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术》全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17:55
《医心术》全书
 
  序  丹尼尔高曼(DanielGoleman,EQ作者)  现代科学有一项伟大的成就,那就是发现身与心并非分离面独立的,它们只是一体的两面。笛卡尔(descartes)把身和心分离是错误的。在他的误导之下,西方医学低估病人心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在分析一百多个情绪与健康关系的研究之后,发现长期焦虑(包括忧愁、沮丧、悲观、愤怒、敌意)的人们,罹患重病的机率高出常人一倍,充分说明身与心息息相关。抽烟增加重病罹患率百分之六十;长期焦虑则使之增加百分之百。焦虑对健康伤害几乎是抽烟的两倍。  精神神经免疫学研究心、脑和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让我们深入了解身与心之间的机制。研究发现脑的情绪中枢,不仅与免疫系统,还与心血管系统紧密相关。当我们长期遭受压力时,身体持续剑拔弩张地做出“战斗或逃之夭夭”的反应,即使免疫系统保全心脏升高血压,大量送出血液让身体准备应付紧急事件,也会减弱它消灭病毒和抑制初期癌症的能力。结果,人体罹患各种疾病的危险性骤增。  反之,平和的心可以保护身体健康。这就是传统西藏医学的基本原则,古老的西藏医学从未忽视心与身的重要关系。  东杜活佛(TulkuThondup)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大成就者,将西藏文化对健康的看法介绍给西方,所谈的不仅是身和心的健康之道,还包括灵(spirit)的修持。他清楚地指出,身心灵三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我们能够“下放执着”,放下限制吾人视野的大小成见,开放我们自己如虚空般旷达,就可以发挥心的治疗力量。  东杜活佛不仅提供健康之道的理论架构,还介绍了许多世纪以来,在西藏修行中已经获得证明的实修法门。他勾勒了治疗身、心、灵的方法,同时也告诉我们如何强壮心脏。因此,这种治疗之道是一种灵修,一种转化我们生命的法门。  推荐与佳评 推荐与佳评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作者:  多少年来,我一直在梦想着这样的一本书,而东杜活佛这位西藏佛教的上师、天赋异禀的学者兼著名翻译+++家,正是这本书最理想和作者。本书善巧地萃取佛法的治疗理论,以非常迷人、清晰而简单的笔调呈现出来,让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都可以获益。在这迫切需要安详的时代里,让我们希望每一个地方的人都能够熟读这本书,并且唤起内在的无限治疗力量。  法鼓山创办大法师:  这是郑振煌教授继翻译《西藏生死书》之后的又一本好书,我在美国,知其原著自出版以来,一直畅销,值得向国人推荐。本书从人的身心健康及精神的开发为着眼,透过佛法的观念及方法,帮助我们放下成见,豁达心胸,发挥心灵治疗的功能。  心清净则国土清净,正与我们法鼓山推动人间净土的理念相契。  佛光山开山大法师:  人类的身体,不是用来捆缚心灵的。  人类的身体,是用来帮助心灵,用来完成生命的。  不幸的是,由于不认识自己,大部分人类的身体,反而变成了心灵的障碍,甚至奴役心灵。  《西藏医心术》这本书,让你透过身与心,进而促进身与心的合作,提升生命的境界。  一个人有慈悲,会做人,可以救自己;有智慧,会做事,可以救社会。如果全世界四十亿人,都乐意开发内心慈悲与智慧的能源,这本书就是很好的“教练”。  陆达诚(辅仁大学宗教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长):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大宗教中,佛教的伦理及人生哲学比较而言最具可理解性和实用性,因为佛教从人生的烦恼痛苦出发,助人用智慧来修获解脱,不借助启示和神学。比较起来,相似儒家系统,但更易普及。《基本医心本》把这种可普及且实用的佛教修持及解脱之道,写成一本人生哲学的手册,使任何人借之而能走出苦恼,勇于面对生命的顺逆,建立健康圆融的生命。书中准于避免有佛教的切入点和术语,但不妨碍无此信仰者参考应用。此书能为一切忙碌的现代人提供心灵治疗的功效。  吴伯雄(政界人士):  《西藏医心本》是一本直指人心、字字珠玑的好书,更是现代人处理日常情绪的实用手册。诚如作者所言,身心健康的最佳药物是要活得安详、放下我执、无忧无虑,并借由精神的修行,放松自己紧绷的心情,进而帮助自己在生活中发现平和、快乐和健康,活出真正的自在与喜悦。  郑石岩(政大教育系教授):  本书把禅的实践法门,巧妙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上;一则做为禅修和提升精神生活的指引,一则做为心灵生活上疗伤止痛的丹药,是生活自助咨询的好素材。生活的幸福和喜乐,大部分决定于自己的想法。人的想法、情绪、感受和行为,彼此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因此,要改变自己,必先改变想法,并付诸行动,才会奏效。这本书提供了许多改变想法和行动的方法,对于修行、提升心灵生活和治疗心理伤痛,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丁乃竺(表演工作坊行政总监):  在众多的心灵丛书中,《西藏医心术》以幽雅而简洁的文字,为身、心、灵治疗做了最佳诠释。是一部易学易懂,超越信仰的现代心灵典籍。  佘德慧(东华大学教授):  如果心理辅导仅仅处理俗事的困扰,而不在一种深刻的精神根处运转,那么心理辅导只能当作处理情绪的工具;如果心理治疗者了解,所有的心理症状往往与精神的迷障有关,那么应当接受痛苦的必要性,而不应该急着要消除痛苦,反而要能教导病人聆听痛苦的声音,听一听它到底要询问我们什么。这本书虽然从藏佛和观点来做心理治疗,但却彻底地掌握精神的广阔深处,打破俗世的精神迷障,值得一读。  陈荣基(佛教莲花临终关怀基金会董事长、财团法人恩主公医院院长):  佛教信仰认为“贪嗔痴”是生、老、病、死种种“苦”根源,根据佛教思想衍生的西藏医学,更认为“贪嗔痴”身、心疾病的根源,而“我执”是妄想和烦恼之根,痛苦之因。现代医学也认知身心的互动关系,长期的焦虑或精神压力,不但会改变身体的免疫力,更会引起很多身体的疾病(统称为身心症),或促使潜藏疾病的发作。西藏旅美高僧东杜法王仁波切告诉我们:“放下我执,具有治疗力量。”他的这本书提供实务性的指导,可以帮助读者学习“放下我执”,对治贪嗔痴,获得内心的宁静,治疗焦虑、压力和痛苦,更进而促进身心健康。这是追求健康或疗病时,除遵循医师的指导以外,很值得一试的辅助疗法。  袁琼琼(专业作家):  人们曾谈到过西藏医学的一种说法:“人体是三种主要的NOPA(编注:即汁液)所支配,如果能使它们始终保持均衡,身体就能维持健康。《西藏医心术》可以说是一本实地教导如何维持体内NOPA均衡的书籍,西藏医学的秘法正在此书中。  徐政夫(西藏文物收藏家、观想文物艺术中心负责人):  《西藏医心术》是一本引经(佛经)据典(实证),帮助我们明心正道,追求安详、圆满、慈悲及智慧,进而治疗现代疾病的好书,也是学佛的朋友们,静坐、禅修、观想的宝典。拜读此书,并依照书中的建议修习,常令我观想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香格里拉,沐浴在自然美妙的和风、慈祥和蔼的佛颜中。心灵清新,心胸宽广,内心充满喜悦、圆满。郑振煌老师这么发心,不眠不休翻译此书,想来必是和我一样。深受感动,愿与大家分享。祝福人人健康幸福。  陈琴富(中时晚报执行副总编辑):  如果能实证佛陀法义,我们会了解身心的微细处,体会苦、空、无常、无我的本质,终究了悟生命的实相。  佛陀号称医生,自然有其特殊的理由,众生所有的病都源于心念,所有的苦都源于无明,所以根除痛苦只有从修心做起,别无二途。  东杜法王仁波切以他个人对于佛法的了悟,不忍众生痛苦,而把佛陀最根本的法教用于当前众生最需要处,真正体现了藏传佛教的甚深见与广大行。  《西藏医心术》是一本实用的身心治疗手册,也是一本生命实践的修行法要。透过郑振煌老师对佛法的契入和他的生花妙笔,让读者再次浅出深入佛陀法义,慈悲无量,功德无量。  《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Weekly):  《西藏医心术》不只是另一本介绍禅修的书。东杜法王将传承自西藏佛教最古老的宁玛学派的丰富治疗资源,加以融会贯通……。从作者的观点看来,禅修不只是寻找心灵平静或是专注的方法而已同时也是通往身心治疗的重要道路。简而言这,东杜法王提供古老的转化法门,帮助人们接近心的真性,并了解苦难的根源。书中提到的简易练习方法与观点,是连接身体与心灵之间的重要桥梁,既可增强免疫系统,亦能强化健康。欲了解古老西藏的宝藏,此书即是一本难能可贵的指导手册。  JoanBotysenko,MindingtheBody,MendingtheMind作者:  这本讨论治疗的精彩好书,探究身心医学书籍很少触及的领域——心的真性和痛苦的根源。书中温柔、睿智的文字和实务练习,建立在西藏佛教的古老精神智慧上。这是详和的精致献礼,可以转化你全部的生命经验。  DeanQtnish,M.D.,美国治疗医学研究所所长:  阅读这本绝妙好书,本身就是一种治疗过程。  HerbertBenson,M.D,TimelessHealing作者:  作者指导我们透过实修来纾解焦虑、压力和痛苦。这些法门以古老的佛法为基础,非常切合现代世界。我高度推荐。  SharonSalzberg,《慈》作者:  这是一本好书,结合古典教法、个人经验和善巧建议,以处理任何身体和心理的问题。作者指导我们如何放下我们的自我设限,认识我们的自然心——治疗的根源。  译序  郑振煌  佛法博大精深,常令人有望洋兴叹之感,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二门。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则是理论的应用。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修瞎练,有的着火入魔,有的极端偏锋,甚至身毁人亡;没有实践的理论是说食数宝,煮沙欲成饭,终不可得。因此,古来大德无不两者并重,如明代槃益大师在《教观网宗》书中,开门见山就说:“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教(理论)观(实践)双美才是释迦本怀、学佛鹄的。  但是在时空流变中,教观双美的佛书并不多见,教失之玄奥,观崇尚神秘,致使平易近人、旨在治疗身心问题的佛法,沦为士子清淡的资具或佛棍欺世的魔术,岂不可悲!  西藏佛教在佛教各传承中最难理解,也最常被误会,因为它“即相为真,即事为理,即身成佛”的主张,本来就不拒绝世间法,反而要透过世间法的观照,悟证一体不二的真理,汇归万法殊相于真如空慧,当下解脱自在,无黏无缚。不识者但着于相,嗜药成习,未得其利先受其害。幸而四十年来西藏佛教诸大师宣流法音于全球,契理契机,高树法幢,密教精髓方得拨云见日,为世人所知。  凡是生而为人,必然有人的问题,不因种族、国籍、性别、年龄、背景、时空等背景而有所不同。问题出在方寸之间,由于妄想执着,衍生心理、身体、情绪等事端,根治之道当以治心为主,“心净则行净,行净则众生净,众生净则国土净”,故而治心又成为天下太平的不二法门,这与儒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争相辉映。  治疗的力量不是来自外物,而是出于内心,这是大乘佛教的精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就是自我治疗的最佳保证,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明心见性及成为一切修行的重点,心性一明则万法炳现,问题顿除。  本书提供非常详尽和明心见性法门,有理论有实践,堪称契合时代需要的上乘之作。我花了十天功夫把它译出,以报佛法长我慧命之恩。十天之内,足不出户,无分昼夜,埋首案头,神交菩萨,其乐何如;仰望窗外,或白云苍狗,或雪花片片,或芽月悬空,或飞鸿掠日,景致多变,饶有趣味,只堪心明性见者消受。  回顾这一生,难偷半日闲,“长恨此身非我有,问何时忘却营营?”勉藉春节遁迹异邦,舍俗事抛尘念,家人短暂团聚,聊作天伦之乐,东坡云“不应有恨”,我只能长叹“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感谢诸同事为此书的出版费尽心力,他们都在修“忍辱波罗密”,痴痴地等了一年,才盼到我在夹缝中挤出来的十天。虽然如此,我还是深感愧疚,愿一切众生身心健康,吉祥如意。  一九九八年二月七  于加拿大多伦多云水居  绪论  西藏人相信当一位伟大的上师圆寂时,他或她会转世为人,以便拥有强大的能力利益众生  我出生在一个贫贱的游牧家庭,我呱呱坠地的帐蓬位于藏东绿油油、牧草茂盛的草原,那儿有世界最高的山、最大的河。一年几乎有八个月是冰天雪地的日子。我家以游牧维生,逐水草而居,圈养许多家畜,包括牧牛、马、羊等。每年我们都要迁徙数次,把帐篷搬到不同的山谷,寻找足够的牧草给牲畜吃。  五岁时,一个巨大的改变动摇了我的生命。我被认出是藏东学术重镇杜竹千寺(DodrupchenMonastery)一位著名上师的转世。佛教徒接受轮回和业的观念,所以西藏人相信当一位伟大的上师圆寂时,他或她会转世为人,以便拥有强大的能力利益众生。我是独生子,父母亲舍不得让我出家,但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把我献给寺庙。父母亲备感荣耀,因为他们的孩子在一夜之间,变成在他们的山谷中最受尊敬的人。突然间,我的生命全面改观了。我没有所谓正常的孩提时代,没有玩伴。相反的,尊贵的上师恭敬地照顾、服侍着我,因为我已经被确认是他们的上师转世。由于孩童比成人容易适应新环境,我对于我的新生活感到很自在。我爱我的父母亲,尤其是奶奶,虽然他们特别获得暂时的允许,可以进入寺庙,但我要求他们不要来。人们认为这是我在前世就曾住过寺庙的另一个征象。  从清晨到黄昏,我整天都在学习和祷告。在这种环境下,大部分时间我都是法喜充满,安详自在。我的老师都非常慈悲,善解人意,脚踏实地。他们不是如你所想像的那般顽固和拘谨,固然有时候显得道貌岸然。他们是柔软、谦卑、仁慈、喜悦、笑脸迎人的出家人。不久之后,我就已经没有闲逛、瞎扯的冲动。我甚至不会想要四处张望,能够静静地一坐就是好几个钟头。我先受沙弥戒,再受比丘戒。一个月左右就要剃发一次,并且过午不食。我们的日子,依循日月的运转。一直到十八岁,我才有缘见到飞机或汽车。在离开寺庙之前,手表可能是我所见过最精密的现代科技产品了。  我们知道,心只要不受外界环境和情绪的压力,就可以变得更安详、开放、睿智、空灵  对我们而言,佛教不只是禅坐、研究或仪式而已,还是一种日常生活和存在的方式。佛教认为一切生命的主要本质是心,而心的本性则是清净、安详、圆满的。心就是佛。我们知道,心只要不受外界环境和情绪的压力,就可以变得更安详、开放、睿智、空灵。  我执是妄想和烦恼之根、痛苦之因。这点是佛教精神及特色的重心  在寺庙里,我学习到放松“我执”的重要性。认为我们和其他生命或事物都有一个坚实、永恒的实体,乃是一种妄见。“我”是凡夫心虚构出来的概念,而非来自心的真性。我执是妄想和烦恼之根、痛苦之因。这点是佛教精神及特色的重心。你知道佛教有多么极端吗?因为佛教认为,早在我们做坏事或说坏话之前,早在我们开始随一切生命所逃避不了的苦、病、老、死之前,心就已经在造作苦因了。在佛教里,一切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我执。伟大的寂天菩萨(Shantideva)描述我们所执着的“我”为“恶魔”:  世间一切暴力、恐惧和痛苦  都来自我执  这个恶魔对你有什么好处?  如果你不放下“我”,你的痛苦将永无止期。  正如你不放下手中的火,  必然阻止不了火烧到你的手。  经验到心具有安详和旷达的本性,让我能够治疗生命中艰苦事件所造成的创伤,也得以在各种顺逆环境中保持力量和喜悦  但如何放下“我”呢?对我而言,在我这么幼小的年纪和这么初期的训练阶段,不可能有证悟我的真性。但在经历不同的身心训练中,我受到正念、慈悲、恭敬、观想和正知见和启发与鼓舞,因而逐渐放下在心理上和情绪上对于“我”的执着,也培养出更强大的内心力量、觉醒和旷达。当我的心被逐渐引进原有的安详本性,而我也训练自己安住在其中时,外界环境的纷扰就不像从前一般地影响我的情绪,也变得比较容易处理。经验到心具有安详和旷达的情性,让我能够治疗生命中艰苦事件所造成的创伤,也得以在各种顺逆环境中保持力量和喜悦。  十八岁时,我在两位老师和八位朋友的陪伴下,翻山越岭一千多里,花了几个月时间从西藏到印度。途中,从我五岁起就视我如已出的老师吉拉·堪布(kyalakhenpo),在一个高原深谷的圣窟里,咽下最后一口气。刹那间,我了解到我已经变成一个孤儿、流亡者和无家可归和难民。  最后我们终于抵达印度,一个富于智慧和文明的土地。几个月来,我初次享受到树荫下的清凉,以及家居的温馨安逸。在流亡印度的十万西藏难民中,许多人因为食物、水、气候或海拔高度的改变而丧生。至于幸存者,日夜都思念着留在西藏的亲人。  如果一个问题有解决之道,也值得费心关照,我就会以安详的心、旷达的态度、喜悦的心情全力以赴  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我唯一能够借以指引和安慰自己的,便是心中那盏佛教之光。如果一个问题有解决之道,也值得费心关照,我就会以安详的心、旷达的态度、喜悦的心情全力以赴。如果问题解决不了,我就试着不燃烧自己,无谓地浪费时间和精力。不管是那一种情境,我都会尝试放下情绪和僵硬的心态,不执着,不钻牛角尖,不担忧,以免情境恶化。寂天菩萨说:  如果问题解决得了,  何必担忧?  如是问题解决不了,  何用担忧?  我所体验到的旷达、安详和力量,被我在生命中所遭遇的困境琢磨得更精炼、更明亮,有如冶炼黄金一般  自从我逃到印度以来,就不曾住进寺庙过僧团生活。但是西藏家乡的寺庙,却一直在我的心眼中保持鲜活的宁静和喜悦的影像。在我小时候,无比睿智、慈悲的老师们那些温和、慈祥的话语,仍然在耳中回响。更重要的是,当时我所体验到的旷达、安详和力量,被我在生命中所遭遇的困境琢磨得更精炼、更明亮,有如冶炼黄金一般。那些影像、言语和经验,一直是我生命中的指引明灯和治疗力量,让我安然度过痛苦、混乱和挫折。  平静的心有如烛光,在它的庇护下,可以避开生命中的风暴,并为了接触别人,必须送出开放和积极的光芒  平静的心有如烛光,在它的庇护下,可以避开生命中的风暴,并为了接触别人,必须送出开放和积极的光芒。这两个因素让我得以度过艰困的时刻。我生命中的大悲剧,往往因而变成福报:它们显示了佛法视生命如梦幻泡影的教理,揭穿了所谓的安全保护罩原是虚伪的。“放下我执”具有治疗力量,并无可疑之处。  一九八O年,我移居自由富庶的美国。一般而言,平静的心很难抗拒感官的快乐和物质的诱惑,其难度基于接受痛苦的折磨。但是佛教的训练让我在欣赏西方的物质繁荣之余,更加珍惜童年谦恭、纯朴和自然的佛教生命。同时,我愈欣赏佛教的修行生命,就愈能欣赏结合犹太基督教价值观和西方物质繁荣所发展出来的信仰、慈悲和布施,从而丰富我的精神力量。生命在佛教智慧的光芒中,我能够透过心的平静性质,看到每一个情境的积极面,而不致屈服于消极面。这是治疗之道的重心。  一九八四年,离乡背井二十七年之后,我首度重回故乡西藏。见到久别和亲友,真是欣喜万分;但获知多少年来一直萦绕脑际的熟悉面孔,以及提供我治疗力量的尊贵上师,大部分都已经去世之后,却让我伤心莫名。寺庙——我记忆中的学习场所,已经久违了几十年,只见断垣残壁。最近,许多僧人已经开始返乡重建寺庙,恢复修行生活。  他们大部分都可接受不幸的际遇,不必借着责怪任何人而获得痊愈。  只要把自己的不幸归咎别人,的确可以暂时觉得好过一些,但其后果却是带来更大的痛苦和混乱。不怨天尤人地去接受,才是真正的治疗转折点。这是心的治疗力量。寂天菩萨说得好:  对那些被迫伤害你的人,  即使你无法生起慈悲心,  但他们(爱嗔痴折磨得)已经痛苦不堪了,  你如何忍心对他们生气?  这本书提供实务性的指导,帮助每一个个获得内心的宁静,治疗焦虑、压力和痛苦  在西藏,人们会请求上师给予精神开示和加持,或诵经祈福以治疗他们的问题或完成他们的世俗及精神目标。他们很少为了心理、社会或生理问题而寻求谘商。但在西方文化中,神职人员是一切生活问题的咨询对象。我来到美国之后,朋友们一碰到难题,就会跑来问我意见。让我感到很惊奇的是,对于他们的大多数问题我问题能提出治疗的方案。其中秘密,并非我具备治疗的技巧、疗愈的技术或神奇的力量,而是我已经在佛教的智慧中接受过训练,获得治疗我生命中痛苦情境的技巧。那种发现,启发我以书的形式来呈现佛教对于治疗的观点和训练方法。  这本书提供实务性的指导,帮助每一个人获得内心的宁静,治疗焦虑、压力和痛苦。这是我从佛教圣典和伟大上师所学习到的治疗智慧。它已经变成我个人和许多朋友的最强大的治疗力量。这些都是佛教中有关治疗的教法,没有掺杂我自己的声音和观念。  全书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日常生活和禅修(治疗)的必要成分。第二部分介绍治疗心理、情绪、社会和精神问题的特殊方法。生理问题是最难治疗的,但往往也可以借由培养内心宁静、力量和正面能量(生理健康的最高源泉)的训练而获得解决。第三部分呈现几种佛教的祥修方法,其目标不仅在解决日常问题,而且要唤醒我们本具的佛性,为我们自己和别人开启佛心的无限治疗力量。  本书取材自佛教的各种法门,尤其是两部名著。第一部是篇幅短却非常殊胜的《转苦乐为觉悟之道》(TurningHappinessandSufferingintothePathofEnlightenment),作者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大喇嘛兼权威学者吉美·天培·尼玛大师(Dodrupchen,JigmeTenpeNyima,1865-1926)。第二部是第八世纪印度大乘佛教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AGuidetotheBodhisattva’SWayofLite)  最重要的是,本书的一切治疗智慧,都是受到我的上师吉拉堪布卓却(kyalakhenpochochog1892-1957)所启发的,他是我见过最仁慈、最睿智的人。在他的照顾下,我受到十四年如父子般的温煦教养。书中如有任何错误,都是我的无明心所致,尚祈一切开悟的上师和慈悲的读者原谅。  遵循书中的训练方法去做,即能治疗你的痛苦和问题,重拾生命的喜悦和健康。至少可以帮助你减轻痛苦和问题的程度,增加喜悦和健康。而且,从心的治疗力量所产生的宁静和能量,将可让你更坦然地接受痛苦和问题,把它们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就好像我们欢迎晚上的黑暗是昼夜循环的一部分。  我希望本书帮助人们学习如何活得更快乐、更健康。任何人的心只要对治疗的力量开放,就可以因本书而获益,不一定要成为所谓的佛教徒。不过,书中虽然提供了各种练习方法,却不表示可以取代传统的治疗。毕竟适当的药物、行为、欲食和运动,仍是治疗的要件。 
第一部 治 疗 之 道   治疗之道   心的真正性质是安详的。   借着学习如何放下不必要的忧虑和痛苦,   我们让喜悦有机会闪耀。  情绪是可以转化的,喜悦不仅唾手可得,  更是我们的权利。  我们不让忧虑宰制。  第一部 第一章 治疗的基础  第一章  治疗的基础  我们的心,产生苦和乐的经验,  而发现安详的能力则完全操之在我。  我们的心,具备治疗痛苦和创造喜悦的力量。如果我们能够使用这种力量,配合适当的生命、积极的态度和禅修,不但可以治疗我们的心理和情绪痛苦,甚至连生理问题也可以获得解决。  就像打开通往这种智慧的门,我们可以带进治疗的阳光、温暖与和风这种能量的来源,有待我们随时去探取与分享;这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甚至可以在痛苦和变化多端的世界中,带给我们喜悦  当我们坚决执着我们的欲望和忧虑时,我们只会制造压力,变得精疲力竭。只有放下佛教徒所谓的“我执”,才能开启我们平静而觉悟的真性。本书能唤醒我们的内在智慧,这是一切众生本具的治疗泉源。就像打开通往这种智慧的门,我们可以带进治疗的阳光、温暖与和风这种能量的来源,有待我们随时去探取与分享;这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甚至可以在痛苦和变化多端的世界中,带给我们喜悦。  佛教圣典中所论及的智慧,主要以悟证为目标,然而,精神的修行也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快乐和健康。佛教广泛讨论如何改善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在这个世界上活得安详、喜悦而有利益。  第一部 治疗的效用  治疗的效用  佛教提倡以了解一切事物的真相,来放松我们在生活中所制造的不必要和不健康的紧张。我看过许多实例,证明心具有治疗心理和情绪问题,甚至生理疾病的力量。  修行让我得以保持冷静,而佛法的智慧之光让我更能看清未来的生命  有一个例子发生在我的生命中。我十八岁时,因为政治局势的混乱,我亲爱的老师吉拉堪布和我决定逃离西藏,虽然我们很清楚即将失去家园、国家、朋友和生活保障。在一个空旷但神圣的山谷里,吉拉堪布死于老病。他不但是一位仁慈而开悟的老师,也是从我五岁起就像父亲般照顾我的恩人。这是我一生当中最悲伤、混乱的时刻。然而,由于对无常的了解,让我更容易接受事实。修行让我得以保持冷静,而佛法的智慧之光让我更能看清未来的生命。换言之,认清事情的性质,接受它,进而利用我学习到的力量来源,帮助我轻易地从我的失落中得治疗。我们知道,治疗过程的三个基本步骤是:承认有困难和痛苦;接受它们;培养正面的态度。  我的另一个老师普舒喇嘛(PushulLama)年轻时一直有心理问题。十几岁的他有暴力倾向,家人必须把他绑起来,免得他伤害别人和自己。透过治疗性的禅修——主要是慈悲观——他治疗了自己,后来并成为伟大的学者和老师。今天,我不知道有谁比他还快乐、安详和仁慈。  我住在西藏的时候,以禅修和正确态度来进行生理的治疗,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因此,现在每当人们问及有关生理治疗的例子时,我难以选择说哪个故事才好。对来自西藏的人而言,大家都认为心可以治疗身。心引导身体上的气——这就是关键所在。治疗成功的例子太多了,在我还小的时候,从未特别留意。然而,我知道最近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例子,虽然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例子并无惊人之处。  几年前,这一世的大成就者杜竹千仁波切(DodrupchenRinpoche),在不丹的穷乡僻壤旅行时,突患盲肠炎。不丹的一位资深部长安排直升机把他送到医院。医生担心他的盲肠会破裂,带来剧痛。他却不顾医师的强烈忠告,拒绝开刀,利用禅修和念咒治好自己。  第一部 任何人都能获益  任何人都能获益  以禅修来治疗如此严重的疾病,其能力完全决定于一个人的信赖程度和修行功夫。当然,如果我们的盲肠快要破裂时,大多数人都会乐于接受手术。我提到这个真实的故事,只为了说明心的力量,而且人们都想保持身体健康。在我们当中,精神上的大师毕竟属于少数,但每个人都能从禅修和积极的态度获益。就从当下开始,我们有可能活得比过去快乐、健康。  撰写本书的主要动机,是要让它成为处理日常情绪的手册  虽然生理疾病是本书讨论的主题,但撰写本书的主要动机,是要让它成为处理日常情绪的手册。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这是最佳的起点。如果我们能够学习知足常乐,福报自然随之而来。本书的观点和禅修方法,主要来自宁玛派的教法,这是西藏佛教最古老派,可以追溯到第九世纪。它融合了三个主要的佛教传统:小乘、大乘和金刚乘。不过,你不必一定要成为佛教徒才能使用这本书;不幸的是,许多人却把佛教当成释迦牟尼佛这历史人物所宏扬的宗教,其目的只在利益佛教徒。  人们只要心能够开放,就可以从大自然听到真正的道  ——佛教徒所谓的“法”  佛教是世界性之道,其宗旨在体悟佛性。依据释迦牟尼佛本人的说法,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无数的人证悟佛性。过去、现在和未来,十方世界都有佛教、佛法和佛陀。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确实宏扬了后世称为佛教的教法。释迦牟尼所教导的佛教,是佛法许多面貌中的一个,但不是唯一的一个。人们只要心能够开放,就可以从大自然听到真正的道——佛教徒所谓的“法”。《法集经》(Dhat-masamgiti)说:“内心安详的人,即使佛陀不在世,也可以从天空、墙壁和树木听到法。内心清净的求道者,教法将如其所愿显现。”  佛教承认全世界人类的文化和修行、出生背景和个性都彼此不同。许多文化和宗教都有治疗的传统,提供解决痛苦的方法。即使是在西藏,佛教也有各种派别。法门不同是好的。即使有时候因为人们的根器不同而在表面上似乎彼此矛盾。整体目的是在适合个人的需要。  第一部 禅修、心与身  禅修、心与身  透过禅修来治疗,并不局限于某一个宗教信仰。今天,许多接受传统西方医学训练的医生,都推荐以古老的禅修方法做为恢复和维持身心健康的途径。这些法门很少提到佛教徒所谓的真性或大开放的经验;反之,却强调观想和积极态度、积极能量的培养。在许多情况下,起因于心里压力,并因为恶化的高血压,特别可以借由这类替代性治疗方法获得改善。有些医生则推荐把注意力集中在肌肉紧崩的部位,然后有意识地放松这些肌肉,就可以达到舒缓和放松的效果。这种技巧似佛教的修行法门:承认某个问题的存在,然后放下对它的执着。  禅修可以降低血压、脉搏和血液中的压力荷尔蒙。它能改变脑波的  模式,减低兴奋的程度……也能提高痛阀,降低生物老化。  ……总之,它能减低身心的疲准,帮助人们活得更好、更长寿  治疗如果能够辅以精神信仰或禅修经验,则效果最大。哈佛医学院的哈伯·班逊(HerdertBenson)医师是放松反应论(RelaxationResponse)的创始人,他写道:“如果你真正相信你的个人哲学或宗教信仰——如果你把心和灵都奉献给你的世界观——你确实可以获得意料之外的身心利益。”  耶鲁大学的外科医师伯尼·席格尔(BernieSiegel)教授,描述禅修的若干利益:“禅修可以降低血压、脉搏和血液中的压力荷尔蒙。它能改变脑波的模式,减低兴奋的程度……也能提高痛阀,降低生物老化。……总之,它能减低身心的疲准,帮助人们活得更好、更长寿。”  许多记者,如比尔·莫恰斯(BillMoyers)很早就注意到身心对健康的关系。在根据美国公共电视网(PublicBroad-casringSysrem)系列节目所写成的《身心桃花源》(HealingandtheMind)一书中,莫怡斯在导论中表示:  我想,我长久以来一直对身心的关系感兴趣,而我却生长在一个把两者截然划分的文化中。……可是在这个身心被分离的世界里,每天的日常话语都是把身心视为一个整体的。“伯朗太太一定是死于伤心过度的——在她丈夫去世之前,她从未生过病。”我的父母谈到我们那位杂货商朋友时,说他“忧心成疾。”早在诺曼·柯辛(NormanCousins)出书描述他如何因为看迈克思兄弟公司(MarxBrothers)制作的《诚实照相机》(CandidCamera)电影和录影带而治疗重病之前,我的叔父卡尔就已经相信大笑可以减轻疾病。  近年来,西方医学已经开始深入探讨身心科学,并检视心、情绪和健康的关系。一九七O年代,研究者发现所谓“神经传导素”(neurotranamitters)的证据——脑部会发出和接收传导讯息的化学物质。某些称为脑内啡(endorphins)和脑啡肽(enkephalins)的神经传导素,扮演着“自然止痛剂”的角色。其余的神经传导素则关系到某些心态,如愤怒、满足或心理疾病。  目前学者还在持续研究脑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生物性关系。虽然西方医学还不是本书主题,这个领域的发现还是非常有趣。有关身心科学和新证据,总是受到欢迎的,而且能裨益许多人。然而,研究背后的基本观念实际上是非常古老的。早在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提出之前,数世纪以来,佛教就已经相信心的重要性。  第一部 西藏医学的精神治疗法  西藏医学的精神治疗法  佛教认为心产生治疗的能量,固体而稳定的身则给予这些能量呈现的基础,并加以集中和强化。西藏医学的主要典范是《四部医绩》(FourTantras,Gyudzhi),西藏人视之为伏藏(mysticalrevelation,terma),于十一世纪由惹哇·龚榭(TrawaNgonshey)所发现。依据这些古老的医典,一切身心疾病的根源是对“我”的执着。从我执所产生的心毒是贪、嗔、痴。  身病可分为三大类:  由贪引起风大或能量不调,一般都是集中在下半身,属于寒性。  由嗔引起胆汁不调,一般都是集中在上半身,属于热性。  由痴引起黏液不调,一般都是集中在头部,属于寒性。  根据西藏医学,身心健康的最佳药物  是活得安祥,无忧无恼、放下我执  贪、嗔、痴这三个分类,以及跟它们相关的温度属性,在今天仍然很有用,可以依据个人的情绪状况和性质,来决定哪一种禅修法门最有帮助。  根据西藏医学,身心健康的最佳药物是活得安祥,无忧无恼、放下我执。  本书提到好几遍的“我”,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佛教对于“我”的观点,有时候很难让外人了解。虽然禅修时可以不必知道“我”是什么,但有关“我”基本了解,将有助于进行本书后面提到的治疗练习。  当我们提到伟大的真理时,往往言语道断。在日常用语中,谈到“我自己”和“你自己”是十分自然的事,也没什么坏处。我想大家都可以同意,了解自我是好的,自私则会让我们不快乐。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探讨佛教对于“我”到度有什么更深入的看法。  第一部 我们为什么受苦  我们为什么受苦  我们的心,产生苦和乐的经验,而发现安详的能力则完全操之在我。心的真性,其实是安详而开悟的。任何人只要了解这一点,就已经踏上智慧之路。  佛教以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为中心。从绝对真理(第一义谛)的角度来看,心和宇宙的真性是开悟、安详、圆满的。藏传佛教宁玛派以“心的真性”来表示“觉醒和开放的统一”。  相对真理(世俗谛)认为在整个日常生活中,亦即在变动无常的生死轮回中,人们在这个世界上所经验到的,无非是苦、无常和迷惑,因为真性已经被我执所产生的习气和烦恼所遮蔽。  “我”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我,桌子的我,金钱的我,观念的我  在西方思想中,“我”通常是指人格我,或“我、受格的我、我所有”的自我意识。佛教涵括各种意义的我,更把“我”当成我们执着以为是真实存在的实体——任何现象或事物。