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9:24:20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1.A 解析: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机遇”,给华侨华人提供“广阔的舞台”,可以看出:中国的发展是有利于他人、有利于世界的,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给世界作出了贡献”,A项正确。

2.B 解析:汽车从无到有,汽车产业从弱小发展到强大,从发展过程中的一帆风顺到遭遇瓶颈,再到如今进入新时代,发展新能源车是其转化的关键机会或者说是关键、重要的环节,因此B项正确。汽车业的发展历经了一百多年,所以不能用“起点”。“机缘”指机会和缘分,用在此处也不能表达出汽车产业面临的这个机会是其转折点,错误。

3.A 解析:“居高不下”形容某种情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或者状态,没有下降的趋势,主要指价格、行情等,用在此处形容“房价”,A项正确。“奔逸绝尘”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现在房价过高,而不是房价上涨得过快,因此C项不合题意。“居高临下”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4.A 解析:“遏制”,控制住,重点在“制”。“遏止”,使停止,重点在“止”。“抑制”:压下去,控制。虽然有时也用于事物,例如“抑制通货膨胀”等,但跟“遏制”、“扼制”比较起来,更常用于思想感情方面。“制止”,强迫使停止;不允许继续(行动)。市场经济条件下,炒房行为只能控制而不能使其停止,A项正确。

5.D 解析:光透过玻璃会发生折射,而使得光与影产生奇异的变化。“变换”只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变幻”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发生不规则的或奇异的变化,D项正确。

6.B 解析:“无所用心”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显然用在句中不合适。“不择手段”指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多含贬义,用在这里能形象地描述少数无良官吏丑恶的嘴脸,B项正确。“千方百计”意思是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由“甚至是”可知,这里是递进关系,“千方百计”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够浓重。“苦思冥想”意思是尽心地思索和想象,与句中的“绞尽脑汁”不能构成递进关系,所以不符合题意。

7.A 解析:“中国元素”中“元素”的本义是要素,再结合后面的“甚至成为好莱坞电影导演的灵感来源”,说明“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份量越来越重。第一个空和“灵感来源”是递进关系。由此可以排除B、D两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精妙绝伦”,精致巧妙,无与伦比。本段文字主要说明“中国元素”在《功夫熊猫》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作者要表达的是《功夫熊猫》中的这五大高手将“中国元素”之一的中国功夫模仿得非常逼真,故用“惟妙惟肖”较合适。本题选A。

8.D 解析:“无端”,没来由,没道理。西方经济界人士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指责并不是完全没来由,没道理的,因此不能用“无端”,排除A、C项。“合情合理”,合乎情理。“无事生非”,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西方某些经济界人士指责人民币汇率问题,《每日电讯报》网站的文章对此进行批评,则可知其认为中国调整汇率是合乎情理的,D项正确。

9.C 解析:限制, 指规定范围, 不许超过。制约:限制约束。由文段中“不再把企业置于直接管理之下”可知,政策主管部门要改“直接控制”为“间接控制”,而并不是完全放弃“控制”。由此可排除选项A、 D。引导,即指引、 诱导之意。领导, 指率领并引导。管理, 指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文段想要表达的是: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财政机关与企业间的关系为引导关系,而不是领导关系, 因此“引导”一词比“管理”和“领导”更符合文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0. A 解析:“一日之功”指成功做某事并不是一日的功力,强调时间和力量的积累。“一蹴而就”,指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气呵成”,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紧凑、连贯,也比喻做事紧凑、不间断。“一步登天”,比喻一下达到很高的境界、程度,也比喻人一下子爬上高位,多含贬义。第一空可以排除C、D两项。“失之交臂”,当面错过机会。“谬以千里”,指错误荒谬到了极点。文中的意思即为没把握住瞬间的机会,就会失去登顶的时机,排除B项。正确答案为A。

