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冲锋的升级:从《读者》中汲取营养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20:19:48

越精制越有害《读者》2009年第05期


[美]罗里·弗里德曼


  
  你不必把一星期7天的时间都花在健身房里,事实上,过度锻炼对身体并没有好处。过度锻炼会导致身体脱水,使人患上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等疾病,会让人感到过度疲劳,还会造成身体其他部位的扭伤。坚持每周5天、每天20分钟的心血管锻炼,这会是个不错的开始。如此坚持两周后,你的身体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以前,从来不会在美国看到像“低碳水化合物现象”这样可笑的饮食风潮。眼下,每个饭店、食品杂货店、快餐连锁店,都在迎合顾客这种无聊的喜好,甚至生产苏打饮料和啤酒的公司都砸下重金,用于研发“低碳水化合物饮料”,并开拓这个市场。商家不管它们对人体是否有益,纷纷追赶这种潮流。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流行趋势。
  
  碳水化合物由碳、氢、氧三元素组成,它们在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它们,我们就会变得昏昏欲睡、毫无生气。然而,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并不都是相同的。它们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单一碳水化合物,另外一类是复合碳水化合物。
  
  人体吸收单一碳水化合物,就像卫生纸吸水一样容易。单一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糖组成,这些糖很快补释放到体内,造成体内含糖量上升,然后迅速跌落。其结果是我们很容易感到饥饿,当然会吃得更多。
  
  另一方面,复合碳水化合物是由淀粉和纤维组成,被人体逐步吸收,为人体提供较为稳定的能量。这类碳水化合物总是让我们感觉很饱,非常满足,也易被分解并释放能量。
  
  低等的单一碳水化合物,包括精制面粉、精制意大利面食(硬质粗粒小麦粉)、精制米、精制糖。这些食品对身体无益,它们就像一群坏男孩,使得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声名狼藉。一些食品生产商认为,如果他们的食品不是精制的柔软的,消费者就不会购买。所以,他们把像糙米和全麦面粉这种的天然食物,去掉它们原本含有的维生素、矿物质,来达到改变颜色和质地的效果,以迎合大众需求。
  
  这个精加工的过程,去除了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只是为了食品光泽、细腻的外观。然后生产商们在各种经加工和磨细的食品中,再添加一些营养物质,其外包装上再写上“浓缩”或“增强”的字样。但试图以这些把戏糊弄大自然是不可能的,人体不易吸收人工添加的这类矿物质。
  
  遗憾的是,大部分的米、百吉饼、面包、饼干、蛋糕都是经过这种方式加工的,它们已经不纯粹了,含有太多人工的成分。吃了这些食品后,你要仔细注意身体的感觉,也就是关注自己什么时候要稳定波动的情绪,以及调节不稳定的能量。
  
  别害怕,大自然还是非常慷慨的,还有非常多的复合碳水化合物,能让你再也不会怀念那些讨厌的给你造成伤害的单一碳水化合物。我们可以食用马铃薯、山药、甘薯、大麦、玉米、糙米、大豆、鹰嘴豆沙、小扁豆、奎奴亚藜(一种谷物,史永亮老师课堂上提到过)、小米、用糙米做的意大利面食、全麦面粉、蔬菜来获取营养。我们应当品尝由全麦面粉或其他谷物制成的面包、饼干和松饼的美味。另外,不要忘记蔬菜、水果,它们可为人体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
  
  我们应当经常吃水果。最让人不能容忍的事情,就是那些痴迷于单一碳水化合物的人们抵制吃水果。水果这种复合碳水化合物,很有可能是现有的最完美的食品了。其独特之处在于,它几乎不需要肠胃进行任何工作就可以被消化。水果中富含大量的酶,它不费吹灰之力就能通过身体,为人们提供纤维、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氨基酸,以及抗癌的丹宁酸和类黄酮。由于水果中含有大量水分,它还可以为人体补充水分,从而起到帮助人们清洁身体、解除毒素、去除垃圾的作用。
  
  如果我们单独吃水果,它的功用发挥得最好,水果的养分容易被身体快速吸收。
  
  如果把水果和其他食品放在一起吃,它就不能快速地被人体吸收,导致它滞留在胃中,直到腐烂发酵,让人们打嗝、胃胀并且有胃灼热感。为避免出现这些问题,营养专家建议,人们应当空腹吃水果,把水果当作每天的第一餐,并且在食用水果的30分钟以后,再吃其他东西。我们知道,这个要求对于人来说太难了,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应对这一挑战,那也没关系,它可以仅仅作为你的一项选择。
  
  因此,所有像你一样可怜的人们站在屋顶上大喊:你可以把面包和水果放在一起吃,这其实是向别人传递一种错误的观念。 

棋形《读者》2009年第01期


文/张  炜


  
  相传东莱自古就有许多高超的棋手和琴师,还有一些擅长舞剑的异士。传说海边上最有名的一位棋手终日面对一个棋盘、两个棋罐,静待高手前来对弈。远远近近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就赶去与他下几盘。都说这位老人棋技高超到了极点,几乎没有人能够战胜他。但到了后来人们才发现,有时候老人赢了棋非但不高兴,还要发出长长的叹息。原来他不仅要赢棋,还要摆出一局好看的棋形。结局时棋子摆出的形状不好看、不美观,比输了棋更让他遗憾。对他来说,赢了棋且棋形好看,才是最高兴的事怀情;输了棋但棋形尚好,也还不错;最糟糕的莫过于出现一个丑陋的棋形了,这时无论赢输都让他败兴。
  
  究竟怎样的棋形才算好看,大概局外人没法知道。讲究棋形,对他来说就是重视下棋的全部过程,重视每一个局部,而不仅仅是那个结果。结果只是整个事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它代替不了其他部分。这种风格和习惯最后影响到了很多人,不仅是齐国,还是周边一些国家,甚至波及今天的海外地区。最高明的棋手对棋形有一种苛刻和痴迷。只片面追求赢棋的人,往往是品级较低的。
  
  相传那个东莱人由于过分注重棋形,终于导致了连连的失败。不少虚荣的毛头小子也拥到老人那里,以赢了老家伙多少盘棋而自诩,到处标榜自己。他们发现老人输棋越来越多,却越来越高兴。这种情形过了许久之后,才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老人按下一个的时候几乎不假思索,出手飞快,双眼眯着,似乎不再仔细分辨棋局,却十有八九能赢。这样的对弈进行下去,不知多少人败下阵来。大家这才弄明白一个问题,就是老人的棋术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出子不加盘算,直奔心目中那个好的棋形,而这个形又随着棋局自然而然地在棋盘上衍生出来,就像一朵花在阳光雨露下自然而然地开放一样。随着一个理想棋形的生成,一局棋也就完成了。老人眼里只有一个完美的棋形,而不知道输赢。老人满脸微笑地看着终结的棋盘,这时并不关注也不知道彼此谁赢谁输,他只知道这局棋的棋形是美观的,他因此而满意和高兴。
  