“我”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我,桌子的我,金钱的我,观念的我。  如果执着这些,我们即是在以对立的方式经验它们:一个主体执着另一个客体。这时候,心开始起分别,把各种事物加以分离并贴上标签,譬如说“我”喜欢“这个”,或“我”不喜欢“这个”。我们也许会想,“这个”是好的。执着就产生;或“这个”是不好的,痛苦就尾随而来。我们也许会渴望我们缺乏的东西,或恐惧我们已经有的东西,或因为失去它而感到沮丧。当我们的心因为这些思绪而绷得越来越紧,我们就会感觉老于世故来越兴奋或痛苦,这就是苦的轮回。  但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自我并不真实存在。它不是固定或坚实的,而只是由心贴附上的一种指称。自我也不是独立的实体。佛教认为一切都互相依存,因此一切都没有真正独立的品质或性质  因为我们的“相对”心或凡夫心在作祟,我们就执着自我为坚定固实的。然而,自我只是一种幻影罢了,因为轮回经验的一切都是短暂、改变和不断坏灭的。我们的凡夫心把自我当成真实存在的独立实体。但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自我并不真实存在。它不是固定或坚实的。而只是由心贴附上的一种指称。自我也不是独立的实体。佛教认为一切都互相依存,因此一切都没有真正独立的品质或性质。  在佛教里,因果律称为“业”。每一个动作都会产生相应的(果);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种子长成绿芽,然后长成树,然后长成果实和花,花果又生产种子。这是非常简单的因果例子。最伟大的大乘形而上学作家世亲(Vasu-bandhu)说:“由于业(种子),不同的世界就因而产生了。”  执着产生负面的业——负面的倾向和习惯。但并非一切的业都是负面的,然而有些人误以为如此。我们也可以制造正面的业,这就是治疗的关键所在。对于自我执着不放,就会产生负面的业。正面的业放松那种执着,当我们放松时,就可以发现我们平静的中心,并变得越来越快乐、越健康。  第一部 我们都是佛  我们都是佛  佛教徒从相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在我们的真性中,我们全都是佛。不过,我们的佛性却被源自我执的业力所遮蔽了,就好像太阳被云遮住一般。  一切众生的真性都是同样圆满的。我们知道,当我们的心自然、放松,并从使我们懊恼的心理或情绪压力和情境解脱时,我们就会经验到安宁。这证明无杂染的心性是安宁的、不痛苦的。虽然真性就在我们心中的这种智慧被烦恼所遮蔽了,但它仍然是圆满清净的。大乘教中观学派的创始人龙树(Nagarjuna)写道:  地里的水不受污染。  同样情形,  烦恼中的智慧也不受污染。  龙树把“安详与自在”称为我们自己的“无上界”,只要我们能够体证,它随时都在我们自身之中:  在孕妇的**内,  虽然有孩子,我们却看不见。  同样情形,我们看不到自己的“无上界”,  因为它已经被烦恼所遮蔽。  安详就在我们自身之内;我们不必往外寻找。利用佛教徒所谓的“方便法门”(包括禅修),我们就可以发掘这个无上的神圣殿堂。对于这个“大开放、心与宇宙合一”的无上界,龙树如此描述:  如同搅动牛乳,  它的精华(牛油)就会纯洁地呈现,  只要净化烦恼,  “无上界”就会纯洁地显现。  如同瓶中的灯显现不出来,  我们也看不到被包裹在烦恼瓶中的“无上界”。  只要在瓶子的任何部位挖一个孔,  灯光就会从那个部位发射出来。  当烦恼的瓶子被金刚禅定所摧毁,  光立刻射发到无边的虚空。  佛性就是觉悟,就是“无我”。它是全体的、永恒的、普遍的安详、  开放、无我、一体和喜悦  释迦牟尼佛《亥金刚》(Haivajra)中说:  众生的自性就是佛,  但他们的自性却被偶然出现的烦恼所遮蔽。  当烦恼净化之后,  众生自己就是佛。  佛性就是觉悟,就是“无我”。它是全体的、永恒的、普遍的安详、开放、无我、一体和喜悦。对大多数人来说,完全体证觉悟的景象,是非常陌生而难以理解的。本书目的不在超越自我,不在安全觉悟,只是要稍微放松我们对于自我的执着,变得更快乐、更健康。即使如此,了解何谓完全开放和一体,还是有帮助的。  “濒死经验”的故事可以提供我们的智慧。许多有过濒死经验的人都提到,他们会经过一条隧道,并且碰触到一道白光,给他们极乐与安详的感觉。但是,光并非与那种经验有所分离。光“是”安详。他们是光。一般人看到,都有主客的对立;但他们经验的光却非如此,光、安详、人三者一体的。  在某个濒死故事里,有一个人提到他回顾了自生至死所发生的每一件事——不是一件事接着一件事,而是整个生命同时呈现。他不仅是以眼睛看,或以耳听,或以心感;他能够清晰而全然地觉察到、知和感觉,三者之间毫无区别。在这个个案中,一切区限都消失了,只有一体感。由于是一体不二,所以没有痛苦或冲突,因为只有多于一个以上时,才会有冲突存在。  佛教徒对于此类经验会特别感到兴趣,因为它们可能是“法性光明中阴”的瞥见。所谓法性光明中阴,就是死后的过渡期。对于真理如果有某种体悟的人,在这个期间将超越一般的空间、时间和概念。此类故事不仅是有关死亡的经验而已,还告诉我们可能在活着时就可以发生的觉悟经验。  觉悟的心,其实并非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么遥不可及。开放性就在我们的内心之中,虽然我们也许无法随时认出它。在生命中的某些重要时刻,或甚至日常生活中的惊鸿一瞥,都可以经验到它。我们不必等到接近死亡。虽然濒死故事可以发人深省,也很有趣,但觉悟不只是某一个故事而已。它不是“这个”经验,也不是“那个”看待或存有的方式。完全的开放性,已经脱离“存在”和“不存在”的极端;它不是“既存在又不存在”,或既非“存在”又非“不存在”。换言之,完全的开放性,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  第一部 治疗之路  治疗之路  体悟我们心的真性是最究竟的治疗,但凡夫心也具有治疗的力量  觉悟是一体性,超越对于自我的执着,超越二元性,超越苦乐,超越善恶业。不过,当我们谈到治疗的时候,诚如本书目的一般,就没有必要太关心觉悟的问题。体悟我们心的真性是最究竟的治疗,但凡夫心也具有治疗的力量。我们可以使用日常的二元心来帮助自己。本书的大部分训练,都采用这种日常切入的方式,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放松,越来越快乐。  因此,我们的目标只是要从负面走向正面,从病痛走向疗愈。如果在当下我们已经处于正面的心态,就要学习如何维持和欣赏它。我们越放下执着,就会感觉比以前更好。  在迢遥的旅程中,我们也许想把最终目的地牢记在心,但最好是偶尔抽出一天的时间来规划,沿途则可以放下。如果我们要放松对于自我的执着,千万不可以太猛烈。采取温和的手段会比较好。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步骤,即使是小小的一步,最重要的是欣赏那些小步伐;如此,它们就可以变得强而有力。我们必须一直欣赏我们有能力做的事,不要懊恼还没有做的事。  多一点点开放,多一点点正面,多一点点放松。这些就是本书的目标。如果我们还是禅坐和精神训练的新手,就必须务实一点,运用我们对于自己的了解来看清应该走的正道。当我们保持开放的态度时,特定的治疗禅修就可以帮助我们在修行路上快速前进。最上乘的向导,就是我们内心的智慧。我们并不被限制只能用少数几种禅修方法。相反的,生命的一切,包括思维、感觉、日常活动和经验,都可以变成治疗的方法。  第一部 第二章 心的治疗力量  第二章  心的治疗力量  心引导现象。  心是一切行动的主因和先驱。  我六、七岁的时候,常和朋友在西藏人牧居的广袤草原上游戏。这是藏北高原上最美丽的、阳光灿烂的夏日。放眼望去,都是绿油油的青草毯子。争妍斗艳的鲜花娇翠欲滴。空气中一片宁静,鸟儿翱翔在四周,唱着甜美的歌声。蝴蝶在风中翩翩起舞。蜜蜂忙着从花中采集甘露。在庄严和湛蓝天空中,处处有云彩飞过,试着要遮盖大地的天香国色。清风拂面温柔婉约,此情此景只应天上有。整个气氛清净无瑕,详和安宁,没有丝毫的污染或不和谐。唯一的声音是大自然甜蜜、温馨的音乐。事情都是自然地发生,没有限期的催促。没有时钟的滴答声规限我们;生命的旋律就在日月轮换的轨迹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整个气氛是全然的自由、开放和安详。我根本不去想凛冽严酷的寒冬正等待着向我们扑来。我在大地母亲永远热情而包容的的腿上翻滚,或赤脚奔驰,享受着青翠草原的香吻。我整个的身心存在,完全陶醉在喜悦的经验中。  突然间,我的右脚感觉到痛,整个身体痛得蜷缩起来。当时我所感觉到的和见到的,全都转换成痛的经验。一开头,我并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接着,我听到嗡嗡声从我的脚那儿传来。一只大黄蜂被夹在我的脚趾中间,但我却无法打开脚趾把黄蜂放出来。黄蜂叮得我越重,我的脚趾就夹得越紧,脚趾夹得越紧,我就越痛苦。最后有一位朋友跑过来,把我的脚趾掰开,才放掉黄蜂。这时候,痛才停止。  大乘佛教哲学说,我们盲无目标地在这个世界流浪,对于能够让我们解脱的内心力量茫然无知。我们的心构建贪嗔痴,而我们就像醉汉一般,跟着贪嗔痴的曲子狂舞。快乐稍纵即逝,痛苦却附随我们,形影不离。人生就像一场梦魇,只要还认为梦是真实的,我们就是神经质奴隶  从这件事可以清楚地发现,心理的执着会带给我们多大的烦恼!当我们对自己越执着,我们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痛苦就越会增加。在混乱中,我们会变得越来越执着,因而推动痛苦的轮子持续转动不已,这便是轮回世界的样子。即使当我们对自己感到满意,痛苦都可以随时来临。因此,我们常常会紧紧抓住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唯恐失去。  大乘佛教哲学说,我们盲无目标地在这个世界流浪,对于能够让我们解脱的内心力量茫然无知。我们的心构建贪嗔痴,而我们就像醉汉一般,跟着贪嗔痴的曲子狂舞。快乐稍纵即逝,痛苦却附随我们,形影不离。人生就像一场梦魇,只要还认为梦是真实的,我们就是它的奴隶。  为了醒过来,我们必须将云雾清除出心的真性外。许多世纪以前,一位印度王子悉达多乔达摩,放弃王位,在长时间的深入禅定之后,悟证了人生的实相真理而成佛。梵文的“佛”字,意思是“觉醒”。我们也可以醒过来。治疗的过程,便是对于我们自心的力量有所觉醒。  第一部 心是主要的因素  心是主要的因素  我们要像医生一般,论断疾病,祛除导致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唯识宗的创始人无著(Asanga)说:  正如医生必须论断疾病,祛除病因,  获得健康的快乐,使用适合的药物;  痛苦必须加以辨认,苦因必须绝,  灭苦的药方必须使用,苦就可以寂灭。  在佛教中,论断和药方涵括在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修道是我们能够做的选择。即使在处理日常问题的当下,我们都可以改善自己的生命。心是其中关键。透过如法的引导和训练我们的心,我们可以经验得到治疗的力量。《法句经》(Dharmapada)说:  心引导现象。  心是一切行支的主因和先驱。  如果人们以残酷的心来说话或行动,  痛苦就跟随着来到,一如车随马行。  现象被心所引导。  心是一切行动的主因和先驱。  如果人们以清净的心来说话或行动,  快乐就跟随着来到,一如影随着形。  真实和永恒的快乐,不是来自物质或外界的环境,  而是透过心的满足和力量  真实和永恒的快乐,不是来自物质或外界的环境,而是透过心的满足和力量。杜竹千写道:  智者知道一切快乐和痛苦都决定于心,因此他们会从心寻求快乐。因为他们明了我们自身就具足快乐的原因,他们不倚赖外界的来源。如果我们有这种体悟,不管碰到的问题是来自有情众生或无情世界,都是不会受到伤害。而且,心的这种力量,也将在我们死亡的时刻陪伴着我们,提供给我们安详与快乐。  第一部 心的真正性质是安详的  心的真正性质是安详的  心的真正性质是安详的。借着学习如何放下不必要的忧虑和痛苦,我们让喜悦有机会闪耀。它完全决定于我们的心。佛教徒相信,情绪是可以转化的,喜悦不仅唾手可得,更是我们的权利。我们不应该忧虑宰制。“放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方式,并非某个宗教或哲学所特有的殊异态度。诚如《新耶路撒冷圣经》<德训篇>第三十章第五节(NewJerusalemBible,Eccles.30:5)所说:  不要使你的心灵沉陷在忧愁里,  也不要因无谓的思虑而自寻苦恼。  心中喜乐是人的生命,  是圣德的无尽宝藏;  人心愉快,可享长寿。  对你的灵魂要有爱情,  又要悦乐天主,克制自己,  以上主的圣德,安慰你的心,  使愁远离你。  因为忧愁害死了许多人,  忧愁对人毫无益处。  妒嫉和忿怒,能使寿命缩短;  苦心积忧虑,使人未老先衰。  心中喜乐而善良的人,  必殷勤做好自己餐桌上的食物。  (编注:此段译文引用思高圣经学会译释之圣经版本)  第一部 如何活在世间  如何活在世间  有些人认为,佛教是那些为达到快乐境界而离群索居的人的宗教。这完全不是对佛教的正确描绘。佛教徒是全心全力投入生命的。治疗之道并不排除困难和问题;事实上,它是拥抱着它们,当成是体悟我们真性的途径。  我们可以采取务实和策略,来处理表面上似乎是完全负面的问题。如果我们处在痛苦的情境下,就必须承认它,与它和解,并且这么想:“有点糟糕,却还好。”如果我们不歇斯底里地面对这个情境的话,就不会做负面的联想,它的冲击将慢慢减小,因为生命中的一切遭遇都是无常的,迟早总会过去。了解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平静地踏上治疗的下一步,并有信心还会让外境击败我们的内心智慧。  佛教认为,究实而言,情绪既非善亦非恶。我们必须接受并欢迎我们的一切感觉。同时,我们不可以让狂乱或毁灭性的情绪所控制。如果我们很容易产生贪爱、执着、混乱或仇恨,最好想想“我该做些什么”,而非“我要做些什么”。进入治疗之道时,我们必须强化我们的发心,必须让我们的心指导情绪。  执着使我们变成苦乐变化无常的轮回之轮的牺牲品。当我们放下自我,并发现真实安详的中心时,我们就会恍然大悟;并没有那么必要执着善和恶、苦和乐、彼和此、“我”和“他们”的概念  如果依靠身外物作为满足和最终来源,我们将会觉得自己好像乘坐在满意和失意的云霄飞车上。执着使我们变成苦乐变化无常的轮回之轮的牺牲品。当我们放下自我,并发现真实安详的中心时,我们就会恍然大悟:并没有那么必要执着善和恶、苦和乐、彼和此、“我”和“他们”的概念。许多宗教和哲学都强调,不可过分认同自我。著名的印度教经典《奥义书》(Upanishads),把这种自我认同比喻为陷阱:“只要想着‘这是我’和‘这是我的’,人们就与他的自我捆绑在一起,就好像鸟被罗网困住。”  当我们知道生活的真正需要,就比较容易产生平衡的生活  留意我们自己和他人的真正需要,是发现和平的途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经常涉入世间。挣扎不必然是坏事,我们可以学习把生命中的挣扎看成是有趣的挑战。不过,我们必须承认,在追求任何目标的时候,不管追求的是俗的或精神和目标,执着将耗尽我们的一切精力,把我们困在自私之中。当我们知道生活的真正需要,就比较容易产生平衡的生活。  第一部 人生的要务是什么?  人生的要务是什么?  食、衣、住、健康、关怀和教育都是维持宝贵人生的要件。我们是人类社会的一分子,必须彼此尊重,也必须尊重助益他人的基本需要和机构。除此之外,外界的东西,没有哪一样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安宁、精力、智慧这些生命的伟大礼物。其他的生活物品,大多数都只是满足我们的贪心、崇拜,以及突显我们的自我、紧缚我们的执着的工具而已。当我们累积世俗的快乐时,就会加强我们的追求更多世俗快乐的欲望。《普曜经》(lalitavistarasutra)说:  你对于欲乐的欣悦,  将像饮用盐水一般,  永远无法带来满足。  富人和穷人一样受苦,因为外在的忧虑来自欲望。即使是亿万富翁也有愤怒、绝望、沮丧的苦。他们很少享有真正的安宁与和平。只是忧虑现有的会失去或如何获取现在所没有的。他们不能欣赏自己,活着只是为了那些吸引或奴役他们的东西。赚钱本身并不会产生痛苦;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外在的财物,才是扼杀喜悦与安宁的刽子手  同样情况,穷人也被生存的挣扎所困住。他们甚至不敢享受他们所仅有的那一点点东西,因为害怕引来更多的痛苦。德蕾莎修女接受诺贝尔和平奖时,说了这个故事:有一次加尔各答的修女领头一个孤儿,给他一块面包。小孩子吃掉一半,不肯再吃剩下的一半。问他为什么不吃,他回答:“如果我把整块面包都吃了,下一块面包要从哪里来呢?”经过一再保证他会有更多的面包之后,他才吃掉剩下的那一半面包。  尽管现代文明进步、物质发展,许多人仍然无法过有意义的生活。不管我们是富人、穷人或中产阶级,都必须小心翼翼地切勿因过分看重物质快乐,以致牺牲了我们的真性。如果我们把全部精神都花在思虑世俗的东西和如何赢得更好的食物、更大的房子、更多的金钱、声望和肯定等外物,我们将丧失最宝贵的东西。  心灵是“大脑的霉菌”——我们把自己从快乐的真正来源切断了  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与我们毫不相干的每一件事情上——离我们的真我越远的,我们就认为越重要。我们把财务和身体看得比心灵重要,把外表看得比健康重要,把工作看得比家庭生活重要。我们认同身体,却把心灵看成身体的工具——诚如有人开玩笑地说,心灵是“大脑的霉菌”——我们把自己的快乐的真正来源切断了。我们为自己的家庭积聚财物,却不照顾我们的心灵和身体,然而家庭生活最重要的条件是快乐的心灵和健康的身体。  我还住在西藏的时候,有一次一位我认识的人正在劈柴,不小心用斧头砍穿他的新鞋子。很幸运的是,他的脚并未受伤。但在像西藏这么贫穷的地方,皮革相当昂贵。他天真地说:“如果我没有穿鞋子,受伤的会是我的脚,脚总是会痊愈的。太糟了!被砍穿的却是我的新鞋子,它永远被不好!”这种看待事物的方式很可笑。但人们总是把物质摆在第一位,身体第二位,心灵第三位,完全是本末倒置。  虽然我们也许会说:“我想要安详和强壮。”但我们真正看重的——并得到回报的——却是野心、进取,借此去获得我们的物质需求,而非滋养我们内在力量的身心平衡或宁静。虽然我们声称工作是为了拥有一个快乐的家,我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却多于跟家人营造家庭生活。  我们像蜜蜂般地活着,蜜蜂把全部生命都花在采蜜上,最后却把蜜拱手给了别人,享受不到自己辛苦一生的果实。我们把赚得的钱——以及它所买来的虚张声势的生活方式——看得比工作目的还重要,没有考虑到工作是否对我们自己和别人有益。我们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来赚钱,到头来却借着喝酒来纾缓工作压力,甚至罹患各种溃疡。金钱已经变成许多人的主人、意义和终极目标。  我们怎么能够为了体验充满问题的生命,  而丧失宝贵的、安宁的中心与快乐的生活  如果我们试着修心以改善我们的态度和素质,现代社会就把我们贴上自私、不实际和懒惰的标签。会受到高度赞赏的,是在物质上具有生产力的人,而非精神之道的追求者。如果我们留在家里,关照生命的中心和殿堂,人们就会把我们看成无能的、业余的、无一技之长的。家已经被剥夺掉一切功能,变成汽车旅馆、打发晚上时间的地方而已。  必须有所舍,才能有所得。我们怎么能够为了体验充满问题的生命,而丧失宝贵的、安宁的中心与快乐的生活?在现代世界里,不仅升斗小民,甚至许多精神大师,都觉得被迫去追求现代的物质文化。一个古老的故事,传达了这种情境的讽刺局面:  从前在印度,预言家预测七天内将有一场豪雨,谁喝了雨水就会变成神经病。降雨的时候,国王因为贮存足够的清水,所以没有变成神经病。但老百姓很快就用完了清水,一个一个变成神经病。他们立刻指摘国王是神经病。因此,国王为了了解他的百姓,并且和他们以同样的方式去感觉,就喝下雨水,跟他的子民一样地变成神经病。  我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或必须忽略现代生活的体系。基本需要如果的不到满足,我们是无法活下去的;我们必须务实地观照每一件事情。我们应该了解我们是谁,我们站在哪里,真正有价值的是什么,如何活在世界上。  如果我们漫不经心,让执着心变得僵硬而紧张,我们的不良习惯就会吃掉我们的安宁感。《自说经》(Udanavarga)说:  从铁生出锈,  锈吃掉了铁。  我们造恶业,  因业力牵引,  将堕落地狱。  一件发生在我早年生涯中的小事,让我终生难忘。我和若干朋友抵达卡林邦(Kalimpong),这是印度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一个美丽城镇。我们已经人疲马乏,饥肠辘辘,却又阮囊羞涩,不能上馆子。  我去寻找石头和木柴做炉灶。走到山的另一边时,我看见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和尚,脸大大的,眼睛细细的却闪烁着光芒。从他的圆脸和高颧骨,我判断他是来自蒙古的喇嘛。他坐在一栋老房子背后的矮小房间内,他禅坐、阅读、煮东西、睡觉、与别人交谈,整天盘腿坐在同一张床上。墙上供着小佛龛,摆些法器和经书。他的床边有一个非常小的餐桌,也充当他的书桌。桌子旁边是一个小小的煤炭炉,用来煮简单的食物。  他露出仁慈而喜悦的微笑,问我:“你在找什么?”我说:“我们刚来到这里,我正在找燃料和做炉子的东西,好煮个茶。”他以安慰的语调说:“我这里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吃,但何不跟我一起分享我正在准备的食物?”我谢谢他,却婉拒了他的好意。我的朋友还在等着呢!然后,他说:“稍待一会儿。我就快煮好了,你可以借我的炉子,炉里有足够的煤炭可以让你煮茶。”  我被我所看到的吓到了。他很老,似乎连照顾自己都很艰困。不过,他的小眼睛却充满仁慈,优雅而庄严的脸庞充满喜悦,他开放的心充满与人分享的渴望,他的心是宁静的。虽然他和我素昧平生,却把我当成老朋友一般地讲话。一种刺痛般的幸福、安详、喜悦和惊讶感觉流遍我的全身。我觉得由于他的心理性质和精神力量,他就像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快乐的人,光芒四射。不过,就物质世界而言,他是无家可归的、没有工作、渺无希望。他没有储蓄,没有收入,没有家庭的支持,没有社会资源,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国家,没有未来。最难堪的,他是流落异邦的难民,甚至无法跟本地人沟通。即使是在今天,每当我想起他,都会赞叹不已地摇头,由衷激赏他的一切。我必须补充说明,在我遇见的人们当中,他并非唯一具有那种情操的人。平凡而伟大的心灵比比解皆是。  第一部 踏上治疗之路  踏上治疗之路  禅修的目标在强化我们的心灵,如果想从中得到利益,必须一开始就以毫无成见的心态去听闻教法  放松我们对于自我的执着,可以带给我们心理的宁静,如此一来,什么都伤害不到我们。即使我们在受苦,正确的态度将帮助我们更轻松地渡过我们的情绪。禅修的目标在强化我们的心灵,如果想从中得到利益,必须一开始就以毫无成见的心态去听闻教法。如果我们发现某些教法是可以了解的,而且对于我们的需要有意义,就必须毫不犹豫、期待或怀疑地将我们的一切感受和意愿用来禅修。信仰是强有力的治疗剂。只要打开我们的心灵,就可以惊异地发现我们内心的力量竟然哪些强大。  练心可以发展精神的温馨,指导我们得到更开放而有弹性的觉醒。虽然我在本书中所介绍的每一种技巧不全然是经典所教授的训练模式,但是所有建议都以佛教的原理和智慧为基础。其目标是借着发展正面的认知,把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件事都转化成支持而非障碍的技巧,来产生内心的安详。  祷告是修行人用来导师引能量表达恭敬的方式,  而非浪费在无目标的诵念上  另一种重要的素质是恭敬,这是任何宗教修持所必须的,但也不需要以宗教的意义来看待它。对喜欢世俗角度的人来说,恭敬只是表示内在智慧的培养,以及对于我们自己、别人和整个世界的高度欣赏。祷告是修行人用来导引能量表达恭敬的方式,而非浪费在无目标的诵念上。祷告用世俗的话来说,就是以自己的话来表示我们快乐而喜悦的感觉。祷告时,我们可以静默地说,也可以大声地说。  对于发愿转化问题和消解自我的大乘教徒而言,慈悲是一种特殊的治疗工具。当我们把自己延伸到别人身上时,自我的僵硬性就开始软化了。虽然修行的终极目标是解脱对于心外物的依赖,但佛教认为参与世间,包括服务别人、创立帮助别人的组织和机构、提供保护、布施、祷告、给予尊敬。当我们学会如何欣赏和尊敬周遭的每一个人时,即使是生命中微不足道的社会遭遇,都可以具有强大的利益。寂天菩萨写道:  当你说话时,  必须不贪不嗔;  以温柔的语调和适当的长度,  轻松、切题、清晰而愉快地说。  当你看人时,  必须以真诚而慈爱的眼睛看,  并且观想:  依靠这位仁慈的人,  我将大彻大悟。  如果让我们的心能够开怀、安宁和放松,我们的日常活动和工作,甚至我们的呼吸,都可以变成我们治疗修习的一部分,当下就获得力量。当我们对它开放,我们的日常生活将可以变成治疗的生活。那时候,即使没有花好几个钟头在正式的禅坐上,我们的生命将是行住坐卧都在禅定之中。  以转化问题为目标的禅修,如果能涵摄正面的感觉和开放性,  其效果将是最大的  本书的大部分练习,目标都是希望借着观想我们的问题,以及从负面走向正面来转化情绪。禅修的另一个方法是超越正面和负面,把我们自己开放给我们的感觉,以及“如实”经验我们的心。实际上,以转化问题为目标的禅修,如果能涵摄正面的感觉和开放性,其效果将是最大的。首先我们要专注,结束禅修时要放松,并且与我们所经验的一切融合为一。  在学会某些传统的禅修和练习之后,我们可以善巧地把治疗运用到日常问题上。“我”的概念,将变得比我们所想像的还要有弹性;我们可以实验和学习如何变得更有趣,并且使我们的见解不再像过去那般僵硬。譬如,当问题变得严重时,我们可以从问题之中发现某些幽默,因而得到缓和。或者面临工作压力时,可以感觉更加的放松和开阔。因为文字具有强大的力量,我们可以告诉自己:“压力是有的,但我觉得完全的放松。”我们可以用放松的方式来觉察自己的呼吸,注意和感到我们四周的空间和空气,如此一来,就可以实际感觉压力减少了,空间扩大了。  当情绪变得强烈无比时,有些人发现最好要练习开放,而非试着转化问题。如何与开放性结合,将在下章讨论但任何人读到这里将不难发现,这个方法背后的原则是放下“自我”。  不会游泳的人一掉入海中,将拼命挣扎,然后像岩石般的沉没。接受过训练的游泳好手,知道如何放松,并且与大海合而为一。要学会游泳必须演练,才能在真正游泳的时候有所依循。训练我们的心也是同样的道理,本书其他部分所谈的就是练心。  第一部 第三章 启 程  第三章  启程  我们必须放松和放下,千万不要追逐忧虑和欲望。  即使是负面的经验或所谓缺点,只要我们能够  以正面的心态去对待,都可以因祸得福。  几个世纪以来,佛教已经发展出关于心的广博知识。尤其是针对开始学习禅修,相关的建议和观念可以说多得令人目不暇接。最好是把练习尽量简化,设定可以达到的目标,然后全力以赴。不要忧虑困难,反而要对困难所带来的利益感到高兴。即使是负面的经验或所谓缺点,只要我们能够以下面的心态去对待,都可以因祸得福。  在禅修时,我们必须放松和放下,千万不要追逐忧虑和欲望。一般通常都是坐下来修禅定,但我们所学习到的大部分禅修,都可以应用到日常活动中。我们必须借用文字来描述如何禅修,如何把正确的态度带到生命中。不过,重要的是练习的感觉,不必过分关心概念、分类或规矩。要有耐心,要开放,要以生命所带给你的一切来练习。  第一部 选 择 地 方  选择地方  练习治疗性的修行,最好选择在安静、怡人的地方,才能避免干扰,让心可以静下来,身可以感觉舒服,就可以保持清醒、空灵和快乐。  以往的圣人,根据修行人的性格、法门和季节来决定各种地点。最受钟爱的地点,包括上穷碧落的山顶,或绿野万顷的大地。有些修行人发现在森林中最有效,那儿有参天古木,狂啸野兽,鸟儿唱着亘古的喜悦歌曲,自在无忧地玩耍着。其他人则建议在波涛汹涌、变化无常的海边,或在湍急、自然的河边禅修。其他人则在空谷的干燥洞穴中练习,那儿有庄严宁静的气氛。  如果无法生活在此种自然环境中,可以在我们自己家中寻找一个怡人的地方,好好利用它、享受它。  选择家中最安静的房间或角落,在不受电话、孩子、室友、配偶或朋友干扰的时间禅修。然后感觉这些美好:地点、时间、拥有这个地点和时间的机会都很美好。对能够有机会体悟生命的精神意义感到喜悦。  一般说来,初学者最好是在不受干扰的地方独修。从训练中获得力量之后,我们可以寻求需要更多耐性和纪律的进阶训练,譬如在人声吵杂或车水马龙的地方禅修,以便增强我们自己,学习如何运用我们所遭遇到的困难。最后,当我们准备妥当的时候,就可以在充满心理诱惑的情绪混乱的最恶劣情境下练习禅修。只要以这种方式努力练习,最终我们将能够面对任何情境,并将它转化为力量的泉源,同时不会丧失平静的心。不管我们住在什么地方,都会变成觉悟和清净的地方。每一个事件都将变成教训。此后,地点就不重要了;唯一需要的是选择我们最能服务他人的地方。  第一部 选择时间  选择时间  一切念头或心理经验都可能在禅修中生起,但不可加以执着,  必须让它们来了而后离去  虽然任何时间都可以用来练习,但初学者最好还是选择安详而宁静的时间。清晨是理想的时间,因此那时候空气新鲜,内心清明。不过,有些人觉得在晚上在才能放松,在适合禅修。如果可能的话,不要让你的定时修行受到干扰。  不管我们做什么禅修或治疗练习,都必须一心一意。千万不要梦想未来或拟定计划。不要追亿过去或执着现在。一切念头或心理经验都可能在禅修中生起,但不可加以执着,必须让它们来了而后离去。  每一天都要练习。即使只花很短的时间来进行。但规律性的禅修将使得禅观的经验保持鲜货,让我们做好准备以便踏上治疗之路。  应该禅修多久呢?你的心就是治疗者,因此答案决定于你的需要和能力。你可以禅修数分钟、二十分钟或一个小时。你可以在一段长时间内,禅修许多小时,中间略作休息。不要太在意时间的长短,而要考虑怎么感觉才对。  当我们快乐、健康和没有问题的时候,练习禅修的效果最好。然后,当我们面临痛苦时——痛苦必须会来的——就会有善巧方便足以运用。不幸的是,我们大部分人都必须在经验痛苦之后,才会把心转向精神上寻求解决。  当我们处于痛苦和混乱之中时,比较没有清明、精力和机会来练习。杜竹千仁波切说:  当我们实际面对困难的情境时,练习治疗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修行的经验非常重要,以便在逆境产生时,我们有万全的准备。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已经娴熟的训练,其结果将大为不同。  第一部 姿 势  姿势  禅修有各种姿势,其主要目标都是放松肌肉,打开身上的脉络,让气和呼吸可以在脉中自然流动。任何姿势只要能够让我们的身体挺直和放松,而非僵硬,都可以产生气的自然流动,让心平静下来而有弹性。重视身体姿势的目的。可以归结到这句流行的西藏谚语:  身直则脉直,  脉直则心直。  最普遍的一个佛教禅修姿势称为莲花式,修行者双腿交叉坐在地板上,右脚放在左脚上,左脚放在右脚上。大部分西方人觉得半莲花式比较容易,也就是将一脚的脚踝放在另一脚的弯曲处。如果你是坐在小垫子上,你的躯干要提高一点点,让你觉得开放而放松。  你的手要放在小腿上,右手叠于左手上,两手的大拇指指尖相接触,掌心向上。两肘必须以自然、翅膀般的姿势稍微离开身体,而非以双肘夹住身体或往后压。下巴要放低,让脖子能够稍微弯曲,以便眼睛能够沿着鼻尖的高度注视前方一、二公尺处。舌尖轻低上颚。最重要的是要让脊椎骨挺直。  如果背部有毛病,也许会发现这个姿势很困难。你也许要坐在椅子上禅修,但注意一定要让脊椎骨挺直,不能塌下来。不管选择什么姿势,记住其目的并不是要让你不舒服。佛陀本人在经过多年的苦修实验之后,已舍弃了肉体的折磨。你必须要舒服得足以让你的心能够放松和专注。  禅修时最好采取坐姿,但实际上只要我们能够觉醒,不管在什么地方、在什么环境下,我们的心都具有治疗能力。  第一部 放 松  放松  为了放下内心的挣扎——放下那紧抓着我们的概念性和情绪性压力——我们在禅修时,必须放松我们的肌肉。如果紧张集中在肌肉的任何部位,就必须把觉察力带到那个区域,放松紧张。放松可以提供宁静的气氛,让我们点燃治疗能量的烛火。不过,放松绝不表示进入懒惰、散漫、半意识或昏昏欲睡的心态。有时候我们也许需要休息,觉处得睡意很浓,但最有效的禅修必须是清醒、觉照和明晰的。这是接触我们平静、喜悦本性的途径。  从禅修回到日常生活之后,仍然要维持放松。慢慢站起来,把你的心融入活动之中。透过这个方式,你可以把空灵的心带入生活之中。  第一部 创造心灵的空间  创造心灵的空间  我们很少人把自己完全投入当下之中。我们把工作上的问题带回家,因此没有机会享受家庭生活。然后我们又把家里的问题带到工作上,无法全力奉献于工作。当我们在禅修时,总是抚爱着我们心理的影像和感觉,以致没有真正的机会可以专注。我们一辈子都没有生命可活,因为我们总是住在过去或未来。  如果家里乱七八糟地塞满太多家具,我们就没有生活的空间。如果我们的心乱七八糟地塞满计划、关切、念头和情绪,就无法为真我留下空间。  许多人觉得他们的心拥挤得无法禅修。即使他们在家里有空暇禅修时,也容易分心。为了把全部的注意力和能量带到我们的家庭生活上、带到禅修上,我们需要心灵的空间。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为自己创造空间。我们可以决定把工作忧虑抛诸脑后。如果有帮助的话,我们可以把这些忧虑观想成纸和电脑,安全地储存在办公室里。我们实甚至可以想象各种界线,隔离我们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或者我们可以在心中创造能量或光的保护罩,把自己关在家中,让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事得到完全的隐私。  禅修可以是温暖和空间的天堂,但我们也许会想抗拒禅修或把它看成芝麻小事。有一个方法可以创造开放而放松的感觉,那就是回到孩提时代的气氛。  自小至今,我们已经在这个开慷慨的世间学习和禁经验许多奇妙的事物。不过,我们却很容易困在今日的疯狂生活方式中。我们变得像蚕一般作茧自缚。我们已经达到以自己的观点、感觉、习惯和反应来窒息自己的地步。  当我们的安静下来时,每一分钟都可以感觉得到;但如果我们的心追逐周遭的每一件事物,就会觉得一天还没开始却已经结束了  回想过去,小时候我们觉得一天好象很长,有如现在我们所经验的一个月。一年是这么长,盼不到过年。渐渐地,我们的认知改变了。我们的成见、概念和执着一天一天地滋长。现在,我们心中已经没有开放的空间了。当我们长大之后,觉得时间变得越来越短,现在一眨眼的功夫,一年就过去了。这不是因此实际上时间变短了,而是因此我们没有可以感觉开放的自由的心灵空间。我们以全速横冲直撞,让我们的心安静下来时,每一分钟都可以感觉得到;但如果我们的心追逐周遭的每一件事物,就会觉得一天还没开始却已经结束了。  接触小时候的记忆,可以帮助我们开放。禅修时,必须回到正面的记忆,从年纪轻,少有忧虑、烦恼或压力的时候开始回忆。正确的记忆,并不像空间和自由的感觉那般重要。与其站在记忆之外思维它,不如允许感觉扩大,然后进入其中。经验感觉,停留在它里面,不要有其他思想。让你自己觉得就像是一个小孩子,并且与小时候的你融合为一。