 11. B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成语意义的理解。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没有一致的看法。“对春天的理解”无所谓正误,排除A项。因人而异: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众说纷纭:人多嘴杂,议论纷纷。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飘浮不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事物的想法很多。题干中是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故排除C项。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丰富。千娇百媚:形容女子的姿态美丽动人。题干形容“春天呈现的种类”显然用“千娇百媚”不太恰当,排除D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12. C 解析:“程序”,事情进行的先后秩序。“规模”,(事业、工程、运动、机构等)所具有的格局、形式或包含的范围。大型骨干企业可以对资源进行大范围的开发利用,第一空选择“规模化”。发展低碳和生态经济,要使资源在各产业中得到有效的配备布置,第二空应选择“配置”。

13. C 解析:阅读兴趣能促使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故第一空应选择“动力”;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激发阅读兴趣的强化,第二空应填入“引导”,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4. C 解析:“兑现”,比喻实现诺言。“兑付”,凭票据支付现款。“广阔”,广大宽阔,重在“阔”。“广泛”,范围广大,重在“泛”。

15. C 解析:“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端倪”:事情的眉目,头绪、边际。“光明”:比喻正义的或者希望的。“开端”:事情的起头、开头。“辉煌”:光辉灿烂;(成绩等)显著,卓著。“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略见端倪”是固定搭配,本题选C。

16. C 解析:第一空需要填入与“华而不实”意思相反的成语,从而确定C项正确。

17. D 解析:生生不已:形容一切生物新陈代谢,永无停止。回溯:上溯,向上推导,回顾;回忆。蛰伏:动物冬眠;指人蛰居,潜伏;隐蔽。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回首:把头转向后方,回顾。潜伏:隐匿;潜藏。第一空是形容战胜困难获得胜利,用“生生不已”符合句意,由此排除B、C;“回首”后面一般接“往事”,“回溯”后接以往的时间,第二空用“回溯”更为恰当,排除A,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8. B 解析:“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日本人认为自己有在世界范围内疯狂购买的能力,就能证明自己很了不起了,很得意,但并没有达到“狂喜”的程度。根据第一个空排除A、D项。“望其项背”,表示差距不大,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二战后多年,日本人一向附和美国,恭顺听从,第二空选择“唯唯诺诺”最为恰当。“体念”意为体验。

19. C 华图解析:“字面上的意思”和“具有实际和潜在的环保影响”是不相容的,因此应选“不是……而是”。

20. B 解析:“因为”和“由于”都可以表示原因,但“因为”所在的偏句可以放在正句的后边,“由于”则不能,因此第一空应填入“因为”。草比龟甲易得,因此草的地位比龟甲的地位低;周人灭了殷商,发动文化改造,筮占的地位自然就会被提高,因此B项正确。

21. B 解析:主旨概括题。本段提到的调查结果反映了参加工作时间与理财者比例的关系,即工作时间越长,参与理财的比例越大,B项表述正确。A项属于无中生有的观点性评价;C项“获得收益”也属于无中生有,其与理财的关系自然也无从推知;D项以具体事例充当文段主题,无论其表述正确与否,都不可能是文段的主旨,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择B项。

22. B 解析:由文中的“变成了”、“取代了”等动词前后的词语可知,作者对后现代文化持否定的态度。

23. A 解析:主旨概括题。通过阅读不难发现,本段文字为总分结构,第一句即为主旨句,主要表达了新技术的出现对媒体信息传播的影响,故选项A正确。B项客体把握有误;C项以客为主;D项表述片面。

24. A 解析:D项内容与题干不符合, C项的“诗与小说”不是文段主要叙述的主体。B项描述的不是题干的主要内容,题干的侧重点是散文。根据题意,散文虽然不如诗和小说那么勇于实验而变化多端,却也不像这两种文体那么历经欧美风雨而迷惑于各种主义、各种流派。前半句表明了散文的稳健,后半句表明散文受外国影响较小,故A项正确。