  世上的许多事情与东莱人的那一盘棋是一样的,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其实都是相同的。手段与结果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东莱人用一盘棋表达得清清楚楚了。有人为了能够最终取胜,任何手段都不会顾忌,哪里还会在乎什么棋形的美丑。而那种极度追求完美、信守一种以义理的观念,会在生活中形成很大的影响,以至于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改变一个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格局。
  
  人们耳熟能详的那个宋襄公打仗的故事,今天看就不仅是有趣和可笑了。那是一次楚国前来进攻宋国,宋襄公亲自率军自卫的战役。那一天黎明时分,楚军开始渡河了,有人向宋襄公建议说,敌军渡到一半的时候我们就杀过去吧,这样一定能够取胜。宋襄公说,我们在人家渡河的时候就开打,这算什么仁义之师!等到楚军全部过了河并开始布阵时,又有人劝宋襄公,趁对方乱哄哄地布阵,我们发起冲锋吧。宋襄公制止道,人家还没布好阵我们便开打,这也称不上仁义之师!一直等到敌军布阵完毕,宋襄公这才宣布开战。他在整个战斗中身先士卒,英勇无畏,一直冲在最前头,以致冲到了敌阵中央,身负重伤。
  
  这个故事中的宋襄公被后来人称为“蠢猪”。这是这个极其“愚蠢”的人领导的弱小宋国,却能够在春秋时代位列为五霸之一。整个故事的确发人深省,宋国的军队当时面对的是汹汹来犯的敌军,而不是什么演习和游戏。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能够信守义理,遵循战争规范,不能不说体现了人性中最为宝贵的一面。这种时候是掺不得假的,人性的尊严和无耻,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从另一个方面检验了人的勇气,即在最危险的时刻能否维护心中的价值准则。这需要多么强大的信念。这在只问结果不问手段的人那里,永远也得不到理解。
  
  手段与结果往往会相互弥补、相互映照。以卑劣的手段获取的胜利往往是局部的、暂时的、难以持久的。粗卑的胜利仍然还要以最终的失败作为结局,这在人类历史上常常得到证明且绝不鲜见。伟大的文化和传统,有时候真的会孕育一次失败,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结局。前面说过,最理想的棋局,当然是美好的棋形与适时而至的胜利双双来临。
  
  人在生死之间的选择,的确最能凸显一种文化的力量。伟大而优雅的文化所具有的决定力,常常会以一些不可思议的、极端的例子表达出来。往前翻一下史书,人们会记得有一个叫嵇康的人,记得他的“广陵绝响”。在即将被处死一刻,嵇康对刽子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就是让他最后弹一支曲子。他弹了一曲《广陵散》,说此曲从此已成绝响,然后从容赴死。另一个真实的故事离我们稍稍近一点,那就是清末的谭嗣同。他是参加变法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事发后清廷残酷镇压,大举搜捕“乱党”,谭嗣同本来是最有条件逃脱的人,却在最后一刻放弃了出逃,慨然受死,要“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唤醒一个沉睡的民族。他的一段话足以警醒万代:“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离我们更近的例子是瞿秋白,他在行刑者面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此处甚好”,然后唱着《国际歌》慷慨就义。
  
  人生犹如一盘棋,从最初的一枚棋子落下,直到最后的终局,胜负是一回事,留下怎样的棋形又是另一回事。
 

这个世界,谁欠谁?《读者》2009年第05期


文/孔庆东



  寅吃卯粮

  像美国日本这样的“经济强国”,实际上经常是在“负债运营”,不但政府是借钱开支,许多国民也都拿着信用卡透支生活。但咱们可别替人瞎操心,人家过得比咱舒坦多了。只要国家机器足够强大,就永远不用担心债务塌下来全国跳楼。所谓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用来说他们正合适。然后他们还要嘲笑中国人光存款,不消费等等,压迫人民币连连升值。这是用我们过去的“农业文明思维”所无法理解的。我们一直欣赏的是“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清清爽爽,明明白白。而且以为帝国主义列强肯定是自己家里“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花不完”,以为富国是永远向穷国放债,自己专门靠高利贷生存的寄生虫。现在我们才慢慢知道,帝国主义的口袋并不宽裕,他们之所以成为“列强”,除了当年杀人放火抢去了头几桶金之外,在自留地里干活也很勤快,更主要的,是他们发明了一种“超前消费”的高级洗钱方式。

  咱们贫下中农一般是挣10块钱,花三四块钱。如果只花一二块叫做吝啬,如果花了六七块叫做大方,花了八九块叫浪费,花了10块就叫败家。而人家列强呢?挣10块花10块叫做吝啬!一般是挣10块要花20块,那多出的10块到哪儿去弄呢?借啊。什么?不借?不借俺可就抢啦!人家的“民主程序”一开动,人家那素质极高极高的人民举起森林般的手臂一投票,你可就吃不了兜着走啦。贫下中农挣的钱本来不多,一般只能挣5块,自己刚花了1块,就把3块借给列强了。列强东挪西借里挪外借,手里弄了100多块,这回真是怎么也花不完了。于是,他还要反过来,把钱再借出去,给那些一时揭不开锅的五保户,不过条件是比较苛刻的,除了利滚利之外,一般是要拿人家的土地房子闺女儿子来抵押的。别人欠他的,他年年催逼,有时候一年竟然真的挣了100多块。他欠别人的呢?不着急,能不还就不还,还不起就继续借,一直借得叫你心疼。你要是不借吧,那以前的债务他就说根本还不起了,你要是跟他打架吧,他已经用借来的钱置办了一屋子的刀枪剑戟,而你本来应该用于置办刀枪剑戟的钱呢,早都让他借走了。所以你还得继续借给他。