过去和现在、小孩和“我”,全都在空旷的结合中变成一个。一次又一次地观想,并且安住在这种开放的感觉中。最后,把那种感觉带到你生命中的当下。  如果小时候的不良经验生起,而非安详开阔的感觉,你就可以利用下面所介绍的方法来净化、滋养和治疗受到创伤的影像,观想你内心的小孩已经变得快乐、健康并神采奕奕。  我们随时都可以接触这个开阔的感觉,譬如在我们很难坐下来禅修时,或每当我们要把自由和享受的感觉带到生命中时。为了接触心中的小孩,我们也可以享受小时候的活动——像回力球、慢跑和跳绳之类的游戏——或欣赏树木、鲜花、流水和自然之美。我们可以透过小时候惊奇的眼睛来眺望夜晚的天空和星辰,并像小时候一般地享受夜晚的新鲜空气。虽然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但只要把这些感觉带到当下,它们也可以是我们的。如此做,能帮助我们暂时忘掉忧虑,让我们再度陶醉在小时候的天地中。  花点时间在大自然中独处,特别是从山顶了望无边无际的天空,能帮助我们开放我们的心灵。但打开心灵的安详空间,最有效的方法还是禅修。不要让我们的心塞满负面的观点和感觉,反之,如果能够回到天空般的心性,安详和智慧的曙光将立刻升起。  第一部 呼 吸  呼吸  在任何一种禅修中,呼吸都要自然而平静。观想我们的呼吸——心对于呼吸的觉察——本身就是体悟吾人真性的基础。经验老到的禅修者,利用这种法门做为体悟无我的途径。虽然在我们的治疗练习中,并不关心“超越自我的概念”这个主题,但呼吸的觉察对于其他目的仍然非常有用。譬如,它是平静我们自己、集中我们心意、建立气的流动以达成治疗效果的好办法。  一开始的时候,你也许会觉得无法完全专注在简单的呼吸动作上。看到心转动的多快,真的会吓坏人。不要忧虑思想或影像的未来。温柔地把你的意识带回呼吸上,让自己完全觉察到呼吸。只要我们的心接触并与呼吸的自然过程结合,就可以纾解痛苦,感到更加放松。  由于观呼吸在高级禅修中的重要性,我们将留待第十二章再详细讨论。现在,要把观呼吸当成任何治疗训练的预备工夫。如果被恶劣的情绪像钳子般紧紧夹住,呼吸的觉察也是纾解这种情绪非常强有力的方法。诚如我们将在治疗练习中看到的,专注在松缓的呼气,是特别有帮助的技巧。透过这种方法,执着就可以放松。  第一部 观 想  观想  观想是一项最佳的的治疗工具,可以将我们的心理模式从负面转向正面。有些初学禅修者,把观想看成一种困难或不寻常的心理活动。实际上,它是十分自然的,因为我们一直以影像来思考。当我们想到自己的亲戚朋友,或想像自己置身在可爱的海滩或山中的湖边时,我们会在心中十分清晰地看到这些影像。在禅修中,我们是为了某个特殊目的而观想,但其心理过程是相同的。透过练习,我们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虽然观想在西藏佛教修持中源远流长,但对佛教不了解或不感兴趣的人却发现这个技巧相当有帮助。譬如,某些职业运动选手会借用观想来改进他们的表现,充分展现他们的潜力。  正面的影像,可以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启发各式各样的人们。我认识一位波斯顿的音乐教师,她利用自己的即席演出方式克服怯场。虽然她是训练有素而且声音甜美的歌手,却十分畏惧每周一次在当地教会唱诗班的领唱角色。在一次安息日弥撒开始前,她哭得非常激烈,让她突然体悟她的恐惧已经变得多么具有杀伤力。就在那当下,她决定要自我欣赏!因此,她坐在安静的地方,想像自己成功地领导大众祷告,以她感觉愉悦的方式把歌唱出来,而不去过分忧虑练唱时觉得很难的曲调。  她想像对自己的歌唱十分有信心的样子。在她的心中,她听到自己的美妙歌声,带给大众喜悦。她想像整个弥撒的情景,并因为能够与每一个人分享音乐,而感受到一种可爱的、丰沛的喜悦和启发。  以温馨和全心全意唤起正面的影像,是观想时最重要的一点  她现在觉得唱歌很快乐,即使在表演之前感到有点紧张,也不受到干扰。她在课堂上建议她的音乐课学生们,也利用他们的想像力来学习如何变得更放松,进而把喜悦带到歌唱上。  在禅修中,最好是眼睛睁开或半开,以便维持清醒的状态,并安住在这个世间。不过,对初学者而言,首先闭上眼睛可能比较有帮助。以温馨和全心全意唤起正面的影像,是观想时最重要的一点。将你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心的对象上,全然融入其中。让心和对象合而为一。如果不认真或分心地看着心中的影像,我们的专注就是有限的。这就好像我们只是以眼睛而非全部存在,空洞地凝视一个对象。西藏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说:  耶喜地上师(MasterYesheDe)呵斥某些人禅修空洞一片,他们只是以眼睛瞠视前面的影像。“住于观想”必须在心中发展,而非仅在眼睛之类的感官上。  特别是对初学者而言,关键在于感觉你正在想像的东西的现前。你的观想不必然要用力或仔细;重要的是心中影像清晰而稳固。  第一部 专 注  专注  从事任何精神训练或心理活动,都必须专注。学习如何专注,可以让我们的心坚强、清明而平静。专注可以保护我们的内在智慧,就像蜡烛的火焰受到庇护,不被风吹熄一般。  加强专注的佛教训练包含两个方法:向内和向外  对佛教而言,专注在具有精神意义的对象上,可产生正面的能量、加持和善业。不过,我们几乎可以用任何事物来练习心的专注,不管它是具体的东西或心理的影像,也不管它是否具有精神上的意义。  加强专注的佛教训练包含两个方法:向内和向外。向内法是专注在你自己的身体上,譬如,把身体观想成佛菩萨或骷髅。我们也可以专注在诸如呼吸之类的身体成分上,或把身体观想成清静的光或喜悦。向外法是专注在佛像、佛国净土或其他观想上。  如果心不能专注,即使是的长年累月的练习,虽然有其功德,也只能产生很少的智慧。寂天菩萨提醒我们:  体悟真理的佛陀说:  一切的诵念和苦修,  即使你已长久练习,  如果只是以散乱心,  其效果将是很有限。  发展专注的第一步,就是把我们的散乱心安定下来。下面所介绍的治疗练习中,会看到某些集中散乱心的技巧,不仅能增进我们的禅修能力,也可以改善我们的情绪外观。  如果你的心觉得被困住或被压抑,最好不要僵硬地强迫它进入专注  一旦我们觉得心智阻塞时,就要加强我们的专注能力。有经验的禅修者有时候会观想一支狭长的管子,利用想象力从管子看出去,借此磨炼他们的专注力。另一种方法就是专注在单一的小点上,而非较大的影像。  如果我们需要练习专注,唤醒我们的心,或让我们的感觉变得敏锐,就必须稍稍专注在心的修炼上。不过,我们的心常常过于区辨和敏感。如果你的心觉得被困住或被压抑,最好不要僵硬地强迫它进入专注。那些觉得被心理压力和忧虑所束缚的人,将发现很有纾解作用的方法是打开他们的觉察力,而非全神贯注。  第一部 开 展  开展  情绪窒息的感觉,有一个突破的方法:走到视野广阔的高处,诸如山顶或楼顶。如果天空非常清明,就背对着太阳坐下来。不要移动你的视线,专注在开阔天空的深度上。慢慢地呼气,经验那种开放、广阔和空性。  感觉整个宇宙已经在广阔的开放合而为一。思维一切现象——树、山和河川——已经在当下消融开放的天空中。你的心和身也已经消融于天空。一切都消失了,就好象云从天空消失一般。在开放的感觉中放松,了边****和限制。这种练习不仅可以让心安静下来,也可以产生更高的证悟。  如果你无法到此种地方,就要选择任何你可以看到天空或至少适合观想天空的地点。  第一部 融合为一  融合为一  “融合为一”是指与我们所经验的一切结为一体。有时候可以用文字来描述它,譬如:它就像游泳者与大海融合为一。但实际上,文字仍不足以表达一体性和开放性的经验。我们只是放下我们的挣扎,不再对各种经验贴上“好”或“坏”的标签而已。我们放下应该如何感觉或要如何感觉的期待,让自己与感觉融合为一,或进入感觉之中。借着与经验或感觉融合,可以改变经验的性质。借着让我们自己呈现在当下的时刻,我们的分别心和敏感性的围墙将立即软化,或一起褪失。我们的心意和感情将打开,我们的气将流动。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治疗。  第一部 正 念  正念  学习活在当下是一种伟大而强有力的技巧,不管我们做什么,都对我们有帮助。活在此时此地,放松而专注于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活泼而健康的存在。在佛教中,觉察到当下所发生的一切,称为“正念”。  在日常生活中,正就是一颗警觉的心,它毫不散乱觉察到正在发生的每一个层面,以及应该做些什么。在禅修中,正念就是把我们完全专注在呼吸或任何其他法门上。  正念就是全神贯注在当下,不忧虑过去或未来。我们总是杞人忧天,不断想到明天可能会有个什么事情降临到头上,不能一次只处理一天的事等于向未来预支烦恼。  佛教所强调的就是当前这一刻。我们可以引导自己的心活在当下这一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坚定地建立一种习惯,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上。不管做什么,我们都必须刻意摆脱其他的观念、感觉和活动,让自己专注在目前所做的事情上。  保持正念,并不表示要情绪紧绷或搅动一大堆概念,以便观察我们正在想或做的事。反之,心要放松而宁静,因此可以十分敏锐地觉察到每一件事情的本来面目,丝毫没有概念和情绪的挣扎。不过,当我们注意到我们的心散乱时,就必须温柔而坚定地把自己带会当下以及正在做的事。对大多数人而言,特别是在开始的时候,我们也许需要如此反复练习。诚如寂天菩萨所言:  反复观照你的一切身心活动。  那就是保持正念的不二法门。  即使在接受禅修或精神训练的教导时,也需要正念和觉醒,否则心将像野兽般地四处乱窜,连片刻都无法保持专注或安息。如此一来,光是身体罢出禅修姿势,又有什么利益呢?正念是如此重要,因而寂天菩萨祈求:  任何人如果想保卫自己的心,  我都合掌恭敬祈求:  请务必要保持正念和觉醒,  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正念的果实,就是在一切混乱和困难中都能提供保护。寂天菩萨说:  因此,我将如法地  把握和护卫我的心。  如果不训练如何护卫我的心,  其他的训练又有什么用处呢?  如果我处在一群暴徒之中,  我会保持警觉不受到伤害。  当我生活在狂乱的人群之中,  我也会护卫我的心不受伤害。  有了正念和觉醒,我们将会如何视情况需要,保持耐心或采取行动。耐心因此变成一种转化的能量。寂天菩萨说:  当你想行动或说话时,  首先检查你的心,  然后,坚定地如法行动。  当你觉得心中有贪欲或嗔恨时,  就不要行动或说话,  要像木头一般如如不动。  正念的的练习不应导致焦虑。如果真的有焦虑产生,也许表示用功太猛——执着于“正念”本身;我们需要稍微放松,不要那么在意自我。罗槃罗法师(Ven.W.Rahul)写道:  正念或觉醒并不表示你必须思维或意识到:“我正在做这个”或“我正在做那个”。绝不是!事实正好完全相反。在你思维“我正在做这个”的当下,你已经产生自我意识,你不是活在动作之中,而是活在“我是”的观念之中,因而你的用功也受到污损。你必须完全忘记你自己,把你自己遗失在你所做的事情上。  安住在放松和开阔的氛围中,可以让我们当下就活在正念和觉醒之中。我们的心将变得越来越稳定,不再像过去一般总是碎裂成散乱的思想,并疯狂地追逐过去或未来。不久之后,我们的专注将有所进步,并会发现比较容易禅修。学习如何享受在活在当下,可以导向开放和忘掉一切时间。保持正念就可以让我们发现内心的安详。  第一部 菩 提 心  菩提心  在大乘佛教中,修行必须透过慈悲才能圆满。我们必须发愿:“我是为了一切众生的服务、快乐、利益和觉悟而从事这种修行。”或“我是为了让我自己更能服务和满足一切众生的需要而修行。”在经典中,这种发愿称为菩提心。  这种把我们的修行回向给别人的意愿,可以强有力地打开我们这颗闭塞、受限的心。它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加持),并在我们心中播下觉悟的种子。如果我们能够发展并维持这种菩提心,不管我们做什么,都可以当下变成一种精神的训练,和利益一切众生的工具。即使不是宗教徒,只要考虑到他和众人、朋友、社区、一切人类的关系,并非仅为了自私目标而修行,就可以获得相当大的利益。  对慈悲开放,可能不容易,甚至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和态度。不过,发愿本身是很重要的。培养慈悲心,可以让功德之流日夜流动,导引我们完全证悟真性。寂天菩萨说:  自从发菩提心的当下,  即使你在睡觉或散乱,  功德力将不断地增长。  当我们生起菩提心的时候,必须加以认定和庆贺,以便扩大它的力量。寂天菩萨声称:  今天我的生命已经结了果,  并且完满成就人生的精义。  今天我已出生在诸佛家中。  并且目前我已是诸佛子孙。
  第一部 第四章 培 养 信 心  第四章  培养信心  借着承认我们的进步,我们将对自己的能力当下生起信心。  在学习如何训练我们的心和开发我们的力量时,信心是我们最好的盟友。我们需要对自己和所修的道有信心。如果缺乏信心,那么我们半发愿的心,也许连半生不熟的成果都无法完成。  现代文明已经带给我们许多可观的利益,但似乎许多人,  尤其是生活在竞争社会的人们,都觉得有罪恶感或不值得  我们许多人都缺乏自信。我们觉得毫无希望、一事无成,虚弱得无法追求任何更高的目标。缺乏信心可能是源自心理性格或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如果是心理性格,就比较难以改变;但如果是青少年时期的教育阻碍了我们的成长,想要改变和成长就不怎么困难。  罪恶感是对教法的利益构成障碍的最常见因素。现代文明已经带给我们许多可观的利益,但似乎许多人,尤其是生活在竞争社会的人们,都觉得有罪恶感或不值得。有些人也许会说:“我不值得快乐,那是其他人、幸运儿的事。”或者也许会说:“这对别人有用,对我没有用。”或“当许多人还在挣扎的时候,让我得到安详是不公平的。”  如果我们是真诚地认为有自私之虞,那么这种良好的态度值得赞赏。如果我们尊敬和关怀别人甚于自己,那就是佛教修行的中心,也是一种会自然地带给我们更多力量和开放性的态度。但那些罪恶感大部分都只是我们不安全感的掩蔽而已,是另一种形式的执着自我,是不努力改善我们生活的借口。自暴自弃和抗拒快乐安详,都是不理性的心态,有如说:“因此我饿,所以我不想吃。”  围绕在我们四周的竞争气氛,是使我们缺乏信心的一个原因。从幼稚园开始,许多小孩子就养成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习惯,因为班上有其他同学比他们还好,那些我同学才值得赞美。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出类拔萃是一项被高度肯定的商品。  经常被成人责骂和反唇相讥的小孩子,都会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罪恶感。有些父母责怪他们的孩子一无事成,甚至在他们鼓励孩子的时候,如果不是出诸无条件的爱,可能都会变成压力。  如果我们在生命中有任何正面的素质,不管它多小,  都要训练自己去注意它,并感到欣慰  不管是什么原因形成自暴自弃的罪恶感,一个强有力的药方是体悟我们的真性圆满无缺。如果了解这一点,信心和成就将当下在我们自身生起。承认这种了解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至少在概念的层次上是如此。因此,如果我们在生命中有任何正面的素质,不管它多小,都要训练自己去注意它,并感到欣慰。这是建立正面心态的方法。当我们经验到正面的能量并加以接受时,即使它是从某些简单的经验中产生的,都将带来满足感,让我们得以发展更大的喜悦和成就感。  我们纯净的本性不只是为了建立信心而虚构的东西而已,  它是建立在最高的真理之上  几百年前,有一次严重的饥荒横扫西藏某个深谷。一位父亲眼看自己和孩子们不可能再活太久,因为他们的粮食都已经吃完了。因此,他把一些袋子装满灰,用绳子吊在天花板上,告诉他的孩子说:“在那些袋子内还有很多糌巴,但我们必须储存着以备将来。”(糌巴是西藏人的主食,以大麦粉烘焙制成)后来父亲饿死,但孩子们却活了下来,而得到救援。虽然他们比父亲还虚弱,却因为相信还有食物而幸存。他们的父亲却因为丧失了希望而饿死。  当然,这个故事的寓意在于信心能给予身心强大的力量。不过,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上,它所显示的真理比故事的细节还具有启发作用。与糌巴袋不同的是,我们纯净的本性不只是为了建立信心而虚构的东西而已,它是建立在最高的真理之上。  对我们自己和治疗练习具备信心,也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充满了无止境的疑惑和恐惧。但只要我们能够中断日常习惯,投身于训练,即使只是很短的时间,都可以经验到某些真正的利益。  千万不要住于罪恶感之上,我们只需献身于改进技巧,发展慈悲心和开放性。在修习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将发现我们的宁静和正面态度已经成长了。  第一部 瞧瞧你的进步  瞧瞧你的进步  成长中的痛苦,也许看起来是负面的,但只要我们提醒自己:“我退步了,这是前进之旅的一部分。”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正面的  借着承认我们的进步,我们将对自己的能力当下生起信心。因此,不让自己有机会生起疑惑和恐惧,是获得信心的最佳途径。  在修习过一段时间后,如果我们因为距离精神之路的目标还有一段路程而觉得气馁或疲倦,不妨回头瞧瞧开始修行之前的日子,并为我们所做的任何进步而庆贺。退步和绕路、尝试和错误都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成长中的痛苦,也许看起来是负面的,但只要我们提醒自己:“我退步了,这是前进之旅的一部分。”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正面的。  正面地思考是健康的精神修行,自有其道理在。我们建造房子时,如果只是想着尚未完工的那一大部分工作,我们将觉得气馁、挫折且精疲力竭。但如果多想想已经完工的部分,少想尚待努力的工程,我们将觉得高兴,这也将给予我们精力和灵感去做更多的工作。  在长途旅途中,如果面向着遥远的目标,也许会因为似乎没有尽头的路而感到气馁。但如果我们能够面对已经走过来的路,坐下休息,境况将是令人满意而士气大振。  第一部 即使小进步也要放大  即使小进步也要放大  在任何训练中,慷慨给予鼓励可以放大结果,引领我们更往前进。我们的能力得到良好的发挥,远超过初期的努力;这就好象在非常有利的投资中,资金将成长并加倍,而丝毫不做投资的金钱绝非如此。  不管我们的进步看起来是多么微小,如果把它当成重大而有价值的事情来庆祝,它就可以变成强有力的成就。所以,承认你的正面素质和你所踏出的小步子。对你自己说:“多妙啊!我有了进步!”当下,进步就被放大,障碍就被缩小了。  放大进步并为之而高兴,将加强我们的安详和满足感,让我们有能力平息我们的问题。譬如,从邻居传来的喧闹声,让我们无法好好睡几个钟头,但不久之后吵杂声减小了。如果我们能够承认音量已经减小,而且为之高兴,不去忧虑噪音还持续着,我们就可以得到安抚,并且因为感激所产生的力量,让我们容易入睡。  感激和满足,是一种不管事情大小都感到高兴的能力,在佛教中属于重要的训练。《法句经》(Dharmpada)说:  健康是最殊胜的成就。  满足是最殊胜的财富。  幽默是最殊胜的朋友。  温笯是最殊胜的快乐。  第一部 清 净 见  清净见  清净见就是把一切都看成清净的、圆满的、和平的、喜悦的、觉悟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会有种种麻烦。不过,佛教认为就麻烦的终极性质而言,它们都像是海面上的波浪,但海底任旧是平静的  把事情看成正面或负面的习惯,都是在我们心中养成的。我们心中的情绪锁链——喜欢和不喜欢、贪欲和嗔恨——将产生更多的痛苦和贪欲。对每一个情景抱持正面的态度,并且深深地感觉正面的能量,就是转化习气的方法。  清净见就是把一切都看成清净的、圆满的、和平的、喜悦的、觉悟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会有种种麻烦。不过,佛教认为就麻烦的终极性质而言,它们都像是海面上的波浪,但海底仍旧是平静的。  我们可以在困难的经验中发现和平,并且把某些事情看成是正面的,即使它在表面上狂暴不息。如果要把某些在表面上是极端负面的事情看成是和平的,就必须有意识地承认心中的和平感觉,并且安住在那种经验中。  不管是负面或正面,一切见解都决定于我们的心。如果我们把某些事情看成是正面的,即使那只是简单的一杯茶,都可以变成喜悦的对象。如果我们把同一杯茶看成是负面的,它就是不愉快的对象。  不要处处都加上我们的习惯性见解,这提醒我们这个世界是多么宽广,等待着我们去诠释。譬如,看见一棵树,医生也许会把它看成药物或毒品的来源;商人会计算它的经济价值;木匠也许会衡量它的建筑潜力;科学家也许会分析它的化学成分和电能;醉汉也许会把它看成在头顶上旋转的轮子;诗人也许会沉醉在它的美丽之中;基督徒也许会发出赞美神创造万物的祷词;佛教徒也许会把它看成因果缘起的显现,或终极和平的表示。  扩大我们的见解,可以放松对于自我的执着,让我们体悟到自己的心理造作和习惯如何阻碍我们的安详本性。崔津洛措(TsultrimLodro)写道:  解脱身、心、物的三种障碍习气,  它们将呈现出佛身、智慧和佛土。  在这里我们必须记住,佛教训练的目标并不是要离开这个世界,前往一个更好的世界或天堂。我们在这一世界就可以发现和平,但由于我们本具的和平天性常常受到障蔽,我们就像受伤的人历经生命的摧残而踉跄难行。清净见可以治疗我们。如果我们训练自己的心把困难看成是正面的,即使是非常困难的问题,都可以变成喜悦而非痛苦的来源。  痛苦可以是伟大的老师。失望可以唤醒我们。如果生命是容易的,我们也许永远都体会不到真正的和平。万一我们破了财,可以启发我们去发现真理;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不要那么在意金钱,应该明了和平及力量的涵义。有些赤贫的人们非常快乐。这表示痛哭是相对的感觉,不管外境如何,心都可以找到快乐。  我们习惯把“自我”看成是恒常的,但事实上,我们的一切幻想就都崩溃了,被扫除得一干一净  我们必须记住,和平隐蔽在表面忧虑的暴风之下。我们可以借着善巧处理生命问题而治疗我们的痛苦。一切都是无常的,都不断在改变。不要把改变看成是负面的,要把它看成是正面的,好好利用它。无常的东西由于改变了性质,会让我们改变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如此选择。  即使是最困难的问题,诸如严重的疾病和身体的衰老,都可以从正面的角度来看。我们习惯把“自我”看成是恒常的,但事实上,我们的一切幻想就都崩溃了,被扫除的一干一净,就好像第一波海浪冲来,就把沙堡冲刷到海里去。家庭、房子、工作、一切生命中的珍宝,有一天都将消失。  即使是在最痛苦的时刻,譬如罹患致命的重病或死亡即将逼近,都可以把它看成是喜悦和正面的机会。就在那个当下,也许可以让我们看到放下自我的真理。  吉美·嘎惟·纽古(JigmeGyalweNyugu)回忆年轻时的一次朝圣之旅,他跟着他的老师兼师兄,第一世杜竹千仁波切,行经藏中雅鲁(Yadrog)区的无人荒野。他的老师病笃,却保持非常愉快。吉美·嘎惟·纽古写道:  当我们师徒攀下鲁谷时,杜竹千喇嘛由于空气稀薄的变化和风湿症而痛楚不堪。他一直在承受极端的痛苦,变得非常虚弱,几乎就要死去。除了一小块腐肉和一罐油之外,我们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吃。我们甚至连一汤勺的糌粑都没有。我们只能喝红茶。  在他坐来休息过后,为了让他起来,我必须用双手使尽全力扶他。虽然他的身体病得很严重,他却一点也不沮丧,反而说:“哦!今天我有机会做点苦修,在我的狂乱凡夫身和贪婪伤害心之上施加压力。我正在为我的宝贵人生达成意义。……毫无疑问的,我正在通过的艰苦经验,是由于多生累劫以来积聚功德和净化业障所产生的福报。”在他的心中有大喜悦。  我也充满喜悦,想着:“太棒了,这位上师正在修持佛陀的教法:‘永远信受奉行佛法,即使是越火墙刀田。’”  偶尔当喇嘛没注意时,我也会放声大哭,想着:“这位圣人即将死在这个没有其他人看得见或听得到的地方。”  我们的目标是在发展一种改变痛苦的影响力和见解的态度  透过禅修和训练,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放松我们的执着。过去困扰我们的身体痛苦,将变得不那么激烈,甚至完全消失。大家都知道,有些人比其他人还能忍受痛苦。有些人在看牙医时根本不需要麻醉,其他人却在事前就感到痛。  这里不是在谈受虐狂——为痛苦而寻找痛苦。反之,我们的目标是在发展一种改变痛苦的影响力和见解的态度。如果我们有剧烈的牙痛而又无法立刻看牙医时,可以尝试放,不把牙痛看成是负面的。只要不过分在意和忧虑,我们就可以不把痛看成那么严重。  对痛苦抱持清静见,就是将痛苦视为一项正面而富有启发性的机会,可以让我们练习放下自我。在非常高层次的技巧中,不仅可以把痛苦了解成正面的,也可以直  接感受到一切都是喜悦的——不论是日常的快乐经验,或大多数人归类为负面的身体痛苦。  一个人如果能够把每一个经验都转化称快乐,即使身体很虚弱、受伤或衰老,他的心理将是安详的。泽列·耐曹·朗措(TseleNatshogRangtrol)如此描述嘎举派(KagyuSchool)大师尚仁波切(ZhangRinpoche):  当尚仁波切已经圆满“方便道”的悟证和经验时,他那些脚被戳、头被石头击伤等种种经验,都立刻在他心中生起快乐和开放的结合。  对我们大部分人而言,清静见的修习需要时间和耐心。但即使没有完成最高层次的修习,正面的态度将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能够更轻松有效地处理一切问题。  不过,在能够实际获得这种修习的利益之前,我们必须先对它打开我们的心。大多数人并不认为我们可以把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都看成是正面的。我们说:“这不诚实,生命并不是像这个样子。”“我不够坚强或好得足以这么感觉。”“某些情景确实太恐怖了。”  有几点应该牢记在心。第一,记住最大的问题是:各种经验在本质上确实是开放的,但我们却坚持加上不同的概念。晚上和白天既不是好,也不是坏,但如果我们决定只要白天,讨厌晚上,那么晚上就会变成是可憎的。  第二,我们不应该以执着的方式,对我们的麻烦和负面经验加以认同。即使乌云会障蔽我们的真性,但我们实际上是安详的。本质上是圆满的。我们必须觉得自己和别人都是好的,对真实的自己感到快乐。  最后,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确实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外貌,找到快乐和安详,从负面走向正面。我们有许多方法可以达到这种目的——知识的、情绪的和精神的。在治疗之道上,我们所经验的一切都可以帮助我们。  在佛教中,菩萨是一个开悟的人,他活着是为了帮助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度过喜乐和悲伤。伟大文殊菩萨有一次在佛陀本人的面前,教导其他的弟子如何让每一个情境都能在我们心中启发治疗的力量。文殊师利菩萨在《华严经》中说:  当菩萨看人们有许多爱时,他必须这么想:  “愿一切众生对于佛法都有许多的爱和奉献。”当菩萨看到人们有许多恨,他必须这么想:“愿一切众生对于一切有为法都有恨的感觉,以便能够努力寻求解脱。”当菩萨看到人们有许多快乐时,他必须这么想:“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成佛的喜悦财富而非常快乐。”当菩萨看到人们有痛苦时,他必须这么想:“愿一切众生的痛苦因为在他们心中所播下的菩提种而得到纾解。”  第一部 一致和努力  一致和努力  我们面对问题时,总是急着寻找解决方案。但一等到那些问题减轻时,我们就忽略了加强保存我们的治疗能量所需的训练。当问题重新泛现,我们就责怪该法门:“这个法门我修了许多年,但还是有同样的问题。”错误不在法,而是在人,因为他已经离开了治疗的训练和随之而来的利益。  我们必须维持在任何训练中所养成的一切正面习惯  一旦你训练一只小狗不可以跳到桌子上,你就必须始终一致地绝不允许它跳上桌子,否则它就会被糊涂,而它经由训练所形成的习惯就会而遗忘了。因此,我们必须维持在任何训练中所养成的一切正面习惯,就好象每个月我们都必须缴保险费,才能确保老病的安全。  只有在我们充分发挥生命能量,并致力于修行时,即使是每天只花几分钟的时间,心的稳定性就不会消失,反而将继续加强。  即使我们不是出色的学生或聪明的禅修者,但如果能够持续练习,会比那些自称是智慧的学者和弘法者进步得快。贝珠仁波切(PaltrulRinpoche)引用西藏佛教中阴救度法传承的创立人吉梅·林巴(JigmeLingpa)的话:  不精进修行的人,  智慧、力量、财富或加持都帮不了他。  他就像一位有船而无帆的船长。  西藏谚语说:  学者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如也,  真诚者即使面对须弥山般的挑战  都可以将它捣碎成尘埃。  如果精进修行的话,即使头脑简单,都可以抵达我们的目标。朗宗巴(Lamchungpa)的故事正是如此,他是古代十六位阿罗汉之一。他只是清洗其他比丘的拖鞋,就了解“善逝”(佛陀)的教法。第一世**喇嘛重述这个故事:  朗宗巴的心非常迟钝。佛陀的许多弟子放弃教导他。因此,佛陀就教他清洗其他比丘的拖鞋,并复诵两句话:“尘埃已经洗清。染污已经洗清。”他花了很大的功夫才记住这两句话。如此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他的心中突然出现一个念头:“哦!佛陀说‘清洗尘埃’和‘清洗染污’是什么意思呢?这时指里面(心)和外物(拖鞋)的尘埃和染污吗?”当下他的心中出现三个新偈子:  这不是泥土而是贪欲的尘埃。  尘埃是贪欲而不是泥尘的名字。  已经把尘埃清洗干净的智慧者  在善逝教法中证得觉醒。  这不是泥土而是嗔恨的尘埃。  尘埃是嗔恨而不是泥尘的名字。  已经把尘埃清洗干净的智慧者  在善逝教法中证得觉醒。  这不是泥土而是愚痴的尘埃。  尘埃愚痴而不是泥尘的名字。  已经把尘埃清洗干净的智慧者  在善逝教法中证得觉醒。  然后,他努力思维这三个偈子的意义,不久就证得阿罗汉果,这是一种完全净除情绪和心理痛苦的境界。  第一部 平 衡  平衡  平衡对于禅修和日常生活都是重要的。过分强迫和匆忙只会产生僵硬、压力、偏执狂和痛苦。过分松散和懒惰则会导致白日梦、幻想,并缺少焦点、力量。为了学习如何禅修,贝珠仁波切劝我们要注意经典中所提及的故事:  佛陀的大第子阿难,教亿耳(Shravana)如何禅修。但亿耳总是做不好,因为他的心有时候太紧,有时候太松。佛陀听到这种情形之后,就问亿耳:“当你未出家前,不是擅弹吉他吗?”  “是的,很擅长。”他回答。  “吉他的声音来自紧弦或松弦呢?”佛陀问。  “都不是,尊者。声音来自平衡的弦。”他回答。  “那也就是你的心所需要的。”佛陀接着说。  因此,亿耳以平衡的心来禅修之后,就得到了应有的果位。  在禅修中,我们放入全部的注意力和精力,这需要某种程度的努力。但我们切不可以感到紧张,否则禅修是不会有效果的。就像吉他的弦一般,我们是紧但又放松的——换言之,是警觉而不紧张。如果太懒散,心就无法变得稳定而平衡。如果紧张,就把能量烧尽,最后形成执着。贝珠仁波切引用西藏最有名的女性上师玛琦·拉珑(Machiglabdron)说:  禅修见的关键点,  在于紧而又放松。  为了日常情境中保持心的平衡,其关键是弹性。十世纪印度最伟大的佛教大师,阿底峡(Atisha)写道:  每当你的心吊举时,  就必须记住上上师的教诲,  粉碎你的傲气。  每当你的心昏沉时,  就必须给予启发。  每当你面对贪或嗔的对象时,  就必须把它们看成幻想和幽灵。  每当你听到不喜欢的事情时,  就必须把它们视为回音。  每当你的身体受伤时,  就必须接受它为业果。  一位滑雪好手即使在旋转和表演特技时都能保持平衡;同理,我们需要觉察到我们的中心。如果我们走向极端,就会失去平静的内心,便的不平衡。譬如,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需要友谊和支持,也需要独立。  如果我们陷入憎恨之中无法自拔,就会在身体内产生毒素,  执着它们,终至伤害我们自己  人们在与别人相处时,往往都会落入极端。有些父母在互相过分依赖的关系中,扼制了他们的孩子。有些父母亲则会恐惧情绪上的亲密,无法给予足够的支持。是的,每个人必须能够站在自己的双脚上。但大体上来,亲密感具有滋养效果,让亲子双方都能在情绪方面有所长。父母亲必须与他们的孩子交谈,加入孩子的游戏和生活,表达他们对孩子温馨和爱。他们也必须容许孩子成长,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平衡。  许多长大成人的孩子把自己情绪问题归咎于父母,或反抗任何权威。我们也许需要了解我们的过去,但责备并不会带来自由。如果我们陷入增恨之中无法自拔,就会在身体内产生毒素,执着它们,终至伤害我们自己。治疗就是答案。如实地看看过去,然后宽恕和放下。这是发现安详之道。  极端的自我依赖,或者恐惧依赖别人,都会阻碍我们在情绪和精神方面的成长。有些人除了自己之外,拒绝去依赖别人。但由于过分的骄傲或恐惧,他们自己会否认精神训练的利益。他们怀疑老师或特别教法能够帮助他们,这种怀疑也让他们无法得到治疗。完全不依赖别人是可能的,但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在学习如何处理问题时,想要完全独立的企图是错误的。  我们需要别人帮助,让生命少一点挣扎。来自家庭、朋友和社区的支持,是非常正面的。同时,努力要在情绪和精神方面有所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依自己的步伐和能力前进,不可以依据别人的时间表。在每一个环境下,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平静和放松的话,必然可以发现平衡。  第一部 感 觉  感觉  当别人告诉我们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故事时,带来启发性的,不能不是听它,而是“感觉”它。与任何治疗的来源相连接时,有效的方法不只是“看”或把它当成治疗的对象,而是用我们全部的生命去“感觉”它。  修习治疗训练的方法,就是在你的心中——在你的正面中——以你自己为中心。不要只是想,还需要感觉。不错,精神成就的最高阶段是超越优秀的、相对的见解和感觉——超越主体和客体,超越正面和负面,超越能观想的“我”和所观想的影像。不过,就我们这些还在与痛苦和兴奋搏斗的人而言,立即而适宜的目标是尝试把负面的观点转成正面,以便治疗我们的痛苦感觉,并且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抚慰性的喜悦。  第一部 以你全部的身心来看或感觉  以你全部的身心来看或感觉  紧张的时候,特别是在开始的阶段,我们会以眼睛来看被观想出来的影像,或以头脑来思考一个对象,或以心来感觉某件事,因此自然而然把我们的能量局限在某一个区域了。  