25. D 解析:主旨概括题。文段第一句即主旨句,后两句是对其原因的解释说明。故D项是对主旨的最好概括。A项把话题主体指向通过经济手段征税,偷换概念,表述错误;B项属于断章取义;文段并没有强调征收碳排放税的影响,且丝毫没有提到其正面影响,C项概括有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择D项。

26. C 解析:原文在讲红色旅游的政治教育意义和其旅游活动本质的关系。原文最后一句是重点,即红色旅游虽然具有较强的政治功能,但其首要的还是旅游功能,故答案为C。

27. C 解析:意图推断题。本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人们对待违法行为的态度。第二句为转折句,也是包含作者观点的句子,但该句表达比较含蓄,需结合下面的举例进行理解。对该例进行提炼即可知,作者建议用更加人性化而非纯粹惩罚的方式对待违法者。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择C项。A项观点是对文意的曲解,不入选;B项“界定犯罪”不是本段文字讨论的内容,无从推出;D项以具体的例子充当主旨,不入选。

28. A 解析: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材料首句指出:现在很多城市的新地标和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的反差。这句话反映出作者的观点,即城市的新地标应与周边的历史文脉相协调。

29. B 华图解析:文段第二句话是中心,即“消费主义将消费的工具合理性和生存的合目的性关系截然颠倒”。B项是此句的同义替换。

30. B 解析:A、D项都是片面的说法,整个文段要表达的是感情既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同时又具有社会性。因此B项概括全面准确。

31. C 解析:意图推断题。文段前三句对克隆一直持支持态度,意图论证克隆并不违背自然规律。第四句转折,指出即使不违背自然规律,人类克隆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慎重考虑,这一观点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成熟的克隆技术很可能会产生道德问题。本题可以通过关键字迅速破解,“但”字转折,其后为主旨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A、B两项以次为主;D项是文中没有提到的主观态度。 来源:考试大 - 公务员

32. C 解析:由“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本来就是同一思维中的水乳交融的有机组成部分”可知C选项正确。
33. B 解析:题干中“五子棋先由中国传到朝鲜,再由朝鲜传到日本”讲的是五子棋地区的变化,然后又经过一系列游戏规则的变化,使得五子棋渐渐成为了一种国际比赛项目。故本题选B。

34. B 解析:细节判断题。不同的古代文明里对龋齿的推断相同,都认为是口腔里有“牙虫”,原因可能是与白蚁啃噬木头类似,因此很有可能古代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着类似的思维方式,即将两种看似相同的事物进行类比,A项说法正确;文段第一句谈到古人为修复龋齿而制备出的牙洞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但并不意味着达到了很高的水平,B项说法错误;文段中的“这种”即指龋齿,因此C项“龋齿是一种疾病”的说法正确;通过文段中的转折句“但是这并不表示当时的人们对这种疾病的理解有多么深刻”,可知作者对古人对于龋齿的认识是持否定态度的,古人的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D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35. B 解析:B项所述“能给人温暖”表述不对,应为“使人感到温暖”。理解题干要求时,要扣住“心理”去体会,颜色和温度没有联系,只是心理作用。

36. D 解析:D项较为全面,包括A、B、C三项所述危害,故答案为D。

37. A 解析:由“文字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可知,后面的内容讲的应是意音文字记录文化。由此判断,只有A项符合。

38. C 解析:本文段主要是通过讲述如何对扫帚进行处理,以延长扫帚的使用寿命,选C最为准确。

39. C 解析:选自冯骥才《铺花的歧路》。

40. C 解析:时间先后顺序:四到北京,想到故居,触情生情,回忆童年,结束回忆。来源:考试大 - 公务员

一、数字推理

41. C 解析:

两两做差后得到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则下一项为-54×-3+(-44)=118,故本题答案为C。

