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少女漫画之漏尿:恣意,是一种人生的姿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5:31:16
  “《恣意天涯》,有一点任性,带着豪放,远行”,这是我在散文随笔集《恣意天涯》的后记中一句话。

 

  这其实也是我的性格。天性浪漫、豪爽,又有点任性和固执,喜欢在陌生的地方游荡或发呆。一个自由散漫惯的人,写不了正经的大文章,那么写些随意、真诚的小作,倒是可能的。

 

  《恣意天涯》就是这样一本书。

 

  写作二十多年,我似乎什么体裁都愿意去尝试一番,但又什么都不精,可见多情,不如专一。在所有文体里,我自认为最没有进步的就是诗,而大家又认为我写得最好的是散文诗。遗憾的是,散文诗就像不是大房生的孩子,在中国文坛一直得不到应有的地位。那么介于诗与散文诗之间的散文,又写得如何呢?

 

  坦率地说,也没什么底气。散文创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知道怎么写,不会写,所以也极少写。直到几年前开了博客,闲言碎语写多了,慢慢觉得有点接近散文了。当然,充其量也只是小女人散文,发些小感慨,抒点情而已。既没有恢弘的主题,也缺乏大气的构架,有时候看别的散文高手写的大作,很是羡慕,可惜学不来,那还是老老实实写自己的吧。

 

  收集在《恣意天涯》这本书里的很多文章在我博客上贴过。开博客这些年,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写了大量的练笔之作,因为没想过要拿到正式报刊去发表,所以在表述上更本质,更随性,语言也很朴素,少了许多修饰。当然,问题也不少,比如太散,不精练,有时显得很唠叨。

 

  《恣意天涯》出版后,很多读者跟我说,这本书让他(她)们又哭又笑,或者说是先哭后笑,很感动。把大家眼泪惹出来的,是开篇的《好好活着》和那一组病中日记。

 

  一个人活在世上,可能“神马都是浮云”,但唯有一样是你自己的,那就是健康。失去了健康,你才会真切感受到没有了1,后面有再多的0,也是空的。只是我们在拥有健康的时候,常常不懂珍惜,等自食苦果那一天才后悔。就像我,当医生告诉我快检结果是癌症,还要继续手术时,我感觉心里有一根紧绷多年的弦突然断了,心里反复地问老天爷,为什么这样对我?为什么?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把自己的前半生倒带了一次,边回放边流泪,想不通。

 

  当我明白有再多的想不通也没有用,就平静地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反过来,我在想,老天爷为什么要让我有这样的经历?他是想打磨我吗?换个角度看问题,答案果然就不一样了。

 

  作为一名写作者,我的人生列车既然不走常规的路,那么我就有义务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我要感谢老天爷对我的仁慈,他没有让我无药可救,只是给我一个严重警告。所以,当别人得了病,还藏着掩着保护自己的隐私,我却像个傻瓜一样,通过博客这个途径,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看来,我真的有病。有朋友说,现在社会,很少有像我这么透明的人,胸无城府,不懂方圆之道,喜怒哀乐全在脸上,在文字里。对我这种类似于“现场直播”的治疗记录,来“围观”的人群里好奇的有之,关心的有之,看热闹的有之,说不定高兴的也有之。随便吧,我从没有想过要哗众取宠,你非要让我说出个理由来,很简单,我只不过想留下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至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那是别人的自由,与我无关。

 

  让我意外的是,在这种真诚写作过程中,我无意中扮演了一个“救赎”的角色,既救自己,也救别人。很多人在我博客上留言,说心情不好的时候来看看我写的文字,就会平静下来。因为他们发现,当自己在抱怨没鞋穿或鞋不好看的时候,有的人却没有脚。而我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和挫折的勇气,也感动了许多熟悉和陌生的朋友,让我赢得了珍贵的友情。

 