对某些练习而言,这种方法是有帮助的。不过,如果练习时过分紧张,因而把能量局限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有时反而会造成问题。  譬如在观想时,也许会把太多的能量集中在眼睛上,或把感觉过分紧张地集中在心脏区域。在西藏,这称之为“气”,心专注在哪个部位,气就会流到哪个部位。太多的气停留在一个部位,就会造成紧张甚至疾病。  解决方法就是放松,并以我们的全部存在将注意力贯注在我们的专注上,一点也不要挣扎。如此,我们就是在以整个身体来看和感觉,气得以扩展,而不是被紧紧地局限在一个部位。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太用力盯着电脑荧幕,也许就会头痛,除非你以比较放松的方式来看。同样情况,歌手除非学会如何放松并借着呼吸把声音从丹田带上来,否则声带就会绷紧。如果禅修变的紧张,当下就要松驰,让心和身能够以放松的方式来禅修。  第一部 神秘的力量  神秘的力量  精神训练如果被当成秘密教法来传授,当成秘密宝物来受持,当成密法来修习,除了上师之外谁也不相信,其效果经常会比较好。教法的终极目标是把我们开放出来,而不是限制或孤立自己。但是特别在开始的阶段,需要集中我们的能量和专注力。秘密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如果把我们所学习到的教法,当作餐桌上的话题,或视为商品、达成世俗目标的工具,那么我们就是在分散自己的能量和灵感。当我们秘密修行时,专注的能量将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就好象引擎驾驭着力量把火箭推出地心引力,因为燃烧的燃料被控制在极大的压力下,而非四面八方地散失。  第一部 了解我们的力量和弱点  了解我们的力量和弱点  我们大家都是不同的,各有自己的脾气和特殊心性,但我们都能够找到安宁。寂天菩萨说:  看到自己的血,  有些人便的更勇敢更强健。  即使看到别人的血,  有些人还是会晕厥过去,  这些反应都是由于  心的力量或怯懦。  因此不需要理会问题,  让你的心不受痛苦伤害。  一切人类的真性都是圆满的,这就是我们的巨大力量。了解这一点之后,我们必须建立个人的力量,治疗自己的弱点。  承认自己的弱点,有时候是一件困难的事。我们有些人铁石心肠、傲慢自大;有些人脾气暴躁,对什么都看不顺眼;有些人醉心于金钱和权力,沉迷于无止息的自我满足和狂乱思想中。如果我们有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就需要软化我们那粗暴、坚硬的自我,尝试寻找平衡。禅观这个世界的愁苦、失落和问题,可以打开我们的心。  不幸的是,如果我们是骄傲自负的人,我们就是自己最坏的敌人,因为我们连看到自己的问题都很难。因此,承认自己的缺点,是重要的第一步。  此外,我们有些人沮丧、虚弱、混乱,甚至有自杀倾向。如果我们对一切都没有信心,最好是观想具有启发性的训练,诸如恭敬、正面的态度、清净见、慈悲和爱心。我们必须放下忧虑和怀疑,相信自己和教法的力量。  了解自己,可以大大帮助我们从上师或善知识得到开示。我们不需要单独前进;我们可以从朋友和其他人接受滋养的礼物。同时,终极而言,治疗确实就在我们自身之内。在最真实的自我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所需要的答案。亘古以来的教法提供了路标。我们需要把温暖和创造力带入我们所实践的法门。  第一部 第五章 如何处理问题  第五章  如何处理问题  在治疗中,没有什么情绪是错的、需要否认的。  我们必须接受自己的感觉的存在。  我们已经看到问题如何因执着自我而产生,同时我们可以借着发展放松执着的态度和技巧来减轻问题。现在,让我们集中讨论处理问题的某些实际技巧。  避开  通常我们必须面对问题才能治疗问题,但并非永远如此。有时候,上上之策却是避开。譬如,如果你的问题是温和或暂时性的——不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或剧痛的感觉——忽视它就足够了,而且也是适当的对策。对于此类问题,并不需要或值得奉献太多精力。如果我们不予理会,这些问题就会离去。  在其他时候,如果还没有做好面对问题的准备,我们也许必须先避开,就好象兵士在开战之前,必须暂时撤退或休息。如果问题过于强烈、尖锐或初来乍到,你也许没有力量去面对,或缺乏任何训练来直接平息它。太早面对问题,可能会点燃痛苦,让问题变得比实际情形还棘手。在那种情况下,适当的处理方法——至少是暂时性的处理——将是避免去想它。之后,当你重新获得镇定和心的力量之后,就应该尝试去解决问题,或透过禅修来纾解它。  不过,对那些心志坚强和狂乱的人而言,不仅要看问题,还要深深地去感觉和经验痛苦,这将会有帮助。如果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对而别人错,我们的骄傲将遮住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因此,即时面对痛苦,而非逃避它,将可触及你的生命核心,把你带回你的感觉,让你集中注意力在正确的方向上。  有时候,避开是治疗过去创伤的最佳良药。即使残留着余痛,如果负面的经验能够继之以强烈的正面经验,其影响力将可以降低。在那种情况下,问题可能就会被中立化。因此,最好的对策不是重新制造问题,而是以正面的经验前进。  第一部 承认和接受  承认和接受  有时候,只要看看问题,一眼就可以知道它是可以不必理会的芝麻绿豆小事,继续去过我们的生活。但其他问题却必须完全正视,才能得到治疗。这就是治疗练习的目标。但在治疗之前,第一步是承认和接受。  许多人尝试推开重大问题或加以压抑。我们知道执着会让问题恶化,压抑亦然。它是另一种形式的执着“自我”,因此我们把问题标记为不惜任何代价都要避开的东西。只要执着这种负面的观点,我们就会因尝试推开我们不要的东西而限制了我们的真性。尝试推开那些需要治疗的问题,也许可以暂时眼不见为净,但令人感到泄气的是,它们常常以比较强烈或比较有害的形式重现。  如果不找出问题,只是一味掩饰,就好象闭起眼睛摸索着动手术。为了发现解决之道,我们需要清楚地看和接受问题。  同时,我们不需要在心中扩大困难度,因而把问题复杂化,即使它似乎很严重。即使我们的情绪已经产生困扰,我们仍然能用智慧告诉自己,我们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我们可以提醒自己:别人已经成功地解决里类似的问题。记住:我们拥有巨大的内在智慧、力量和弹性,即使我们因为表面的烦恼而无法经常感觉或明白这一点。如果我们对于自己的问题对分敏感和情绪化,痛苦之轮之会转得更快而已。寂天菩萨写道:  热、冷、雨、风、病、  束缚、殴打等等,  对于这些你不可以敏感。  否则,它们所造成的问题将增加。  承认问题之后,我们需要准备做一切该做的事,以便治疗它。我们必须有热情和信心,相信我们确实可以改进自己的生活。有些人无意识甚至意识地执着他们的问题。有些人说:“我喜欢混乱,如此生命才有滋味。”但他们的真正意思可能是他们宁可受苦。我们的目标必须是治疗我们的痛苦。  如果我们决意要治疗,每一个问题将变得比较容易处理和忍受;我们原本认为是恒常和不可解决的其他问题,也可能消失得毫无踪影。我们需要学习技巧并献身其中,这时在我们碰到重大问题之前,可以立刻就对自己有所帮助。寂天菩萨说:  如果你训练有素,  没有那一样不变得容易。  首先训练去容忍小问题,  之后你会便的能够容忍大问题。  第一部 发现来源  发现来源  虽然一切痛苦的根源是执着自我,但我们会想有从周遭去寻找问题的特定来源。作为承认问题的助缘,以下这个练习是有帮助的。选择一个不太会令人分心的舒适地方坐下来。放松你的身和心。做几次深呼吸,想像你的一切忧虑都随着吐气而解除了感觉安详、清明而空阔。在那种安详中放松一会儿。然后,慢慢地看你所面临的问题。看它,也感觉它。承认它的存在。  记住这个问题是何时、何地和如何开始的。在你的心中,慢慢回忆痛苦最早发生的可能时间、地点和来源,看看问题可能的形状、颜色、温度和所在。  回到问题的原始来源,有几个好处。第一,只要观想原因和感觉它们,我们就已经在治疗了。第二,回到过去所产生的时间和空间感,可以比我们现在所觉察到的来得大;透过向一个比较空阔和宽广的角度开放,可以让我们对这一个特别问题不感到那么焦虑。最后,借着回到根源,我们可以在问题的根源处**裸地抓到它,并且透过治疗练习,把它像野草般地连根拔起。  我们不必争着寻找和完全了解每一个问题的根源;反之,当原因在这个时刻自己呈现时,我们必须好好处理它。  再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必须对自己和别人修持慈悲观。譬如,如果我们发现父母亲犯了伤害我们的错误,我们应该看清楚这一点;同时,我们必须记住他们像其他人(包括我们)一样,也都有贪嗔痴。我们应该同情他们,也要高兴有机会打破可能已经伤害我们好几代亲子关系的愚痴锁链。我们的反应可以是:“多棒啊!我现在终于看到这一点,而且能够治疗已经伤害我们这个家这么久的毒。”  第一部 透过治疗解除问题  透过治疗解除问题  在寻找问题的来源时,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它们是如何呈现的,它们是什么——但不可以负面地为它们贴上标签。否则,我们的训练将推动另一个情绪和痛苦的轮子。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头在痛,最好要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原因是什么。同理,如果你和朋友之间出现问题,最好要承认那个问题,并且了解它,如此你才能开始处理它。但是在概念上和情绪上,如果你把问题看成和觉得是“坏的”、“可怕的”、“无法忍受的”等等,那么小小的一个难题,就会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情绪上处理问题的方法可以这样说:“我头痛,但还好。”或至少说:“不妙,但  我可以处理。”或“很痛,但每个人偶尔总是会生病的。”  容许你自己感觉你的悲伤,并且把它当作是与问题根源相接触的方式,以便从你身体中抽出痛苦的根源  在治疗中,没有哪一种情绪是错的,或是需要否认的。我们必须接受自己感觉的存在,欢迎它们,容许它们浮现,如此才能加以解除。如果训练激起情绪上的痛苦,把它看成是正面的,因为痛苦表示训练有了效果。而一个重整的过程正在发生着。对问题感觉悲伤,并不碍事。容许你自己感觉你的悲伤,并且把它当作是与问题根源相接触的方式,以便从你身体中抽出痛苦的根源。如果泪水来了,就容许你自己哭。哭可以纾解执着痛苦时所产生的心理焦虑、身体压力和化学毒素。  把我们的问题告诉那些知道如何倾听的人,也有助于解除痛苦。如果我们能够自然而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丝毫不执着、隐瞒或防御我们的痛苦,对我们而言,将更具有治疗效果。透过深呼吸和哭泣纾解压力,也是治疗的一部分。  当情绪激起时,我们必须去感觉,但不可以卷入痛苦之中,或让问题对我们造成不必要的强烈影响,致使它根植在我们的心中,并且加深我们的负面态度,甚至造成身体症状。其观念是要去除痛苦,而不是要把痛苦挖得那么深,以致于伤害到自己。忧虑我们的忧虑,只会让问题恶化,不会变好。杜竹千仁波切说:  如果不对问题感到焦虑,即使是巨大的痛苦,我们的心力都可以帮助我们轻易地承受。我们将会感觉痛苦就像棉花一般的轻和空虚。但如果我们心怀焦虑,就会使小小的痛苦变得无法忍受。譬如,当我们正在想一个女孩子的漂亮时,即使我们尝试去掉欲望,我们将如**烧身般的难过。同理,如果我们专注于痛苦的痛苦特色,将无法发展出容忍的能力。  正在受苦的时候,我们需要开放,不要尝试强迫我们的感觉进入某些僵硬的期待。有些问题立刻就可以治疗,其他问题则需要长时间才能治疗。譬如,悲伤可以是一种非常庞大的情绪。我们应该给予悲伤本身所需的空间来治疗,不要为自己订下时间表。尝试赶走悲伤,就好像要河川依照我们的规划停下来。河川必须一直流下去,首先是涓涓细流,最后会流出自己的河道。如果我们要求迅速停住或否认悲伤,它也许会隐没起来,而在某种程度上成年累月地伤害我们。  第一部 平静地面对问题  平静地面对问题  在处理问题时,尤其是牵涉到别人的话,我们需要保持平衡。如果我们处于高难度的情绪压力下,最好什么都不要说或做。如果你觉得愤怒、兴奋或极度快乐,要等待一下。否则,你所说的会是不真或只有部分真,而且可能会造成伤害。当你感觉比较平静时,再思考各种方案是否务实。讨论事情或做决策的时机,就在我们平静时。  处理人际关系时,承认问题是重要的步骤。但每个人在承认他自己的错误时,采取比较宽广的角度也是重要的。这时候不要点燃情绪的风暴,而要等到自己已经平静而清醒,这时才能够理性的思考:“什么因素造成我们的问题?”当你开始发现问题,即使问题似乎有点棘手,你都要以放松的方式承认它,这么想:“是的,这就是。谢谢老天爷,我已经接近问题的原因!”不要失去心的平静,要以治疗的决心来接受、面对问题,这么想:“我不对劲,我的伙伴不对劲,我们的关系不对劲,但这一切都没问题。我们会处理它。我们能够治疗它。”  在这个阶段,如果你不能避免油然生起焦虑,就不要担心焦虑。如果不对焦虑感到焦虑,焦虑本身将失去它的刺激性,不会形成力量。  第一部 正面看问题  正面看问题  如果我们习惯安住于负面的情景,并与之抗争,我们的整个心态、见解和经验必然会变成负面的,而且充满痛苦。把问题看成是负面的,经常思及、谈及它是多么恐怖或痛苦,必然会使小小的问题变成像山一般高大坚实,像刀一般锐利,像夜晚一般黑暗。杜竹千仁波切写道:  每当碰到问题时,不管它是来自有情众生或无情世界,如果我们的心习惯于只看到痛苦或负面的部分,那么即使是小小的负面事件,都将引生巨大的心理痛苦。因为只要沉溺于任何概念,不管是苦的或乐的,它的经验必然会被强化。当这种负面经验逐渐变得强大时,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什么,大部分都将成为痛苦的原因,快乐将永远没有机会生起。如果我们不体悟错误出在心获得经验的方式,如果我们把一切问题都只归咎于在环境,那么诸如憎恨和痛苦之类的负面行为,它们永不熄灭的火焰将在我们身上增长。这就是所谓:“一切表象都以敌人的形式生起”。  不管什么环境,即使它表面上是负面的,我们都必须尝试看它的正面部分。不过,如果我们有了负面的思想或感觉,记得要温柔地对待我们自己。让我们不要说:“唉,我又倒霉了!”或“我多蠢啊!”因而使得这个感觉变得更加负面。否则,负面之轮将永不止息地转动。相反的,我们必须觉察到自己的思想和感觉,说一声:“哦!嗯!”如果办得到的话,就把注意力转向治疗练习或其他的事,把我们的心从负面之轮转向正道。杜竹千仁波切强调:  我们不但要让我们的心不被霉运和痛苦所动,还要从变化无常的事物当中,把快乐和安详带给我们的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阻止邪恶力量和粗暴言语的生起。我们必须习惯于只生起喜欢的感觉。因此,我们必须不再把有害的环境看成是负面的,反而要尽一切努力训练自己把它们看成是有价值的;因为事情是否适意,完全决定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们。  强烈的正面能量能够阻止或纾解痛苦。但正面态度的最显著效果,不一定是阻止痛苦的发生,而是当痛苦来临时,让它不变成负面的痛苦的力量。杜竹千仁波切写道:  因此,由于精神训练的结果,当我们面临敌人、疾病和伤害性力量时,可以不受这些障碍的伤害。这并不表示我们能够驱逐它们,或它们不会发生。反之,这表示它们虽然生起,却不障碍我们对于快乐和觉悟之道的追求。  精神修行的主要目标,在于从我们的心理空间清楚自小以来一直在收集的知识和情绪垃圾,并把空间提供给真正的放松、享受的经验  我们可以和我们的问题交朋友。当困难的情绪来临时,我们可以问它们要什么。只要对问题更友善些,我们就可以发现应该做些什么。我们也许需要放松和停止执着。好好照顾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真正需要,或以某种特别方式改变我们的行为。如果我们把觉察力带到问题之上,而不是推开或盲目执着它,问题本身就掌握着自我治疗的钥匙。允许大问题拥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让我们做好治疗的准备。  精神修行的主要目标,在于从我们的心理空间清除自小以来一直在收集的知识和情绪垃圾,并把空间提供给真正的放松、享受的经验。我们必须体悟,正面的思想或启发就像健康食品一般,可以变成心灵的滋养品。反之,负面的观点和烦恼就像废弃物一般,会毒害人们。  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看自己和问题,却不可以把自己拉入痛苦的深渊。如果我们猛力要解决问题,就会引燃问题。有时候需要耐性子,让问题在时机成熟时自动显露并消解。  保持平衡和正面,常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一定要坚决不让我们的心把问题看成是负面的。如果我们只能够负面地看待问题,解决之道就是让其他的事占据我们的心,诸如阅读、整理花园、油漆,或自然、艺术、音乐之美。  当我们学会笑我们自己和我们的问题时候,我们就得到治疗了  我们的心摇摆不定,需要正面态度的训练,这可以从我们处理日常生活细节的方式上开始。如果下雨,我们可以欣赏雨。艳阳天很美丽,但下雨也可以很美丽。如果下雨会造成不便,就穿上雨衣或撑把伞,不要陷入负面的情绪。我们如实地看雨,继续过我们的生活。  只要能善加利用情境,我们的心就会便的比以前强壮。当我们学会笑我们自己和我们的问题时,我们就得到治疗了。当我们学会欣赏自己,不把问题看成是负面,我们就可以正面地面对一切。正面的思考是我们必须培养的好习惯,因为这可以治疗我们,让我们在生活中  感到快乐。杜竹千仁波切说:  透过这种练习,我们的心将变得温和,我们的态度将变得宽广,我们将变得容易相处。我们将有勇敢的心,我们的精神训练变得自在无碍,一切恶劣环境将变得神圣而吉祥,我们的心将永远充满安详的喜悦。在这个残败的年代里修习觉悟之道,我们绝对少不了这种把苦转化成觉悟之道的训练。当我们不受焦虑之苦所烦恼时,不仅其他的心理和情绪痛苦将消失,有如武器从兵士手中掉落一般,而且在大多数和情况下,即使是疾病之类的实际负面力量,也将自动消失。  过去的圣人说:“只要不对任何事物感到不悦或不满足,我们的心就可以不受干扰。当我们的心不受干扰,我们的气就可以不受干扰,因此身体的其他组织也将可以不受干扰。由于这种安详与和谐,我们的心将不受干扰,而喜悦之轮将持续转动。”他们也说:“就像鸟儿可以攻击马、驴背上的溃烂而轻易地击伤它们,负面的力量会很容易找到机会,去伤害那些天性就害怕负面焦虑的人物。”  当我们不再这么关心必须保护和执着自我时,痛苦就会变成体悟安详和快乐的工具。只要我们有正面的态度,痛苦将变成糖果一般的甜。在佛教里,将它比喻为“拉度”(Ladu)——印度一种甜而非常辣的蜜饯。杜竹千仁波切告诉我们,培养随遇而安的容忍具有重大益处:  我们必须这么想:“过去我所经历的痛苦,以许多显著的形式,对于我今日所获得的幸福助益匪浅,……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同样道理,今天我正在经历的痛苦,将继续帮助我得到这些同样殊胜的结果。因此,即使我的痛苦很剧烈,它也是无比适意的。”俗语说得好:它就像“拉度”蜜饯,混合着小豆蔻和辣椒。  反复思惟这件事,培养心的快乐和安详经验。透过这种方式的训练,将可生起无量的心理快乐,让五官的痛苦变得像没有知觉般的轻松。因此,拥有不受痛苦伤害的心,是那些以容忍克服疾病的人们的特征。……“转化不喜欢痛苦的思想”是“转痛苦为觉悟之道”和基础。当我们的心受到干扰,而我们的勇气和兴奋被焦虑消灭时,我们将无法把痛苦转成觉悟之道。  突然,我们有许多人喜欢在痛苦来临时把头藏在沙中。如果对正面的态度没有很多经验,我们也许人怀疑任何人怎么可能充分拥抱苦乐参半的生命。就像跳伞选手已经学会如何在广袤的天空飘浮,但当我们看到有人兴奋地从天而降,我们会这怎么可能。其秘诀就是放松和放下。不久之后,我们就可以对生命变得比较开放。  我们可以从扩大对负面经验的观点开始。譬如,我们通常会把悲伤想成负面。不过,当我们适当地哀伤时,它就不真的是负面的,因为我们正在从受伤中得到治疗。在某些情况中,悲伤可以实际上变得很美丽。譬如,许多人认为歌剧或流行音乐中的悲伤曲调很美。因此,悲伤的情绪不见得就是“坏的”,除非我们如此认为。  终极而言,一切现象都是超越负面和正面的,都是开放的。正因为经验是开放的,所以我们能够选择正面的外貌,而不感觉如此焦虑,即使某个情境看起来很糟糕。它也可以帮助我们去看和感觉到问题是完全开放的。我们可以在开放中禅修。  第一部 以开放性看待问题  以开放性看待问题  当我们觉得被悲伤或寂寞之类的问题笼罩时,我们可以没人悲伤的开放中。让你的呼吸变得放松。不要尝试推开悲伤,或把它贴上坏东西的标签,反而要顺其自然,心理上要开放而平静。让悲伤的微风吹来,就好像你张开双臂欢迎它一般。毫不执着或带着判断地感觉它,还其本来面目。尽你一切可能,保持轻松。慢慢经验和品尝悲伤本身的感觉。  以禅修来处理身体的痛和心理的苦,  并不排斥其他可能有效的治疗和处理  放松和融入感觉,在其中放掉你自己,空间错入空间。你已经超越了悲伤的概念,你和悲伤的真性(最终极的安详)结为一体。不久之后,你可能会发现悲伤变得较容易处理。也许它已经开始融解成安详的感觉。放松在那个安详之中,越久越好。  我们要以用同样的方式处理身体的病痛。当然,我们应该运用我们对病痛的尝试;如果是严重或不寻常的疼痛,有必要的话,就应该看医生。以禅修来处理身体的痛和心理的苦,并不排斥其他可能有效的治疗和处理。在处理痛的问题时,如果我们不要太在意,或不从负面的角度来想它,有时候它会立刻纾解。  在其他时候,也许就需要完全面对它。有慢性病痛的人,如果练习对痛禅修,如果练习对痛禅修,也许会发现稍为纾解。与痛结合为一。给你自己有机会看看痛,不要贴上一般的厌恶标签。以一种缓慢而放松的方式,接近你所感受到的知觉,只需与它在一起就够了。一方面维持放松的呼吸,一方面经验身体的感觉。以一种安详的方式,长外停留在感觉上,或者不拘时间多长,只要觉得舒服就可以。最后,慢慢把你的觉察力带回到身体其他部位和周遭环境。  你也许会发现,以这种方式经验到的身体感受,不像平常时候那样讨厌,而且你可以把这种经验带到生活中的其他层面。每天花点时间,以这种安详而温柔的方式处理你的痛,可能会有所帮助。  最高级的佛教修行法门,就是以开放的方式对待问题,但任何人都可以配合正面态度的培养,把它应用到日常生活上。  第一部 处理恐惧  处理恐惧  许多人有恐惧和焦虑的困扰,希望能从压缩他们生活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恐惧的治疗,就像许多问题的治疗一样,也是掌握在我们手中。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完全依环境和个人习性而定。这里介绍一些方法,有助于复习本书所介绍的实际技巧。  最先要体悟的应该是:恐惧也可以成为朋友和帮手。在危险的时候,恐惧可以给予我们的脚力量,让我们跑得比我们所想像的还要快。我们也可以欣赏日常生活中比较世俗面的恐惧。譬如,如果我们恐惧考试会不及格,也许就会感觉到有强烈的动机想好好用功以通过考试。  如果恐惧或焦虑是某个比较深的问题的时候,不应该去掩饰它。注意某一个咄咄逼人而尖锐的焦虑,可能会提供我们治疗问题的钥匙。  常常我们只需要面对恐惧,它就消失了。恐惧和焦虑毕竟都是由我们自身产生的。了解到这些情绪都是虚构出来的东西,可以给予我们力量来消除它们。当焦虑已经变成习惯、负面的思考模式,我们就必须提醒自己,它不是真实的或牢固不破的。由于我们习惯性地执着焦虑,我们也许会把它想成真实的,但如果放松那种执着,我们可能会很惊讶的发现,恐惧其实只是纸考虑而已。  因此,我们可以面对恐惧,并且在恐惧之中找到治疗的钥匙。或者我们可以自由地忽视或舍弃它。或者当恐惧似乎大到无法在当时处理时,我们也可以逃避,而在稍后准备妥当时,再回来治疗它。  有时候,由于环境似乎紧箍得让我们无法逃避恐惧。那么我们可以试着排除负面的标签,把恐惧的真性了解成纯净的能量。优秀的演员和演说家都知道,怯场可以让他们警觉,并做好出色演出的准备。荣获英勇奖章的军人表示,他们也会感到恐惧,但恐惧都被转化成为勇气。如果我们能够融入经验之中,巨大的恐惧可以让我们觉得生活非常充实,即使我们只剩下几分钟可以活。不管情境如何,关键点是不要执着恐惧。  第一部 纾解强大的恐惧  纾解强大的恐惧  人们发展出各式各样恐惧,例如幽闭恐惧或飞行恐惧。在这些情况下,问题出在恐惧的恐惧,拉紧的心弦把某些原先的恐惧加以放大和复制,直到口干唇燥、喉咙紧锁、全身摇颤。处理剧烈恐惧的实际方法,可以扩展为教导我们学习如何训练自己处理任何困难。  让我们看一个“空旷恐惧症”的例子,这是对于空间和公共场合的恐惧。这种恐惧似乎是如此真实,以致有时候人们就变成自己家中的囚犯。  训练必须采取容易进行的小步骤  解决之道就是首先在概念的层次上,将对于恐惧的恐惧视为一个我们可以温和地训练自己去克服的幽灵。禅修和正面的观想会有所帮助。  也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的经验,训练我们的心和身纾解恐惧。训练必须采取容易进行的小步骤。首先,在恐惧出现之前,走出大门一小段距离,不管多远。迎接恐惧。放松你的身体和呼吸,允许恐惧升起来。经验恐惧;尝试对它开放。提醒你自己“这只是我的会恐惧的自我而已。我可以放下这种恐惧。”如果你的身体摇颤,不要尝试强迫它停止。允许它摇动,放下想要把它推开的希望,但同时要保持放松的身体和呼吸。让恐惧通过你,这是纾解它的方法。让恐惧充分破坏,因为你知道你将存活下来,而且它不能伤害你,即使它似乎是那么坚实和痛苦。  当你通过恐惧的考验之后,就要庆祝一番;即使你还是觉得非常害怕,也仍然恐惧踏入公共场所。不管有什么进步,都要感到高兴。每一天都走远一点点,但有时候也要休息。当你由于恐惧必须后退时,你必须接受退步是前进之旅的一部分。不断鼓励你自己,有一天你将能够走到你所设定的目标。记得犒赏自己,也许可以吃一餐馆子,或只是在那个地方狂欢一番。在赢得这场大胜利之后,继续练习你的新技巧。强化你的力量,直到你完全不再恐惧为止。  这种方法被现代行为心理学用来治疗恐惧症,它也符合佛教的精神修行。我们这些没有这种特殊恐惧的幸运儿,也会认可这种技巧的普遍适用性,以及它跟我们日常生活和精神修行的相关性。  我们需要采取小步骤,鼓励自己,持续不断的练习。我们都是人,痛苦时都需要帮助。帮助和力量的最大来源,就是我们的心——我们可以唤起自身的治疗力量。这就是治疗练习的目的,它将帮助我们处理恐惧和其他问题。  第一部 第六章 如何处理身体疾病  第六章  如何处理身体疾病  有了正面的态度,你主不会觉得那么糟,你的身体半将更能够治疗自己。  对许多人而言,身体的疾病就像一块磁铁,吸住我们的焦虑。我们有时候觉得疾病在提醒我们:人类是多有限和脆弱的生命。这不见得是坏事,因为偶尔醒悟我们也会死亡,能够让我们更加欣赏此时此地的当下。即使是小小的感冒头痛,都可以帮助我们练习放下自我,因而给予我们充分发挥生命和自由。  比起情绪问题,虽然身体疾病更难用心理力量来治疗,但不管如何,在身体治疗方面,惊确实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某些情况下,只靠心的力量就可以治疗身体疾病,甚至是传统药物也无效的疾病。  对于心和身的疾病,佛教认为其间并没有多大的分别。事实上,西藏医学和古老经典《四部医续》(FourTantras)就宣称,一切疾病都是执着自我的结果。《四部医续》中的“论述医续”(Shedgyud)说:  疾病的一般原因,  疾病的唯一原因,  是未证无我空性。  一只鸟即使在天空翱翔,  也永远甩不掉它的影子  (这时影子是看不见的);  未觉悟者即使陶然自乐,  也是永远免不了身心疾病。  疾病的特别原因就是未觉悟而产生了贪嗔痴,  就引生气、胆汗和黏液和诸病。  朱喀巴·洛多·甲珍(ZurkharpaLodroGyaltshen)注解古医典说:  医药是治疗的同义词。  这是气、胆汗、黏液等身病的治疗,  它是贪、嗔、痴等心病的治疗。  如果你的心健康,你的身也常常会随着健康。不过,即使是修行很高的人也会生病。这怎么解释呢?  佛陀已经完全觉悟,超越了痛苦和因果业律。但佛陀也是人。像我们大家一样,他也有一个会老会死的身体。但一个觉悟者已经放下对于自我的执着,所以不会把病的经验当作苦。心的态度最至关紧要。  即使是尚未在精神上证悟的我们,如果越能放松,我们的疾病就越不会显得那么严重。这是大家都能够了解并记住的实际课程。有了正面的态度,你就不会觉得那么糟,你的身体将更能够治疗自己。  这也是许听起来有些奇怪,但是当疾病来临时,我们确实是可以欢迎它的。佛教徒把疾病看成是扫帚,可以扫除长久以来所积累和负面态度和情绪。吉梅·林巴写道:  没有比疾病更好的燃料可以烧掉恶业。  不要对疾病抱持忧伤的心或负面的观点,  反而要把它们看成是恶业消减和象征,  你要为生病而高兴。  不管是不是佛教徒,即使身处痛苦之中,疾病都可以提供放慢脚步、放下和欣赏生命的机会。  一切都是无常的,包括疾病在内,即使你觉得你似乎会抱病一辈子。记住:坏的感觉终究会过去的  有时候,当你的身体开始觉得失去平衡时,你都可在借着放松身心,使疾病纾解而不致于发作。万一你还是着了凉或染上流行感冒,也不要太介意。尝试不要觉得你是受害者,就好像感冒虫特别挑你麻烦!许多人都在生病,只要记住这一点,你就能够从宽广的角度看你自己的痛苦,并且对你所属的人类大家庭生起慈悲心。  一切都是无常的,包括疾病在内,即使你觉得你似乎会抱病一辈子。记住:坏的感觉终究会过去的。  生病时,尝试找一些让你觉得好过的事情。你可以躺在床上禅修,或读读具启发性的书。如果你感觉病得无法禅修或读书,也可以用清净的心和欣赏和心,凝视窗外,看看房内灯具和造型,或听听外面活动的声音。如果呕吐之类的症状让你觉得悲惨,不要预期下一刻你会更痛或更可怜。保持身体的平静,尽可能放松地对待感觉。如果必须住院,你可以随身携带一些具启发性的东西,像照片或花,好带来舒适的感觉。  你必须好好照顾你自己和你的健康。这个忠告再明显不过了,但为什么有些人还是忽视它呢?当我们筋疲力尽和时候,即使是洗澡之类的小事,都可以变得非常温馨舒适。有些人对于自己的健康毫不注意。其他人则误以为照顾自己是自私的行为,但这种态度却是执着所谓无我的“自我”。正确的态度是爱自己,却不执着。首先,我们知道真正的自爱是什么,否则如何爱别人呢?  只要承认我们都是人,而现在我们生病了,可能就已经够了。  正确的态度是开始寻求治疗  当人们病得很严重时,他们的精神也许会消沉下去。他们也许会觉得无助。也许会怪罪是自己惹来的病,或者听信别人的话,认为都是自己的错。  在治疗之中,责怪没有立足之地。如果你能够从自己的生活方式之中,找到直接导致疾病的原因,倒是一件好事。那时你的态度应该是:“我的行为错了,但是现在我有改变的动机!”虽然执着自我是痛苦和疾病的最终原因,业的原理却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事件都呆能有无数的因缘,而且我们可能无法一—指出。只要承认我们都是人,而现在我们生病了,可能就已经够了。正确的态度是开始寻求治疗。  如果可能的话,不要对疾病太严肃——即使是重病。在世界末日和愁云惨雾的气氛中,正是开玩笑的绝佳时机!在紧要关头的时刻如果能够放轻松,你的勇气将启发你自己和其他人。我有一个住在印度的西藏朋友,不管他说什么或做什么,都会带给朋友快乐的朗爽笑声。有一天,他在大吉岭发生车祸,当朋友赶到他的病房时,他的状况根本不是开玩笑的。虽然他很高兴看到朋友,但他还是假装不高兴,把脸从他们身上转开。当下,隆隆的笑声充满房间,因为朋友们知道他正在取笑他们顿时四周弥漫着生命的活力和轻松的气氛。  采取明智而深思熟虑的方式,选择最好的治疗,并且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任何能够提供帮助的方式。这当然包括传统的医药。有时候,在只能依靠心、不能依靠任何外物的误导印象下,那些有兴趣采取禅修方式的人们,会认为必须拒绝药物治疗或现代科学。但即使是最先进的西藏佛教治疗者,也会开“外物”的医疗处方。吃药并没有错,如果它们有所帮助的话。  生病的时候,保持平衡迟早会有用处。如果你需要卧床休息,就不要勉强自己;放下吧!另一方面,即使是重病,不要太在意别人或自己所给予的祝福力量的局限。即使是动手术,我们可能很快就可以走动。健康和正面的心将加速疾病的痊愈。心可以像是一位将军,以毫不畏惧的态度,扭转败阵的军队,领导他们赢得胜利。  耐性可以让最骚动的情绪变成治疗的能量  如果你觉得因为生病而被孤立,就要走出来。想办法连系朋友、家人或你身旁的任何人。站起来,重新参与世界。这是殊胜的药。即使你站不起来或还是会疼痛,你也可以拿起电话,对某些人谈谈——朋友、亲戚、传教士或社会工作者。如果你能够,就读读有启发性的书,听听清新的音乐,看看美丽的花呀图画,看看从窗子进入的光线。如果你无法看任何有启发性的东西,就想想你所爱的人或东西,然后好好欣赏。如果你的心能够欣赏,你就已经踏上治疗之路。你也可以想想其他的病人。想像你的痛苦使得他们的痛苦变得可以忍受;想像你只需要他们的痛苦完全拔除。这是佛教的慈悲观修行法门,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它能够减轻你自己的情绪负担。在某些情况下,它的纾解力量可以实际帮助你治疗身体的问题。  当愤怒、恐惧或泄气生起时,不管它们多强或持续多久,都要和善地对待它闪,因为耐性可以让最骚动的情绪变成治疗的能量。如果你没有耐性,也要把它们看成是正面的,因为这表示你想要改善。  这种仁慈和态度,甚至可以延伸到身体上的疾病,直到它能够被治疗为止。在佛教里,身体被认为是天堂般的净土。有一种佛教禅修尊崇健康身体内的正常细菌(西藏人则认为是“虫”)。如果我们有不健康的病毒或感染,目标就是治疗它,但我们不需要从它那儿退缩或觉得羞辱。我们可以承认:一种危险的病正在分享我们的身体,不必过分执着它。  许多人因为生病或受伤得太严重而动弹不得,会害怕得有如世界末日。然而,我们可以想想,多少障碍者借着正面的态度而超越了这种限制。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史帝芬·霍金(StephenHawking),他是一个伟大的英国天体物理学家,他对于心灵生命的热忱,超越了他的全身麻痹和无语言能力。我的一位朋友尼理·葛林牧师(ReverendNellieGreene),也有严重的神经伤害,但他拥有清明的心,借着坚毅不拔的态度,终于成为英国国教(EpiscopalChurch)的教会执事。可见在身体可能病得很严重时,心却未必如此。  死亡本身可以是一种深刻的治疗。即使导致死亡的状况很煎熬或有肉体上的痛苦,但安详仍然是可能的。生命中的一切,包括死亡在内,都可以是一种放下  并非每一种疾病都可以被治疗或“修整”。毕竟,身体只不过是一间客栈而已,我们在分配的时间内住在客栈里,最后还是一定要离开的。我们都会死。但即使只有几个月或几天的时间可以活,也能够把末期疾病看成是机会。知道自己即将去世,可以成为一种真正的加持,因为那时候我们能够完全为自己而悲伤和开放,这是在我们生龙活虎时很难办得到的事。我们可以告诉亲爱的人,我们多么爱他们,修补可能已经变得紧张的关系。我们可以在仅存的短暂时间内发现价值。  死亡本身可以是一种深刻的治疗。即使导致死亡的状况很煎熬或有肉体上的痛苦,但安详仍然是可能的。生命中的一切,包括死亡在内,都可以是一种放下。  但不要太快就放下生命!珍惜你被赐予的宝贵生命,只要还有存活的机会,就要十分坚信你可以、也将活得更好。