42. C 解析:2×3+1=7,7×3+1=22,22×3+1=67,67×3+1=202,由此可知下一项应该为202×3+1=607,故本题答案为C。

43. D华图解析:所有分数都可约分成1/3,且前一项的分子与分母之和为后一项的分子,由此可知下一项的分子应为128+384=512,分母应为512×3=1536。故本题答案为D。

44. B 解析:343=73=7(7-4),5=51=5(5-4),1/3=3-1=3(3-4),1=1-3=1(1-4)。底数构成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指数为底数减去4,由此可知下一项应为(-1)(-1-4)=(-1)-5=-1,故选B。

45. C 解析:(15-7)×2=16,(30-7)×2=46,则可推出(?-11)×2=20,?=21,故选C。 

二、数学运算

46. A 解析:本题用尾数法来求解,原式的尾数为3+2+9+0+1+8+7+4+5+6=45,故结果的尾数应为5。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A。

47. A 解析:这两个四位数的千位数至少相差1,而要使差值尽可能小,就要使大的四位数的后三位尽可能小,小的四位数的后三位尽可能大,符合要求的只能是5123和4976,二者的差值是147。

48. D 解析:设阶梯共有X级,X除以4余2,除以5余1,根据同余问题“和同加和”的规律,X可以表示为20N+6,B、D均符合。又因为阶梯的级数可以被3整除,所以排除B项,本题正确答案为D。

49. B 解析:6个日期数之和是123,平均数就是123÷6=20.5,也就是说中间两天的日期应该是20号和21号,这6天的日期依次是18、19、20、21、22、23。注意这是翻过的日期数,今天的日期应该是24号。答案为B。

50. A 解析:设大厅的第一排有X个座位,那么根据项数公式可得17=(45-X)÷2+1,解出X=13。那么大厅总共可以容纳的人数是(13+45)×17÷2=493(人)。又因为大、中、小三个厅可容纳的人数依次递减50人,即小厅比大厅少容纳100人,那么小厅可容纳的人数是493-100=393(人)。答案为A。

51. C 解析:设中、法、日、俄四国的评委给出的分数分别是A、B、C、D,根据题意可知:A+B=94×2,B+C=90×2,C+D=92×2,又因为

A+D=(A+B)+(C+D)-(B+C)

=94×2+92×2-90×2

=(94+92-90)×2

=96×2

所以中国评委和俄国评委给出的平均分是96分,本题正确答案为C。

52. D 解析:三人一起完成校对需要6天,那么三人每天的效率之和是1/6。因为甲每天的工作效率等于乙、丙每天工作效率之和,那么甲的工作效率为1/12,乙、丙的效率和也是1/12。设乙单独完成校对需要x天,那么根据题意可得到方程:

1/12-1/x=(1/12+1/x)×1/5

解得x=18,即乙单独完成校对需要18天,正确答案为D。

53. C 解析:如下图剪裁,所得正方形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的面积与4个三角形B的面积之和。

SA=(180-40×2)2=10000(平方厘米),SB=(180-40×2)×40÷2=2000(平方厘米),所求面积为SA+4SB=18000(平方厘米)。

54. A 解析:设两部电影都没看过的有x人,依题意可得:91+59-22+x=160,解得x=32。即有32人两部电影都没看过,答案为A。

55. B 解析:最不利的情况是,取出了10根颜色相同的筷子,又从剩下的两种颜色的筷子中各取了1根,现在再任取1根,就能保证至少有两双不同颜色的筷子。即10+1+1+1=13(根)。故本题答案为B。 来源:考试大 - 公务员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一、图形推理

56. A 解析:观察题干中五个图形分别为独立的、分离的、独立的、分离的、独立的;所以下一个图形应选择一个分离图形,只有A项符合要求。

57. D 解析:这两种图形的关系换算为:1个等于2个,可知数量依次减少一个,所以最后应该有7个,因此本题选D。

58. C 解析:题干中的四个图形分别是由曲线、直线、曲线、直线构成,所以应选择由曲线构成的图形,而且题干中几个图形的笔画数分别是2,3,4,5,所以下一个图形应该是由6条曲线构成的,选C。

59. A 解析:考虑特定元素即可,四角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1,2,3格,且四角星邻格内没有月亮,符合条件的只有A。

60. D 华图解析:横向看,如果前面2个图中的小黑点都在圆内,则第3个图中小黑点个数为前2个图小黑点数目之和;如果前面2个图中的小黑点有的在圆内,有的在圆外,则第3个图中小黑点个数为前2个图小黑点个数之差。纵向看也符合这一规律。依此,最后一个图中应没有小黑点。正确答案为D。