  转移债务

  到了债务如山,实在不像话的时候,他又来花招了,当初借了你家3块5块一共是185块,可是那时候的钱不值钱啊,再说你家的钱到了我家这片儿,不大好使,必须打折。什么汇率啊,浮动啊,所得税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啊,说得你头都大了。反正最后一算,我其实就借了你家28块钱,你要是不认就拉倒,你要是认了,咱们现在签个协议。你一想,28就28吧,顶我半年的嚼裹呢,总是个钱,否则都打了水漂了。于是你承认了这个28块。他又说,我今儿个吧,没现钱,我有个祖传的烟袋锅子,八十多年历史了,小孩他姥姥的大姨子的小舅子传下来的,值老鼻子钱了,上回玛丽亚大婶出200块我都没卖,我知道你爱抽烟,我现在改抽白面儿了,留着也没用,这回看在我大爷烧过你家花园的交情,卖给你,就算100块,你看咋样?你跟他死砍活砍,砍到六五折,他心疼得抢天呼地,让你把烟袋锅子拿了走,最后一算,你还欠他37块钱。

  老实人被欺负多了,急了,也看出些门道,就不免大骂列强,于是就显得很不文明。激动之下,对列强的判断也容易失误,做出些极端的举动,结果只能是雪上加霜。其实大家都在这个地球上玩牌,不会有一个人永远赢下去的,也不会谁把谁真的吃掉的。按照古代的玩法,规规矩矩的,那贫下中农太占便宜了,占了好几千年的便宜,风水也该换换了。人家发明了新的打法,改变了局面,这回你吃亏了,生气骂街是没有用的,应该认真钻研一下人家的战略战术。就拿“超前消费”来说,你可以看不惯,可以讽刺调侃,但却不能用道德主义去批判的。超前消费的人,一般都养成了“居安思危”的意识,因为他老觉着欠别人的。如同按揭购房者,是不可能天天抱着枕头睡懒觉让老婆踢着打着才去上班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普通职员,活得都很紧张都很累,连续放三天假就高兴得傻小子娶媳妇似的,什么春节长假、五一长假、十一长假,简直是天方夜谭,人家怀疑那都是共产党编造出来欺骗世界人民的瞎话吧。在列强家里,你永远看不见中国大街小巷那些成群结队的打麻将下象棋晒太阳的闲人。你说美国霸道吧,确实霸道,但其实累得跟孙子似的,觉也睡不安生。你说日本发达吧,确实发达,但从教授到白领,很多人忙得一天就睡五六个小时,饿了就匆匆吃盒方便面或者白面条——美其名曰“阳春面”,吃二两面合人民币三四十块钱。你说他们欺负这个封锁那个,最后一合计,这是忙活啥呢?

  债多有理

  挣10块花3块,图的是个心安理得,吃得香睡得稳,心理动机是想先勤劳后享受,先苦后甜,类似于养儿防老。可问题是如果别人不这样想,恐怕你的人生设计就要落空。而挣10块花20块呢,图的是个出手爽快,逍遥自在。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咱去抢钱柜。他们首先纵情享受了生活,但问题毕竟是寅吃卯粮,心里总觉得有个什么地方不大对劲儿。即使在欢歌浪舞最放纵的时候,眉间也掠过一丝隐忧。他们提倡休闲却难得休闲,偶尔休闲一下也是计划得条分缕析,跟上班差不多。他们忙着去找钱,去钻研,忙着去放债催债,整天要动脑筋,练武艺,擦枪喂马,甚至枕戈待旦。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他们老说别人欠他的,其实正是以此遮掩自己欠别人的。

  这个世界到底谁欠谁的?英雄人物做了好事之后,一般都仿佛不大自在,总要向大家解释自己没什么了不起,好像做了好事反而就对不住大家了。此中确实大有深理可寻,当我们做了太多的太大的善事,可能就无意中扰乱了某种天机。当别人欠你太多的时候,你就欠了别人的。帝国主义强买强卖,拿走了别人那么多东西,可到头来别人都欠他的。这个世界,单个PK,似乎还能看明白谁欠谁的,可要是整个浪看,那就是一笔糊涂账。  

我想当领导《读者》2009 年第5期


编译:尹玉生


  我认为,要想成为领导,首先必须自信和勇敢。于是,有一天,在人聚集较多的一个地方,我克服了自己的害羞心理,摆出领导者的架势,振臂一呼,开始向人群发表演讲。我告诉他们,我能够做他们的好领导。“我们凭什么要相信你?”人们纷纷问道,在我演讲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人已经走光了。

  又一天,我看到一群年轻人,便立即走到他们的面前,摆出领导者惯用的姿势,用自信且有煽动力的语言对他们说道:“年轻的朋友们,请相信我,只要你们遵从我的领导,我就能够让你们走出困境……”然而,这些年轻人用怪异的眼光看了我几眼之后,都离我而去,我还听到一个姑娘轻声地说道:“神经病!”

  “我该怎么办?”我在一条宽阔的大河岸边坐了下来,冥思苦想了很长时间。

  这时候,我听到周围传来阵阵的嘈杂声。我环顾左右,只见一群正在河堤上忙碌着。我略加思考便已明白,汛期快到了,他们在加固大堤。防汛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我卷起衣袖,与他们一起干了起来。

  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在移动大块石头的时候,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效果却不理想,必须找到更好的方法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于是,我对大家说道:“我们都来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更快地移动这些巨石?”我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很快我就找到了一个大家都叫好的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疲惫了,我为他送去了降温解渴的凉开水;有人泄气了,我告诉他必须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当我们最终提前完成任务时,其中的一人对我说道:“如果没有你的领导,我们很难完成任务,更别说提前了。你是一个好领导!”

  我当时回答:“我并没有领导你们,我只是与大家一同完成任务罢了。”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渐渐意识到:当我帮助人们到达大家期望到达的地方时,我是一个好领导;当我引导人们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时,我是一个好领导;当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领导,而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为我的团队更好地服务时,我是一个好领导;当我竭尽全力地帮助人们,满足他们的需要时,我是一个好领导;当我最大限度运用我的智慧、知识和经验,引导、协助人们实现共同的目标时,我是一个好领导……  

吝啬鬼的“真正隐私”《读者》2009年第05期


作者:徐知乾



  经济学法则失灵之谜

  经济学界有一个著名的“专制游戏”。这个游戏是假设先给一个人一笔钱,然后赋予这个人特权,他可以把这笔钱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留给自己,一份赠予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当然,这个人还有权把钱全部归为己有。在这个前提下,这个人会怎么做呢?答案是明摆着的:这个人肯定会独吞这笔钱,因为人性是自私的。经济学由这个假设游戏推导出一个法则:人人都会本能地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但这个似乎无可争议的法则最近却遭遇了“滑铁卢”。以色列科学家为了验证这个法则的科学性,特意招募了203位大学生志愿者玩这个游戏。志愿者被分为两组,一组为“专制者”,另一组为“接受者”;“专制者”手里有由科学家提供的14美元,他们有权把钱分成两份,自己选择其中一份,将另一份留给另一组没钱的“接受者”,他们也有权独吞这笔钱;这两组志愿者相互不认识并且不能交流。结果显示,有18%的“专制者”是真正的吝啬鬼,他们选择将钱独吞;有43%的人并没有把钱平均分成两份,而是自作主张地把少部分钱留给了“接受者”;但有33%的“专制者”将一半的钱留给了“接受者”,成为小慈善家;还有6%的“专制者”是真正的慈善家,他们非常慷慨地将所有钱都给了“接受者”,并没有出现理所当然的“人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情况。