在自然的法则里,死亡之神终究主宰着我们的身体。当死神召唤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走;这是事实的真相。不过,有时候我可以骗一骗死神——我们不必立刻回答他的召唤。  我在杜竹千寺的经典学院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名叫曹卓(Chojor)。他是一个温和、快乐、用功的年轻喇嘛,患有严重的癫闲发作。每隔几个月,有时候一天好几次,他会有猛烈的癫闲发作。他的痉孪,带给他生命严重的恐惧和分裂,并且让我们的课程和法会陷入极端混乱。最后,一位名叫吉罗活佛(TulkuJiglo)的年长喇嘛想到一个对策。他和身体圆胖,非常有趣,很像家喻户晓的弥勒菩萨。虽然牙齿全都掉光了,但是当他开玩笑和揶揄人们时,总是开口大笑——他老是说这是他永不休止的祷告。他懂得一种特别的祷词,据说可以治疗癫闲症。于是他举行了一次灌顶法会,把这个法门传给曹卓和我们一群人。从那天开始,整整一个月,每天晚上在日落之前,我们必须修法半小时,并有简单和糕饼献供。祷词包括献供给佛教禅修中的星辰或天体。西藏人相信:癫闲病是星辰的影响所造成的。此后,就我所知,曹卓的癫闲症再也没有发作过。此种治疗的发生,来自以正面的态度打开一个人的心,激请能量来源(在这个例子中,指的是星辰)的治疗力量,并且相信治疗的效果。这种治疗是透过精神和心理的力量,而非物质的方法。  能够从悲惨的疾病痊愈的,不只是西藏的精神上师或僧侣而已。我有一个好朋友罹患大家所公认的不治之症,却透过禅修活了下来,他的例子并非很不寻常。一九八八年,哈利·温特(HarryWinter)七十四岁,被诊断出得了肺癌。医生认为他只剩下六个月可以活,但是身为经验丰富的禅修者,哈利具有极大的信心,相信他的心至少可以延迟疾病的进展。除了以放松他的心和去除任何心理障碍为目标的禅修之外,他开始每天修半个钟头的治疗观想。  他动过两次手术,而他存活下来以及病情缓和的事实,令医师疑惑不解,五年后当旧疾复发时,他拒绝了第三次的手术,因为这次手术将使得他永远下不了床。他继续每天做深度禅修,并把安详和温馨的感觉带引到一天当中的其他时刻。有一段时间,他每天禅修八个小时。  在八十岁生日时,哈利的癌症完全痊愈,而且比六年前还健康,令医师大感惊讶,如此长时间的禅修,也让他拥有深刻的精神宝藏。  哈利所做的禅修,包括观想从金铡萨埵(净除业障的佛)流出治疗的甘露。在他的心中,他可以看到金铡萨埵在他的顶轮,甘露自上而下,流遍全身。哈利观想甘露是“助手”,接触并治疗了他身上的癌细胞,也净化了他的一切烦恼。哈利的禅修总是要回向,愿一切众生和整个宇宙都得到净化。他所修的治疗练习,是本书下面几章所教的主要原则之一。  第一部 第七章 治疗的能量  第七章  治疗的能量  力量的来源是一种工具(方便),  可以引发我们身内的治疗能量和智慧。  力量的来源  对大部分的治疗禅修而言,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依赖“力量的来源”的加持或能量,把它当作转化痛苦的助缘。  力量的来源是一种工具(方面),它可以引发我们身内的治疗能量和智慧。在佛教徒而言,这可以是圣人(如佛陀)的像、现临和加持能量。其他人则可依照自己的信仰,依赖上帝或圣像的显现。力量的来源可以是任何正面的形象、性质、要素或力量——太阳、月亮、太空、水、河川、海洋、空气、火、树、花、人、动物、光、声音、气味、味道,任何具有启发性和疗效的能量。譬如,一个人可以观想空中有一个明亮、清净、闪耀的光球,然后想像它是宇宙的清净要素和一切治疗能量的化身。  一般而言,精神生命(诸如佛陀、圣母玛利亚、克里希那、女神)的形象比一般的形象还有效,因为他们表达和象征宇宙真理的最高安详和喜悦。不过,你的最佳力量来源是你自己觉得最舒服的对象:任何能够启发温馨、安详和正面能量的观想影像或现临。  在择定力量的来源之后,必须花许多天来观想力量的来源,并建立与它的能量的联系,之后才能开始这种禅修的训练。在修习实际的治疗练习时(在本书第二部分将会提到),我们必须以观想、经验和信赖它的方式,来更新这种联系。  与力量的来源联系时,我们必须去感觉  并拥抱它给予我们的安详和能量  如果所想像的某一个力量来源造成紧张、狭隘和焦虑,即使那真的是神圣的对象,那么我们的练习就有错误出现,因为我们是以建立在混乱和自我执着之上的执着心来看它,所以无法帮助我们减轻问题。另一方面,即使已经找到让自己觉得舒服的观想对象,我们还是可以予以更改,这完全依我们的需要和精神或情绪成长而定。  与力量的来源联系时,我们必须去感觉并拥抱它给予我们的安详和能量。有了正确的态度,任何对象都可以变得非常强而有力。贝珠仁波切说过这个故事:  有一位非常恭敬的妇女,要求时常到印度做生意的儿子,从佛陀的祖国(印度)带回一件圣物给她。儿子忘记这件事,一直到他快回到家才想起来。于是他从一只狗的尸体取出一颗牙齿,用丝绸包起来,交给他的母亲,说:“妈妈,我带回一颗佛牙,供你礼拜。”张其余生,这位母亲以全然的信仰和恭敬来礼拜这颗牙齿,就好像它是真的佛牙一般。神秘的瑞相从这颗牙齿出现,而且在她去世时,有象征高等精神成就的红光罩着她的身体。  有些人也许会认为他们高人一等,不必依赖某个影像的帮助。他们也许觉得,任何影像或观想都是“虚构”出来的身外物;但相反的是,想像力的利用,实际上可以帮助我们发掘我们本就拥有却未开发的力量。不管我们选择什么形式或影像当作力量的来源,都不太重要,因为我们正在联系的,实际上是我们的内在智慧。重要的是我们对于这种智慧的信心和开放性,将它当成对宇宙真性的庆赞。在培养力量来源的同时,我们放松了导致问题的狭隘、僵硬态度和感觉;同时,我们也可以发展正面的心,对治疗完全开放。  如果所观想的力量来源带给我们一种温馨、安详和力量的感觉,就表示我们已经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了。这时,我们可以运用它的力量来治疗我们的情绪、心理和精神问题,发展出心的力量。  第一部 以光做为治疗的工具  以光做为治疗的工具  除了观想力量的来源之外,我们也利用想像力来观想地球、空气、水、空间或光的各种显现,以带给我们加持和治疗的能量。譬如,我们可以看到并感觉到地球的力量是稳定及强化。空气可以扫除、洁净和启发。火可以暖化、转化、锻炼及给予力量。如果某个特别问题似乎需要冷却情绪,就可以想像水的抚慰、净化力量。  在所有这些主要的力量当中,根据佛经的主张,光是治疗和接受加持的最重要工具。  从精神的角度来看,光是许多传统的中心,在节庆和其他的纪念仪式上,都会以蜡烛、饰灯或圣火来庆祝。  我们在直觉上都知道,光是正面的力量;在实际经验的层次上,我们可以看到光在自然界和我们的环境中是何等重要。光使地球上的农作物和植物成长。我们可以观察室内植物如何追随光,将叶子转向滋养来源。美丽的艳阳天令人觉得是一种祝福,即使对那些不认为自己有宗教信仰的人而言也是如此;当上班族坐在窗户边时,就会觉得比较快乐,因为他们可以看到阳光和空阔的户外。  从精神的角度来看,光是许多传统的中心,在节庆和其他的纪念仪式上,都会以蜡烛、饰灯或圣火来庆祝。譬如,印度教的《薄伽梵歌》(BhagavadGita)中,神以无量光的生命示现。基督教的《新约》中,耶稣基督声称:“我是宇宙之光。”  在佛教的观点中,光可以从相对和绝对两个层面来理解。在自然界,我们可以看到相对形式的光,感受光的温暖,并可由仪器来观察和测量光。  超越相对光的,是具有一体性和开放性的绝对光或佛光。从人们描述濒死经验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对绝对光有某些了解——与明光融合为一,全然不觉得自己与这个特殊光的安详、喜悦是分离的。虽然我们企图描述它,但绝对光是超越空间、时间、测量或概念的限制。它离不开菩提心和全然的开放性。  依据宁玛派佛教的密法,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绝对光的显现。不过,由于我们的执着自我,以及从这种执着所生起的二元性认知——“我”与周遭环境分离、区分“主体”与“客体”的观念——自然界就在我们面前呈现出牢固不破而分离的面貌。昆坚·龙清巴(KunkhyenLongchenpa)引用一部分古老的密续经典《金色念珠》(TheGoldenRosary,gSerPhreng),对于佛陀智慧在世欲界呈现的五种“清净光”,给予神秘的描述:  由于执着“自我”,  蓝、白、黄、红、绿五色光  当下呈现为  空、水、地、火、风五大。  这些有关光的教法,可能会引起佛教徒的兴趣,但一般人最关心的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维持身心健康,对他们而言,这些教法未必是重点。我们必须了解的要求是:光可以是治疗和喜悦和重要来源,在禅修中可以被实际用来纾解我们的问题。  在源自佛法的治疗练习中,不管是何种生物而具有启发性的光的影像,只要我们观想得出来,就对我们有帮助,即使我们把光看成是相对层次而非绝对层次的光。因为在大多数人的概念中,光有扩展和开放的性质,所以观想光可以放松我们对于自我的执着,带来安详和开放的感觉。  第一部 对光的观想  对光的观想  在求助于光或其他治疗方式时,我们往往需要观想一个影像或现临,然后去感觉它的正面性质,并相信它的治疗力量。创造性地去想像对你的有用的光。这样练习的时候,你或许会发现自己对光的禅修变得更深入、有力。  想像光洒遍你的全身,以它的温馨充满和照射你的身心,把开放性和放松性带给它所接触到的一切。如此观想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你也可以想像光发自你的“力量来源”。或者光以彩虹光束的形式出现。感觉它正完全充满你的心和身,带来喜乐、安详和健康,立即把温暖和治疗给予问题区域,或者把这些区域融入光和安详之中。然后感觉你的身体已经被转化成光的身体,或是辉耀、温暖的火焰,如果那种影像有帮助的话。  观光的时候,可以想像光从我们的身体  扩展出来,毫无止境地往前闪耀  你也许偶尔会觉得需要情绪上的安全感和保护。那时,你可以把光想像成围绕在你身体四周的光晕或帐篷,或具有保护作用的蛋壳。此种影像必然会使你觉得放松和开放,甚至在你已受到保护时亦然。如果你觉得无法伸展或被困住,或被隔绝而孤立于世界和其他人之外,这时候你可以尝试开始这个禅修,或放松去做其他的事。  对于光的禅观,可以用来治疗特殊的问题,可帮助我们觉得更开放和空阔。禅观光的时候,可以想像光从我们的身体扩展出来,毫无止境地往前闪耀。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世界被光接触到、遍照并转化成清净而安详的光。如果我们以非常开放的方式对光祥观,就会了解光是无限的,没有时间和空间的边界或限制。  依照我们的需要,用不同的形式来看治疗光。如果你的情绪困扰似乎纠结在某个区域,如胸部或喉咙,你可以用一种治疗和关怀的方式,把手放在那个地方。只要温柔地接触、摩擦或按摩那个区域,并配合非常放松的呼吸方式,就可以纾解你的问题。此外,你可以观想治疗光呈现多种颜色,从你的手发射出来。当代基督教神秘主义者翁兰·麦可·艾梵荷夫(OmraamMikhaelAivanhov)说:  当你陷入极大痛苦时,请求光帮助你。想像从你手指射出各种颜色的光芒,将光瞄准痛的区域。你将立刻感到痛慢慢得到纾解。  对某些人而言,禅观光会造成太多的飞翔或飘浮感。如果你发生这种情况,就要想像虽然治疗光是清净、清明而遍在的,但是它的不变和不动性质让它感觉很沉重,如此就可以把你固定在地上。  第一部 唤醒治疗能量  唤醒治疗能量  为了提升我们的心理或身体幸福,我们可以点燃  并放大我们内在的能量、光和智慧  我们都拥有熊熊烈火般的身体和精神能量,其丰富远超过我们的了解。我们可以在禅修和日常生活中,唤醒这种能量且加以利用。终极而言,能量和光是一体的。为了提升我们的心理或身体幸福,我们可以点燃并放大我们内在的能量、光和智慧。  唤醒这种力量的练习,需要禅观你的身体,把它当作巨大能量来源。坐在某个舒服而温馨的地方,眼睛闭上或半闭。自然而平静地呼吸。慢慢想像你的身体是惊人而美妙的东西,有皮肤、骨头、肌肉、神经和其他器官,还有为了达成生命奇迹所需和几十亿个细胞。  只要你愿意,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出任何具有精确科学基础的身体细节,虽然一一指出名称并不是必需的。就禅修和治疗力量而言,关键点是使用所有想象力,以帮助你感觉并相信你的身体是一个拥有大量能量和弹性的正面所在。  一开始的时候,先想象你身体中一一个细胞,进入那个细胞,去看及感觉它的美妙的生命力,可能会有很大帮助。  你会发现把地、水、火、风四大带入这种观想,可能会有帮助——譬如,观想地大的生产力或力量,或空大的清净纯洁。借着想像音乐或其他平和的声音,或借着接触这个细胞并感觉它的鲜活或正在活力十足地跳动着,你也许就能够欣赏这一个细胞的丰富和美丽。  花一段时间观想这一个细胞或二、三个细胞之后,慢慢扩大你的禅观去感觉你身体的广阔及它的惊人力量和治疗能力。感觉你处在一个美丽、奇妙而无限丰富的地方。  然后,回去看一个或几个细胞像光一般明亮、闪耀。感觉光的温馨。颂扬这个安详、美妙的光的地方。也可以再借着想像荣耀的音乐或声音来颂扬。  然后想像并感觉在你身体或心中的任何黑暗、冷、痛、压力或不和谐,都被闪耀的光、安详的感觉、颂扬的声音所治疗了。所有细胞都因融合在温馨和喜乐之中而活跃起来。几十亿个细胞的治疗能量和光,就像几十亿个太阳的光芒,注满你的身体。再三回到这种感觉上,歇息和取暖于其中。  最后,你可以想象光和能量从你的身体迸出,就像耀眼的烽火在黑暗中一般。也可以想像光芒从你的身体放出,形成光晕,这是治疗能量的保护圈。之后,治疗能量扩散出去,接触到其他的人或地方,把他们笼罩在光和安详之中。渐渐的,如果你是一位有经验的禅修者,这种能量可以开放到全宇宙。不管你观想的是什么,以放松和融入你的感觉来结束禅修。  另外一个唤醒治疗能量的练习是:观想你自己就是一个神圣的存在,诸如佛或其他圣人。想象你自身内的神圣性、你自身的圆满智慧;祈请那个智慧以光和能量的形式出现。  日常生活中的治疗光和能量  我们可以把光和能量的觉醒,融入生活中的每一部分。这种觉醒可以把我们的日常生活转变成治疗的气围。  任何人不管他的习性或禅修技巧如何,都可以欣赏自然界的光——日光、光在白天和不同季节的微妙转换、美丽的日落、月光和星光、多云日子的柔光。这是一种很好的练习。  至少在概念上,我们也可以在日常世界中,培养出对清净、绝对的光和觉察。在我们日常例行工作中,对于宇宙光的任何觉察,都可以带给我们信心和力量。  因此,当你坐着时,不要只是像一块岩石般坐着。以一种放松但警觉的方式坐着,带着欣赏光和能量的感觉,仿佛你是蜡烛的火焰,正在放射光芒。  当你思考时,不要以混乱、执着或仇恨的心来思考。要觉察心的光可以启发开放和安详的清明。  当你说话时,以既不粗又不弱和声音说话。像光和能量一样,你的声音可以是强大、清晰并具有抚慰性。  当你走路时,不要只是像肌肉、神经和骨头的傀儡,被幻想或欲望的丝线拉往各个方向。如果你感觉到治疗光和能量的临现,就要以庆祝的方式来走。不要脚步沉重地走动,透过光的觉察,你可以让你的行动带有能量和优美。享受活着的开阔感觉,以挺直、放松的姿势伸展你的身体。自由地呼吸,让能量放射出来。不要夸张你的动作,感觉你并不被忧虑的重量所困扰。你也许会从你的步伐中,注意到轻妙而快乐的跳跃,就像太空中毫不费力地在月亮上行走。  当你接触一样东西的时候,不要像机器人伸手拿工具般的僵硬。伸手接触东西时,要想像治疗能量从你的手射出,你是在接触本身就是光的来源的东西。  光不只是存在于我们体内,四周到处都有。即使一体性的绝对光是超越概念或影像的,我们也可以感觉中想象相对形式的光,它在我们四周的空气和日常环境中隐约可见。你的所有动作和思想,都可以和光的世界结合为一体。即使是你手指的动作,都可以是光和能量的游戏、享受和庆祝。  如同光的禅观,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光的觉察,有时候也会造成不安或飘浮的感觉。这时候,你必须想象你身体上的光,或只是你脚上的光,是沉重的光。感觉你的身体重得不会飘浮起来,你的脚正稳固地接触坚实的地面。  我们必须了解某种特殊练习是否适合自己的人格和根基。有些人也许无法与我们的真实感觉相接触,也许还不能做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练习。如果你觉得紧绷而封闭,你的修行就出了岔错。如果你觉得晕眩或狂躁,就要转修比较能够令你平静的练习,或只要做些别的事就够了。  我的禅修学生经常问我,某一种治疗练习是否“适合我”,或他们“修得如何”。我们的修行必须要能够让自己觉得放松和开放;这是我们的指导原则。  光的觉察,是引发治疗能量的一个方式。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方式。身体的活动是把平衡带进生活和引发能量的良方。走路、做哈达瑜伽(hathayoga)或其他运作、跳舞或唱歌——这些都是在庆祝生命,都可以带给我们健康。   
第二部 治疗练习   治疗练习   在治疗练习的脉络里,   必须相信禅修的力量可以带给我们安详。   我们必须把自己完全投入练习,  并且尽可能强烈地感觉问题已经完全消失了。  在禅修的时候,  除了升起治疗能量并相信它的力量之外,  什么都不要操心。  这是唤醒身心内在力量的方法  第二部 第八章 治疗禅修  第八章  治疗禅修  我们的想象、了解、感觉及信仰越深厚,疗效就是佳。  绪论  下面所介绍的练习,有些直接取自西藏佛教经典,有些是作者根据佛经所教和原则演绎而成。选择适合你情境的任何练习。  为了把你自己投入治疗练习之中,你需要熟悉第一部分所介绍的治疗工具,那些全都合适各种练习。  这些练习大多数都包括四个基本步骤:(1)承认需要被治疗的问题,(2)依赖一种力量来源,(3)运用治疗的手法,(4)获得治疗的效果。在有些练习中,并未引入力量来源。同时,某些练习中并未直接给予影像,但你可以观想任何适宜的影像。  为了让治疗真正有效,我们必须运用我们的想像力、我们的了解、我们的感觉,以及我们对于治疗过程的信仰力。我们的想象、了解、感觉及信仰越深厚,疗效就越佳。  这些技巧的理念基础就是:当思想在我们心中具体成形时,就可以得到力量,“看”可以让事情对我们显得清晰而贴切;在指称某种事物时,我们就透过思想的力量而赋予它力量,并与它产生关系;在感觉某种事物时,我们就全神贯注在那个对象上;当我们相信某种事物的力量和效力时,它就变成一种实体  我们可以透过四种禅修技巧,加强每一个基本治疗步骤。我们可以:(1)把每一步骤看成或观想成一个影像,(2)以每一个步骤和名称来想它,(3)感觉每一个步骤的质地,(4)相信它的的效力。这些技巧的理念基础就是:当思想在我们心中具体成形时,就可以得到力量,“看”可以让事情对我们显得清晰而贴切;在指称某种事物时,我们就透过思想的力量而赋予它力量,并与它产生关系;在感觉某种事物时,我们就全神贯注在那个对象上;当我们相信某种事物的力量和效力时,它就变成一种实体。  譬如为了治疗悲伤,我们必须在四个基本步骤中运用四种禅修技巧。第一,把悲伤看成是影像。务实而平静地承认悲伤。让悲伤的感觉或情绪生升起来,这样你才能够纾解它。指出悲伤的感觉集中在你身体上的那些部位,诸如头部、喉咙、胸部或心窝,有时候也有帮助,虽然不全然如此。或许你全身都很紧张。不管悲伤在那里,你要以把悲伤看(观想)成一个影像,诸如一块冰。这样子做,可以帮助你的心以治疗能量接触这个不健康的点。  借由观想、感觉、指名并相信(但不是执着)我从前确实有病,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不对劲的地方,如此才能直接予以治疗。  把力量的来源看成一个形状,如太阳一般的光球,具有光热、喜乐和无限性的素质  把力量的来源看成一个形状,如太阳一般的光球,具有光热、喜乐和无限性的素质  把治疗的工具看成强力的光束,它们一接触你的身体,就熔化掉悲伤的冰块,如同太阳的热光照射在冰上一般  把治疗的工具看成强力的光束,它们一接触你的身体,就熔化掉悲伤的冰块,如同太阳的热光照射在冰上一般。  观想你全身注满光,然后转化成温馨、快乐、喜悦和开放的明亮治疗光体。  第二,除了看这些影像之外,我们也必须指名和确认悲伤、力量的来源、治疗的工具、治疗的获得。  第三,不要只是看和指名,还要感觉悲伤,却不可执着。  感觉力量来源的现临。  祈求治疗能量,并依据你的需要和情境来塑制这个能量的形式,借此去感觉治疗工具的能量。它也许是一阵强大和、具有净化作风的风,扫除你的痛苦,或是一场具有滋养、抚慰作用的雨,或是光的能量,或是火的净化力量,或是任何其他适合你的治疗工具。  感觉你全身注满馨、快乐、喜悦、力量和开放的治疗能量。  然后,不涉入更进一步和思想或影像,只是放松和开放给你在练习结束时所有的任何感觉。  最后,不要只是看、指称和感觉,还要有完全的信心和信赖去相信:你的悲伤的确就像冰一般;力量的来源的确呈现在你面前,具有绝对的治疗力量;治疗的工具只要一接触,就的确可以治疗你;你的确已经被完全治疗,而且转化成温馨、快乐、喜悦和开放的治疗光体。感觉并相信你的问题正在被治疗。当你在看及感觉治疗发生时,要为此而高兴。相信你的问题已经得到抚慰、净化、扫除、驱离。然后,不必有任何思想或影像,只是放松和开放给你在练习结束时所有的任何感觉。  有些问题将消失得无影无踪。其他问题也许需要多次练习才会消失。  再者,对于我们到底有多少能力去改善周遭的世界,或改变所遇到的某些问题,应该抱持务实的态度。不过,虽然禅修可能无法完全改变我们所处和环境,却可以改变我们对环境的态度。我们可以变得比过去安详、快乐。这种态度将改善我们四周的环境,或改变周围其他人的作为。  在治疗练习的脉络里,相信禅修的力量可以带给我们安详。我们必须把自己完全投入练习,并且尽可能强烈地感觉问题已经完全消失了,不要忧虑实际情况是否真的难以治疗。在禅修的时候,除了升起治疗能量并相信它的力量之外,什么都不要操心。这是唤醒身心内在力量的方法。  当我们开始在日常生活中踏上治疗之路时,最好先处理简单的问题,诸如改变耽忧天气状况或说话不经大脑的习惯。同样情况,当进行治疗禅修时,首先解决一个简单问题而非许多复杂问题,会比较些。这个先从简单做起的方法可以产生处理大问题的技巧、习惯和灵感。  不管是何种治疗修习,要把禅修耕耘为安详的绿洲  如果你在许多次练习中都运用一种治疗练习来处理一个特殊难题,可以不必每次开始时都去感觉或观想问题的影像。一段期间过后,一开始你就可以立即禅观治疗能量。  同时要思考悲伤,尝试测定它的特性。如果你能够感觉出它是热的或是冷的,会对你有帮助。若它是冷的,就观想冷的光、水或空气作为治疗的工具。如果热是问题所在,就观想冷的光、水或空气。做一切你感觉对劲的事,如果温度的认定似乎不管用,就修习任何你觉得自然的法门。  也要记住:如果你觉得已经开始有正面态度了,此时就应透过禅修加强幸福感,如此可以在麻烦出现时有所准备。你可以观想光或你的力量来源,或使用任何治疗技巧。不管是何种治疗修习,要把禅修耕耘为安详的绿洲。  第二部 清除能量障碍 1.纾解紧张的枷锁  清除能量障碍  1.纾解紧张的枷锁  我们将以常识性的方法做为开始,它本身就具有助益的,也可以把它当作禅修或任何活动的预备功夫。  集中能量然后放松,是纾解任何身体或心理紧张的好方法。专注你的心,感觉紧张,然后放睛。这是纾解身心能量障碍的简单方法。  当你感觉压力时,首先要专注于压力的所在。通常只要觉察到压力并放下,就可予以纾解。如果某一个地方的肌肉感到紧张,只要“放下”的觉察到达那儿,就可以立刻放松。  放松你脸部和前额的肌肉,并放下一切紧张,可以纾解脑中的压力或焦虑。你可以想像一道治疗光正在开展,并松缓你脑中或任何紧张部位的紧绷或疼痛。  另有一个简单的纾解方法:把你的手臂高高伸到头顶上,然后紧握拳头。当你伸展时吸气,拉紧肌肉,保持那个姿势一会儿,然后在你呼气时放松。在放松时好好打个大呵欠,将对你有帮助。在拳头打开并放下时,要感觉一切紧张都纾解了。如果有帮助的话,也可以把你的呼气想像或扫除压力的暖风。把气息流入宜人的无边虚空。  如果我们的态度是正面的,而且全神费注在放松上,任何减轻压力的小步骤,都可以帮助我们很多。  第二部 2.恢复安详和喜悦的能量  2.恢复安详和喜悦的能量  就如上一章所描述的,力量的来源是基本的治疗方法。当我们的心或身非常疲倦,而生命显得空洞、毫无希望、了无意义时,只要祈请这个影像,就可以立刻让我们感到舒服。  这个影像是全宇宙一切正面能量或圣人的化身。停留在影像之上,把你自己全部交给它  放松几分钟。做几个深呼吸,在你呼气时逐出负面或死亡的能量。现有观想力量的来源,把你的心和全部注意力放在那儿。在观想时,不要匆促或变得太强迫。反之,让影像在你心中所引发的正面和放松感觉自行升起。慢慢建立一个有信心的认知:这个影像是全宇宙一切正面能量或圣人的化身。停留在影像之上,把你自己全部交给它。安住在它所产生的温馨和喜悦的感觉之中,为从中出同的任何正面感觉而欢喜。最后,放下影像,放松,融入你的感觉。  第二部 3.培育正面能量的花朵  3.培育正面能量的花朵  禅观自然界的美丽影像,诸如一朵花,可以唤醒我们生存的喜悦  禅观自然界的美丽影像,诸如一朵花,可以唤醒我们生存的喜悦。为了清除能量障碍,或强化当时我们所感觉到的正面能量,可以想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把你自己想成花。看到它就在你面前,或者实际感觉你的身体本身就是花。现在,柔软的雨、日光和给予生命的和风培育了花蕾。深深地感受这些美丽的喜悦。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也可以想像它们来自你的力量来源。  花点时间沉浸在花蕾绽放成诱人花朵的时刻。它的美丽和纯洁令一切众生喜悦。享受此一禅修所引发的动人而开阔和感觉。  美的概念和美的影响力其实是从你心中生起,而不是生自外物  把这种练习延伸到你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你在栽种、培育植物时,想像你正在分享自然世界的丰富生命,而且是它的一部分。  当你在日常生活中偶然看见美丽的影像时,尝试不要在心理上执着它是“在那儿”、与你分离的一件礼物,也不要在情绪上为它沉迷,视为带来感官享受的商品。让你自己看到影像,并且以放松和开主和的心来感觉美的经验。然后,清新、开放、喜悦及安详——即你正在看的品质——将在你心中绽放。美的要领和美的影响力其实是从你心中生起,而不是生自外物。  第二部 治疗我们的情绪 1.放下悲伤的乌云  治疗我们的情绪  放下悲伤的乌云  当悲伤席卷而来时,承认它的面临。张开手臂迎接它。短暂但充  分地感觉悲伤,直到能够拥抱它并知道情绪的真面目。借着感觉悲伤,我们就可以放下它。  观想悲伤是你头部、心脏、腹部或任何你感觉最痛的部位的乌云。它可以是巨大、汹涌、恶兆的云。也许那云感觉上很沉重,仿佛它正压在你身上或带来压力。或者你也许会感觉到一种奇怪、令人作呕的感受。  当你专注在悲伤之上,已经可以体会到它的感觉时,就要放下乌云。一开始,你可以借着呼吸来排除它。  让悲伤慢慢从你的身体翻滚出来,就像蒸气从茶壶逸出一般。让它全部逃逸。当你想象它离开时,去感觉那种轻松,然后,看着乌云缓慢而稳定地飘走,越来越远,飘浮到远方的天际。看着它在远方变得越来越小,就好像鸟儿飞走一般。渐渐地,与它失掉联系。  最后,在最远方的地平线上,乌去完全消失了。感觉你已经不再与悲伤有任何联系。在你体内的一切紧张全都离开了,远远的,永远消失了。你的身体和心灵感觉到轻灵、放松,没有丝毫紧张的痕迹。歇息在那种感觉之中。  视情况需要,多次反复这种练习。  第二部 2.点亮悲伤的黑暗  2.点亮悲伤的黑暗  感觉悲伤,但不要被它征服  观想“光”,是另一个驱除悲伤的方法。如果你觉得你的心被混乱、沮丧或茫然无望所包围,不知道如何移动或做些什么,首先把这种悲伤想像成黑暗的形式。观想你的整个身心注满全然的黑暗。感觉悲伤,但不要被它征服。然后,祈请治疗光。  你可以想像光从你的力量来源发出。光可以从你的身体中发出,可以出现在你的面前,或来自上方——任何觉得恰当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光束发射出来,像一百个太阳那般的明亮、温暖和喜悦,接触到价钱,立即驱除了黑暗。如同美丽的花朵一接触到阳光就绽放开来,你的整个身心也一接触到喜悦的光就盛开了。  温暖的光注满你全身,穿透每一个细胞,直到每个原子。你可以想像每一个细胞是注满光的全宇宙。细胞闪闪发光,或闪耀着各种颜色的光。你也可以想像治疗光把细胞转化成某种漂亮的影像,或你自己构想的图像。  光不是坚固的,所以无法执着,一切都不会造成压力。一切都是轻的、空的  然后,想像光在你的身外闪耀,照亮全世界。感觉治疗光的性质——没有实质、微妙、光明、遍一切处、柔软、无限。光不是坚固的,所以无法执着,一切都不会造成压力。一切都是轻的、空的。  坚定相信悲伤的乌云已经永远全部消失了,一种美妙而能够给予健康的光,渗透到整个存在界。你、世界和光已经变成一体。为此而高兴、欢庆。休息片刻,然后再三重复这个练习,最后不需要再观想任何影像,在任何感觉中放松。  你可以把这种练习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当你打开灯光或看到日光、月光时,把光看成是渗透过黑暗,并且带来治疗的力量。  第二部 3.擦掉悲伤的眼泪  3.擦掉悲伤的眼泪  如果你经常会觉得冷或寒栗,则最微小的不幸事故或负面情绪,就会让你觉得似乎全身都浸溺在悲伤的眼泪中。  我们的心,才是形成悲伤的最大原因;像寒冷之类的身体征兆,都是心的反映  循环系统出问题、缺少运动、饮食或化学失衡,都会让我们觉得寒冷。工作或人际问题,甚至像天气这么尘俗和事情,也会让人感觉寒冷。因此,我们必须认清这些原因,如果可能的话,要务实地加以处理。  不过,我们也必须了解:我们的心,才是形成悲伤的最大原因;像寒冷之类的身体征兆,都是心的反映。即使问题横在眼前,如果能发展出开放、无忧无虑的态度,并且以能带来温馨的方式禅修,将是对我们有帮助的。  力量的来源被转化成由光和热形成的太阳般橘色球体,或神  平静地感觉你的悲伤,观想它是你体内的暗影或乌云,被泪水所浸湿。观想你的力量来源出现在你的上面和前言,和赐予生命的热的中心和要素。你也是许可以想像:力量的来源被转化成由光和热形成的太阳般橘色球体,或神。  渐渐的,观想那个影像所发出的明光接触到你的头。去看及感觉光和热。感觉那寒冷、黑暗和泪水渐渐地蒸发了,就好像纸巾在太阳下晒干一般。  在你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上,从耳朵到脚趾,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地做同一练习。然后,想像温馨、光和满足感注满你的全身,接着在你的身体之外闪耀,温暖了你的四周环境,甚至全宇宙。再三地以这种方式禅修。在开放的感觉中结束。  第二部 4.清除恐惧的幻想  4.清除恐惧的幻想  当你恐惧时,观想你的恐惧和疑虑就像是你体内摇晃不定的迷雾或黑影。感觉那迷雾。然后,观想从你的力量来源发出强力的祥瑞光束,碰触到迷雾,把它从你的身体完全驱逐出去。歇息于温馨和力量之中。  你也可以观想在你的面前出现一尊强有力的神祗,或现寂静相,或现忿怒相,随你选择。由你的心眼,凝视它,看见并感觉到一股惊人的力量从这尊神祗发射出来。然后,祈祷神祗赐予力量或者想像神祗变成明光,融入你的体内。去感受现在无畏无惧的情况。想像现在你能够自在地游历全世界或宇宙任何地方,不带有任何恐惧的残痕。重复这个练习,歇息在这种禅修所给你的任何宁静而空阔的强力感觉中。  第二部 5.清除潜在的忧虑  5.清除潜在的忧虑  即使我们过得快乐而健康,但在内心深处,还是可能存有恐惧或焦虑。如果我们不将这些情绪予以转化,一旦机会来临,它们就会强迫性地显现出来。  如果你花些时间静静往内看,你也许就会认出某些熟悉的焦虑或恐惧。以友善的方式,邀请它们现身。不管什么令人烦扰的情绪生起,都去感觉,并且注意那是否来自你身体的某个部位。观想感觉起来最符合你的焦虑影像。  也许焦虑就像来自洞穴的暗光。观想这个已然隐藏或“固着”在你身内的奇异暗光。现在毫不费力地开放而照射出来。一切黑暗都离开了你的身体,消失得无影无踪。  你也可以观想你的力量来源正在接触黑暗隐藏的所在,并将之消解。感觉并相信忧虑的习惯已经消失了,任何早先偷偷生根的忧虑,永远离去了。你可以告诉自己:“我没有忧虑了!感觉如此自在真好!”品尝身心脱除忧虑的那种快乐、轻松的感觉。  第二部 6.打破自我保护的敏感  6.打破自我保护的敏感  如果我们由于缺乏自信而养成敏感的习惯,结果就会把大多数的情境经验成恐惧、危险和痛苦的来源。为了治疗敏感的心理性格,我们需要打破自我设限、拘束和脆弱等保护壳。  首先,承认并接受你的敏感。然后,不要执意去怀疑和恐惧,想像你自己变成微妙的形态——虚空、透明而开放。你可以把你自己想成光的组合体,或者像反映在镜中的影像那么虚浮。感觉你一点也不需要保护。一切都不能束缚或伤害你,一切伤害都经过你的身体离去。当你这么观想时,相信一切脆弱、敏感和自我执着的感觉都已经消失。  不需要为一个固著、拘束的“自我”忧虑这么多,你现在可以放松并享受你的生命了。不管每一个时刻带来的什么,你都可以充分觉照;不客你碰到的是什么人,你都能够以信心和温馨来应付。  在这个练习结束时,你可以祈请你的力量来源,感觉你全身注满治疗光。它所带给你的能量,将强化你的心理力量和开放性。  第二部 7.纾解自我批评的态度  7.纾解自我批评的态度  罪恶感不全是坏事。在我们傲慢的时候,健康的罪恶感能够减轻我们的自我意识,防止我们重复犯错。不过我们大多数人都过分自我批评。我们执着罪恶感,失去成就和享受的机会。  不要对你的罪恶感产生罪恶感——否则只会使你更冷、更僵硬而已。为你的罪恶感而高兴,因为谦卑是正面的。在我们开始改变态度的时候,任何正面的态度都可以当下变成灵感和治疗。因此,把你的自我批评看成是温馨的来源。在你的心中,用空阔和舒适的感觉包围它。  然后,把罪恶感当成不必要的负担而放下。感觉它好像一点重量都没有,让它像微风中的羽毛一般飘去。  正如在其他练习中所描述的,观想光可以帮助你。把你的自我批评或罪恶感观想成黑暗、乌云或迷雾。想像明亮的光束从你的力量来源射出,接触到罪恶感,给它温暖,让它感觉起来空无实质。光注满你的身体,碰触你的心,驱逐一切暗。罪恶感消失了,现在我们可以感觉到喜悦、光和温馨。让你自己在当时生起的任何正面感觉中休息。再三重复这个练习,最后以开放的方式禅修。  第二部 8.集中散乱心  8.集中散乱心  心一旦过分敏感而自我封闭时,我们就要以禅修来打开它。另一方面,对于漫无目标和无法驾驭的心,我们需要培养专注。  如果你的心像风中的树叶那么狂野、散乱,可以修持下面的任何一种练习。  想象你的身体就像金山、银山或水晶山一般高大而厚重。观想身体固定在广大的黄金平原上,无法移动。感觉身体和它的基础所具有的厚重、不变和不可摇动的性质。让你自己的身和心感觉重量。重复这个练习,在重量的感觉中休息。  或者观想佛教如同金山一般的大。想像它的厚重、坚固、力量和不可移动性。重复这个练习,在力量和坚固性的感觉中休息。  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正念,也可以让我们专注和安定下来。如果,读书的时候,养成习惯专注在每一个字和字的意义上,不要想别的事。当你什么都不做的时候,专注你的呼吸是非常有效的。  第二部 9.安定浮动的能量  9.安定浮动的能量  还有另一种安定散乱的能量:观想提供稳定性的光。当情绪和思想定不下来的时候,观想光从你的力量来源射出,由下而上照遍你的全身。从头到脚,感觉这个光的稳定力量。当它进入你的脚掌时,把你稳固地安置在地上。你正赤脚站在活力十足的绿野上,充满生命和温馨。专注在脚掌接触丰厚、肥活的大地的感觉。感觉你的焦虑不安已经离开了。当你站在这个别美丽的地方时,安住在安全而坚定的愉快感受上。与那个感觉合而为一。  