  用文字的方式与读者交流,是我喜欢的。这也是我为什么在生病治疗期间,一直更新博客的原因。影响是相互的,写作者和读者之间其实是在彼此取暖,以寻得灵魂的慰藉。更何况,在我生病后的日子里,有太多的感动足以抵消我对命运曾经有过的抱怨。

 

  就这样,当我在选编《恣意天涯》时,我决定从博客上选一些2008年11月18日以后写的博文。这些闲言碎语,可能没什么艺术价值,但原汁原味,是我心灵真实的写照。

 

  散文写作,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散文贵写实,不奉命;另一种是散文允许虚构。现在有很多高手,可以把散文当作小说来写,虚构的内容一样写得荡气回肠,这也是水平。相比之下,《恣意天涯》就显得很实,一种琐碎的真实。无论是写人物,还是回忆往事,人生感悟,旅途见闻,都是写我所想,写我所见,写我所思。

 

  在第一辑里,我除了写自己,还写了父母亲、妹妹、孩子、老师、朋友等人物。这些人物不高大也不全面,只是截取了某一个片断,很多没有展开,不过有真情和感动在。唯一写得相对丰满的,是《姑妈》那一篇。姑妈这个人物是真实的,只不过我换了一个称呼而已。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姑妈”身上有令人敬重的优秀品质。她很聪明,又吃苦耐劳,对孩子的爱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姑妈”年轻时也曾有过梦想,只是现实的土壤太坚硬,使她的梦想失去发芽的机会。当她发现孩子的智力有问题,儿子的将来成了她新的梦想,她努力去做,并一步步将它实现。这,就是母亲。我用散文的形式来写她,还是有点轻了。当“姑妈”老去,她的媳妇又接过了这根梦想的棒,从某种意义上说,婆媳俩走的是同一条艰辛的路。我想在合适的时候,可以把这两个人物写成小说。

 

  读《恣意天涯》,可以触摸到我个人成长的脉络。一个从农村长大的女孩,既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又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更没有任何根基和靠山,就这样一步步走出来,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听起来似乎有点传奇。其实也没什么,我只不过是树立了一个理想,然后朝着那条路坚持走下去罢了。在《寻找梦想的翅膀》和《阅读改变人生》这两篇文章里,我对自己为什么会走上写作这条路有了一个简单的回顾。当然,今天的我虽然已实现了儿时的梦,但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学无止境,人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仍将继续努力。

 

  我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离开农村,来到城市的。在乡村生活了整整二十年,有太多的记忆留在脑海。对我来说,童年和少女时代,很少有玫瑰色。非工非农户的身份,贫寒的家境,让我从小就明白生存的艰辛。不过,现在我却很感谢那一段岁月。倘若我从小到大,一直一帆风顺,从没有受过苦难,那么,我可能会在疾病面前精神崩溃,而不是微笑着去面对。

 

  人生,有时候就这么奇妙。当你回过头一看,原来前面所有的风雨阳光都只是铺垫,是为了让你有个台阶与命运握手。

 

  在《恣意天涯》里,我写了《指甲花》、《关于夏天》、《露天电影》等回忆农村生活的文章。

 

  实事求是地说,我对乡村的感情是矛盾的。二十年前,我诅咒那个没有温情的村庄,拼命想逃离。二十年后,经过时光淘洗过的乡村又显得那样令人怀念。阴影消失,只剩下温暖的底色。于是,一只从超市买来的糖糕,一袋来自路边爆米花摊的年糕干,一则年夜饭的广告,小区绿化带盛开的指甲花,没有上过油漆的樟木箱等等,都能让我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单纯又贫瘠的年代。

 

  想想,那时候的小河夏天是可以游泳的,天空很蓝,田野里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风景。黄灿灿的油菜花,铺天盖地的紫云英,金色的稻谷,飞舞的蜂蝶,甚至看蚂蚁搬家,这些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的,不说城里,就是农村,也早已失去了旧日的模样。小河的水已变了颜色,田地被快速的工业化进程所吞噬,越来越小,水泥路代替了青石板,偶尔看到油菜花和紫云英,都是零星的,在风中单薄开放。这么一比较,我那些记忆是多么的宝贵啊!

