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探讨式四步活动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29:45
历史课堂“探讨式四步活动教学”2007-06-26 18:02, 邓之贤, 4661 字, 0/5, 收藏 | 引用    一、“探讨式四步活动教学”的实施环节    1、情景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兴趣是起点   兴趣是创造的源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是第一重要的。“探讨式四步活动教学”把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历史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必须考虑: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课题的注意,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历史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应当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只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才能让学生神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历史教学情景的创设应该多种多样。例如:联系生活展现情景法、借助图画(或影视资料)再现情景法、运用实物演示情景法、扮演角色体会情景法、播放音乐渲染情景法、语言描绘情景法等,多种教学情景可交叉运用。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问题意识是动力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由未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也是教师激发和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能力的过程。“探讨式四步活动教学” 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教学情景的设置、学生求知欲的激发,初步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奠定了基础。“探讨式四步活动教学”突出以问题作为驱动教学过程的因素,倡导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历史课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质疑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  问题意识是通过长期培养、慢慢形成的。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一般比较薄弱,典型表现为两类:其一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其二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坚持且长期做到: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即使是学生提出了一些不具备问题价值的、肤浅的简单问题,老师也应该肯定其质疑精神,保护其问题意识。②引导学生质疑、释疑、解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启发式,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扩大学生探究机会——探究活动是核心  经过自主学习,学生大量的问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解决。因此,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实行一种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即“合作学习”。师生在宽松开放的学习气氛中,可以共同探究、合作商讨、彼此争论、畅所欲言。合作学习既便于教师发挥其“导演”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又扩大了学生探究的空间,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基本能力。如:观察;查找信息;设计探究方案;讨论;搜集、分析和解释所获得的;表达和交流等等。以上基本素质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求教师耐心地、循序渐进地帮助和指导学生。      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合作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历史合作学习的方式很多,例如:“任务分工式”合作、“滚雪球式”合作讨论、“书写式”合作讨论等,教师应灵活选用最为有效的合作方式,以避免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和参与热情。  4、成果展示,感受积极学习的价值——开放式学习习惯是目标  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学生在活动中成功的体验,会激起他产生再次通过积极学习获得成功并体验成功的欲望。学生通过积极探究和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获得“自我欣赏”的体验。因此,“探讨式四步活动教学’的目标,使有意识地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感受积极学习的价值,并最终内化成一种自然的开放式学习习惯。      随着开放式学习习惯的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一改传统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学生将更加主动参与教学、更加乐于探究问题、更加勤于动手实践,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变得愉快、和谐、自然。  二、“探讨式四步活动教学”的案例演示  以《中国历史(第三册)》《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教学为例:  步骤一:多种教学情景可交叉设置  播放多媒体课件:画面为九一八事件、东北三省沦陷、中国军民的抗战等片段,背景音乐是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  学生激动起来,于是老师设问:同学们,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凶残,中华民族发出了全民族抗战的怒吼:在前线,将士们浴血奋战;在后方,人民群众踊跃支持,可以预见,我们的抗日战争一定会——”“胜——利——”,学生齐声喊道。  