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屁王国语:康巴高原的“达玛梅朵”(时代先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2:00:36
康巴高原的“达玛梅朵”(时代先锋)
——四川省甘孜军分区独立营模范践行人民军队宗旨纪事
本报记者 苏银成
《 人民日报 》( 2011年01月18日   06 版)
在康巴高原,当地群众把四川省甘孜军分区独立营官兵比作开得又红又艳的杜鹃花,亲切地称他们是“盛开在康巴高原上的达玛梅朵”(达玛梅朵,藏语即杜鹃花)。
去年12月5日,康巴高原道孚的一场大火,卷走了独立营15名年轻官兵的生命。
鲜水河畔,1万多名各族群众胸戴白花前来为烈士送行;跑马山下,上千名群众寒夜肃立为烈士守灵。
为什么康巴儿女如此爱戴独立营官兵,为什么他们对15名烈士如此依依不舍?
“子弟兵的心像宝石一样美”
在独立营营门上,刻着一副对联:“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
这副对联,既是全营官兵的誓言,也是他们赤诚为民的真实写照。
在道孚,群众一提起独立营便竖起大拇指。他们说:“子弟兵的心像宝石一样美,为我们做的好事,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2002年,独立营官兵得知,道孚县第二完全小学有少数学生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听到这个消息,官兵们一阵阵心痛:“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藏区的未来,绝不能让他们止步于起跑线上!”于是,营党委决定采取“一对一”的办法帮助特困学生。
刚开始,营里结合实际,确定8名干部分别帮助8个特困学生。可消息传开,干部、战士踊跃加入到“一对一”助学活动中,帮助对象也由8个扩大到40多个……
已经当上妈妈的古花拉姆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是独立营的解放军叔叔与她结成帮扶对子后,她才穿上了有生以来第一件新衣服、背上了第一个新书包,读完了高中,在县城找到了工作。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血肉相连的情感,在千年草原历久弥新。近年来,在独立营和当地政府共同努力下,道孚县呈现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2007年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
“你们是我们藏族群众的保护神”
去年12月6日,在送别独立营15名烈士时,藏族妇女泽拉西一边目送烈士灵柩远去,一边用不太流利的汉语泣诉:“水来了,是你们上;火来了,还是你们上。兵娃啊,你们是我们藏族群众的保护神……”
在泽拉西的记忆里,独立营官兵水里去、火里来,用生命保护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每一个生灵。
2009年7月的一场暴雨过后,道孚县城穿城而过的一条河流被杂物、淤泥堵塞。眼看奔腾的河水就要冲垮河堤、漫进商铺,带队赶来抢险的独立营二连指导员焦祖波二话没说,带着几名战士“扑通”一声跳进齐腰深的河水中。
虽是夏日,从雪山深处流下的河水仍然冰冷刺骨。官兵们没干多久就被冻得直哆嗦。10多名官兵从傍晚一直干到次日凌晨2时,终于疏通了河道。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独立营官兵奉命组成“甘孜军分区抗震救灾突击队”,连夜驰援重灾区理县。
独立营30余名官兵组成“敢死队”,在军分区政委张雅军率领下,爬悬崖、闯塌方,肩扛背驮,给受灾群众送去数百公斤急需物资。
去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前一天刚从野外驻训地返回营区的独立营官兵还没来得及卸下车上的物资器材,又连夜出动,千里驰援。独立营成为第一支成建制到达玉树灾区的省外救援部队。他们坚守玉树巴塘机场15昼夜,转运重伤员1061人,装卸救灾物资1447吨,连通了空中支援与地面救援的“生命通道”,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军委、总部领导的充分肯定,被军队和武警部队玉树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单位”。
“子弟兵是幸福生活领路人”
积极支援和参加地方经济建设,真诚帮助当地藏族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独立营一茬茬官兵的心愿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2004年,独立营官兵出资为格西乡完全小学修建蔬菜大棚,安装灌溉设施,移植连队大棚里的菜苗。几个月后蔬菜大丰收,天天以糌粑和酥油为食的藏族师生,开始吃上了美味可口的西红柿、豇豆和青椒。
此事犹如一缕春风,吹醒了沉睡千年的雪山草地。当地村民们也纷纷开始耕种菜地,搭建温室大棚。独立营官兵把温室大棚内种出的蔬菜品种无偿提供给群众,并向他们传授大棚蔬菜种植、科学养猪等技术。
2009年初,四川省在藏区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独立营官兵和军分区组织的民兵运输小分队,爬雪山、过草地、趟冰河,依靠牦牛、马匹等运输工具,将一顶顶多功能帐篷运进藏寨、牧场,把党和政府的温暖撒进了农牧民心里。
道孚县县委书记扎西翁加动情地说:“当年,解放军砸碎铁锁链,让藏族人民翻身得解放;今天,解放军又送来现代文明春风雨露。子弟兵就是我们藏族群众幸福生活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