61. A 解析:由第1行和第2行的图形可以看出,每1行的规律是第1个图形的阴影部分与第3个图形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等于中间图形的阴影面积。故正确答案为A。

62.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相同元素规律。前一组图形中,每一个图形都具有一个相同的元素——圆形;与之相对应,后一组图形中也具有一个共同的元素,即正方形。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中包含有正方形,故答案为D。

63.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素数量规律。通过观察可知,本题的图案形状似乎没有规律可循。因此应从特殊元素数量的角度着手。前一组图形黑色实心图案数量分别为2、1、3,后一组图形前两图黑色实心图案分别为2、1,为使两组图黑色实心图案数量相等,正确答案应含有3个黑色实心图案,只有C项符合,故选C。

64. B 解析:折叠后,左下角带阴影的方格所在的面只能在右下角带阴影的方格所在面的右侧,因此,B项所示图形不能由给定的图形折成。

65. D 解析:两个倾斜箭头所在面不可能相邻。 

二、定义判断
66. C 解析:本题采用关键信息法排除即可。“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和“接受更大的要求”是重要条件,定义项中体现了一种递进关系,即先接受“较小的要求”,再接受“更大的要求”。结合选项来看,A项中王大妈接受乡亲们“借针线、照顾小孩”的要求,是因为“热心”,体现不出为给乡亲们前后一致的印象;B选项中,同事们也没有对小张提出更大的要求,体现不出登门槛效应;C选项中给外地游客指路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给外地游客带路相对而言是一个“更大的要求”,而且蔡同学觉得应该“好事做到底”就是为了保持外地游客对自己印象的一致性,这属于登门槛效应;D选项中送货上门可能是小刘的工作要求,也可能是小刘主动的,体现不出登门槛效应。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67. C 解析:差别待遇定义项中的主体是“一国”,而A项中的主体是科威特和伊拉克两国,故排除A项;差别待遇是按照国别而做出的,B项中所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是按照其收入水平决定的,不属于差别待遇,排除B项;C项中体现了A国给予外国企业的待遇要优于对本国企业的待遇,这就属于差别待遇;D项中的阿姆斯特丹是一个城市,而不是一个国家,所以不符合定义项的主体要求,予以排除。本题选C。

68. B 解析:由定义项中“把任务规定得明确、组织条理分明和委派职责分明”等,可以得到选项中只有B合适。

69. A 华图解析:控制论可以运用于其他特殊学科中,而且思想是很多学科所共通的。

70. D 解析:只有D项没有体现乡村人口向都市人口、生产或生活方式的转化。

71. B 解析: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主要是看前提中是否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A项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不能够概括所有的四边形,所以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B项中考察了一班所有的36名同学而得出结论,这是一种完全归纳推理;C项中“铝受热后也会膨胀”并非一般性知识,即并不是一类事物的属性,所以不是归纳推理;D项中从一个“有志者”成功的例子,就得出所有“有志者”都会成功的结论,这显然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因此本题选B。

72. D 解析:定义中的关键信息是“根据一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和“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结合备选项来看,A项中人们对爱因斯坦职业的判断是从其穿着打扮判断得出的,而且出现了判断本身与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的情况,故属于认知偏差;B项中小欧男朋友仅仅从第一次约会小欧的表现来对小欧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是首因效应,属于认知偏差;C项中郑亮只有在领导视察的时候才打扫卫生,使得领导认为郑亮的办公室一直很干净,这是“虚假的信息”,并导致了领导判断的失误,所以这是认知偏差;D项中,周立伟能够“旁征博引”,这能够说明周立伟的知识面很宽,所以大家得出“他知识渊博”的结论是没有什么偏差的,故不属于认知偏差。本题选D。

