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靶向治疗是什么:解读健康密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6:59:37

自序(1)

解读健康密码 让你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的大医之谈

收藏本书 字号 -+

 

  自序

  健康的“密码”就在你手中

  从医四十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许许多多的头衔加在我头上,诸如院长、所长、会长、主任、总编辑等。这些头衔加在我身上的时候,我都是认真对待的。然而,就我一生来说,所有的头衔都像流水一样,只有医生这个头衔是终身的。我每接起或回复一个电话,第一句话都是“你好,我是胡大夫!”是的,我只是一个大夫。

  这四十年中,我的书柜里积攒了无数患者的来信。与其说“来信”,不如更准确地说是“渴望的求助”。每一页纸铺陈开来,呈现的求医路程俨然就是生命无助而痛苦的挣扎。其中有辗转数年仍诊断不清的顽疾,也有遭受过度医疗这一“猛药”后小病酿成恶疾。但无一例外的是,在所有痛苦呐喊后都把一种责任留给了我:胡大夫,请您告诉我,怎么办才好?

  “怎么办才好?”如此让人揪心的问题。揪心的痛楚就在于,我可以说出诸多的补救办法,但是原本不必要遭受的痛苦和不该流逝的生命我却丝毫不能减少。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我很有感触。因为这三句话道出了我在面对种种求助时,深深感到医学局限性的心灵拷问。

  是的,医学是不完美的科学,任何时代都有它不能征服的疾病,能被治愈的疾病永远是寥寥无几。更多的时候,医生也仅仅是提供帮助。就像我每天看见的不计其数的,只是在青年时期体态微微发胖,然后汇集成中年的糖尿病,最后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肾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报告有1700万人死于此病。每12秒就有一个中国人被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夺去生命。面对这样凶猛的第一杀手,虽然美国、芬兰、瑞典等国家都采取了有效措施使心血管死亡率出现下降趋势,但是近十年都走向了平台期,下降趋势走缓。但恰恰是这十年,全世界研发心血管病药物和器械的投入是最大的,所花费的医疗资源也是最大的。但是我们仍然无奈地看到这一疾病就像河流一样流过我们的一生:从青少年开始,中年加速发展,老年危险持续。

  二十年前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位医生在过河时看到河里有一位受伤的人,这个人正在大口喘气,痛苦地呻吟。他们立即跳进河里把他救上来,为他清创止疼。就在他们准备继续赶路时,又有两三位伤员顺流而下,远处还有五六个人正漂下来。医生们赶紧把他们全救上来,这些人都需要帮助。他们又找来了更多的医生,照料这些伤员。漂流下来的伤员越来越多,更多的医生也赶来加入了抢救的行列。他们沿河岸建起了医院,整个城市和社区都被动员起来,数以千万计的医生汇集在河边进行着救援。每救活一个生命,医生们都要击掌庆贺。伤者自然感激不尽,医生心中也无比自豪。媒体竞相报道医生的行为,他们的事迹鼓舞着每个人。但是,无论医生多么努力,行动多么有效,抢救方法多么得当,顺流而下的伤员却越来越多,永远也救治不完。奇怪的是,没有医生想过到上游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去了,他们就会看见一个面目狰狞的魔鬼,正在挥动手中的棍棒,将人打得半死,然后扔到河里。”

  事实上,扭转局势的根本不是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源抢救伤者,而是杀死那个恶魔。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这一疾病的恶魔是什么?

  回顾这几十年,我们会发现,肥胖和与之伴行的糖尿病可能抵消了控制高血压、高血脂以及戒烟等方面所获得的成绩。

  我在医院的专家门诊,几乎每次出诊都不能准时“下班”,因为许多患者都是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有不少还是冲着胡大一来的。从常情来说,我总希望能满足他们的愿望,但每星期出诊时间毕竟有限。于是,我把越来越多的时间都用到了全国各地的健康巡讲中,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管理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知识与能力,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从源头上扼住病魔。几年累计下来,听众的数量是我从医几十年接诊数量的几十倍、上百倍。然而,这个数量还是相当有限的,这就是我经过郑重思虑,决定倾心投入“胡大一说健康”书系出版工作的原因。

  2009年岁末,我的《国人健康手机号》出版。我提出了140-6-543-0-268这11位类似于手机号的健康标准数字,很多读者都叫它救命手机号。因为这组数字涵盖了健康五大危险因素的控制目标(血压、血糖、血脂、吸烟、肥胖)。这个目标对于目前已经身处以上危险因素中的“病人”来说,谨记这道底线无疑是重要的,因为它是防止因病致残、因病致死的最后一道坎儿。

  称其为“最后一道坎儿”,这其中必定充满了遗憾和无奈,因为一旦患者身上出现这些危险因素,即使服用降压、降糖和调脂药物使血压、血糖、血脂达标,达到140-6-543-0-268,也只是恢复中等健康水平,不可能回归理想的健康状态。就像每个经历过错误的人,都要为错误付出惨痛的代价一样。

  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我们是否应该把心血管预防的战线前移?做好0级预防--通过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行为,避免这些危险因素出现,摆脱疾病困扰,永葆理想健康?”

  那么,做好0级预防的具体措施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