在想,当今圣上是了解我的,她一定知道我承认谋反只是权宜之计,她一定不会怪我的。事实也是如此。为有这样的好上司,再干一杯!
  
  干完两杯酒,我们也该说说另一个不尴不尬的东西了,那就是法律。在这个故事中,法律像个小脚女人一样被一帮人呼来喝去,早已没有了自己应有的位置。小来自认为已经掌握了法律的话语权,像现在一些霸道官员一样,我的意见就是法律,我说你谋反,你可以辩论,但对结果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法律的解释权在我,不管怎么辩论都是你错。
  
  如果小来是在拿着法律当令箭,那老狄就干脆把法律踢在了一边——我根本就不跟你辩论,法律跟我没关系,与我有关系的是当今圣上,她的话才是最高的法律,所以我犯不着跟你们啰唆。
  
  这就是法律的地位。在小来手里,成为颠倒黑白、助纣为虐的工具,受尽了折磨,而在老狄这儿,又受了另一番说不出来的屈辱。老狄一句“咱上面有人”,就颠覆了所有的法律。
  

我比女儿大三十《读者》2008年17期


文/马浩



        这是给女儿讲故事呢。

  四十年前,你爷爷有一件的确良褂子。

 “爸,什么是的确良?”女儿好问,她那打破沙锅璺到底的劲头,有时就像一只可爱的小狗追着啃你的脚后跟,常会把你逼到死角。

  “的确良是一种布料的名称,就像你叫佳田一样。”她点点头,似乎明白了。

  你爷爷那件的确良褂子,在当时很时尚,米白色的,小尖领,白纽扣,下摆开衩,后摆呈鹅卵形。穿在你爷爷身上,那个神气!不过,我很少见他穿。

  哪天他穿了,一定是要出门去了,或走亲串友,或赶集上店。更多的时候,那件褂子被你奶奶折叠得有模有样,放在箱子里。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爱美呀。有一天,家中无人,我就打开老木箱取出了那件褂子,穿在身上。褂子立马变做了拖地长袍,双袖舞动,大有飞天之意。我穿着它院前院后地跑,玩得正起劲,你爷爷回来了,我的屁股结结实实地挨了几巴掌。

  那件褂子在村里很有名,谁家的小伙子要相亲,都会来借。一般都是在晚饭后,全家坐在院中凉快,有人推门而入,手里拿着诸如瓜果之类的时令果蔬,满脸堆笑,对你爷爷如此这般地讲着,你爷爷连连点头。临了,那人还一再叮嘱,就这样定了,千万别再应人了。

  女儿听完,说我是瞎编的。她这么一说,我似乎也有恍惚若梦的感觉了。

  再讲——

  过去,我们村里,有一户人家,生了一双儿女,大的是哥,小的是妹。

  这家的父母重男轻女,女儿留在家干活,让男孩去读书。一天,小男孩生病了,没法去上学,父母亲很着急,功课不能落下,怎么办?父亲就让女儿顶替儿子上两天学。女儿听了,乐坏了。

  “哈哈……爸,你忽悠,接着忽悠。”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学着范伟的腔调狂笑着。

  “这可是真的。”我想告诉她,那个父亲,就是她的爷爷,可我没说,她爷爷早已作古了。

  再讲一个吧。

  20世纪80年代初,村民大都把猪圈盖在大门之外。善良的村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有人会偷猪,要知道,一头猪几百斤呢。

  他们不知道贼有的是办法,据说偷猪贼用酒泡馒头,一个不起眼的馒头能“喝”半斤多酒。酒香掺和着馒头的香气,能把猪从美梦里唤醒。猪一贪嘴,就醉倒了。这时,小贼就会麻利地把猪嘴巴扎上,四肢捆绑,装进麻袋,神不知鬼不觉。

  为了加强治安,村里组织了一个护村队,村长、村治保主任出任队长,每天晚上分班在村里巡逻。终于,在一天夜里捉住了一个偷猪贼。小贼被押到村部,村长一干人把他捆起来吊在屋梁上,充当起了沙包。次日,让他挂着牌子游街,胸前的牌子上写着“我是无耻的贼”,手里还敲着铜锣,边走边敲边叫喊:“我是偷猪贼。”后面跟着一大群看热闹的村民。

  “停,停。”女儿打断我的故事。

  “又说我是瞎编的?”

