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三日减肥法有效吗:生命之火(时代先锋)——一个基层组织部长的无悔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8:58:02
生命之火(时代先锋)
——一个基层组织部长的无悔人生
本报记者 盛若蔚
《 人民日报 》( 2011年09月22日   01 版)

四川达州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右)生前在万源市沙滩镇栀子园村钟家湾村民小组看望87岁的老党员龚茂宗。
邓良奎摄(新华社发)
他就是英雄。他用自己的行为书写活着的每一天,他离去时,人们甘愿续写他的故事,镌刻他的墓志铭……
他像一颗流星,一划而过,却刺破苍穹,发出最耀眼的光;他似一束焰火,转瞬即逝,却留下永恒,放射最壮丽的美。
20年前,他怀揣梦想,迈着大步,从巍巍巴山走来;20年后,他魂归故里,重将自己托付绵绵巴山。
2011年7月31日12时25分,四川达州市中心医院。一阵紧张全力的抢救,仍然没能把他留住。
42岁,正值壮年。四川达州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就这样匆匆走完了他短暂而绚丽的生命旅程,留下万般不舍。
巴山没了季节,只有被泪水打湿的8月……
热  血
把工作当命,把事业当命,把命令当命
川东多山,豪杰辈出。70多年前,英勇的红四方面军就曾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激昂奋战,血染巴山。
1969年,李林森出生在达州市宣汉县大山里一个普通的农家。作为长子,家人寄予厚望,为其取名林森,属意日后能成栋梁之才。
大学毕业,风华正茂。本可留在城市,李林森却选择回家乡做一名“教书匠”。敬业、严谨、坚韧……这份为人师表的职业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人生基础。3年磨砺,李林森推开县检察院的大门,成了一名令人羡慕的检察官。
如果人生的轨迹照此演进,也许李林森后来不会经历那么多的人间悲喜。
1997年,在检察院顺风顺水的李林森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申请下派当村官!
“那个时候,大学生干部申请到乡镇都少,何况村?”宣汉县委副书记张宗昭清楚地记得,“他是全县头一个,而且还申请到最贫困落后的村子去,一大新闻呢!”
就这样,五宝镇梨耳村迎来一个年轻的党支书。
梨耳,穷得出名。别说县城,离五宝镇也有20多公里山路。
“来了,就干出个样!”山里娃不信邪,他想看看自己行不行。
建广播站、修渠筑道、发展党员……一年下来,李林森干得风生水起。及至任职乡镇,这段经历成了他攻坚破难的宝贵财富。
“我是洪水冲出来的干部!”多年以后,李林森如此自嘲。但在五宝镇2万多名乡亲眼中,这个年轻的镇党委书记就是他们不折不扣的“救命书记”!
2004年9月5日深夜,前河边的五宝镇早已沉入梦乡。谁也想不到,一场巨大的灾难正悄悄逼近。
下游突发超大规模山体滑坡,河床瞬间被堵,洪水不泄反上,生生圈出一个宽1300米、库容2亿立方米的巨型堰塞湖——地势低洼的五宝,不幸坠入“湖底”。
黑暗中,人们急切的呼救声和牲畜水中挣扎的惨叫声,一浪高过一浪。
五宝人哪见过这般场面:洪水漫过山庄、漫过田地、漫过河堤、漫过街区……不到两小时,平日繁华热闹的小镇,就噩梦般地化为“水中孤城”,停水停电断联。
时间就是一切!李林森紧急召开只有3分钟的动员会:“现在没法详细安排,也没有救援设备,只有一条请记住:老百姓的命就是我们的命!”