 

  站在中年的门槛,回望乡村,透过“流水·痕迹”,我发现当年逃离的那个乡村原来是个宝库,隐藏着许多宝贝,等着我去慢慢挖掘。而我与乡村的关系,就像脐带,看起来剪断了,实际上是一辈子的千丝万缕。

 

  当年,我义无反顾地离开乡村,开始生命中的漂泊。行走,成了我喜欢的一种生活方式。所谓性格即命运。我性格中的不安定因子,决定了命运的动荡。遗憾的是,以前走过很多地方,我居然一篇散文都没有写,最多就是写一组散文诗,浪费了很多好素材。感谢博客,因为有了这个平台,所以我在行走过程中,随手就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留住了岁月的点滴痕迹。

 

  在这些游记散文里,有的穿“正装”,适合拿到报刊去发表,像收在第三辑“行走·风景”里的《一个人的西湖》、《淮河风情》等篇。不是流水账似的到此一游记录,更多的是借景抒发内心的感受。有的则是穿着“休闲装”,比如《庐山闲情记》、《特别黄山行》等。非常的散漫,随心所欲,完全是一副素颜的模样,一点也没有梳妆打扮过。也许就因为这个原因,读起来倒是亲切,没有那种说教的味道。当然,这类文章肯定既不深刻,也没什么价值,只是有趣,所以也一并收了进来。

 

  写作离不开观察,在旅途中观察陌生的人和物,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因为陌生而充满了新鲜感。第三辑里,有《与看相先生过招》、《涂唇膏的男人》、《爱听鬼故事的小姑娘》等文,是我从西藏旅行回来后写的。看相先生是我在布达拉宫广场坐着晒太阳时遇到的,我跟他斗智斗勇了一番,这样的交流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完全可以写到小说里去。在拉萨到上海的火车上,我又遇到了一个不停涂唇膏的男人和一个缠着我讲鬼故事的小姑娘,我们坐在同一节卧铺车厢。漫长的旅途,狭窄的空间,很容易拉近人的距离。从陌生的提防到渐渐放下戒备之心,有一个过程。当大家刚刚觉得有点熟悉起来了,终点站到了。人生就是这样,结局是必然的,偶然的只是过程。

 

  写此类“偶遇”文章,我没有刻意去表达什么,可如果你认真去品味,还是能感受到我想说的不是“偶遇”故事,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信任。

 

  现在的人,很多都在喊活得太累。累,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压力。有的是社会给的,有的是自己找的,每天双脚不着地为生计为名利为金钱为孩子为种种理由奔波着,停不下来。40岁之前,我就是这样每天非要熬到半夜才睡,白天工作,晚上写作,有时候还要接点活,想多挣点稀饭钱。结果,积劳成疾,差点小命呜呼。40岁之后,我的人生重新开始。我才发现,《快乐慢生活》,其实是一种境界。而在《寻找香格里拉》的路上,我终于明白真正的香格里拉不在别处,而在我们的心中,那就是慈悲、智慧、理性。人类的真正自由可以在心里、灵魂里找到。

 

  从恣意到天涯,是我向往的理想境界。虽然“恣意”这两个字的气质,似乎跟现实格格不入,但我希望自己能以这样的姿态去面对每一天,无论是生活还是创作。

 

  我不知道上面这些啰啰嗦嗦的话,算不算是创作谈?或许,正确地说,这只是我有关这本书引发的一些自言自语吧。

 

  最后,让我以一位读者看了《恣意天涯》后,给我发来的信息作为本文结束语。他说:“生命的磨难凝炼了你的意志,丰盛了你创作的源泉,更恣意地让你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太让我感动了。加油吧!天涯,愿你的生活更加任性、豪放、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