如果你被浮动的感觉、狂乱的思想或焦虑所困扰时,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技巧。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脚掌上,它把你和大地连接在一起。同时,以放松和正念的方法,温柔地按摩脚掌,这将会把你唤回到身体里,让你固定下来。  第二部 10.抚慰负面的记忆  10.抚慰负面的记忆  以光、风或甘露等合适的治疗的能量来净化记忆  如果你因为挥之不去的痛苦记忆(诸如工作上的负面事件)而懊恼,首先在心中看到相关情境或人物的影像,但不可以有负在的判断或抗拒。这样能帮助你观想就感觉那些记忆是你体内的雾、云、烟或火焰。以光、风或甘露等合适的治疗能量来净化记忆。尽量停留在舒服的感觉中,你高兴停留多久就多久。感觉负面的记忆已经得到抚慰了,你再也不需要受折磨,即使你再忆起这个事件。按住在那种自由的感觉中,越就越好,在其中充盈喜悦。  第二部 11.切断不愉快关系的束缚  11.切断不愉快关系的束缚  如果你觉得在情绪上,受到一段恶劣的关系或对某人的回忆所伤害或惊吓,也许可以我透过禅修来切断你和它的纠缠。下面的练习可以纾解人际关系对你的束缚,让你感觉到你可以坚强地自己站起来。  问题或记忆可能与工作上的某个人、过去的情人或已离婚的另一半有关。唤起负面的感觉,观想另一个人在离你一段距离的地方,用力地用一条绳子拖着你到处跑。你没有力量可以站稳不动,你被狂乱地拉来扯去。  然后,从你的内心深处,祈求你的力量来源解脱你。清晰地观想这个来源,想象它喷出一道锐利、雷射般的加持光,直接命中绳子。一触及之后,光不仅烧断了绳子,还把它烧得不留任何痕迹,有如纸被火烧尽一般。  在这些观想中,享受从具有伤害性的人际关系中获得解脱的自由感。感到你自己的内在力量。在正面的感觉中放放,时间越就越好,随你高兴  或者想象你正被一条铁链拖着到处走。当加持光触及铁链时,铁链从你过分依赖的人的手中被拉开,就像铁块正被磁铁强力地吸走一般。然后,观想铁链熔入柔软、愉快的光。  在这些观想中,享受从具有伤害性和人际关系中获得解脱的自由感。感觉你自己的内在力量。在正面的感觉中放放,时间越久越好,随你高兴。  如果你还会再看到那个惹麻烦的人,或必须继续与他一起工作,这个练习也仍然很有效。你可以挣脱负面情绪的宰制,或至少不再那么受到干扰。如果你便的比较愉快,对问题比较不介意,外在的情境就可以开始改善。  第二部 12.在治疗和爱的光中与别人交往  12.在治疗和爱的光中与别人交往  如果我们执着地觉得某个人对我们很残酷而且不公平,就会被拖进诸如仇恨或渴望压过某人的具有杀伤性的情绪中。这时候,不要生起憎恨和愤怒的心理,尝试把人的敌人看成是本性善良的,即使你并不真的那么认为。  在佛教中,把最仁慈而温和的人类视为“如母众生”。想象你的适度人是迷途的“如母众生”这个好人受到愚痴和疾病所蒙蔽,被自己的烦恼牺牲和折磨。他正在打造地狱来危害他自己的幸福。如果你能够修习忍辱和慈悲,你的心将变得更加强壮和稳定,依你的工作表现给予优渥的酬劳。纵然他对你残酷,也伤害到他自己的精神幸福,但你还是必须感激他,因为他给你机会练习放下自我,让你在精神上有真正的进步。  在产生这些慈悲的感觉之后,观想温馨的云、白色的治疗光从你的身体发射出来,碰触到你的敌人。光一触及之后,他的身心立刻注满快乐。安详和喜悦的感觉令他惊异万分,这是他从来不曾想过的。让他观颂并憩息在那种感觉之中。然后,感觉慈悲的温馨照射到别人,甚至全宇宙都沐浴在温馨之中。  你也可以观想光从你的力量来源射出,碰触到你的敌人和你,把你们二人熔入一个光体之中。  如果你能够以这种慈悲的方式禅修,将比较能够抚慰你的情绪痛苦,让你在与别人应对时变得比较放松。一旦你平静下来,你将能够务实地处理真正的问题,不受负面情绪所蒙蔽。慈悲的力量将改善你的人际关系,在你们二人身中产生安详和喜悦的能量。  第二部 13.净化噩梦  13.净化噩梦  噩梦是纾放心理能量和自然方式,因此我们不需要介意它们——噩梦可以是有趣的,而非可怕的。不过,如果我们经常做噩梦,并因而受到困扰,就必须透过禅修将它们开放而得以净化。我们在清醒时禅修,如果够熟练的话,甚至可以在睡觉时禅修。  任何梦魇都是心的创造,并无伤害存在。而且,治疗光可以抚慰任何干扰性的影像  我们必须提醒自己:任何梦魇都是心的创造,并无伤害存在。而且,治疗光可以抚慰任何干扰性的影像。  譬如,你若一直梦到被关在牢房里,就要以来自力量来源的治疗光碰触梦中的影像,看着并感觉监牢消失了。  或者,如果某种东西老是在梦中追逐你,当你最后觉得准备好去面对它的,你可以停下脚步,让它追到你。既不要攻击它,也不要惧怕它,你要以治疗光接触它,把它转化成安详及喜悦的影像。它也许可证就在你眼前变成安详的影像。  第二部 14.抚慰神经质症状  14.抚慰神经质症状  许多人会被幻想、预兆、异常性格的感觉、严重的神经性病症所困扰。他们醒着的时刻,就像是可怕的梦。  正如我们必须温和地对待睡眠中经常会出现和噩梦,温和的态度也适合非常扰人的神经质困扰。  为了处理这些困扰,必要时,绝对不要害怕寻求朋友或有智慧的谘商者的帮助和支持。治疗禅修也可以帮助净化根本原因。  我们必须运用智慧认识到:即使从世俗真理的角度来看,这些困扰经验都是假的,只要心的虚构或投射。持有这种观念就可以减轻我们的痛苦。  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心理痛苦看成是正面的,因为它指出我们必须纾解、治疗基本的痛苦。神经质病症来自心的执着,目的是要保护深层的情绪或精神创伤,正如当我们的下背部受到伤害或压力时,周围的肌肉就会痛苦的收缩,这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我们的心理危机,让我们有机会予以深度治疗。最后,我们可以变得比以前健康、快乐。  让当下的特殊病症和需求来引导。如果能够的话,依据你的病症,使用前面所描述的任何练习。譬如,当你觉得被困住时,观想光可以帮助你。  只要休息与治疗,混乱终会过去的  如果你觉得狂躁而失去控制时,就安静的休息,对于你的真实生命所给予的自在感了了分明。任何禅修只要能够令我们安静或安定,都可以帮助我们。  如果你感到极端的混乱,就平静地笃认:只要休息与治疗混乱终会过去的。即使在这种心态中,你也可以从启发性的照片或书本找到安慰。把你的注意力缓和地专注在一个字上,即使只是阅读一句或一段文字。  如果你觉得被神经病症所瘫痪或击垮了,就把那些感觉想像成巨大的重量。然后,把它摆在一边,好让你能够出外散步或看看朋友。  有时候,最好只是以放松的方式对待你的感觉,抱持着你能够走出风暴的认识和信念,跟你的情绪之流相处。休息并保持安静。随时去关怀你自己的幸福。  第二部 15.熄灭烦恼的火焰  15.熄灭烦恼的火焰  如果你正在经验一个强烈的情绪,诸如贪、嗔或嫉妒,就和那个情绪保持保持一点距离,需要的话,以几个放松的深呼吸来平静自己。承认那个情绪的威力和迷人之处,但不要被它征有现在,把你身内的情绪观想成蓝色火焰。感觉这个火焰给你的兴奋觉受。  然后,鼓起一股强烈的信念:你一定要护卫你的幸福。祈请力量来源赐予力量。想像一股清凉的治疗甘露从力量来源流出,进入你的身体,从头到脚趾注满你全身,熄灭那破坏性的火焰。想象任何对你有帮助的快乐和治疗感受,如清凉或舒服和慰藉和深度满足感。感觉并相信火焰已经熄灭了。为当下你已经完全从破坏性的情绪获得解脱而高兴。把这个空阔的感觉持续几分钟,或你高兴多久就多久。如果可能的话,把这种宁静带进活动,让你能够专注,并且强化你健康的享受和放松。  第二部 16.净化欲望和情绪毒素  16.净化欲望和情绪毒素  感觉情绪就像毒素,如果你执着的话,就会让你生病  对于强烈的苦恼,尤其是感觉起来非常切身中坚实的痛苦,另一个治疗方法就是把它们观想成身体内的垃圾和秽物。感觉情绪就像毒素,如果你执着的话,就会让你生病。坚定地在你心中建立你与力量来源的接触,祈请它给予帮助。然后,观想一个象征智慧的巨大治疗火焰,从力量来源向你接近。把它想像成猛烈却仁慈的烽火。只要它一接触,你体内的一切情绪垃圾立刻被烧成灰烬。然后,一股象征慈悲的治疗流进你体内,洗掉情绪垃圾的一切灰烬。最后,象征力量的加持强风吹掉一切秽物,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经验那种解脱一切负面情绪的感觉。  相信治疗能量已经纾解了你的一切情绪紧张。在你身心完全解脱的感觉中休息。  每当你看到或接触到任何火、热、水或风的显现时,想象你的痛苦已经获得治疗了。如此,你可以把这种禅修带进日常生活。  第二部 17.利用你的呼吸纾解烦恼  17.利用你的呼吸纾解烦恼  虽然学会了所有的治疗方法,有时候我们却看不到与我们形影不离的资源——呼吸。观想正面影像的能力,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不过,有些人依据自己的需要,也许要用另一种方法来纾解紧张。  对于本书所介绍的方法,或许你已经没有耐心——阅读,你需要简单的东西!好罢,这里提供你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练习。  如果你处于任何压力或情绪困难之中,都要觉察到你的呼吸,特别是呼气。让你的吸气和呼气放松下来,然后注意呼气。全神贯注于呼气,放松于其中。你也许会发现呼气变得非常放松而绵长,但不管情况如何,只需觉察它就够了。视你的情况需要,尽量维持这种觉察。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治疗,每一个人都做得到。  第二部 声音治疗  声音治疗  观想和观呼吸是两种治疗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我们自己的声音。历史的一切宗教,都把声音当做荣耀的精神表达。同样的,在世俗文化里,音乐和歌唱自古也被当做人类的庆祝方式。  某些声音本质上就能够让我们觉得开放和放松。音乐理论的演唱家,都知道“明亮”的母音ah、ee、ay(如may和发音)、Ih、oo可以带来喜悦。有人告诉我,传统百老汇音乐厅的作曲,都让歌手以任何一个这些母音还结束独唱。歌手能够以放松和开放的喉咙来处长最后一个音,让声音高扬,如此所造成的情绪纾放,会令每一个人感到快乐。  我们可以把治疗声音带进我们的禅修和日常生活中。唱歌是简单的事,我们都会唱,但如果唱歌时能够保持正念,就有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佛教修行推荐使用某些字和音,当然你也许会认为使用对你有意义的声音来歌唱或祈祷,感觉起来比较舒服,诸如你信仰的神名,或amen、shalom、(希伯来文,意为“和平”)、peace,或OMAHHUNG.  第二部 1.透过开放性的声音获得慰藉  1.透过开放性的声音获得慰藉  在佛经中,AH被认为是一切言辞和声音的来源——开放性的来源。温柔地唱着AH声,是一种抚慰、开展心怀的禅修。  让AH声随着你的呼吸自然发出来,需要时可以暂停下来。欣赏你的声音,想像全世界都充满这个安详的声音。然后,想像遍满一切处的声音,以响亮并富有活力的音调,向你传达这个讯息:“你体内的一切缺陷感觉、一切罪恶感、一切负面能量完全被净化了!现在你是清净、健康、圆满的!庆祝、高兴吧!”感觉声音立刻引发了强大的温馨和疗愈的感觉,在这个经验中憩息。然后,融入你的歌唱一会儿。仅只是与声音结为一体。  人际关系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但这种禅修可以净化我们心中的憎恨,只要我们全心全意地修习  你也可以治疗由负面话语所造成的伤害。如果你觉得对任何人——譬如,你的父亲——感到罪恶名怨恨,就想像在一个正面的声音中,你听到他以仁慈和诚实不断地说:“我很感谢、也很高兴有你这个儿子(或女儿)。我们都有缺点,谁没有呢?我们必须彼此宽恕。孩子,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做你自己吧!我爱你。”平静地经验这些话的意义和感觉。然后,你透过唱诵的声音告诉他:“谢谢您告诉我您的感觉!我很高兴您是我的父亲!我爱您,父亲!”然后,感觉你和父亲之间的问题已经消失了,就像是夏日下的烟雾,你觉得平静而安详。  人际关系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但这种禅修可以净化我们心中的憎恨,只要我们全心全意地修习。最后必然会有戏剧性的改善。  另外一种利用声音的方法,就是大声自我鼓励。当问题来临时,尝试告诉你自己一切都很好,即使缺点也是好的。选择适合你的个性和需要的话语。声音能够扩大日常用语或祷词的正面效果。  有些人丝毫不愿意发出声音。对过分敏感的人而言,声音正好可以纾解恐惧和怀疑之类的感觉。如果你羞于让别人听到你的声音,就找一个隐蔽的地方。我幼年在西藏时,年轻喇嘛都在汹涌的河岸练习唱诵。在城市里,你可以在忙碌、喧闹的街上唱诵,没有人会注意或关心。慢慢地暖身,随着你放松的呼气,大声念AH或任何你感觉自己的声音。确实放下——制造一个愉快的噪音,是你的权利!  第二部 2.以加持声音治疗  2.以加持声音治疗  OMAHHUNG(念成HOONG,H的发音要柔)这三个声音被认为是佛陀身语意的“种子字”。由于这些声音具有普遍性,任何人都可以从它们得到利益。  这三个种子字构成佛教中威力最强的唱育。它们在性质上是清净的、原型的,超越思维、概念、执着和僵化。因此,只是发这三个音就可以让我们更开放。  对佛教徒而言,这些声音也代表特别的意义,因为它们象征佛陀的一切品质:OM是佛的身——代表我们本具的真性的不变力量和美:AH是佛的语——实相不止息的表呈和强大的能量;HUNG是佛的意——实相本初开放性的不动圆满。这些声音长久以来就被使用在治疗练习上,已经受到一切诸佛的加持。  第一个种子字都代表特殊的治疗品质。OM带来安祥、快乐、清明、坚定、勇气、稳固和力量;AH带来能量、开放、扩展和加持;HUNG则与开悟、无恨、本质和一体有关。  你可以用同等的重视来唱每一个种子字。或者依据你所需要的特别治疗品质,重复某个种子。  0000000000MMMMAHHHHHHHHHHHHH——HUUUUUUNNNNNGGG  OOOOOOOOOOOOOOOOOOOOMMMMMMMAHHHHHHUUUUNNNGGG  OOOOMMAHHHHHHHHHH  HUUUUUUUUUUUUUUUUUUNNNNNGGG  只要你觉得获得抚慰,可以随意唱出这些字母——调子可以起伏交迭或固定一个默念或大声念,声音高或低,柔或重,皆可。  你可以练习这些声音来转化困苦的思想、感觉和影像。感觉悲伤或痛苦之类的情绪,以云、烟或雾的形式被包含在OM声之内。当你唱AH时,永远地放下问题。唱HUNG时,感觉获得安详和开放的治疗。  你也可以用这三个种子字(或只用AH声)来祈请你的力量来源。感觉声音正在祈请并产生宇宙的一切治疗力量,而力量的来源从声音出现,它本身也是声音的象征。看并感觉从声音和影像发射出温馨、明亮的光。光逐渐注满你的头和整个身体。当你继续唱诵时,花些时间欢庆把治疗带到你身心每一部位的声音和光。  第二部 3.默默净化我们的情绪  3.默默净化我们的情绪  唱诵也可以默不作声。有一个练习称为“三呼吸”,配合着呼吸,对自己说这三个种子字。如此可以发展心的专注和力量,净化负面的情绪,做为任何其他治疗禅修的良好预备功夫。  在三呼吸之中,当你吸气时,心里默念OM。当你停下来尚未呼气前,默念AH。当你呼气时,默念HUNG。感觉你在正和世尊、一切诸佛的身、语、意一起呼吸。如果你觉得世俗的方式比较舒服,就把这三个种子字当成宇宙的力量、开放性和一体性欣赏。  让你的呼吸和种字自然流动。全神贯注地修习,让你的呼吸、种子字和你的心合而为一。最后,让你的默念融入放松的呼吸之中,放下种子字,结合于你呼吸的静默之中。  在现代生活的喧闹声中,很容易就会陷入嘈杂的散乱之中,把我们带离我们的真我。也许我们害怕静默,就像小孩子害怕黑暗一般。在身心合一的情况下,借着全神贯注于唱诵,我们能学会欣赏声音。然后,将会变得更容易完全欣赏静默。  第二部 第九章 治疗身体的不和谐  第九章  治疗身体的不和谐  透过禅修所做的治疗,  可以产生情绪和身体的和谐,  进而帮助纾解潜在的伤害性障碍。  佛教徒相信:身心的不和谐是疾病的根源。透过禅修所做的治疗,可以产生情绪和身体的和谐,进而帮助纾解潜在的伤害性障碍,甚至可以让身体活化到细胞的层次。  依据古代西藏医学,身体是由水、火、风、地四大的热、冷所构成。现代科学已经为我们绘出一幅深奥而美妙的身体图画,但即使在今天,古代佛经留传给我们的传统图绘,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利用我们的内在资源。  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东方的医学传统,才能了解有关情绪、身、心的一切丰富智慧。不过,就目的而言,问题的核心在于正面的态度。虽然传统医学有助于判断一种疾病是属于热性或冷性,但一般而言,西方人并不广泛使用这种方法。  几乎任何使我们觉得舒服而且受用的禅修方式,在情绪和身体两方面都能帮助我们。第七章所描述的唤醒细胞内治疗能量的练习,特别与身体问题有关。我们可以使用任何以清除能源障碍为目标的练习。或者在任何时候,只要禅观我们的力量来源,就可以精神大振,感觉到舒服。  如果你觉得某一种情绪问题可能是你的身体病症的根源,你可以借禅修来纾解它。但并不需要确切指明或专注在某个特定需要治疗的心理障碍上。只要你愿意放下情绪障碍,这个意愿本身就已经有帮助了。  针对某个问题的放松和开放禅修,可以消解其他的问题,提升我们的精神。禅修可以是强有力的身体治疗者。即使无法排除身体疾病,禅修也有助于解脱我们的心,这是最重要的治疗。  第二部 治疗身体疾病的光  治疗身体疾病的光  在西藏佛教中,观想光是治疗情绪障碍和身体疾病的最普遍方法。  不管是为了纾解心理障碍,或治疗肿瘤、动脉阻塞之类的身体疾病,在开始任何观想之前,都要为你自己创造一个放松的气氛。做一个深呼吸,或跟随你平静的呼吸一会儿。  如果身体障碍是冷的,或者你觉得它是冷的,就短暂地去感觉它是冰冷的、硬的或令人寒颤的。然后,想像你的力量来源就在你前面上方。让相信你的心具有治疗力量的舒服、伸展的感觉在你心中生起。现在,从你的力量来源祈请火焰般的光。如果你的力量来源是一尊观想出来的神,火焰一般的光可以从神的眼睛、手或身体流出来。  温馨的红光穿透障碍。如果那个障碍让你的头部觉得冰冷,就在光接触的当下,感觉那儿是温暖而舒服的。想像冰冻的障碍慢慢溶解,完全融入水中。水慢慢流下的,流布你的全身,经过你的喉咙、胸部、腹部和腿部,从你的脚掌、脚趾和下门流出体外,完全消失在大地之中。  对于热或冷的障碍,你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处理。如果你的病和热有关,就要观想清凉的白光从力量来源射出,环绕你的上身。那光吸走你的一切疾病,就像磁铁吸走铁块一般,然后从你的头顶离开,融入天空。如果你的病让你觉得冷,观想温暖的红光从力量来源射出,环绕你的腹部和下身。那光吸走疾病,从你的脚离开,融入大地中。  如果疼痛或障碍感觉起来像石头、棍子、指甲或刀一般和尖锐,首先以这些形相去观想它。然后,想像只要从力量来源射出的光一接触,指甲般尖刻的疼痛立刻被抽拔出体外,像碎片或尖刺突然被拔出一般。相信它已经完全拔出,消失了,丝毫不留下任何痕迹。在安详、自在和健康能量的感觉中休息。  如果你有肿瘤,短暂地专注于它的位置和大约形状之后,你可以观想从你的力量来源射出非常明亮、锐利、雷射般的光。光一接触就把肿瘤切成小碎片,分解成原子。这些原子被推落你的身体,融入大地,或在你下次排泄时被排出体外。  如果你有动脉阻塞,首先感觉它们和它们的位置。然后,利用从力量来源射出的强大治疗光来稀释、熔化、净化及清除一切有害残留物。再三感觉你的动脉已经完全通透和清净,血液和气在其中畅通无阻。  依据需要,我们也可以把治疗光观想成各种形式——热光、暖光、锐光或冷光。有些人也观想扫帚般的光扫除疾病,或像水一般的光滴涤洗去身上的污垢。  使用你觉得最好的方法。譬如,如果你的神经或肌肉受到压力或挤迫,就恰当地做些一般的身体运动,同时感觉赐予温暖的光正在帮助你打开关节,纾解压力,治疗任何受伤的组织。  第二部 利用水来治疗  利用水来治疗  就像光一样,水也常常在禅修中受到观想,用来唤醒内在的治疗和净化。  想像水是甘露般具有药性的水。它从你的力量来源流下来,流经你的头部和全身,慰藉、洗净每一个部位,尤其是恢复了受伤的细胞之间的流动与和谐。感觉并相信它正在涤去污垢、解除毒素。你的身体变得像干净、明亮的瓶子那么清净。  再三重复这个练习;然后看到水注满你的全身。你可以想像水注满你的身体组织和血液细胞,带来清净和健康。最后,在你的感觉中放松。  你可以想像具有药性的水是热的,正在稀释、熔化冰冷的心理障碍或肿瘤之类的身体障碍,就像沸水倒在冰上一般。或者,如果障碍是火热的,像灼热或刺痛的觉受一般,就想像清凉的甘露那股清凉。最后,火焰熄了,水慢慢流过你全身,涤净疾病的灰烬和一切障碍,通过你的下门、脚掌和脚趾进入大地。感觉安详而清凉。  第二部 利用火、风和地来治疗  利用火、风和地来治疗  虽然火、风、地三大,不像光和水在传统治疗上那么重要,还是别具疗效,完全依你自己的感觉和需要。  火:具有疗效的火焰波浪卷到你身上,包围每一个细胞。火焰放射出温馨、健康和快乐。烧掉与冰冷、无生命或能量不足相关的一切身体疾病。  风:清净的风扫去身上一切循环、呼吸系统的毛病,或充血症和细胞内的毒素。被加持过的风净化并增加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健康品质,带给体内每一个细胞健康。你可以想像这个风就像你体内的美妙音乐。如果你的病床边有收音机或放音机,可以让你听到实际的乐声,好像音乐就在你体内,给予放松和健康。  地:当疾病带来怀疑、恐惧或痛苦时,我们可以提醒自己:不仅我们的心原本即具有力量,而且我们的身也有复原能力。感觉你的身体就像地球那么坚实强壮,花些时间为这种基本上像地球一般的品质而欣喜。观想你的全身就像地球一般不可动摇篮,而且可以自我更新,虽然会因为生病而显得脆弱或颤抖。你可以随意让练习详细到任何程度。看你身体的骨骼、肌肉、神经、皮肤和化学元素就像地球一般强壮。想像你体内的地在,你的身体或细胞像山一般,像树一般健康而有再生能力,像整个自然界一般美丽。  第二部 透过别人的帮助来治疗  透过别人的帮助来治疗  在西藏,精神上师传统上以照顾身心的幸福来服务别人,有成就的上师是身体健康的调剂师,他们依赖密教的秘密教法,包括禅修、念咒、加持过的药草和植物等物质。  最高级的密教修持,需要深厚的禅修经验、熟悉密续并得自真上师的直接传承。不过,经典上的一般教法说得很清楚,每一个人都可以从别人所执行的仪式中获益。  以理性主义为傲的西方人,也许会拒绝经由治疗者进行治疗的观念。他们也许会说:“哦,这很多都是胡言乱语。”或“我不相信魔术。”可是,可是,自认为十分现代和理性的人们,却常常很相信医师。这种世俗的“信仰”跟现代治疗有关,但也超越现代治疗——好医师可以帮助灌输正面的态度。这是非常具有加持力的,因为这样能够激励病人的内在资源,协助免疫系统从传统治疗中获益。  我们治疗我们自己,但别人也能够帮助我们治疗。这是佛教的观点,也是常识。因此,选择传统的医师时,要寻找一位具有优良“床边行仪”的,能够以和谐开放的精神帮助我们自我治疗的伙伴,是有道理的。  觉得自己被倾家荡产的人们,比较能够处理疾病。爱滋养我们的心,有如阳光下的花  即使在病中是孤独的,我们也可以用开放、放松的方式来爱我们自己。这不仅是对症下药,而且威力强大  常识也告诉我们,应该为别人给我们的治疗爱而高兴。觉得自己被爱的人们,比较能够处理疾病。爱滋养我们的心,有如阳光下的花。支持团体所提供的情绪分享,也有所帮助。即使在病中是孤独的,我们也可以用开放、放松的方式来爱我们自己。这不仅是对症下药,而且威力强大。  透过禅修从别人获得治疗,也是可能的。虽然许多人也许觉得自己进行治疗练习最为自在,但有些人也可以从他人扮演的治疗师角色获益。  下面的方法录自西藏佛经,如果我们放开心胸接纳的话,这些方法可以发挥很大的加持里。治疗能量早就在我们身上,但有时候我们需要外来的帮助来开启它。  在做这个练习时,你和治疗者必须彼此都有好感,而且对禅修都能开放。躺下来,闭上眼睛。你和治疗者必须做几次深呼吸,感觉身和心的一切负面能量都随着呼气排出体外。然后,在宁静和空间的感觉中放松一会儿,接着一起静静地观想练习。  为了达到一般的治疗目的,观想治疗光从力量的来源发出,经过治疗者的手。你和治疗者必须交互观想对方就是力量的来源。  治疗者将他的手伸开,掌心向下,稍微放在你身体中央或病处、负面能量的上方一点点。观想治疗光正吸走一切疾病、悲伤和忧虑。治疗者的手轻轻接触你的身体,缓慢地移到你的肩膀,再下移到两臂。当治疗者做出丢掉的手势,把疾病经由你的指尖扫出体外时,你们两人都要坚信一切疾病已经扫除了。  然后治疗者慢慢地从病处重复做同样的手势,但这时候是从另一个方向,把你的病从你的脚扫出。重复净化的动作越多次越好,依你觉得需要和舒服与否而定。  另一个方法是让治疗者以缓慢、顺时钟的方向,用手温和地按摩受影响的部位。治疗者和接受者都必须观想和感觉充满治疗能量——热、快乐和喜悦——的光流正从力量来源射出,通过他的手,如同阳光流经窗户一般。想象手是力量来源的窗户,直接传送温馨、明亮、带来健康的光。借助治疗者对你的温馨和慷慨感觉,治疗力量被扩大了,有如通过放大镜或三棱镜一般。  一切疾病都除净了,就像花朵在阳光照拂下盛开一般,细胞因治疗能量而开放,而你的身体浸润在其中时,治疗者的手必须维持不动手以稳定能量。你们两个人都可以沐浴在由此产生的健康能量中,最后在开放中休息。  类似的练习可以使用雷射光的影像,把疾病化成灰烬,然后扫去;或者观想甘露水涤去疾病,以健康注满身体的虚弱处。  有些人也许可以从别人的祈祷、圣物或圣地的力量获得协助。如果有人为你做了些精神修行,尝试与它建立某种实际的联系。如果是真布施,捐钱也可以帮助你感觉更开放。在一切情况下,最重要的是信仰治疗的来源。  我大约十五岁时,许多人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重建我在寺院中的房子。两个帮忙建筑工事的妇女病得很严重,药石罔效。她们染患黏液失调症,这是我们那地区最大的健康威胁,特别对年老者影响重大。这种病让患者无法吞咽或消化食物,然后慢慢饿死。我那时常常做些糌巴,在加持过之后,递给她们。她们毫无困难地吃下去。  在离开之前,她们带走很多糌巴,用餐时混着饭吃。几个月之后,她们完全痊愈了。这种病让许多人生不如死,不管是出家僧侣或在家人。例如我四岁时,我的祖父就是死于这种病;我的祖母却幸存下来,就我记忆所知,原因是她吃了我加持过后给她的糌巴,或者是因为她终生服用的药。  为了做加持糌巴,我在揉面粉和牛油时,观想根本上师(译注:即莲花生大士)就在我前面的空中。诵念祈祷真言时,我从内心深处以无比的恭敬心开放我自己,祈请它的治疗加持。我观想治疗能量以极温馨、快乐的光或甘露水,从根本上师流射出来,进入糌巴之中。然后,我以信心想着糌巴已经被加持过,可以治疗黏液失调症。  糌巴会具有疗效的原因有三:一是妇女们充分信赖我的治疗力量,二是她们完全开放去接受加持,三是我的恭敬心强到足以祈请治疗力量。  第二部 对身体、能量运行的治疗性觉察  对身体、能量运行的治疗性觉察  躺在舒服的席子上,用枕头来支撑,好让你放松身体的肌MWW(然后,缓慢而平静地做下述练习,每个步骤一或二分钟)。  做一或二个深呼吸,随着你的呼气放下一切压力和忧虑,放松身和心。  觉察并感觉你的全知。感觉由放松所带来的字根表渗透你全身。  觉察你的背部安卧在席子上,感觉地心引力如何温柔地把你带引向大地。这可以帮助你安定浮动的能量和跃动的思想。  以无边无际的空阔感觉来觉察你的呼吸不仅是你肺部的空气,还包括你身上每一个细胞的呼吸,上自头顶下迄脚心。当细胞呼吸时,它们以自然、宁静、开放和稳定的动作上下移动。  感觉你身体每个部位的动作和能量:动脉、静脉、肌肉、血液、器官、脑、脊椎、骨头和皮肤——特别是需要治疗的部位。  然后,以那种带有宁静能量的觉察,做下面的练习十到二十分钟:  前后、上下、左右非常缓慢而自然地移动你需要治疗的部位,或把它移到身体边缘。你可以花一、二分钟把它移到一边,然后花一、二分钟称到另一边。做这种动作时,重要的是宁静、专一而全然地觉察动作的运行。觉察你身体这个部位是最微细动作如何在其他部位被感觉到,就好像一连串的波浪一般。觉察那种内在亲密的宁静和快乐,透过动作在你体内循环。  有时候,你甚至不需要做任何身体动作。你可以只想像动作,或想像你的能量跟着感觉的觉察移动。  在这个练习之后,你可以附加下面的练习几分钟:  想像和感觉加持光(或加持甘露)从力量来源倾注入你的身体,充满你全身,特别是需要治疗的部位。感觉来自加持光(或甘露)的热和快乐的能量被放大,有如火上添油一般;觉察在你体内因此所产生的快乐热浪。  结束这个练习时,要在身心一体和开放的觉察中放松,不要有执着或分别。  这个练习可以把你浮动的心和能量固定下来,让你的身和心在和谐之中结合。它培养正面的认知和健康的能量,唤醒你去觉察力量、安详和快乐等属于你身心的治疗素质。  在熟练这种练习之后,你可以尝试应用在其他日常动作中,诸如思考、感觉、走路、看、站、坐、睡觉、说话和工作。  第二部 第十章 以大自然的能量来治疗  第十章  以大自然的能量来治疗  观想大自然五大的正面品质,  不管是树木、花朵或海洋,  都是一种自然的治疗。  精神觉醒的真正来源和最终目标是在心中,不在自然界  我们只需要打开眼睛和感觉,自然界的美丽就可以带领我们更接近我们的真我。当觉察一旦开放了,我们就被带领到心的真性  精神觉醒的真正来源和最终目标是在心中,不在自然界。不过,大自然可以给予我们很大的安慰。对大自然的欣赏,让我们可以立即而直接地走出自我和所关心的事务。任何人都轻易就可以向大自然开放。我们只需要打开眼睛和感觉,自然界的美丽就可以带领我们更接近我们的真我。当觉察一旦开放了,我们就被带到心的真性。  小时候,我在西藏就已经觉察到大自然的抚慰力量。吹过树林和山谷的风彷若音乐,河川兀自唱着自己的歌。即使是全然的寂静,也像是一种音乐。从高山庄严、父亲般的力量,日月的无私光芒,或海洋的广阔,我们获取到生命力和温馨。即使是住在拥护的城市或市郊,大自然依然呈现在人行道的落叶上,或雨后篱笆的湿润。不管我们身在何处,头顶上都是带着如母亲般无尽包容的开放性的虚空。  以开放的方式享受大自然,只要我们毫不矫饰的觉察,就可以软化分别心和执着心的壁垒  当然,我们根本不需要把大自然比作什么。大自然能够抚慰、温暖我们,但终究它是超越隐喻和概念的。我们用文字来描述它,但最纯净的大自然经验只是去觉察它的真面目。大自然没有界限、标签、压力或紧张。以开放的方式享受大自然,只要我们毫不矫饰地觉察,就可以软化分别心和执着心的壁垒。  我们可以因这种寂凉而感到欢喜  在大自然的广袤之中,有时我们也许会觉得孤独或寂凉。这只是我们的小“我”受到点醒而已。我们不必因此而忧虑,反而要温和地对待我们的感觉。实际上,我们可以因这种寂凉而感到欢喜。如果我们在自己的孤寂中放松,可以是一种觉醒。大自然以许多方式帮助我们解除我执。  依据佛教,包括我们身体在内的物理世界,都是由地、水、火、风、空五大所构成的,观想大自然界五大正面品质,不管是树木、花朵或海洋,都是一种自然的治疗。  第二部 地  地  大地庄严地接纳一切,不管好坏、强弱。大地为一切而存在,不管荣枯。大地是安详的,不管太阳照耀或暴风肆虐,日夜都不曾改变。它是我们坚实的基础——我们的家  以关怀和尊敬,端坐或平躺在泥土、砂子或岩石上。以你的手或脚接触它。感觉它的坚实、力量和庄严。借着观想和感觉它的强壮、稳定性质,你的心当下就承接了这些品质。  想像在你体内让你忧虑、不安和无力的不健康能量都被清除了。与大地的无力量结合为一。感谢这种治疗能量,感谢大地对我们的接纳和恩施。  任何人的心如果是变幻不定、爱做梦、浮动或虚弱的,或者缺乏常识、专注、纪律或稳固,那么专注在大地强壮和坚实的本性上,将会有所帮助。  第二部 水  水  观想水的性质——宁静、清凉、涤净、结合、和谐。充分感受河川的水流,它是当下如一的、强壮的、永远和谐与结合的。带海边,享受那种浩瀚,让你的感官浸透令人神情气爽的空气,以及无止息的海浪声和影像。观看海浪的游戏,感觉能量及海浪升起、耸至巅峰、落下之美。  在饮水时充分感受止渴的满足。触摸水时,感觉水的清净。在洗澡或游泳时,感觉水的抚慰性质。让你自己感觉似乎你的一切问题正在受到净化和洗涤。下雨时感觉雨正在抚慰你。感觉似乎雨正在滋养你体内的生命和成长。  静静地坐在宁静的湖边或潺潺溪流边,你的心就可以十分自然地融入宁静和清明之中。水的清静可以引发我们的崇敬。如果你无法到启发你的水边,只要观想你正坐在此种景色中,就可以带给你内心安详的感觉。  第二部 火  火  火有摧毁的力量,但也有生发的力量。问温暖和光让生命得以成长、开花、结果和成熟。  禅修时,必须专注在火的强迫、威力、发光等性质上。在日常生活中,为太阳的温暖、光辉和遍照的能量而高兴。想像你生命中的一切负面或死亡的能量和问题已经被治疗或转化或烧毁。感到你的心和身注满温暖和发光的能量,使你的正面品质得以成熟。感觉那份温暖,与它和合而为一。想像全宇宙都注满火的无限能量,为这种治疗力量而喜悦。  人们如果缺乏完成目标和全力奉献生命的鼓舞与动机,则观想火本具的温暖和热将特别有帮助。  第二部 风  风  风温柔地环绕我们,给予生命和呼吸。觉察风的各种显现,它的静止和移动,它的改变性。欢迎强风的力量,仿佛它正在里着你通过天空。欢迎微风轻拂你的脸和身体,仿佛它正爱心十足地抚摸你的每一个细胞和器官。专注在你的呼吸上,觉察呼吸的每一个动作,仿佛宇宙和你已经在安详的连绵呼吸中结合为一。  去看和感觉风的惊人性质——全然的轻灵,遍一切处。想像在治疗风的抚触下,一切负面的能量和问题都已经被吹走,远离你的身和心,丝毫不留痕迹。想像你自己注满风的遍一切处的能量和轻灵。  感觉风的轻灵和移动,不管在日常生活中或在观想练习中,都可以振奋缓慢、沉重、迟钝、慵懒、低沈的人们。不过,任何兴奋、飞转的人,在使用风的治疗能量时,注意善巧和平衡。  第二部 空  空  空是五大唯一非物理的元素,观想它的开放性,可以让我们经验到自性的开放。  空是虚幻无质的。空提供空间给其他的一切事物,包括地、水、火、风四大在内。  看看深蓝色的天空,感觉它的虚幻无质和不执着。去看并感觉那种广阔和无限的品质——天空的无边无际。觉察你肉身的虚空和开放性,超越疑问或诠释,超越时间或空间。放下你的思想和忧虑,与天空的性质结合为一。望着天空时特点是在晴朗的日子里从视野辽阔的地方仰望一时,可以让我们感觉极大的安详。但只要能撇见天空,就可以给我们安详。凝视夜晚的天空,特点当万里无云时,也可以提升心的禅定状态。  无边无际的天空,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下我们的痛苦。练习把你的一切痛苦、焦虑和执着融入虚空。相象一切忧虑和负面思想都在那儿消失了,像雾或云消散得无影无踪。欣赏任何来到你身上的舒适或安详感觉。  第二部 树  树  对于心而言,数可以是很大的治疗来源。佛陀是坐在树荫下,经验到觉悟的全然开放性。  它的惊人特性,在我们眼中看来,树日日不变而且长生不老;它在风中、暴风雨中或太阳下的力量;它对于冷或热的容忍性;它在雪中或雨中的美丽;它的活性  观想树的美丽,可以轻易地把我们自己与大自然的治疗能量连系起来。首先,思虑树的品质:它的惊人特性,在我们眼中看来,树日日不变而且长生不老;它的风中、暴风雨中或太阳下的力量;它对于冷或热的容忍性;它在雪中或雨中的美丽;它的活性。  以你全部的注意力观想繁茂的绿叶,或许装饰着些莅蕾、花朵、果实和坚果。你也可以仔细观看一片叶子或一颗坚果,欣赏它惊人的美丽的生命力。  树的根固着在地面。欣赏树木像山一般的力量和稳定性。也欣赏树的弹性。树枝日夜都在风中优雅地摆动,好像不可思议、无法名状的喜庆舞蹈。觉察树是多么强壮、美丽和庄严。这可以让温馨和力量的感觉当下在体内成长。  你也可以静静地坐在树下或树旁,或用你的手臂合抱树干,从树吸取治疗能量,树透过根与大地的力量相连接,透过枝叶与宇宙的力量相连接。树干是上面的太阳力量和下面的地球力量之间的活桥梁。