9个火线组建的应急分队迅速撒出去,通知村民紧急转移。一场与洪魔夺人、同时间赛跑、跟死亡抗争的生命大营救,在如漆的夜色中展开。
“一个不能死、一个不能伤!”这是上级下达的死命令,李林森掂得出分量。
“救命啦!”“救命啦!”扎起简易木筏,循着呼救方向,一道微弱的手电光柱,在惊慌失措的村落里上下穿梭。
一次、两次、三次,背出80多岁的覃宗秀老人,疏散出被困教室的50余名师生……李林森嗓子喊哑了,就用手比划,实在背不动了,搀扶着也要让群众脱离危险。
翻过百道墙,越过千户窗,衣服不知被扯破多少口子,身上不知被划出多少血痕,更记不清往返跑了多少趟……李林森先后9次把鞋脱给逃命的灾民,给他再找来一双,不久他又光着脚丫……
三天三夜奋战,两万多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创造了当地救灾史上的奇迹。
洪水未退,公路被淹。除了一身衣服,很多群众什么都没带出来。
“不能让一个人饿倒、病倒!”在史无前例的大灾面前,李林森深知:现在全镇老小都看着他,自己代表党组织,自己就是主心骨!
“把红旗高高地竖起来,必须老远就能看到它!”关键时候,李林森想到红旗。
很快,临时安置点上,各式各样的红布剪成“红旗”,次第飘扬,五宝升腾起红色的希望!
严重缺觉,脸色蜡黄,身影憔悴。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李林森一直在透支。终于,在去救灾物资发放点途中,他两眼发黑,一头栽了下去——这已是几天内第三次晕倒。可一醒过来,他又一手打着吊针,一手掏出手机询问灾情。
现场一位副县长看见,责备他“太不爱惜身体”,强行夺下手机。他火了,“还有那么多事等着我干!我躺下了,老百姓怎么办?”
洪水消退,满目疮痍,重建重任又扑面而来。
一身迷彩服,一双黄胶鞋,一个扩音器,这是李林森每天不变的行头。白天,去安置点巡查;晚上,到建房点督工。就像一只停不下来的陀螺,每天高强度运转20小时以上,天天如此。
干群同心,其利断金。一幢幢灾民新居拔地而起,一副副“共产党好”的春联透出喜悦……省委、省政府提出“两年重建一个新五宝!”的艰巨任务提前圆满完成。
巨灾之下,未死伤一人,未发生疫情,未挨饿病倒一人;更难得的是,泡在洪水里3个月,无一人上访……一场天灾,让五宝人领略了李林森的“拼命三郎”精神。
把工作当命!把事业当命!把命令当命!
即便不眠不休,即便频频吐血,还是这个劲儿!
“他从来不对组织说‘不’,更不讨价还价。”张宗昭说,任务交给李林森,俩字——放心!
“共产党的干部,得豁得出去,要对得起组织、对得起群众,要懂得报恩。”李林森的血管里,始终奔淌着一股股忠诚热血。
公  道
“组织部是个渡人的梯!就是要树立重基层重边远的用人导向!”
抗洪得力,火线提拔,李林森擢升宣汉县副县长。2006年2月,他交流至更偏远的万源市,9个月后改任组织部长。
组织部长,要害岗位。万源的组织部长,更不好当。
三省结合部、七县交汇处,这个“万水之源”基础差、底子薄、实力弱,矛盾亦多。
“组织部是个渡人的梯,导向至关重要。”对工作,李林森清醒定位。
“贫困山区,都不容易,风气搞坏了,谁还干事?”
“以德才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靠公论定取舍!”
“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
……
万源的干部,在不同场合都聆听过李林森的“布道”。但触动神经的,是王承兴“土鸡变凤凰”的实例。
2009年的腊月初四,很多人给紫溪乡党委书记王承兴发来短信,恭喜他“进城了”。
“刚开始还以为开玩笑,对我来说,进城是个遥不可及的梦。”自喻在“万源的西藏”扎根的王承兴想都不敢想。
他哪里晓得,去年只在调研时深谈过一次的李林森,偷偷关心上了他,居然提名他任森林公安局局长。
“其他资格老、功劳大的党委书记都没安排得这么好,他王承兴凭啥子进城,还当‘一把手’?”有人反对。
李林森一改平日的温和,肃然反问:“在全市最艰苦的乡一干就是15年,谁能坚持?在一个偏远乡当了7年乡长、8年书记不提任何要求,谁能做到?”
王承兴上任,李林森只送他一句话:“你要争气!”
