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诞生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29:24

  20世纪70年代,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诞生。第一堂课是用印地语发音“毛主席万岁”,但一星期后这种教学方式以完全失败告终,因为北大招生的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中,有60%只有初中文化,开课后,学生听不懂老师讲课,甚至不会做课堂笔记,刚上几天课就学不下去。

 

民众欢送工农兵学员上大学

 

  1970年—1976年,“工农兵”和“大学生”,这两个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词汇一经结合产生了惊人的“化学反应”,一场前所未见的高等教育模式成为事实。“工农兵大学生”历史虽短,但是它却对经济发展、教育理念及个人命运等方面影响深远。

  强调“平等教育” 1960年高校增加千余所

  1957年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毛泽东讲到:“我们高校的学生,据北京市的调查,大多数是地主、富农、资产阶级以及富裕中农的子弟,工人阶级、贫下中农出身的还不到20%。全国恐怕也差不多。这种情况应当改变。”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教育方针已经明晰:“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

  1958年,在举国赶英超美的“大跃进”声中,政府作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十五年左右普及高等教育。”1958年一年,全国新增普通高校两百多所,平均每三天就有两所高校成立。到1960年,全国高校的数量已经由1957年的229所增加到了1960年的1289所。

  1964年,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后,国民经济开始复苏。这年春节,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毛泽东抨击了当前的教育方法和考试制度。他认为:“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对的,但是办法不对。课程太多,压得太重,是很摧残人的”,“现在的考试办法是对付敌人的办法,而不是对人民的办法”。此时,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已经很明确,抵制“精英教育”,强调“平等教育”。
  读书梦碎 天上却掉下“北大名额”

  毛泽东发表“春节谈话”的这一年,河南平顶山的农家少年李荣欣如愿地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在一次物理课上,物理老师对同学们说,你们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走出农村。不要一辈子穿草鞋,一定要打算穿皮鞋。物理老师的一番话,给了李荣欣很大的启发。他的心里有了一个穿皮鞋的梦想。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席卷全国,大、中、小学基本停课。将近百万的应届考生失去了高考的机会。回到家后,李荣欣被村里推荐当上了民办教师。半年后,李荣欣走上了那个年代大多数农村青年离开土地时选择的一条道路——参军。1969年初春,17岁的李荣欣佩戴着大红花,在家人的声声嘱咐中随军入川,成为成都军区通信总站维护队的一名解放军战士。李荣欣家庭成分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起来又十分积极,很快就受到连队领导的重视。到部队不久,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且在这年年底,李荣欣还被评为连队的“五好战士”。

  1970年8月这一天,连队的杨指导员跑来找李荣欣,将一张表格塞到李荣欣手里,让他填一下,说部队准备推荐他到北京大学去学习外语。无论如何,李荣欣都没想到,上大学——上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

  此时,在成都军区7656部队,李荣欣的老乡郭进才也接到推荐上北大的通知。这种推荐,除了代表部队对自己的信任和认可。其本身的名额也是非常有限的,在上千人的队伍里,幸运者只有一两名。 “七二一指示” 明确“两结合”的教育方针

 

  此时的大学,已经四年没有招生了。不少部队和机关以“借用”“战备需要”等名义进驻到了高校。毛泽东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并不满意。按照他的想法,中国是需要来一场“教育革命”,但“教育革命”并不代表停办大学,而是应该按照新的思路、新的想法办大学。

 

学校欢迎工农兵大学生

 

  1967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联合发出《关于大、中、小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这个通知发布后,自11月起,大部分中小学生陆续回到课堂,新生也开始入学。

 

  这时,上海机床厂的培训经验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1968年,为了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上海机床厂举办了一次培训。1968年7月22日,在毛泽东的指示下,《人民日报》刊载了《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调查报告,毛泽东亲自写了一段编者按。他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后来人们把毛泽东这段话称为“七二一指示”。

  同年9月,为了贯彻“七二一指示”。上海机床厂创办“七二一工人大学”,学制为两年,学生毕业后仍回厂工作。此后,“七二一工人大学”的教学模式逐步向上海市以及全国的工厂企业推广。

  “七二一指示”的发表,构成了毛泽东培养大学生的两个相互结合的方针:一个方针是,高校毕业生到工厂、农村、部队去参加劳动和军训,当普通劳动者或士兵,接受工农兵再教育;一个方针是,从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中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后再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种通过相互结合的两个方针来培养工人、农民、解放军大学生,或者把大学生改造成为工人、农民、解放军知识分子的思路,就是毛泽东设想的“教育革命”的方向。

  为了解决教师问题。毛泽东确立了这样一个方针:对高校的教师既要进行再教育,又要使用。这种使用,就是使他们与工农相结合。他们与工农相结合了,也就汇入“教育革命”的洪流之中了。
 废除考试 实行推荐上大学制度