  这条经济学法则为什么会失灵呢?科学家们经过对“专制者”的大脑测试发现,在吝啬鬼身上,一种名为抗利尿激素的1a型受体比慈善家相对要少,也正因如此才拉开了吝啬鬼与慈善家的真正距离———这才是吝啬鬼的“真正隐私”。以往人们只知道这种激素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上,主要参与调节血管收缩和血压,还有一部分分布在脑部的神经细胞上,参与高级神经功能活动,如学习、记忆、判断、理解、智能等生理过程,而这种激素分泌的多少竟然和人的自私或慷慨程度有关,这还是被科学家第一次发现。

  小气鬼的“7岁之变”

  最近,瑞士研究人员证实,即便是天生的慈善家,他们在幼年时期也很可能是个小气鬼。但年幼的小气鬼一旦跨越7岁这个年龄,就很可能自然而然地摘掉小气鬼的帽子。

  真有这么奇妙吗?事实胜于雄辩。瑞士研究人员组织229名3岁至8岁的瑞士儿童参加了3个测试活动。研究人员向每名儿童分别展示一张其他儿童的照片,要求他们在3个测试活动中分别就如何与照片上的儿童分配所得糖果做出选择。在第一个活动中,每名儿童获得一份糖果并需做出选择,要么把这一份糖果全部留给自己,要么与照片上的儿童平分;在第二个活动中,每名儿童获得3份糖果,并要做出选择:要么自己留一份,另外两份给照片上的儿童,要么与照片上的儿童平分;在第三个活动中,每名儿童获得两份糖果,要么选择全部留给自己,要么与他人平分。结果显示,3岁至4岁儿童普遍自私自利,不考虑与其他儿童分享;5岁至6岁儿童的表现和3岁至4岁的儿童差不多,也普遍自私;但7岁至8岁的大孩子的表现就大不一样了。在第一个活动中,近80%的大孩子选择与另一名儿童平分一份糖果;在第二个活动中,多数大孩子愿意让另一名儿童获得两份糖果,而自己仅得一份;在第三个活动中,尽管面对获得双份糖果的诱惑,仍有多于40%的大孩子选择平分,但3岁至4岁的儿童选择平分的不足9%。出人意料的是,没有兄弟姐妹的儿童普遍比较慷慨。

  科学家分析认为,人在7岁前后自私与慷慨程度的突然变化,只能说明是基因发挥了关键作用,很可能是人在7岁前1a型抗利尿激素分泌量较少,而到了7岁后,这种激素的分泌量猛然增多,这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至于后来有的儿童长大后变成了慈善家或吝啬鬼,那也是因为7岁后,人这种激素的分泌能力产生明显差异造成的,分泌能力强的,成了慈善家,反之则变成了吝啬鬼。当然,文化修养的高低会对慈善家、吝啬鬼的产生发挥作用,但这种作用在今天看来,并不是最核心的作用。

  让吝啬鬼慷慨解囊

  既然吝啬鬼和慈善家带有先天的色彩和差距,那么吝啬鬼的形象就无法改变了吗?就没有办法让他们主动慷慨解囊了吗?科学家认为,好办法最终是可以找到的。

  如不久前,瑞士科学家组织了一个有趣的金钱托管游戏。他们邀请苏黎世大学的178名年龄20多岁的男性志愿者参加了这个游戏。互不认识的志愿者被分成两组,一组充当“投资人”,另一组充当“保管员”。而“投资人”又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被要求用鼻子吸食催产素制剂,另一部分则吸食一种安慰剂,游戏的规则是:每位“投资人”可选择一个“保管员”存放最多12笔资金(每笔钱相当于32美分),但“投资人”要冒血本无归的风险,因为最终是否还钱,要看“保管员”个人的意愿。结果令人惊讶:吸食催产素的“投资人”中,有45%的人把12笔钱全部交给了“保管员”,体现出了“最大限度的信任”;而只有21%的人投资少于8笔钱,表现出对“保管员”较低的信任度;但吸食安慰剂的那部分“投资人”的行为正相反,有前一种表现的只有21%,有后一种表现的则达到了45%。这个游戏结果表明,催产素能让人提高对他人的信任度。最近,美国科学家组织进行的另一个类似的测试则表明,催产素在提高人们对他人的信任度的同时,还能促使小气鬼、吝啬鬼大方起来。在测试中,科学家把一帮大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吸食催产素,另一组吸食安慰剂;他们还分别给每个大学生10美元,然后让他们玩电脑游戏;游戏中要求他们与陌生人分享一部分钱,但他们看不到陌生人的样子,也听不到陌生人的声音,只是在游戏过程中会被问到“如果要你给钱,你愿意给多少”之类的问题。结果显示,吸食催产素的游戏者给陌生人的钱,要比吸食安慰剂的游戏者平均多出80%,而且那些慷慨地给出更多钱的人走出实验室时,心情也很愉快。

  为什么催产素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研究证实,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和合成的一种激素,它主要负责控制一些诸如饥饿、口渴、体温等的生物反应,以及和一些如恐惧、生气等情感有关的生理反应,而它另外的重要作用是能帮助孕妇顺利生产和加速母乳分泌。从情感角度上讲,催产素能够激发母亲感到哺育孩子的责任,从而使孩子在很多年中都能得到母亲的关爱,而它能够增加人对他人的信任感并让人变得慷慨大方,还是人类的新发现。

  现在看来,要想让那些令人厌恶的小气鬼、吝啬鬼变成慈善家,或者自觉“从善”,除了教育和启发等多种社会学方法外,这种包括催产素等在内的生物学方法,似乎也值得尝试一下。  

你是我的王《读者》 2009年第02期


作者:冬亥



  起初,人们叫他三少爷。后来是三爷。再后来,段三儿。再再后来,段老。只有她,对他的称呼一辈子都没有变:“哎——”