“连我都能进城,大家都说有奔头了。”王承兴的调动,在乡镇干部中引发“强震”。
“就是要鲜明重基层、重边远的用人导向!”李林森任组织部长5年,1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受到提拔重用,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乡的党委书记被交流回市级部门,18名家庭困难、需要照顾的基层干部进了机关。
反过来,对组工干部徐世和的“冷落”,则让干部看到李林森的另一面。
乡镇人事调整,在市委组织部工作的徐世和被提名推荐为乡镇党委书记人选。大家都以为他“近水楼台先得月”,结果却被调至“八大高寒山区乡”之一的堰塘乡。
天上地下,徐世和当然想不通。
“组织部的干部用在哪里,大家都关注。把你放得偏,条件是差了点,但锻炼也大。”李林森找他推心置腹地长谈:“你有能力,好好干,用成绩证明自己,也为组织部争个光……”
一席话,入情入理,心霾也就散了。徐世和愉快地奔赴新岗位,很快就打开了局面,更理解了李林森的良苦用心。
对干部,严字当头;对亲人,严上加严。
李林森的大妹妹一直在宣汉县汽车站干临时工,很想让“位高权重”的哥哥打个招呼转正。“好歹咱还在城里上班,条件比农村强多了。”哥哥非但不开口,反倒劝她“知足常乐”。
同样,妻子向琪三叔的儿子中专毕业,也想“投奔”他。在三叔眼里,组织部长是个“了不起的大官”,可李林森一句“符合条件,就凭本事考吧”的答复,让他倍感失望。最后,堂弟出门打工。
不是没“机会”寻租,组织部长有权——可以向常委会行使干部推荐权,真想卖关子、耍手腕,不是不可能。
可这个“权”,李林森不用。
一位在偏远山区乡干了5年的党委副书记,业绩很突出,多次获万源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但因长期顾不上家,妻子一直闹,孩子中考也不理想。2009年,得知万源要动干部,他觉得机会来了,借向李林森汇报工作之名送钱送物,希望“照顾”。
“歪门邪道你少来!”李林森严词拒绝,严厉批评:“只要你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群众信任你,组织会考虑的!”
他仍不死心。2010年春节,他特意跑到李林森宣汉老家去“拜年”,结果连门都没让进。
就在他感到希望渺茫时,突然宣布,被提拔为另一个乡的乡长。新岗位上,他不负众望,工作出彩:不到一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净增789元。
“林森部长是做人做事的榜样!”这回他信了:“只要踏踏实实干,就会受到群众尊重,就会得到组织认可!”
这样的拒绝,李林森没少经历。
曾有人提着一包现金送到面前,希望动干部时“关照关照”。
“钱,我不会要;事,按政策办。”李林森一字一顿,“组织用人不是看钱多钱少!”
几句话,羞得来人无地自容。
甚至还有人借洗手之名,把厚厚的“信封”丢在他家厕所,一路狂追,物归原主。
即便身染重疾,清廉之弦也未放松。
今年春节,徐世和听闻李林森生病,专程探望。看到昔日的老领导形容枯槁,他心如刀绞。临别,徐世和饱含热泪,悄悄塞给李林森母亲1000元钱,托老人家代买些营养品。
“赶紧收回去!不然看我怎么收拾你!”李林森急了,从沙发上噌地站起来,脸涨得通红。
“老领导,一点心意而已。”
“你来看我,我精神就好多了。拿钱,以后就别来了!”
