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少女漫画之爱丽丝:情去幻 获正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2:15:51
来源:转帖 发布时间:2011-6-9 作者:

当今众生多为情所缠、所魔、所累,何也?不知情为何物,不知情由何生,不知情中之迷失何等危险,不知情外之慈悲何等超拔,不知执著一起、观念一生即致情的陷阱,不知热潮一退、生命一了即致情的空落。如何应对?且先看情之种种。人与人之间,有鸳鸯、骨肉、友朋、师生之情。人与物之间,有衣食、器物、山水、技艺、名利、家国之情。于自我感官而言,人有痛痒、怒和、悲喜、爱恨之情。于自我精神而言,人有罪恶、良知、道义、真理、生死之情。此情不去,不得正觉。现将情之起源一一说明,深入浅出,助你豁然开朗:
苍穹初成之时,诸神产生于极空极虚、极微极洪、极高极远处,无迷无碍,无私无我,无影无踪。久而久之,有些神产生了私心,因心性与那一层标准不符,所以被此一时空清除,转生到更低一层时空。由此,诸神层层变异,层层堕落,层层下走。眼看临近万劫难复的深渊,万王之王再以慈悲之怀包容,继一念创生重重神佛世界之后,又一念创生三界。诸神获得六道轮回之苦,也就获得入道得法、迷途知返的绝佳机会。
三界既低且迷,尘世既迷且苦,众生的智慧被层层限制,神通被层层束缚,视角被层层封闭。三界外有主司情感的神,将三界整体浸泡在情中,众生便因情而迷,因情而苦,因情而低俗,微渺,忘乎所以。
曾经有神问:既欲救世,何不直接开示天机?万王之王开示:诸神层层背道、离德而来,当然要在悲苦之境清洗罪过;众生只有在迷茫之中跌宕、煎熬、悟会,而后真正清醒,才能净化身体,提升心性,返归家园。曾经又问:亿万劫三界历史,五千年人类大脉,何故如此久长?
万王之王告诫:倘无高德大道,谁也不能明白;倘传高德大道,务须千秋铺垫;由情而生执著,亦可由情破除。三界之外,绝无常人之情。三界与尘世之情,是神与宇宙给此一时空限定的状态。情非概念、感受、心理之中似有非有的虚物,而是直接冲击身心的物质或能量。情在深层,是比分子、细胞更细更微的粒子,如沙如水一般,湮没众生于无形。情在表层,想来则来,想去则去,一旦执迷其中,任何外力都施加不了作用。情在往昔,是维系众生常态的纽带与工具,无论曾在历史长河积淀多少,都只为了今朝所用。情在今朝,一则可以启迪善性与神性,二则可以强化良知与正气,三则可以归正观念与言行,四则可以洞开心窍与天窗,此外并无更多意义。
看当今的众生,因沉迷于浮世,将衣食住行与名利情意等。人心不正,人必处处造业。譬如说长道短、投机钻营、阳奉阴违、虚情假意等等,都与恶行相关,都会种下恶果。更有十恶不赦之徒,心无善念而怨恨一切,淆乱是非而败坏传统,丧失理性而放纵毒赌,心理霉暗而同性欲乱,情色恣肆而灭尽人伦,黑帮干政而政匪不分,独裁暴虐而祸害天下,追崇暴力而杀人放火,迷信科学而变异身心,身在宗教而争名夺利,如此等等,尤为重罪,根本难以救药。
因此说来,人之存活的意义,即在受苦、偿罪、修心、悟道,最后返本归真。历史的罪业太重,此生必定不得舒展,灾祸必定步步跟随。此生不得善解,来世只能更遭,甚至径入无间地狱,永远不见天日。所以,此生最为正确的选择,首在求真、向善、怀忍:其一,他决不再增一分罪恶;其二,他必善解种种恶缘;其三,他必与宇宙特性沟通;其四,他必获诸神佑护与加持。无论他明白与否,他都在大道之中,都能在百年之后赢得一个完满的归宿。
这里讲一则释迦牟尼传法时代的故事,帮你破除幻情,获得正觉:
据说,自从释迦牟尼佛来到舍卫国为大众说法教化后,全城的人都成为有道德、有礼貌、懂事理的人。他们互相爱护、帮助、和睦相处,舍卫国简直是一块乐土。
当这个消息传到其它国家时,远在罗越祗国的地方,有一个外道,生起钦佩佛陀的威德的心,因此他放弃苦行,不辞旅途的艰辛,长途跋涉的来到舍卫国,想拜见佛陀,请求教示。可在他还没有见到佛陀时,却遇到一件令他不解之事。
原来,舍卫国是个热带的地方,毒蛇很多,如果被咬伤,立即会丧命,所以,在这个地方,被毒蛇咬死的人很多。当这个外道走到城外的时候,看见两个父子在田里干活,忽然从草丛中窜出一条毒蛇,把那个儿子咬了一口,不久毒发就死了。而那个作父亲的,却依旧照常干活,儿子的死,对他并没有很大的影响。
外道觉的很奇怪,就问老人道:“这个年轻人是谁?” “我的儿子。”老人回答。“既然是你的儿子,为什么他被蛇咬死,你却一点悲伤都没有?还有心情继续干活,他不是你的亲生儿子?”