  也算是世家了。父亲是济南名士,书中念出了黄金屋和千钟粟,在大明湖畔住一幢三进出的宅子,后花园是三面桃梨半院泉水,粉粉白白从院内流过,清凉腻滑。她随父亲来做客,他正持柳枝逗弄一条悠然摆着尾巴逐落花的锦鲤,听她“哎——”了一声,抬眼看,梨花树下,小小的人儿如粉雕玉琢,有一对天生的酒窝。是父母给指腹定下的婚事。

   父亲对他的培养,完全按照旧式文人的规矩,八岁入私塾学四书五经,十岁拜明师习诗词歌赋,甚至吹拉弹唱作画玩票,都是大家子弟的入门本事。时常家里有堂会,卸罢妆的角儿也乐意教他一两个唱段,渐渐就有了半师之谊。一则是看父敬子希图点赏钱,二来良玉美材总是难得,不免激起爱惜之心,勾了脸,着了袍,十四五的孩子上台道一声“想俺项羽呵!”颇见法度,获得彩声一片。

    角儿微笑,拱手向他的父亲道贺:“此子不俗。念白、咬字、用气、运嗓,都颇见潜力。日后不为良将,必为名伶。”父亲躬身客套:“说笑了。”心里却嗤一声,世家子弟怎会沦落戏子的卑贱?

    却是一语成谶。家道中落,经济窘迫,时世无常造化弄人,外敌入侵社会动荡,颠倒了若干的黑白,曾经的雅趣终成了三爷谋生的手段。浓重的油彩掩不住满面的辛酸,昔日的风流业已云散。她却决然从依旧尊荣的家庭里挣脱出来,断了父女情分,成了泼出去的水,青衣素面,背了小小的包袱径直来见他,“哎——”了一声,四目相对时,竟无语凝咽,涂花了重彩的脸。

    福无双至时,祸总不单行。再后来,甚至连在台上重温昔日的威风,都成了奢望。时局如棋,随后的几十年于他依然艰难,曾经在幼年有十分的娇贵,在台上有八面的威风,如今在台下却要为稻粱苦谋,经常没来由地一声长叹:“唉!”她握他的手:“你是力拔山兮气盖世,我是时不利兮骓不逝。有我呢,总会好的。”

    他被叫做段三儿的时候,已经站到了群众的对立面,是“黑五类”。蝌蚪时代曾经的少爷生涯,是他成长为青蛙也摆脱不了的尾巴。组织上找她谈话,要她像当年毅然反出家庭一样,跟他分道扬镳。她却摇头:“他只有我了。”

   陪着他一起挨批斗,扫大街,一次次做检讨,为他曾经的家大业大,为他曾经的“称王称霸”。他却一直呆在过去的幻影里,回到家里,颓然倒在床上,全然不顾家务的烦琐和孩子的啼哭,只失神地望着残破的天花板没有言语,呆呆地一直等到她把饭菜做好唤他去吃。她烧热了水,把他的脚按进去轻轻地洗:“哎——想开点,霸王当年要是能忍下一时的屈辱,说不定也会有三十年河西呢。”

    他苦笑一声:“四面尽是楚国歌声,定是刘邦已得楚地;孤大势去矣!”她抿一下已有银色添乱的头发,笑一声:“那我就做你的虞姬。”

    日子并不如舞台,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家常开门七件事。她能把一棵白菜做出七种菜肴,能把三尺布票缝补成一家人的温暖,却始终,不能把他从曾经的富足悠闲里惊醒,从霸气十足的回忆中找回,偶尔自己都不确定了:于彼时,自己真是五谷不分的千金小姐?他真的是风流倜傥的翩翩少年?

    念头一起就迅疾淡然,生活的逼迫总容不得片刻的停息,只以她的温良谦恭时时慰藉着他饱经沧桑的心。却总敌不过,风霜刀剑相逼的凄苦。“纵使举案齐眉,却到底,意难平。”举案齐眉的是她,意难平的是他,眼看着日渐消沉。

    有几次都“活够了”,却一次次被她挽留。她依在他的胸前,柔弱如飘飞的絮,温热如缠身的藤:“你永远是我的霸王。你要是撑不下去了,让我可怎么办?”才悚然,一身的冷汗。

    好在天总会亮的。多少次“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裏到帐外且散愁心”,终熬到“轻移步走向到阶前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昔日的三爷、曾经的段三儿,最终成了如今的段老。只是万没想到,落实了政策,恢复了待遇,甚至返还了一部分被抄没的家产,本该苦尽甘来重拾闲情看花开的时候,她却豁然松弛,如一盏油将尽的灯,于风中摇曳,瘫在了床上,从此与春风无缘。

    有些事须经波折才会明白,有些人须经磨难才会长大,他走进全然陌生的厨房,面对锅碗瓢盆和红绿酸辣无处下手时,才突然意识到:她从一个饭来张口的大小姐转变成一个事必亲为的家庭主妇,陪在他的身边贴心呵护了四五十年,是不是也曾有过跟他现在同样的艰难,绝望,无助和无依?

    泪珠滚落油锅,劈啪作响。终于明白:自己从来就不是她的王,而是被她,用爱给统治了一辈子。  

极端的考题《读者》2008年第24期


[日本]山崎正一 田秀娟编译


  学期将结束,又到了期末考试的时间了。A大学的B教授为了期末考试出题的事情烦恼得吃不香饭、唾不好觉。已经在大学教了三十年书的B教授年年都要面对这个问题,每次他都要绞尽脑汁地变着花样出考试题。三十年下来,教科书中所有需要考察的内容都已经出遍了。因此每到学期末出考题的时候,B教授就一筹莫展。近几年来,B教授干脆把早些年已经出过的考题原原本本地搬到现在的试卷上。这样做虽然省事,可是学校教务处的人又有意见了。教务处的人婉转地对B教授说:“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是请您改变一下考题吧。”
  
  “唉呀,唉呀,真是头疼。本来嘛,来上我课的学生也没多少人”,B教授愁眉不展地想到。B教授开设的课程是大学必选课程,所以每学期都有几百名学生选修他的课。可是因为B教授上课从来不点名,所以每次来上他课的学生只有几十人。只有到期末考试时,这几百名学生才会齐刷刷地出现在教室里,每次考试后,想到一个人要看几百个人的试卷,B教授就头疼不已。但每次都出乎他的意料,每份考卷上的答案都大同小异,所有的人都在及格线以上。其实,大多数学生都是借的同一个人的课堂笔记,考试前熬夜突击上几天,总能混个及格。正因为如此,选B教授课程的学生是越来越多。B教授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一定要想个办法,不能再让学生们浑水摸鱼了。一定要让学生们明白,只有认真听课的学生才能得到学分。”
  