“万源的干部工作风清气正。”让万源市委书记王成军欣慰的是,“这几年,因干部选任不公而信访,一件没有。”
锐  气
“小县也要争一流、穷县更需大作为”
万源,这个曾经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至今仍是国定贫困县。贫穷与落后,不仅刺痛着60万老区人“摘穷帽”的渴盼,也迟滞了老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步子。
“小县也要争一流、穷县更需大作为。”刚一上任,李林森便下决心“有所改变”。
翻山越岭,一路颠簸。花了两个多月,李林森跑遍全市52个乡镇的村村寨寨。干部有何长短,发展瓶颈在哪,心里有了底。
所以,当2007年达州市委把村党组织换届试点的任务交给万源时,李林森一点不憷。这个曾在3个乡镇当过主官、成功收拾过“烂摊子”的新部长,精选8个不同层次的村落搞起了试点。
“一些村级班子受家族势力、宗派势力等影响,作用发挥有限;同时,很多能人在外,上级组织又很难发现新的优秀人才……”李林森把脉问诊,梳理成因。
在旧院镇红岩村,他的判断得到证实。这个受两大家族势力影响的村落,不光班子老化,还长期不团结,“各选各的人、各吹各的调”,在外的能人都不愿回来主事。
这样的村子在万源颇为典型——怎么办?
精心设计、反复论证,李林森逐渐聚焦“发扬民主”这个“法宝”——“四评村官”应运而生。
所谓“四评”,就是让想干事的人先“自我荐评”,村民们再“集体相评”,提出村干部参选标准,推荐自己心目中的满意人选。经“组织考评”后,参选者须在全村老少面前发表“施政演讲”、“公开竞评”,由村民差额票决,选出最满意的村干部后备人选。
40岁的庞大兵便是个见证者。这个红岩村的能人,一直埋头经商,不问村务。“四评村官”试水,他嗅到了变革的气息,和几个乡邻一道,站出来了。
“原以为上面早就内定了,没想到自己真的成了。”显然,庞大兵的“施政纲领”打动了多数村民,最后脱颖而出,荣膺新任党支部书记,“不看大姓小姓,不搞拉帮结派,凭本事竞争,靠民意当选,大家服。”投票那天,李林森一直坐在台下,现场观摩,击掌加油。
“四评”一出,气象一新。万源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36岁,比上届一下子低了19岁,文化程度大幅提升。这一“草根民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村级换届中的贿选、拉票和家族、宗派势力介入等问题。更让李林森没想到的是,这堂生动的党内基层民主“实践课”还被高层首肯,推广至全省、全国……
“在万源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能创新探索出‘四评村官’这一在全国叫得响的经验,难能可贵。”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感慨。
习惯优秀、追求卓越,李林森不会做“太平官”。
一次全市大会,十几个市级机关、乡镇负责人居然竞相打起了瞌睡,这一幕被电视记者拍个正着。
如何解决干部日常监管中“法规条例管不着、规章制度管不了、领导干部管不到”的问题?市委点名让李林森破题。
李林森也不含糊,不久就搞出一项“发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良操行档案”。
这个特殊的档案厉害之处在于,倘若干部出现无故迟到早退、不孝敬父母等不端小节,将被记录在案,并跟干部考核、交流、表彰、使用等直接挂钩。
小节也能影响“乌纱帽”!这在四川又开先河。“利刃”高悬,失德干部心存忌惮,会场打瞌睡之类歪风,一去不返。
人才难进、人才难留,党管人才,组织部长首当其冲。
“一个人视野有限,人才要靠大家一块找。”每遇市领导下乡回来,李林森总爱问上一句:“发现好苗子没?”
原来光感觉万源缺人才,但2007年底一次翻阅干部花名册时,李林森才第一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全市30岁以下的科级领导干部仅3人,部门局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等正科级领导干部,年龄普遍偏大,事业后继乏人!
李林森急了,迅速向万源市委提议并报告上级组织部门:贫困革命老区,发展的希望在人才,干部的活力在青年,要抓紧研究对策、不拘一格引人才。
“千名大学生进万源”,便是这一背景下的成功探索。2009年,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难,李林森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贫困山区招才引智的好机会,脑海里早就构思的大规模引才计划可能很快就能实现。
那阵子,李林森频频现身四川、重庆等地高校,宣讲特殊政策,卖力“推销”万源。只要大学生有意愿,多累他都亲自谈。
一“仗”打下来,当年投奔万源的大学生高达800多人,还批量引进了十几名研究生,引才总数相当于万源过去8年的总和,大大缓解了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窘境。
定期履职巡查,掌握领导干部履职、班子运行和后备干部情况;“五议”社区班子,破解社区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经过李林森这一把把“创新之火”持续加温,万源在全国、全省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中,连续3年各项指标稳居第一方阵。
奉  献
与死神抗争,跟时间赛跑,“工作就是他的药”
万源市委大楼的506房间,一切如故。
抽屉里,助消化的多酶片、治咳嗽的急支糖浆……药瓶塞得满满当当。
柜子上,两盆君子兰依然翠绿,一阵风过,轻轻摇曳,似乎在诉说主人的辛劳与苦楚。
2009年7月1日,万源市委“七一”表彰大会召开。已连熬4个通宵的李林森一阵前所未有的疲倦,第二天,腹泻不止,人几近虚脱,只得转院成都。诊断结果让人震惊:肝癌晚期!