73. A 解析:关键词是“生态”,选项B、D均不是因为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迁移。C项是自主致富,不符合题干中“扶贫”这一要素。

74. D 解析:D项没有表现出“设身处地”,没有产生“共鸣”。

75. C 解析:既然控制是纠偏矫正行为,这就说明发展趋势不可能是只有一种,所以C项错误。 来源:考试大 - 公务员

三、类比推理

76. C 解析:唉声叹气属于并列结构的成语,用来形容因为痛苦、憋闷而发出叹息的声音。爱财如命是动补式成语,A项排除。跋山涉水属于联合动宾式成语,形容旅途上艰辛劳苦,B项排除。手舞足蹈是联合主谓式成语,D项排除。万水千山属于并列式结构的成语,形容路途艰难遥远,C项正确。

77. 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出处。“完璧归赵”和“破釜沉舟”都出自于《史记》。“狐假虎威”出自于《战国策》,“刻舟求剑”出自于《吕氏春秋》,A项排除。“草木皆兵”出自于《晋书》,“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B项排除。“口蜜腹剑”出自于《唐书》,“举一反三”出自于《论语》,C项排除。“知己知彼”和“以逸待劳”都出自于《论语》,D项正确。

78. C 华图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主语和宾语的对应关系。有些病毒可以引起流感;有些歌剧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故本题答案为C。

79. C 解析:侵权事件发生后通过新闻报道予以曝光;溺水情况发生后,通过人工呼吸进行抢救。能构成类比关系的只有C项。需要注意的是D项,只有具备社会意义的事件才有新闻报道的价值,但溺水情况发生都需要紧急救助。

80. C 解析:生产成本决定产品价格,而产品价格影响着企业竞争能力;个人能力会决定个人收入,而一个人的收入则影响着他的生活水平。本题正确答案为C。  

四、逻辑判断
81. C 解析:“在三层以上”是“有电梯直达”的充分条件,对于充分条件关系的命题,肯定前件→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否定前件。A、B项不能从上述充分条件命题中推出;D项将“在三层以上”当成“有电梯直达”的必要条件,也是不正确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肯定前件推出肯定后件。

82. D 解析:题干要表述的观点是:师资缺乏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雇用标准过于严苛,而是因为教师工资低和工作条件差。A、C项显然支持的是观点所反对的一方面;B项并没有体现出对结论中两方面原因的比较判断。只有D项直接表明因为工资低和工作条件问题使教师流失,从而导致师资缺乏,是对题干观点的支持。

83. D 解析:题干的推理过程为:作出决策时高级经理使用直觉比中级或初级经理使用直觉多,由此得出结论,直觉比理性分析更有效。不难发现,这其中必须包含一个关键信息,即高级经理所作的决策更优于中级或初级经理所作的决策。如果高级经理所作的决策总是错误,那反而证明直觉判断不如理性分析可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84. A 解析:要进行解释的问题是:为什么新房销售量下降的同时,新房的平均售价却升高?房屋的平均售价取决于高档房屋和低档房屋在销售总量中各自所占的比例。在销售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高档房屋所占比例更大时,平均售价一定高于低档房屋所占比例更大时的平均售价。从题干中可以看出,销量减少的房屋显然是比较低档的房屋,而如果高档房屋销售量保持不变,那么销售总量中低档房屋所占比例相对于高档房屋而言急剧下降,那么所有销售的新房的平均售价就会上升。A项说明高档房屋的买主并不会考虑按揭贷款利率下降的问题,因此高档房屋的销售情况在一月份并没有太多变化,从而合理解释了为什么新房平均售价升高的问题。B项为无关选项;C项中的时间范围与题干不符;D项说明房屋供大于求,应导致价格下降,因此不能解释题干中的矛盾。本题答案为A。