  一年一度的期末考试到了。平日里总是空空荡荡的阶梯教室这天挤满了参加考试的学生们。教务处的工作人员忙碌地发放着试卷。按照A大学的惯例,考试这是任课老师不出现在考场。B教授精心准备的考卷被发放到了每位学生的手中。刹那间,原本有些嘈杂的考场变得鸦雀无声,很多学生脸上露出了吃惊的神色,口中倒吸了一口凉气。
  
  B教授精心准备的考题是:请问担任这门课程的老师是下面哪个人?请从下面四个答案中做出选择。这行字的下面,画了四张男性的脸。
 

有没有阳光温暖过卑微的你 《读者》2009年第6期


文/安宁



       每天去電影學院蹭課回來,都會路過北京電影製片廠。有這麼一群人,夜晚住曬不到陽光的地下室,白天則坐在北影廠門前的台階上,從日出,到日落,耐心又焦灼地等待著機會的降臨,渴盼著在某部電影裡飾演一個小小的角色。哪怕,只是一個側影,一具屍體,一雙眼睛,一聲歎息,或者,被無情的剪輯師,一剪刀下去,只剩半個臂膀。

  他們在台階上,邊期待著門口有某個導演出來,邊無聊地打著哈欠,說著笑話,罵著粗話,或下一盤不知道有沒有結局的象棋。他們衣著黯淡,神情滄桑,像日積月累,陽光下灰塵滿面的石像。他們為了幾十塊錢的一個群眾角色,會瘋狂地擁擠,爭搶。但等待的漫長時間裡,他們則會談起家常。這樣的閒聊,於他們,是一種比電影更溫暖的慰藉吧。

  曾經在中關村一家電子產品店裡看到過一個男孩,大約18歲吧,看到我經過,很溫柔地喊我“姐姐”,又將我引至店中,倒水給我。我看一眼店內不多的相機樣品,打算轉上一圈便找理由走人。轉至一款相機前時,我問,能給我介紹一下這款的功能麼?他忽然就紅了臉,低聲地朝我道歉:對不起,姐姐,我,我是新來的,還不太懂,您先坐下等等,我們很專業的同事馬上就過來為您講解,好嗎?

  片刻的猶豫之後,我客氣地向他道別,撒謊說:有點事,一會兒再過來看看。他卻是一下子被我弄慌了,低低地懇求我:姐姐,再坐一會,就一會,好嗎?我們店裡肯定有您喜歡的相機,即便是沒有,也可以為您去別家調貨的。

  我也低了頭,不敢看他的眼睛,疾步走出店門,直奔走廊盡頭的電梯而去。而他,卻是不捨不棄地,跟在我的後面,一聲聲地,喊我姐姐。電梯門關上的那一刻,我看見站在門外的他,一臉的憂傷與失落。

  憶起在北京的798藝術區,看到過一隻純種的波斯貓,不知道悄無聲息地在我身後跟了有多久。我只知道,當我無意中回頭,看到它在冰冷的傍晚,被風吹起的髒兮兮的毛髮,突然間心內湧起無法抑制的悲傷。

  我終究沒有將這只流浪貓抱回去。我只是從路邊的小店裡,買了一瓶酸奶,放在它的面前。它溫順地看我一眼,而後低頭去喝酸奶,每喝幾口,它就會停下來,蹭一蹭我的鞋子。我就在它低頭的時候,悄悄走開了,一直沒有敢回頭。

  這個城市的陽光,日日普照,分給我們每個人一樣的溫度與熱量。可是,當我走在路上,看見那些卑微的生命,我總是希望,有足夠的溫暖,將這些同樣具有尊嚴的生命,溫柔地環住。 

如何说再见 《读者》2009年第6期


文/林特特



       我认识乐欣时,她已经癌症晚期。

       她对我说,我是个不幸的人,即将离开人世,可我又是个幸运的人,能预知自己的死期,“我现在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和我的孩子说再见”。

       她是一对双胞胎的母亲。可惜孩子们并不理解母亲的苦心,她们才三岁。

       于是,乐欣告诉她们,妈妈在和细菌打仗,如果打得赢,就继续做你们的妈妈,如果打不赢,就要到天上做仙女。

       两个女儿边吃手指边问,是不是像救匹诺曹的仙女?

       妈妈说,是。女儿们却求她:希望妈妈继续做我们的妈妈,不想妈妈做仙女。

       当妈的流了泪,“也许有一天你们表现好,妈妈就会从天上下来,到时候妈妈会变个样子。”“如果有一天,爸爸带着一个阿姨回家,让你们喊‘妈妈’——那就是妈妈回来了,你们可不许不认。”

       小朋友们拼命地点头,她们知道妈妈一定会回来,就安心地吃手指,安心地去睡觉。

       当妈的松了口气,却又叹了口气。

       乐欣于六个月后去世,那是2005年的12月。

       她走的时候没有痛苦。

       她的女儿以为她去做仙女。

       我没有办法将她忘记。

母爱巧克力《读者》2008年第24期


母爱巧克力

汪洋 编译



           一家名叫“天使之翼”的巧克力店开在了德安克镇。开店的是一对母女,母亲叫安雅曼,女儿叫阿努尔。

       德安克镇环境宁静优美,但偏僻的地理位置,使其鲜有外人到达。镇上的千余居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心地善良的他们熟识得就像一家人似的。突然出现的安雅曼母女,引起了德安克镇居民们的关注。

       携着年仅8岁的女儿,来自纽约的安雅曼,全身荡漾着热情的气息。她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巧克力师傅,能够做出各种样式、各种味道的巧克力。25岁那年,她与一名英俊潇洒的小号手闪电结婚。然而女儿阿努尔不到五岁时,小号手就违背当初的誓言,丢下她和女儿离家出走了。

       从此阿努尔变得非常自卑,不再和母亲以外的任何人说一句话。在多方求医后,安雅曼得知女儿在遭受父亲离去的创伤后,患了严重的自闭症。医生告诉安雅曼,她女儿的自闭症并非一般的药物就能治疗,必须用真爱去打开心结,重新树立她对生活的自信。

       此时的阿努尔经常将自己关在家里,并疯狂的爱上了巧克力制作。看着每天沉醉于巧克力制作的女儿,安雅曼心疼无比,她多希望女儿大胆的走出屋外的世界啊。“我不要出去,我不要看到那些目光”,安雅曼意识到那是因为女儿很在意她俩被抛弃的事。看着郁郁寡欢的女儿,安雅曼做出了决定,辞职,离开纽约,到一个谁都不认识她和女儿的地方去。