向外伸展的枝丫,代表树的施与受的性质。  静静请求树木让你经验它本然的能量。然后,当你温柔地接触树干时,感觉你正与这种自然能量相连接,感觉你自己的正面能量从你体内升起。欣赏你经验到的任何治疗能量,为你所拥有和任何正面感觉而喜悦。在这些感觉中休息,让一切观念和思想融入当下的能量中。把你的欣赏和爱献给树做为回报。  依据本练习的原则,你要以从大自然中的一切万物吸取治疗能量。当我们放松地观想世界时,必须欣赏大自然万物的力量和无限性,但不要尝试去执着或捕捉。  第二部 第十一章 日常生活的治疗  第十一章  日常生活的治疗  不要把禅修和生活区隔开来,而要把它们融合在一起。  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步都转变成治疗练习。不要把禅修和生活区隔开来,要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借着把空阔的觉察带进你所做的一切,平静、清晰和喜悦就有开花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够发展正确的习惯,一切都可以具有疗效。因此,我们必须持续尝试发展看、思、做的正确方法。  正念是转化我们日常生活的关键。放下忧虑和习惯性的憎恶,只需与你的活动之流合一。不管你是以智慧思考或以身体行动,都要培养放松和开放的心情。当你行住坐卧,都要全神贯注。当你看着桌子或图书时,聆听音乐或别人的话语时,全神贯注在看或听上。不管你正在做什么,都要融入其中。这可以为你带来开放和觉察,并放松我执。  以热情精神进行你的生活。日历上注明为假期的日子只有少数几天,但我们不必等到假期来临才感觉喜悦和快乐。即使在问题或挑战来临时,开放的态度将引导我们度过。  西藏佛经提供许多特殊的技巧,可以把日常活动转化为精神修持。一如其他时候,我们必须知道何种教法最适合我们的需要。  我在十几岁时认识一位伟大的上师尤科·札签瓦(YukhogChatralwa),他曾经开示如何借着观想圣人而统合生命中的一切,做为我们的力量来源:  端坐时,观想独尊仁慈的上师(力量的来源)  就在你的顶轮,  并且再三接受他和加持(光)。  这可以把你的心和上师的开悟心结合在一起。  当你在进行日常活动时,  把一切出现的形象都看成上师的形象。  把一切声音都当成他话语的旋律,  把你的一切善恶思想都看成他的智慧心。  这是转现象界为上师德行的教法。  饮食时观想上师就在你的喉咙,  供养他事物和饮水的甘露。  如此,食物和饮水将不会在你身上造成污染,  反而被转成神圣的庆祝。  睡眠时,观想他就在你心中。  他身体的光照亮全世界和一切众生。  把全世界和一切众生转化成光。  然后融入你自己。  这时转睡眠和梦为光明定的教法。  当你即将往生(死)时,  不要陷入太多的忧虑,  观想你自己的觉察与上师的菩提心结合为一。  第二部 睡醒  睡醒  睡醒可以是极具温馨和安详的时刻。睡觉时,身和心自然地居处在一起,早晨则是觉察的来临。不要跳入白天例行事务的混乱中,花些时间来经验身和心的统一。安住于放松和开放的感觉中。  做一、二个放松的深呼吸,放下可能在一夜之间所累积的紧张或染污。花几分钟融入你的身体和感觉。享受全身从头到脚心的自己温馨。以不带任何局限的方式,尽管去开放。感觉温馨的开放的感觉,与它融合为一。  这种心与身的取向,可以很单纯地成为当天其他时间的基础。当你早晨起床时,可以想:“我要正念分明地使用这种觉醒和能量,做为今天活动的基础。”然后,在一天当中,随时回想你波浪底下的宁静和能量。  即使你在醒来时感觉到某种情绪性的疼痛,觉察的来临就代表治疗的良机。如果你在一天开始时觉得焦虑,就温和地把自己融入活动之中,心情将会有所改变,或者你可以使用一种治疗练习来清楚阻塞的能量。  当你醒来时,你可以想像你正从睡眠的无明中清醒,对安详、喜悦、光和觉醒的智慧打开你的心眼。你可以希望一切众生都如此。  一旦醒过来,就很难不想到我们一般的、立即的世俗忧虑、欲望和情绪。不过,如果我们回到空阔的感觉,不去执着这些情绪或随着我们的心在风中乱舞,就可以逐渐培养出醒来的当下就有这种态度的习惯。  各种佛教训练都鼓励这种态度。其中一个训练是想象早上你是从无明的睡眠中,被觉者的愉快声音或他们诸如手鼓之类的乐器声所唤醒。另一个是从你的力量来源接受加持。  第二部 接受加持  接受加持  晚上睡觉之前,观想力量的来源就在你的心轮或上面,当你睡觉时,它会射出加持光。在你醒来时,感觉力量的来源早已出现在你的上方。或者观想它通过你的身体上升,然后端坐在你的顶轮上,当你的引导和保护者。享受这种现临的温馨的力量。与全宇宙分享你的感觉,把安详和喜悦随着你带入当天。  第二部 洗涤和清洁  洗涤和清洁  当你在洗脸、刷牙或洗澡时,想像一切疾病、烦恼和紧张的污垢全被清静水洗掉了,你的整个生命闪耀着治疗光。  当你觉得紧张时,可以把杂事当治疗使用,如同第四章所述佛者大师龙清巴的故事。当你在清扫房间、洗衣服或倒垃圾时,想象你的情绪、心理或身体污垢也正在被清洁或除掉,如同灰尘和垃圾一般。  第二部 呼吸  呼吸  呼吸是维系生命的线,是每一个众生时时刻刻都依赖的亲密生命力。如果我们能够将呼吸转变为精神治疗的支持,我们的训练可渗透到生命的每一部分。  做几个缓慢的深呼吸,借以解除忧虑或负面情绪。当你觉得紧张或承受压力时,让你的呼吸完全放松。为任何正面的感觉而高兴,即使是最微小的心情改变或开放感。  希望一切众生都能经验安详的解脱痛苦。  一整天随时觉察呼吸,可以把我们带回自己的家。在做身体运动时,你可以配合身体动作自由地呼吸,并享受解脱感和呼吸能量,因而扩大心理和身体的利益。  第二部 饮食  饮食  在一大早,喝一杯热水是有益健康的。它可以洗净消化系统,扩张组织,促进血液和气的循环。享受美好而健康的食物,饮用适量的水分,是很重要的。吃饭绝对不是为了满足情绪的欲望,而是为了配合实际的身体需要。把你所吃的食物看成是维持和滋养生命的工具,以了了分明每一个味道来享受它。尝试觉察每一次喝的汤和每一口吃的饭,在意识上随着食物地体内移动,尽你所能越久越好。感觉食物和饮水不只是在满足你的饥渴,还产生身和心的健康。希望一切众生都有相同的享受。欣赏和感谢每一次啜饮和咀嚼的快乐。  许多佛教训练都把食物当成治疗的工具。譬如,想象发自力量来源的加持光把食物转化成治疗甘露。然后,把它当做给予你喜悦力量的加持物来享受。  或者当你享受食物,如此思维:“这些食物正在给予我力量,以增强我自己的生命和服务别人。”  或者把食物想成清静美妙的礼物,把它供养给力量的来源。观想力量的来源高兴地接受了供养,并对食物加持以回报你。然后,带着觉察食物的加持来享受食物。这种训练结合了恭敬和布施、正见。  或者,以正见观想你自己示现为圣人或甚至数百位圣人。把食物当做加持贡品、智慧的方便来享受,将带来安详和快乐的证悟。  第二部 行走  行走  走路是最简单和最平常的人类动作,可以是纯粹的喜悦。不管是悠闲地散步或大步地迈向目的地,轻松和欣赏的态度可以将走路变成具有正念和治疗智慧的训练。  为身心之间天衣无缝的相互作用而高兴,然后走路、走路、走路  走路尽管自然,但把全部觉察带入其中或其他任何动作,都可以是修行。一开始也许很难觉察走路是一种连续之流,其中有许多个别的移动和层面各自发生。一开始,选择明显的层面,诸如每一步的移动,将专注集中在那上面。当正念发展起来时,对你周围环境的加持能量开放,诸如:大地、风、声音、气味和景色。为身心之间天衣无缝的相互作用而高兴,然后走路、走路、走路。  在许多走路练习之中,你也许可以观想力量的来源就在你右肩上方,想像行走带着你围绕力量来源的安详影像,这是对它礼敬的表示。  走进房子、建筑物或市镇时,你要以礼敬里面的一切众生,如此思维:“我正进入苦难众生的世界,以便帮助他们。”或“我正进入诸佛的净土。”离开任何地方时,你可以思维:“我正带领众生离开痛苦。”或“感谢有机会看见这些本是佛的众生。”  第二部 坐和站  坐和站  坐是禅修的主要身体姿势,让心可以在干扰最少的情况下放松和发展。当你不禅修时,来两良好和舒服的姿势可以鼓舞日常的正念。你也可以觉察到你正稳稳坐着,因而产生踏实、稳定的心态。  当站着时,以优美、放松的姿势开放你的身体,仿佛你的顶轮有一根线正把你往上拉,正确地拉直你的脊椎。这有减轻疲劳的实际效益,也让你在跟别人沟通时可以比较开放。如果你在超级市场或公车站必须排队等候时,尝试开放你的姿势。不要感到无聊或不满,开放你的姿势,可以帮助你享受你在等待时当下所呈现的宝贵生命,并且对之开放。  第二部 工作  工作  努力工作只为了生存  工作占据我们醒着的大部分时间。人小到大,我们年复一年地用功读书。然后,我们忙于开拓生涯和营生。最后,我们退休,努力工作职只为了生存,让身和心协调,排遣老年的无聊和孤单。在世俗生活追,除了工作和睡觉,就没有多少时间做其他的事了。  如果我们能够把工作当成治疗的工具,就可以转化我们的生活为情绪和精神的金矿。只要我们在工作所呈现的每一个情境里,培养出自身的安详中心,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不管做什么——办公室的工作、整理庭园、做木工、油漆或写作——我们都可以利用工作来表达我们安详的内在本性。尝试去发现你自然就会有兴趣的工作,但也要试着对你所做的工作发生兴趣。  由于开放,每一个情境都可以融入精神经验之中,就像雪花落入大海一般  当工作顺利时,正念地享受和庆祝它。当你感到无聊和沮丧时,也可以把宁静和正念带到这上面。把一切工作都看成是可喜的,或者至少要在工作上发现若干可爱之处。欣赏你接触到的人,对你正在解决的问题感到高兴和满足。尝试把工作上的挣扎看成是正面的挑战,把负面的经验看成是忍辱和放下的练习。如果我们觉得被某一个情境困住了,可以告诉自己:“没有其他的地方我该去,我就是喜欢这里。”以信心这么说,可以打开我们的开阔性。  慈悲之类的态度,或观想光之类的修行方法,都不是空洞的理论。我们可以把它们带进工作之中。特别是早晨醒来时,或接受加持时所经验到的开放态度,都可以做为支撑我们整日工作的基础。由于开放,每一个情境都可以融入精神经验之中,就像雪花落入大海一般。  第二部 看  看  以温馨和微笑的眼睛,让慈悲照耀出来  除了消极地浏览我们四周的形状和颜色,还有更多的东西可以看。我们的眼睛是窗户,透过眼睛,我们把我们的心理能量投射出去。只要看一眼,我们的眼睛就可以传播仁慈和喜悦。带着负面态度的人却利用他们的眼睛,把悲伤和痛苦传递给别人。  以温馨和微笑的眼睛,让慈悲照耀出来。如此,看的行为就变成祈祷、禅修和治疗的方法。如果能够仁慈和关怀的眼睛看别人,我们就不需要其他的祈祷或心理练习。如果我们能够以宁静和清明观看外在世界,我们的内在生命就会反映这种正面的能量,有如镜子一般。  第二部 说话  说话  如同我们看别人的方式一般,我们的话语和声调,可以对我们自己的周围人们的心产生深刻影响。因此,仁慈、关怀的话就变成祈祷。我们每天说话的声调可以是抚慰的、温和的,必要时更可以是坦率的。如果我们觉得舌头打结,无法和别人沟通时,可以请求力量的来源给予我们力量,同时想像我们的话语已经被净化了。让你讲话的声音信心十足地响亮出来,仿佛它是当下出自力量的来源。  第二部 睡觉  睡觉  在最高级的佛教训练里,睡觉时心融入光明的状态中,醒来时就以超越的觉察智慧呈现,不再对自我执着。把禅修延长到睡眠中需要很多的精神经验,但只要有持续而真诚的训练,就可以办得到。  即使我们无法把睡觉转成禅修的清明觉察,某些简单的佛教修习也可以在我们睡觉时带来舒服,这本身就是治疗。以非常安详的方式观想光。或者以温和的恭敬心,观想力量的来源就在你身体的中心或上面,以光照耀着你的身体,再往外照到全世界和全宇宙。  如果你想把你的训练延伸到醒着时的意识之外,就要发强大的意愿,将禅修的清明觉察带进睡眠之中,即使当你的心开始放松、即将进入睡眠的状态,也要停留在那里观想之中。最后,如果我们持续修习的话,这种开悟的觉察就可以在睡眠中当下生起。  如果你在睡眠中醒来,就以开放的感觉重复禅修。如果你的失眠症,将自己感觉成一个光体,也会是很好的修习。或者把温和的觉察带到你的脚或下丹田,感觉光就在那些儿,如此可以将你的散乱心安定下来。呼吸的放松觉察也是非常宁静的,可以安全地把你带入睡眠。  第二部 梦是觉醒的方法  梦是觉醒的方法  另一个佛教的训练是有关在睡觉和醒着时观想梦。我们一般都把晚上的梦视为幻影,但更大的智慧是欣赏醒着时的存在就像梦一般,终究是幻影。观想这个真理是软化日常执着和欲望的方法。  因此,我们要把梦看成梦,即使是醒着时的一切现象也要看成是梦  思维梦以及生命如梦,可以打开心在睡眠中的通路。睡觉时,再三思惟:“我了解到我的梦是梦,也兴地把梦当做真实的,因而对构执着或被梦吓到。”有些禅修者能够把敏锐的觉察带到睡眠中。做梦时,他们可以认出梦是幻影。因此能够快乐地在危险之上飞翔,或把魔鬼变成佛。  因此,我们要把梦看成梦,即使醒着时的一切现象也要看成梦!这种深刻了解可以纾解我们紧缚的贪欲和执着。  我们必须保持常识和平衡  生命也确实是变化无常、如梦幻泡影;伟大的国家和系统兴起而后衷落,人们生而后死,事物消长更迭  对佛教徒而言,这种修习所带来的平等心,是生死之间最重要转变状态的最佳准备。这也是减轻我们醒时的痛苦和训练。当然,我们必须保持常识和平衡。在西藏,我记得有一个误解佛法的人,他利用睡梦教法为借口,行为极端到屠杀牛群。健康的方式是对“实际”发展出游戏的智慧。因果业报律告诉我们;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行动负责。同时,生命也确实是变化无常、如梦幻泡影;伟大的国家和系统兴起而后衰落,人们生而后死,事物消长更迭。  在醒着的存在里,我们可以对咄咄逼人的“实际”事物,抱持游戏的态度。想像它们在一百年后,甚至几个月或几天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伟大的胜利和悲剧,在今天似乎是坚固、真实的,但很快地它们就会变成有趣的神话、传说。所以,我们不需要对自己太认真。我们可以放松,并同时在生命的正道上前进。  第二部 一个简单的修习  一个简单的修习  我们也许会觉得一醒来就被家庭、朋友和工作的责任所束缚,很难从事精神训练。如果真的是这个样子,在起床以及被匆忙的日常生活所干扰之前,最好有一个简单的修习。  诚如本章前面所提到的,在开放中醒来的修习,是一种特别有效的训练。心安住在宁静和温馨的感觉中。知道你可以把你的空阔感觉延伸到每一个情境。  以早晨的修习为始,可以增加治疗能量的影响力,就好像是以美丽的日出为开始的早晨。  第二部 三个需要专注的要点  三个需要专注的要点  掌握现在这个时刻,壑智而美好地活在当下,不要把你的焦点迷失在过去、未来或其他地方  最好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一个非常好的答案就是:重视当前的这一刻,此时此地,我们正在活着的那一点,对于它我们有直接而立即的控制权。因此,最重要的是,掌握现在这个时刻,壑智而美好地活  在当下,不要把你的焦点迷失在过去、未来或其他地方。  我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生活以及我们负有责任的人们身上  第二,我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生活以及我们负有责任的人们身上。务实地对待周遭当前的众生,如此就不会落入模糊不辨的行礼如仪和梦中世界。从现在开始,为每天都在你身边的人们,包括家人、朋友、邻居和你自己,扮演他们的快乐来源。  我们必须奉献自己给一切终生的福祉和幸福,特别是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这是修行的精要。诚如托尔斯泰(LeoTolstory)的《三个问题》(TheThreeQuestions)这个故事的结尾里,那位隐士告诉国王的话:  记住:重要的时刻只有一个——现在。它是重要的,因为这是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唯一时间;最重要的人是与你在一起的他,因为没有人知道他是否会与其他人交往;最重要的使命是对他行善,因为那是人类这一世唯一的使命。
第三部 佛教禅修   佛教禅修   通往开放之路   佛教徒相信终极的治疗   是要超越“我的”快乐,  体证超越执着于思想和情绪的真实智慧和解脱。  最后这四章所提到的一些禅修法门,  就在于如何开放我们而得到这种体悟。  这些修习可以导致最高的证悟,  也能提供“普通”的治疗和快乐。  第三部 第十二章 止观禅修  第十二章  止观禅修  “止”是心的安定,“观”是觉察和一如。  因为佛教徒相信终极的治疗是要超越“我的”快乐,体证超越执着于思想和情绪的真实智慧和解脱  本书所介绍的治疗练习,目的是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快乐、更安详。这是完美无暇的目标,但可以是有所局限的,因为佛教徒相信终极的治疗是要超越“我的”快乐,体证超越执着于思想和情绪的真实智慧和解脱。本书最后面的四章,将简述能够开放我们而得到这种体悟的某些基本禅修方法。  描写禅修总是困难的,因为文字只能贴近个人的实际经验。而且,证悟也有许多阶段。任何禅修者,即使是经验老到、全心投入的禅修者,都很容易走上岔路,形成某种执着。这就是为什么就某一点来说,谨慎寻找指导老师是非常重要的事。  精神的智慧未必与教法的真意有必然关系  对某些有慧根的人而言,任何治疗练习或经验都能导至开悟。西藏,有些初学者只修“前行”(preliminarypractices)就经验到最高的证悟,而其他修习最高级法门的人也声称,精神的智慧未必与教法的真意有必然关系。  最终目标是开放和无我——解脱由执着自我所产生的痛苦  佛教一切宗派所共通的止观修习,是大家常用并经过证明的方法,其最终目标是开放和无我——解脱由执着自我所产生的痛苦。  这些修习虽然可以导致更高的证悟,也能利益任何根器和具备任何修行功夫的人们。在最后这四章所提到的一切禅修法门,都能提供“普通”的治疗和快乐,就如同前面所描述的治疗练习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导致证悟。  虽然我们在做止心的练习时,可以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几乎任何一种现象上,但这里的焦点是呼吸。我们的呼吸是一个简单的专注对象,没有颜色或形状。而且,呼吸与身心是如此密切地相关联,因此只要把我们的觉察带到呼吸上,自然就可以安住在正念中,并打开通往一如之路。  除了观呼吸之外,许多佛教宗派也依赖强有力的观想修习。但毫无疑问的,简单的观呼吸已经包含有觉悟的种子。我们强调的是呼吸的正念和觉察——止观之道。  止是心的安定,一如的方法,是进入开放性之前对泥水的滤清。观是觉察和一如,具开放性,超越概念,在“自我”和经验对象之间没有分离。  初学者也许要花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的时间在“止”的训练上,才能自在地进行“观”的训练,但两者之间的界限可以是非常模糊的。因此,不必太担心定义。只需要姿势坐得端正,练习呼吸的觉察。  特别是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心会像颠簸不平和混乱的地方,被最微细的声音、思想或冲动所干扰。看到心的移动、不安的性质,是迈向专注的第一步。只要把你的心带回呼吸上,渐渐地,心就会变得比较稳定。  第三部 止禅  止禅  专注在一个对象上,不踌躇、不动摇,就是止的训练。有一种描述这种状态的说法是:我们专注在一点上。意思是我们把觉察只集中在这个对象上,此处是指呼吸。再三地,温和却坚定地把你的觉察带到呼吸上。  许多初学者发现专注在某一个地方的呼吸会有帮助,譬如说鼻尖或嘴唇上方,在这些部位都可以感觉到呼吸。不过,只要你觉得放松,又能集中注意力,就不必用这种分式来寻找呼吸。  另一种有用的建议是数息。在的心中,当你呼气时就数“一”,吸气时就数“二”,如此数到“十”。不要中断数目,继续从一数到十,只有你觉得舒服就重复这个过程。  让腹部放松可以帮助你平静的呼吸。有些人会提高胸腔来呼吸,尤其是在紧张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自然地呼吸,只要在吸气时柔和地把腹部外移,呼吸就会变得充足而放松。  而专注于呼吸时,如果你觉得不自在——仿佛你的气息变得比较短或压缩——就多多专注在呼气。把气呼进无限的虚空,可以纾解专注的压力。一般而言,吸气比呼气短。过一会儿,你的呼吸时间会自然变得比较长,但不可以故意让呼吸变长。  第三部 昏沉是宁静状态的自然副产品  昏沉是宁静状态的自然副产品  当它的心安稳下来,也不觉得不那么压缩了,就停止数息,把觉察带到你的吸气和呼气上。觉察气息的生起、停驻和消解。这种止的练习,可以让我们在禅修的时间以外,更容易把放松的正念带到我们所做的一切上。  正当我们觉得止的练习如此美好而心生欢喜时,也许突然之间就变得昏昏欲睡。昏沉是宁静状态的自然副产品。不要气馁。但记得要醒过来!这需要一点努力才能把我们陷入梦幻、散乱的心带回呼吸上。但不可以僵硬或猛烈地回到呼吸上。如此,我们就可以变得宁静而清明。  在禅修之中,各种微细而安详的经验都有可能出现。你也许觉得像羽毛一般轻盈。你全身也许会沐浴在快乐之中,感觉仿佛是清凉的和风在温柔地抚摸着你。有些人在他们的心中,看到星星、太阳、月亮、宝石、花环等等的美丽影像。如果有类似现象发生,要当做是专注有所进步的象征。你的禅修可以是非常愉快的,但不要尝试执着快乐。尝试捕捉、“冻结”或复制类似快乐的经验,可能会变成精神成长的障碍。  第三部 观禅  观禅  如实地经验任何观想目标的真正性质,就是观的训练。透过观呼吸,我们可以如是地觉察呼吸的移动和精妙的性质。  在觉察中与呼吸合而为一。在心和呼吸的一如中,没有自我可以执着。这种对于呼吸真性质的简单体悟,可以帮助我们证悟一切现象皆无我的绝对性。  在止禅中我们跟随呼吸,因此必须练习专注在“呼吸”上。在观的练习中,我们安住在呼吸的觉察上,不去思考为什么呼吸是这个样子、它在何处,或任何其他诸如“感觉呼吸的安详”等概念。  观是对于一如了了分明的练习。譬如,我们也许会觉察到长呼吸、短呼吸的前中后或呼吸的宁静。我们的呼吸来了,走了,改变了,没有任何执着、攀缘。在觉察中,没有必要有一个“我”去思考或诠释。只是在一如的觉察中而已。  观禅有一个修法是从观呼吸开始,然后在某一点上放下专注或技巧。那时候的禅修目标是任何生起的现象,换言之,根本没有目可言。我们可以觉察呼吸,或只是安住在两个思想之间出现的空隙。  在这种观的开放性练习之中,让心中所生起的一切来了又去,不要执着。一切任何的思想、感觉、觉受、影像和经验都可能会生起。既不要推开,有不要追逐它们。我们也许会觉得有一个“我”闯进来看着禅修。不过,没有必要把它看成是闯入;就让它生起,而后消失。让一切如其所如,不管是正面的或负面的。都不要执着。两个思想之间的寂静,就是我们的开放性。思想生起来了,好得很,但不要执取。  在禅修中,我们也许经验到痛苦的波浪,但一旦我们允许痛苦来临,不去紧抓不放,它们就会便的平静。当我们开放的时候,不圆满并不是问题;只要还它本来面目,它就是好的。有了观的觉察,感觉就是既非愉快也非不愉快,只是开放地被觉察在而已,因此就得以超越了。  心既非永恒也非不永恒,只是纯粹的开放。一切现象既非有我也非无我,不是真是存在的,而是开放的、安详的、不可思议的  练习观禅可以让我们在一切现象生起和消失时,看到它们的无常性和无我性。此一体悟,可以把心理幻想和情绪构拟的面纱,从一切万物真实本性的面貌上揭去。根源于执着自我的贪欢嗔苦,将当下象水中影一般消解。  在禅修中,我们可以把身体看成既非清净也非不情境,而是非常广阔的。心既非永恒也非不永恒,只是纯粹的开放。一切现象既非有我也非无我,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开放的、安详的、不可思议的。  开放性的任何一瞥,都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所帮助。如果我们对开放性有某些了解和经验,加深并扩大在我们禅修和生活中的修习,将是聪明之举。  对于观禅的开放性的描述,也许会让证悟听起来仿佛遥不可及。这么想可以是好的。既然如此,我们就能够放下“经验”有所得的观念,这可以帮助我们开放地禅修。  第三部 第十三章 恭敬心的治疗禅修  第十三章  恭敬心的治疗禅修  佛像本身不会改变我们的生命,  而是我们的心因为恭敬而开放。  在佛性中,一切即一,不论是心灵、地球和星辰、时间和空间。在这种一如中,一切都是圆满的,即使是我们平常看起来不圆满的东西亦然。佛性存在于一切众生之中,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林林总总之中。终极而言,佛是超越影像、文字或概念等属于二元心的产物。  这就是佛教徒的信念。因此,当某些西方人士对佛教感到兴趣时,一听到恭敬心的修习就会觉得失望。他们会这么说:“向我们深外的高级权威祈祷,正是我们所要抛弃的。”从恭敬逃开,却又发现信仰和祈祷等候在下一个街角,这对他们来说是多可笑的情境!  是的,一点也没错,整个宇宙都是佛性,安详就存在于我们自身。因此,何需恭敬心呢?因为它是放下自我这个观念的方法。信仰帮助我们开放。那时对怀疑和恐惧的放下。开放和接受的态度,可以让我们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帮助。  在佛教中,恭敬心就是信赖佛陀为导师,信赖佛法是道路,信赖僧团是精神之旅的支持  某些佛教宗派强调躬拜,把这当做恭敬心的修习。这是降服自我的简单方法。它相信:执着和控制欲把我们带离了智慧。在成规的宗教之外,也是可以有信仰存在。譬如,“戒酒十二步”(TwelveStepsprogramofAlcoholicsAnonymous)强调放弃那个想要控制一切的狭隘的小“我”,承认有需要向“更高的力量”求助,不管个人对这个力量看法为何。  在佛教中,恭敬心就是信赖佛陀为导师,信赖佛法是道路,信赖僧团是精神之旅的支持。  恭敬心就是在修行的道路上请求给予力量。精神的需求,不全然按照我们所希望、期待的方式或我们的时间表来实现。信仰的重点是开放性,这是收受加持和解除痛苦的方法。贝珠仁波切(PaltrulRinpoche)引用莲花生上师的话:  如果你的心毫无疑虑,希望将可完成。  如果你完全信赖地恭敬,加持将进入你身中。  恭敬心就像太阳一样,可以熔化我们对于自我的执着,让我们的真性照耀世界。贝珠仁波切引用止贡巴仁波切(DrigungKyobpaRinpoche)的话:  有如雪山般的上师……,  如果没有太阳般的信仰光芒接触,  溪流般的加持将不会流动。  因此,你要在信仰的训练上用心。  如果没有信赖或恭敬心,即使佛陀本人站在我们面前,我们也几乎的不到任何助益,因为唯一关系到我们精神成长的心还未做好准备。西藏谚语说得好:  任何人只要你把他看成佛,  就可以从他身上得到佛的加持。  任何人只要你把他看成傻瓜,  就可以从他身上得到傻瓜的效果。  虽然佛性无所不在,但我们可以借助观想佛像来训练恭敬心。佛像本身不会改变我们的生命,而是我们的心因为恭敬而开放。这时方便法门的精义。佛像能够启发我们,但主要的因素不在于任何佛像。在修行道上帮助我们的是,是以正面的态度来看待,以恭敬心和信赖来感觉。  依赖任何神圣的物像或心中产生的影像,是加持我们自己的方法,让我们得到从内在的佛所生起的喜悦。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强调过任何人可以观想他自己所选择的力量来源,诸如太阳、月亮或某一个人的形象。但这里我将描述一个力量的来源——根本上师莲花生大士,他是第九世纪的西藏佛教创始人,象征一切开悟者——佛、神及圣贤。  有许多精神象征都是能够启发我们的力量来源。譬如,我们可以观想释迦牟尼佛帮助我们得到智慧;观想药师佛治疗我们的病;观想以女性佛实示现的度母解除一切恐惧和危险。我选择根本上师的原因有二:一是他有无限的慈悲,一千多年来他已经帮助过非常多祈请他的人;一是我来自他的传承。根本上师的庄严现临,是绝对佛性的金刚显现,具有平定一切骚乱的巨大宇宙力量和快乐。  我将详细说明可以如何观想根本上师的形象,做为这种禅修法门的基础。与圣像有关的图像学,每一个细节够都可以给予教法;这些记号、符号、颜色和姿势,不管是个别来看,或是把它们当做整体的一部分来看和感觉,够能呈现那些教法,并且引起我们的正面感觉。  细节可以帮助有经验的禅修者安住于新中影像的觉察中,因为觉察是完整而丰富的。但如果你缺乏经验和技巧,也不要担忧;不管你观想多少都无妨,只有你觉得舒服就可以。在下面所引导的禅修中,真正重要的是文字企图表达的感觉。借着这种感觉,在你心中唤起莲花生大士的影像,简单但真诚。只要你感觉到莲花生大士的温馨和现临,就已经相当具有治疗作用了。  也请记住:艺术上的诠释,诸如本书所介绍者,都只是方面而已。一张图画或一尊像,也许能启发你、教导你,或做为禅修的起点,但不要觉得被它限制住。在观想时,最重要的是你心中的影像,以及透过恭敬心而来的温馨和开放。  第三部 祈请莲花生大士的庄严法相  祈请莲花生大士的庄严法相  就像从空无中盛开出花朵一般,莲花生大士的庄严现临也是来自想象。在美丽的光晕中,发光而年轻的莲花生大士,坐在清明、闪亮的月轮之上,而月轮有是在光明、温馨的日轮之上。月轮和日轮都安住的一株巨大的莲花上,芳香沁息,娇翠欲滴。莲花有上千片艳丽的花瓣。  日轮、月轮和莲花都是他出生的象征。他降生于“莲花佛部”(LotusBuddhaFamily),是由智慧(日轮)和慈悲(月轮)结合的“无垢生”。  根本上师(GuruRinpoche)的脸白里透红,永远年轻而睿智,超越改变和老化。他喜悦的微笑越痛苦。他清澈、圆睁睁、充满爱心的眼睛带来无边的快乐,治疗了我们的心,不管心如何移动和变化。也治疗了我们的身,扩及每一个细胞和原子。  他的袍子射出光辉。他的白色内袍和红色长袍象征菩萨的觉悟。他的蓝色外袍象征密法成就的圆满,他穿着比丘的袈裟。织锦斗蓬象征在宇宙真理中,一切宗教训练都是相同的。这件斗篷和他的帽、鞋也象征他的神秘力量。它们是沙荷罗王(KingofZahora)的礼物。这位国王原本企图烧死他,但根本上师却把火变成水,成为印度今日的雷瓦沙湖(RewalsarLake);国王大为叹服,就送了这礼物。  根本上师握持教法的象征。他右手中的金刚杵,象征不可摧毁的善巧和力量,代表男性的原则。他的左手握着颅碗,里面放着盛满不死甘露的宝瓶。颅碗象征空和乐的结合,代表女性的原则。报平和甘露象征长寿和佛性的永恒真理。  在佛教中,密宗上师常常都是在精神上与女性的佛母结合。女性的智慧在这里是用三叉戟代表,靠在根本上师的左臂肩窝上。三戟的三个尖端象征心的三个真性:开放、清明和慈悲力。装饰三戟的三个头,象征三种佛身;骷髅头代表全面的开放性,成人头是佛的清净相,青年头是凡夫心所见的不清净佛像。  其他的象征还有系在戟三上的头发,代表坟场的修行法门:观想身体的分解,以及证悟生死真理的解脱。  在他的无限智慧中,根本上师了知宇宙间的一切现象,当下具足而不离他的绝对、开放的本性。他的无量慈悲对全宇宙开放,泽及每一个众生,就好像母亲以爱沐浴她的独生子。  现在我们已经对这幅画有了若干了解,底下介绍由此延伸出来的恭敬心禅修。  第三部 祈请莲花生大士的力量和慈悲  祈请莲花生大士的力量和慈悲  观想你正坐在山颠之类的高处,凝视广袤、清朗的蓝天。享受这个景观几分钟,在开放性中休息。身在高处的想象,可把你的心提升到你的骚乱之上。开放的天空清楚不时雍塞你心中的影像、思想和情绪。  从这种开放性中,首先想象有着美丽花瓣的莲花座,然后是日轮,还有在日轮之上的月轮。最后,根本上师霞光万道地出现了。  感觉这位充满爱的觉者的无边安详的温馨,在这些感觉中舒服地休息一会儿。让恭敬熔化你的心。当你把你的觉察带到这幅图像时,要全神贯注,不只把当做你的心所创造出来的影像而已,而要把它视为真实而清静的治疗上师。  现在,想象整个地球充满各式各样的众生,他们有着恭敬的心、高兴的脸、愉快的眼。大家都在看着根本上师(一切治疗的来源)那充满爱心、美丽和有力的脸。想象你听到众生一齐念诵真言,声音整齐,旋律宏亮甜美。这个真言是根本上师祈请文,是治疗我们问题的工具,是心理和身体能量的愉快显现,是对于觉者现临的庆祝,是对于一如的清静音的观想。  从你的内心深处,诵念根本上师真言,方式有二:  藏化的梵文  OMAHHUNGBEDZARGURUPEMASIDDHIHUNG  梵文  0MAHHUMVAJRAGURUPADMASIDDHIHUM  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诸佛身语意的化身,莲花(生),祈请赐予一切加持。”  随着诵念和开放,从根本上师发射出各种颜色的加持光接触到你,带来温馨和身心的开放。这些光不但美丽、清静,而且是安详、温馨、快乐和开放的能量。让这种感觉透过每一个毛细孔和孔门渗透你全身转化成光和能量。  重复诵念这个真言许多次,让你自己完全融入声音之中。想象你的诵念已经打开一切众生的心,生起恭敬的喜悦;来自根本上师的光往四面方发射,驱除一切混乱、忧伤和痛苦。一切众生都在威力强大的诵念声中获得解脱。诵念声充满宇宙,一切都融入声、光和喜悦之中。  享受这种温馨和开放。让一切概念和感觉都融入恭敬的安详大海中,没有分别或界限,超越痛苦和兴奋、好和坏、此和彼、你和我,一切都是一如不二。  虽然这种禅修的高阶目的是精神证悟,但你也可以把莲花生大士观想成力量的来源,从图像发射出雷射光般的治疗能量,治疗一般众生的情绪或身体问题。或者想象治疗甘露从根本上师的宝瓶流向你,首先洗净你的一切心理、情绪和身体痛苦,然后以安详的和力量注满你整个身心。根本上师也可以是禅修时的力量来源,充当你的治疗师。  不管观想的什么,你可以在一次禅修中重复使用,只要感觉起来舒服就好。当你从事日常杂事时,时时刻刻都要把禅修的开放感觉带进你的生活。你甚至可以大声诵念真言,或者身处群众中时默念。  第三部 在开放中禅修  在开放中禅修  从高层次的佛教观点来看,现象来自空无,而后又消解入空无。因此,当我们在进行这个恭敬心的禅修时,首先要进入开放的状态中,让观想象明镜映照一般地生起。  在寂静中休息之后,同样在开放和一如之中结束。它就像是出生、活着、死亡的过程,是练习随缘放下的好方法。在禅修结束时,继续安住在心境的开放性中,还它本来面目,不要执着。  我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心境,在开放性的空阔中休息越来越久。我们可以从观想开始,然后放下技巧,只是以开放的方式观想。这时候,禅修的经验是什么并不怎么重要。也许可以把经验、经验者和经验方式全都融入一如之中。  不要尝试替开放性造成形状,或把它看成是某一种东西,或想从它得到些什么。只是还它本色。这是发现你的中心的方法。如果你信赖你真实的中心,就不需要寻找别的中心。只要开放和觉察。  最终的治疗必然要超越对外力的依赖。最终的治疗在于获取我们自己的安详、开放的性质,让我们得以透过那种安详和开放接触到一切。  只要我们还可能会有痛苦,禅修就可以深化和强化我们。当我们体悟到开放的性质时,禅修就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如果我们还是受制于二元概念,而且也依赖着外物,那么仰仗外界的治疗来源就是有帮助的,甚至是重要的。不过,重要的是了解:最终的治疗必然要超越对外力的依赖。总最终的治疗在于获取我们自己的安详、开放的性质,让我们得以透过那种安详和开放接触到一切。  第三部 第十四章 唤醒无限的内治疗能量  第十四章  唤醒无限的内治疗能量  做一、二个深呼吸,  放下你的一切压力和忧虑,  享受你身心的放松感觉。  做一、二个深呼吸,放下你的一切压力和忧虑,享受你身心的放松感觉。然后,缓慢而安静地做完下面的练习,每一个步骤做一或二分钟。  1.当你早上醒来时,或一天中的任何时刻,对力量的来源生起恭敬心(它可以是针对佛、根本上师或任何其他的力量来源)。恭敬心能够唤醒你的身和心,让身心盛开,并能够带来温馨、快乐、力量和开放。  