“这有什么好悲伤的,人生总是要死,事物的兴盛与衰败自有它的规律,人既然死了,如果他有善因,自有好报,假如他的恶因成熟,恶报就现于其前,我忧愁啼哭,对死者有什么好处呢?”老人说到这里,看着发呆的外道,又问他:“你是不是要进城去?顺路的话,我拜托你一件事,可以吗?”
外道问什么事,老人又继续说,“你在进城后向右拐弯的第二家,路过时,请对我家人说中午送饭的时候,只送我一个人的份就行了,对她说儿子已经被蛇咬死了。”
外道觉的非常奇怪:为什么这个老人一点善心、仁慈都没有,儿子死在这儿,毫无悲哀,反而不忘自己的午餐,世界上竟有如此冷酷的父亲。
外道进了城,拐了弯,找到老农人的家,对老妇人说:“你的儿子被毒蛇咬死了,他的父亲叫我带口信给你,中午只送一个人的饭就好了。” 妇人听了这话,只向来人感激,并无悲伤。外道奇怪的又问:“老妇人,你难道不怜悯儿子的惨死吗?”
老妇人却很自然的回答道:“这个儿子托生到我家,并不是我去招呼他的,他自己要来的;现在他走了,我也留不住他。正如旅店里住一夜旅客,晚上路过寄宿,天亮各自离开,谁也留不住,其实也无须留。我们母子之间,也是如此,儿子的去来,是随他的业缘,我一点也护救不得。”外道听完这些话,心里想,这真是一对硬心肠的夫妻,又糊涂又不近人情。
这时里面又走出一个女人,是死者的姐姐,外道好意的问她:“你的弟弟死了,你难过伤心吗?”
“他已经死了,我为什么要伤心呢?我们如同被编成大木筏的木头,在水中航行,一旦遇到大风暴,木筏被冲散了,那木头各自随流水飘散,木头不能永远拴结在一起。我们因为偶尔的因缘而变成了姐弟,同生在一家,但寿命各有长短,生死并没有规定的时间,他既然先走一步,我做姐姐又有何能力相救?”
姐姐说完,身边又一妇女说:“噢,我丈夫死了。”
外道这时已经更如坠在云雾中,他问妇女:“你自己的丈夫死了,竟然这样若无其事,毫无悲伤之意?真的无所谓吗?”
死者的妻子平静的说:“我们夫妻的结合,和空中的飞鸟一样,夜间停宿在一起,天一亮,各自去寻求食物,各有各的命运,鸟儿一旦飞开而不能回来,是他的造化。我既代替不了他,也无法为他承担业力,就好比在途中相识的客人一样,相会以后,总要各奔东西。”
外道听了这一家人的话,满心愤怒,甚至后悔自己跑了一趟冤枉路,本来听说这舍卫国的人最有孝道的,以为自己弃邪归正,来此寻找真谛,岂知是这样一般毫无道理没有仁慈心的人。
尽管如此,他还是想见佛陀一面,空手而回,毕竟是遗憾的。因此他来到祗园精舍,求见佛陀。
外道心里充满疑问,拜见佛陀后,默默坐在一边,低着头,并不开口寻问。其实他的心思,佛陀早已明白,因而故意问道:“什么事使你如此忧愁?”
“因为希望不能如愿,所遇之事,违背我心,所以忧愁”,外道回答。
“忧愁不能解决问题,有什么失意的,你尽管说”,佛陀慈悲的对他说。
“我从远方慕名而来,是因为崇拜舍卫国有您的佛陀的教化,人民都依法奉行,岂知一到这儿,就遇到这么多一点也不近人性的事情……”。外道将碰到老农夫及儿子乃至他一家人的事情告诉佛陀,他以为这事大逆不道,没有人情,岂有慈悲可言。在佛陀的国家里,不应该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可是佛陀却微笑着向他开示道:“话不是这么说的,你所希望看到、听到的是人情、人性的事。而法理是不能顺着人情人性的。把人性净化,与真理相应,那才是最要紧的修行。你所见的那一家人,在道理上,他们并没有错。他们能知道人生无常,人不能永远保持自己的有为的色身生命,这是从古至今,所有的圣凡都是一样的。一个人死了,大家为他大哭大喊,这对于死者有什么益处?况且当人在有生的时候,注定就有死。生喜死悲,这是世俗对于生死的迷惑,所以在生死的流转中,就永远也没有止息的时候。”
外道听了佛陀的开示后,心里顿时开悟,从此,他真正改宗,皈依佛陀,做了一个虔诚的精进的比丘。
人啊,当你在死者面前大声哭喊时,你究竟是为已经脱离苦海的人,还是在为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