       来到德安克镇后,安雅曼本想将女儿送进学校。但是自卑的阿努尔拒绝了母亲的要求。不想女儿孤独的安雅曼,一番思考后决定利用女儿对制作巧克力的喜爱,开一家巧克力店,并且坚持客人需要的巧克力全由女儿来制作。安雅曼将巧克力店取名为“天使之翼”。希望女儿阿努尔向天使一样,大胆的飞到外面的世界去。小店开张前,阿努尔发现母亲每天黄昏时刻都要出去,直到深夜才回来。

       在安雅曼和女儿阿努尔来之前,德安克镇还没有一家巧克力店。善良的居民们在欢迎安雅曼母女的到来时,也被天使之翼巧克力店吸引了。特别是店门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可爱的,背着一个五彩翅膀的天使,尽然和店主安雅曼的女儿长得极像。

       德安克的居民们走进天使之翼,不必说自己需要什么味道的巧克力,只需要走到柜台前,看安雅曼转动柜台上的转盘,转盘表面用扭曲的线条和各种颜色,画着很多动物和花朵,以及人物等图案。当安雅曼转动转盘时,顾客仔细的看着转盘,在转盘停下来前,回答安雅曼的问题。“请问您看到了什么?”在听到顾客的回答后,安雅曼能很快地猜出她的心意和知道她喜欢什么味道的巧克力。如果这个客人喜欢薄荷味道的巧克力,安雅曼就会喊到:“阿努尔请给客人来一份薄荷味巧克力。”很快从来不和外人说话的阿努尔会为客人送来一份中意的薄荷味巧克力。

       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一般,安雅曼从那个转动的小小转盘里,可以洞悉小镇里每一顾客的心思。德安克镇的人们越来越喜欢到店里来领略安雅曼的神奇,以及忧郁的阿努尔特制的巧克力。品尝后,人们总会用热情的眼神看着她说:“这是我吃过的世界上最特别的巧克力。”

       在德安克镇上阿努尔每天都可以听到来至人们的真心赞扬。渐渐的她的脸上上会不由自主地露出久违的笑意。不久阿努尔勇敢的走到柜台前,帮母亲转动转盘,让客人回答看到了什么,阿努尔开始和陌生人交流。她的转变让安雅曼非常欣慰。

       德安克镇的人们到天使之翼品尝安雅曼母女共同制作的巧克力几乎成为了一种习惯。几年的时间过去了,人们的赞扬让阿努尔无比自信,而此时她也和母亲安雅曼融入了德安克镇的生活中。

       自信的阿努尔每天都带着迷人的微笑。德安克的人们见到她,总是亲切的把她叫做巧克力天使。在人们亲切地叫声里,阿努尔健康的成长着。20多年后,不再自卑的她成为著名的心理咨询师,面对那些自闭的患者,阿努尔总是深情地讲起她和母亲的天使之翼。

       多年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阿努尔,她制作的巧克力在德安克镇总是得到人们的称赞。可每每她品尝自己制作的巧克力却并没有人们说的那么美味。一次费解的阿努尔终于忍不住把心中的疑问讲了一个镇上的居民。那个居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20多年前的多个晚上,德安克镇所有居民的家门,都被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士敲开了。告诉他们她将开一家巧克力店,邀请他们前去品尝。并且请求人们无论巧克力的味道怎么样,都不要忘记赞扬,这是他们吃到的最好吃的巧克力。镇上的居民们明白,这位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女儿,无比感动的答应了她的要求。

       阿努尔终于明白为什么天使之翼巧克力店开门前,每天晚上外出的母亲,深夜归来时都很累,也明白了作为出色的巧克力师傅的母亲,为什么坚持她制作巧克力。善良的德安克镇人和深爱她的母亲一起,用热情塑造了一个自卑小女孩的自信。 

断翅王蝶的飞翔奇迹 《读者》2009年第6期


文/感  动



       美洲王蝶是一种色彩艳丽斑斓的美丽蝴蝶。为躲避加拿大和美国的冬季严寒,数以亿计的王蝶每年都要南迁到墨西哥的温暖森林里繁衍生息。在超过 5000公里的迁徙路上,处处都潜藏着凶险:崇山峻岭间的风霜严寒、大海上的狂风暴雨,沙漠中的烈日干旱……一双健壮有力的翅膀,是每一只王蝶穿越艰难险阻的生命之帆。

        2008年11月,墨西哥昆虫学家梅里在对美洲王蝶进行研究时,偶然发现了一只奇特的王蝶:它的翅膀本来已经折断了,却被人为的修复过。这让这只本来会夭折在飞行路上的蝴蝶,能够奇迹般地飞到了墨西哥。而王蝶的数量是要以亿计的,是谁拯救了这亿万大军中的一只弱小的生命?这将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谜。

        梅里把自己发现这只王蝶的经过,命名为“一只美洲王蝶的飞翔奇迹”发在了互联网上。他没有想到,一个星期以后,自己竟收到了一个叫做勃兰特的美国人的回复。勃兰特的叙述,揭开了这只王蝶的飞翔奇迹。

        2008年10中旬,勃兰特在骑自行车的途中偶然发现路边有一只飞不动的蝴蝶。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当他凑近蝴蝶时,才发现它的翅膀已经折断,再也无法飞行了。勃兰特顿生怜爱之心,他决定,要帮助它重新飞起来。勃兰特把它装进一个空水壶里,带回家后用腐烂的梨和自制的稀释蜂蜜细心地喂养它。几天以后,这个蝴蝶的体力得到恢复,但却因为翅膀破损,依然无法飞翔。

        如何能让断翅的蝴蝶重新飞起来,成了一个难题。他不得以,在网上进行求助,没想到,佛罗里达州的一家美洲王蝶基金会听说这件事后,立刻向勃兰特提借了一个长约9分钟的视频,这个视频祥细演示了修补蝴蝶破损翅膀的方法和过程。

        勃兰特成功地修复了蝴蝶的翅膀,它已经能在屋子里自由飞舞了,当他要将蝴蝶放飞时,天气却变得很冷了,它会被冻死。如何能让蝴蝶到南方去越冬,这又成了勃兰特的一个难题。这时,一位蝴蝶专家打电话给勃兰特,可以托人把蝴蝶送往南方。

