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学校初级教程:南怀瑾《论语别裁·宪问篇第十四·37》摘记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3:23:40

南怀瑾《论语别裁·宪问篇第十四·37》摘记

《论语》学习 2010-04-10 09:49:04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这好像是孔子告诉了我们很多故事的权谋。我们知道“不学无术”这句成语,反过来说,就是除了学问要好,把握住原则以外,还要懂得处世之方。孔子所讲的这些话都是术,也就是方法。这里的“辟”就是“避”的古写。“贤者辟世”,时代混乱的时候,不与现实发生关系,脱离这现实社会,和隐士一样修道去。再其次是“辟地”,一个地方太混浊,不同意这环境,就离开这个地方。再其次“辟色”,处世的态度上要注意,在乱世动荡的社会中,对人对事,言论思想要端正谨严,对任何人的态度都要和善,能够包容别人,不要有傲慢、鄙薄的态度。相对的说,看着风头不对,他大概与我合不来了,那自己就早一点离开吧!再其次“辟言”,不发牢骚。这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四辟。由此看来,孔子对于隐士思想,何尝不赞成!他教弟子们的四辟,已经走上隐士的路子了。

 

 这一段表面上看,孔子反对隐士,实际上这一段包含着浓厚的隐士思想。“贤者辟世”,时代不对了,觉得无能为力,挽回不了的时候,只有避世。那么避世干什么呢?就是保持有用之身,等待机会,做更大的贡献。讲不好听一点,也就是消极的自全其身。不但在这一段,《论语》里有许多地方,孔子都提出这种主张:如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乃至对南容的奖评:“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可见孔子的观念中,何尝完全抹煞隐士思想?所以严格的研究起来,我个人认为问题很大。至少几千年来,一直到近五六十年前,中国知识分子,书读好了的人,就缺乏一股冲劲。我们大家也是一样,理论会讲,冲劲不足。有冲劲的时候,往往学识又太欠缺,不能成事。所以我常和一些老朋友谈起,以我们现有的这么一点不太少的知识,而让我们的体能年龄,退回到二十几岁时一样,大家就有可为。一般人等到知识比较丰富,头脑思想比较完备的时候,由于年龄的增进,勇气就消退了。历史上无论中外的人物,往往是老年人的智慧比较成熟,如配合了年轻人荣誉感的冲劲勇气,就会开创出新的历史境界。

子曰:作者七人矣。

 这句话是紧接上面而成一段。总共有七个人已经避世了。这七个人究竟是谁?没有指名明说,我们也不必乱加牵强罗织。讲到这里,我想起古人一首绝句很好: “十年橐笔走神京,一遇钟离盖便倾。未必无心唐社稷,金丹一粒误先生。”这首诗是指吕纯阳而作。以诗论诗,其中“未必无心唐社谡”一句,正好借用来说明孔子所说“作者七人矣”的苦心。其实,人未必真肯为金丹所误,只是“英雄退路做神仙”。自求千秋事业,另玩一套花招而已。你求上天堂,他求极乐国,无非所求另有不同,谁又真肯甘于寂寞,除非大圣。

上面孔子说到避世的圣人已经有七个了。这七个人,可能就是《论语》中提到的一些人。孔子经常被这班人骂得很难堪。事实上,不是骂,是他们之间的互相幽默。其中之一的楚狂,就是楚国的一个狂人。所谓“狂”,并不是疯子,而是满不在乎,不受拘束。这一类的隐士,孔子提到很多个,一般的注解,不敢确定是哪七个。在《论语》中记载的有楚狂、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乃至荷蒉者、晨门都是。晨门是一个人,就是守城门的,为古代的一个小官,相当于现在的公务人员,在此以他的职务代替他的名字。


引文来源  
论语别裁


 

 

杨伯峻《论语译注·宪问篇第十四》摘记

 

 

14.37子曰:“賢者辟⑴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譯文】孔子説:“有些賢者逃避惡濁社會而隱居,次一等的擇地而處,再次一等的避免不好的臉色,再次一等的迥避惡言。”

孔子又説:“像這樣的人已經有七位了。”

【注釋】⑴辟——同“避”。


 