2.观想并感觉你的心轮(你身体的中心)形成惊人的光花,在恭敬心的温馨中盛开。随后,从那个信仰的花心中,生起你的智慧、慈悲和力量是力量来源所蕴涵的觉悟品质。以具有热和快乐的光身显现的力量来源,从你身体的中脉——由明净光形成的宽阔通路——升起。然后,力量的来源装饰着无暇、无垠的天空,仿佛数千个太阳合而为一升起。  3.相信力量来源是一切佛菩萨和宇宙真理的智慧、慈悲和力量的化身。感觉你整个的身和心在力量来源的现临中,注满热、快乐和无限的能量。  4.然后,看见整个地球充满各种众生。他们的心充满恭敬,他们的脸绽放出喜悦的微笑。他们圆睁的眼睛,惊奇地凝视力量的来源。他们加入你的祈祷,以诵念表达他们恭敬的力量,以各种共鸣和谐地唱诵,仿佛大合唱团。以尽情的盛大庆祝来唱祈请文。  5.唱诵祈请文,想象祈请文已经引发了力量来源的慈悲心。力量来源的智慧、慈悲和力量,华为各种颜色的加持光(或甘露)来到你身上,接触每一个毛细孔。感觉接触时所产生的热。感觉热的快乐性质。感觉热的力量。  6.然后,光进入你的身体。观想和感觉你的一切负面习惯、心理疾病、情绪冲突、缺乏成就感、恐惧、身体疾病、循环或能量阻塞在你的体内变成黑暗。加持光一接触,一切黑暗就被完全驱除,离开你的身和心,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你的身注满惊人的明光,有着热、快乐和力量的觉受。然后看见并感觉到你全身转化成加持光身。感觉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转化成加持光的细胞,拥有热、快乐和力量。  7.然后,想着你额头(或任何其他身体部位)的细胞,由加持光所形成。它是庞大而美丽的。慢慢地,进入细胞之中。它像天空一般无涯无者。感觉细胞的广阔一会儿。  8.然后,看和感觉你的身体由几十亿个同样广阔、美丽、快乐的细胞组成。每一个细胞都因为力量来源的现临而增添光彩。觉察你奇妙身体的惊人展现和能量。所有细胞都彼此相爱、和谐相处。感觉你体内这几十亿细胞的力量,都因为力量来源而增添光彩。  9.你的加持光身的经脉、器官和肌肉的一切细胞都在呼吸。它们像海浪一般,开放而自然地呼吸着热和快乐。感觉那些快乐的运动所形成的波浪。波浪抚摸、松驰和熔化任何我们觉得僵硬的地方,以及任何尚未解决的情绪和尚未治疗的伤痕。感觉能量的场域。感觉那种感觉。与感觉合而为一。  10.然后,你可以唱诵OM、AH、HUNG做为治疗运动,以产生力量和开放性,并与它们结合。你可以大声唱,轻声唱,或在心中默唱。  当你缓慢而持续地反复唱诵0M时,觉察声音的波浪如何有力地在每一个细胞中回响,像海浪一般从你的声带涌过你的全身。享受力量(佛身的品质)的感觉。  以同样的方式唱诵AH,觉察开放、纾解和盛开的能量(佛语的品质)。  唱诵HUNG,觉察你自己融入力量和开放性(佛意的品质,无边的力量)的结合体。  11.你也可以用你的双手摆出一些手势,当做治疗运动,借以产生力量和开放性,并与它们结合。  非常缓慢而持续地在你的心脏处结金刚印——以大拇指指尖抵住无名指的基部,把其他手指盖在大拇指上,食指和小指微微向上张开。将你的脚放在臀部与大腿的连接处。觉察这些动作如何从你双手的每一个细胞影响到全身,有如河川的流动一般。享受力量(佛身的品质)的感觉。  以同样方式在你的心脏处结开花印——握拳向上,打开你的手指(一只接一只,从小指开始),敞开你的双手和双臂。觉察开放、纾解和开花(佛语的品质)的快乐感觉。  结观想印——双手置于你的小腿上,掌心向上,右手放在左手上,两只大拇指轻轻接触。觉察你自己融入力量和开放性(佛意的品质,无边的力量)的结合体。  你也可以在唱诵OM,AH,HUNG时结这些手印。  12.你可以看到在你身体四周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加持明光的光晕,充满着能量。它是防止任何负面力量进入的保护性光晕。它也是将能量场域中的一切转变成加持光的转化光晕,就像雪花落入温水一般。  与一切如母众生分享加持。  第三部 第十五章 治疗的慈悲观  第十五章  治疗的慈悲观  透过对别人的慈悲,  我们可以发现真正的中心,  不再吸干每一个人以饲哺我们狂野的自我。  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  如果我们能够发慈悲心,其他的精神经验将在我们身上自然生起。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它能够解脱我们的自我执着。  因为佛性永远存在于我们身上,所以我们都能够发起强大、无玷、宽宠大最的慈悲心。慈悲可以开放我们闭塞、僵硬的心。它能够平静我们狂野的脾气,转化我们阴沉、堕落、负面的性情。它带引我们离开黑道——由自私和挫败所创造的隐性监狱——走入光明。透过对别人的慈悲,我们可以发现真正的中心,不再吸干每一个人以饲哺我们狂野的自我。慈悲是我们的心的治疗性质,透过它我们可以发现安详。  佛教的基本法门是以简单的方式开始,然后再打开向外的慈悲圈  即使我们知道慈悲可以安全地把我们带上执真正的道路,但我们发现很难停止执着自我,因而无法经验到对别人的开放性。佛教的基本法门是以简单的方式开始,然后再打开向外的慈悲圈。  因此,我们必须对自己抱有健康的爱,照顾我们的真正需要和福祉,当喜悦在我们之中生起时欢迎它。我们必须欣赏身边的人,照顾我们,切身去体验热心的态度,而非只是没有付诸行动的语言或模糊的感觉。渐渐的,我们就能够扩展我们的慈悲修行。  慈悲并不表示忧虑。慈悲是心胸开阔的智慧和关怀,而忧虑是根源于执着,削弱我们帮助别人的力量和能力。  当我们关怀某人时,常常会感到忧虑。这是世俗心不可避免的反应。因此,如果能够的话,你可以关怀,但不要忧虑。万一忧虑迸发出来了,不要因忧虑而忧虑。想反的,把它看成是正面的,如此思维:“我正在忧虑,因为我爱这个人。关怀才是最好的态度。”以这种正面的心态来看待忧虑,并且为它而高兴,那么负面的影响力将被转化成建设性的能量。  我们如何能够对我们的敌人或我们厌恶的人感到慈悲呢?有效的方法是把他们看成如母众生,他们实际上是仁慈的,良善而有爱心的,只是他们的真性而障蔽了;或者,由于我们自己的视线被乌云遮蔽,因此我们可能难以辨认出他们身上的佛性。  在禅修时,我们可以开始打破将我们与别人分隔的壁垒。宗喀巴大师(Tsongkhapa)慈悲和禅修说:  慈悲的特性是观想:“愿一切众生都解脱痛苦”,而且“我将带领他们通往自在。”慈悲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观想亲爱的人,其次是不爱不恨的人,最后是敌人。当怨亲平等的慈悲心生起时,就观想宇宙的一切众生。  接着将描述以别人的悲苦为重点的心理练习。有些人忧虑观想可怕的痛苦可能会产生心理疾病,但实际上这会让我们放下我执,因而治疗了我们。因此,打开你的心,让慈悲的感觉涌起。  生动地观想一位无助、受惊吓、受折磨并哭叫求助的人,并想象你就是他。你可以观想临终时极端痛苦而毫无存活希望的人,每一秒钟都在死亡边缘、哭喊求助、以泪流入如注的眼睛凝视活人世界的人。或者,你可以观想在惊恐、啜泣、无助的爱人面前,被刽子手粗壮的手拖往刑场的死刑犯。或者,看到一只无害的、温柔的动物,在如雷的恐怖笑声中,正遭屠夫以利刃宰割。或者,想象一个人被困在大火、洪水或地震之中,透过沾满血迹的泪水,看着一辈子钟爱不舍的世界最后一眼。  然后,了解这个痛苦的众生正是你自己的父母、孩子或爱人,因为佛教徒相信,一切众生在我们不可胜数的前世中,都曾经是我们所爱的人。然后,想着:“当她是我母亲的时候,她给我一切我所需要的爱和关怀,她以仁慈温暖了我的心,她为了我而牺牲她的幸福和睡眠,随时都把我放在心上。但今天却没有人帮助她逃离这个险难。她没有机会在这最后的时发挥她所需要的智慧的力量。我是她的独子,怎么能够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这一生的荒唐无聊事上,而无视于她的痛苦和恐惧呢?”现在,下定决心踏上慈悲之路,如此思维:“我在全世界面前发愿,从这一刻开始,我要将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奉献在修行上,以疗治一切痛苦的如母众生。”  你也可以借着安住在正面的影像上,开始慈悲的训练。想想父母、朋友或老师曾经给你的仁慈和慈悲,并唤起那些记忆所给予你的美妙的温馨感觉。然后告诉你自己,你将把这个伟大的慈悲礼物散播给别人,无条件地布施出去,就像阳光温暖全世界和全宇宙一般。  或者,你可以借着你自己的极大痛苦和恐惧来生起慈悲心。我们遭遇痛苦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徒然地尝试躲起来,却不知道痛苦可以成为无价之宝。只要有正确的态度,受苦的辛酸滋味将让我们更容易了解别人的痛苦。  去看并感觉受苦的众生,可以让我们深刻了解轮回。这可以产生强大的能量,不仅是对别人的怜悯或祝福而已,而且全心全意的发愿和承诺,负起解脱一切众生远离轮回火坑的责任。  借着对一切如母众生发起强大的慈悲心,将可去除我们的嗔恨、嫉妒、羡慕和贪欲。慈悲心熔化了敌友、你我、好坏的壁垒,让喜悦和安详可以容身。  古印度伟大的大乘哲学家无著(Asanga),在山洞里观想弥勒菩萨十二年,依然不见任何真正的成就。直到有一天他离开洞穴,看到一只咆哮、狂怒的狗躺在路上奄奄一息。在他企图要帮助这只狗时,突然涌起无限慈悲,而这只狗转化成弥勒菩萨熠熠生辉的身体。“菩萨,你真不慈悲,”无著悲叹着:“为什么这么长久以来,你一直不向我显示你的脸呢?”弥勒菩萨答道:“我一直都与你同在,不曾离开。你看不到我,是因为你自己心中的障碍。慈悲已经将它们全部净化了。”  当我们的慈悲增长时,就比较容易放下我们不断在分别的心  在慈悲的开放中,我们可以转化混乱为清静见,这是心的本初智慧  我们大多数人发现很难想像什么才是“悟证永恒、全面的开放性”。不过只要我们修习慈悲,我们的愚痴、执着和恶业的因循将开始消失。  当我们成佛时,慈悲自然就在我们的心中生起,这是佛性遍一切处、无所不在的力量。诚如龙清·拉然巴(LongchenRabjampa)所说:  源自真性(佛性),  慈悲的力量四面八方生起,  完成别人的繁盛。  第三部 祈请观世音菩萨打开我们的心  祈请观世音菩萨打开我们的心  观想任何力量的来源,可以帮助我们向慈悲开放,就像在肥沃的土地上播种一样。如果能够观想一位神做为启发的影像,力量会特别大。这里我想介绍的是的是祈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这止观想的方法和内容,与其他能够导引我们开放的练习相同。这里的关键是把心打开的意愿。即使有时候我们发现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慈悲,但意愿本身就已经相当具有治疗效果了。  只要你觉得舒服,就尽可能观想得越仔细,但要以放松而真诚的专注来观想。将你自己完全融入观想之中,让觉察和影像合而为一。  想象你站在山一般的高处,看着无限的天空。做一个深呼吸,停留在这种开放之中,随你想停留多久就停留多久,放下你的一切压力和焦虑。  观世音菩萨以你所能想像得到的最有启发性、最安详、最庄严的形象,从开阔的天空出现在你面前。你的身体呈白色,发射出光,像雪山或水晶山被数千个太阳的光映照着一般。  他身上饰着丝绸和珠宝,坐在一朵美丽的莲花中央的月轮上。观世音菩萨稳固地坐着,象微佛性不可动的状态。  在这个禅观中,观世音菩萨具有四只手臂,将他无限的慈悲传布给宇宙中的每一个众生。他的第一只手在心轮合之掌,象征涅呬与轮回的一如——是觉悟与世间苦难的结合,一切都如实的圆满,包括世间的挣扎和无常。在他合掌的手中,握着一颗如意宝珠,代表满足一切有缘众生的需要。菩萨的第二只右手拿着水晶项链,象征他对一切众生永远休止的慈悲。他的第二只左手握着一朵白色莲花,象征地无暇、无限的知识和智慧。  他的眼睛充满无限的仁慈和关怀,以无条件和无休止的爱,张眼看着一切众生。他年轻而永恒,超越一切痛苦,他那喜悦、微笑的脸,让每一个众生解脱痛苦。  在你的心中生气的感觉,不只是你的心所创造的形相,也是观世音菩萨真实、清净的形相,是诸菩萨的化身。相信这个影像是你自心清静性的反映,示现为菩萨相。感觉他出现在你身和心中。为他带给你的居处、你相处的人以及全宇宙的加持而高兴。  观想在观世音菩萨面前的土地上,有各式各样的众生,他们因菩萨的现临而雀跃不已。而在,以温馨的感觉,想象地球上的一切众生跟你一般唱诵下面这个真言:唵嘛呢叭弥伅哩(OMMANIPADMEHUNGHRI)  或  唵嘛呢叭弥伅(MMANIPADMEHUNG)  这个六字真言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宝部和莲花部的佛,我们祈请你。”或广义说:“握有慈悲和智慧的珠宝和莲花的佛,请赐给我们你的加持。”  把你自己完全融入唱诵的声音当中;以你觉得具有启发性的方式,再三地唱诵。这时候,你要重新观想。以温馨和恭敬,想像所有地方的一切众生都张大着喜悦的眼睛看着观世音菩萨。真言的甜美声音充塞全宇宙,把每一个形相、声音和概念转化成对观世音菩萨的庆祝。  现在,在你的心中,听到观世音菩萨抚慰的声音,他一遍又一遍地说:“你一切不良的行为和感觉,都已经完全被治愈了。现在你是清静圆满的。感觉快乐与安详。”让这些话语的意义可以被深刻感觉得到的灌顶和加持。  现在,治疗光从观世音菩萨身上发射出来,当光接触到你的时候,你的心全然开放给围绕在观世音菩萨四周的一切如母众生。这些光不只是美丽、清静的形态而已,也是安详温馨、快乐和开放的能量。来自观世音菩萨的光,经过你的身体,流向一切众生,驱除一切痛苦。让宁静和开放的感觉透过你的传布出去。感觉整个世界已经在慈悲中合一。你尚未驯服的心有如冰一般寒冷、坚硬,都在慈悲中融化;借着菩萨慈悲光的力量,你的身体被转化成清静的光。菩萨的光就像一千个太阳,但绝不会伤害任何人的眼睛;相反的,会带来安详与解脱的抚慰感觉。当这光从每一个方向发射出去时,全宇宙都融合在安详和一如之中。  感觉宇宙的宽广和开放。让你的一切思想的感觉消失在菩萨无限的安详的温馨之中;在他的慈悲中,没有苦乐、好坏、彼此、你我的分别。在深厚的安详之中,一切即一。在你的心的治疗性开放中休息。你可以再三重复这种禅观,只要感觉舒服,越多次越好。  这种禅修法门有多种形式,你可以观想本书前面所提到的其他治疗能量。研究祈请文的大师卡玛·查美(KarmaChakme),把一般和神圣经典的许多修持法门配合神秘的教法,浓缩成观世音菩萨的观想法,用来治疗一般疾病。  想像观世音就在病人(可以是你或别人)的头上。他有两只手臂,右手做出保护的手势,左手握着一朵白莲花放在心轮。观世音的许多瑞相中,有一个是他的真言唵嘛呢叭弥伅(MMANIPADMEHUNG)形成一个圈子,围绕着他的心脏移动。灿烂的光从真言发射出来。  向大慈大悲、施无畏的观世音菩萨祈求解脱疾病,并且相信这个祈求将得到回应。  卡玛·查美描述其余的修习如下:  你可以把任何慈悲观的感觉和能量该入日常生活之中;这是我们永远可以得到的加持。欢迎生命带给你的一切——那全都是悟证真性的机会。  从菩萨的身体流降甘露,涤去病人的一切疾病和病症,然后注满他的身体。  接着尽可能持诵下述真言:OMMANIPADMEHUNGSARVASHANTINGKURUYESOHA(意思是:慈悲和智慧的菩萨,愿一切疾病都得治疗)。  然后,这个人头上的菩萨化成光,融入病人身中。  记住:你可以把任何慈悲观的感觉和能量带入日常生活之中;这是我们永远可以得到的加持。欢迎生命带给你的一切——那全都是悟真性的机会。  当你高兴时,把它当做佛的加持能量去充分感觉,但不要执着。当你受苦时,想着:“愿这个苦厄当成是带来精神启发和觉察——人生的最高目标的正面力量  附 录 本书的经典来源  本书的经典来源  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就在此时的当下,但最好的忠告却往往是前人遗留下来也我们的。我大量引用古今许多伟大精神上上师的金玉良言,用意就是让这些智慧的声音,以他们自己美丽而富有启发性的文字直接说出来。  另一个理由就是为本书的基本理论作证。对于我们的心如何能治疗痛苦,经典上所开示的法门比比皆是。各国,只有一小部分适合本书的性质。我想读者可能会好奇地想知道经典中所呈现的若干治疗练习。此外,本附录也提供有关心和情绪的进一步经典来源。  附 录 以观想治疗  以观想治疗  经典忠告我们以坚强的信仰、真诚的祈祷、唤起心理的影像等方法,来治疗心和身。  第一步是找出心理或身体的疾病——佛经所谓的“否定的对象”。负面的情绪和疾病都根源于执着自我,但在我们能够予以纾解之前,必须先认清它们。寂天菩萨说:  没有找出罪魁祸首,  你将无法体悟它的不存在。  因此,在观想正面的影像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心和问题的来源。诚如札卡巴(Zhabkarpa)所说:  如果你不能确定心的实际特性,  不管你不做什么良好的训练,都不能击中要害。  这就好像目标在附近,  却把箭射向远方。  这就像小偷就在你家中,  却拼命在外头搜寻。  许多经典都建议把疾病观想成某种形状,例如污垢。负面的影像一旦被五唤起,就可以用甘露和光之类的治疗能量加以净化。利美俄哲(Dri-meOzer)描述一种观想,其中的力量来源是金刚萨镰菩萨——无限真理和力量的化身:  观想光和甘露从菩萨的身进入你的身,净化里身的业障。……你的身受到加持,成为金刚身、佛身。来自菩萨语的光和甘露,净化你语的污染……你的语受到加持,成为金刚语。来自菩萨意的光和甘露,净化你意的业障。……你的意受到加持,成为金刚意。来自菩萨各部位的光和甘露,净化你把身语意执着为“我”的染污。……你已经受到金刚智的加持。  在一篇治疗的启请文中,杜钦哲仁波切提到使用烟、火、风、水和甘露的治疗观想:  菩萨(力量的来源)的手握着如意宝瓶,  冒出芳香的烟云。  他烧掉我们一切的污垢、缺点和烦恼。  从菩萨的鼻子呼出智慧风,  吹走我们一切的烦恼、焦虑和乌云。  从菩萨的嘴吐出加持的云雾和智慧甘露,  洗净我们一切的疾病、恶业、烦恼、  不和谐与失意。  愿一切污垢被智慧或烧掉。  愿它们被强大的风力吹走。  愿它们被甘露净化。  十八世纪一位伟大的禅修法门作家泽旺·桌珠(Tse-wangChokdrub)描写治疗前的心理准备的需要——特别是透过专注来修止观。  为了去除昏沉,你必须强力、全面而专一地把意念放在心轮。为了消除心的放纵、兴奋或狂乱,你必须强力、全面而专一地把意念放在脐轮。但你的专注变得专一而坚强时,心就既不会昏沉,也不会吊举。  泽旺·卓珠提供一个实际的治疗练习:观想我们自己是佛,相像在我们的心轮有代表佛的菩萨心的“伅”(Hung)字:  为了治疗身体疾病,首先观想并看到你自己就是佛。在心轮观想有一个米粒大的深蓝色“伅”。如果你的病是热性的,就观想有一个米粒大的白色“伅”字从深蓝色“伅”字射出,绕着你上半身的每一个部位,吸走一切疾病,就好像磁铁吸走铁一般,从你的头顶离开,消失于太空之中。然后,呼气。如果你的病是冷性的。就观想有一个红色“伅”字从深蓝色的“伅”射出,绕着你下半身的每一个部位,像磁铁一般吸走与冷有关的一切疾病,从你的“下门”离开,消失于地球的深处。如果你某一个部位(如手臂)疼痛,就观想在痛处有一个黑色的“伅”字,吸走一切痛,从你的指尖或眼睛离开,消失于太空之中。  泽旺·卓珠也描述如何把我们的觉察融入痛苦。他谈到消解于“大印”(GreatSeal,佛教术语,意为“开放”):  不管你正在经验什么疾病,或它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发生在你幻身上的一切痛苦,都是因为不了解真理而产生愚痴才发生的;一切痛苦之所以发生,全都是因为执着自我,而后产生烦恼、执着和嗔恨。接着你必须进一步分析。如果你说:“所有这些痛苦的根源都是执着自我,我将舍弃它。”那么所谓的舍弃者,就是因为执着自我才生起的。舍弃执着自我的正确方法应是:不管你正在经验什么痛苦或疾病,都不可以有任何思考,你只需要观想(正在经验的)痛苦者和痛苦本身的结合或一如,既不接受(正在经验痛苦的自己),也不拒绝(痛苦)。强力而专一地把你的心专注在那个结合之上,就是毫无限制的一如和开放,如此一来,痛苦本身和经验痛苦的人的概念,全都融入“大印”的广袤中,没有接受自我和拒绝痛苦的任何分别。这将切断跟执着自我的连系。  附 录 身、心和现象的觉察  身、心和现象的觉察  觉察你自己身体、感觉、思想和现象的品质和性质,是“四念处”和“止观”等一般佛教禅修的中心焦点或主题。它是维持对于每一个心理思想和感觉,以及每一个物理现象和时刻的觉察,觉察时要开放,不可以有任何概念上的执着或情绪上的冲突。  密宗“二次第”(twostages)和道和目标是:觉察身、心、宇宙的正面和愉悦品质、及其开放性质。  体悟身体和宇宙的每一个细胞或原子都是佛的品质  在密宗教法中,你要学习体悟你自己的身和心及宇宙全都是佛的品质和智慧。甚至在一般教法中,都强有力调每一个原子皆是佛净土和无量无边显现。《普贤菩萨行愿选》(Bhadracharyb-pranidpana)说:  愿我从每一个原子中体悟  三世一切净土的圆满示现。  愿我进入十方(每一个原子的)诸佛净土中。  附 录 了解心  了解心  第七世纪有一位伟大的佛教中观学者月称(Chandra-kirti)写道:  众生首先执着“自己”为“我”,  然后执着“事物”为“我的”,  仿佛水车般地在婆娑世界轮回不已。  但我们这些痛苦的众生又如何放松对自我的执着呢?我们都习惯把经验想成正面或负面,但情境的好或坏,对于我们如何看待和运用情境,关系并不怎么大。贝珠仁波切引用龙清·拉然巴的话,劝我们使用方便善巧来转化我们的生活:  有时候看着自我显现的和谐环境是什么性质。  了解它们是自我显现的,  它们的生起就可以成为精神经验的支持。  有时候看着负面环境的显现;  这对于驱除执着愚痴非常显现;  这对于驱除执着愚痴非常有效。  有时候看着朋友和老师;  学习他们的优缺点,可以启发你的训练。  有时候看着四大在空间显现的奇迹;  这可以让我们的心思融入心的真性中。  有时候看看人你的国家、住处和财物有什么特性;  把它们看成是幻影,  可以驱除你对那些幻像的执着……  总之,认识千变万化的现象有什么性质或特性;  可以驱除你把它们当成真实的愚痴执着。  我们大多数人把寂寞看成是负面的情绪,但经验老到的禅修者,早就体悟如果以放松的心情看待这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软化僵硬的概念,带领我们进入更深层的观想。贝珠仁波切写道:  如果你停留在一个令你感觉寂寞(或悲伤、索然无味、空虚)的地方,观想的禅定就可以在我们身上生起。诚如密勒日巴尊者(LordMilarepa)所说:  在无人的空谷洞穴中,  没有时间让寂寞停止,  没有时间让心不断离  对三世上师、诸佛的恭敬。  当我们开始了解心时,就可以知道根本没有必要去执着快乐、悲伤或任何其他心理或外界的现象  一切现象都只是心的反映和指称  在佛教的观点中,一切现象都只是心的反映和指称。米帕仁波切(MiphamRinpoche)写道:  一切都是心的魔术表现。  如果解脱,那是心的解脱;  如果束缚,那是心的解脱;  如果束缚,那是心的束缚。  离开了心,  既没有解脱也没有束缚,  既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  既没有佛也没有众生。  在最高层次的了解里,我们可以在放下执着中发现安详,我们的烦恼将因而消失,世欲贪欲的追逐游戏将停止。寂天菩萨写道:  当你已经了解  既没有感觉的经验者,  也没有感觉时,  你的贪欲(感觉的结果)怎么会不离开呢?  烦恼  造成我们烦恼的,正是我们的执着态度。佛经说,有六种烦恼最严重:痴、嗔、贪、悭、嫉、慢。  忍辱被特别视为具有特殊影响力的美德。它是一种放下的态度,既不拒绝也不执着环境或情绪,只是让现象生起和消失。寂天菩萨写道:  恶莫大于嗔恨,  善莫大于忍辱。  因此,尽你的一切心力  献生命于忍辱的修习。  如果有人在嫉妒和荆棘巢穴中匍匐,第一小步就是要想到有人比我们还不幸,祝他幸运  有关正确态度的经典开示,都承认我们大多数人很难处理烦恼。经典说,就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吧!因此,如果有人在嫉妒的荆棘巢穴中匍匐,第一小步就是要想到有人比我们还不幸,祝他幸运。这常常可以软化从前只求自己快乐的顽固习性,并且种下为他人的好运感到喜悦的可能性。  忠告常常都是十分踏实的。为了松解悭吝,佛陀开示人们首先要送些蔬菜之类的小东西给别人。寂天菩萨写道:  佛陀教导人们,  首先布施蔬菜之类的东西。  慢慢训练之后,  连自己的肉都可以布施。  佛教徒相信轮回,并且把布施看成是可以带到来世的善业。龙树菩萨告诉我们,不能够布施或享受的财富,只不过是痛苦的来源而已。  享受财富带来这一世的快乐。  布施财富带来未来世的快乐。  不享受又不布施的财富废物,  带来的只是痛苦,不是快乐。  西藏佛教萨迦派最伟大的学者萨迦·班智达(SakyaPandita)宣称:  最好的财富是布施,  最好的快乐是心的快乐。  觉察你自己身体、感觉、思想和现象的品质和性质,是“四念处”和“止观”等一般佛教禅修的中心焦点或主题  像贪欲之类的强烈烦恼,会把我们捕捉入痛苦的陷井。贪欲和执着把我们带离心的真正安详  为了放松我们的执着,应该要深刻观想一切现象的无常性。纳吉·旺波(NgagiWangpo)说:  这一切的财富就像蜜蜂的蜜。  虽然它们搜集蜜,享受到的却是别人。  亲友的聚合就像宾客会面,  虽然在一起,终究是要劳燕分飞。  生命就像草尖上的露珠那么无常。  虽然我们在这里,很快就会消失。  死神就像间谍,  日夜都在伺机抓拿我们。  这一世的现象仿佛正要从梦中醒来:  它们是无常、迅速的,  而我们将会离去,丢下它们。  因果的业仿佛我们的影  随时都跟着我们。  因此,有智慧心的人们,  从今天起就踏上解脱道。  《自说经》(Udanavarga)说:  如果你希望拥有一切快乐,  就舍弃(追求快乐的)一切贪欲。  舍弃了一切贪欲,  你将享受最高的快乐。  只要还执着贪欲的对象,  你就不可能得到满足。  因此,不管是谁,都要以智慧戒除贪欲,  享受满足。  在一切烦恼中,痴是主要的毒素。我们被困在挣扎之中,因此很难如实地看到无常、痛苦的世间,也无法体悟我们的真性和一切现象的开放性。只要我们能够放下对于“自我”的执着,步伐再小,都有智慧。寂天菩萨说:  任何人想要纾解痛苦,  就必须发展智慧。  《法句经》说:  当你以智慧体悟到  一切现象都无我时,  你就不会受到痛苦的伤害。  这是圆满之道。  附 录 词汇解释  词汇解释  绝对光(absolutelight):  依据龙清巴尊者的说话,世俗概念中的五项身心要素是佛性中的五佛身,五种烦恼是五种本初智,五种身体元素(五大)是五净光……等。在佛性中,它们呈现出一如或结合、安详和喜悦的性质;但在世俗心中,心和它的对象被认知、执着和经验为五种身心要素、五种烦恼和五种身体元素……等,呈现出二元、情绪和痛苦的状态。  阿(AH):  依据大乘经典,AH是一切声音、表示和字母的来源;它是非生的、非创造的、非构思的,而且是开放的、清静的和自然的。它并不传达任何概念性的表示,而是显现一如的本初性质及空性。  中阴身(bardo):  依据佛教,在你死后,将有中阴身,这是过渡的时期,在中阴身之后,你将轮回到下一世。在中阴身,如果你有准备的自豪感,可以证悟真如法性,而一切现象都是一如的。  佛身(Buddha-bodies)  佛的不同面相。大部分教法都提及三种佛身。法身(ultimate-body)是佛性的全然空性或开放性。报身(enjoy-ment-body)是佛的真实或清净相。此中,诸佛的一切显现和净土的现象显现都是不变的,与佛法不可分离的。化身(manifestativebody)不是真实或清净的佛身,它是依据众生的需要和认知而显现出来服务众生的形相。  密宗呼吸修习或密宗气功(esotericbreathingpractices):  在西藏佛教中,有许多宗教气功的法门,例如风(Lung,藏文为rLung)或脉风Tsalung,藏文为rTsarLung)。这些法门运用体内的气,做为产生能量的主要方法,进而证悟大乐和空性的结合——最高的真理。因此,密宗修行人以体内的热来生活:不需衣服保暖,像鸟一般在开空飞行,依靠气而维持生命,不需食物,常春不老。再者,有一个守住气和心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们集中在肚脐下面某个定点。此类训练的说明,必须阅读其他书籍。  五色(fivecolors):  每种色各有自己独特的治疗力量。昆坚·龙清巴(kunkhyenLonglchenpa)写道:“因为智慧(真性)是不变的,它的光呈现绿色。因为智慧是清净的,它的光呈现白色。因为智慧是涵摄品质的,它的光呈现黄色。因为智慧是涵摄力量的,它的光呈现红色。因为智慧是成就一切(四)行的,它的光呈现蓝色。”他在《自己出现》(RangShar)中诠释:“白色光(行动的光或能量)是安详的;黄色光是发展的;红色光是(控制一切的)力量的;绿色光是(解除负面的)强力的;蓝色光是一切(四)行的成就。”  执着自我(graspingat”salt”):  把一个人的自己(“我”和“我的”),或其他生命及事物(“他”或“她”,“此”或“彼”)了解为真实存在的实体的概念。  光(light)  像日光之类的一般光,被认为是四大的清净面相;纳托朗托(NatsokRangtrol)说:“四大的清净面相是光,诸如太阳的光、水晶的光。”  光身(Lightbody)  西藏许多成就大圆满(Dzogchen)的上师,在去世的时候会证得光身或虹光身(rainbowbody,藏文为jalu),将肉身转化为净光身,只留下指甲和头发。有些证得“大迁识净光身”(purelightbodyofgreattransference,藏文为jaluphowachenpo),将他们的四大身转化成净光身,没有留下任何身体遗物。  莲花姿(lotusposture):  这是一种最普遍的东方禅修姿势,包括七个要点:(1)双腿交叉跏趺坐,或称莲花姿:(2)将手放在小腿上,作禅定式;(3)脊椎挺直;(4)下巴稍微放低以弯曲颈部;(5)像鸟翼或车轭一般伸出两臂;(6)降低视线,沿着鼻尖看前面一或两码处;(7)以舌尖抵住上颚。  真言(mantra):  梵文中一种威力强大的单字、词或短文,具体表现声音、话语、表示和力量的绝对性质。也是佛菩萨的圆满智慧和力量的表现或显现。修行人可以诵持真言,当做一种禅修、启请或精神表示、行动的方法。  根本上师真言(MantraofGuruRinpoche):  OM(唵):佛身的种子字  AH(阿):佛语的种子字  HUM(伅):佛意的种子字  VAJRA(缚杂拉):钻石(坚硬),法身(佛的绝对性)。藏音BENJA(班杂)  GURU(咕噜):上师(繁荣)、报身(佛的清净相)  PADMA(叭弥):莲花(清净)、化身(众生所认知的佛身)  SIDDI(悉地):一般和非一般成果的证得  HUM(伅):请赐予;愿(祷求)  观世音菩萨真言(MantraoftheBuddhaofCompassion):  在佛经中,这个真言只有六个字,但在大部分伏藏(ter-ma)中****有七个字,后面加上HRI是持咒者所要启请的观世音菩萨心字,其他六个字是启请它的工具。  OM(唵):A+O+M=OM;象征诸佛的身语意,此处由观世音菩萨呈现。  MANI(嘛呢):宝珠;象征希望的实现、善巧方便。  PADME(叭弥):莲花;象征无染的清净、智慧。善巧方便和智慧的训练是佛教的修行之道,它们的圆满就是佛性的善巧方便和智慧。  HUNG(伅):统一、启请或结合。它代表善巧方便和智慧的统一。它启请观世音菩萨赐予善巧方便、智慧和一切加持。另一种解释,HUNG将持咒者与观世音菩萨的身语意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  HRI(哩):心字;代表持咒者所要启请和结合的观世音菩萨心质。  简单的意义:握持宝珠和莲花(慈悲与智慧)的菩萨,请赐予我们你的加持。  唵阿伅呼吸法(OMAHHUNGbreathing):  OM代表佛身,它是我们众生本具的真性的不变力量和美。AH代佛语,它是实相不歇止的表示和盛大能量。HUNG代表佛意,它是实相本初开放性的不动圆满。修习方法有多种,除了本文所介绍的方法之外,也可以在呼气时念OM,吸气念HUNG,摒气时念AH;在呼气时念OM,吸气时念AH,摒气时念HUNG。  净土(pureland):  诸佛居处所显现出来的佛相和现象。在佛性中,并没有客体和主体的分别。在一如状态中所呈现的一切都是智慧,并具有安详、喜悦和美的智慧力量。又译佛或佛国。  伏藏(terma):  透过觉悟力量所发现的教法和物体。  真性(truenature):  又称佛性、终点极的性质、绝对真理、觉性或佛心。  查巴(tsaba)和朗巴(grangba):  依据西藏医学,一切身体疾病都与查巴(热)或者说朗巴(冷)温度有关。上身是查巴的中心,下身是朗巴的中心。  法界(ultimatesphere,梵文Dharmadhatu):  萨迦·卓登(ShakyaChokden)写道:“法界是佛的智慧,遍于基、道、果。”他认为法界也可以从三个脉络解释:“在基(轮回)的脉络中,法界呈现为绝对的清净性。在道(大乘佛菩萨)的脉络中,法界呈现为法身的发展(或证悟)面,具有二清净(一是来自突然生起的污染的清净,一是存在于本初时间以来的真性的清净)。在果(佛位)的脉络中,法界呈现为绝对的清净性。在道(大乘佛菩萨)的脉络中,法界呈现为法身的发展(或证悟)面,具有二清净(一是来自突然生起和污染和清净,一是存在于本初时间以来的真性的清净)。在果(佛位)的脉络中,法界呈现为当下成就的三佛身和佛行。”  金刚(diamond,梵文vajra):  象征坚固、不可摧毁和不变的品质。就像基督教的十字架,它是密宗佛教的主要精神标志。金刚也有呈现宝杖的形相(称为金刚杵),由佛菩萨握持或在法会中使用,象征男性的力量。  生死书 http://www.fosss.org  
药师佛 http://www.yaoshifo.org  
佛医药 http://www.foyi.org  
临终关怀 http://www.lzgh.org 
终极关怀 http://bookgb.fohot.com/article_22.htm
生死文集 http://www.lzgh.org/sssd.html
男女情欲 http://www.haikong.com/jieyin
性学大观 http://www.fopusa.cn/books/gb.htm
性教育 http://huaib.com/rensheng/List/List_253.html
戒淫资料 http://www.foxuebbs.cn/book/Class.asp?ID=44
性文化 http://www.jiexieyin.org
性论坛 http://www.jiese.org佛学文集 http://www.dizang.org/bk/index.htm
净土文集 http://www.dizang.org/bk/jt/index.htm
因果文摘  http://xhfw.cn/archiver/fid-12.html
每日文摘 http://www.buddedu.com/liaowu/index18.htm
禅道净土 http://www.chandao.com/fojiaojingtuzong/
法音宣流 http://www.zhibeifw.com/media.htm
因果教育 http://www.amtfweb.org  
灵异现象 http://www.foyan.cn/gushi
因果报应 http://www.dizang.org/wd/yg/
因果故事 http://a.bonze.cn/wlsjwz/ygbj/index.htm
妙音文化 http://www.51588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