        这让勃兰特看到了希望,他把蝴蝶装在一个鞋盒里,然后到高速公路边的一个卡车停靠站,寻找南行的卡车司机。

        过路的司机们听到勃兰特的述说后,都希望能为这只蝴蝶尽一份力量。最终,他们联系到一位前往佛罗里达州的卡车司机,蝴蝶随卡车上路了。两天以后,这位司机终于追上了正在南迁的蝴蝶大军,他在佛罗里达放飞了蝴蝶,并打电话告诉勃兰特,他祝愿这只蝴蝶能和它的同伴一样,平安飞抵墨西哥。

        救助和关心过这只蝴蝶的人们,不知道这只可爱的生灵能否平安飞抵墨西哥,但是他们都为它祝福着。而听说梅里在墨西哥发现了这只蝴蝶时,他们都很激动,每个人都认为这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而对于听到这个救助故事的梅里,更是惊叹不已,他认为,创造了这只蝴蝶飞翔奇迹的,除了它自己的努力,更有无数人的爱心,爱是最强健的翅膀。

举债看世界 《读者》2009年第6期


文/方冠晴


        什么人最可恶?当然是借钱不还的人。借钱的时候他像孙子,你去讨债,他就成了爷。

  几个朋友闲聊,扯起了借债与讨债的话题,越说越激动。舒伟一直闭口不言,待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才不紧不慢地开了口:我跟大家说一件事儿吧----

  我有个久未联系的高中同学,叫洪宁博。前年,他突然找上门来,吞吞吐吐地倒苦水,老婆下岗了,孩子生病了。他一开口,我就知道他要借钱,就不接他的茬儿,希望他能识趣地打消借钱的念头。

  他还算聪明,真的打住了倒苦水的话头,开始说起好的事情来。他说他在离我们家四站路的地方开了一家服装店,生意很不错,一年能赚十来万块钱。我不知不觉着了他的道儿,随口问起他店里的情况来。这一问,给了他开口的机会。他说:“赚了一点钱,都花在为孩子看病上,这段时间店里资金紧张,我今天来,就是想向你借点钱,周转周转。”

  我正想找理由将他的话挡回去,他却率先急巴巴地说了起来:“我知道,你这次做钢材生意赚了五六万块钱。我也不敢多开口,就借我一万吧。不出两个月,我店里的货卖出去,我就还给你。”

  他一下子就将我的退路封死了,毕竟是同学,抹不开面子,我只好且战且退:“我手头只有五六千,给你也不够啊。”哪知道他多少都不拒,说:“五六千也中。还是同学的友谊深,我谢谢你了。”

  没法子,我只得给了他六千块钱。

  两个月过去,他自然没来还钱。而且无意间,我碰到高中时的另外一个同学,那个同学说,洪宁博也向他借了五千块钱,也说是服装店需要资金周转。

  我俩将情况一合计,觉得这中间有名堂。于是,决定去他的服装店看看。我俩到洪宁博说的地方去找了一个多钟头,根本就没有他所说的那家店铺。

  被人骗的感觉不好受,我俩决定找到洪宁博家里去。到了他家楼下,正碰上他开着一辆小车回来。他见了我俩有些尴尬,问我俩怎么有空过来。毕竟是同学,抹不开面子说讨债的话,我们就说这里有一个熟人,今天是来串门的。说着话我就问他:“买车了?”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二手的,值不了几个钱。对了,我借你们的钱,可能还要缓一缓,不好意思啊。”我们也真是虚伪,假模假样地说:“没关系,没关系。同学嘛!”

  楼上还真有一个我的熟人,从他口里,我们知道了,洪宁博将这里的房子卖了,买了车准备明天全家去旅游,只怕再也不会回到这里来了。

  一听这话我和同学非常生气,他有钱买车不说,还有钱全家出外旅游,但就是不还我们的钱,这不就是个无赖吗?我猜测说:“他卖了房子是不是为了躲债?他一定不只向我俩借钱,说不定所有同学他都借过了,然后将房子卖了,我们就再也找不到他了,他就可以拿着从我们这里借去的钱逍遥快活了。”

  我那同学是个暴脾气,一听这话就跳了起来:“逍遥?我让他逍遥!”他找来两颗粗钉子,一前一后顶在一只轮胎底下,说:“我看他明天怎么去旅游?”

  一个月后,洪宁博到我家里来,将借我的钱还给了我,这让我颇有点意外。我问他:“据说你们全家出去旅游了,玩得开心吗?”

  他一听这话十分沮丧,说:“实不相瞒,我是将房子卖了才买了一辆二手车带孩子出去旅游的。买方分两次付款,第一次付的,只够我买车和旅游的费用。第二次付款,我才能拿来还债。哪知道那天出门不顺,车胎爆了,撞了别人的车,交警判我赔人家五千块钱,我的车修理也花了好几千,所以,就没钱出去了,只能等。等了一周,等买房的人再凑了一万块钱给我,我们才得以成行。”

  我有点惊讶:“卖房子去旅游,你这人可真想得开!”

  洪宁博叹了一口气:“没法子。我儿子患了青光眼,我以前向你们借债,就是为了给儿子治眼睛。我知道我没有经济来源,很难借到钱,人家会怕我还不起,所以,我撒谎了,说我有个服装店。对不起啊,我也是没法子才骗老同学的。”

  说着说着他的眼圈就红了:“但是,后来医生跟我说,我儿子的眼睛治不好,很快就要失明了。他才12岁,这个世界他看得太少了,我们家经济状况太差,从来没让他出去见识过外面的世界。他跟我说,爸,带我去看看长城吧,带我去看看天安门吧,以后我瞎了,人家说起长城,我也能在心里想起它的样子。那一夜,我流了一夜的泪。

  第二天,我就决定卖房子,我不能治好他的眼睛,但我不能连他最后一个愿望都不能满足。我要买辆车,趁着他的视力还没完全消失,载着他看遍山山水水,让他记住这个世界的样子。”

  说到这儿,洪宁博失声痛哭,一边哭一边用拳头擂着自己的大腿,说:“可是,我连他最后的愿望都没能实现。耽搁了一个星期之后,我才载着他直奔北京,但是,我们,才到石家庄,我儿子,他,就跟我说:‘爸,天怎么黑了?这会儿应该是中午呀!是,日全食了吗?’听了儿子这话,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将车停在路边,一直用自己的头撞方向盘,一直撞,一直撞,一直……”

  舒伟的故事讲完了,他最后说:“我愿用十个六千元百个六千元来弥补我的过错,但,我知道,我永远弥补不了。这个世界是有借钱刻意赖着不还的人,但是,并不是所有借债没还的人都这样,洪宁博就不是。所以,我希望再没有人犯我这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