85. C 解析:很明显,C选项正确。狩猎运动员愿意追杀最大和最强健的动物,那么狩猎正好是毁灭了一个健康的群体而不是产生了一个健康的群体。

86. C 解析:C选项正确。大多数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婴儿都需要在医院内住较长的时间,而美国在这方面已发展并具有非常精湛的技术。如果这样,那并非是美国的婴儿在出生时比以前健康了,而是由于医术的高明和仪器的先进使得整体比率下降了。

87. D 解析:题干是一个缺少一段的“三段论”,现在要求我们补上缺少的部分。

A加入题干后可直接推出题干的第二部分,那么题干的第一部分就失去了作用,A排除。

B将题干的第一部分倒置,可以得出“骑自行车上学=回家吃午饭”即“不回家吃午饭的都不骑车上学”但是与是否家在郊区无关,排除。

将C代入题干与第一部分联合可以得到结论:家在郊区的大山中学的学生“都”不骑自行车上学,而不是“有些”,C不是必须假设的,排除。

将D代入题干与第一部分联合: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都回家吃午饭,有些家在郊区的学生不回家吃午饭。由此可推出,一部分家在郊区的学生不是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D正确。

88. B 华图解析:本题是一道归纳型逻辑题。Ⅲ命题没有包含桃红色,Ⅰ命题本身是假命题,因为桃红色可以被它本身所覆盖。

89. B 解析:本题是一道削弱型逻辑题。B指出某些飞机晚点,并非是航空公司不严格执行航空时刻表,而是有不可抗力阻碍他们严格执行,存在他因,因此起到了反对作用。A、C和D均为无关选项。

90. C 解析:张教授的结论是:人类在自己进化的早期就已经知道用火来烧肉了,其根据是:在百万年前的智人遗址发现了烧焦的羚羊骨头碎片的化石。

第五部分 常识判断

116.A 解析:2009年底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主要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117.C 解析: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探索形成了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其中,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因此本题C选项正确。

118.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的哲学形态,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心主义哲学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物主义哲学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因此A选项能够区别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但不能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不选。B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但是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并不是其相对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所特有的,资产阶级历史观也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不选。C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重要区别点,但是不能与有的唯心主义(如黑格尔哲学也同样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相区别,不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事物、现实当作实践去理解,即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又避免了唯心主义的抽象性,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的解释,构筑了统一、彻底、科学的哲学体系,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D选项符合题意。

119.D 解析:《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而《祝福》出自鲁迅另一部著名的小说集《彷徨》。这部小说集收录鲁迅先生1924年至1925年间创作的小说十一篇。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0.A 解析: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它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是海拔仅次于珠穆朗玛峰的世界第二高峰,位于中国和巴基斯坦边界。海拔高度列在三到五位的分别是:干城章嘉峰(海拔8586米)、洛子峰(海拔8516米)、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本题选A。

121.B 解析: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为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高锟获奖是由于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作出了突破性成就。而两位美国科学家的主要成就是发明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

122.C 解析:法制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行法律规则,还包括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行、法律运行的机制、一个国家的法律文化传统、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意识、法学教育以及法学研究等等,它是一国、地区法律上层建筑诸因素构成的系统。“法制”不同于“法治”,前者属于制度的范畴;而后者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由此可知,C项并不是法制的内涵,故选之。

123.B 解析:我国先后在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制定过四部宪法。“八二”宪法是我国的现行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982年12月4日通过。这部宪法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五四”宪法的基本原则,全面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故本题答案为B。