  “不是,我想说,他们捉住偷猪贼,应拨打110,或者把他扭送到当地派出所,他们这样做违法。”

  我异样地看着女儿,回想当年,我曾是拥挤人群中的一员。当然我比女儿大了三十岁。 

一个孩子的逃生行囊《读者》2008年21期


文/孙道荣


  

  不久前,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小男孩,来到了上海红字会,用磕磕绊绊的中文,向工作人员说明了他的来意。他的名字叫查尔斯•张,是美籍华人。在电视上看到四川大地震后,他即在居住地夏威夷进行了募捐,他自己动手做了四个木捐款盒,在盒子上写明寻求捐助的原因和他的预期目标:1000美金,并承诺亲手将捐赠款送到自己的家乡上海的红十字会。他将其中的三个木盒分别放在父亲的店里,自己带上另外一个,去敲周围邻居的门,还带到学校,进行募捐。他一共募集到了2000美金的捐赠,这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目标。在父亲的陪同下,他来到上海,将捐款交给了红十字会,转送给灾区的孩子们。
  
  这个只有九岁的孩子,他的善良和爱心,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并不知道,两年前,这个孩子也独自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地震。
  
  2006年10月15日,清晨7时7分,美丽的夏威夷突然地动山摇,一场6.6级的大地震,瞬间袭击了整座岛屿。
  
  只有7岁的查尔斯,当时一个人呆在家里,父亲正在离家很远的另一个岛上参加马拉松训练。骤然而至的剧烈震动,让查尔斯陷入极度恐惧之中。但是,在学校就学过紧急避险和逃生常识的查尔斯,在逃离房子时,还是飞快地将几件重要的物品,塞进了他的书包。
  
  在那样一个紧急关头,一个只有7岁的小男孩,都带走了哪些物品呢?事后,查尔斯的父亲在儿子的书包中,翻出了7件物品——
  
  一张全家照。这是查尔斯第一个放进书包里的物品。他说,如果那天是世界末日,只有他活下来了,他会用这张照片来纪念全家。他还告诉父母,当时他想,如果弟弟也活着,他就带着弟弟一家家地敲门,直到有人愿意照顾他们。
  
  一面国旗。
  
  一只兔宝宝布艺玩具。查尔斯属兔,这只兔宝宝玩具还是他在婴儿时得到的礼物,这只兔宝宝一直陪伴着他。查尔斯说,兔宝宝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任何时候也不能抛弃它。
  
  一只海龟。查尔斯说,海龟是珍稀动物,所以要保护它们。
  
  一个乐高玩具。这是查尔斯最喜欢的玩具。
  
  一只紧急用电筒。这是查尔斯从老师那儿学到的常识,他相信会需要它。
  
  一顶大力帽。这是查尔斯参加电视节目时,获得的纪念品,也是他最喜欢的。
  
  这就是7岁男孩查尔斯逃生行囊里的全部物品,在那个危急关头,查尔斯选择将它们带在身边,因为他认为这都是最重要的物品,是能够在灾难之后,支撑他活下去的东西。
  
  有一个细节是不能忽视的,当时,查尔斯自己有400美元的现金,就放在书桌的抽屉里,在逃离房间时,查尔斯却没有把钱放进自己的包里。他是这样解释的,在学校里,他们经常为贫穷的孩子捐钱,所以他坚信,只要能活着,虽然自己没有钱,但是一定会有人帮助他。
  
  这就是一个7岁男孩的生命帐单。你能看出这几件物品,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爱!爱家人,爱国家,爱动物,爱生活。
  
  查尔斯的父亲感慨说,危难之时,所有的东西都可能在一瞬间失去,只有爱,是危难时的唯一行李。什么时候,都应该带上它——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