钱穆先生《论语新解·宪问篇第十四》的注释摘记

 

《論語》記孔子所遇隱士,如長沮,桀溺,荷蓧丈人,晨門,荷蕢,儀封人,狂接輿,適得七人之數。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第十四·37》

 

【原文】

  14.37子曰:“贤者辟世①,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②。”

  【注释】

  ①辟:同“避”,逃避,躲避。 ②七人:指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等七人。

  【语译】

  孔子说:“(对于无道之世),贤明之人持隐居以避世的态度;其次则弃官易地而居;再其次是回避别人难看的脸色;第四等人是避开别人一些难听的话。”又说:“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解读】

  本章谈贤者避隐的四种方式。

  本章多有人认为是避隐之贤者的四个等级,如贤者、中贤者、次中贤者、甚或贤之下者。这样理解不妥,应该是贤者避隐的四种方式。方式之一是避世。如伯夷、叔齐之类,“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方式之二是避地。如齐国的陈文子,崔子弑齐君,他则离开齐国,到其他的国家去,“之一邦”,又“之一邦”。又如孔子去齐去卫,周游列国,一边是择有道之国而仕之,一边是远无道之国而避之。方式之三是避色。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避色而不愿见。方式之四是避言。“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卫灵公问军阵战法,孔子说我只会俎豆一类有关礼仪之事,带兵打仗,我未曾学习,是属于避言。“明日遂行”兼及避地。贤者避隐方式有四种。话说得开一些,贤者避隐,倒过来说,避隐的是否都应是贤者呢?从人格精神境界角度看,孔子把人大体分为“圣人、贤人、君子、士、小人”五类,这五类人,哪些具有避隐的必要或避隐的资格呢?圣人,不避隐,圣人是修养最高,地位最高,二者舍一而不能称其为圣人,圣人的职责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修己以安百姓。”所以不必避隐。君子,不避隐,君子以有德为主要特征,以修身为主要任务,他不需避隐也不必避隐。“士”以读书修身为主要特征,是知识分子阶层,这个阶层并不引人注目,不必避隐。“小人”是品德低下或社会地位低下的两类人,更不在避隐之列。唯其贤者,他们没有社会地位,但道德修养却极高,社会地位或社会影响高于一般的君子,属社会贤达一类。他们进退自如,进可以安百姓,兼善天下;退可以修己,独善其身。唯其贤者可进可退,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唯其贤者有避隐之必要,唯其贤者才采取避隐的四种方式。因此,贤者不必有四个层次,若有四个层次,上则与“圣人”相混,下又与“君子”、“士”搭界而交叉。事实上,圣人、君子、士在不需隐或不必隐之列。当然,贤人、君子、士、小人四个层次也不是一成不变,如君子而又有社会影响,便成了贤人,其他类此。

南怀瑾《论语别裁·宪问篇第十四·37》摘记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 南怀瑾《论语别裁·宪问篇第十四·39》摘记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 南怀瑾《论语别裁·宪问篇第十四·42》摘记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 南怀瑾《论语别裁·宪问篇第十四·43》摘记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 杨伯峻《论语译注·宪问篇第十四·35》摘记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 杨伯峻《论语译注·宪问篇第十四·44》摘记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 南怀瑾《论语别裁·卫灵公篇第十五·7》摘记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 南怀瑾《论语别裁·卫灵公篇第十五·10》摘记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南怀瑾《论语别裁·卫灵公篇第十五·18》》摘记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 杨伯峻《论语译注·卫灵公篇第十五·19》》摘记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 杨伯峻《论语译注·卫灵公篇第十五·24》摘记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 杨伯峻《论语译注·卫灵公篇第十五》摘记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 《诗经·小雅·四牡》赏析[论语说文]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 《诗经·小雅·皇皇者华》赏析[论语说文]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 《诗经·小雅·天保》赏析[论语说文]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 《诗经·小雅·出车》赏析[论语说文]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 《诗经·小雅·鱼丽》赏析[论语说文]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论语全译 宪问篇第十四 南怀瑾:论语别裁之一 南怀瑾:论语别裁之二 南怀瑾:论语别裁之三 南怀瑾:论语别裁之四 南怀瑾:论语别裁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