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教育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38:02
摘要:当代教育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应该再是你教我学,你问我答,你写我抄;教师在黑板上指点江山,滔滔不绝,学生趴在桌上奋笔疾书,埋头苦干。在社会大形势与经济的推动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文章对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角色的定位,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我的一点实践经验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师生关系         服务          聊天               
        去年八月, 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解读《规定》时指出:“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条消息在8月24日由新华社向全国发布后,招来了铺天盖地的议论。          教师批评学生竟然需要被教育部特别授权,这听起来的确匪夷所思然。但既然确实是授权了,那就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眼下要对学生进行批评是多么不容易!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真的就那么难处吗?         袁征在《师生关系新解释》中提出:受教育是国际公认的人权。因此政府用人民缴纳的税款开办公立学校,聘请教师,使人民能够行使这一权利。至于私立学校,在多数情况下,因为人们有某种学习的需要,所以交纳学费,跟学校签订契约,由学校满足人们的学习需要。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教育目的,都是为人们的受教育权服务 。目前美国教育界普遍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专业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这是合理的认识。就像导游为游客提供指导浏览的服务,律师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协助的服务一样,教师的工作是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          爱是个人感情,教育服务是教师的职务要求。个人感情跟工作责任不应当混淆。教师跟学校,或者跟学生有契约,要提供规定的教育服务,不论有没有个人感情,教师都应该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一个游客的修养不好,导游不应当爱他,但仍然要以专业的态度,按专业的标准为他服务。按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学生有令人厌恶的缺点,又无法改变,教师不可能真心地爱他,但依然要按教师专业的要求努力为他提供教育。这是所有专业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    认识师生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坚持程序正义,遵守契约的原则,不论个人感情如何变化都提供约定的服务,学校就能保证教育质量的稳定。          认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后,教师首先应该给自己的角色定好位。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肩负着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教师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起着传递人类文明的作用。教师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以及社会的要求和期望,决定了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充当着教书育人的角色。这种角色主要体现是:教学角色——是人类知识的传授者,教育角色——是言传身教的教育者。传统教育中,教师习惯于站在“为人师”的高度对学生定目标、提要求并监督执行,告诉他们这样做不对,那样做偏离轨道,像一只手电筒一样照出学生外表和心灵的是与非,但从不对自己提出要求,结果不仅学生糊里糊涂,而且教学效果也不好。试想一名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精益求精而自己的教学却马马虎虎不求甚解,要求学生热爱劳动,自己的办公室却要学生打扫;要求学生遵章守纪,自己却总迟到早退;要求学生生活简朴,自己却奇装异服,那他的教育怎能成功,正所谓“人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即讲道德的不道德,讲理想的没理想,讲文明的不文明,讲学习的不学习,讲诚实的不诚实,讲奉献的时时刻刻想索取,我们教师还有什么理由去说服教育学生呢?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讲“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的品德、思想、学识、作风本身就是一本无形无言的教科书,是一面给学生树立榜样,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的一面镜子。        教师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后,就应该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保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的前提。绝大部分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融洽,那上起课来就会轻松得多,就算有成绩差的学生听不懂,他也不会在课堂上为难你。反之,如果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紧张,那上起课来就会感觉很吃力,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干涉纪律了,教学还如何进行?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花了几十年时间,从9万个学生的“心目中喜欢的教师”信中概括出教师的12个特点,孩子们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这些特征: 

(1)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有如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2)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  (3)耐性。“她决不会放弃直至你能做到为止。” 

(4)兴趣广泛。“她带给我们课堂以外的观点,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5)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与笑容使我很舒畅。” 

(6)公正。“她会给予你应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每天她会带来少许的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8)良好的品行。“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基本有赖于她使我得到松驰。” 