“怎么可能?”李林森不信自己的眼睛。
两天的沉默,两天的思考。李林森和妻子向琪决定:保密——不对外说病情,不给组织添麻烦,不能让父母痛苦。
拿出全部积蓄,又向弟妹借钱筹齐了首次手术费用,他们悄赴北京,尝试风险极大的肝脏移植手术。
幸运的是,他闯过了这道鬼门关。
“能活多久?”还没下床,李林森就问医生,好像在谈别人的病。
“维持得好,5到10年。”医生直言。
“太好了,我还有好多工作要做呢!”这个答复,已让李林森很满足很满足。
仅仅2个多月,李林森就回到了万源。别人关心病情,他则轻描淡写:只是做了个小小的“胆管结石手术”。
与死神抗争,跟时间赛跑,从前的“拼命三郎”又回来了!
审签文件、组织会议、接访群众、下乡调研……李林森的工作节奏比以往更快,医生的“多静养、少操劳”嘱咐早被他抛在了脑后。只有中午或晚上,他才拖着疲惫的双腿,独自去医院打静脉留置针。
但即便是吊水,他也偷偷调快输液的速度。
医生怒了:“你干脆喝了算了!”
由于太过操劳,术后才半年,李林森就出现了严重的肝移植手术排异反应。转氨酶指标陡升至300多单位,手指、脚趾关节开裂,他连拿东西、走路都钻心地痛,不得不到重庆复查。刚办妥住院手续,万源市委来电话:第二天开市委常委会。
马上收拾东西——出院。
“你哪是来治病的,简直拿命当儿戏!”主治医生恼了:“你今天走了,以后就别来了!”
“大夫,这个会事关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回!”扔下话,李林森连夜赶回400公里外的万源。
同样,他把做射频消融手术时间定在去年12月28日,为的是“跟元旦假期接上”。
通常,这种手术一次只能做一个“点对点”;身体再好,一次也不能超过3个。而李林森要求:一次做4个。
医生惊愕:“疯了?”
生病以后,司机就多了两项任务:备药、提醒。时间紧,李林森习惯车上大把大把吃药,吃急了,药卡住嗓子,吞不下去,半天缓不过劲来。可电话一响,谈起工作,又神采飞扬。
是啊!对李林森来说,工作有乐趣,工作是嗜好。
为了给全市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讲一课,他能专程从北京飞回来,吃上3倍激素药,提高精气神。
两个半小时,谈笑风生,掌声不断;可一下讲台,面容惨白,豆汗淋漓,咳血不止,身子蜷缩成一团。
这一课,对书记们的影响深远,对他生命的消耗亦无情。
有时,病痛袭来,李林森也会抱怨:“死了算了!”可转脸,又忙去了。
家人劝他:“歇吧!”
他满口答应:“等忙完机构改革就不干了”;这茬一完,又说“等党代会结束吧”……
“就没个头!”向琪看得心疼。
2011年4月12日,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前16天,李林森实在无法坚持正常上班了,就把各股室负责人召集到宿舍,靠在床上开会。
干部一拨一拨地离开,又一拨一拨地进来。
从早晨到下午,5个多小时,他专心地听,不断地说,不停地咳。咳出的血,他小心翼翼地用纸巾捏住,生怕有人看到。
中午12时多,他轻声朝厨房唤了一声:“妈,帮我削个梨吧!我要补充点能量,撑不住了。”
在场的人无不落泪。
终于,在一如往常地工作了21个月后,病情严重恶化的李林森不得不再赴重庆。诊断结论:肺癌!晚期!