124.D 华图解析:我国《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由此可知我国刑法在溯及力的问题上一般情况下坚持从旧原则,但如果新法不认为某种行为属于犯罪或规定刑罚较轻时,则按照新法判决。这就是所谓的从旧兼从轻原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5.B 解析:刑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刑法全部内容,对定罪量刑和刑罚的执行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的准则,是指导和制约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的基本规则。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及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和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罪重则责大,责大则刑重;罪轻则责小,责小则刑轻。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26.C 解析:《双城记》的作者是著名的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双城记》这部小说深刻地揭露了法国大革命前深深激化了的社会矛盾,强烈地抨击贵族阶级的荒淫残暴,并深切地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创作动机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给英国统治阶级敲响警钟。C项作者国籍错误;A、B、D三项对应均准确无误。故本题答案为C。  

 127.A 解析:经济学家建立了微观和宏观两种考察经济的不同方式。微观经济学集中于对家庭和厂商决策的研究及对特定产业的价格和产量的具体研究;宏观经济学集中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行为以及诸如就业、产量、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这些总量指标的变化。题干中的事例不属于微观和宏观的划分范畴,因此C、D选项错误。当人们对经济进行描述并建立模型预测经济如何变化或不同政策的效果时,他们从事的是实证经济学范畴的研究;当人们对不同政策进行评价、衡量各种成本和收益时,他们从事的是规范经济学范畴的研究。本题中的事例很显然是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的范畴,A选项正确。
128.D 解析:库仑是电量单位,是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1库仑=1安培·秒。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电容的单位是法拉。本题选D。

129.C 解析: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标志性事件,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根据冲突爆发的日期,史称“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于1932年在中国上海发生,是日本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加速侵略而自导自演的一场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武汉会战,发生在1938年,是抗日战争中一场大规模战役,从此中国战场陷入僵持状态。故本题选C。

130.C 解析:五代依次序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主要位置在中原,君主大多为外族。除后唐定都于洛阳外,其余四代都定都于开封(汴京)。

131.B 解析:肥皂通常是指脂肪酸金属盐的总称,如最常见的硬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钠盐(NaOH),它含碱量高,去油去污能力强,但对皮肤有较大的刺激性;而以钾盐(KOH)为主要成分制成的肥皂称软肥皂,它含碱量较低,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

132.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如何实现有效管理,以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因为企业或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管理,不能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假如三个和尚都很负责,内部不加以协调管理,也会造成过犹不及的后果,即水满为患。

133.D 解析: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及调整税收政策,更直接、更有效地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放松信贷控制不属于积极财政措施的范畴。

134.C 华图解析: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热能。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4千卡能量,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可见,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只有糖类所提供的能量无法满足机体的需要时,脂肪和蛋白质才开始供能。本题选C。

135.B 解析:行政行为的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依法有权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效力。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相关当事人都应当先予以遵守和服从,这是行政效率原则的要求。行政行为的确定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非依法定程序不得任意变更和撤销。行政行为的拘束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一经生效,行政机关和对方当事人都必须遵守,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成员必须予以尊重的效力。由此可知,符合题干内容的只有B项。

136.C 解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7条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A项是政府指定购买、限制竞争的行为;B项是政府利用行政权力,针对外地产品设置高门槛,限制其进入本地市场;D项是政府限制本地产品流入外地市场的行为。只有C项不属于政府滥用权力限制市场竞争,政府提倡购买国货不具有强制性。故本题答案为C。

137.D 解析:羊毫类,笔头是用山羊毛制成的;狼毫笔,笔头是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紫毫笔,笔头是以兔毛制成的,因色泽紫黑光亮而得名。故答案选D。

138.D 解析: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139.C 解析:行政效率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工作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比率关系。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行政效率的高低,是衡量行政管理活动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准,因此,如何提高行政效率是我国目前行政管理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有多种,其中之一是推进机构改革,建立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而行政组织机构的合理化,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保证。

140.B 解析: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的金额与存入或贷出金额的比率,由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我国的利率分三种: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即基准利率,又称法定利率;第二,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利率,称为商业银行利率;第三,金融市场的利率,称为市场利率。其中,基准利率是核心,它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它的变化决定了其他各种利率的变化。B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