(10)伸缩性。“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11)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有方法。“忽然间我会顺利念完我的课本,我竟没有察觉是因为她的指导。” 
教学工作是学生和教师知识上的交流,也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上的沟通。从这些特点我们不难看出,交流和沟通,是拉近师生关系的重点。那如何才能和学生更好的交流和沟通,我在近七年的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条最直接可行的方法,就是和学生聊天。通过聊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创设教学中的宽松环境,张扬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其潜力提供了可能性。聊天——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开启了学生的心门。一次课间的一个偶然机会,我与学生开了个玩笑,有几个同学就说:“老师,您笑起来更好看,我们喜欢您的笑脸。您为什么平时总那么严肃,我们都不敢跟您说话。”学生的话使我震惊了,也许之前我在学生心中就是一副“道貌岸然的马列主义”形象。从那儿以后,我总是提醒自己面带微笑地走进课堂。我也总是找尽可能多的机会与学生聊天,把他们看成朋友。从中我听到了许多我不曾知道的他们的事情,对他们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是聊天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他们愿意与我说心理话,愿意向我吐露自己的心声,发表对一些事情的见解。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可爱之处,也感受到了他们与众不同的多样性,标新立异的独特性,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是我在课堂上所体验不到的。但它却激活了我的课堂教学,以前课堂上我板着面孔提问,学生爱理不理的,经常造成冷场,现在他们课堂表现上表现得争先恐后,意犹未尽,积极性空前高涨。
  聊天——我获得了学生的信任。经常与学生聊天,学生就消除了对我的戒备心理,感到老师平易近人。有什么难事,学生就会想到找我来帮忙。每周一次的周记,在每个周一都会由课代表收好后放到我的办公桌上,但在一个周四的中午,我的桌上就交来了一本周记。我很奇怪的打开,原来是一个平时爱说爱笑的小女孩对班上的一个男孩产生了好感,她说,老师我是不是很无耻,上课老走神,我该怎么办?您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我看了以后很激动,为学生对我的信任与肯定。那天我和她象朋友一样推心置腹谈了很多,之后又谈了好几回。我自认为打开了她的心结,因为她又恢复了以往的活泼开朗。
  还有的学生通过网络把自己的烦恼说给我听,有时他们需要我来帮助解决,有时他们只需要我做个倾听者。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拥有了很多学生(包括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的QQ号,我们象朋友,坦诚相待。
  那么怎样与学生聊天才最有成效呢?
  首先,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不要板着脸孔,要放下教师架子,表现得和蔼可亲,时不时地来点幽默,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才能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通过感情、精神、语言感染学生。
  其次,谈话内容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比如男同学喜欢球赛,那就说NBA ,说说世界杯;喜欢谈论国家大事,那就说说台湾问题,说说全国各地发生的趣事怪事;女同学喜欢小动物,那就说说小猫、小狗;他们都喜欢大腕歌星,那就和他们聊音乐。总之,找他们喜欢的话题,否则就会造成尴尬的冷场。
  再次,学会心理换位。教师面对学生时要避免一上来就评价或讲道理的习惯,要用自己的心去靠近去触摸学生的心,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他们的世界。比如,一个学生对你说:“这段时间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 上课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我觉得学习要跟不上了……”如果你一味地对他讲:“千万不要灰心,要记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等客套话,学生感觉你是在搪塞他,根本没有理会他内心的感受,因此感到很失望。如果我们用学生的心理去感受,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你的心情不好,并担心因此会影响到学习,是这样吗?"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与学生交谈,并进一步分析原因了。因此,我们要学会心理换位,只有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知道他们的所思、所看、所说,才能真正和他们心灵相融。
  最后,与学生聊天要坦诚相待。 学会真诚,是打开心灵之锁的钥匙。教育学生不是演戏,贵在真诚。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如果教师戴着一副面具与学生交流,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很难达到心灵的沟通。如,上级领导来听你的课,你要求学生表现好一些。一个学生对你说:"你是不是也很紧张。"如果你很真诚地袒露自己:"是的,我有些紧张,,希望你们能表现好一些,帮帮这个忙。"一句简单的话语,真情的流露,使学生感到老师把他们当作真正的朋友,彼此之间无话不说。由此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有利于老师找出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实践已经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已使我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卓有成效。