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入道要门:把人生站成一座铁塔(时代先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0:32:53
——记宁波电业局副总工程师江小金
本报记者 顾 春
《 人民日报 》( 2011年09月16日   02 版)

江小金在浙江台州抗冰雪现场指挥抢修电网(2008年3月2日摄)。
邬晓刚摄(新华社发)
【阅读提示】
他,勤勤恳恳工作40年,把全部身心扑在了电网建设上,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他,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个人得失之前,危难之时,总能看到他抢险的身影。他,就是已故的浙江宁波电业局副总工程师江小金。
今年2月2日,大年三十,年仅58岁的浙江宁波电业局副总工程师江小金,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生前,他踏遍宁波11750多座电力铁塔下的寸寸土地,亲手完成300多个输电线路工程设计,带领同事完成4700多公里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的设计任务,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
发明技术,建设高压电网可省一半用地
1970年10月,17岁的江小金成为一名送电线路工。当时,他只有初中文化程度。1977年,单位推荐他进入浙江大学,成为宁波电业局线路专业第一个大学生。
之后40年,历经局线路专职负责人、宁波电力设计院院长、宁波电业局副总工程师……无论哪个岗位,江小金都把全部身心扑在电网建设上。
上世纪90年代初,宁波进入大发展时期,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激增的用电需求与落后的输变电站技术形成尖锐矛盾,崭新漂亮的城市,不能再容纳蜘蛛网一样的高空电线。
为了尝试地下电缆的方案,江小金和省里的专家一起连续攻关,整整两年时间,攻克了城市里新建高压线网的难题。1995年,宁波市内建成了首座室内变电站——中山变,港城上空,再不见恼人的“蜘蛛网”。
1998年,江小金又遇到个大难题:从鄞县到海曙要新建两条斜穿城市的双回路高压线,规划部门给出了一条30米宽的高压线走廊,但这条走廊只能满足一条线。
又是两年光阴,江小金和团队成功发明了窄基同塔多回路输电设计技术。2002年,高压走廊上架起了全省第一条同塔四回路输电线路。一条5公里多长的线路,至少省下了15万平方米土地。此后,这一技术在浙江全省得到推广,在高压电网建设中可节约一半的用地!
作为“电力人”的40年中,江小金创造了20个具有影响力的全省乃至全国第一。
心中第一是群众,冒险不停电抢修铁塔
2007年6月26日,经过连日暴雨浸泡,鄞州区云龙镇的天芦天江线6号铁塔因外力基础位移近2米,严重变形。
接到紧急事故报告,江小金第一时间赶赴事发地。事故铁塔已经晃晃悠悠,仅靠两头导线牵引才勉强站立。按常规,必须停电才能抢修!
但江小金想得更远更多:一旦停电,不仅影响北仑区东部居民用电,还可能重创大榭化工区,那里大型化工企业集中,化工产品易燃易爆,极有可能导致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现场勘察几遍之后,他提出“不停电加固抢修铁塔”。
这是一个大冒险!万一抢修中发生倒塔,后果不堪设想!数个小时的激烈商讨之后,江小金的抢修方案通过了,同事当时心里直叹气:“他何必去冒这样的险!”
数个日夜的抢修,终于固定了铁塔,北仑区没有一户停电。“停电抢修的确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但那几天群众生产生活怎么办?”这就是江小金,在他心目中,群众利益总是先于个人得失。2006年的“桑美”强台风过后,带头泡在恶臭的洪水中抢修的是他;2008年初的特大冰雪灾害中,爬上冰峰雪山指挥抢险的是他……
如今的象山石浦渔港,夜晚灯火如繁星闪耀。但15年前,这个高山阻隔的偏远渔港,入夜就一片漆黑。为了把电通到这里,江小金带着设计人员,背着沉重的仪器,一次次翻越人迹罕至的大金山,滑下山脊,大腿都被磨出大片血泡。“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可敬的身影。”宁波电力设计院的李建松说。
留下感人遗嘱,交代变电站投产注意事项
2009年4月,江小金不幸患上罕见的皮肤NK/T细胞淋巴瘤,先后做了18次化疗。
一名护士还记得这个奇怪的病人:“总是早上6点来,输液到8点就走了。”现在她才知道,江小金是为了在最后的日子里多做点工作,8点准时上班。
在最后的时间里,病榻上的江小金,心心念念的就是他的电网。因为癌细胞转移,江小金口腔严重糜烂,说一个字都疼。在去世前5天,一见到前来探望的同事,虚弱得坐不直的江小金立即有了精神,谈起了电网建设。
他留下了两份感人至深的遗嘱,一份交代后事,一份交代屯山变电站投产注意事项。
离江小金去世,已经大半年。他的亲友、同事和后辈们写下的悼文有8万多字。
按照江小金的遗愿,他被葬于老家奉化。墓地正对面,能望见他亲手设计的铁塔导线,不远处,是他设计的金钟变电站。
这就是江小金。一个普通人,把自己平凡的人生,站成了一座不平凡的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