于是老师引导学生质疑,导入新课:为什么抗日战争最终会胜利呢?怎样胜利的呢?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乃至世界会产生什么影响?  步骤二:自主——发现式学习  1、课前准备: ①规则制定:分组比一比,每发现并提出一个问题计1分。根据问题的数量和质量,评选一个优胜组。  ②提问方法指导:一是提“是什么”的问题,主要是就时间、人物、经过等基本要素提问;二是提“为什么”的问题,重在分析和理解史实;三是提“怎么样”的问题,重在评价史实或联系实际得出的经验、教训、启示。  2、自主阅读,发现问题:先让学生感知教材内容,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观看对历史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学生阅读观看后,会产生疑问,教师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把发现的问题写下来。  3、提出问题,初步解决问题:老师对发现并提出问题较多的学生和小组进行表扬。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决所提问题;老师深入小组进行讨论,指导。  4、整理问题,展示问题:老师对学生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整理,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亮点。问题整理显示如下:  A、联系旧知: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试以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大规模持反侵略战争为例,加以分析。     B、阐述过程:抗日战争是怎样胜利的?试动手制作大事年表。  C、分析原因: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有人举出中国古代几个人物来回答:苏武、屈原、蒋干、共工。请结合有关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D、探讨影响:为什么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它为世界做了什么贡献?  ┉┉  步骤三:“任务分工式”合作探究  1、课前准备:①分组分工:将学习内容分成四个子课题,如“抗战前反侵略战争史实”、“抗战期间重大事件”、“抗战胜利的原因”、“抗战胜利的影响”。将班级分为对应的四大研究组,每组除必须探讨一个子课题,还可探讨其它组的问题;每大组推举一名组长,安排本组成员的具体任务,协调本组成员的分工协作,召集组员商讨研究,合作探索。  ②探究指导:教师传授方法,指导学生查找资料、翻阅文献,写出文字材料。  2、小组交流。根据课堂整理显示的问题,其对应小组的成员讨论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将搜集的信息整理归纳,将小组写出的文字材料补充完善。小组间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教师参与合作、全程指导。例如:阐述抗日战争胜利过程中,教师应:①指导学生以时间为纲,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制成图表;②提醒学生注意每件大事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联系,将史实的珠子用思想的线串起来。  步骤四:弹性成果展示  1、小组自由发言:首先组长介绍本组研究情况,如组员分工、研究方法、研究途径、研究过程等;各小组组员可自由发言,阐述个人观点;各组组长将本组研究成果送上讲台,进行展示。基础分:100分。“抗战前反侵略战争史实”研究组的研究成果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有封面、目录、正文等,反映了该组成员匠心独具;“抗战期间重大事件”研究组采用设计表格的方式,脉络清晰、言简意赅;“抗战胜利的原因” 研究组推出四位同学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的斗争、国民党的抗战、国际友人的支援、美苏的对日作战等方面分别发言,侃侃而谈;“抗战胜利的影响” 研究组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影响,用事实说话,论从史出。各研究组的成果展示,获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  2、各组自由答辩:在介绍完本组研究成果后,其它组的成员对其它组的研究成果如能提出质疑或者补充建议的,只要言之有理,实行奖励制。奖分:10分/次。在自由答辩时间,各研究组成员或质疑或辩护或补充,展开激烈的交锋,再次将课堂推向高峰。  3、活动总结:教师补充学生探讨时的漏洞或不足,升华学生的情感体念。根据评分结果,评出最佳研究成果小组、最佳合作探究小组、最佳创意小组以及最具潜力小组。根据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数量和质量,评选一名提问高手和一名答问高手。  “探讨式四步活动教学”的历史课堂,常常令老师怀疑他所面对的对象是稚嫩的中学生。学生们高昂的学习热情,团结协作的探究能力、积极主动的自信精神、他们象学者一样滔滔不绝讲述研究成果,他们象画家一样图文并茂展示研究成果,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让人感到吃惊。课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假如我们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学生,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请听学生们的回答吧:  学生一:假如我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学生,我会报名参军,拿起武器上前线,同敌人作战。  学生二:我是一名女生,不适宜在前线杀敌,我会在后方搞后勤工作,送粮送水,救护伤员。  学生三:我身体瘦小,我还是发奋学知识学本领,争取到国外留学;战争结束后,我用我的知识把祖国建设得更好更强。  学生四:我和一些同学成立文学小组,把笔变成枪,把字变成弹,射向敌人。  学生五:作为班长,我会组织同学创作大量标语,我设计了两条:“打倒日本强盗”、“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学生六:我们可以用歌声激励全国人民的斗志,让抗日的歌声响遍大街小巷。  ┉┉ “探讨式四步活动教学”的历史课堂:“老师搭台、学生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