肝癌、肺癌,都是晚期——李林森再也瞒不下去了。
“对不起,我的身体实在难以坚守岗位,请求辞去组织部长职务。”他平静地把这个消息,用短信发给“班长”王成军。这时,人们才了解他的真实病情。
为什么一个癌症病人后期的手术时间会以法定假期来确定?
为什么一个生命进入倒计时的病人非要经常加班至凌晨3时?
为什么一个病危的人还要一个字一个字修改长达几十页的材料?
为什么一个仅靠吃一个梨补充能量的病人还要连续开5个多小时的工作安排会?
……
得了癌症,没命;放下工作,也没命!
工作带给李林森的快乐,什么药都无法替代。哪怕被剧烈病痛折磨得脸色发黑、身体浮肿,只要完成一项工作,他就立刻容光焕发,精神状态绝对超过注射40毫升的“甲强龙”(激素)。
即便在与病魔抗争的最后时刻,他还向关心他的各级领导发去短信:“自己的工作远没有做好,惭愧呀!”——落款是“不争气的李林森”。
“工作就是他的药!”向琪无奈,“但就是这服药,也没能留住他的命。”
大  爱
心中有爱,心境如春,他总是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
一米七六,浓眉大眼,一笑起来,嘴角还会弯起两个迷人的酒窝……在很多人眼中,李林森阳光、帅气,不像个官,像隔壁的大兄弟。在他口中,听到最多的也不是官,是“兄弟、伙计、大姐、小妹”。
谁来办公室,他都亲手泡上一杯茶;走时,一定坚持送到楼梯口。
“我有些建议,不知道对不对,想跟你探讨一下。”说话委婉,和风细雨,多年的习惯。
……
细微点滴,让跟他打过交道的基层干部如沐春风——他总是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
生病之后,好心人劝他:签字就行,谈话、调研之类苦活,交出去吧!
“一个基层干部跨进组织部长的门不容易。也许我们只谈了半小时,但他下决心走进来可能已考虑了半年。”在李林森看来,跟干部谈心甚至倾听牢骚,都是大事,“如果几句话就打发,他会认为组织太草率,伤到干部的心!”
川东男儿生性豪爽,李林森的泪窝子有时也浅。
2010年秋,蜂桶乡。老伴走得早,儿子常年打工在外,1958年就当乡长的老党员李国元,一直蜗居在几根木棒撑起、四面透风的土坯房里。李林森走进卧室,刚摸了摸被盖,眼泪就啪嗒啪嗒往下掉:“想不到老乡长还住得这么破,被盖都是薄、烂、湿的,我这个组织部长不称职啊,对不住了!”
他当即表态,协调1.5万元为老人盖新房子;临别,掏空口袋,硬塞1000多元给李国元。81岁的老人老泪纵横,抓着他的手不放:“感谢共产党,感谢共产党!”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当多大官、挣多少钱,要看自己有多少提升,为别人做多少有用的事。”多少年来,李林森始终心境如春。
工资本就不高,拿回家的更屈指可数。今天300元、明天500元,李林森的钱都散在贫困学生的家里、慰问困难群众的路上。早年接济群众欠下的1万余元债,前两年才还清。
从高一到大四,熊静这个李林森资助的贫困生,耳边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缺钱要说,不许跟我见外。”
2011年4月20日,李林森最后一次去重庆住院。
在离城不远的青花镇,他特意让司机停一下,缓缓走下车,朝着万源的方向久久凝望,望着那熟悉的山川,熟悉的河流,还有那熟悉的村落,默默地流泪。他知道,这一去难归呀!
当他病危的消息传出,重庆大坪医院住院部A区8楼就像周末的超市、年尾的车站。领导、同事、朋友,还有他工作过地方的百姓,数以千计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病房前,楼道间,人头攒动。人群中,有的从来没出过这么远的门,甚至都没坐过火车;还有的,根本没见过李林森。
尚有气力时,李林森不停地合掌致谢,泪光点点。这一幕,跟他5年前离开五宝时何其相似!