  时间很快进入到1970年,“文革”初期的混乱场面已渐渐平息。而关于恢复大学招生的议论,也成为当时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5月27日,北大、清华两所大学提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招生(试点)具体意见(修改稿)》。在集中了各大学意见的基础上,政府也形成了恢复办大学的思路。这个思路就是:恢复开办的大专院校,学制要缩短,要从工农兵中选拔、推荐学生。

  一个月后,中共中央批转了《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报告指出:经过三年来的文化大革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已经具备了招生条件,计划于本年下半年开始招生。招生办法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后来人们把这些从工农兵中选拔的学生称为“工农兵大学生”。

 

工农兵大学生在上课

 

  这种推荐制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次大尝试。那些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年龄在二十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还有在单位表现特别突出的人,一经当地“革命委员会”推荐,政治审查合格后,即可成为“工农兵大学生”。

  北京大学为第一届工农兵学员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典礼由8341部队的政委、兼北大党委书记的杨德中主持。会议特意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精神,要求大家为“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争光、争气”。并重点指出:工农兵学员的任务是“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

  当天江青、姚文元等人也出席了这次活动。由于毛泽东对工农兵大学生入 学的事情特别重视,江青等人都是在中央开会的途中请假出来的,而且一直到中午12点开学典礼结束,他们才匆匆忙忙地坐车离开。开学典礼结束后的第二天,工农兵大学生开始正式上课学习。

  第一届工农兵学员中,解放军学员占有很大的比例。此前一年,中苏两国在黑龙江珍宝岛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毛泽东发出警告:“要准备打仗。”为了普及部队的外语喊话,了解对方的动向。部队开始着力培养这一方面的人才。当时北大的东语系、西语系、俄语系招收的基本上全是解放军学员。

  在停止招收新生整整四年后,北大于当年6月4日开始在北京地区试行招生。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规定废除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并确定工农兵学员的任务是“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简称“上、管、改”。这一决策迅速得到推广和落实,一直到1977年方才被高考制度所取代。由于招收的工农兵学员是由各地“革委会”推荐,其学历及素质参差不齐。本年度北大共招生2665人,其文化程度为:高中171人,初中2142人,小学79人。
 在周恩来的介入下 学员们开始正规学习

  按照常理来说,学生到学校主要是学习。但工农兵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却被大量的活动和课外劳动占去了。而且学校三天两头组织大家学习“两报一刊”的文章。这几乎让大家觉得没有学习的时间,而更让学员们不屑的是一些人对学习的不以为然。

  在全系大会上,就有一位“文革”前被送到朝鲜进修朝鲜语的博士生。当着全系师生的面,愤怒地声讨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对自己的残害。为了与“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彻底划清界限,他把自己的博士证书撕得粉碎。组织批判会的工宣队员带头鼓掌,李荣欣他们却在背地里说,这位博士生是在表演,没有多大的意思,对他的行动很不理解。

  不满的情绪很快在学员中蔓延开来。最后大家联名写信,给学校递送意见书。周恩来对北大和清华的工农兵学员的学习非常重视,在百忙中,他特别接见了学员代表和各军区的带队人员。在听了学员代表们和各军区领队反映上来的情况后,周恩来亲自对工农兵的学习问题做了具体指示和安排。在周恩来的直接介入下,解放军学员们终于开始了相对正规的学习。

  学员基础参差不齐 北大补课从基础教起

  据统计,工农兵学员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学员在整个工农兵学员中不到20%,大部分学员都是初中文化程度,其比例达到60%,另外还有不少人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北大第一届工农兵学员开课后,知识水平低的问题很快就显露了出来。一些人听不懂老师讲什么,一些人不会做课堂笔记。还有一些人上了几天课后根本就学不下去。

  为了弥补文化水平上的不足,北京大学决定安排中文系的老师给学员们进行语法辅导,让大家从基础开始学起。

  李荣欣主课是印地语。这是一种音节拼音文字,一共有44个字母,此外还有7个带点的辅音字母。上第一节课时,老师按照以前教学方式,打算从语音给学员们讲课。这也是学员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然而事情往往不能如人所愿,北大的领导从政治上考虑,认为第一节课应该教的是用印地语发音的“毛主席万岁”。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们向校方提出,这种教法对学员来说太难了。

  但老师们的提议最终被否决,按照校方的意见,这些发音再难也应该要学会。于是老师们只能按照校方的要求给学员们授课。只是这种方式,对老师和学员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困难。无论是“毛泽东万岁”,还是“共产党万岁”。对于刚开始接触印地语的学员来说,里面很多读音,根本发不出来。而且学员们无法理解,更无从去记忆。

  一个星期结束后,这种教学方法以完全失败告终。校方终于意识到这种学习语言的方式没有用,之后他们只得同意,让老师们按正规的方式给学员授课。从第一个字母开始学起。从那一刻起,学员们才真正进入到印地语的学习中。(文/海天 肖炜 来源:天天新报 摘自:《我的大学:1970-1976工农兵大学生》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www.stnn.cc

www.st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