那一天,3公里长的道,车足足走了1个多小时,2000多名男女老少自发地候在路边,拽着他的手不放,边走边哭,爆竹声响彻街头巷尾……
来时,一个布包装衣服,一个纸箱装被子;走时,还是一个包跟一个纸箱。这样的干部,老百姓舍不得啊!
“以前只在影视剧里看过这种场面,没想到人真的就在身边。”一直陪着的向琪,震惊了。从那一刻起,她才真正理解丈夫为什么电话那么多、永远那么忙。
再坚强的外表下,也有一颗柔软的心。
病房里,李林森捧着儿子李东阳的照片一看半天,任凭眼泪肆淌。但当他颤抖着给儿子发去短信时,却只写:病情稳定,请勿挂念!学习当努力!
“人善向上,豁达乐观。”这是他送给东阳的八字箴言。
他对同事说:“我们缘深分浅,下辈子再相见。”
他对朋友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都要去的。”
他对家人说:“人都是哭着来的。要死,也要笑着走。”
他最想在7月底、8月初的时候去往天堂,好让东阳心理上有个缓冲,开学时不至影响学业。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的都是平凡的事,平静就好。”躺在病床,李林森平静地安排着自己的后事:“简单点,就回老家去,那里有山,有水,向着阳光,是一个很温暖的地方……”
8月2日夜,万源亲水平台广场,万人追思心中的英雄。
“林森,你辛苦了!”“林森,欢迎回家!”……任凭暴雨如注,也挪不动送别的脚步。
年轻时,李林森爱唱歌,爱打篮球,爱弹脚踏风琴,“回锅肉做得也好。”这些,都只能凝成向琪美好的回忆。
“他还答应,等闲下来,就带我们去看大草原。”向琪叹了口气,“可惜了。”
这段日子,一家人还无法习惯没有林森的日子。年近七旬的老父亲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擦一擦墙上的遗像。开饭前,母亲总要仔细地把他的碗筷摆好,喃喃自语:“儿啊,吃饭了……”
根据李林森生前的嘱托,万源市委组织部硬挤出一间屋子,用作健身房。每天下午,干部们伸展腰腿时,抬眼就能看见墙上老部长的祝福——“健康生活、快乐工作”。
生命之火(时代先锋)——一个基层组织部长的无悔人生 生命之火——一个基层组织部长的无悔人生(转) 生命之火——一个基层组织部长的无悔人生 生命之火——一个基层组织部长的无悔人生 一个基层组织部长李林森的无悔人生 以生命诠释忠诚(时代先锋) 85.一个共产党人的一辈子(时代先锋) 把人生站成一座铁塔(时代先锋) 人生无悔 生命健康 以生命诠释忠诚(时代先锋) ——追记北京延庆县公安局沈家营派出所所长祝建国 用生命谱写忠诚(时代先锋) ——追记湖南省永州市原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王海洋 人民信任的好局长(时代先锋) ——记大庆市副市长、公安局长曹力伟 严师之美 学高德鸿(时代先锋) ——追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博士生导师、学报主编严高鸿 兴安岭上挺拔的松(时代先锋) ——追记沈阳军区边防某团蒙古族士官邰忠利 公众健康的好卫士(时代先锋) ——记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史俊琴 时代先锋:老百姓的组织部长 康巴高原的“达玛梅朵”(时代先锋) 永远的巴山红叶王瑛(时代先锋) 医者人生 大爱有情(时代先锋) ——记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 赫赫战功老英雄 安贫乐道半世纪(时代先锋) ——记特等功臣、退伍军人李文祥 勇斗贪腐护正义(时代先锋) ——追记全国模范检察官龚勇 巧手赢美誉(时代先锋) ——记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公司工人田志永 钻研铸尖端(时代先锋) ——记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蓝领专家”郭晋龙 爱洒“军规”诞生地(时代先锋) ——记武警湖南总队桂东县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